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和她的《狱中书简》 革命渐次随着岁月的尘烟远去。 有各种革命,也有各种不同的革命者。真正的革命者,委身于他理想中的事业,这事业, 是同千百万无权者的福祉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中,他们往往为自己选择最暴露、最危险、 最容易被命中的位置,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黎明还没有到来,他们已经在黑暗中仆倒 在这个倒下的队列里,我们记住了一个人:罗莎·卢森堡。 “红色罗莎”。 卢森堡自称是犹太裔波兰人,不止一次地声称波兰是自己的祖国。曾有人在书中提及 波兰有史以来,在对外斗争中从来不曾出现过叛徒,足见波兰人的忠诚、英勇和傲岸。她的 独特的犹太家庭背景,使她从小培养出一种人性的、平等的观念;民族的浪游性质,又使她 恪守“犹太同龄群体”的伦理规则,而不与任何“祖国”相一致。正如政治学者阿伦特指出 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祖国事实上是欧洲;用尼采的话说,他们会因自身的位置和作用而注定 成为最卓越的“好欧洲人”。 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于波兰扎莫什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两岁时,全家迁 居华沙。在这里,她完成了中学教育,并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889年底流亡瑞士,入读苏黎世大学,先后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及自然科学。 在此期间,结识利奥约基希斯,后来他成为她事实上的丈夫和情侣。1894年,他们共同组 建了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1898年,卢森堡取得德国国籍,迁居柏林,参加德国社会民主 党的工作。在党内,她积极从事组织活动,为报刊撰文,发表演讲,先后批判党内元老伯恩 斯坦和考茨基,也曾同列宁展开论战。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德国社会 民主党议会团一致支持帝国主义战争,背叛革命,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等组织斯巴达克同盟, 后成立德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重要的领导人之 卢森堡自称是永远的理想主义者。读书时,她在题赠女同学的照片背后写道:“确保以 纯洁的良心去爱所有的人,那样一种社会制度是我的理想。只有在追求它并为之奋斗时,我 才有可能产生憎恨。”像这样一个怀抱着宏大的社会理想的人,在当时,命运注定要和革命 扭结到一起。为此,她多次被捕,在监狱里度过相当长的岁月。1917年春夏之交,斯巴达 克同盟鉴于她在狱中健康恶化,曾酝酿过一个营救计划,考虑到她拥有俄属波兰地区的出生 证,试图向官方提出要求,放她出狱到俄国去。然而,她拒绝了这个计划,因为她根本不愿 意与官方当局发生任何联系。在革命队伍中,她以思想激进和意志坚强著称,所以,帝国主 义者及右派称之为“嗜血的‘红色罗莎”。 1919年1月,德国共产党与其他革命组织共同行动,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接着,斗 争遭到政府军队的血腥镇压,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同时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她的尸体被扔 进运河。当此危急时刻,约基希斯倾全力搜集卢森堡遗文,调查事件真相,一个多月后随之
卢森堡和她的《狱中书简》 革命渐次随着岁月的尘烟远去。 有各种革命,也有各种不同的革命者。真正的革命者,委身于他理想中的事业,这事业, 是同千百万无权者的福祉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中,他们往往为自己选择最暴露、最危险、 最容易被命中的位置,结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黎明还没有到来,他们已经在黑暗中仆倒。 在这个倒下的队列里,我们记住了一个人:罗莎•卢森堡。 “红色罗莎”。 卢森堡自称是犹太裔波兰人,不止一次地声称波兰是自己的祖国。曾有人在书中提及, 波兰有史以来,在对外斗争中从来不曾出现过叛徒,足见波兰人的忠诚、英勇和傲岸。她的 独特的犹太家庭背景,使她从小培养出一种人性的、平等的观念;民族的浪游性质,又使她 恪守“犹太同龄群体”的伦理规则,而不与任何“祖国”相一致。正如政治学者阿伦特指出 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祖国事实上是欧洲;用尼采的话说,他们会因自身的位置和作用而注定 成为最卓越的“好欧洲人”。 1871 年 3 月 5 日,卢森堡出生于波兰扎莫什奇的一个木材商人家庭,两岁时,全家迁 居华沙。在这里,她完成了中学教育,并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1889 年底流亡瑞士,入读苏黎世大学,先后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及自然科学。 在此期间,结识利奥•约基希斯,后来他成为她事实上的丈夫和情侣。1894 年,他们共同组 建了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1898 年,卢森堡取得德国国籍,迁居柏林,参加德国社会民主 党的工作。在党内,她积极从事组织活动,为报刊撰文,发表演讲,先后批判党内元老伯恩 斯坦和考茨基,也曾同列宁展开论战。1914 年 7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德国社会 民主党议会团一致支持帝国主义战争,背叛革命,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等组织斯巴达克同盟, 后成立德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卢森堡自称是永远的理想主义者。读书时,她在题赠女同学的照片背后写道:“确保以 纯洁的良心去爱所有的人,那样一种社会制度是我的理想。只有在追求它并为之奋斗时,我 才有可能产生憎恨。”像这样一个怀抱着宏大的社会理想的人,在当时,命运注定要和革命 扭结到一起。为此,她多次被捕,在监狱里度过相当长的岁月。1917 年春夏之交,斯巴达 克同盟鉴于她在狱中健康恶化,曾酝酿过一个营救计划,考虑到她拥有俄属波兰地区的出生 证,试图向官方提出要求,放她出狱到俄国去。然而,她拒绝了这个计划,因为她根本不愿 意与官方当局发生任何联系。在革命队伍中,她以思想激进和意志坚强著称,所以,帝国主 义者及右派称之为“嗜血的‘红色罗莎’”。 1919 年 1 月,德国共产党与其他革命组织共同行动,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接着,斗 争遭到政府军队的血腥镇压,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同时被捕,当日惨遭杀害,她的尸体被扔 进运河。当此危急时刻,约基希斯倾全力搜集卢森堡遗文,调查事件真相,一个多月后随之
遇害 卢森堡逝世后,列宁下令出版她的传记以及她的著作的完整汇编,同时,还斥责了德国 党对于承担这一义务的冷漠态度。斯大林不同,于1931年著文强调卢森堡犯过许多极其严 重的政治错误和理论错误,这等于给卢森堡盖棺论定,以致后来发展到谁引用卢森堡的话便 是反革命的地步。苏共二十大以后,情况有了变化,在苏联和东德等国家,开始寻找卢森堡 与列宁的思想的一致性,涉及两人的分歧,当然仍将错误归于卢森堡。所以,阿伦特在一篇 论述她的文章中把她描写成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位“边缘性人物”,“德国左派运动中 最有争议的、最少被人理解的人物”。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红色罗莎”才获得应有的 崇高的评价,她的著作在国际上兴起出版和研究的热潮。 “重新发现”卢森堡,在国际共运史上,是一个堪称奇特的现象
遇害。 卢森堡逝世后,列宁下令出版她的传记以及她的著作的完整汇编,同时,还斥责了德国 党对于承担这一义务的冷漠态度。斯大林不同,于 1931 年著文强调卢森堡犯过许多极其严 重的政治错误和理论错误,这等于给卢森堡盖棺论定,以致后来发展到谁引用卢森堡的话便 是反革命的地步。苏共二十大以后,情况有了变化,在苏联和东德等国家,开始寻找卢森堡 与列宁的思想的一致性,涉及两人的分歧,当然仍将错误归于卢森堡。所以,阿伦特在一篇 论述她的文章中把她描写成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位“边缘性人物”, “德国左派运动中 最有争议的、最少被人理解的人物”。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红色罗莎”才获得应有的 崇高的评价,她的著作在国际上兴起出版和研究的热潮。 “重新发现”卢森堡,在国际共运史上,是一个堪称奇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