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单细胞动物既不具有体液调节,也不具有神经调节 C.某些气体分子也可能成为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不少内分沁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项正确。单细胞动物具有体 液调节,但不具有神经调节,B项错误。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也可能成为体液调节的调 节因子,C项正确。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沁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如下丘脑能分沁抗利 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D项正确。 2.摄入的食物过咸而感到口渴时,人体(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摄入的食物过咸而感到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 少。 3.小勇从温度为22℃的室内突然走到温度为0℃的室外,其体内出现的相关生理变化是 () A.产热量将高于散热量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流量增加D.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答案B 解析寒冷环境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项错误。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分泌肾上腺素,细 胞新陈代谢增强,增加产热,B项正确。寒冷环境中,为使散热量减少,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 量减少,C项错误。在寒冷环境中,新陈代谢增强使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机体为维持血糖稳 定,会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沁量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D项错误。 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是形成温觉的部位 B.剧烈运动时,肝和脑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C.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是效应器 D.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答案0 解析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形成温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项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 是主要的产热器官,B项错误。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肾 上腺,所以肾上腺是效应器,C项正确。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产热加强,散热减弱,使得产 热量大于散热量,进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项错误
第 3 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后·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单细胞动物既不具有体液调节,也不具有神经调节 C.某些气体分子也可能成为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 B 解析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 项正确。单细胞动物具有体 液调节,但不具有神经调节,B 项错误。某些气体分子(NO、CO 等)也可能成为体液调节的调 节因子,C 项正确。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如下丘脑能分泌抗利 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D 项正确。 2.摄入的食物过咸而感到口渴时,人体(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答案 B 解析摄入的食物过咸而感到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尿量减 少。 3.小勇从温度为 22 ℃的室内突然走到温度为 0 ℃的室外,其体内出现的相关生理变化是 ( ) A.产热量将高于散热量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流量增加 D.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答案 B 解析寒冷环境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 项错误。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分泌肾上腺素,细 胞新陈代谢增强,增加产热,B 项正确。寒冷环境中,为使散热量减少,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 量减少,C 项错误。在寒冷环境中,新陈代谢增强使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机体为维持血糖稳 定,会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D 项错误。 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是形成温觉的部位 B.剧烈运动时,肝和脑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C.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是效应器 D.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答案 C 解析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形成温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 项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 是主要的产热器官,B 项错误。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肾 上腺,所以肾上腺是效应器,C 项正确。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产热加强,散热减弱,使得产 热量大于散热量,进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D 项错误
5.体温是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在外界环境温度为20℃和35℃时,测得同一个体安静 状态下体表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手部的血流量更大 B.35℃时肾上腺素含量更高 C.两种温度环境下人体的体温不同 D.20℃时物质氧化释放的热量更多 答案p 解桐与35℃相比,20℃是低温环境,毛细血管收缩,因此手部的血流量减少,A项错误。 35℃时属于炎热的环境,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通过体温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减少、含量降 低,B项错误。无论外界环境为20℃还是35℃,通过体温调节,最终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因 此两种温度环境下人体的体温基本相同,C项错误。20℃相对于35℃来说属于寒冷条件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物质氧化加速,因此释放的热量更多,D项正确。 6.下图为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皮肤血管 e 物理 传入 传出 汗腺 方式 皮肤温度 神经 神经 调节 感受器 2 代谢 方式 甲状腺 调节 AX表示大脑体温调节中枢 B.Y可表示肾上腺 C.Z可表示骨骼肌 D.W表示效应器 答案D 解析图中X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Y可表示骨骼肌,Z可表示肾上腺,W代表效应器。 7.下列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方式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 A.H* B.胰岛素 C.C02 D.神经递质 含案D
5.体温是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在外界环境温度为 20 ℃和 35 ℃时,测得同一个体安静 状态下体表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 ℃时手部的血流量更大 B.35 ℃时肾上腺素含量更高 C.两种温度环境下人体的体温不同 D.20 ℃时物质氧化释放的热量更多 答案 D 解析与 35 ℃相比,20 ℃是低温环境,毛细血管收缩,因此手部的血流量减少,A 项错误。 35 ℃时属于炎热的环境,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通过体温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减少、含量降 低,B 项错误。无论外界环境为 20 ℃ 还是 35 ℃,通过体温调节,最终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因 此两种温度环境下人体的体温基本相同,C 项错误。20 ℃相对于 35 ℃来说属于寒冷条件,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物质氧化加速,因此释放的热量更多,D 项正确。 6.下图为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 表示大脑体温调节中枢 B.Y 可表示肾上腺 C.Z 可表示骨骼肌 D.W 表示效应器 答案 D 解析图中 X 表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Y 可表示骨骼肌,Z 可表示肾上腺,W 代表效应器。 7.下列物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调节方式不属于体液调节的是( ) A.H+ B.胰岛素 C.CO2 D.神经递质 答案 D
解析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在兴奋的传递过程中,由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属于神经调节。H、胰岛素、CO2的调节 作用都属于体液调节。 8.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外液渗 透压升高 甲乙 抗利尿 激素 丙 尿量 A外伤失血过多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由结构乙合成并释放 D.饮水有利于降低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窨案p 解析外伤失血过多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项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肾小 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项错误。抗利尿 激素由下丘脑分沁,由垂体释放,C项错误。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饮水有利于降低并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D项正确。 9,马拉松长跑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 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 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 (2)运动员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 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 引起垂体释放 继而促进 ,以维持体内的 水盐平衡。 (③)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答案(1)神经调节和体液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渗透压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大脑皮层 10.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所示。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 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的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 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 (3)若某实验免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则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 激了存在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葡萄糖 (3)下丘脑
解析神经递质是由神经细胞分泌的,在兴奋的传递过程中,由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属于神经调节。H+、胰岛素、CO2 的调节 作用都属于体液调节。 8.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外伤失血过多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由结构乙合成并释放 D.饮水有利于降低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答案 D 解析外伤失血过多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 项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肾小 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 项错误。抗利尿 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C 项错误。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饮水有利于降低并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D 项正确。 9.马拉松长跑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 题。 (1)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 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 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 (2)运动员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途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造成血浆的 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 引起垂体释放 ,继而促进 ,以维持体内的 水盐平衡。 (3)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 。 答案(1)神经调节和体液 作用时间较长 (2)产热和散热 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大脑皮层 10.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所示。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 0.5 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 20%的葡萄糖溶液 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 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 a 相比,b 处理后实验兔的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2)c 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 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 。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则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 激了存在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拓展提高 1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下列关于该同学的相关生理特性的叙述,正 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引起细胞吸水 C.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降低水的重吸收 D.集合管、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 答案D 懈析很少喝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改变,A项错误。很少喝 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易引起细胞失水,B项错误。很少喝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项错误,D项正确。 2.下图表示机体由T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曲线1 B 曲线2 酸 时间 T(℃) T2(℃)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T1 B.曲线1表示产热量,曲线2表示散热量 CA~B过程中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量增加等方式增加散热 D.T2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机体表现为体温升高 答案B 解桐由题图曲线可知,机体由温度为T的环境进入温度为T的环境后,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 加,说明是由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T2<T,A项错误。由于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后,短时间内 曲线2与曲线1相比上升迅速,因此曲线1表示产热量,曲线2表示散热量,B项正确。4~B 过程中机体由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C项错误。由题图可 以看出,与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但机体的体温仍保持相对恒 定,D项错误。 3.尿崩症分两种:因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CD)和因肾对ADH敏感性 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NDI),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实验进行 确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NDI患者体内ADH的含量比正常人体内的多 B.N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 C.禁水加压实验后,C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 D.禁水加压实验后,N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降低 答案D 解析NDI是因肾对ADH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所以患者体内ADH的含量比正常 人体内的要多,A项正确。NDI患者对水分的重吸收少,所以其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 压,B项正确。禁水加压实验后,由于禁止饮水10h后补充ADH,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拓展提高 1.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下列关于该同学的相关生理特性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引起细胞吸水 C.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降低水的重吸收 D.集合管、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提高 答案 D 解析很少喝水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改变,A 项错误。很少喝 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易引起细胞失水,B 项错误。很少喝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 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 项错误,D 项正确。 2.下图表示机体由 T1 环境进入 T2 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T2>T1 B.曲线 1 表示产热量,曲线 2 表示散热量 C.A~B 过程中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量增加等方式增加散热 D.T2 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 T1 环境,机体表现为体温升高 答案 B 解析由题图曲线可知,机体由温度为 T1 的环境进入温度为 T2 的环境后,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 加,说明是由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T2<T1,A 项错误。由于进入温度为 T2 的环境后,短时间内 曲线 2 与曲线 1 相比上升迅速,因此曲线 1 表示产热量,曲线 2 表示散热量,B 项正确。A~B 过程中机体由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C 项错误。由题图可 以看出,与 T1 相比,T2 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 T1 环境,但机体的体温仍保持相对恒 定,D 项错误。 3.尿崩症分两种:因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CDI)和因肾对 ADH 敏感性 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NDI),临床上可通过禁水加压(禁止饮水 10 h 后补充 ADH)实验进行 确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DI 患者体内 ADH 的含量比正常人体内的多 B.NDI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 C.禁水加压实验后,CDI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 D.禁水加压实验后,NDI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降低 答案 D 解析 NDI 是因肾对 ADH 敏感性缺陷引起的肾性尿崩症,所以患者体内 ADH 的含量比正常 人体内的要多,A 项正确。NDI 患者对水分的重吸收少,所以其尿液渗透压明显低于血浆渗透 压,B 项正确。禁水加压实验后,由于禁止饮水 10 h 后补充 ADH,ADH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CDI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C项正确。禁水加压实验后,虽然NDI 患者的肾对ADH敏感性存在缺陷,补充ADH几乎不起作用,但因禁止饮水10h,尿液渗透压 会升高,D项错误。 4.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 刻,室内温度由15℃突然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15℃40℃15℃ 超 0 50100 150时间/min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内血流量增加 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 D.在BC段,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A 解析在A时刻,外界环境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单位时间血流量变大,A项正确。AB段外 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机体仍会散热且散热量增加,B项错误。在AB段,人体体温保持相 对恒定,体内酶活性不变,C项错误。在BC段,外界环境温度低,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 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人体代谢,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项错误。 5.内温动物是指通过自身的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人、北极熊等。下图是某内温动物的 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0T T2T3T4环境温度 (1)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T了3时,机体主要通过 和皮肤血管的舒张来 散出热量。若环境温度由T2逐渐向T转变,耗氧量会增加,主要是甲状腺分泌活动增强的缘 故,该过程中,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 激素调控。 (2)当环境温度为T2~T3时,内温动物的耗氧量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 “热中性区”。在室内养殖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这样做的道理 是 (3)若内温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长期偏离“热中性区”,它们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 如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为了 (填“增大单位体重的产热量”或“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答1)汗液的蒸发促甲状腺 (2)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 (3)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 CDI 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将升高,C 项正确。禁水加压实验后,虽然 NDI 患者的肾对 ADH 敏感性存在缺陷,补充 ADH 几乎不起作用,但因禁止饮水 10 h,尿液渗透压 会升高,D 项错误。 4.下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 A 时 刻,室内温度由 15 ℃突然升至 40 ℃,在 B 时刻,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 15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在 A 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内血流量增加 B.在 AB 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 AB 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 BC 段高 D.在 BC 段,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 A 解析在 A 时刻,外界环境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单位时间血流量变大,A 项正确。AB 段外 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机体仍会散热且散热量增加,B 项错误。在 AB 段,人体体温保持相 对恒定,体内酶活性不变,C 项错误。在 BC 段,外界环境温度低,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肾上腺 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人体代谢,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 项错误。 5.内温动物是指通过自身的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人、北极熊等。下图是某内温动物的 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 T3 时,机体主要通过 和皮肤血管的舒张来 散出热量。若环境温度由 T2 逐渐向 T1 转变,耗氧量会增加,主要是甲状腺分泌活动增强的缘 故,该过程中,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 激素调控。 (2)当环境温度为 T2~T3 时,内温动物的耗氧量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 “热中性区”。在室内养殖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这样做的道理 是 。 (3)若内温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长期偏离“热中性区”,它们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 如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为了 (填“增大单位体重的产热量”或“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答案(1)汗液的蒸发 促甲状腺 (2)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 (3)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解析1)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时,机体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血管的舒 张来散出热量。若环境温度由T2逐渐向T1转变,随着温度的降低,甲状腺的分沁活动增强,机 体代谢增强,导致耗氧量增加:该过程中,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调控,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2)“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所以在室内养殖 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 (3)若内温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长期偏离“热中性区”,它们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 如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为了 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挑战创新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综合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抗利尿激素(ADHD分泌 异常增多,从而导致水潴留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有关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回答下列问题。 (1)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在 (填器官)内合成。正常情况下,能引起 ADH分泌量增加的有效生理刺激是」 ADH分泌的调节属于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一体液调节”)。 (2)抽取患者血液可以检测抗利尿激素水平的依据是 (3)药物是引起SIADH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药物引起SIADH的机制也不相同,有研究表明 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酰胺咪嗪)可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SIADH。现以家兔为实验 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请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答案)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神经调节 (2)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弥散到体液中,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3)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家兔若干,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的三环类抗 抑郁剂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预期结果:甲组抗利尿激素水平偏高,乙组正常
解析(1)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 T3 时,机体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血管的舒 张来散出热量。若环境温度由 T2 逐渐向 T1 转变,随着温度的降低,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增强,机 体代谢增强,导致耗氧量增加;该过程中,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调控,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 (2)“热中性区”的耗氧量最低,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有利于家畜的有机物积累,所以在室内养殖 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 (3)若内温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长期偏离“热中性区”,它们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 如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为了 减少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挑战创新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综合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抗利尿激素(ADH)分泌 异常增多,从而导致水潴留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有关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回答下列问题。 (1)ADH 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在 (填器官)内合成。正常情况下,能引起 ADH 分泌量增加的有效生理刺激是 ,ADH 分泌的调节属于 (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2)抽取患者血液可以检测抗利尿激素水平的依据是 。 (3)药物是引起 SIADH 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药物引起 SIADH 的机制也不相同,有研究表明 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酰胺咪嗪)可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 SIADH。现以家兔为实验 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请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 答案(1)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神经调节 (2)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弥散到体液中,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3)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家兔若干,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的三环类抗 抑郁剂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预期结果:甲组抗利尿激素水平偏高,乙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