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鉴赏古代诗诗歌的形象正例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语文《考试说明》对考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 形象,就是诗人在作品中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 “诗中赏画”一一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 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例如下面的两首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里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 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 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舂景图。浓艳的 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舂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 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 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 远的联想 二、“画中品诗”一一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 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 是低沉伤感的。例如下的两首诗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课时:鉴赏古代诗诗歌的形象正例解析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语文《考试说明》对考生古诗文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 形象,就是诗人在作品中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 物。 一、“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 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例如下面的两首诗: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里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 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 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 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 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 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 远的联想。 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 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 是低沉伤感的。例如下的两首诗: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 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 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样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誉人垂泪到天明。 此诗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 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内与外是统一的。这种形象化的表 情达意手法,要比直言好得多,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在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 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 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考生鉴赏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 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析: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 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 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此诗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 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内与外是统一的。这种形象化的表 情达意手法,要比直言好得多,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在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 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内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 感知画面是基础,把握情感是关键,考生鉴赏诗歌形象时,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环节。 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 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 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析: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诗歌的情景是水乳交融的(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析: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 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 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 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 例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抗金收复失地的一生)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政绩斐然的愉快心情)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析: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 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 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 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 慰。 例: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抗金收复失地的一生)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政绩斐然的愉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