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物化学期末考试 A 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 填空(10) 1、茶树鲜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幼嫩叶 成熟叶。 2、多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茶树新稍的 部分,其主要组分 是 ,含量约占多酚类总量的 %左右。 3、茶叶中内含的主要生物碱有 、 、 ,在它们 的合成代谢中甲基的供体是 。 4、茶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 具有强烈 的青草气,它的含量占鲜叶芳香油的 %。 5、茶皂甙是一类 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它的基本结构由 、 、 三部分组成。 6、构成红茶茶汤滋味较为重要的成分有 、 、 以 及 等。 7、茶叶中色素根据其溶解性能可以分为 和 。 二、 选择(20) 1、茶叶中多酚类的分类正确表达应为( )组。 A、黄烷醇类、黄酮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 B、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花白素类。 C、黄烷醇类、花色素类、黄酮类、儿茶素类。 D、黄酮类、酚酸及缩酚酸。 2、茶叶中咖啡碱生物合成时,嘌呤的甲基化顺序是( )。 A、3-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B、7-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C、1-甲基黄嘌呤→1,3-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D、7-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3、( )是茶树特有的二级代谢特征产物之一。 A、青叶醇;B、黄酮类;C、大量的茶氨酸;D、牛龙牛儿醇。 4、下列哪个反应属于酶促褐变( ) A、多酚酶促氧化; B、美拉德反应; C、焦糖化作用; D、Vc 氧化
茶叶生物化学期末考试 A 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 填空(10) 1、茶树鲜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幼嫩叶 成熟叶。 2、多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茶树新稍的 部分,其主要组分 是 ,含量约占多酚类总量的 %左右。 3、茶叶中内含的主要生物碱有 、 、 ,在它们 的合成代谢中甲基的供体是 。 4、茶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 具有强烈 的青草气,它的含量占鲜叶芳香油的 %。 5、茶皂甙是一类 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它的基本结构由 、 、 三部分组成。 6、构成红茶茶汤滋味较为重要的成分有 、 、 以 及 等。 7、茶叶中色素根据其溶解性能可以分为 和 。 二、 选择(20) 1、茶叶中多酚类的分类正确表达应为( )组。 A、黄烷醇类、黄酮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 B、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花白素类。 C、黄烷醇类、花色素类、黄酮类、儿茶素类。 D、黄酮类、酚酸及缩酚酸。 2、茶叶中咖啡碱生物合成时,嘌呤的甲基化顺序是( )。 A、3-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B、7-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C、1-甲基黄嘌呤→1,3-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D、7-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3、( )是茶树特有的二级代谢特征产物之一。 A、青叶醇;B、黄酮类;C、大量的茶氨酸;D、牛龙牛儿醇。 4、下列哪个反应属于酶促褐变( ) A、多酚酶促氧化; B、美拉德反应; C、焦糖化作用; D、Vc 氧化
5、将茶叶破碎置入无氧环境中,温度、湿度、pH 都控制在红茶发酵最适条件下, 正确的判断发酵结果应为( )。 A、茶叶发酵正常,形成茶色素; B、发酵不正常,能形成茶色素; C、正常发酵不能进行,不能形成茶色素;D、无法预计发酵结果。 6、高温杀青,主要是因为( )酶的耐热性较强在5~55℃时随叶温升高 而活力上升,到65℃时,其活力下降。 A、细胞色素氧化酶;B、过氧化物酶;C、过氧化氢酶;D、多酚氧化酶。 7、茶的滋味与其它食品滋味的主要区别在于茶叶有( )味。 A、苦涩;B、鲜甜;C、苦鲜;D、甘醇。 8、在贮藏期间,绿茶中Vc 的氧化结果使得茶叶的外形色泽( ),汤色( )。 A、不变、变黄;B、变黄、不变;C、变深、变暗;D、变深、变红。 9、喝茶能提神与内含有丰富的( )有关。 A、茶叶碱;B、咖啡碱;C、多酚类; D、花青素。 10、绿茶汤色主要是黄绿色,组成它的主体物质是( )。 A、胡萝卜素;B、花色苷及其苷元;C、黄酮苷类;D、叶绿素。 三、判断题(对的“√”,错的“×” ) (8) 1、黄烷醇和儿茶素是同一类物质。( ) 2、茶汤正常的“冷后浑”现象是茶叶品质好的表现。( ) 3、红茶发酵是以儿茶素类氧化为主体的酶促氧化。( ) 4、黑茶加工过程中不存在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作用。( ) 5、茶氨酸是蛋白质稀有氨基酸。 ( ) 6、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易溶于氯仿。( ) 7、L-C 和 L-EGC 都是顺式儿茶素。( ) 8、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糖蛋白。( ) 四、名词解释(10) 次级代谢 酯型儿茶素 茶黄素 品种香 酚氨比 五、分别对以下两表格进行分析,找出规律,给出原因,得出结论。(12) 表一 茶多酚体外模拟氧化实验(6) TP PPO+O2 POD+O2 POD/H2O2 EC(ug/ml) 547 311 534 83 ECG(ug/ml) 785 439 756 226 EGCG(ug/ml) 1870 453 1839 144 TF(ug/ml) 未检测到 396 未检测到 80
5、将茶叶破碎置入无氧环境中,温度、湿度、pH 都控制在红茶发酵最适条件下, 正确的判断发酵结果应为( )。 A、茶叶发酵正常,形成茶色素; B、发酵不正常,能形成茶色素; C、正常发酵不能进行,不能形成茶色素;D、无法预计发酵结果。 6、高温杀青,主要是因为( )酶的耐热性较强在5~55℃时随叶温升高 而活力上升,到65℃时,其活力下降。 A、细胞色素氧化酶;B、过氧化物酶;C、过氧化氢酶;D、多酚氧化酶。 7、茶的滋味与其它食品滋味的主要区别在于茶叶有( )味。 A、苦涩;B、鲜甜;C、苦鲜;D、甘醇。 8、在贮藏期间,绿茶中Vc 的氧化结果使得茶叶的外形色泽( ),汤色( )。 A、不变、变黄;B、变黄、不变;C、变深、变暗;D、变深、变红。 9、喝茶能提神与内含有丰富的( )有关。 A、茶叶碱;B、咖啡碱;C、多酚类; D、花青素。 10、绿茶汤色主要是黄绿色,组成它的主体物质是( )。 A、胡萝卜素;B、花色苷及其苷元;C、黄酮苷类;D、叶绿素。 三、判断题(对的“√”,错的“×” ) (8) 1、黄烷醇和儿茶素是同一类物质。( ) 2、茶汤正常的“冷后浑”现象是茶叶品质好的表现。( ) 3、红茶发酵是以儿茶素类氧化为主体的酶促氧化。( ) 4、黑茶加工过程中不存在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作用。( ) 5、茶氨酸是蛋白质稀有氨基酸。 ( ) 6、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易溶于氯仿。( ) 7、L-C 和 L-EGC 都是顺式儿茶素。( ) 8、茶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糖蛋白。( ) 四、名词解释(10) 次级代谢 酯型儿茶素 茶黄素 品种香 酚氨比 五、分别对以下两表格进行分析,找出规律,给出原因,得出结论。(12) 表一 茶多酚体外模拟氧化实验(6) TP PPO+O2 POD+O2 POD/H2O2 EC(ug/ml) 547 311 534 83 ECG(ug/ml) 785 439 756 226 EGCG(ug/ml) 1870 453 1839 144 TF(ug/ml) 未检测到 396 未检测到 80
槲皮苷(ug/ml) 670 682 613 369 山柰苷(ug/ml) 405 475 408 299 表二 黄绿茶化学成分的比较(6) 鲜叶 黄茶 绿茶 氨基酸 (%) 3.85 3.96 3.80 茶多酚 (%) 26.42 25.39 25.51 咖啡碱 (%) 5.33 4.16 3.99 EGC (mg/g) 40.23 42.58 40.18 EC (mg/g) 54.96 44.07 38.62 EGCG (mg/g) 79.99 65.71 78.98 ECG (mg/g) 8.25 12.52 8.68 儿茶素总量(mg/g) 183.43 164.88 166.46 六、问答题 (40) 1、请试分析乌龙茶香气形成的生化基础。(10) 2、你认为哪几道工序分别对红茶、绿茶以及黑茶品质影响最大,为什么?(10) 3、请写出咖啡碱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要介绍测定咖啡碱的国家标准方法的原理 和存在的问题。(10) 4、请写出儿茶素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要介绍茶多酚的主要药理功能、制备方法 和应用领域。(10)
槲皮苷(ug/ml) 670 682 613 369 山柰苷(ug/ml) 405 475 408 299 表二 黄绿茶化学成分的比较(6) 鲜叶 黄茶 绿茶 氨基酸 (%) 3.85 3.96 3.80 茶多酚 (%) 26.42 25.39 25.51 咖啡碱 (%) 5.33 4.16 3.99 EGC (mg/g) 40.23 42.58 40.18 EC (mg/g) 54.96 44.07 38.62 EGCG (mg/g) 79.99 65.71 78.98 ECG (mg/g) 8.25 12.52 8.68 儿茶素总量(mg/g) 183.43 164.88 166.46 六、问答题 (40) 1、请试分析乌龙茶香气形成的生化基础。(10) 2、你认为哪几道工序分别对红茶、绿茶以及黑茶品质影响最大,为什么?(10) 3、请写出咖啡碱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要介绍测定咖啡碱的国家标准方法的原理 和存在的问题。(10) 4、请写出儿茶素的分子结构式,并简要介绍茶多酚的主要药理功能、制备方法 和应用领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