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西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中国对巴西农产品出口指南 2005年11月
== !"#$%&'( !"#$%&'() !=NN=
目录 第一章巴西国情… 第二章巴西农产品市场概述… 6 第三章进口管理政策 ……………13 第四章市场体系及发展趋势… …26 第五章巴西农产品进口市场分析 30 第六章中国对巴西市场出口情况………………35 第七章重要会展信息 39 第八章重要机构通讯录 …40 附录一重要贸易术语……………………………47 附录二国外农产品质量认证……………………………52 参考文献 54
!"#$%&'( == == ! 1 !"#$%& 6 !"# 13 !"#$%& 26 !"#$%&'( 30 !"#$%&'( 35 !"# 39 !"#$ 40 !"# 47 !"#$%& 52 ! 54
巴西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不断提高,农 业竞争力与日俱增,不仅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得以充分利 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出 口只能用来调剂余缺的不利局面,使农产品出口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发 挥比较优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2003年农产品出 口首次超过231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农产品出口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 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 作用,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近16万家,其中年出口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 的仅449家,而年出口低于1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全部出口 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些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特别需要政府部门提供农产品岀口政策、市 场方面的信息。 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多边农业贸易规则和各国农产品 贸易政策不断调整,进口检验检疫要求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持续增加,能否及 时迅速准确掌握信息已经成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一项关键工作。世界农产品 贸易大国的政府部门普遍高度重视农产品信息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开拓农产 品出口市场,成效显著。 200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就“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工作指出,“有关 部门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市场供需、政策法规和疫病疫情、检 验检疫标准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按照中共中央一号文 件的部署,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对行业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我广大农产 品生产、贸易企业了解国内外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市场情况,降低贸易风险成 本,促进农产品出口发展,商务部组织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农科 院的专家学者启动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指南项目,2004年首批编写了中国农产 品出口市场指南一日本、韩国、法国、荷兰四个国别,今年又推出了美国 法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巴西等六个国别的出口市场指南和虾产品、苹果 天然肠衣、花生等四个单项产品指南,后续还将陆续推出其它国家(地区) 的市场指南以及中国农产品出口业务指南和单项产品指南。 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工作将是商务部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我们将在厂 泛听取专家、学者和业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推进这项工作,努 力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
== !"#$%&'( !"#$ !"#$%&'()*+, !"#$% !"#$%& !"#$%&'()*+,-. !"#$ !"# !" !"#$%& !"#$%&'()* !"#$%&'()*+, !"#$%&'()'*+,- !"#$%&'( !"#$%&'()*+,2003 !" !"231 ! !"#$ !"#$%&'()*+, !"#$ !"!#$% !"#$%&'()*+,-. !"# !"#$%& !"#$%&'()1.6 !"#$1000 !" 449 !"# 100 !"#$%&' 1 !" !" 70% !"#$%&'()*+,-. !"# !"#$ !"#$ !"#$%&'()*+,"-. !"#$ !" !"#$%&'() !"#$%&'( )* !"#$%& ! "#$%&'()*+,-./01 !"#$%&'()*+,-./0123456789 !" !"#$%&'()*+,-./0123456 !"#$% !"# !" 2004 !"#$%& !"#$%&'( !" !"#$%&'()*+,-./0123 !"#$#%& !"#$%& !"#$%&'()*+,- ! "#$% !" !"#$%&'()*+,-./012 !"#$ ! !"#$%&'()*+,-./01 !"#$ !"#$%&' !"#$%&'()*+,- ! !"#$%&'()*+,-./0122004 !"#$%&' !"#$%&'( !"#$ !"#$%& !" ! !"#$%&'()*+,-./0 !" !"#$%&'() !"#$%&'( ! !"#$%&'()*+,-!"./0()!"1 !"#$%&'()*+&,-./0123'(4 !" !"# !"#$%&'()*+ !"#$%&'() !"#$%&'(
!"#$%&'( ==
巴西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第一章巴西国帻 基本国情 (一)自然状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公里。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 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海 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国土的80%位于热带地 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逊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中部高原属热 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世界第二长河流亚马逊河流经巴西。 (二)人口状况 巴西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五位,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 Instituto Brasileiro de geografia e estat 1 stica,BGE)的数据,2003年巴西的人口总数为1.76亿。人口增长率正在下降,在1999 2003年间,巴西的人口增长率下降到了1.3%。预计到2020年,巴西人口总数将达到2亿,人 口增长率将下降至0.7%。平均每个妇女育有18个孩子。表1-1显示了近年巴西人口数量的变 化情况: 表1-1巴西1999-2003年人口数量 单位:万人 年份199019992000200120022003 人口147961679116987172391746317687 资料来源:巴西地理统计局( Instituto brasileiro de geografia e estat i stica),204年。 1990年的数据摘自中国国际统计年鉴2004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0~14岁年龄段的人口百分比逐步减少,而15~64岁年龄段的 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了。劳动力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数比例也增加了。表1- 2显示了巴西各年龄段人口的分布情况: 表1-2巴西各年龄段人口分布 年份0-14岁15~64岁65岁以上 1991347605 4 2000 29.6 64.5 资料来源:巴西地理统计局( Brazili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Statistics,BGE),2004年。 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在巴西的16987万人口中,9130万人是欧洲人的后裔,1050 万人是黑人,6530万人为混血种人,另外大约有75万亚洲人和75万印第安人。2000年812% 的人口为城市人口(1991年的数字为756%),城市化比例提高。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71% 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1 法 国 巴 西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第一章 巴西国情 一、基本国情 (一)自然状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国土面积 854.7 万平方公里。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 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界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海 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国土的80%位于热带地 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逊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中部高原属热 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世界第二长河流亚马逊河流经巴西。 (二)人口状况 巴西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五位,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Instituto Brasileiro de Geografia e Estat ística,IBGE)的数据,2003年巴西的人口总数为1.76亿。人口增长率正在下降,在1999~ 2003年间,巴西的人口增长率下降到了1.3%。预计到2020年,巴西人口总数将达到2亿,人 口增长率将下降至0.7%。平均每个妇女育有1.8个孩子。表1-1显示了近年巴西人口数量的变 化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0~14岁年龄段的人口百分比逐步减少,而15~64岁年龄段的 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了。劳动力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数比例也增加了。表1- 2 显示了巴西各年龄段人口的分布情况: 根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在巴西的16987万人口中,9130万人是欧洲人的后裔,1050 万人是黑人,6530万人为混血种人,另外大约有75万亚洲人和75万印第安人。2000年81.2% 的人口为城市人口(1991 年的数字为 75.6%),城市化比例提高。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71% 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表 1-1 巴西 1999~2003 年人口数量 单位:万人 年份 199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人口 14796 16791 16987 17239 17463 17687 资料来源: 巴西地理统计局(Instituto Brasileiro de Geografia e Estat í stica),2004 年。 1990 年的数据摘自中国国际统计年鉴 2004 年。 表 1-2 巴西各年龄段人口分布 单位:% 年份 0~14 岁 15~64 岁 65 岁以上 1991 34.7 60.5 4.8 2000 29.6 64.5 5.9 资料来源:巴西地理统计局(Brazilin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Statistics, IBGE),2004 年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巴西 (三)行政区划 巴西国名全称为巴西联邦共和国(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Rep u blica Federative do brasil)。全国共分26个州和1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全国共有5507个 市,15万人口以上的市有79个,100万以上的有12个(1999年)。各州名称如下:阿克里,阿 拉戈阿斯,亚马逊,阿马帕,巴伊亚,塞阿腊,圣埃斯皮里托,戈亚斯,马腊尼昂,马托格罗 索,南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巴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奥伊,北里约格 朗德,南里约格朗德,里约热内卢,朗多尼亚,罗赖马,圣卡塔林纳,圣保罗,塞尔希培,托 坎廷斯。首都巴西利亚( Bras i lia),人口204.32万(2000年)。 (四)政治体制 巴西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1988年10月5日颁布巴西历史上第八部宪法,规定总统由直 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取消总统直接颁布法令的权力。在公民权力方面,宪法保障人身自 由,废除刑罚,取消新闻检査,规定罢工合法,16岁以上公民有选举权等。1989年10月,各 州议会根据新宪法的规定,修改并通过了州级宪法。1994年和1997年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分别规定将总统任期缩短为四年,总统和各州、市长均可连选连任。 联邦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联邦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长、副议长每两年改 选一次,可连选连任。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髙等司法院、髙等劳工法院、髙等选举法院 高等军事法院和各州法院行使司法权。在联邦选举法院正式注册的政党有30个,主要有劳工 党、巴西工党、民主工党、社会主义人民党、巴西共产党等。 (五)风俗习惯 巴西是世界上节假日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法定节假日有11天,宗教的、非宗教的节日 数不胜数。每年的9月7日是巴西独立纪念日,即巴西国庆。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 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 人也可以拥抱、亲颊。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 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 巴西人赠送礼物时,接受礼品的人要当面打开包装,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向送礼者表示 谢意。与人交谈时要专注地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话。一般不向别人打听财产、工资等 情况。对于25岁以上的女性,一般不问她们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巴西人招待朋友一般是到餐 馆请客,只有知己或亲密朋友才邀到家中用餐。客人应邀出席家宴时,都要带些礼物送给主 人,如鲜花、玩具、书籍等。 二、巴西宏观经济状况 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服务业、工业、农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 柱产业。1967~1974年,巴西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0.1%,被誉为“巴西奇迹”。上世纪80年 代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甚至严重衰退和高通货膨胀状态中,从90年代开始,巴西向外向型经济 模式转轨。1994年政府实施了雷亚尔货币稳定计划,有效遏制了高通胀,通胀率降为一位数
2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巴 西 (三)行政区划 巴西国名全称为巴西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全国共分 26 个州和 1 个联邦区(巴西利亚联邦区)。州下设市,全国共有 5507 个 市,15万人口以上的市有79个,100万以上的有12个(1999年)。各州名称如下:阿克里,阿 拉戈阿斯,亚马逊,阿马帕,巴伊亚,塞阿腊,圣埃斯皮里托,戈亚斯,马腊尼昂,马托格罗 索,南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巴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奥伊,北里约格 朗德,南里约格朗德,里约热内卢,朗多尼亚,罗赖马,圣卡塔林纳,圣保罗,塞尔希培,托 坎廷斯。首都巴西利亚(Bras í lia),人口 204.32 万(2000 年)。 (四)政治体制 巴西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1988 年 10 月 5 日颁布巴西历史上第八部宪法,规定总统由直 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取消总统直接颁布法令的权力。在公民权力方面,宪法保障人身自 由,废除刑罚,取消新闻检查,规定罢工合法,16岁以上公民有选举权等。1989年 10月,各 州议会根据新宪法的规定,修改并通过了州级宪法。1994 年和 1997 年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分别规定将总统任期缩短为四年,总统和各州、市长均可连选连任。 联邦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联邦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长、副议长每两年改 选一次,可连选连任。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高等司法院、高等劳工法院、高等选举法院、 高等军事法院和各州法院行使司法权。在联邦选举法院正式注册的政党有30 个,主要有劳工 党、巴西工党、民主工党、社会主义人民党、巴西共产党等。 (五)风俗习惯 巴西是世界上节假日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法定节假日有 11 天,宗教的、非宗教的节日 数不胜数。每年的 9 月 7 日是巴西独立纪念日,即巴西国庆。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 握手为礼,然而亲戚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完全不相识的陌生 人也可以拥抱、亲颊。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到他们家里做 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远不空。 巴西人赠送礼物时,接受礼品的人要当面打开包装,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向送礼者表示 谢意。与人交谈时要专注地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话。一般不向别人打听财产、工资等 情况。对于 25 岁以上的女性,一般不问她们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巴西人招待朋友一般是到餐 馆请客,只有知己或亲密朋友才邀到家中用餐。客人应邀出席家宴时,都要带些礼物送给主 人,如鲜花、玩具、书籍等。 二、巴西宏观经济状况 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服务业、工业、农牧业为国民经济的支 柱产业。1967~1974 年,巴西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 10.1%,被誉为“巴西奇迹”。上世纪 80 年 代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甚至严重衰退和高通货膨胀状态中,从90 年代开始,巴西向外向型经济 模式转轨。1994年政府实施了雷亚尔货币稳定计划,有效遏制了高通胀,通胀率降为一位数
巴西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卡多佐总统执政期间,执行以控制通胀为目标的稳健经济政策,深化改革,加速宏观经济结构 调整,积极推进私有化进程。1997年后,由于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巴西经济发 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98年底、1999年初巴西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政府被迫放弃1994年 以来实行的固定汇率制,货币大幅贬值,经济遭受重创。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巴西政府在较 短时间内稳定了金融形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当年实现了低增长。2000年以来,巴西政 府严格执行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继续进行经济、金融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宏 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力度,经济有所回升。但由于爆发全国性电力危机,加上受全球经济衰退 和阿根廷经济危机影响,巴西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形势不容乐观 巴西属于中上收入国家,但贫富分化明显,99%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23.7%的 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1990年到2002年期间巴西平均实际GDP增长率为2.5%,远低于 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然而,巴西近年宏观经济的稳定为经济实现稳步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 巴西近年GDP的增长起伏较大,详情见图1-1所示: 图1-1:巴西GDP增长率,1994-2004 5.9 1994 1999 贤料来源:巴否地理统计局(IBCE) 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调整后,巴西经济于204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 (IBGE)的统计,2004年巴西经济增长率达到52%,远高于2003年0.5%的增长率,创1994 年(增长5.9%)以来巴西GDP最高增幅。2004年GDP总值达到17692亿雷亚尔(约合6048 8亿美元)。2004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76%,比2003年的93%下降1.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也有改善,2004年巴西新增正式就业人数152.3万人,是2003年64.5万人的两倍 多,全年平均失业率降至11.5%,低于2003年的123%的水平(本处数据引自中国商务部网 站公布数据)。 汇率的变动 年份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Real:US$(平均) 1.83 2.35 2.932.68
3 法 国 巴 西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卡多佐总统执政期间,执行以控制通胀为目标的稳健经济政策,深化改革,加速宏观经济结构 调整,积极推进私有化进程。1997 年后,由于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巴西经济发 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98年底、1999年初巴西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政府被迫放弃1994年 以来实行的固定汇率制,货币大幅贬值,经济遭受重创。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巴西政府在较 短时间内稳定了金融形势,国内生产总值(GDP)当年实现了低增长。2000 年以来,巴西政 府严格执行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协议,继续进行经济、金融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宏 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力度,经济有所回升。但由于爆发全国性电力危机,加上受全球经济衰退 和阿根廷经济危机影响,巴西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形势不容乐观。 巴西属于中上收入国家,但贫富分化明显,9.9% 的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 美元,23.7%的 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1990年到2002年期间巴西平均实际GDP增长率为2.5%,远低于 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然而,巴西近年宏观经济的稳定为经济实现稳步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 巴西近年 GDP 的增长起伏较大,详情见图 1 - 1 所示: 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调整后,巴西经济于 2004 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 (IBGE)的统计,2004年巴西经济增长率达到5.2%,远高于2003年0.5%的增长率,创1994 年(增长5.9%)以来巴西GDP最高增幅。2004年GDP总值达到17692亿雷亚尔(约合6048. 8亿美元)。2004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7.6%,比2003年的9.3%下降1.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也有改善,2004 年巴西新增正式就业人数 152.3 万人,是 2003 年 64.5 万人的两倍 多,全年平均失业率降至11.5%,低于2003年的12.3%的水平(本处数据引自中国商务部网 站公布数据)。 汇率的变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Real:US$ (平均) 1.83 2.35 2.92 3.08 2.93 2.68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巴西 三、中巴经贸关系 近几年来,巴西一直是我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我国是巴西在亚洲的第二大贸易伙 伴。据中国海关统计,1974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为1742万美元。至20世纪70年代 的最后一年—1979年,就增加到了2.16亿美元,是1974年的12倍。到20世纪80年代,中 巴年均贸易额达7.55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贸易额又增至14.94亿美元。2001年双边 贸易额达到3698亿美元,是建交年份的211倍,其中中国从巴西进口额为2347亿美元,对 巴西出口13.51亿美元,中方逆差996亿美元。而2002年双边贸易额在2001年的基础上又增 长了20%,总额达4469亿美元,在中巴贸易关系史上首次突破了40亿美元。其中中国从巴西 进口额为3003亿美元,对巴西出口14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8.5%,中方逆差15 37亿美元。目前中、巴两国政府都将对方作为实现市场多元化的重要市场之一。 2004年巴对外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15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965亿美元,增长32%,占巴西GDP的比重为27% 进口628亿美元,增长30%;外贸顺差337亿美元,增加36%。巴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飞 机、钢铁、铁矿砂、纸张及纸浆制品、皮鞋、肉类、木材、纺织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机械制 品、石油、精密仪器、纺织品、药品、化肥等。2004年巴西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 普遍增长。据巴方统计,巴西对亚太、北美和欧盟的出口占据了巴西总出口的近80%。2004年 巴西五大出口对象国依次是:美国2003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20.8%;阿根廷73.7亿美元, 占7.6%;荷兰592亿美元,占6.1%;中国544亿美元,占56%;德国40.4亿美元,占42%。 在进口方面,从亚太、北美和欧盟三大区域的进口占据了巴西进口总额的93%。2004年巴西 的五大进口来源国分别是:美国1134亿美元,占其总进口的181%;阿根廷557亿美元,占 89%;德国50.7亿美元,占8.19%;中国37.1亿美元,占59%;尼日利亚35亿美元,占56% 图1-22001~2004年中巴贸易发展趋势 2002 2003 口巴西对中国出口 m巴西从中国进口
4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巴 西 三、中巴经贸关系 近几年来,巴西一直是我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我国是巴西在亚洲的第二大贸易伙 伴。据中国海关统计,1974 年两国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仅为 1742 万美元。至 20 世纪 70 年代 的最后一年──1979年,就增加到了2.16亿美元,是1974年的12倍。到20世纪80年代,中 巴年均贸易额达7.55 亿美元,20 世纪90 年代的年均贸易额又增至 14.94亿美元。2001 年双边 贸易额达到 36.98 亿美元,是建交年份的 211 倍,其中中国从巴西进口额为 23.47 亿美元,对 巴西出口13.51 亿美元,中方逆差 9.96亿美元。而2002 年双边贸易额在2001 年的基础上又增 长了20%,总额达44.69亿美元,在中巴贸易关系史上首次突破了40亿美元。其中中国从巴西 进口额为30.03亿美元,对巴西出口14.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8.5%,中方逆差15. 37 亿美元 。目前中、巴两国政府都将对方作为实现市场多元化的重要市场之一。 2004年巴对外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159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其中出口 965 亿美元,增长 32%,占巴西 GDP 的比重为 27%; 进口628亿美元,增长30%;外贸顺差337亿美元,增加36%。巴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汽车、飞 机、钢铁、铁矿砂、纸张及纸浆制品、皮鞋、肉类、木材、纺织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机械制 品、石油、精密仪器、纺织品、药品、化肥等。2004 年巴西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 普遍增长。据巴方统计,巴西对亚太、北美和欧盟的出口占据了巴西总出口的近80%。2004年 巴西五大出口对象国依次是:美国 200.3 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 20.8%;阿根廷 73.7 亿美元, 占7.6%;荷兰59.2亿美元,占6.1%;中国54.4亿美元,占5.6%;德国40.4亿美元,占4.2%。 在进口方面,从亚太、北美和欧盟三大区域的进口占据了巴西进口总额的 93%。2004 年巴西 的五大进口来源国分别是:美国 113.4 亿美元,占其总进口的 18.1%;阿根廷 55.7 亿美元,占 8.9%;德国50.7亿美元,占8.1%;中国37.1亿美元,占5.9%;尼日利亚35亿美元,占5.6%
巴西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近几年中巴双边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额连年攀升(见图1-2)。据巴方统计,2004年中巴双 边贸易额为91.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7%。中国是巴西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318 亿美元)和阿根廷(130亿美元);而巴西则是中国在南美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巴西 向中国出口5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0%,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6%;从中国的进 口为37.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2.7%,从中国的进口占巴西全部进口额的59%。 从商品结构看,中巴双方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强,为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长远发展空 间。出口方面,由于资源丰富,巴西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资源性产品和初级产品,大豆、铁 矿砂、豆油、木材、木浆、石油、皮革、烟草等位居巴西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前列(其中仅大豆 项就占对华出口额的30%)。进口方面,巴西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电器及电 子设备、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高新技术产品(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焦 碳、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部件等,其中焦炭、纺织纱线织 物制品及音频视频设备零部件等产品的进口约占巴西此类商品进口总额的60%以上。随着中 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石油2.1亿美元,比 上年猛增843.7%。 2004年是中巴经贸关系史上重要的一年。在中巴建交30周年之际,中巴双方元首实现了 互访,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时,随团访华的巴西企业家有400 多名,是巴西总统出访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并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巴西最大的国有企业 巴西石油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巴西航空公司也开辟了直飞中国的航线,大大方便了 双方的经贸联系。200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西进行了访问,巴西正式承认了中国 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将有利于加强和扩大两国间的贸易和投资,也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快速 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5 法 国 巴 西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近几年中巴双边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额连年攀升(见图1-2)。据巴方统计,2004年中巴双 边贸易额为 91.5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37%。中国是巴西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318 亿美元)和阿根廷(130亿美元);而巴西则是中国在南美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巴西 向中国出口54.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0%,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6%;从中国的进 口为 37.1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72.7%,从中国的进口占巴西全部进口额的 5.9% 。 从商品结构看,中巴双方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强,为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长远发展空 间。出口方面,由于资源丰富,巴西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资源性产品和初级产品,大豆、铁 矿砂、豆油、木材、木浆、石油、皮革、烟草等位居巴西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前列(其中仅大豆 一项就占对华出口额的30%)。进口方面,巴西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电器及电 子设备、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高新技术产品(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等)、焦 碳、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部件等,其中焦炭、纺织纱线织 物制品及音频视频设备零部件等产品的进口约占巴西此类商品进口总额的 60% 以上。随着中 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石油2.1亿美元,比 上年猛增 843.7%。 2004年是中巴经贸关系史上重要的一年。在中巴建交30周年之际,中巴双方元首实现了 互访,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时,随团访华的巴西企业家有400 多名,是巴西总统出访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并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巴西最大的国有企业 ——巴西石油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巴西航空公司也开辟了直飞中国的航线,大大方便了 双方的经贸联系。200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西进行了访问,巴西正式承认了中国 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将有利于加强和扩大两国间的贸易和投资,也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快速 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巴西 第二章巴西农产品市场概沭 农业用地及农业生产概况 巴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用地面积在世界上位居第四,仅次于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其 中四分之三的农业用地为永久性草场。巴西的农业用地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南部地区, 占农业用地的1/2到2/3,为亚热带气候,降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农业技术、基础设施和投入 都处于较高水平,农民的生产技术也较高,巴西大部分的谷物、油料作物和出口的农作物都产 自这个地区;第二类地区包括东北部干旱地带和亚马逊盆地,降雨量不均匀,土壤欠肥沃,农 业技术及基础设施欠发达,农民生产的衣作物一般仅供自己消费。但这个地区出产林木和热带 农产品以供出口。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耕地面积仍 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可利用开发的土地 约12亿公顷。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002年巴西土地总面积85150万公顷,农业用地面积26306万公顷,其中耕地5900万公 顷,永久草场19700公顷。(世界经济年鉴2004/205) 巴西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份额低于10%,但农业劳动人口的数量却占到了劳动力总 量约20%,巴西农业生产率的低下反映了其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2000年农牧业产值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2001年农业增长率为5.11%。咖啡、甘蔗、柑桔产量居世界第一,其 中橙汁约占世界市场的85%,大豆产量为世界第二,玉米居世界第三。除小麦尚需进口外,粮 食基本自给。畜牧业较发达,1980年起实现人均一头牛(资料来源:巴西地理统计局,巴西 年鉴)。 1990年巴西农业人口比重为23%,2001年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到154%(引自国际统计年鉴 2004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后,巴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和研究力度,特别是对 那些面向出口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大农场的投资。巴西农业部门又重新焕发生机,巩固了世 界咖啡、大豆出口国的领先地位,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1992 2002年10年间,农牧业总产值累计增长47.31%,年均增长4.31%。据巴西农业部的统计数字 显示,2003年农业总产值为50827亿雷亚尔(约合17527亿美元),同比增长6.54%。农业是 巴西三大产业中最有活力的产业,农业及相关产业在巴西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约40%的 贸易额为农产品贸易。2003年农产品出口总值为30639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4%,进口总 值4791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25848亿美元 二、农业生产结构 1.主要农作物以玉米、稻谷、木薯、大豆、甘蔗、小麦、马铃薯等为主 由于灌溉面积微不足道,巴西农作物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桔类水 果、桔子汁、甘蔗和咖啡供应国,是世界第二大大豆供应国,世界第三大烟草供应国,也是玉 米、稻谷的主要生产国。2003年巴西主要农作物收获面积及主要农作物的产量见表
6 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指南 巴 西 第二章 巴西农产品市场概述 一、农业用地及农业生产概况 巴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用地面积在世界上位居第四,仅次于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其 中四分之三的农业用地为永久性草场。巴西的农业用地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南部地区, 占农业用地的1/2到2/3,为亚热带气候,降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农业技术、基础设施和投入 都处于较高水平,农民的生产技术也较高,巴西大部分的谷物、油料作物和出口的农作物都产 自这个地区;第二类地区包括东北部干旱地带和亚马逊盆地,降雨量不均匀,土壤欠肥沃,农 业技术及基础设施欠发达,农民生产的农作物一般仅供自己消费。但这个地区出产林木和热带 农产品以供出口。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耕地面积仍 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中可利用开发的土地 约12 亿公顷。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 世纪的世界粮仓”。 2002 年巴西土地总面积 85150 万公顷,农业用地面积 26306 万公顷,其中耕地 5900 万公 顷,永久草场 19700 公顷。(世界经济年鉴 2004/2005) 巴西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份额低于10%,但农业劳动人口的数量却占到了劳动力总 量约 20%,巴西农业生产率的低下反映了其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2000 年农牧业产值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2001年农业增长率为5.11%。咖啡、甘蔗、柑桔产量居世界第一,其 中橙汁约占世界市场的85%,大豆产量为世界第二,玉米居世界第三。除小麦尚需进口外,粮 食基本自给。畜牧业较发达,1980 年起实现人均一头牛(资料来源:巴西地理统计局,巴西 年鉴)。 1990年巴西农业人口比重为23%,2001年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到15.4%(引自国际统计年鉴 2004 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后,巴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和研究力度,特别是对 那些面向出口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大农场的投资。巴西农业部门又重新焕发生机,巩固了世 界咖啡、大豆出口国的领先地位,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1992~ 2002年10年间,农牧业总产值累计增长47.31%,年均增长4.31%。据巴西农业部的统计数字 显示,2003年农业总产值为5082.7亿雷亚尔(约合1752.7亿美元),同比增长6.54%。农业是 巴西三大产业中最有活力的产业,农业及相关产业在巴西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约 40% 的 贸易额为农产品贸易。2003 年农产品出口总值为 306.39 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 44%,进口总 值 47.91 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 258.48 亿美元。 二、农业生产结构 1.主要农作物以玉米、稻谷、木薯、大豆、甘蔗、小麦、马铃薯等为主。 由于灌溉面积微不足道,巴西农作物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桔类水 果、桔子汁、甘蔗和咖啡供应国,是世界第二大大豆供应国,世界第三大烟草供应国,也是玉 米、稻谷的主要生产国。2003 年巴西主要农作物收获面积及主要农作物的产量见表 2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