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屈原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离骚》是《楚 辞》的代表作,与《诗经》的写实不同,她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 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骚体”与《诗经》四言诗以及 后来的五言诗不同,它也是诗歌发展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第一次学习古诗词,本课出现了很多生 僻字和意义特殊的词语,在字面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结合学 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扫除字词障碍,抓住关键句进 行解读进而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浓浓感情。在体会作者的感情之 前,应对作者进行必要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及其政治理想,了解“骚体”诗的特征 能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能背诵一些重要的句子。 3、能理解诗歌的含义,领悟作者抒发的感情。 4、学习诗歌比兴的手法,体会浪漫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歌含义 2、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抒情性最强的句子,体会作者严于律己、忧
离 骚 屈 原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离骚》是《楚 辞》的代表作,与《诗经》的写实不同,她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 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骚体”与《诗经》四言诗以及 后来的五言诗不同,它也是诗歌发展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第一次学习古诗词,本课出现了很多生 僻字和意义特殊的词语,在字面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结合学 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扫除字词障碍,抓住关键句进 行解读进而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浓浓感情。在体会作者的感情之 前,应对作者进行必要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及其政治理想,了解“骚体”诗的特征。 2、能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能背诵一些重要的句子。 3、能理解诗歌的含义,领悟作者抒发的感情。 4、学习诗歌比兴的手法,体会浪漫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歌含义。 2、通过反复诵读,抓住抒情性最强的句子,体会作者严于律己、忧
国忧民、执着捍卫自己理想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美好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思考领悟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美好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 疏通课文大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P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及其政治理想,了解“骚体”诗的特征。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歌大意。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离骚》(板书),那“离骚” 是什么意思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离,通“罹”,遭遇,遭受,所以离骚是屈原因遭遇忧愁而作
国忧民、执着捍卫自己理想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美好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思考领悟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美好的精神品格。 教学难点: 疏通课文大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经历及其政治理想,了解“骚体”诗的特征。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法,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歌大意。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离骚》(板书),那“离骚” 是什么意思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离,通“罹”,遭遇,遭受,所以离骚是屈原因遭遇忧愁而作
接下来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学习的成果 请几位同学来翻译下面句子。 (通过抽査,了解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情况。)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二、简单回顾作者经历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两次被流放抱石沉江 教师补充: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其的描写: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入则与王图以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披发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司马迁如此去描写呢?我们经常说“文如其 人”,那么让我们来通过屈原自己的作品去深刻地认识他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接下来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学习的成果。 请几位同学来翻译下面句子。 (通过抽查,了解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情况。)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二、简单回顾作者经历 (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两次被流放 抱石沉江 教师补充: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其的描写: “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入则与王图以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披发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司马迁如此去描写呢?我们经常说“文如其 人”,那么让我们来通过屈原自己的作品去深刻地认识他。 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1、抽学生读和教师读对比。 2、大家体会一下,老师读的和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更有感情 些。那为什么老师读的更有感情些,因为老师更理解这篇文章,走 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读的一样有感情?那这首 诗中,作者到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下面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品 读课文下面请全班同学照着老师刚才的语调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抓关键句的解读,让学生深入感知理解作者感情) 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找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写了什么,表 现了屈原的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死也不愿做出小人的丑态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愿为正道献身,保持清白 (4)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遭贬抑,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
1、抽学生读和教师读对比。 2、大家体会一下,老师读的和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更有感情 一些。那为什么老师读的更有感情些,因为老师更理解这篇文章,走 入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读的一样有感情?那这首 诗中,作者到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下面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品 读课文下面请全班同学照着老师刚才的语调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3、齐读课文 四、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抓关键句的解读,让学生深入感知理解作者感情) 1、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找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写了什么,表 现了屈原的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死也不愿做出小人的丑态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愿为正道献身,保持清白 (4)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遭贬抑,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 总结:这些句子反复说明自己虽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 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对待自己,宁死也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2、把自己当做屈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这些句子 (1)讨论明确,先用用原文回答,再自己概括。 a、像屈原这样的人应该得到重用,但却遭到了贬黜,他是为什么遭 贬黜?——崇尚美德、修身自好 b、他所处的环境如何?——君主昏聩、小人当道、风气败坏 c、他内心感受如何?——苦闷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委屈怨愤 d、面对这些,这个时候,屈原选择了什么,我们又体会到了什么?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眀确分析:当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遭遇种种阻遏而不能实现时,当他 想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家百姓的命运的道路却不通时,他该如 何选择呢?这时候我们都会想到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观“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原是不是选择“独善其身”呢?他的“退” 跟陶渊明的归隐一样吗?——不一样。陶渊明对“晨兴理荒秽,戴月 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是“性本爱丘山” 式的热爱,而从屈原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是“不甘” e、面对这样的遭遇,屈原的态度如何?——不改变节操
(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 总结:这些句子反复说明自己虽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 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对待自己,宁死也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2、把自己当做屈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这些句子。 (1)讨论明确,先用用原文回答,再自己概括。 a、像屈原这样的人应该得到重用,但却遭到了贬黜,他是为什么遭 贬黜?——崇尚美德、修身自好 b、他所处的环境如何?——君主昏聩、小人当道、风气败坏 c、他内心感受如何?——苦闷忧愁 失意 走投无路 委屈 怨愤…… d、面对这些,这个时候,屈原选择了什么,我们又体会到了什么?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明确分析:当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遭遇种种阻遏而不能实现时,当他 想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家百姓的命运的道路却不通时,他该如 何选择呢?这时候我们都会想到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观“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原是不是选择“独善其身”呢?他的“退” 跟陶渊明的归隐一样吗?——不一样。陶渊明对“晨兴理荒秽,戴月 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是“性本爱丘山” 式的热爱,而从屈原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是“不甘”。 e、面对这样的遭遇,屈原的态度如何?——不改变节操
(2)你从文章中还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屈原。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如忧国忧民,彷徨,苦苦思索……言之 成理即可) (3)再读文章。读出感情 五、鉴赏诗歌的手法。 a)文中有很多直抒胸臆的句子,但有时候也很含蓄,作者用了什 么手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灵修”“峨眉”“众女”……(可回顾前一篇课文《氓》 进行讲解) b)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想象、比喻“制芰荷以为衣兮……” 六、课堂小结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致整个生命 所熔铸而成的宏伟的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司马迁评价 他的作品“与日月争光可也”,希望大家好好去领悟思考其中的内涵。 七、练习设计 写一副对联来赞美屈原的精神品格。 例: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八、板书设计 中间板书“伟大”二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屈原的品格,最后用 心形连接起来
(2)你从文章中还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屈原。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如忧国忧民,彷徨,苦苦思索……言之 成理即可) (3)再读文章。读出感情。 五、 鉴赏诗歌的手法。 a) 文中有很多直抒胸臆的句子,但有时候也很含蓄,作者用了什 么手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 “灵修”“峨眉”“众女”……(可回顾前一篇课文《氓》 进行讲解) b) 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想象、比喻“制芰荷以为衣兮……” 六、 课堂小结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致整个生命 所熔铸而成的宏伟的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司马迁评价 他的作品“与日月争光可也”,希望大家好好去领悟思考其中的内涵。 七、 练习设计 写一副对联来赞美屈原的精神品格。 例: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八、 板书设计 中间板书“伟大”二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屈原的品格,最后用 心形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