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建筑工程测量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建筑工程测量
内容提要 第十一章建筑工程测量 学习要点 ◆建筑工程测量概述四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口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四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变形测量口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第十一章 建筑工程测量 学习要点 ◆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变形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主要指工程建设阶段的施工测量(施工放样、测设)。 基本任务:建筑物轴线、标高的现场放样定位; 要求:设置轴线、标高的现场标志,满足所设计的 位置和精度要求。 二施工测量的主要特点 精度要求高 责任重(多复核 配合施工,现场计算多 施工控制网布置难度大(通视,使用方便,点位保存
#建筑工程测量 概述 建筑工程测量概述 主要指工程建设阶段的施工测量(施工放样、测设)。 基本任务:建筑物轴线、标高的现场放样定位; 要求:设置轴线、标高的现场标志,满足所设计的 位置和精度要求。 一 .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二.施工测量的主要特点 精度要求高 责任重(多复核) 配合施工,现场计算多 施工控制网布置难度大(通视,使用方便,点位保存)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设计长度的测设 二设计角度的测设 三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四设计高程的测设 五设计坡度的测设 六铅垂线的测设
施工测量 的基本工 作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一 .设计长度的测设 二.设计角度的测设 三.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四.设计高程的测设 五.设计坡度的测设 六.铅垂线的测设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设三个基本量: 水平距离D 水平夹角β 高差h 通过测设D、β来放样点的平面位置X、Y; 通过测设h来放样点的高程H
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设三个基本量: 水平距离 D 水平夹角 高 差 h 通过测设D、来放样点的平面位置X、Y; 通过测设h来放样点的高程H
设计长度的测设 已有:起点A、和AB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DB(设计已知 定:终点B 钢尺法测设:经纬仪定线; 钢尺测设DAB; 用大木桩标定B。 注: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考虑距离的 改正数,实际测设的距离为(P301例) D=D-△Dk-△D△D1(11-2-1)
一.设计长 度的测设 1.钢尺法测设:经纬仪定线; 钢尺测设DAB; 用大木桩标定B。 已有:起点A、和AB方向 已知:水平距离DAB(设计已知) 定:终点B 注: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考虑距离的 改正数,实际测设的距离为(P301 例): D=D-Dk-Dt-Dh (11-2-1) 一 .设计长度的测设
2.测距仪法测设: ◆在A安置测距仪(或全站仪); 反光棱镜 在B附近安置反光棱镜; ◆观测AB距离、调整棱镜位 置,直至与设计距离相等,仪 定B标志。 A ●测距仪观测斜距时,应读 竖直角,改正成平距; 全站仪直接读取平距
测距仪测设距 离 A B 2.测距仪法测设 : 测距仪 反光棱 ◆ 在 A安置测距仪 (或全站仪 ) ; 镜 在 B附近安置反光棱镜; ◆观测AB距离、调整棱镜位 置,直至与设计距离相等, 定B标志。 ●测距仪观测斜距时,应读 竖直角,改正成平距; ●全站仪直接读取平距
二设计角度的测设 放样已知数据的水平角 后视B 已有:测站A、后视方向B A 已知:水平角数据β(设计已知 定:C方向 待定点 =2==-1 C 测站A C 1.一般方法放样β角(经 纬仪正倒镜分中法)
二.设计角度的测 设 已有:测站A、后视方向B 已知:水平角数据(设计已知) 定:C方向 C C 测站A 后视B 待定点 C 1.一般方法放样角(经 纬仪正倒镜分中法)。 C C 二.设计角度的测设 ——放样已知数据的水平角
2.精确方法放样β角(多测回修正法) 用“正倒镜分中法”测设β角(实际得β1、C1); 多测回观测∠BAC,取平均得β1; 计算改正值CC,修正得精确位置C。 后视B 例:已知AC1=85.00米,设计值β=36 设测得β1=355942,计算 修正值C1C。 待定点 解:△β=β-β1=18 B C1C=85tan0018 0.0074m 测站A ≈7mm 得:点位修正值为7mm(向外)
2.精确方法放样角 2.精确方法放样角(多测回修正法) 用“正倒镜分中法”测设角(实际得1、C1); 多测回观测BAC,取平均得1 ; 计算改正值C1C,修正得精确位置C。 例:已知AC1=85.00米,设计值=36 , 设测得1=35 5942 ,计算 修正值C1C 。 解:=-1=18 C1C=85tan0 018 =0.0074m ≈7mm 得:点位修正值为7mm(向外) 待定点 C1 测站A 后视B 1 C
三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将设计的平面点位测设到实地上。 测设方法 测设数据 直角坐标法 角度β(直角)、距离D 极坐标法 角度β、距离D 距离交会法 距离D1、距离D 角度交会法 角度β1、角度β2 现场至少有一条基线(两个相互通视的已知点)
三.设计平面 点位的测设 现场至少有一条基线(两个相互通视的已知点) 测设方法 测设数据 直角坐标法 角度(直角)、距离D 极坐标法 角度 、距离D 距离交会法 距离D1、距离D2 角度交会法 角度1、角度2 三.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将设计的平面点位测设到实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