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园林工程测量 D 91
第十章 园林工程测量
第一节概迷 园林工程测量按工程的施工程序,一般分为规划设计前的测量、规划设计测量、施 工放线测量和竣工测量四个阶段进行 规划设计前的测量 首先进行控制测量,其内容分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大部分 1.在施工现场仍保存着过去测绘地形图的测量控制点,在施工测量中仍可利用 2.过去的测量控制点已破坏、丢失,这时必须重新进行控制测量工作。其具体布设 和内外业工作除可按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外,还可按方格法建立施工控制网 方格网的建立应掌握以下原则: ①方格网方向的确定应与设计平面的方向一致,或与南北东西方向一致。 ②方格网的每个格的边长一般为20—40m。可根据测设对象的繁简程度适当缩短或 加长 ③在设计方格网时,应力求使方格角点与所测设对象接近 ④方格网点间应保证良好的通视条件,并力求使各角点避开原有建筑、坑塘及动土 地带 ⑤各方格折角应严格成90°角。正 ⑥方格网主轴线的测设应采用较高精度的方法进行,以保证整个控制网的精度
第一节 概 述 园林工程测量按工程的施工程序,一般分为规划设计前的测量、规划设计测量、施 工放线测量和竣工测量四个阶段进行。 一、规划设计前的测量 首先进行控制测量,其内容分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大部分。 1.在施工现场仍保存着过去测绘地形图的测量控制点,在施工测量中仍可利用。 2.过去的测量控制点已破坏、丢失,这时必须重新进行控制测量工作。其具体布设 和内外业工作除可按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外,还可按方格法建立施工控制网。 方格网的建立应掌握以下原则: ①方格网方向的确定应与设计平面的方向一致,或与南北东西方向一致。 ②方格网的每个格的边长一般为20—40m。可根据测设对象的繁简程度适当缩短或 加长。 ③在设计方格网时,应力求使方格角点与所测设对象接近。 ④方格网点间应保证良好的通视条件,并力求使各角点避开原有建筑、坑塘及动土 地带。 ⑤各方格折角应严格成90°角。 ⑥方格网主轴线的测设应采用较高精度的方法进行,以保证整个控制网的精度
第一节概迷 ● 根据高一级平面控制点进行测设 1.测设方格网主轴线: (1)在进行方格网测设时,先确定出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轴线,如图所示。根据高一级平面 控制点A、B的坐标和主轴线上的任意三个点的坐标,如12、13、14等点的坐标(此三点坐标 可依据设计规定或从图中量取求得),计算出高级平面控制点至各点距离及相应的水平角 例如:计算A点至13点的距离SA13和AB与A13所夹的水平角β13,其计算公式为: a A13= arctan Iu-IA B=a- A13 上式中aA13为A13边的方位角,aAB为AB 边的方位角 S13=-1)+(x1一x 按上述公式也可计算A、B两点至12、13 14各点的平距,AB和A12、A14的夹角,BA和6 …-J B12、B13、B14的夹角。 12图上量取距离和水平角 21
第一节 概 述 (一)根据高一级平面控制点进行测设 αA13 = arctan β=αAB-αA13 上式中αA13为A13边的方位角,αAB为AB 边的方位角。 SA13= 按上述公式也可计算A、B两点至12、13、 14各点的平距,AB和A12、A14的夹角,BA和 B12、B13、B14的夹角。 ⑵图上量取距离和水平角: 1.测设方格网主轴线: (1)在进行方格网测设时,先确定出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轴线,如图所示。根据高一级平面 控制点A、B的坐标和主轴线上的任意三个点的坐标,如12、13、14等点的坐标(此三点坐标 可依据设计规定或从图中量取求得),计算出高级平面控制点至各点距离及相应的水平角。 例如:计算A点至13点的距离SA13和AB与A13所夹的水平角β13,其计算公式为:
第一节概迷 ● (3)测设: ①将经纬仪安置于控制点A,采用极坐标法,根据已计算出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测 设上述三点。如测设12点时,以AB边为起始边,用测回法测设出A12方向,取其平均方 向。然后在此方向上用钢尺量出S12的长度定出12点并打钉小钉,在测设距离时应往返 两次取其平均位置。同法在A点测设出13和14两点 」②然后将经纬仪安置于平面控制点B点。依据已计算出的有关距离和角度,检验上 述12、13和14各点位,如果偏差过大应查找原因,重新测设 ③对已测设于地面上的12、13和14三点进行检查,一是实量各点间距离与设计长度 比较,二是用仪器检査此三点是否位于同一直线,如有误差,应作适当的调整,务必 使其间距与设计长度一致,且三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④将经纬仪置于13点上用延长直线的方法,用钢尺测出1点和15点。 ⑤在13点上利用经纬仪以1213的方向为始边,测设出两个直角,得出与12、13相 垂直的方向,即13°3、1323两个方向,并在该方向上测设出3、8、18和23等各点 通过以上步骤,此方格的主轴线测设即告完成
第一节 概 述 (3)测设: ①将经纬仪安置于控制点A,采用极坐标法,根据已计算出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测 设上述三点。如测设12点时,以AB边为起始边,用测回法测设出A12方向,取其平均方 向。然后在此方向上用钢尺量出SA12的长度定出12点并打钉小钉,在测设距离时应往返 两次取其平均位置。同法在A点测设出13和14两点。 ②然后将经纬仪安置于平面控制点B点。依据已计算出的有关距离和角度,检验上 述12、13和14各点位,如果偏差过大应查找原因,重新测设。 ③对已测设于地面上的12、13和14三点进行检查,一是实量各点间距离与设计长度 比较,二是用仪器检查此三点是否位于同一直线,如有误差,应作适当的调整,务必 使其间距与设计长度一致,且三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④将经纬仪置于13点上用延长直线的方法,用钢尺测出11点和15点。 ⑤在13点上利用经纬仪以12~13的方向为始边,测设出两个直角,得出与12、13相 垂直的方向,即13~3、13~23两个方向,并在该方向上测设出3、8、18和23等各点。 通过以上步骤,此方格的主轴线测设即告完成
第一节概迷 ● 2.方格网其他各点的测设 主轴线上各点测设完成后,在主轴线各点上,如11、12、14和15几点分别安置经纬仪 测设出其他各点,然后对新的各点,用钢尺按设计距离进行校核,误差较大的应检查 原因,误差小的应作适当调整,从而得出一个完整的方格网。 方格网上各点均应打桩钉钉,准确标 明点位。而且桩一定要牢固,必要时应埋 石桩,以防施工中碰动或损坏 D 91 21
第一节 概 述 2.方格网其他各点的测设 方格网上各点均应打桩钉钉,准确标 明点位。而且桩一定要牢固,必要时应埋 设石桩,以防施工中碰动或损坏 主轴线上各点测设完成后,在主轴线各点上,如11、12、14和15几点分别安置经纬仪 测设出其他各点,然后对新的各点,用钢尺按设计距离进行校核,误差较大的应检查 原因,误差小的应作适当调整,从而得出一个完整的方格网
第一节概迷 ● (二)根据原有地物测设方格网 有的施工现场存有建筑或其他具有方位意义的地物而无测量控制点时,可根据这些 地物测设出方格网。首先也应将主轴线测设出来 如图,A和B为施工现场的两个原有建筑。自A建筑的角a和b作相等的两条延长线, 得M和N两点。然后再从B建筑的房角c、d两点作相等的两延长线,得M和N两点。然后 再丛B建筑的房角c、d两点作出相等的两延长线,得G和H两点。分别作MN及GH的延长 线,并使两线相交得出0点。将经纬仪安置于0点,根据MN和GH两方向及方格尺寸定出 两个方格点P和Q。然后测出∠POQ的值 若此值不为90°则需校正。此时0点位置不变, 两方向各改正角度差值的一半,从而定出P和Q 的正确位置。根据OP及OQ的改正后方向,再定出 另外两方向,即OE和OF,至此主轴线测设完成 依主轴线进一步定出整个方格网,其方法与前述 相同 9
第一节 概 述 (二)根据原有地物测设方格网 有的施工现场存有建筑或其他具有方位意义的地物而无测量控制点时,可根据这些 地物测设出方格网。首先也应将主轴线测设出来。 若此值不为90°则需校正。此时O点位置不变, 将两方向各改正角度差值的一半,从而定出P和Q 的正确位置。根据OP及OQ的改正后方向,再定出 另外两方向,即OE和OF,至此主轴线测设完成。 依主轴线进一步定出整个方格网,其方法与前述 相同。 如图,A和B为施工现场的两个原有建筑。自A建筑的角a和b作相等的两条延长线, 得M和N两点。然后再从B建筑的房角c、d两点作相等的两延长线,得M和N两点。然后 再从B建筑的房角c、d两点作出相等的两延长线,得G和H两点。分别作MN及GH的延长 线,并使两线相交得出O点。将经纬仪安置于O点,根据MN和GH两方向及方格尺寸定出 两个方格点P和Q。然后测出∠POQ的值
第一节概迷 ● 三)方格网点高程测量 首先在方格网内选择一些方格网点作为高程控制点,构成一闭合水准路线,进 行外业观测、内业计算,求各方格点的高程。 R C D E F G I J K L M b D 7 91
第一节 概 述 (三)方格网点高程测量 1.首先在方格网内选择一些方格网点作为高程控制点,构成一闭合水准路线,进 行外业观测、内业计算,求各方格点的高程
第一节概迷 ● 二、规划设计测量 测绘符合各单项工程特点的工程专用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以及为提 供依据的有关调查测量等。 施工放线测量 施工放线测量是根据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建立施工控制网并将图上的设计内容 测设到实地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四、竣工测量 Ω竣工测量是为工程质量检査和验收提供依据,也是工程运行管理阶段和以后扩 建的依据。 91
第一节 概 述 二、规划设计测量 测绘符合各单项工程特点的工程专用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以及为提 供依据的有关调查测量等。 三、施工放线测量 施工放线测量是根据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建立施工控制网并将图上的设计内容 测设到实地上,作为施工的依据。 四、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是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提供依据,也是工程运行管理阶段和以后扩 建的依据
第二节平土地测量 ● 常用的方法采用:方格水准法 根据平整场地的要求不同,可以把场地整成水平或有一定坡度的地面。 整成水平地面 1.计算设计高程 如图所示,桩号(1)、(10)、(11)、(9)、(3)各点为角点,(4)、(7) (6)、(2)为边点,(8)为拐点,(5)为中点;如果已求得各桩点的地面高程为Hi (i=1,2 11),设计高程可按下式计算 (1) (10) 设各个方格的平均高程为 Hi(i=1,2,…,5) 2) H=(H1+H4+H5+H2) (8) H2=(H2+H5+H6+H3 (3) H5=(H7+H10+H11+H8) 地面设计高程H=(∑H角+2∑H边+3∑H拐+4∑H中) 式中:ΣH角、ΣH边、ΣH拐、ΣH中分别为各角点、各边点、和各中点高程总和,前面 的系数是因为各角点之参与一个方格的平均高程计算,各边点参与两个方格的平均高程计算, 余类推,如有n个方格可得: Ho=(2H角+2∑H边+3∑H拐+4∑H中) 9将H作为平整土地的设计高程时,把地面整成水平,能达到土方平衡的目的
第二节 平整土地测量 一、整成水平地面 1.计算设计高程 如图所示,桩号(1)、(10)、(11)、(9)、(3)各点为角点,(4)、(7)、 (6)、(2)为边点,(8)为拐点,(5)为中点;如果已求得各桩点的地面高程为Hi (i=1,2,…,11),设计高程可按下式计算: 设各个方格的平均高程为 Hi(i=1,2,…,5) = = … = 地面设计高程H0= (ΣH角+2ΣH边+3ΣH拐+4ΣH中) 式中:ΣH角、ΣH边、ΣH拐、ΣH中分别为各角点、各边点、和各中点高程总和,前面 的系数是因为各角点之参与一个方格的平均高程计算,各边点参与两个方格的平均高程计算, 余类推,如有n个方格可得: H0=(ΣH角+2ΣH边+3ΣH拐+4ΣH中) 将H0作为平整土地的设计高程时,把地面整成水平,能达到土方平衡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采用:方格水准法 根据平整场地的要求不同,可以把场地整成水平或有一定坡度的地面
第二节平土地测量 ● 2计算施工量 各桩点的施工量为:施工量=设计高程-桩点地面高程 3.计算土方 一一 先在方格网上绘出施工界限,即决定开挖线。开挖线是根据方格边上施工量为零的 各点连接而成。零点位置可目估测定,也可按比例计算确定 因挖方量应与填方量相等,故可按下式计算土方: 挖=A(∑h角挖十∑h边挖+h拐挖+h中挖) V=A(∑h角填+∑h边填+h填拐十h中填 91
第二节 平整土地测量 2.计算施工量 各桩点的施工量为:施工量=设计高程-桩点地面高程 3.计算土方 先在方格网上绘出施工界限,即决定开挖线。开挖线是根据方格边上施工量为零的 各点连接而成。零点位置可目估测定,也可按比例计算确定。 因挖方量应与填方量相等,故可按下式计算土方: V挖=A(Σh角挖+Σh边挖+ h拐挖+h中挖) V填=A(Σh角填+Σh边填+ h填拐+h中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