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上卷 周辅成编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上 卷 周 辅 成 编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编者前言 本书是为了帮助同志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前伦理思想的发展而 提供的一些资料。我们原来是想编辑一部完整的西方伦理学史资料选 集,但是在进行中遇到不少的困难。我们发现要编好这种资料选集,首 先还需要把西方伦理学史一书写好,然后编选资料才有所依循。但是 写好一部西方伦理学史,这还不是短期内可以作到的事情,所以,不 得已只好先编选出目前这一部《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这部书,由于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离我们所 要想达到的标准还很远。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催促,只好把工作暂时 告一结束,先就整理出来的东西奉献给大家,请提意见。 我们在编选这部名著选辑的时候,是力图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点的。我们曾参考过好几种现代资产阶级学 者编选的《伦理学名著选读》,发现他们对于历史上先进阶级的和代表 劳动人民利益的伦理学著作,总是采取轻视和不理会的态度。由此可 见,在资料编选上也有很显明的阶级斗争。为此,我们还从史书上尽 量去发掘过去被统治阶级压抑和有意毁灭的先进思想家的伦理学著 作。这工作,虽然困难,但是也尽我们微薄的力量,努力做了一些,作 为编写伦理学史的准备。全书选辑的重心也想放在这一部分。当然,作 的结果,还很不能使人满意。 本书中也编选了若干唯心主义的或代表反动阶级的利益的伦理 学著作。这部分,十分之七八都是依据哈佛大学兰特佀B.Rand)编 的《伦理学名著选》( The classical m oralists,1900。兰特的书,过 去曾在贺麟先生主持下由许多人全译出,分上中下三册。其中上册曾
编 者 前 言 本 书 是 为 了 帮 助 同 志 们 学 习 马 克 思 主 义 以 前 伦 理 思 想 的 发 展 而 提 供 的 一 些 资 料 。 我 们 原 来 是 想 编 辑 一 部 完 整 的 西 方 伦 理 学 史 资 料 选 集 , 但 是 在 进 行 中 遇 到 不 少 的 困 难 。 我 们 发 现 要 编 好 这 种 资 料 选 集 , 首 先 还 需 要 把 西 方 伦 理 学 史 一 书 写 好 , 然 后 编 选 资 料 才 有 所 依 循 。 但 是 , 写 好 一 部 西 方 伦 理 学 史 , 这 还 不 是 短 期 内 可 以 作 到 的 事 情 , 所 以 , 不 得 已 只 好 先 编 选 出 目 前 这 一 部 《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 。 这 部 书 , 由 于 我 们 的 知 识 水 平 和 其 他 种 种 条 件 的 限 制 , 离 我 们 所 要 想 达 到 的 标 准 还 很 远 。 但 是 , 由 于 各 方 面 的 催 促 , 只 好 把 工 作 暂 时 告 一 结 束 , 先 就 整 理 出 来 的 东 西 奉 献 给 大 家 , 请 提 意 见 。 我 们 在 编 选 这 部 名 著 选 辑 的 时 候 , 是 力 图 贯 彻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原 则 和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哲 学 史 观 点 的 。 我 们 曾 参 考 过 好 几 种 现 代 资 产 阶 级 学 者 编 选 的 《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读 》 , 发 现 他 们 对 于 历 史 上 先 进 阶 级 的 和 代 表 劳 动 人 民 利 益 的 伦 理 学 著 作 , 总 是 采 取 轻 视 和 不 理 会 的 态 度 。 由 此 可 见 , 在 资 料 编 选 上 也 有 很 显 明 的 阶 级 斗 争 。 为 此 , 我 们 还 从 史 书 上 尽 量 去 发 掘 过 去 被 统 治 阶 级 压 抑 和 有 意 毁 灭 的 先 进 思 想 家 的 伦 理 学 著 作 。 这 工 作 , 虽 然 困 难 , 但 是 也 尽 我 们 微 薄 的 力 量 , 努 力 做 了 一 些 , 作 为 编 写 伦 理 学 史 的 准 备 。 全 书 选 辑 的 重 心 也 想 放 在 这 一 部 分 。 当 然 , 作 的 结 果 , 还 很 不 能 使 人 满 意 。 本 书 中 也 编 选 了 若 干 唯 心 主 义 的 或 代 表 反 动 阶 级 的 利 益 的 伦 理 学 著 作 。 这 部 分 , 十 分 之 七 八 都 是 依 据 哈 佛 大 学 兰 特 ( B . R a n d ) 编 的 《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 ( T h e c l a s s i c a l M o r a l i s t s , 1 9 0 0 ) 。 兰 特 的 书 , 过 去 曾 在 贺 麟 先 生 主 持 下 由 许 多 人 全 译 出 , 分 上 中 下 三 册 。 其 中 上 册 曾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1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4)。现在承贺麟先生盛意把全部译稿交与我们 选用。我们在此,应表示感谢。我们在选用这部分译稿时,对译文也 作过一番校改。 我们预备把本书分成上下两卷出版。上卷从古希腊起,至十七世 纪末止。下卷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起,至十九世纪末止(不包括 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著作,也不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著作。因为这 两方面的著作,拟分别单独编选)。 我们在这里必须声明的是:本书译者甚多,译成时间也先后不同 前后相差竞有二十年之多),因此,不仅文笔难统一,甚至译名也难 统一。在这方面,我们虽然作了一些统一的工作,但仍然不够。特别 是有几个关键字的翻译,如 Justice一字,有的译为“公正”,有的译为 “正义”,有的译为“公道”,有的译为“义”,如 nature一字,有的译 为“天然”,有的译为“天性”,有的译为“本性”,有的译为“自然”, 这些不同译名,在一般著作中也不统一,所以这里也未强求一致, 概仍旧。其他如译 natural law为“自然法”,或“自然规律”,或“自 然法律”,如译sin为“罪”,或“罪恶”,如译 Prudence为“明智”、 “审慎”等,亦有类似情形。 1954年4月
由 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 ( 1 9 4 4 ) 。 现 在 承 贺 麟 先 生 盛 意 把 全 部 译 稿 交 与 我 们 选 用 。 我 们 在 此 , 应 表 示 感 谢 。 我 们 在 选 用 这 部 分 译 稿 时 , 对 译 文 也 作 过 一 番 校 改 。 我 们 预 备 把 本 书 分 成 上 下 两 卷 出 版 。 上 卷 从 古 希 腊 起 , 至 十 七 世 纪 末 止 。 下 卷 从 十 八 世 纪 法 国 启 蒙 运 动 起 , 至 十 九 世 纪 末 止 ( 不 包 括 现 代 资 产 阶 级 伦 理 学 著 作 , 也 不 包 括 马 克 思 主 义 伦 理 学 著 作 。 因 为 这 两 方 面 的 著 作 , 拟 分 别 单 独 编 选 ) 。 我 们 在 这 里 必 须 声 明 的 是 : 本 书 译 者 甚 多 , 译 成 时 间 也 先 后 不 同 ( 前 后 相 差 竟 有 二 十 年 之 多 ) , 因 此 , 不 仅 文 笔 难 统 一 , 甚 至 译 名 也 难 统 一 。 在 这 方 面 , 我 们 虽 然 作 了 一 些 统 一 的 工 作 , 但 仍 然 不 够 。 特 别 是 有 几 个 关 键 字 的 翻 译 , 如 j u s t i c e 一 字 , 有 的 译 为 “ 公 正 ” , 有 的 译 为 “ 正 义 ” , 有 的 译 为 “ 公 道 ” , 有 的 译 为 “ 义 ” , 如 n a t u r e 一 字 , 有 的 译 为 “ 天 然 ” , 有 的 译 为 “ 天 性 ” , 有 的 译 为 “ 本 性 ” , 有 的 译 为 “ 自 然 ” , 这 些 不 同 译 名 , 在 一 般 著 作 中 也 不 统 一 , 所 以 这 里 也 未 强 求 一 致 , 一 概 仍 旧 。 其 他 如 译 n a t u r a l l a w 为 “ 自 然 法 ” , 或 “ 自 然 规 律 ” , 或 “ 自 然 法 律 ” , 如 译 s i n 为 “ 罪 ” , 或 “ 罪 恶 ” , 如 译 P r u d e n c e 为 “ 明 智 ” 、 “ 审 慎 ” 等 , 亦 有 类 似 情 形 。 编 者 1 9 5 4 年 4 月 。 2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目录 编者前言 第一部分奴隶占有制时期 第一最早的伦理思想 Ⅰ.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470)……… 选自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及其他古书的记载 ()论命运对于人的意义… 二)论和谐与斗争 三)善恶、公正的评价· 四)生死苦乐对于人的意义 (五)论个人与群众· 14 Ⅱ.毕达哥拉学派……… 《金言》 Ⅲ.智者派…… 甲、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81-411)………… (一)选自柏拉图著《普罗泰戈拉》篇 二)著作残篇 乙、斯拉斯马寇… 28 选自柏拉图《理想国》记载 丙、加里克里斯… 30 选自柏拉图《高尔吉亚》记载 丁、安提芬…… 《真理论》残篇… 31 附录:希腊奴隶主民主派所理想的生活……
目 录 编 者 前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 一 部 分 奴 隶 占 有 制 时 期 第 一 最 早 的 伦 理 思 想 … … … … … … … … … … … … … … … … … … 1 0 Ⅰ . 赫 拉 克 利 特 ( 约 公 元 前 5 3 0 — 4 7 0 ) … … … … … … … … … … 1 0 选 自 赫 拉 克 利 特 著 作 残 篇 及 其 他 古 书 的 记 载 ( 一 ) 论 命 运 对 于 人 的 意 义 … … … … … … … … … … … … … … … … 1 0 ( 二 ) 论 和 谐 与 斗 争 … … … … … … … … … … … … … … … … … … 1 1 ( 三 ) 善 恶 、 公 正 的 评 价 … … … … … … … … … … … … … … … … … 1 2 ( 四 ) 生 死 苦 乐 对 于 人 的 意 义 … … … … … … … … … … … … … … … 1 3 ( 五 ) 论 个 人 与 群 众 … … … … … … … … … … … … … … … … … … 1 4 ( 六 ) 论 新 事 物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Ⅱ . 毕 达 哥 拉 学 派 … … … … … … … … … … … … … … … … … … … 1 5 《 金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Ⅲ . 智 者 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甲 、 普 罗 泰 戈 拉 ( 公 元 前 4 8 1 — 4 1 1 ) … … … … … … … … … … … … 1 9 ( 一 ) 选 自 柏 拉 图 著 《 普 罗 泰 戈 拉 》 篇 ( 二 ) 著 作 残 篇 乙 、 斯 拉 斯 马 寇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选 自 柏 拉 图 《 理 想 国 》 记 载 丙 、 加 里 克 里 斯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选 自 柏 拉 图 《 高 尔 吉 亚 》 记 载 丁 、 安 提 芬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 真 理 论 》 残 篇 … … … … … … … … … … … … … … … … … 3 1 附 录 : 希 腊 奴 隶 主 民 主 派 所 理 想 的 生 活 … … … … … … … … … … 3 4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1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甲、梭伦关于理想的个人生活的叙述……………………… 选自希罗多德沥历史》第一卷 乙、伯利克里对于雅典人所理想的社会生活的解释 选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所载伯利克里在阵亡 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辞 Ⅳ.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 选自色诺芬的《苏格拉底回忆录》 第三卷第八章论善和美 第九章论美德和丑恶… 第四卷第二章论自知………………… 第六章苏格拉底的方法…………… 第二德谟克里特一伊璧鸠鲁路线…… 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460-370) 选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等的记载 选自德谟克里特著作残篇:道德思想 Ⅱ.伊璧鸠鲁(公元前341-270… 选自伊璧鸠鲁著作残篇 格言 致希罗多德的信 三、致美诺寇的信…… Ⅲ.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955) 111 选自《物性论》 第二卷哲学家的恬静 112 第三卷排除对于死亡的恐惧… 第六卷用知识来排除迷信与心中黑暗 …140 第三柏拉图一斯多噶派路线…… I.柏拉图(公元前427-347)…… 147 自《理想国》 论灵魂的职能 织及其中的四主德
甲 、 梭 伦 关 于 理 想 的 个 人 生 活 的 叙 述 … … … … … … … … … … … … 3 4 选 自 希 罗 多 德 《 历 史 》 第 一 卷 乙 、 伯 利 克 里 对 于 雅 典 人 所 理 想 的 社 会 生 活 的 解 释 … … … … … … … 3 9 选 自 修 昔 底 德 《 伯 罗 奔 尼 撒 战 争 史 》 中 所 载 伯 利 克 里 在 阵 亡 将 士 国 葬 典 礼 上 的 演 说 辞 Ⅳ . 苏 格 拉 底 ( 公 元 前 4 6 9 — 3 9 9 ) … … … … … … … … … … … … 4 8 选 自 色 诺 芬 的 《 苏 格 拉 底 回 忆 录 》 第 三 卷 第 八 章 论 善 和 美 … … … … … … … … … … … … … … … … 4 9 第 九 章 论 美 德 和 丑 恶 … … … … … … … … … … … … … … 5 2 第 四 卷 第 二 章 论 自 知 … … … … … … … … … … … … … … … … 5 6 第 六 章 苏 格 拉 底 的 方 法 … … … … … … … … … … … … … 6 7 第 二 德 谟 克 里 特 - 伊 璧 鸠 鲁 路 线 … … … … … … … … … … … … … 7 4 Ⅰ . 德 谟 克 里 特 ( 约 公 元 前 4 6 0 — 3 7 0 ) … … … … … … … … … … … … 7 4 选 自 第 欧 根 尼 · 拉 尔 修 《 名 哲 言 行 录 》 等 的 记 载 选 自 德 谟 克 里 特 著 作 残 篇 : 道 德 思 想 Ⅱ . 伊 璧 鸠 鲁 ( 公 元 前 3 4 1 — 2 7 0 ) … … … … … … … … … … … … 9 6 选 自 伊 璧 鸠 鲁 著 作 残 篇 一 、 格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6 二 、 致 希 罗 多 德 的 信 … … … … … … … … … … … … … … … … … … 1 0 2 三 、 致 美 诺 寇 的 信 … … … … … … … … … … … … … … … … … … 1 0 5 Ⅲ . 卢 克 莱 修 ( 约 公 元 前 9 9 — 5 5 ) … … … … … … … … … … … 1 1 1 选 自 《 物 性 论 》 第 二 卷 哲 学 家 的 恬 静 … … … … … … … … … … … … … … … … … 1 1 2 第 三 卷 排 除 对 于 死 亡 的 恐 惧 … … … … … … … … … … … … … … 1 1 9 第 六 卷 用 知 识 来 排 除 迷 信 与 心 中 黑 暗 … … … … … … … … … … … 1 4 0 第 三 柏 拉 图 - 斯 多 噶 派 路 线 … … … … … … … … … … … … … … 1 4 7 Ⅰ . 柏 拉 图 ( 公 元 前 4 2 7 — 3 4 7 ) … … … … … … … … … … … … … … 1 4 7 选 自 《 理 想 国 》 第 一 篇 论 灵 魂 的 职 能 … … … … … … … … … … … … … … … … … 1 4 7 第 四 篇 理 想 国 的 组 织 及 其 中 的 四 主 德 … … … … … … … … … … … 1 5 2 2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3 第六篇善的范型 七篇洞喻 论快乐与幸福………………… … 188 选自《菲利布斯》和缟高尔吉亚》 Ⅱ.斯多噶派的芝诺(公元前356-264)… 自《名哲言行录》 Ⅲ.埃皮克提特(60-140)… 239 选自《道德论集》 卷第一章论我们力所能及和力所不能及的事物 240 第二十六章什么是生活的规律… 卷第八章善的本质 第十一章哲学的开始 358 三卷第三章贤者所最关心的事…… …251 安顿尼诺(121180)… 选自《沉思录》 第二卷人类生活的调整 第十卷合乎本性的生活 V.柏罗丁(205-270) 274 选自《九章集》 论德性 275 十五、论善或 282 第四动摇于两条路线间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322)…… ……292 选自《尼可马克伦理学》 善或目的 道德的德性 意志…… 理智的德性 第五早期基督教 ……334 选自《旧约》
第 六 篇 善 的 范 型 … … … … … … … … … … … … … … … … … … … 1 6 9 第 七 篇 洞 喻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9 论 快 乐 与 幸 福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8 选 自 《 菲 利 布 斯 》 和 《 高 尔 吉 亚 》 Ⅱ . 斯 多 噶 派 的 芝 诺 ( 公 元 前 3 5 6 — 2 6 4 ) … … … … … … … … 2 2 1 选 自 《 名 哲 言 行 录 》 Ⅲ . 埃 皮 克 提 特 ( 6 0 — 1 4 0 ) … … … … … … … … … … … … … … 2 3 9 选 自 《 道 德 论 集 》 第 一 卷 第 一 章 论 我 们 力 所 能 及 和 力 所 不 能 及 的 事 物 … … … … … 2 4 0 第 二 十 六 章 什 么 是 生 活 的 规 律 … … … … … … … … … … 2 4 3 第 二 卷 第 八 章 善 的 本 质 … … … … … … … … … … … … … … … 2 4 5 第 十 一 章 哲 学 的 开 始 … … … … … … … … … … … … … 2 4 8 第 三 卷 第 三 章 贤 者 所 最 关 心 的 事 … … … … … … … … … … … … 2 5 1 Ⅳ . 安 顿 尼 诺 ( 1 2 1 — 1 8 0 ) … … … … … … … … … … … … … … 2 5 3 选 自 《 沉 思 录 》 第 二 卷 人 类 生 活 的 调 整 … … … … … … … … … … … … … … … … 2 5 4 第 十 卷 合 乎 本 性 的 生 活 … … … … … … … … … … … … … … … … 2 6 1 Ⅴ . 柏 罗 丁 ( 2 0 5 — 2 7 0 ) … … … … … … … … … … … … … … … 2 7 4 选 自 《 九 章 集 》 一 、 论 德 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5 十 五 、 论 善 或 一 … … … … … … … … … … … … … … … … … … … 2 8 2 第 四 动 摇 于 两 条 路 线 间 的 亚 里 士 多 德 ( 公 元 前 3 8 4 — 3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2 选 自 《 尼 可 马 克 伦 理 学 》 第 一 篇 善 或 目 的 … … … … … … … … … … … … … … … … … … 2 9 2 第 二 篇 道 德 的 德 性 … … … … … … … … … … … … … … … … … … 3 0 3 第 三 篇 意 志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7 第 六 篇 理 智 的 德 性 … … … … … … … … … … … … … … … … … … 3 2 3 第 五 早 期 基 督 教 …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选 自 《 旧 约 》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3
4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一、狂怒的耶和华……………………………………………… 静穆的耶和华…………………… 338 选自《新约》 “穷人”中的耶稣 “善人”中的耶稣 论“道”的耶稣及其门徒 四、保罗所传的耶稣 五、其他 第二部分封建主义时期—一萌芽期与极盛期 第一圣·奥古斯丁(354-430) …365 选自《天国》 第十一卷第五章万有无不善论… …365 第六章罪的起源 …366 第七章恶是一种否定 …368 第十四卷第六章人类意志的品性………………… 369 第十九卷第四章至善和极恶的基督教义 第二彼得·阿柏拉德(1079-1142) …378 选自《伦理学》 第一章对德性有影响的心灵缺点…… 第二章罪恶和倾向恶的恶习……… 第三章恶习和罪恶的定义 第十章善无多少之分 第十一章善的意向使行动为善 第十二章什么原因使意向可以称为善呢? 第三托马斯·阿奎那(1225或1227-1274)…… 选自《神学大全》 十五论 十七论各种理智的德性 386
一 、 狂 怒 的 耶 和 华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二 、 静 穆 的 耶 和 华 … … … … … … … … … … … … … … … … … … 3 3 8 选 自 《 新 约 》 一 、 “ 穷 人 ” 中 的 耶 稣 … … … … … … … … … … … … … … … … … 3 4 3 二 、 “ 善 人 ” 中 的 耶 稣 … … … … … … … … … … … … … … … … … 3 4 8 三 、 论 “ 道 ” 的 耶 稣 及 其 门 徒 … … … … … … … … … … … … … … 3 5 4 四 、 保 罗 所 传 的 耶 稣 … … … … … … … … … … … … … … … … … … 3 5 7 五 、 其 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1 第 二 部 分 封 建 主 义 时 期 — — 萌 芽 期 与 极 盛 期 第 一 圣 · 奥 古 斯 丁 ( 3 5 4 — 4 3 0 ) … … … … … … … … … … … … 3 6 5 选 自 《 天 国 》 第 十 一 卷 第 五 章 万 有 无 不 善 论 … … … … … … … … … … … … 3 6 5 第 六 章 罪 的 起 源 … … … … … … … … … … … … … … 3 6 6 第 七 章 恶 是 一 种 否 定 … … … … … … … … … … … … 3 6 8 第 十 四 卷 第 六 章 人 类 意 志 的 品 性 … … … … … … … … … … … … 3 6 9 第 十 九 卷 第 四 章 至 善 和 极 恶 的 基 督 教 义 … … … … … … … … … 3 7 0 第 二 彼 得 · 阿 柏 拉 德 ( 1 0 7 9 — 1 1 4 2 ) … … … … … … … … … … 3 7 8 选 自 《 伦 理 学 》 序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8 第 一 章 对 德 性 有 影 响 的 心 灵 缺 点 … … … … … … … … … … … … 3 7 8 第 二 章 罪 恶 和 倾 向 恶 的 恶 习 … … … … … … … … … … … … … … 3 7 9 第 三 章 恶 习 和 罪 恶 的 定 义 … … … … … … … … … … … … … … … 3 8 0 第 十 章 善 无 多 少 之 分 … … … … … … … … … … … … … … … … … 3 8 2 第 十 一 章 善 的 意 向 使 行 动 为 善 … … … … … … … … … … … … … 3 8 3 第 十 二 章 什 么 原 因 使 意 向 可 以 称 为 善 呢 ? … … … … … … … … … 3 8 3 第 三 托 马 斯 · 阿 奎 那 ( 1 2 2 5 或 1 2 2 7 — 1 2 7 4 ) … … … … … … … 3 8 5 选 自 《 神 学 大 全 》 论 题 五 十 五 论 德 性 之 本 质 … … … … … … … … … … … … … … … 3 8 5 论 题 五 十 七 论 各 种 理 智 的 德 性 … … … … … … … … … … … … … 3 8 6 4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5 论题五十八论实践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 论题六十一论基本德性(主德) 论题六十二论神学的德性………… 论题六十三论德性的原因… 第四一三八一年英国农民革命领袖波尔的演说辞… 403 选自伏莱沙特《年史》 第三部分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 406 Ⅰ.爱拉斯谟(1466-1536)……… 406 选自《愚神颂》(1509) Ⅱ.拉伯雷(1515-1572)… 418 选自《高康大》 Ⅲ.蒙田(15331592) 选自《论文集》 一、善恶的评价,大部分依赖我们的意见………… 424 论良心的自由……… Ⅳ.布鲁诺(15481600 …444 选自《英雄的热情》(1585) …457 V.马丁·路德(1483-1546) 457 一、《论基督教徒的自由》(1520)… 二、《桌边谈话》(摘录) 1.关于原罪 502 2.关于自由意志… Ⅵ.卡尔文(15091564 508 选自《基督教的制度》(1536-1559) 第二卷第一章第八至十节论原罪 508 第二章第一至八节论自由意志 514 第三
论 题 五 十 八 论 实 践 德 性 和 理 智 德 性 的 区 别 … … … … … … … … … 3 9 0 论 题 六 十 一 论 基 本 德 性 ( 主 德 ) … … … … … … … … … … … … 3 9 5 论 题 六 十 二 论 神 学 的 德 性 … … … … … … … … … … … … … … … 3 9 7 论 题 六 十 三 论 德 性 的 原 因 … … … … … … … … … … … … … … … 4 0 0 第 四 一 三 八 一 年 英 国 农 民 革 命 领 袖 波 尔 的 演 说 辞 … … … … … 4 0 3 选 自 伏 莱 沙 特 《 编 年 史 》 第 三 部 分 资 本 主 义 关 系 形 成 时 期 第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6 Ⅰ . 爱 拉 斯 谟 ( 1 4 6 6 — 1 5 3 6 ) … … … … … … … … … … … … … 4 0 6 选 自 《 愚 神 颂 》 ( 1 5 0 9 ) Ⅱ . 拉 伯 雷 ( 1 5 1 5 — 1 5 7 2 ) … … … … … … … … … … … … … … 4 1 8 选 自 《 高 康 大 》 Ⅲ . 蒙 田 ( 1 5 3 3 — 1 5 9 2 ) … … … … … … … … … … … … … … … 4 2 4 选 自 《 论 文 集 》 一 、 善 恶 的 评 价 , 大 部 分 依 赖 我 们 的 意 见 … … … … … … … … … … 4 2 4 二 、 论 良 心 的 自 由 … … … … … … … … … … … … … … … … … … 4 3 9 Ⅳ . 布 鲁 诺 ( 1 5 4 8 — 1 6 0 0 ) … … … … … … … … … … … … … … 4 4 4 选 自 《 英 雄 的 热 情 》 ( 1 5 8 5 ) 第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7 Ⅴ . 马 丁 · 路 德 ( 1 4 8 3 — 1 5 4 6 ) … … … … … … … … … … … … 4 5 7 一 、 《 论 基 督 教 徒 的 自 由 》 ( 1 5 2 0 ) … … … … … … … … … … … … 4 5 8 二 、 《 桌 边 谈 话 》 ( 摘 录 ) … … … … … … … … … … … … … … … … 5 0 2 1 . 关 于 原 罪 … … … … … … … … … … … … … … … … … … … … 5 0 2 2 . 关 于 自 由 意 志 … … … … … … … … … … … … … … … … … … … 5 0 4 Ⅵ . 卡 尔 文 ( 1 5 0 9 — 1 5 6 4 ) … … … … … … … … … … … … … … 5 0 8 选 自 《 基 督 教 的 制 度 》 ( 1 5 3 6 — 1 5 5 9 ) 第 二 卷 第 一 章 第 八 至 十 节 论 原 罪 … … … … … … … … … … … 5 0 8 第 二 章 第 一 至 八 节 论 自 由 意 志 … … … … … … … … … 5 1 4 第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7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5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Ⅶ.托马斯·莫尔(1478-1535)………527 选自《乌托邦》(1516) Ⅷ.闵采尔(14901525)… 14 选自《向诸侯说教》(全文)(1524 第四部分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第一培根与格老秀斯…… ………………574 Ⅰ.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 574 选自矿广学论》(1605)和《论文集》(1597) Ⅱ.格老秀斯(1583-1645)… …605 自《战争与和平的权利》(1625) 第一编第一章何谓权利 …606 第二笛卡儿(1596-1650)… 615 先自《方法论》(1637) 第三章几个道德规则 615 第六章论身心关系与幸福………… 620 选自《心灵的感情》(1649) 第一部泛论各种感情,并间或论到人的整个本性 第二部论感情的数目和次序,并说明六种原始感情 第三部论各种特殊的感情 629 第三斯宾诺莎(1632-1677)…………………… 632 选自《伦理学》(1677 第一部分论神 第二部分论心灵 第三部分论情感 第四部分论人的奴役 650 第五部分论人的自由… 675 第四霍布士(15881679)…………………………684 选自《利维坦》(1650)
Ⅶ . 托 马 斯 · 莫 尔 ( 1 4 7 8 — 1 5 3 5 ) … … … … … … … … … … … 5 2 7 选 自 《 乌 托 邦 》 ( 1 5 1 6 ) Ⅷ . 闵 采 尔 ( 1 4 9 0 — 1 5 2 5 ) … … … … … … … … … … … … … … 5 4 4 选 自 《 向 诸 侯 说 教 》 ( 全 文 ) ( 1 5 2 4 ) 第 四 部 分 西 欧 各 国 早 期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时 期 第 一 培 根 与 格 老 秀 斯 … … … … … … … … … … … … … … … … … 5 7 4 Ⅰ . 弗 兰 西 斯 · 培 根 ( 1 5 6 1 — 1 6 2 6 ) … … … … … … … … … … 5 7 4 选 自 《 广 学 论 》 ( 1 6 0 5 ) 和 《 论 文 集 》 ( 1 5 9 7 ) Ⅱ . 格 老 秀 斯 ( 1 5 8 3 — 1 6 4 5 ) … … … … … … … … … … … … … 6 0 5 选 自 《 战 争 与 和 平 的 权 利 》 ( 1 6 2 5 ) 第 一 编 第 一 章 何 谓 权 利 … … … … … … … … … … … … … … … 6 0 6 第 二 笛 卡 儿 ( 1 5 9 6 — 1 6 5 0 ) … … … … … … … … … … … … … … 6 1 5 选 自 《 方 法 论 》 ( 1 6 3 7 ) 第 三 章 几 个 道 德 规 则 … … … … … … … … … … … … … … … … … 6 1 5 第 六 章 论 身 心 关 系 与 幸 福 … … … … … … … … … … … … … … … 6 2 0 选 自 《 心 灵 的 感 情 》 ( 1 6 4 9 ) 第 一 部 泛 论 各 种 感 情 , 并 间 或 论 到 人 的 整 个 本 性 … … … … … … … 6 2 1 第 二 部 论 感 情 的 数 目 和 次 序 , 并 说 明 六 种 原 始 感 情 … … … … … … 6 2 7 第 三 部 论 各 种 特 殊 的 感 情 … … … … … … … … … … … … … … … 6 2 9 第 三 斯 宾 诺 莎 ( 1 6 3 2 — 1 6 7 7 ) … … … … … … … … … … … … … 6 3 2 选 自 《 伦 理 学 》 ( 1 6 7 7 ) 第 一 部 分 论 神 … … … … … … … … … … … … … … … … … … … 6 3 3 第 二 部 分 论 心 灵 … … … … … … … … … … … … … … … … … … … 6 4 2 第 三 部 分 论 情 感 … … … … … … … … … … … … … … … … … … … 6 4 5 第 四 部 分 论 人 的 奴 役 … … … … … … … … … … … … … … … … … 6 5 0 第 五 部 分 论 人 的 自 由 … … … … … … … … … … … … … … … … … 6 7 5 第 四 霍 布 士 ( 1 5 8 8 — 1 6 7 9 ) … … … … … … … … … … … … … … 6 8 4 选 自 《 利 维 坦 》 ( 1 6 5 0 ) 第 一 篇 论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6 8 5 6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7 第六章论自主的运动,即普通所谓情感… 第十三章论人类的自然状态 第十四章论第一与第二自然法……… 第十五章论其他自然法·… 第五霍布士伦理学的反对者…… …705 Ⅰ.柯德华斯(16171688)… …705 选自《论永恒不变的道德》 第一篇第二章善恶的永恒性……… 第三章善恶的不变性 Ⅱ.亨利·莫尔(1614-1687)… 717 选自《伦理学提要》(1667 第一章何谓伦理学… 718 第二章论伦理学之分部、并论幸福… 718 第三章论一般品德及公理的理性 719 第四章某些理则或理智的原则:几乎所有的道德学说 皆可分解成为这些原则 Ⅲ.昆布兰(1631-1718 725 选自昆布兰著《论自然规律》(1672) 第一章论事物的本性 725 第六洛克(1632-1704 736 选自《人类理解力论》(1690 第一卷第三章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 737 第二卷第二十章快乐和痛苦底各种样态………………… 752 第二十一章能力与意志…………… 755 第二十八章论道德的关系 第四卷第三章道德学可以解证 …776 第四章道德知识和数学一样准确 第七曼德威尔(1670-1733) 选自《蜜蜂寓言集》(1705-1723 《道德起源论》………………
第 六 章 论 自 主 的 运 动 , 即 普 通 所 谓 情 感 … … … … … … … … … … … 6 8 5 第 十 三 章 论 人 类 的 自 然 状 态 … … … … … … … … … … … … … … … 6 8 9 第 十 四 章 论 第 一 与 第 二 自 然 法 … … … … … … … … … … … … … … 6 9 5 第 十 五 章 论 其 他 自 然 法 … … … … … … … … … … … … … … … … 6 9 7 第 五 霍 布 士 伦 理 学 的 反 对 者 … … … … … … … … … … … … … … 7 0 5 Ⅰ . 柯 德 华 斯 ( 1 6 1 7 — 1 6 8 8 ) … … … … … … … … … … … … … … … 7 0 5 选 自 《 论 永 恒 不 变 的 道 德 》 第 一 篇 第 二 章 善 恶 的 永 恒 性 … … … … … … … … … … … … … … 7 0 5 第 三 章 善 恶 的 不 变 性 … … … … … … … … … … … … 7 1 2 Ⅱ . 亨 利 · 莫 尔 ( 1 6 1 4 — 1 6 8 7 ) … … … … … … … … … … … … 7 1 7 选 自 《 伦 理 学 提 要 》 ( 1 6 6 7 ) 第 一 章 何 谓 伦 理 学 … … … … … … … … … … … … … … … … … … 7 1 8 第 二 章 论 伦 理 学 之 分 部 、 并 论 幸 福 … … … … … … … … … … … … 7 1 8 第 三 章 论 一 般 品 德 及 公 理 的 理 性 … … … … … … … … … … … … … 7 1 9 第 四 章 某 些 理 则 或 理 智 的 原 则 ; 几 乎 所 有 的 道 德 学 说 皆 可 分 解 成 为 这 些 原 则 … … … … … … … … … … … … … … 7 2 0 Ⅲ . 昆 布 兰 ( 1 6 3 1 — 1 7 1 8 ) … … … … … … … … … … … … … … 7 2 5 选 自 昆 布 兰 著 《 论 自 然 规 律 》 ( 1 6 7 2 ) 第 一 章 论 事 物 的 本 性 … … … … … … … … … … … … … … … … … 7 2 5 第 六 洛 克 ( 1 6 3 2 — 1 7 0 4 ) … … … … … … … … … … … … … … … 7 3 6 选 自 《 人 类 理 解 力 论 》 ( 1 6 9 0 ) 第 一 卷 第 三 章 没 有 天 赋 的 实 践 原 则 … … … … … … … … … … … 7 3 7 第 二 卷 第 二 十 章 快 乐 和 痛 苦 底 各 种 样 态 … … … … … … … … … 7 5 2 第 二 十 一 章 能 力 与 意 志 … … … … … … … … … … … … … 7 5 5 第 二 十 八 章 论 道 德 的 关 系 … … … … … … … … … … … … 7 7 0 第 四 卷 第 三 章 道 德 学 可 以 解 证 … … … … … … … … … … … … … 7 7 6 第 四 章 道 德 知 识 和 数 学 一 样 准 确 … … … … … … … … … 7 8 0 第 七 曼 德 威 尔 ( 1 6 7 0 — 1 7 3 3 ) … … … … … … … … … … … … … 7 8 4 选 自 《 蜜 蜂 寓 言 集 》 ( 1 7 0 5 — 1 7 2 3 ) 《 道 德 起 源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7 8 5 西 方 伦 理 学 名 著 选 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