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吸入O2 C.肾将代谢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答案D 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而红骨髓产生的新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中的部分数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颅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4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280 mg/dL 150-220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的总胆固醇含量偏高,可能会引发高血压 D.血液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B 解桐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含量偏高,可能患有糖尿病,A项正确。该男子的甘油三酯含量偏 高,可能患有高血脂,因糖在体内可转化为脂肪,故不应多吃糖类食物,B项错误。该男子的总 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值,体内多余的胆固醇会沉积在毛细血管壁内侧,引起血压升高,C项正 确。血液的生化指标应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否则会引起代谢紊乱,D项正确。 3当人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 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 D.带走人体的热量 客案B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不只与自身的调节功能有关,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性质的稳定 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导致机体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c 解桐内环境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两方面。 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A.细胞内的酶正常发挥作用
第 2 节 内环境的稳态 课后· 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 CO2、吸入 O2 C.肾将代谢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答案 D 解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而红骨髓产生的新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中的部分数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4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280 mg/dL 150~220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的总胆固醇含量偏高,可能会引发高血压 D.血液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答案 B 解析该男子的血清葡萄糖含量偏高,可能患有糖尿病,A 项正确。该男子的甘油三酯含量偏 高,可能患有高血脂,因糖在体内可转化为脂肪,故不应多吃糖类食物,B 项错误。该男子的总 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值,体内多余的胆固醇会沉积在毛细血管壁内侧,引起血压升高,C 项正 确。血液的生化指标应在正常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否则会引起代谢紊乱,D 项正确。 3.当人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 )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 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 D.带走人体的热量 答案 B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不只与自身的调节功能有关,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性质的稳定 D.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导致机体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 C 解析内环境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两方面。 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 A.细胞内的酶正常发挥作用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C.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 D.体液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 含案B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机体各 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6.下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端 (1)图中A~E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填字母)。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 的内环境是 (填字母)。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的四个系统包括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3)B与A、C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如果图示为脑组织,则 Ⅱ端比I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和氧气含量 (⑤)某人饮用少量食醋后,血浆pH最终仍能保持在 ,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着 物 质。 答案(1)D、EA、C(2)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一体液一免疫 调节网络(3)B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C中蛋白质含量很少(4)6低(5)7.35~7.45 缓冲 解析1)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液,D是组织细胞内的细胞内液,E是血细胞内的细胞 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 液和组织液。(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消化系统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 物质,呼吸系统主要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泌 尿系统主要排出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有的蛋白质很少。(4)红细胞携带的氧气需要通过红细胞的1层细 胞膜进入血浆,之后通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 通过了3层膜,共通过了6层膜。血液经过脑细胞,为脑细胞提供葡萄糖和氧气,故Ⅱ端比I 端的氧气和葡萄糖浓度低。(⑤)人体pH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 能与酸性和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pH保持在7.35~7.45。 拓展提高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媒介”也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B.该“媒介”的稳态就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该“媒介”的稳态离不开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D.该“媒介”的稳态可能在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遭到破坏 答案B 解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蝶介”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其各种化 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C.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 D.体液中大量缓冲物质的存在 答案 B 解析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通过机体各 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6.下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E 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填字母)。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 的内环境是 (填字母)。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直接参与的四个系统包括 。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3)B 与 A、C 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4)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如果图示为脑组织,则 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和氧气含量 。 (5)某人饮用少量食醋后,血浆 pH 最终仍能保持在 ,原因是血浆内存在着 物 质。 答案(1)D、E A、C (2)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 (3)B 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C 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6 低 (5)7.35~7.45 缓冲 解析(1)A 是组织液,B 是血浆,C 是淋巴液,D 是组织细胞内的细胞内液,E 是血细胞内的细胞 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淋巴 液和组织液。(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消化系统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 物质,呼吸系统主要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泌 尿系统主要排出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液含有的蛋白质很少。(4)红细胞携带的氧气需要通过红细胞的 1 层细 胞膜进入血浆,之后通过毛细血管壁(2 层细胞膜)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 通过了 3 层膜,共通过了 6 层膜。血液经过脑细胞,为脑细胞提供葡萄糖和氧气,故Ⅱ端比Ⅰ 端的氧气和葡萄糖浓度低。(5)人体 pH 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 能与酸性和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 pH 保持在 7.35~7.45。 拓展提高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媒介”也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B.该“媒介”的稳态就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该“媒介”的稳态离不开人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D.该“媒介”的稳态可能在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遭到破坏 答案 B 解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其各种化 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细胞和肝细胞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 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而使细胞破裂后,大量转氨酶会进入 血浆。这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客案B 懈析据题意可知,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的组织细胞中,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细胞破裂 会导致转氨酶大量进入血浆,由此可知,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 诊断疾病的依据。 3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可达稳定而有效 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结 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注射药物一般不影响稳态 B.注射量相同的情况下,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相比会使药物更快到达全身各部位 C.理想的给药剂量应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小中毒浓度与最小有效浓度之间 D.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 答案A 解析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注射药物一般都会影响 内环境稳态。 4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 常。下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顺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 17 IUL 045 转移酶(ALT) 肌酐(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TCH 179 mg/dL 150220 (1)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原因 是 检验结果报告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 种成分都处于 中。 (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过滤,随尿液排出。根据此检 验结果报告单中肌酐的测定值,可推测该男子的 (器官)功能可能损伤,严重情 况下可进一步引起 平衡的失调。 (3)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测定值,可推测该男子患 病。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 进行,其理由是 (4)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6.9%,无机盐含量 不足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原因是
2.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细胞和肝细胞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 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而使细胞破裂后,大量转氨酶会进入 血浆。这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据题意可知,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脏和肝的组织细胞中,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细胞破裂 会导致转氨酶大量进入血浆,由此可知,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 诊断疾病的依据。 3.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可达稳定而有效 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结 合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注射药物一般不影响稳态 B.注射量相同的情况下,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相比会使药物更快到达全身各部位 C.理想的给药剂量应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小中毒浓度与最小有效浓度之间 D.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可通过测定稳态血药浓度对给药剂量加以调整 答案 A 解析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注射药物一般都会影响 内环境稳态。 4.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 常。下表是某男子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ALT) 17 IU/L 0~45 肌酐(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TCH) 179 mg/dL 150~220 (1)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原因 是 。 检验结果报告单显示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健康人的血液中每一 种成分都处于 中。 (2)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过滤,随尿液排出。根据此检 验结果报告单中肌酐的测定值,可推测该男子的 (器官)功能可能损伤,严重情 况下可进一步引起 平衡的失调。 (3)根据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测定值,可推测该男子患 病。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 进行,其理由是 。 (4)科学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得人体血浆的化学组成中,血浆蛋白含量为 6.9%,无机盐含量 不足 1%,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原因是
答案1)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动态平衡 (2)肾水(盐) (3)糖尿排除进食引起的血糖升高的干扰 (4)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的蛋白质微粒数目少, 产生的渗透压小 挑战创新 为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提供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 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CO:溶液、乳酸、pH试纸。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 料、用具和实验流程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A组 B组 步骤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加入等量缓冲溶 加入等量血 加入等量 ① 加入等量血浆 液 浆 缓冲溶液 ② 滴加一定量的 NaCO3溶液 ③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 结果 结论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 (3)预测实验结果。 A组: B组: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号试管pH明显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 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 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中含有缓冲物质
答案(1)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血液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动态平衡 (2)肾 水(盐) (3)糖尿 排除进食引起的血糖升高的干扰 (4)血浆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单位体积溶液中的蛋白质微粒数目少, 产生的渗透压小 挑战创新 为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提供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 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 溶液、乳酸、pH 试纸。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 料、用具和实验流程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步骤①中向 A 组和 B 组的 1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 (2)步骤②中向 B 组 3 支试管中滴加 。 (3)预测实验结果。 A 组: 。 B 组: 。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等量蒸馏水 (2)等量的乳酸 (3)1 号试管 pH 明显升高;2、3 号试管 pH 变化不明显 1 号试管 pH 明显下降;2、3 号试管 pH 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 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中含有缓冲物质 步骤 A 组 B 组 1 号试管 2 号试管 3 号试管 1 号试管 2 号试管 3 号试管 ① ? 加入等量缓冲溶 液 加入等量血 浆 ? 加入等量 缓冲溶液 加入等量血浆 ② 滴加一定量的 Na2CO3 溶液 ? ③ 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 预测 结果 ? ? 结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