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距高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一节距离丈量 、地面点的标志 点的标志有临时性标志和永久性标志两种 1.临时性标志:可用木桩标定 2.永久性标志:混凝土桩或石桩 二、丈量工具 1、钢尺 (1)端点尺: (2)刻线尺 10cm 345678910 则uu山udul 端点尺 加y0 012345678 刻线尺
第一节 距离丈量 一、地面点的标志 点的标志有临时性标志和永久性标志两种 1.临时性标志:可用木桩标定 2.永久性标志:混凝土桩或石桩 二、丈量工具 1、钢尺 ⑴ 端点尺: ⑵ 刻线尺: 3 4 5 6 7 8 9 10 10cm 端点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刻线尺
第一节距离丈量 二、丈量工具 2、皮尺 3、绳尺 4、标杆(又称花杆) 5、测钎 6、垂球
第一节 距离丈量 二、丈量工具 2、皮尺 3、绳尺 4、标杆(又称花杆) 5、测钎 6、垂球
第一节距离丈量 三、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即在两点的直线方向上竖立一系列标杆,把中间若干点确定在已 知直线的方向上 )目测定线 =1.两点间定线 2.两点延长线上定线 (二)仪器定线 ========= ∴………1.….… c
第一节 距离丈量 三、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即在两点的直线方向上竖立一系列标杆,把中间若干点确定在已 知直线的方向上 (一)目测定线 1.两点间定线 A B C A B A B C D 2.两点延长线上定线 (二)仪器定线
第一节距离丈量 四、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距离丈量可分为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丈量工作要求平、直、准 (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法: 1.观测与计算 (1)观测:(如图所示) (2)计算: B AB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nl+ 式中:n整尺段数 整尺长 q一不足一整尺的余长 2.精度检核:应往返进行丈量
第一节 距离丈量 四、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距离丈量可分为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 丈量工作要求平、直、准。 (一)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法: 1.观测与计算: ⑴观测:(如图所示) ⑵计算: AB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nl+q 式中:n—整尺段数 l—整尺长 q—不足一整尺的余长 2.精度检核:应往返进行丈量
第一节距离丈量 距离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K- D 相对误差!在平坦地区要达到1/300,1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应达到 1/2000,在困难地区应达到1/1000 (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法: 1、平量法:由高向低丈量两次 2、斜量法 ①按高差计算 +h ②按倾斜角计算: D=L水cosa wela detan CanID
第一节 距离丈量 距离丈量的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K= 相对误差:在平坦地区要达到1/3000,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应达到 1/2000,在困难地区应达到1/1000。 (二)、倾斜地面的距离丈量法: 1、平量法:由高向低丈量两次 2、斜量法 ① 按高差计算: D= ② 按倾斜角计算: D=L*cosα 1 | | D D D− 均 往 返 2 2 L h +
第二节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原理。视距测量利用望远镜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下两根视距丝a与b, 配合视距尺和测得的竖直角a,用视距公式算得水平距离及高差的一种方法。 (一)、视距水平时的视距公式: s f 米 M n D B h A D=k1+q(外对光式望远镜) D=k1(内对光式望远镜) h=I-v 式中:k=100k:视距乘常数1:尺间隔q:视距加常数i:仪器高 V:中丝读数
第二节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原理。视距测量利用望远镜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下两根视距丝a与b, 配合视距尺和测得的竖直角a,用视距公式算得水平距离及高差的一种方法。 (一)、视距水平时的视距公式: D h M N l v B F d f n m p n m i A D= kl+q (外对光式望远镜) D= kl (内对光式望远镜) h=I-v 式中:k=100 k:视距乘常数 l:尺间隔 q:视距加常数 i:仪器高 v:中丝读数
第二节视距测量 (二)、视线倾斜时的视距公式 D-D'cos a 竖直角公式:水平距离D= kIcos2a高差h=1/2 kIsin2a+iv=Dtga+i-v 天顶距公式:水平距离D= kIsin2Z高差h=1/2 kIsin2Z+i-v
第二节 视距测量 (二)、视线倾斜时的视距公式 竖直角公式:水平距离 D=klcos2α 高差 h=1/2klsin2α+i-v=Dtgα+i-v 天顶距公式:水平距离 D=klsin2Z 高差 h=1/2klsin2Z+i-v
第二节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1、观测步骤 (1)如上页图,将仪器安置在测站点M上 (2)量取仪器高i(至毫米或厘米) (3)将视距尺竖直立于N点上 (4)观测者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上某一高度,分别读取上、下视距丝毫中丝读 数,然后调节竖直指标水准管微倾螺旋,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 数,并将所有观测值记录于下表中。 表43视距测量记录计算表 测纳点:N1测站高程:1042.60m仪器型号:m)J6仪器高:1.32m 想 下丝读数视距中丝竖盘竖直角高差 水平测点 上丝读数问隔读数 读数 高程 点 ()|c)cm) (m) 注 L.5 1.000 0.56 1.32 +350 +3.74 55.751046.34 2.530 1.000 1.5301.329103-103-2.800152.951039.80 2.70 0.500 2.200 9006-006 0.3-0.28220.001042.22
第二节 视距测量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1、观测步骤 (1)如上页图,将仪器安置在测站点M上 (2)量取仪器高i(至毫米或厘米) (3)将视距尺竖直立于N点上 (4)观测者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上某一高度,分别读取上、下视距丝毫中丝读 数,然后调节竖直指标水准管微倾螺旋,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 数,并将所有观测值记录于下表中
第二节视距测量 2、水平距离、高差、高程的计算。 先根据上、下视距丝读数和竖盘读数,计算视距间隔与竖直角,再根据视距测量公式 三计算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 、视距测量的注意事项 1.作业前要对仪器的乘常数K值进行检验,K值应在100±0.1以内,否则应加入改正值。 2.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最好采用有水准器的视距尺,如果使用塔尺,应注意检查各 节尺的接头是否准确。 3.为了减少垂直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使视线离开地面1m以上。 4.观测时应仔细对光,消除视差,使成像清晰。读数时尽量不变动眼睛位置,要估读到 毫米 5.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视距,在距离较远或竖直角较大时,要注意指标水准管气泡的 居中
第二节 视距测量 2、水平距离、高差、高程的计算。 先根据上、下视距丝读数和竖盘读数,计算视距间隔与竖直角,再根据视距测量公式 计算水平距离、高差和高程。 三、视距测量的注意事项 1.作业前要对仪器的乘常数K值进行检验,K值应在100±0.1以内,否则应加入改正值。 2.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最好采用有水准器的视距尺,如果使用塔尺,应注意检查各 节尺的接头是否准确。 3.为了减少垂直折光的影响,观测时应使视线离开地面1m以上。 4.观测时应仔细对光,消除视差,使成像清晰。读数时尽量不变动眼睛位置,要估读到 毫米。 5.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视距,在距离较远或竖直角较大时,要注意指标水准管气泡的 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