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单元测验试卷 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6分) 5.阅读下面的语段,请谈谈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受或启示?(2分) 默写。(16分) 年少时你是一支铅笔。你宁折不弯,你一次次的被折断,又一次次的重新开始。你可 以尽情的描绘人生的草稿,即便是错了也可以用橡皮立即擦去,了无痕迹。为了节约橡皮,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三军可夺帅也, 你努力不重复犯错。当青舂越来越短,当你不再频繁的使用橡皮,你觉得你简直就像一只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钢笔,可是你仍然是一支铅笔,你还不能书写自己永不磨灭的痕迹。 把酒话桑麻 (5)我寄愁心与明月 共话巴山夜雨时 6.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 (7)老骥伏枥, 有理想,才会有迫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 壮心不已。 酿造甜蜜 阅读(共4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8分) 夜泊秦淮近酒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6分) 商女不知亡国恨,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乐乎 (10) 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不逾矩( (4)传不习乎( (11)无可奈何花落去 (5)匹夫不可夺志也( ) (6)学而不思则罔( (12)学而不思则罔, ,不舍昼夜 2.翻译。(8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不义而富且贵, 2.成语填空(6分) 译为: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空( 来风 (2)害群之() 3)腰缠万() (4)从善如() 译为 (5)()立即群 (6)不求()解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给带点字注音或给音节注字:(4分) 译为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花团锦簇 须y 4.名著、文学常识填空。(6分) 3.写出《论语十二章》中的两个至今还用的成语。(2分) (1)《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原名 这部诗集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 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 是4.你怎样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2分) (2)《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 ”,其中《论语》是由 第11页共6页 第12页共6页
第11 页 共 6 页 第12 页 共 6 页 七年级第二单元测验试卷 一、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6 分) 1.默写。(16 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三军可夺帅也, 。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把酒话桑麻。 (5)我寄愁心与明月, 。 (6) ,共话巴山夜雨时。 (7)老骥伏枥, 。 ,壮心不已。 (8)曲径通幽处, 。 (9)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 (10) ,为有源头活水来。 (11)无可奈何花落去,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 ,不舍昼夜。 (14)不义而富且贵, 。 2.成语填空(6 分) (1)空( )来风 (2)害群之( ) (3)腰缠万( ) (4)从善如( ) (5)( )立即群 (6)不求( )解 3.给带点字注音或给音节注字:(4 分) 绽.放 花团锦簇. gān gà 须 yú 4.名著、文学常识填空。(6 分) (1)《繁星》《春水》的作者是 ,原名 。这部诗集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对 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 ;三是 。 (2)《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 ”,其中《论语》是由 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写的。 5.阅读下面的语段,请谈谈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受或启示?(2 分) 年少时你是一支铅笔。你宁折不弯,你一次次的被折断,又一次次的重新开始。你可 以尽情的描绘人生的草稿,即便是错了也可以用橡皮立即擦去,了无痕迹。为了节约橡皮, 你努力不重复犯错。当青春越来越短,当你不再频繁的使用橡皮,你觉得你简直就像一只 钢笔,可是你仍然是一支铅笔,你还不能书写自己永不磨灭的痕迹。 6.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 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 酿造甜蜜; , 二、阅读(共 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8 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6 分) (1)学而时习之( ) (2)不亦乐乎( ) (3)不逾矩( ) (4)传不习乎( ) (5)匹夫不可夺志也( ) (6)学而不思则罔( ) 2.翻译。(8 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为: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为: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译为: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译为: 3.写出《论语十二章》中的两个至今还用的成语。(2 分) 4.你怎样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2 分)
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二)阅读《我的老师》,回答下列问题。(8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 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 对是多么位变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定金的 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 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 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 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 “你要去干什么? 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我(乙)地回 整个白天,蜩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 “不是放暑假了么? 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 “听见了吗?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我才睡熟了。 孩子睡意蒙咙,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 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行之记的境安之我的的向这“人盆合的者在快,他们到段为常了,的间产佛成灯这个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1.选文中(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_ 。(2分)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A.糊里糊涂B.迷迷糊糊C.模模糊糊D.稀里 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2分)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 息了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 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4.对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9、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 )写到( )再写到( ),从此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来展开故事情节。(3分)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20、这篇文章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換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现人物。(2分) 情,显得更加亲切 l1、品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2分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 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4分) 22、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具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2分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23、阅读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3分 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 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24、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沽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三、作文(44分,含卷面分4分) 第21贞共6页 第22页共6页
第21 页 共 6 页 第22 页 共 6 页 (二)阅读《我的老师》,回答下列问题。(8 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 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 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 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 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 (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 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 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 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2 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2 分) 3.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对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 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 文章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4 分) 蝈 蝈 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 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 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 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 8 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 一定会叫的!” 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 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 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蜩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 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了吗?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意蒙咙,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 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 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 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 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19、本文的主体部分,从蝈蝈的( )写到( )再写到( ),从此 来展开故事情节。( 3 分) 20、这篇文章以( )为顺序,以( )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 现人物。 (2 分) 21、品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2 分 22、研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具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2 分 23、阅读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3 分 24、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2 分 三、作文(44 分,含卷面分 4 分)
请以“我在 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讠 第31页共6页 第32页共6页
第31 页 共 6 页 第32 页 共 6 页 请以“我在 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或者是在学习、生活中快乐的事)。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2)以记叙为主可适当抒情、议论。 500 6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