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饲养学讲稿 绪论 动物饲养学是研究动物体与其食入饲料养分间内在联系,揭示其供需动态平衡规律, 并以此指导动物生产实践,以期获得显著(或最佳)效益为目的的科学。 动物饲养学的主要内容: 阐明一种联系一一动物体与其饲料养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动物所生存的环境决定着动物的个体表现,同时也是选育改良的背景。动物与环境之间 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常进入动物机体组织内一定食物(饲料)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实质上 是动物与饲料中所含养分之间的联系。因此,饲料只是外形,而饲料中的养分才是动物真正 需要的东西,即养分是内质。不同饲料其外形(形状)可能不同,但其所含的同类养分的作 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动物体与饲料间的内在联系是通过有化学物质组成的养分而产生的 联系。因此,对于饲料的养分组成,各类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各类养 分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养分间的相互作用等,从总体上阐明了动物体与其饲料养分间的内 在联系。 二、揭示一种规律——动物与饲料养分间的供需动态平衡规律 人的食物称食品,动物的食物称饲料。虽然语言表达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如玉米对 人来说可称之为口粮,而对于动物则称之为饲料。饲料是养分的载体,是供给动物养分的形 式 解决好供和需的关系是动物饲养学的核心部分。动物对养分的需要是随时都在变化着 的,如环境温度的改变、动物的应激反应、生产强度改变等对养分的需要都不同,这就要求 我们以需定供,找出供和需之间的动态平衡规律。供方面包括饲料的养分含量、饲料的可消 化性、可代谢性、养分间的互补与拮抗、养分的作用等 三、学会应用上述规律指导动物生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如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养分的需要及养分间的相互 关系,合理选择饲料原料进行日粮配合,既可节约饲料,又可使动物的生产性能充分得到发 挥。大量事实表明,使用全价饲料比单一饲料至少可节约饲料粮1/3,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 不同时期动物的生产水平 项目 过去 现在 曾重饲料报酬 2.5~30 鸡增重饲料报酬 4:1 1.8~2.0:1 牛达500kg时间 5-6年 年 营养、饲养 遗传(品种) 动物产品 总结:具体地讲动物饲养学研究的内容是: 1、1、动物需要什么?一一养分 2、2、动物需要多少养分? 营养需要、饲养标 动物营 养原理 3、3、营养需要的规律——动态平衡
动物饲养学讲稿 绪 论 动物饲养学是研究动物体与其食入饲料养分间内在联系,揭示其供需动态平衡规律, 并以此指导动物生产实践,以期获得显著(或最佳)效益为目的的科学。 动物饲养学的主要内容: 一、阐明一种联系——动物体与其饲料养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动物所生存的环境决定着动物的个体表现,同时也是选育改良的背景。动物与环境之间 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常进入动物机体组织内一定食物(饲料)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实质上 是动物与饲料中所含养分之间的联系。因此,饲料只是外形,而饲料中的养分才是动物真正 需要的东西,即养分是内质。不同饲料其外形(形状)可能不同,但其所含的同类养分的作 用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动物体与饲料间的内在联系是通过有化学物质组成的养分而产生的 联系。因此,对于饲料的养分组成,各类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各类养 分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养分间的相互作用等,从总体上阐明了动物体与其饲料养分间的内 在联系。 二、揭示一种规律——动物与饲料养分间的供需动态平衡规律 人的食物称食品,动物的食物称饲料。虽然语言表达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如玉米对 人来说可称之为口粮,而对于动物则称之为饲料。饲料是养分的载体,是供给动物养分的形 式。 解决好供和需的关系是动物饲养学的核心部分。动物对养分的需要是随时都在变化着 的,如环境温度的改变、动物的应激反应、生产强度改变等对养分的需要都不同,这就要求 我们以需定供,找出供和需之间的动态平衡规律。供方面包括饲料的养分含量、饲料的可消 化性、可代谢性、养分间的互补与拮抗、养分的作用等。 三、学会应用上述规律指导动物生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如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动物对养分的需要及养分间的相互 关系,合理选择饲料原料进行日粮配合,既可节约饲料,又可使动物的生产性能充分得到发 挥。大量事实表明,使用全价饲料比单一饲料至少可节约饲料粮 1/3,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 益。 不同时期动物的生产水平 项目 过去 现在 猪增重饲料报酬 5:1 2.5~3.0:1 肉鸡增重饲料报酬 4:1 1.8~2.0:1 肉牛达 500kg 时间 5~6 年 1 年 总结:具体地讲动物饲养学研究的内容是: 1、 1、 动物需要什么?——养分 2、 2、 动物需要多少养分? 营养需要、饲养标准 动物营 养原理 3、 3、 营养需要的规律——动态平衡 遗传(品种) 营养、饲养 动物产品
4、4、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 5、5、养分的来源一一饲料 6、6、饲料的分类 7、7、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 饲料科学 8、8、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9 饲料加工调制 10、10、饲粮配合 11、11、标准化饲养(动物养原理+饲料科学) 动物饲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以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知识为基础 同时又与生态学、行为学、繁殖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加工工艺学及计算机技术等学 科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篇动物饲养原理 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动物与植物分别属于异养和自养生物,它们互以营养为纽带紧相关 联与相互依存。 饲料是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及其产品。饲料是外形,是养分的载体,养分是内 质,是动物真正需要的物质 第一章第一章食物链中饲料养分与动物体组成 第一节食物链与动物及饲料 食物链( food chain) 动物 微生物 无机物:CO2、H2O、N、 矿物质等 自然界 自然界生物能量转移与物质循环 食物链:指以植物为来源的食物,通过动物的摄食及被摄食,动植物最后均被微生物 所分解等一系列生物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系统,是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 形成的一种联系,反映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还原者之间,在营养上的连锁关系。(或 简述为:由于食物关系而建立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链锁系统)
4、 4、 养分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 5、 5、 养分的来源——饲料 6、 6、 饲料的分类 7、 7、 各类饲料的营养特性 饲料科学 8、 8、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9、 9、 饲料加工调制 10、 10、 饲粮配合 11、 11、 标准化饲养(动物营养原理+饲料科学) 动物饲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以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知识为基础; 同时又与生态学、行为学、繁殖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加工工艺学及计算机技术等学 科有着密切联系。 第一篇 动物饲养原理 在自然界食物链中,动物与植物分别属于异养和自养生物,它们互以营养为纽带紧相关 联与相互依存。 饲料是动物的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及其产品。饲料是外形,是养分的载体,养分是内 质,是动物真正需要的物质。 第一章 第一章 食物链中饲料养分与动物体组成 第一节 食物链与动物及饲料 一、食物链(food chain) 自然界生物能量转移与物质循环 食物链:指以植物为来源的食物,通过动物的摄食及被摄食,动植物最后均被微生物 所分解等一系列生物能量转移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系统,是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 形成的一种联系,反映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还原者之间,在营养上的连锁关系。(或 简述为:由于食物关系而建立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链锁系统) 自然界 无机物:CO2、H2O、N、 矿物质等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植物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肉食动物 生物分解 食物链 二、动物与植物(饲料)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一)基本概念 1、自养生物:能利用太阳能和土壤、大气中的无机物(水、CO2、N等)合成自身 需要的有机物,不需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光合细菌等。 2、异样生物:自身不能生产有机物,需从体外环境中获取体内所需有机物的生物 如动物 (二)动物与植物(饲料)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植物属自养生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动物属异样生物,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动物 和植物是自然届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营养为纽带,构成不同的食物链,把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动物其消费层次又不同。 、1、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一级消费者,如牛、羊、马、兔、骆驼、鹿等。 肉食动物:以动物为食,是二级或三级、四级消费者,主要根据其食 性划分。其中以草食为主的为二级消费者,如狐狸、黄鼠狼等,以肉食为主的为三级、四级 消费者,如虎、豹。 第二节植物(饲料)与动物体化学组成比较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既有密切联系,也有明显差别,可从其所含化学元素与成分加以 比较。 、化学元素比较 (一)植物(饲料)中的化学元素在已知的100多种化学元素中,目前认为有26种元 素是动物必需的,它们参与各种饲料养分的构成。其中有11种是宏(巨)量元素,15种是 微量元素。 有机元素:碳、氢、氧、氮(非矿物质元 素) 宏量元素(1种) 动物体必需元素(26种) 常量矿物质元素:钙、磷、钾、钠、氯、 微量元素(15种):铜、铁、锰、锌、钴、碘、硒、镍、钒、 钼、锡、砷、硅、铬 此外,锶、钡、溴、硼和其它一些元素,也可能是必需元素 注:有的认为必需的微量元素为铜、铁、锰、锌、钴、碘、硒、钼、氟、铬、硼等12种。 而铝、钒、镍、锡、砷、铅、锂、溴等8种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非常低,在实际生产中 基本上几乎不岀现缺乏症,但实验证明可能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杨凤主编《动物营养学》
食物链 二、动物与植物(饲料)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一)基本概念 1、自养生物:能利用太阳能和土壤、大气中的无机物(水、CO2、N 等)合成自身 需要的有机物,不需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有机物的生物。如植物、光合细菌等。 2、异样生物:自身不能生产有机物,需从体外环境中获取体内所需有机物的生物。 如动物。 (二)动物与植物(饲料)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植物属自养生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动物属异样生物,是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动物 和植物是自然届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营养为纽带,构成不同的食物链,把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动物其消费层次又不同。 1、 1、 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一级消费者,如牛、羊、马、兔、骆驼、鹿等。 2、 2、 肉食动物:以动物为食,是二级或三级、四级消费者,主要根据其食 性划分。其中以草食为主的为二级消费者,如狐狸、黄鼠狼等,以肉食为主的为三级、四级 消费者,如虎、豹。 第二节 植物(饲料)与动物体化学组成比较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既有密切联系,也有明显差别,可从其所含化学元素与成分加以 比较。 一、化学元素比较 (一)植物(饲料)中的化学元素 在已知的 100 多种化学元素中,目前认为有 26 种元 素是动物必需的,它们参与各种饲料养分的构成。其中有 11 种是宏(巨)量元素,15 种是 微量元素。 有机元素:碳、氢、氧、氮(非矿物质元 素) 宏量元素(11 种) 动物体必需元素(26 种) 常量矿物质元素:钙、磷、钾、钠、氯、 硫、镁 微量元素(15 种):铜、铁、锰、锌、钴、碘、硒、镍、钒、 氟、 钼、锡、砷、硅、铬 此外,锶、钡、溴、硼和其它一些元素,也可能是必需元素。 注:有的认为必需的微量元素为铜、铁、锰、锌、钴、碘、硒、钼、氟、铬、硼等 12 种。 而铝、钒、镍、锡、砷、铅、锂、溴等 8 种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非常低,在实际生产中 基本上几乎不出现缺乏症,但实验证明可能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杨凤主编《动物营养学》 植物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肉食动物 微生物分解
P102 必元紊:动物缺乏时可引起生理功能和结构异常,并发生病变或疾病 常量矿物质元素: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 微量矿物质元紊:指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 (二)植物与动物体化学元素比较 动物与植物虽然营养方式不同,但在化学组成上却十分相似。在已知的109种化学元素 中,动植物体内已发现60多种。其中,以C、H、O、N含量最多(又称有机元素),占总 量的95%以上,矿物质元素较少,只占5%左右。 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并非都以游离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构成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化合 物 、化学成分比较 饲料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做功等,具有类似化学 成分和性质的物质称之。也称为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饲料中的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Mg、Na、Fe等,也可以是复杂的化 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饲料养分可概括为6大类。即水、碳水化合 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分析角度可作如下划分〔据德国 Hanneberg1864 年提出的饲料常规分析方案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 出物、矿暂质(但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水分 饲料养分 无机物(矿物质) 干物质 碳水化合物 有机物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各种养分及其功能在后面章中再介绍 (二)饲料(植物)与动物体的化学成分比较 l、共同点 (1)都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大,5~95%,动物体水含量较恒定,约占 体重的60~70% (2)干物质中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动植物体内, 同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作用极不相同。 不同点 化学成分 植物体 动物体 干物质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 蛋白质 低,变异大,NPN多 含量高,且近似,13~19%,多为真蛋白 (结构物质) 脂肪 变异大,主要为简单的甘油三酯含量近似,主要为结构性的复合脂肪 (贮备物质) 碳水化合物高,含CF 低,只有1%以下的糖原,不含CF (贮备物质、结构物质) 维生素主要含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含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饲料养分的一般功能(P7) 饲料养分对动物体约有四项一般功能,其中三项基本功能,一项附加功能 、基本功能
P102)。 必需元素:动物缺乏时可引起生理功能和结构异常,并发生病变或疾病。 常量矿物质元素: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 微量矿物质元素:指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 (二)植物与动物体化学元素比较 动物与植物虽然营养方式不同,但在化学组成上却十分相似。在已知的 109 种化学元素 中,动植物体内已发现 60 多种。其中,以 C、H、O、N 含量最多(又称有机元素),占总 量的 95%以上,矿物质元素较少,只占 5%左右。 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并非都以游离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构成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化合 物。 二、化学成分比较 (一)饲料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做功等,具有类似化学 成分和性质的物质称之。也称为营养物质或营养素。 饲料中的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 Ca、P、Mg、Na、Fe 等,也可以是复杂的化 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饲料养分可概括为 6 大类。即水、碳水化合 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分析角度可作如下划分〔据德国 Hanneberg 1864 年提出的饲料常规分析方案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 出物、矿物质(但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 水分 饲料养分 无机物(矿物质) 干物质 碳水化合物 有机物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各种养分及其功能在后面章节中再介绍。 (二)饲料(植物)与动物体的化学成分比较 1、共同点 (1)都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大,5~95%,动物体水含量较恒定,约占 体重的 60~70%。 (2)干物质中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动植物体内, 同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作用极不相同。 2、不同点 化学成分 植物体 动物体 干物质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 蛋白质 低,变异大,NPN 多 含量高,且近似,13~19%,多为真蛋白 (结构物质) 脂肪 变异大,主要为简单的甘油三酯 含量近似,主要为结构性的复合脂肪 (贮备物质) 碳水化合物 高,含 CF (贮备物质、结构物质) 低,只有 1%以下的糖原,不含 CF 维生素 主要含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含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饲料养分的一般功能(P7) 饲料养分对动物体约有四项一般功能,其中三项基本功能,一项附加功能。 一、基本功能
(一)作为结构物质 )作为能源物质 (三)作为调节物质如维生素、激素、酶、矿物质、某些氨基酸、脂肪酸等 、附加功能 产乳、产蛋等。 第四节饲料养分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养分测定 有两种方法: 1、概略养分分析法(饲料常规成分分析法) 由德国 Hanneberg1864年提出,即水分(或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 氮浸出物、矿物质。该法经济、适用,已使用100多年。其测定的是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或 称为粗略养分),每种成分均包括多种物质,而且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2、纯养分分析 测定的是某种单一物质(或成分),而且随着分析手段的更新,分析的成分越来越具体 如粗纤维、氨基酸、脂肪酸中的各种成分。该种方法通常费用较高,时间长。但现在随着分 析仪器的发展,已实现快速、低廉的分析(FOSS、近红外分析等)。 、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 )百分比(%) 在100份(g、mg、μg、Ib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 (二)ppm 在100000)份(g、mg、μg、Ib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 Ppm与%表示的区别,仅在于小数点的位置。由于一百万是100003100,由%变为pm, 将其乘10000即得,或将小数点往右移四位即可。由ppm变为%,将其除以10000即得, 或将小数点往左移四位即可 (三)mg/kg 在1kg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毫克数。由于1kg=10000g,故mgkg相当于 ppm (四)mg/lb 在Ib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毫克数。由于1磅=45400g,因此每磅中的毫克 数等于每454000ng中的毫克数。454000的22倍为一百万,由1磅中的毫克数乘以22即 得ppm数。由ppm变为mg/b,除以2.2即得。由%变mg/b,乘以10000除以22即得。 三、养分不同干物质基础的表示方法 (一)饲喂基础(潮湿基础、新鲜基础)即是不加以任何处理的基础。 饲料干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100%。动物获得的干物质量=100%-水分% (二)风干基础(半干基础)即是实际的或采食干物质含量的基础。其干物质含量约占 90%,水分约为10%。绝大多数饲料在风干基础饲喂 测定:实验室置于60-70°C烘箱中烘3-4小时 半干 自然晾晒——风干 (三)绝干基础即是去水或100%DM状态。这是理论化的,实际难于实现。其利于比 较饲料养分的含量和对饲料进行营养价值评定。 (四)不同干物质基础间饲料成分的换算 1.换算公式 饲料中任一成分用任一基础表示的含量%该饲料中该成分用另一基础表示的含量% 该饲料在同一基础的干物质含量% 饲料中在同一基础的干物质含量% 或用代数式表示为 DMa DMb 其中Xa表示a基础时某养分含量%
(一)作为结构物质 (二)作为能源物质 (三)作为调节物质 如维生素、激素、酶、矿物质、某些氨基酸、脂肪酸等 二、附加功能 产乳、产蛋等。 第四节 饲料养分的测定和表示方法 一、养分测定 有两种方法: 1、概略养分分析法(饲料常规成分分析法) 由德国 Hanneberg 1864 年提出,即水分(或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 氮浸出物、矿物质。该法经济、适用,已使用 100 多年。其测定的是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或 称为粗略养分),每种成分均包括多种物质,而且不完整,没有维生素。 2、纯养分分析 测定的是某种单一物质(或成分),而且随着分析手段的更新,分析的成分越来越具体, 如粗纤维、氨基酸、脂肪酸中的各种成分。该种方法通常费用较高,时间长。但现在随着分 析仪器的发展,已实现快速、低廉的分析(FOSS、近红外分析等)。 二、养分的一般表示方法 (一)百分比(%) 在 100 份(g、mg、μg、Ib 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 (二)ppm 在 1000000(一百万)份(g、mg、μg、Ib 等)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比例。 Ppm 与%表示的区别,仅在于小数点的位置。由于一百万是 10000×100,由%变为 ppm, 将其乘 10000 即得,或将小数点往右移四位即可。由 ppm 变为%,将其除以 10000 即得, 或将小数点往左移四位即可。 (三)mg/kg 在 1kg 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毫克数。由于 1kg=1000000mg,故 mg/kg 相当于 ppm。 (四)mg/Ib 在 1Ib 饲料总量中,某种养分所占的毫克数。由于 1 磅=454000mg,因此每磅中的毫克 数等于每 454000mg 中的毫克数。454000 的 2.2 倍为一百万,由 1 磅中的毫克数乘以 2.2 即 得 ppm 数。由 ppm 变为 mg/Ib,除以 2.2 即得。由%变 mg/Ib,乘以 10000 除以 2.2 即得。 三、养分不同干物质基础的表示方法 (一)饲喂基础(潮湿基础、新鲜基础) 即是不加以任何处理的基础。 饲料干物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 0.0~100%。动物获得的干物质量=100%-水分%。 (二)风干基础(半干基础) 即是实际的或采食干物质含量的基础。其干物质含量约占 90%,水分约为 10%。绝大多数饲料在风干基础饲喂 测定:实验室 置于 60-70°C 烘箱中烘 3-4 小时 —— 半干 自然晾晒—— 风干 (三)绝干基础 即是去水或 100%DM 状态。这是理论化的,实际难于实现。其利于比 较饲料养分的含量和对饲料进行营养价值评定。 (四)不同干物质基础间饲料成分的换算 1.换算公式 % % % % 饲料中在同一基础的干物质含量 该饲料中该成分用另一基础表示的含量 该饲料在同一基础的干物质含量 饲料中任一成分用任一基础表示的含量 = 或用代数式表示为: DMb Yb DMa Xa = 其中 Xa 表示 a 基础时某养分含量%
Yb表示b基础时该养分含量% DMa表示a基础时干物质含量% DMb表示b基础时干物质含量% 利用上式可将饲料中的某养分(或成分)含量换算为用另一基础表示时的养分含量。 2.举例 例1例 某一玉米风干基础时含有8%的粗蛋白质,水分为13%,请问,该玉米在绝 干基础时粗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解:风干基础时干物质含量为:100%-13%=87% 已知绝干基础时干物质含量为100% 根据公式可得 8 Yb=8×100÷87=9.2 例2(见课本P9) 第五节第五节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 、植物生长所处的条件 (一)土壤 黑土:由于其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通透性好,所以可生产出优质饲料。 粘土:通透性差,常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少,生产出的饲料较为粗糙。籽实CP含量低, 茎叶CF含量高 泥炭土、沼泽土、干爆砂土则生产出的饲料营养价值更低。 (二)肥料 施用不同的肥料可改变草地植被的植物组成 氮肥:豆科比例下降,禾本科比例上升。 磷、钾肥:豆科比例上升,禾本科比例下降。 另外,肥料还影响饲料中元素的含量。如土壤缺Se则饲草中相应也缺乏 (三)气候 雨量、气温、光照等对植物的收获期及其养分含量都有很大影响 二、植物的品种、收获期和贮存时间 (一)(一)品种 不同品种养分含量有差异 (二)(二)收获期 幼嫩时:水分高,CP高,CF低。 枯老时:水分低,CP低,CF高 (三)(三)贮藏时间 由于植物细胞的呼吸、酶、微生物发酵等作用使饲料养分减少或发生变化(如糖分增加) 贮藏时间愈长,养分总量减少的程度愈大。 第二章水与动物营养 第一节第一节水的功能与用途 体内水的含量与分布 1.动物体内水的含量 前面已讲过,动物体内水的含量较恒定,约为60~70%,不象植物体那样变动范围较大 但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之间的动物之间也有较大差异。 表2一1各种动物体脂及水分的含量(%) 动物 水分脂肪 动物 水分 新生犊牛 犊牛(肥) 46 猪(体重8kg)73 6 10 猪(体重30kg)49 24 青年牛(瘦)64 猪(体重49
Yb 表示 b 基础时该养分含量% DMa 表示 a 基础时干物质含量% DMb 表示 b 基础时干物质含量% 利用上式可将饲料中的某养分(或成分)含量换算为用另一基础表示时的养分含量。 2.举例 例1 例 1 某一玉米风干基础时含有 8%的粗蛋白质,水分为 13%,请问,该玉米在绝 干基础时粗蛋白质含量是多少? 解:风干基础时干物质含量为:100% -13%=87% 已知绝干基础时干物质含量为 100% 根据公式可得 87 100 8 Yb = Yb=8×100÷87=9.2 例 2(见课本 P9) 第五节 第五节 影响饲料养分的主要因素 一、植物生长所处的条件 (一)土壤 黑土:由于其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通透性好,所以可生产出优质饲料。 粘土:通透性差,常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少,生产出的饲料较为粗糙。籽实 CP 含量低, 茎叶 CF 含量高。 泥炭土、沼泽土、干爆砂土则生产出的饲料营养价值更低。 (二)肥料 施用不同的肥料可改变草地植被的植物组成。 氮肥:豆科比例下降,禾本科比例上升。 磷、钾肥:豆科比例上升,禾本科比例下降。 另外,肥料还影响饲料中元素的含量。如土壤缺 Se 则饲草中相应也缺乏。 (三)气候 雨量、气温、光照等对植物的收获期及其养分含量都有很大影响。 二、植物的品种、收获期和贮存时间 (一) (一) 品种 不同品种养分含量有差异。 (二) (二) 收获期 幼嫩时:水分高,CP 高,CF 低。 枯老时:水分低,CP 低,CF 高。 (三) (三) 贮藏时间 由于植物细胞的呼吸、酶、微生物发酵等作用使饲料养分减少或发生变化(如糖分增加)。 贮藏时间愈长,养分总量减少的程度愈大。 第二章 水与动物营养 第一节 第一节 水的功能与用途 一、 一、 体内水的含量与分布 1. 动物体内水的含量 前面已讲过,动物体内水的含量较恒定,约为 60~70%,不象植物体那样变动范围较大。 但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之间的动物之间也有较大差异。 表 2—1 各种动物体脂及水分的含量(%) 动物 水分 脂肪 动物 水分 脂肪 新生犊牛 74 3 猪(体重 8kg) 73 6 犊牛(肥) 68 10 猪(体重 30kg) 49 24 青年牛(瘦) 64 12 猪 ( 体 重 49 39
100kg) 青年牛(肥)43 41 母鸡 羊(廈) 兔 69 羊(肥) 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 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规律是: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高:廈的动物较肥胖动物高(因脂肪 组织中水分含量较肌肉组织少);雌性动物较雄性高。 表2_2不同年龄猪体内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变异(%) 年龄(日)水分 脂肪 年龄(日)水分 初生 1.8 60 67 13 77 62 15 15 120 73 240 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 由表2—2可以看出,新生动物的含水量最高;最初水分下降很快,随后逐渐降至成年 动物水平。如果以去脂体重为基础,各种不同动物的含水量是相对恒定的,为去脂体重的 70~75%,平均为73% 2.动物体内水的分布 动物体内的水通常是以与溶解在其中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蛋白质等)和无机物以体液 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在动物体内没有纯水存在 细胞内液:水占65~75% 体液中水的含量 血浆:水占5% 细胞外液 细胞间液:水占20% 水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也不均匀,肌肉中大约占有总水的55%,皮中为10%, 血液和骨骼中各占总水的6~7%,肝中相应为5%,剩余部分含在软组织中。脂肪和骨类组 织中含水量低,肌肉、肝和血液属中等,脑的灰质、淋巴、弹性组织等含水量很高(郝正里 主编,《畜禽营养与标准化饲养》)。 、水的生理功能 1.参与生化反应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过程中的许多生化反应都必须有水 的参与,如淀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加水反应等 2.参与物质的输送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其粘度小,流动性好,所以有利于体内养 分的输送、奶汁分泌以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等。 3.参与体温调节水的比热值大,需要失去或获得较多的热量,才能使水温发生明显 下降或上升,因此动物的体温不易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水的比热高于其他固体和 液体的比热,如18水从145℃上开到155℃需要4l84焦尔(即lCa1)的热,而玻璃仅0.5J /g℃,铁比热0.46/g℃。这一特性对动物调节体内热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 水的蒸发热值也很大,动物体能够依靠出汗和经皮肤蒸发水分,达到放散过多热量的目的(lg 水在37℃时完全蒸发,需吸收2260K/的热量)。 4.参与维持组织器官形态水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胶体,使组织器官呈现一定的形态、硬 度和弹性。(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团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团以氢键形式相结合,形 成胶体。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 另外,动物机体内与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结合的水,不能自由移动,即使冷却到40 30℃,也不会结冰,但在特定条件下,遇到强冷过程或解冻不慎,则有细胞破裂和动物死 亡的危险。 5.参与润滑液的组成水是润滑液的主要成分,使骨关节和内脏组织器官保持润滑和 活动自如
100kg) 青年牛 (肥) 43 41 母鸡 56 19 羊(廋) 74 5 兔 69 8 羊(肥) 40 46 马 61 17 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 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规律是: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高;廋的动物较肥胖动物高(因脂肪 组织中水分含量较肌肉组织少);雌性动物较雄性高。 表 2—2 不同年龄猪体内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变异(%) 年龄(日) 水分 脂肪 年龄(日) 水分 脂肪 初生 80 1.8 60 67 13 7 77 2.2 90 62 15 15 75 7.5 120 60 21 30 73 8.2 240 52 32 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 由表 2—2 可以看出,新生动物的含水量最高;最初水分下降很快,随后逐渐降至成年 动物水平。如果以去脂体重为基础,各种不同动物的含水量是相对恒定的,为去脂体重的 70~75%,平均为 73%。 2. 动物体内水的分布 动物体内的水通常是以与溶解在其中的有机物(如葡萄糖、蛋白质等)和无机物以体液 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在动物体内没有纯水存在。 细胞内液:水占 65~75% 体液中水的含量 血浆:水占 5% 细胞外液 细胞间液:水占 20% 水在动物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也不均匀,肌肉中大约占有总水的 55%,皮中为 10%, 血液和骨骼中各占总水的 6~7%,肝中相应为 5%,剩余部分含在软组织中。脂肪和骨类组 织中含水量低,肌肉、肝和血液属中等,脑的灰质、淋巴、弹性组织等含水量很高(郝正里 主编,《畜禽营养与标准化饲养》)。 二、水的生理功能 1.参与生化反应 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过程中的许多生化反应都必须有水 的参与,如淀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加水反应等。 2.参与物质的输送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其粘度小,流动性好,所以有利于体内养 分的输送、奶汁分泌以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等。 3.参与体温调节 水的比热值大,需要失去或获得较多的热量,才能使水温发生明显 下降或上升,因此动物的体温不易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水的比热高于其他固体和 液体的比热,如 1g 水从 14.5℃上升到 15.5℃需要 4.184 焦尔(即 1Cal)的热,而玻璃仅 0.5J /g·℃,铁比热 0.46J/g·℃。这一特性对动物调节体内热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 水的蒸发热值也很大,动物体能够依靠出汗和经皮肤蒸发水分,达到放散过多热量的目的(1g 水在 37℃时完全蒸发,需吸收 2260KJ 的热量)。 4.参与维持组织器官形态 水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胶体,使组织器官呈现一定的形态、硬 度和弹性。(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团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团以氢键形式相结合,形 成胶体。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 另外,动物机体内与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结合的水,不能自由移动,即使冷却到-40- -30℃,也不会结冰,但在特定条件下,遇到强冷过程或解冻不慎,则有细胞破裂和动物死 亡的危险。 5.参与润滑液的组成 水是润滑液的主要成分,使骨关节和内脏组织器官保持润滑和 活动自如
三、水的其它用途 水可作为水溶性营养物质的载体;可用于给动物服药、驱虫剂或疫苗等。 第二节动物体内水的代谢 水的来源 饮水 动物体内水的来源饲料水>外源水 代谢水一内源水 1.饮水饮水是动物体水的重要来源,是动物获得水的主要方式。其量较其他两种来 源多,且饮水量的多少是调节体内水平衡的重要环节,当由饲料来源的水和代谢水量增加或 减少时,水需要总量将由饮水量来调节。 2.饲料水也是动物体水的重要来源,其量的多少与饲料的种类和采食量有关 3.代谢水包括体内发生的聚合反应生成的水(如氨基酸缩合成肽时所释放的水)、组 织分解水(动物处于能量负平衡时,由组织分解所产生的水。对于冬眠动物较重要)和有机 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产生的水(1g碳水化合物—0.6m水;lg脂肪--1.07ml水;1g蛋 白质—0.41m水。蛋白质在体内氧化由于其代谢产物是尿酸或尿素,不能完全转化成水, 故产生的水较少) 代谢水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常只能满足动物需水量的5-10%(沙漠反刍动物为16 20%),但在缺水时对机体水的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冬眠动物,代谢水即可满足机体的 全部需要。 二、水的排除(去路 动物体水的排出主要由肾、肺、皮肤、消化道和乳腺来完成 1.肾肾是调节水平衡的重要器官。通常经肾随尿排出的水分可占动物体总排水量的 50%左右。动物排尿量受其种类、饮水量、活动量、饲料性质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 生变化。例如,哺乳动物蛋白质代谢的尾产物主要是尿素,其浓度高对体组织有害,必须有 水稀释后排出体外。而禽类蛋白质代谢的尾产物主要是尿酸,排除的尿含水量少,呈半固体 状。再如,饲料水和饮水进入机体越多,则由尿排出的水量也相应增多,反之则相对减少 表2一3不同动物的每日排尿量(L) 动物 平均容积 范围 mg/kg体重 马 泌乳期乳牛7 5-14 17-45 绵羊、山羊1 0.5-2 10-40 猪 狗 鸡(母) 0.05-0.2 25-120 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 2.肺由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水分,湿度较大,在散热上起着重要作用。每天蒸发 排出水分的多少,随空气干湿、基础代谢率高低、呼吸深浅快慢及汗腺发达与否而变化。各 种动物由蒸发所排出的水量见下表 表2-4各种动物由蒸发排出的水分占总排出量的比例(%) 动物种类环境温度(℃)平均 范围 母牛 20.6-26.8 绵羊 26.1 30.8 27-34
三、水的其它用途 水可作为水溶性营养物质的载体;可用于给动物服药、驱虫剂或疫苗等。 第二节 动物体内水的代谢 一、水的来源 饮水 动物体内水的来源 饲料水 外源水 代谢水—内源水 1.饮水 饮水是动物体水的重要来源,是动物获得水的主要方式。其量较其他两种来 源多,且饮水量的多少是调节体内水平衡的重要环节,当由饲料来源的水和代谢水量增加或 减少时,水需要总量将由饮水量来调节。 2.饲料水 也是动物体水的重要来源,其量的多少与饲料的种类和采食量有关。 3.代谢水 包括体内发生的聚合反应生成的水(如氨基酸缩合成肽时所释放的水)、组 织分解水(动物处于能量负平衡时,由组织分解所产生的水。对于冬眠动物较重要)和有机 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所产生的水(1g 碳水化合物——0.6ml 水;1g 脂肪——1.07ml 水;1g 蛋 白质——0.41ml 水。蛋白质在体内氧化由于其代谢产物是尿酸或尿素,不能完全转化成水, 故产生的水较少)。 代谢水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常只能满足动物需水量的 5—10%(沙漠反刍动物为 16— 20%),但在缺水时对机体水的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冬眠动物,代谢水即可满足机体的 全部需要。 二、水的排除(去路) 动物体水的排出主要由肾、肺、皮肤、消化道和乳腺来完成。 1.肾 肾是调节水平衡的重要器官。通常经肾随尿排出的水分可占动物体总排水量的 50%左右。动物排尿量受其种类、饮水量、活动量、饲料性质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 生变化。例如,哺乳动物蛋白质代谢的尾产物主要是尿素,其浓度高对体组织有害,必须有 水稀释后排出体外。而禽类蛋白质代谢的尾产物主要是尿酸,排除的尿含水量少,呈半固体 状。再如,饲料水和饮水进入机体越多,则由尿排出的水量也相应增多,反之则相对减少。 表 2—3 不同动物的每日排尿量(L) 动物 平均容积 范围 mg/kg 体重 马 5 2—11 4—8 泌乳期乳牛 7 5—14 17—45 绵羊、山羊 1 0.5—2 10—40 猪 4 2—6 5—30 狗 0.6 0.4—1 20—100 鸡(母) 0.1 0.05—0.2 25—120 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 2.肺 由肺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水分,湿度较大,在散热上起着重要作用。每天蒸发 排出水分的多少,随空气干湿、基础代谢率高低、呼吸深浅快慢及汗腺发达与否而变化。各 种动物由蒸发所排出的水量见下表。 表 2—4 各种动物由蒸发排出的水分占总排出量的比例(%) 动物种类 环境温度(℃) 平均 范围 母牛 28—29 23.8 20.6—26.8 绵羊 17—23 26.1 17—34 兔 24.5 30.8 27—34
狗 24.4 20-27 母鸡 16-27 10-2: 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 3.皮肤体内水分由皮肤排出的有两种,即无感觉水分和有感觉水分。在适宜环境又 不出汗的条件下,每天由皮肤消散的水分称为无感觉水分。它和由肺呼出的水分一起被称为 蒸发水分,但肺呼出的水分所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不出汗的动物。如绵羊在代谢室内,无 感觉水分的排出量占总排水量的45-55% 感觉水分是在气候炎热或运动时,由皮肤汗腺分泌的汗水来调节体温。这种汗液是低渗 溶液,含有NaCl和少量的K离子。多数家畜汗腺不发达,只有少数家畜如印度瘤牛和马属 动物,可经皮肤排出水分。马的汗液含水量约为94% 4.消化道以粪的形式排出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饲料和水分,其排出的水量与动物的 种类、饲料的性质等因素有关。例如,奶牛粪排水量较高,可达80%左右,常超过尿中的 排水量 5.乳腺(或产蛋活动)泌乳动物通过乳汁的分泌也是体内水分排出的重要途径。例 如,牛乳中平均含水量达87%。另外,产蛋动物产蛋也排出大量水分(禽蛋含水量为70%) 第三节动物对水的需要及其影响因素 动物对水的需要 动物为了补充体内水的损失,如高温季节因体调节体温而发汗散失的水分;因排出代 谢废物或消化残渣而散失的水分;因产奶、产蛋而损失的水分等,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补充水 分,使体内的水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在动物体水的三个来源中由于饲料水和代谢水的量难于 测定,而且所占分额不太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将动物的饮水量粗略地视为动物对水的需要量 猪、鸡的饮水需要量见教材P13两个表 猪的水需要量 种类 需水量(kg/日) 水:饲料 乳猪 自由 断奶仔猪 自由 生长肥育猪 (随体重而异) 妊娠母猪 2.5:1 泌乳母猪 12~21(随仔猪头数而异) 3:1 二、影响动物对水需要量的因素 影响因素较多,如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产性能、采食量、饲料性 质、水质、环境温度、水温等。现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叙述 1.动物因素 妊娠、泌乳动物较高,高产动物较低产动物高。 2.饲料因素 通常随干物质采食量的升高而升高。日量中矿物质、蛋白质、纤维含量高时需水量增加。 3.环境温度 产奶牛在气温30℃以上时,需水量比10℃以下时高75%。空气干燥时,需水量增加, 相对湿度高时,饮水量则下降 三、缺水的影响
狗 25 24.4 20—27 母鸡 16—27 17.0 10—25 摘自彭国华《家畜饲养学》 3.皮肤 体内水分由皮肤排出的有两种,即无感觉水分和有感觉水分。在适宜环境又 不出汗的条件下,每天由皮肤消散的水分称为无感觉水分。它和由肺呼出的水分一起被称为 蒸发水分,但肺呼出的水分所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不出汗的动物。如绵羊在代谢室内,无 感觉水分的排出量占总排水量的 45—55%。 感觉水分是在气候炎热或运动时,由皮肤汗腺分泌的汗水来调节体温。这种汗液是低渗 溶液,含有 NaCl 和少量的 K 离子。多数家畜汗腺不发达,只有少数家畜如印度瘤牛和马属 动物,可经皮肤排出水分。马的汗液含水量约为 94%。 4.消化道 以粪的形式排出未被消化吸收的部分饲料和水分,其排出的水量与动物的 种类、饲料的性质等因素有关。例如,奶牛粪排水量较高,可达 80%左右,常超过尿中的 排水量。 5.乳腺(或产蛋活动) 泌乳动物通过乳汁的分泌也是体内水分排出的重要途径。例 如,牛乳中平均含水量达 87%。另外,产蛋动物产蛋也排出大量水分(禽蛋含水量为 70%)。 第三节 动物对水的需要及其影响因素 一、动物对水的需要 动物为了补充体内水的损失,如高温季节因体调节体温而发汗散失的水分;因排出代 谢废物或消化残渣而散失的水分;因产奶、产蛋而损失的水分等,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补充水 分,使体内的水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在动物体水的三个来源中由于饲料水和代谢水的量难于 测定,而且所占分额不太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将动物的饮水量粗略地视为动物对水的需要量。 猪、鸡的饮水需要量见教材 P13 两个表。 猪的水需要量 种 类 需水量(kg/日) 水:饲料 乳猪 自由 -- 断奶 仔猪 自由 -- 生长肥育猪 1~6 (随体重而异) 2:1 妊娠 母猪 4 2.5:1 泌乳 母猪 12~21 (随仔猪头数而异) 3:1 二、影响动物对水需要量的因素 影响因素较多,如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生产性能、采食量、饲料性 质、水质、环境温度、水温等。现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叙述。 1.动物因素 妊娠、泌乳动物较高,高产动物较低产动物高。 2.饲料因素 通常随干物质采食量的升高而升高。日量中矿物质、蛋白质、纤维含量高时需水量增加。 3.环境温度 产奶牛在气温 30℃以上时,需水量比 10℃以下时高 75%。空气干燥时,需水量增加, 相对湿度高时,饮水量则下降。 三、缺水的影响
1.缺水的影响缺水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都是有害的。当动物体失去占体 重1~2%的水时,开始有渴感。如果失水量达到10%,则可引起代谢紊乱,如果超过209 则会引起死亡。 缺水,最初表现为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渴感更为强烈,此时 出现食欲废绝,消化机能迟缓直至完全丧失,机体免疫力下降。缺水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发挥 产生重要影响。幼龄动物生长发育缓慢,肥育动物增重速度降低,泌乳动物泌乳量下降:蛋 禽产蛋量减少,蛋重减轻,蛋壳变薄。动物轻度缺水其生产性能可以恢复,但严重缺水则生 产性能以后无法再使其恢复 2.不同动物对缺水的耐受力奶牛和蛋鸡对缺水的耐受力较差,骆驼最强,绵羊次之。 产蛋鸡只要断水一天,就会停产或换羽(强制换羽时采用)。 骆驼之所以最耐旱,是由于:a驼峰中的脂肪在需要时可分解产生代谢水(16-20%); b通过体温的日内变动减少水耗。白天体温上升,暂时吸收热量,到晩上再将热量放散出来, 因而能减少维持体温所消耗的水 绵羊具有类似骆驼的变温机制,故较猪和牛耐旱。 四、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指标包括固形物、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及微生物指标等。 固形物应低于0.25%,不能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数量较少。 硬水——含钙、镁30PPm(mgL) 软水一—含钙、镁IPPm(mg/L) 第三章养分的能量营养 第一节基本概念 植物利用光能(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将光能转化为 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当中。动物食入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或氧化为水及 等气体,同时放出能供机体利用,或仍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动物体内。因此说有机物是能 量的载体,而能量是有机物的综合指标。 能量的衡量单位 过去用卡( Calorie,卡路里),近年来,国际营养科学协会和生理科学协会认为采用焦耳 (焦,J)更为确切。我国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关于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 命令》中规定,以焦耳作为能量、功和热的法定计量单位。但由于焦耳单位较小,实际应用 时常用千焦(KJ)或兆焦(M)表示能量的单位。 lMJ=1000KJ=1000000 IMCal=1000Kcal=1000000Cal 1J=0. 239Cal Cal=4.184J 二、能量的来源 如机械工作需要动力驱动一样,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繁殖、生产产品等,均需要消耗能 量。动物从饲料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也获得了能量。动、植物性饲料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在动 物体内不释放能量:有机物质中,维生素的份额极少,它们含有的能量极微,主要作为活性 物质参与体内代谢,故动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 质 以摄食植物性饲料为主的动物(畜禽),因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故从动物获取总 能量中的比例考虑,碳水化合物便成为其主要能量来源。肉食性动物则是另一种情况,动物 性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脂肪成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当其中脂肪含量不高时,蛋白质 就成为主要的能量供应者 正常情况下,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其次为脂肪,最后才为蛋白质 三、能值及其测定 (一)能值的概念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时产生水、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等氧化产 物,同时所放出的能量。单位重量某养分或饲料完全氧化时所放出的能量,成为该养分或饲 料的能值
1.缺水的影响 缺水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都是有害的。当动物体失去占体 重 1~2%的水时,开始有渴感。如果失水量达到 10%,则可引起代谢紊乱,如果超过 20%, 则会引起死亡。 缺水,最初表现为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渴感更为强烈,此时 出现食欲废绝,消化机能迟缓直至完全丧失,机体免疫力下降。缺水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发挥 产生重要影响。幼龄动物生长发育缓慢,肥育动物增重速度降低,泌乳动物泌乳量下降;蛋 禽产蛋量减少,蛋重减轻,蛋壳变薄。动物轻度缺水其生产性能可以恢复,但严重缺水则生 产性能以后无法再使其恢复。 2.不同动物对缺水的耐受力 奶牛和蛋鸡对缺水的耐受力较差,骆驼最强,绵羊次之。 产蛋鸡只要断水一天,就会停产或换羽(强制换羽时采用)。 骆驼之所以最耐旱,是由于:a 驼峰中的脂肪在需要时可分解产生代谢水(16~20%); b 通过体温的日内变动减少水耗。白天体温上升,暂时吸收热量,到晚上再将热量放散出来, 因而能减少维持体温所消耗的水。 绵羊具有类似骆驼的变温机制,故较猪和牛耐旱。 四、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指标包括固形物、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及微生物指标等。 固形物应低于 0.25%,不能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数量较少。 硬水——含钙、镁 30PPm(mg/L) 软水——含钙、镁 1PPm(mg/L) 第三章 养分的能量营养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植物利用光能(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将光能转化为 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当中。动物食入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或氧化为水及二氧化碳 等气体,同时放出能供机体利用,或仍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动物体内。因此说有机物是能 量的载体,而能量是有机物的综合指标。 一、一、能量的衡量单位 过去用卡(Calorie,卡路里),近年来,国际营养科学协会和生理科学协会认为采用焦耳 (焦,J)更为确切。我国国务院 1984 年 2 月 27 日发布的《关于我国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 命令》中规定,以焦耳作为能量、功和热的法定计量单位。但由于焦耳单位较小,实际应用 时常用千焦(KJ)或兆焦(MJ)表示能量的单位。 1MJ=1000KJ=1000000J 1MCal=1000Kcal=1000000Cal 1J=0.239Cal 1Cal=4.184J 二、能量的来源 如机械工作需要动力驱动一样,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繁殖、生产产品等,均需要消耗能 量。动物从饲料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也获得了能量。动、植物性饲料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在动 物体内不释放能量;有机物质中,维生素的份额极少,它们含有的能量极微,主要作为活性 物质参与体内代谢,故动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 质。 以摄食植物性饲料为主的动物(畜禽),因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故从动物获取总 能量中的比例考虑,碳水化合物便成为其主要能量来源。肉食性动物则是另一种情况,动物 性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脂肪成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当其中脂肪含量不高时,蛋白质 就成为主要的能量供应者。 正常情况下,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其次为脂肪,最后才为蛋白质。 三、能值及其测定 (一)能值的概念 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时产生水、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等氧化产 物,同时所放出的能量。单位重量某养分或饲料完全氧化时所放出的能量,成为该养分或饲 料的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