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1 第六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概 “稳态”与“暂态”的概念: K R R 开关K闭合 E ①E C C 电路处于旧稳态 电路处于新稳态 暂态 过渡(暂态)过程: 稳态 旧稳态 新稳态
2 t E u C 暂态 稳态 旧稳态 新稳态 过渡(暂态)过程 : C 电路处于旧稳态 K R E + _ uC 开关K闭合 概 述 电路处于新稳态 R E + _ C u “稳态”与 “暂态”的概念:
产生过渡过程的电路及原因? 电阻电路 t=0 K U R 无过渡过程 电阻是耗能元件,其上电流随电压比例变化, 不存在过渡过程
3 无过渡过程 I 电阻电路 t = 0 U R + _ I K 电阻是耗能元件,其上电流随电压比例变化, 不存在过渡过程。 产生过渡过程的电路及原因?
电容电路 R 储能元件 E U C 电容为储能元件,它储存的能量为电场能量, 其大小为: V lidt cu 因为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电 容的电路存在过渡过程
4 E t C u 电容为储能元件,它储存的能量为电场能量 , 其大小为: 电容电路 2 0 2 1 W uidt cu t C 储能元件 因为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电 容的电路存在过渡过程。 U K R + _ C uC
电感电路 K R 储能元件 电感为储能元件,它储存的能量为磁场能量, 其大小为: W ui dt =li 2 2 因为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电 感的电路存在过渡过程
5 t L i 电感电路 储能元件 电感为储能元件,它储存的能量为磁场能量, 其大小为: 2 0 2 1 W uidt Li t L 因为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电 感的电路存在过渡过程。 K R U + _ t=0 iL
结论 有储能元件(L、C)的电路在电路状态发生 变化(换路)时(如:电路接入电源、从电源断 开、电路参数改变等)存在过渡过程; 没有储能作用的电阻(R)电路,不存在过渡 过程。 电路中的u、i在过渡过程期间,从“旧稳态”进 入“新稳态”,此时、i都处于暂时的不稳定状态, 所以过渡过程又称为电路的暂态过程
6 结论 有储能元件(L、C)的电路在电路状态发生 变化(换路)时(如:电路接入电源、从电源断 开、电路参数改变等)存在过渡过程; 没有储能作用的电阻(R)电路,不存在过渡 过程。 电路中的 u、i 在过渡过程期间,从“旧稳态”进 入“新稳态” ,此时u、i 都处于暂时的不稳定状态, 所以过渡过程又称为电路的暂态过程
说明: 讲课重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都存在过渡过程 我们讲课的重点是直流电路的过渡过程。 研究过渡过程的意义:过渡过程是一种自然现 象,对它的研究很重要。过渡过程的存在有利有弊。 有利的方面,如电子技术中常用它来产生各种波形; 不利的方面,如在暂态过程发生的瞬间,可能出现 过压或过流,致使设备损坏,必须采取防范措施
7 讲课重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都存在过渡过程。 我们讲课的重点是直流电路的过渡过程。 研究过渡过程的意义:过渡过程是一种自然现 象, 对它的研究很重要。过渡过程的存在有利有弊。 有利的方面,如电子技术中常用它来产生各种波形; 不利的方面,如在暂态过程发生的瞬间,可能出现 过压或过流,致使设备损坏,必须采取防范措施。 说明:
§6.1换路定理与电压和电流初 始值的确定 换路:电路状态的改变。如 1.电路接通、断开电源 2.电路中电源的升高或降低 3.电路中元件参数的改变
8 换路: 电路状态的改变。如: 1 . 电路接通、断开电源 2 . 电路中电源的升高或降低 3 . 电路中元件参数的改变 ………….. §6.1 换路定理与电压和电流初 始值的确定
换路定则:在换路瞬间,电容上的电压 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0_--换路前稳态终了瞬间 设:0时换10+一换路后暂态起始瞬间 则!:|c(0,)=l(c(0-) 1(0+)=i(0
9 换路定则: 在换路瞬间,电容上的电压、 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设:t=0 时换路 0 0 --- 换路前稳态终了瞬间 --- 换路后暂态起始瞬间 (0 ) (0 ) uC uC (0 ) (0 ) L L i i 则:
换路瞬间,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 变的原因解释如下: 自然界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不能突变,能量的积累或 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 电容C存储的电场能量(。1 C2) 2 W。不能突变l不能突变 电感L储存的磁场能量(W12y L W不能突变→ Lr不能突变
10 换路瞬间,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 变的原因解释如下: 自然界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不能突变,能量的积累或 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 * 电感 L 储存的磁场能量( ) 2 2 1 L L L W i WL 不能突变 L i 不能突变 WC 不能突变 uC 不能突变 电容C存储的电场能量( ) 2 2 1 W Cu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