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463一1998 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EC870-4:199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4部分:性能要求》。 本标准对影响远动系统性能的运行参数,诸如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数据完整性、时间 参数和总准确度等分别给出了定义,并规定了要求和分级。附录A还列出了提高系统性能的各种措施, 可作为设计、规划和工程实施阶段的准则。 本标准对可扩充性亦作了阐述,并在附录B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评估远动设备可扩充性的表格。 在制定本标准时,发现EC870-4原文用于表述数据完整性所涉及的名词中,同一词义的名词采用 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如“probability of undetected errors”,“undetectable information error probabilities”,“residual error probabilities”,“undetected message errors'”,“residual message errors”, “the probability of undetected fal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上述名词的实际含义均为报文有错,经检未 能检出差错,而当作无差错报文接受下来(即为“残留”)。对上述英文名词,如各按原文直译,可能会引起 误解。为此,工作组反复研究推敲,而统-译为“有错报文残留概率”。又如“probability of residual infor- mation losses'”,“the probability of undetected information loss”,则统一译为“未发现的报文丢失概 率”。 本标准作为国际标推IEC87O(Telecontro}equipment and systems远动设备及系统)系列的一个组 成部分,使用时应注意与该系列其他标准的配合关系。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东北电网调度通信中心、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 厂参加。 本标雅主要起草人:赵祖康、明祖宇、马长山、苏逢彦、陈鼎坤、童时中。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39
GB/T 17463-1998 前 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 870-4:1990《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4部分:性能要求》 本标准对影响远动系统性能的运行参数,诸如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数据完整性、时间 参数和总准确度等分别给出了定义,并规定了要求和分级。附录A还列出了提高系统性能的各种措施, 可作为设计、规划和工程实施阶段的准则。 本标准对可扩充性亦作了阐述,并在附录B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评估远动设备可扩充性的表格 在制定本标准时,发现IEC 870-4原文用于表述数据完整性所涉及的名词中,同一词义的名词采用 了不 同 的 表 达 方 式,如 " probability of undetected errors " , " undetectable information error probabilities " , " residual error probabilities " , " undetected message errors " , " residual message errors " , "the probability of undetected fal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 。上述名词的实际含义均为报文有错,经检未 能检出差错,而当作无差错报文接受下来(即为“残留”)。对上述英文名词,如各按原文直译,可能会引起 误解。为此,工作组反复研究推敲,而统一译为“有错报文残留概率” 。又如“probability of residual information losses " , "the probability of undetected information loss " ,则统一译为“未发现的报文丢失概 率” 。 本标准作为国际标准IEC 870(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远动设备及系统)系列的一个组 成部分.使用时应注意与该系列其他标准的配合关系。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东北电网调度通信中心、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 厂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祖康、明祖宇、马长山、苏逢彦、陈鼎坤、童时中。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T17463-1998 IEC前言 1)由所有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都参加的技术委员会所制定的国际电委员会有关技术间题的 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体现了对所涉及问题的国际协商一致性:。 2)这些决议或协议均以建议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3)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国际电工委员会希望各国家委员会,在其国内条件许可范围内,尽量采 用国际电工委员会建议作为本国的国家规定。国际电工委员会建议与相应国家规定间的任何不一致处· 应尽可能地在国家规定中明确指出。 IEC序言 本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电力系统远动、远方保护及其通信)编制。 本标准的文本以下列文件为基础: 六月法 投票报告 二月法 投票报告 57(C0)32 57(C0)38 57(C0)41 57(C))46 本标准投票通过的情祝,见上表中的投票报告。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IEC出版物: 出版物50(371)(1984):国际电工词汇第371章:远动 51 :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工测量仪器和附件 271(1974) :可靠性基本术语、定义及有关的数学 271A(1978):第1次补充 300(1984):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管理 688 :交流电量变换为直流电量的电工测量变送器 870-1-1(198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部分:总则第1篇:-般原则 870-5-1(199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 440
GB/T 17463-1998 IEC前言 1)由所有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都参加的技术委员会所制定的}I电_1_委员会有关技术问V9的 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体现了对所涉及间题的国际协商 ,致性 2)这些决议或协议均以建议的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f 3)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国际电工委员会希望各国家委员会,在其国内条件许可范围内,尽量采 用国际电工委员会建议作为本国的国家规定。国际电工委员会建议与相应国家规定间的任何不 一致处. 应尽可能地在国家规定中明确指出。 IEC序言 本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7技术委员会(电力系统远动、远方保护及其通信)编制 本标准的文本以下列文件为基础 : 六月法 投票报告 二月法 投票报告 57 (CO) 32 57(C0)38 57(CO)41 57(CO)46 本标准投票通过的情况,见上表中的投票报告。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IEC出版物: 出版物50(371)(1984):国际电工词汇 第371章:远动 51 :直接作用模拟指示电工测量仪器和附件 271(1974) :可靠性纂本术语、定义及有关的数学 2719(1978) :第 l次补充 300(1984) 688 870-1一1(1988): 870-5-1(1990): 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管理 交流电量变换为直流电量的电工测量变送器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部分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部分 :总则 第1篇:一般原则 :传输规约 第1篇:传输帧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4部分:性能要求 GB/T17463-1998 idt1EC870-4:1990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Part 4: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引言 对地理上广布的生产过程进行可靠和安全的远方监视和控制是远动系统的最终目标。按照这个目 标,本标准包括了促使系统性能达到标准的几个方面。 本标准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在远动系统固有特性的基础上,对性能要求这个主题进行论述 一个系统的固有特性均是无形的,诸如可用性、时间参数等,这些因素在很多方面影响整个的系统 性能。当系统正常运行时,这些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未受重视。它们的真正价值仅 在特定的场合,诸如检测故障或者当需要扩展系统时才引起注意。特别是在这些条件下,系统性能最能 反映一些在规划、设计和设备制造中关于特性方面所作的考虑是杏恰当。 对一个特定的远动系统规定其性能要求,应注意制定适合具体应用的标准而不宜作过分要求。必须 在理想的要求与技术及财力上引起的后果这两方面综合平衡。 1范围 本标准系列应用于对地理上广布的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并以申行编码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 远动设备及系统。本标准的范围仅限于如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物870-11图2中所示的狭义的远动系 统。 2目的 本标准内容是对远动系统性能有影响的特性以及与应用和处理功能有关的·些特性。 本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可用来评估和规定远动系统性能要求的规侧。 本标准旨在为系统规划人员以及远动设备的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一种指导性的文件。系统规划,人 员会发现本标准在确定某一远动系统的要求方面是有帮助的。此外,这些规则对不同供成商的产品提供 了对比的手段。供应商或制造商将会找到系统设计的准则和系统性能分级的基准 本标准由标准的正文作主体与两个有更详尽资料和建议的附录组成。 主体部分着重论述作为运行参数的各种特性。在每一个运行参数的简短说明后面列出必需的性能 要求表;同时,如有可能,在性能分级中也给出运行参数的分级。 性能分级用来对个特定的应用规定其系统的要求,并用来对不同远动系统的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所定的性能级别会使每一种应用条件得以优化,并使供需双方能协商一致。 3运行参数的分类 本条文包含了影响远动系统性能的一些特性。对这些特性均分别规定了适当的要求,如有可能·还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8-13批准 1999-0601实施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国家 标 准 远 动 设 备 第 4 部 分 : 及 系 统 性 能 要 求 CB /A' 17463--1998 idt IEC 870-4:1990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Part 4: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引言 对地理上广布的生产过程进行可靠和安全的远方监视和控制是远动系统的最终目标 按照这个目 标,本标准包括了促使系统性能达到标准的几个方面。 本标准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在远动系统固有特性的基础上,对性能要求这个主题进行论述 一个系统的固有特性均是无形的,诸如可用性、时间参数等,这些因素在很多方面影响整个的系统 性能。当系统正常运行时,这些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很大程度 仁未受重视 它们的真正价值仅 在特定的场合,诸如检测故障或者当需要扩展系统时才引起注意。特别是在这些条件 1.系统性能最能 反映一些在规划、设计和设备制造中关于特性方面所作的考虑是否恰当。 对一个特定的远动系统规定其性能要求.应注意制定适合具体应用的标准而不宜作过分要求 必须 在理想的要求与技术及财力上引起的后果这两方面综合平衡 1 范围 本标准系列应用于对地理上广布的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井以串行编码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 远动设备及系统。本标准的范围仅限于如国际电一〔委员会出版物870-1-1图2中所示的狭义的远动系 统。 2 目的 本标准内容是对远动系统性能有影响的特性以及与应用和处理功能有关的 此特性 本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可用来评估和规定远动系统性能要求的规则。 本标准旨在为系统规划人员以及远动设备的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 一种指导性的文件。系统规划人 员会发现本标准在确定某一远动系统的要求方面是有帮助的 此外,这些规则对不同供应商的产品提洪 了对比的手段。供应商或制造商将会找到系统设计的准则和系统性能分级的纂准〔 本标准由标准的正文作主体与两个有更详尽资料和建议的附录组成。 主体部分着重论述作为运行参数的各种特性。在每 一个运行参数的简短说明后自列出必需的性能 要求表;同时,如有可能,在性能分级中也给出运行参数的分级 J比能分级用来对 一个特定的应用规定其系统的要求、并用来对不同远动系统的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所定的性能级别会使侮一种应用条件得以优化,并使供需双方能协商 一致 3 运行参数的分类 本条文包含了影响远动系统性能的一些特性。对这些特性均分别规定了适当的要术.如有可能.过 国家质A技术监督局 1998一。8一13批准 1999一06- 01实旅
GB/T17463-1998 规定了性能级别。 给出的分级评定标准一般也适用于全系统所有部件的性能。而全系统的性能则由远动系统(侠义 的)的所有组成部分的性能得出,但不包括过程和操作员设备。然而,某些特性诸如可靠性可用性,也 可用来作为单项设备的性能指标,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例子,如: 一变电所; 一结点; 一输电线; 一一中央处理机: 一人/机接口。 对一个特定远动系统的要求将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并且总是服从于供需双方之间的协议。 3.1可靠性 可靠性是衡量一个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段内完成预定功能的尺度(见国际电丁委 员会出版物271,271A和300)。它是一个基于故障数据和运行时限的概率值。 一个远动系统的可靠性是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的小时数来表示的,并可用系统单个 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值计算出来(见第56技术委员会“TC56"的标准)。 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下列因素: 一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可靠性; 系统结构。 提高可靠性的措施见附录A中第A1章。 3.1.1可靠性要求 远动系统全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某一区段内的部分可靠性可由供应商从单个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值计 算出来,并且在现场经过一个给定期对照实际的性能加以验证。试验周期的开始和持续时间应经供需双 方商定,并应将初始故障的时间扣除。 设备供应商应按用户需要提供全部的系统组成部分、组件和部件的故障分布数据。因为它们的故障 可能引起功能丧失或者系统失效。 故障的类型和故障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应由供应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按用户的需要提供。 3.1.2可靠性分级 在表1所示的可靠性分级中,所给数值也适用于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 表1可靠性分级 可靠性等级 MTBF R MTBF≥2000h R2 MTBF≥4000h R MTBF≥8760h 3.2可用性 某一系统部分的可用性是指在任意给定时刻该部件完成其所要求功能的能力的特性。 可用性是一个概率值,它着眼于一个给定时刻的运行情况,而与之相对照的可靠性则着跟了·个给 定期间内的运行情况。 全系统某一部件的可用性用“A”表示,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工作时间 A=工作时同+不工作时间面·100% 4…(1) 在应用时,由于预防性检修的停机减少了系统的运行时间,因此式(1)中的不工作时间应为故障检 修和预防性检修二者的时间和。 为了分析硬件设计和预测系统组件和部件的可用性,应使用公式(2),其中MTBF和MTTR的定 442
GB /T 17463--1998 规定了性能级别。 给出的分级评定标准一般也适用于全系统所有部件的性能。而全系统的性能则由远动系统(狭义 的)的所有组成部分的性能得出,但不包括过程和操作员设备。然而,某些特性诸如可靠性和可盼r1_ .也 可用来作为单项设备的性能指标 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例子,如: -一 变电所; 一一结点; — 输电线; — 中央处理机; — 人/机接口。 对一个特定远动系统的要求将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并且总是服从于供需双方之间的协议 3.1 可靠性 可靠性是衡量一个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段内完成预定功能的尺度〔见国际电工委 员会出版物 271,271A和300)。它是一个基于故障数据和运行时限的概率值。 一个远动系统的可靠性是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的小时数来表示的,井可用系统单个 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值计算出来(见第56技术委员会“TC 56”的标准)。 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下列因素: — 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可靠性; — 系统结构。 提高可靠性的措施见附录A中第A1章。 3.1.1 可靠性要求 远动系统全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某一区段内的部分可靠性可由供应商从单个组成部分的可靠性值计 算出来,并且在现场经过一个给定期对照实际的性能加以验证。试验周期的开始和持续时间应经供需双 方商定,井应将初始故障的时间扣除。 设备供应商应按用户需要提供全部的系统组成部分、组件和部件的故障分布数据。因为它们的故障 可能引起功能丧失或者系统失效。 故障的类型和故障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应由供应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按用户的需要提供 3.1.2 可靠性分级 在表 1所示的可靠性分级中,所给数值也适用于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 表 1 可靠性分级 可靠性等级 M T廿F 一 一 一 一 一 ︷ R1 R, R, MTRF妻2 000 MTBF梦4 000 MTRF李8 760 3.2 可用性 某一系统部分的可用性是指在任意给定时刻该部件完成其所要求功能的能力的特性 可用性是一个概率值,它着眼于一个给定时刻的运行情况,而与之相对照的可靠性则着眼 定期间内的运行情况。 个给 全系统某一部件的可用性用“A”表示 A = 可由下列公式计算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 +不工作时间) ·loo ····················……(1) 在应用时,由于预防性检修的停机减少了系统的运行时间,因此式(1)中的不毛作时问应为故障检 修和预防性检修二者的时间和。 为了分析硬件设计和预测系统组件和部件的可用性,应使用公式(2),其中MTBF和DI'TR的定 I I2
GB/"T17463-1998 义分别见3.1和3.3: MTBE A,=(MTBF+MTTR·100% …………(2) 式中:A。为预期的可用性。 此式使表1至表4中各给定数值之间的关系得以统一。因此,这些数值不能被任意组合。 旨在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措施见附录A中第A2章。 3.2.1要求 就可用性而言,对考虑中的远动系统及其子系统定级,均应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已经投入运行的远动系统或设备的可用性应使用公式(1),以运行和检修记录提供的统计资料为依 据来进行计算。这些记录所覆盖的时限对于远动系统应不少于6个月,对于设备应不少于12个月,此时 段应从第次故障消失并恢复工作时起算。 对于尚未安装的设备,公式(2)用于计算全系统,以及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主站设备、被控站设 备和计算机外围设备等)的预期可用性。一旦设备运行,就应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的实际性能进行对比检 验。当然,运行时间中应按要求扣除初始故障的时间。 个别系统元件或功能故障以及有计划的预防性维修,此二者的后果对系统可用率的影响应由供需 双方之间共同协商确定。 3.2.2可用性分级 在表2所示的可用性分级中,除另有说明外,所给数值也适用于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可用性。 表2可用性分级 可用性等级 可用性A A A299.00% 八2 A≥99.756 A≥99.955 3.3可维修性 可维修性指…个系统或设备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当检测到故障后,能恢复到完全工作状态的能 力;同时也是指在正常工作时,能加以维护的能力。 如可维修性是受相应维修机构的影响,则主要是取决于维护保养的方便性,设备配置以及所能提供 的诊断器材等。 可维修性用“平均修理时间”(MTTR)的小时数表示,它由下列几部分之和所给定: 一一管理时间:从检测出一个故障到通知维修机构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运输时间:从通知维修机构开始到维修人员和所需设备到达现场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RT):由现场受过培训的维修人员用替换备品和推荐的测试仪器对故障 进行诊断和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其中包括对设备的再测试。 以上定义的MTTR,如果远动系统和设备是由供应商负责维修的话,由于其管理时间相当可观,本 应包括在内。若设备由用户自已维修,供应商只影响修复时间,至于管理和运输时间则取决于用户本身 的维修机构。 设备的维护保养方便性作为一项设计要求,在初步设计和开发时就应考虑。因此,在发放设备规范 书以前就应制定出维护保养方便性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方便性和可维修性的措施见附录A中第A3章。通常,只有制造商才能给出 MRT的数值。 3.3.1要求 符合本标准的设备应由受过培训的人员在服务中心和现场维修。 就可维修性而言,对考虑中的远动系统及其子系统定级,均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143
GB/,c 17463- 1998 式 义分 中 此 v : i A 见 式 。 使 为 3. 表 1 预 和 期 1至 3 的 . 表 3 可用 4中 性 各 口 给定数 A 值 p 之间 (M 的 T 关 RF M 系 T + 得 R 以 M F T 统 T 一 R 。 ) 因 1 此 00 . Y 这 . 些数值不能被任意组合一 ‘ 旨在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措施见附录A中第A2章。 3.2.1 要求 就可用性而言,对考虑中的远动系统及其子系统定级。均应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已经投入运行的远动系统或设备的可用性应使用公式(1),以运行和检修记录提供的统计资料为依 据来进行计算。这些记录所覆盖的时限对于远动系统应不少于6个月,对于设备应不少于12个月·此时 段应从第 ‘次故障消失并恢复工作时起算 对于尚未安装的设备,公式(2)用于计算全系统,以及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主站设备、被控站设 备和计算机外围设备等)的预期可用性。一旦设备运行,就应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的实际性能进行对比检 验。当然,运行时间中应按要求扣除初始故障的时间。 个别系统元件或功能故障以及有计划的预防性维修,此二者的后果对系统可用率的影响应由供需 双方之间共同协商确定。 3.2.2 可用性分级 在表 2所示的可用性分级中,除另有说明外,所给数值也适用于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可用性 表 2 可用性分级 可用性等级 可用性 A A, Az A A要99.00% A妻99.75y, A)99. 95Y, 3. 3 可维修性 可维修性指一个系统或设备在给定的使用条件下,当检测到故障后,能恢复到完全工作状态的能 力;同时也是指在正常工作时,能加以维护的能力。 如可维修性是受相应维修机构的影响,则主要是取决于维护保养的方便性,设备配置以及所能提供 的诊断器材等 可维修性用“平均修理时间”(MTTR)的小时数表示,它由下列几部分之和所给定: 一一管理时间:从检测出一个故障到通知维修机构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运输时间:从通知维修机构开始到维修人员和所需设备到达现场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一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RT):由现场受过培训的维修人员用替换备品和推荐的测试仪器对故障 进行诊断和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其中包括对设备的再测试 以上定义的MTTR,如果远动系统和设备是由供应商负责维修的话,由于其管理时间相当叮观 本 应包括在内。若设备由用户自己维修,供应商只影响修复时间,至于管理和运输时间则取决于用户本身 的维修机构。 设备的维护保养方便性作为一项设计要求,在初步设计和开发时就应考虑。因此,在发放设备规范 书以前就应制定出维护保养方便性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方便性和可维修性的措施见附录 A中第A3章。通常,只有制造商才能给出 MRT的数值。 3.3., 要求 符合本标准的设备应由受过培训的人员在服务中心和现场维修 就可维修性fail言,对考虑中的远动系统及其子系统定级.均应由供需双力一协商确定
GB/T17463-1998 供应商所引用的MTTR数值应以有效的维修统计资料为依据。 供应商应按用户需要提供一份包括测试设备以及与商定的可维修性级别对应的必需数量的备品在 内的清单。备用部件的范围要考虑修复一个故障部件(现场或工广修理)并复原到可使用状态所需的时 间。 3.3.2可维修性分级 为了区分平均修理时间(MTTR)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RT),该两种特性的单独分线见表?‘; 表4。 表3可维修性分级 可维修性等级 MTTR M MTTR36 h Ma MTTR24 h Ma MTTRs12 h M MTTR6 h 表4修复时间分级 修复时间等级 MRT RT MRTss24 h RT: MRT12 h RT MRT$6 h RT MRT1h 3.4安全性 远动系统安全性的定义,即避免使被控系统处于潜在危险状态或不稳定状态卜的能力安全性涉及 到一些故障的后果,它是由远动设备的故障、残留信息差错和信息丢失引起的。 远动系统故障的后果如何将取决于电力系统当时的状态。如果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与远动系统的 故障相伴发生,则将出现某种危险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危险的发生概率等下远动系统故障发生概 率与电力系统异常情况的发生概率的乘积,但前提是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应彼此独立。 提高安全性的措施见附录A中第A4章。 3.5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的定义,即在源和宿之间的信息内容的不变性。在远动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与有错报 文残留概率有关,由此在监视方向,将得到与实际过程状态不符的错误信息,而在控制方向则会浩成误 动作。 所提供的数据完整性分级,规定了从信源到信宿,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路径上的有错报文残 留概率的上限。该概率应计及有错报文残留概率(IEV371-08-06)和未发现的报文丢失概率(IV37】 08-]0)。 本标准系列出版物870-5-1中的4.1规定了3个数据完整性的级别,对于有错报文残留率的上限 值言,它取决于传输信道上的比特差错率。由于环境条件对被传输数据的十忧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预 测,以及用编码的方法来免除未被检出的差错以使数据得到保护的措施是有限的,因而有必要在此对远 动传输信道规定其数据完整性的等级。 3.5.1要求 若正确调整信号和电路参数且有适当屏蔽,则运行于此种情况下的远动信道的平均比特差错率P 应小于]0-4(IEV371-08-01)。 注:传输信道的质其可待助干周期性地校验被检测到的有错报文的数日来加以监测。如果这个数目超过了相应, 比特差错率P=10的界限,就需要对信道电路进行预防性维修
GB!T 17463一1998 供应商所引用的MTTR数值应以有效的维修统计资料为依据 供应商应按用户需要提供一份包括测试设备以及与商定的可维修性级别对应的必需数址的备u在 内的清单 备用部件的范围要考虑修复一个故障部件(现场或_1万’修理)井复原到可使)U状态所,浴的!1 J 问。 3. 3. 2 可维修性分级 为 r区分平均修理时间(MTTR)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R T),该两种特性的单独分级 七表 ’ 表 L 表 3 可维修性分级 可维修性等级 M TTR MT"['R}-36 I, MTTR -21 h MTTR-,_;12 h MTTR=-}6 1, M M M M 表 4 修复时间分级 修复时间等级 M RT RT RT RT, R1 MRT耳 24 h M RI石 12 h MRT杯 61, M RT; I h 14 安全性 远动系统安全性的定义,即避免使被控系统处于潜在危险状态或不稳定状态 卜的能力 安全性涉及 到一些故障的后果,它是由远动设备的故障、残留信息差错和信息丢失引起的。 远动系统故障的后果如何将取决于电力系统当时的状态。如果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与远动系统的 故障相伴发生,则将出现某种危险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危险的发生概率等于远动系统故障发生概 率与电力系统异常情况的发生概率的乘积.但前提是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应彼此独立。 提高安全性的措施见附录 A中第A4章 35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的定义,即在源和宿之间的信息内容的不变性。在远动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与有错报 文残留概率有关,由此在监视方向,将得到与实际过程状态不符的错误信息,而在控制方向则会造成t3; 动作 所提供的数据完整性分级,规定了从信源到信宿,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路径 卜的有错报文残 留概率的上限 该概率应计及有错报文残留概率(IEV 371-08-06)和未发现的报文丢失概率(CEV 371 08-10)。 本标准系列出版物 870-5-1中的4」 规定了 3个数据完整性的级别,对于有错报文残留率的 卜限 值而言.它取决于传输信道 仁的比特差错率。由于环境条件对被传输数据的十扰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预 测,以及用编码的方法来免除未被检出的差错以使数据得到保护的措施是有限的,因而有必要在此对远 动传输信道规定其数据完整性的等级‘ I5.1 要求 若正确调整信号和电路参数且有适当屏蔽,则运行于此种情况下的远动信道的平均比特差错率尹 )‘返」、于10-"(IEV 371-08-01) 注:传输信道的质址可借助于周期性地校验被检测列的有错报文的数日来加以监测卜如果这个数,I超过 1和厂 PL特差错率P二10“的界限,就需要对信道电路进行预防性维修
GB/T17463-1998 在由信源到信宿的整个传输路径上,用数值P=10-(见出版物870-5-1图1)作为规定其残留信总 差错上限值的依据。路径中应将采集数据用的数据终端设备,以及作数据处理和显示用的设备包括在 内。 有关数据完整性分级的规定见表5。 提高数据完整性的措施见附录A中第A5章。 3.5.2数据完整性分级 卜列的数据完整性分级适用于从源到宿的信息传递并参照: 有错报文残留概率; 未发现的报文丢失概率。 表5数据完整性分级 数据完整性等级 残留信息差错概率1E I IE≤106 IE≤10-0 IE≤1014 3.6时间参数 这里所指的时间参数涉及远动系统的性能,并与信息传递和处理有关。 在远动领域内,最关键的时间参数就是从源到宿的信息传递时间。所谓“总传递时间”,其在EV 371-08-15中的定义为: “从发送站实际事件发生起,一直到接收站显示为止,信息被延迟的这一段时间” 总传递时间不仅被用来作为远动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而且在某一具体应用中,也是…个主要的时 间要求。 按通常含义,总传递时间是信息通过远动系统中每一个分段所需时间的总和。这不仅反映了设备性 能,而且还受下列诸因素的影响: 数据网络结构; 远动传输方法: 一一传输线路的带宽; 发送站内的预处理功能: 接收站内的处理功能; 传输线路上的噪声电平; 在个给定的时间周期内的事件累积数: 一数据传输规约的优先权设置。 总传递时间只是就某一具体的远动系统而言的,其本身不宜进行分级” 其他相关时间参数,如在IEV(371-08-16到371-08-22)中所定义的,有: 远动传递时间; 最大传递时间和平均传递时间; 一…启动和再启动时间。 各种类型的信息在时间要求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在下列各条文中,将对每种类型的信息分别进行 讨论。 3.6.1状态信息 状态信息可分为两大类: 一高优先级状念信息,例如断路器的信号和主要告警信号; 1)关于这·观点,在新出版的EC870-6-1中已有所改变,详见该文件。 1H5
ca/T 17463-1998 在由信源到信宿的整个传输路径上,用数值P=10-,(见出版物870-5-1图1)作为规定其残留信息 差错上限值的依据。路径中应将采集数据用的数据终端设备,以及作数据处理和显示用的设备包括在 内。 有关数据完整性分级的规定见表 5 提高数据完整性的措施见附录A中第A5章 3.5.2 数据完整性分级 卜列的数据完整性分级适用于从源到宿的信息传递并参照: 一一 有错报文残留概率; 一 一未发现的报文丢失概率。 表 5 数据完整性分级 数据完整性等级 残留信息差错概率 IF IE蕊10‘ IE镇10一’” IE若 10-'n 3.6 时间参数 这里所指的时间参数涉及远动系统的性能,并与信息传递和处理有关。 在远动领域内,最关键的时间参数就是从源到宿的信息传递时间。所谓“总传递时间” ,其在IEV 371-08-15中的定义为: “从发送站实际事件发生起,一直到接收站显示为止,信息被延迟的这一段时间” 总传递时间不仪被用来作为远动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而且在某一具体应用中,也是 一个主要的时 间要求。 按通常含义,总传递时间是信息通过远动系统中每一个分段所需时间的总和。这不仅反映 了设备性 能,而且还受下列诸因素的影响: — 数据网络结构; 一 远动传输方法; — 传输线路的带宽; 一 发送站内的预处理功能; — 接收站内的处理功能; -一 传输线路 匕的噪声电平; — 在 一个给定的时间周期内的事件累积数; — 数据传输规约的优先权设置。 总传递时间只是就某一具体的远动系统而言的,其本身不宜进行分级, ’ 其他相关时间参数,如在 IEV (371-08-16到371-08-22)中所定义的,有: — 远动传递时间; 一一最大传递时间和平均传递时间; -一 启动和再启动时间 各种类型的信息在时间要求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在下列各条文中,将对每种类7v '?的信息分别进行 讨论。 3.6.1 状态信息 状态信息可分为两大类: — 高优先级状态信息,例如断路器的信号和主要告警信号; 1)关十这 观点,在新出版的IEC 870-6-1中已有所改变,详见该文件
GB/T17463-1998 一低优先级状态信息,例如隔离开关信号和次要的告警信号。 这两大类信息的基本区别在于总传递时间。高优先级信总必须尽可能快地传递,因此应该具有最短 的总传递时间。 除了总传递时间以外,下列各时间参数在状念信息处理中也很重要: 事件分辨率(IEV371-05-01) 可以正确区分事件发生顺序的最小时间。 时间分辨率(IEV371-05-03) 区分两事件的最小时间,以便使相应的时间标志可标出事件发生的不同时刻。 抑制时间 为避免采集由于噪声或接点颤动引起的错误的状态变化所耗费的时间。 采集时间 正确检出和处理状态信息所需的最小持续时问。 附录A中第A6章给出了确定远动系统性能和信息传输容量的有效方法。 3.6.1.1要求 远动设备应能检出和处理状态信息的任何变化,并使状态信息的保持时间大于给定的采集时间。 采集时间与抑制时间之比应不大于2:1。对特定的应用而言,实际的抑制时间(s)应考虑过程输入 设备接点颤动的最大时间。 远动设备应能检出和处理输入信号从“通”到“断”以及从“断”到“通”的状态转换。而有些特殊信号, 只有状态从“断”到“通”的转换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例如增量信息)。 3.6.1.2时间要求分级 用于处理状态信息的时间要求应服从于相互之间的商定。下列各表可用来规定相应的时间要求。 表6事件分辨率分级 时间参数 时间等级要求 SP SP2 SP SP. 事件分辨率 ≤50m5 ≤10ms 5 ms l ms 表7时间分辨率分级 时间参数 时间等级要求 TRI TR2 TR TR 时间分辨率 ≤1000ms ≤100ms 10 ms I ms 3.6.2命令信息 被挖站至少能写两种被控设备接口: 一-快速动作设备,该设备能在小于250s的时间内到达一个新的确定状态: 慢速动作设备,该设备在从250ms到几分钟的时间内动作。 命令的总传递时间应力求缩短,这就要求处理和传送命令的优先权级别要高。 3.6.2.1要求 操作人员应能监视一个已启动命令的执行过程。这就需要有适当的数据传输监视功能,以便用返回 信息或被测值对下列信息确认: 一用远动设备接受和正确传送命令报文: -一在外围设备中已起动的动作的执行情况。 如果是慢动作或很慢动作的设备,操作人员应能观察到中间状态信息(例如一个慢速隔离开关的转 接状态)。假如巾间状态持续时间超过了某一规定值,则就会产生一个故障状态信息。 4H6
GB/T 17463-1998 — 低优先级状态信息,例如隔离开关信号和次要的告警信号 这两大类信息的基本区别在于总传递时间。高优先级信P.必须尽可能快地传递,因此应该R.有最菠 的总传递时间 除了总传递时间以外.下列各时间参数在状态信息处理中也很重要: 事件分辨率(IEV 371-05-01) 可以正确区分事件发生顺序的最小时问 时间分辨率GEV 371-05一()3 ) 区分两事件的最小时间,以便使相应的时间标志可标出事件发生的不同时刻 抑制时间 为避免采集由于噪声或接点颤动引起的错误的状态变化所耗费的时间。 采集时间 正确检出和处理状态信息所需的最小持续时间 附录A中第A6章给出了确定远动系统性能和信息传输容量的有效方法 3.6门.1 要求 远动设备应能检出和处理状态信息的任何变化,并使状态信息的保持时间大于给定的采集时间。 采集时间与抑制时间之比应不大于2:1。对特定的应用而言,实际的抑制时间(5)应考虑过程输入 设备接点颤动的最大时间。 远动设备应能检出和处理输入信号从“通”到“断”以及从“断”到“通”的状态转换。而有些特殊信号, 只有’状态从“断”到“通”的转换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例如增量信息) 3-6-1.2 5寸间要求分级 用于处理状态信息的时间要求应服从于相互之1'H1的商定。 「列各表可用来规定相应的时间要求 表 6 SP, { 事件分辨率分级 时 间参数 时间等级要求 SP SP J}件分辨率 < 50 ms 毛 10 ms 连二5 m.e SP 杯二!m 阮 表 7 时间分辨率分级 时间参数 时间等级要求 时间分辨率 TRI TRH -一 FR 厂一 'FR,-一 石1 000。, 镇 IOOms S10 ms 厂一 _、_,m 3.6.2 命令信息 被控站至少能与两种被控设备接口: 一 一快速动作设备,该设备能在小于250 ms的时问内到达一个新的确定状态; — ‘漫速动作设备,该设备在从250 ms到几分钟的时间内动作 命令的总传递时间应力求缩短,这就要求处理和传迭命令的优先权级别要高。 3.6.2.1 要求 操作人员应能监视一个已启动命令的执行过程。这就需要有适当的数据传输监视功能,以便用返回 信息或被测值对下列信息确认: 一一用远动设备接受和正确传送命令报文; -一 在外围设备中己起动的动作的执行情况 如果是慢动作或很慢动作的设备 操作人员应能观察到中间状态信息(例如 一个慢速N离开关的转 接状态) 假如中间状态持续时间超过了某一规定值 则就会产生 一个故障状态信息
GB/T17463-1998 3.6.2.2时间要求分级 对命令信息的处理不规定时间要求的级别,供需双方可就有关的时间值达成一致意见。 3.6.3被测值和设定命令 与处理被测值和设定命令有关的时间参数就是总传递时间(IEV371-08-15),参见3.6。 为远动系统所定的总传递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系统的特殊要求,并且通常是在秒到分的 数量级范围内。 3.6.4远程累计(累计值传输) 累计值以数字编码值的形式或者以在内部计数器中累加而得的增量脉冲的形式提供给远动设备。 累计值的存储命令可来自当地的计数单元,或者用一个查询命令传输到被控站。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应 保证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并同时向规定数量的被控站发送存储命令。 在规定的最差传输条件下,处理和传输累计值所需的时间应保证小于规定的累计时段。此外,还应 满足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3.7总准确度 被处理信息总准确度的定义,是指源和宿之间的数值偏差,通常以标称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这个 定义适用于源和宿之间进行模数转换或数模变换的所有信息。 总准确度的计算应包括从源到宿的信息途径中各分段的情况。 术语“准确度等级”实际上指的是设备中所产生的误差,即1级等效于一个1%的误差。 假定各单个误差源是随机的并彼此无关,则总误差E可由式(3)计算: E=士VE%十E路十…十E驿 …(3 式中:E、E…等,为图1所示各相应分段的单个误差。 3.7.1准确度要求 对被测值、设定命令和累计值的采集,传输和输出所需的准确度应该与对过程的要求联系起来。 为了达到所要求的总准确度,图1所示各分段准确度的要求应高于规定的总准确度。 有关总准确度的进一步资料见附录A中第A7章。 广义远动系统 狭义远动系统 模拟量一 数字量 远动 数据 远动 操作人员 过程 设备 电路 设备 的设备 设备 传感器 数 模拟屏,屏 棋拟量 传输 模拟搔 变送器 幕显示,运 等 转 处理 处理 信道 行人员的控 换 数字量 制台等 数字量 信总输入 倍息输出 B C 261 F 图1模拟信息的处理 3.7.2总雅确度分级 总准确度分级规定见表8
cs/T 17463-1998 3.6-2.2 时间要求分级 对命令信息的处理不规定时间要求的级别.供需双方可就有关的时间值达成一致意见 3-6. 3 被测值和设定命令 与处理被测值和设定命令有关的时间参数就是总传递时间(IEV 371-08-15),参见3. 6 为远动系统所定的总传递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系统的特殊要求,并几通常是在秒到分的 数量级范围内。 3.6.4 远程累计(累计值传输) 累计值以数字编码值的形式或者以在内部计数器中累加而得的增量脉冲的形式提供给远动设备。 累计债的存储命令可来自当地的计数单元,或者用一个查询命令传输到被控站。对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应 保证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并同时向规定数量的被控站发送存储命令。 在规定的最差传输条件下,处理和传输累计值所需的时间应保证小于规定的累计时段。此外,还应 满足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3.了 总准确度 被处理信息总准确度的定义,是指源和宿之间的数值偏差,通常以标称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这个 定义适用于源和宿之间进行模数转换或数模变换的所有信息。 总准确度的计算应包括从源到宿的信息途径中各分段的情况。 术语“准确度等级”实际上指的是设备中所产生的误差,即 1级等效于一个 1%的误差 假定各单个误差源是随机的并彼此无关,则总误差E可由式(<3)计算: E=士 MEA+ E;,+ … + EH 式中:EA.EH..…等,为图1所示各相应分段的单个误差。 3.7.1 准确度要求 对被测值、设定命令和累计值的采集、传输和输出所需的准确度应该与对过程的要求联系起来 为了达到所要求的总准确度,图1所示各分段准确度的要求应高于规定的总准确度。 有关总准确度的进一步资料见附录A中第A7章。 模拟量 一 梅拟最 ilQFf,m id Fh 设备 r 广义远动系统 狭义远动 系统 数字量 — 数据 电路 i4m-1w 操作人员 的设备 信息输入 B { C 信息输 出 U I E 图 1 模拟信息的处理 3.了,2 总准确度分级 总准确度分级规定见表 80
GB/T17463-1998 表8总准确度分级 准确度等级 总误差E A E≤5.0% 1 E≤2.0% A E≤1.0% A E≤0.5% A. 特殊等级 (即:数宇量输入) 3.7.2.1远动设备 准确度等级的评估应包括由于件容许误差、设备老化、环境条件、线性误差和电源容差等在设备 中所引起的各种误差。除所有的设备误差外,模数转换和数模变换时还有-一个士1/2数位的固有误差。 这给出了数字编码信息中的数位和相应准确度等级之间的直接关系。 对表8中以数字形式提供信息的A,级而言,无转换误差。 信息输人一一图1中的C段 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量的被测值转换并以数字编码信息输出。 输入电路和模数转换器(ADC)应在标称的范围保持其准确度。 过载情况是由一个带有校正符号的最大数字值来表明。 处理不应降低数字量的准确度。 信息输出一图1中的D段 在本段内数字信息被数模变换器(DAC)转换成等效的模拟量。 准确度仅在规定的负载能力下才能保证。数模变换器(DAC)不能由于负载的短路或开路而受到损 坏。 3.7.2.2其他远动系统设备 本条指的是过程设备,操作人员设备和图1中A、B、E和F各段内的电缆。 A段和F段 选用的传感器、变送器和操作人员设备应符合有关IEC标准(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5技术委员 会出版物51和688)。 B段和E段 噪声可使电缆中的信号恶化。电缆的适当屏蔽和敷设将保证使噪声对测量信号的影响尽可能小,并 且不致降低准确度。 4可扩充性 大多数的远动设备,在其使用寿命期限内,将不得不加以扩展或改进,以适应其服务过程的变化。 一个远动系统的可扩充性是表明可被扩展或改进能力的·种特性。 关于可扩充性的评估,可从两方面考虑:为扩展或改进所需的工作量,以及待扩展的系统或部分可 能停用的时间长短。 过程数据和应用功能的增加,以及对现有功能的修改通常意味着需要对设备及其软件进行扩展或 改进。 设备的可扩充性作为一项设计要点,初步设计和开发时就应加以考虑;因此,在发放设备规范以 前就制定出可扩充性的要求是重要的。 对可扩充性的评估应包括下列要求: 一一扩展应要求对现有设备和软件的改动最少; 一扩展或改进不应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18
cB/T 17463-1998 表 8 总准确度分级 准确度等级 八l 八: A, A 急误差 E E镇5. 0v, E落2. O Y, E}_:1. 0 E,蕊0. 5% 特殊等级 (即:数字量输入) 17. 2-1 远动设备 准确度等级的评估应包括由于部件容许误差、设备老化、环境条件、线性误差和电源容差等在设备 中所引起的各种误差。除所有的设备误差外.模数转换和数模变换时还有 一个士1/2数位的固有误差 这给出了数字编码信息中的数位和相应准确度等级之间的直接关系。 对表8中以数字形式提供信息的A二级而言,无转换误差。 信息输人— 图1中的C段 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量的被测值转换并以数字编码信息输出。 输入电路和模数转换器(ADC:)应在标称的范围保持其准确度。 过载情况是由一个带有校正符号的最大数字值来表明。 处理不应降低数字量的准确度。 信息输出 一 图1中的D段 在本段内数字信息被数模变换器(DAC)转换成等效的模拟量。 准确度仅在规定的负载能力 下才能保证。数模变换器(DAC)不能由于负载的短路或开路而受到损 坏 。 17.2.2 其他远动系统设备 本条指的是过程设备,操作人员设备和图1中A,B,E和F各段内的电缆 A段和 F段 选用的传感器、变送器和操作人员设备应符合有关IEC标准(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第85技术委员 会出版物51和688) B段和E段 噪声可使电缆中的信号恶化。电缆的适当屏蔽和敷设将保证使噪声对测量信号的影响尽可能小.汗 且不致降低准确度。 4 可扩充性 大多数的远动设备,在其使用寿命期限内,将不得不加以扩展或改进,以适应其服务过程的变化 一个远动系统的可扩充性是表明可被扩展或改进能力的 ,种特性。 关于可扩充性的评估,可从两方面考虑:为扩展或改进所需的L作量,以及待扩展的系统或部分可 能停用的时间长短。 过程数据和应用功能的增加,以及对现有功能的修改通常意味着需要对设备及其软件进行扩展或 改进。 设备的可扩充性作为一项设计要点,初步设计和开发时就应加以考虑;因此,在发放设备规范 IS以 前就制定出可扩充性的要求是重要的。 对可扩充性的评估应包括下列要求; 一一扩展应要求对现有设备和软件的改动最少; -一 扩展或改进不应降低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