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虔诚(qian)赎罪(du)慰藉(je)绚丽夺目( Xuan B.坍圮(tain)熨帖(yu)咆哮(xiao)回味隽永(juan) C.窗槛(jian)炽烈(zhi)舷梯(xian)羽扇纶巾(ln) D.半响( shang)瞅着(chou)粗糙(zao)拾级而上(shi) 1.B(A项“赎应读shu;C项“炽”应读chi,纶”应读guan。B项“糙'”应读cao;“拾级而」 的“拾”应读sh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沧桑帐款玉砌雕栏目不遐接B.急躁跌宕一愁莫展锱铢必较 C.蛰伏遗憾天理昭彰势不可挡D.昵称船仓变换莫测厥功甚伟 2.C(A项“帐款”应写成“账款”;“目不遐接”应写成“目不暇接”:B项“一愁莫展”应写成 筹莫展”:D项“船仓”应写成“船舱”,“变换莫测”应写成“变幻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 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 我们前行
浙江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200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虔诚(qián) 赎罪(dú) 慰藉(jiè) 绚丽夺目(xuàn) B.坍圮(tān) 熨帖(yù) 咆哮(xiào) 回味隽永(juàn) C.窗槛(jiàn) 炽烈(zhì) 舷梯(xián) 羽扇纶巾(lún) D.半晌(shǎng) 瞅着(chǒu) 粗糙(zào) 拾级而上(shí) 1.B(A 项“赎”应读 shú;C 项“炽”应读 chì,“纶”应读 guān。B 项“糙”应读 cāo;“拾级而上” 的“拾”应读 s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沧桑 帐款 玉砌雕栏 目不遐接 B.急躁 跌宕 一愁莫展 锱铢必较 C.蛰伏 遗憾 天理昭彰 势不可挡 D.昵称 船仓 变换莫测 厥功甚伟 2.C(A 项“帐款”应写成“账款”;“目不遐接”应写成“目不暇接”;B 项“一愁莫展”应写成“一 筹莫展”;D 项“船仓”应写成“船舱”,“变换莫测”应写成“变幻莫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_____。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 我们前行
②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 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 的印象 ③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 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 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A.爆发肤浅以至B.爆发浮浅以致 C.暴发浮浅以至D.暴发肤浅 3.A(“爆发”指猛烈发作,①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②用于众人的声音〈欢呼声、掌声 等):③用于某种力量、情绪等。“暴发”①指突然发生,用于洪水、传染病。②指突然发财 或得势,含贬义。“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常用于人的认识活动;“浮浅”侧重 轻浮、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工作作风、学识修养等。“以至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 到深、由低到高或相反方向的发展;“以致”指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 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 阵子。 B.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C.全国艺术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D.大茅山已是满眼秋色:稻田铺金,松柏凝翠,丹枫初红,真是五光十色 4.C(“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很多,来不及看。A项“不以为意”应改为“不以为然”。B项“设 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应改为“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指亲自来到 某种境地〈体验感受〉。D项“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这里的有颜色的树木顶 多只能用“多姿多彩”来形容,而不能用“五光十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②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 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_____的印象。 ③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_____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 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A.爆发 肤浅 以至 B.爆发 浮浅 以致 C.暴发 浮浅 以至 D.暴发 肤浅 以致 3.A(“爆发”指猛烈发作,①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②用于众人的声音〈欢呼声、掌声 等〉;③用于某种力量、情绪等。“暴发”①指突然发生,用于洪水、传染病。②指突然发财 或得势,含贬义。“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常用于人的认识活动;“浮浅”侧重 轻浮、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工作作风、学识修养等。“以至”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 到深、由低到高或相反方向的发展;“以致”指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 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 一阵子。 B.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C.全国艺术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D.大茅山已是满眼秋色:稻田铺金,松柏凝翠,丹枫初红,真是五光十色。 4.C(“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很多,来不及看。A 项“不以为意”应改为“不以为然”。B 项“设 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应改为“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指亲自来到 某种境地〈体验感受〉。D 项“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这里的有颜色的树木顶 多只能用“多姿多彩”来形容,而不能用“五光十色”。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2009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 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15%左右 B.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 的德国人赎罪、认罪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 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5.D(A项“近”与“左右”重复:B项语序不当,“赎罪”与“认罪”要对换位置:C项句式杂糅 “发挥…作用”起到作用”取其一即可。)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 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使命的灾难 B.我站在一座在2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 现 D.“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 6.C(A项一个句子不能用两个冒号,应把第一个冒号改为破折号:B项“两、三丈”是概数, 应去掉顿号;D项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A. 近日,财政部、审计署发出通知,要求 2009 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 在近三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近 15%左右。 B. 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 的德国人赎罪、认罪。 C.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 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 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5.D(A 项“近”与“左右”重复;B 项语序不当,“赎罪”与“认罪”要对换位置;C 项句式杂糅, “发挥……作用”“起到……作用”取其一即可。)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 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使命的灾难。 B. 我站在一座在 20 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 现”。 D. “你争取睡一会儿,”苏艾说。“我要去叫贝尔曼上来,替我做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 6.C(A 项一个句子不能用两个冒号,应把第一个冒号改为破折号;B 项“两、三丈”是概数, 应去掉顿号;D 项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D(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动词活用作名词:C项名词活用作状语。D项前者是动词 的使动用法,后者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8.下列文言语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秦人不暇自哀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C(宾语前置句) 9.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 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因视力不好而致寻找“我”非常困难,突出母亲对“我”的牵挂和 担 B.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 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脸庞。(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是因为莎莉文夫人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教给了她“坚定 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对于人类的同情心”。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夫人充满了感激和尊敬 之情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D(A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B 项动词活用作名词;C 项名词活用作状语。D 项前者是动词 的使动用法,后者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8.下列文言语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秦人不暇自哀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C(宾语前置句) 9.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 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因视力不好而致寻找“我”非常困难,突出母亲对“我”的牵挂和 担心。 B.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 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脸庞。(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是因为莎莉文夫人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教给了她“坚定 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对于人类的同情心”。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夫人充满了感激和尊敬 之情。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劝阻并反对北伐 9.D(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北伐金人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辛弃疾,字易安,别号稼轩居士,南宋词人。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 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著有《剑南诗稿》。 C.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 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D.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他在短篇小说的艺 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的结局”。 10.B(辛弃疾,字幼安:著有《稼轩长短句》。) 、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8分)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见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 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办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 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 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劝阻并反对北伐。 9.D(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北伐金人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B. 辛弃疾,字易安,别号稼轩居士,南宋词人。一生主张收复中原,但壮志未酬,一腔忠 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著有《剑南诗稿》。 C.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 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D. 欧·亨利,美国作家,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他在短篇小说的艺 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的结局”。 10. B(辛弃疾,字幼安;著有《稼轩长短句》。) 二、阅读理解(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8 分)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见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 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 苏艾困倦地照办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 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 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晚它一定会落掉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 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 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个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 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到医院里, 好让他舒服些。” 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编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苏艾 把她连枕头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 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 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晚,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 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 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那最后的一片叶子。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 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1.医生离去时,苏艾为什么“找了个借口”跑出去?(2分) 苏艾关心琼珊的健康状况,又怕琼珊疑心,所以如此 (或苏艾这么做,是为了不让琼珊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不影响琼珊的心情。可见,苏艾 对琼珊是多么关心。)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晚它一定会落掉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 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 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 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 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个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 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到医院里, 好让他舒服些。” 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编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苏艾 把她连枕头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 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 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晚,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 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 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那最后的一片叶子。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 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1.医生离去时,苏艾为什么“找了个借口”跑出去?(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艾关心琼珊的健康状况,又怕琼珊疑心,所以如此。 (或苏艾这么做,是为了不让琼珊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不影响琼珊的心情。可见,苏艾 对琼珊是多么关心。)
12.为什么说最后的藤叶是贝尔曼的“杰作”?(2分) 答 因为这片藤叶给了琼珊“生”的希望和信念,也体现了贝尔曼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所以 说是他毕生的“杰作”。 13.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你是否感到突兀?为什么?(4分) 13.不突兀,因为前文有伏笔暗藏了“叶子是假”的信息。一是“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贴”字说明此叶子不是摇摇欲坠的:二是“它傲然挂在 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说明叶子生命力旺盛,全然不是风雨飘摇中的状态 三是“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不飘不动”说明叶子是画上去的。 (“伏笔”回答两点即给满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8分) ①冬天离去了。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田地间响起了斑鸠的叫声。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 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②它从哪儿来,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 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新生活在鸟儿们的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它开辟了 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③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默,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冰消 雷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 花吐艳的潜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 摇曳。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个新的天地,喊出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生活
12.为什么说最后的藤叶是贝尔曼的“杰作”? (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因为这片藤叶给了琼珊“生”的希望和信念,也体现了贝尔曼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所以 说是他毕生的“杰作”。 13.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你是否感到突兀?为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3.不突兀,因为前文有伏笔暗藏了“叶子是假”的信息。一是“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贴”字说明此叶子不是摇摇欲坠的;二是“它傲然挂在 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说明叶子生命力旺盛,全然不是风雨飘摇中的状态。 三是“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不飘不动”说明叶子是画上去的。 (“伏笔”回答两点即给满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8 分) ①冬天离去了。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田地间响起了斑鸠的叫声。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 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②它从哪儿来,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 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新生活在鸟儿们的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它开辟了 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③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默,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冰消 雷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 花吐艳的潜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 摇曳。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个新的天地,喊出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生活!
④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乌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 们身上的酷冷。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14.选文第②段中两个问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1)意思: (2)作用: 14.(1)人们不能不惊奇经历了严酷的寒冬之后,鸟儿怎么这么快就唱出了如此欢快的歌。 (2)两个问句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也强化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15.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描写春天令人心动的景象?(2分) 15.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春天令人心动的景象。 16.选文第④段的旨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答 16.其实人们不要被严寒的惨象压抑心灵,要敞开心扉和鸟儿一起放声歌唱美好的春天。 (三)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724题。(10分)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 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借。嗟乎!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 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 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④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乌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 们身上的酷冷。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14.选文第②段中两个问句表达的意思和作用分别是什么?(4 分) (1)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人们不能不惊奇经历了严酷的寒冬之后,鸟儿怎么这么快就唱出了如此欢快的歌。 (2)两个问句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也强化了作者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15.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描写春天令人心动的景象?(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春天令人心动的景象。 16.选文第④段的旨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其实人们不要被严寒的惨象压抑心灵,要敞开心扉和鸟儿一起放声歌唱美好的春天。 (三)阅读下段文字,完成 17—24 题。(10 分)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 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 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 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 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17.①顾念:②形容极为细微 18.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赵尝五战于秦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A.两个“于”相同,两个“使”不同B.两个“于”不同,两个“使”也不同 C.两个“于”相同,两个“使”也相同D.两个“于”不同,两个“使”相同 18.B(前“于”是介词“比”,后“于”是介词“跟”。前“使”是“让”,后“使”是“假使”。) 1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2分)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分) 19.①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石子,丢弃得到处 都是 ②戍边的士兵一声呐喊,函谷关被攻占: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一片焦土。 20.文中从“使负栋之柱”到“多于市人之言语”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 么?(2分)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 17.①顾念;②形容极为细微。 18. 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赵尝五战于秦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A.两个“于”相同,两个“使”不同 B.两个“于”不同,两个“使”也不同 C.两个“于”相同,两个“使”也相同 D.两个“于”不同,两个“使”相同 18.B(前“于”是介词“比”,后“于”是介词“跟”。前“使”是“让”,后“使”是“假使”。) 19.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 分) 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2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 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①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石子,丢弃得到处 都是。 ②戍边的士兵一声呐喊,函谷关被攻占;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一片焦土。 20.文中从“使负栋之柱”到“多于市人之言语”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 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0.采用排比的手法,渲染秦王朝的穷奢极欲:同时也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秦”与“人 的矛盾 (四)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21~23题。(6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1.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风流人物:指英俊、倜傥的文人雅士。故垒:旧时的营垒。B雪:喻浪花。英发:卓 越不凡。 C.纶巾:古代佩有青丝带的头巾。强虏:劲敌,指曹军。D.尊:通“樽”。酹:这里指 酒酬月 21.A(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布置一个极为广 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含蓄曲折地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进而去 追寻他们的足迹。 C.“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诸葛亮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突现诸葛亮临 战潇洒从容,指挥若定
20.采用排比的手法,渲染秦王朝的穷奢极欲;同时也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秦”与“人” 的矛盾。 (四)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 21~23 题。(6 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1.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风流人物:指英俊、倜傥的文人雅士。故垒:旧时的营垒。 B. 雪:喻浪花。英发:卓 越不凡。 C. 纶巾:古代佩有青丝带的头巾。强虏:劲敌,指曹军。 D. 尊:通“樽”。 酹:这里指 洒酒酬月。 21.A(风流人物: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布置一个极为广 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含蓄曲折地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进而去 追寻他们的足迹。 C.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诸葛亮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突现诸葛亮临 战潇洒从容,指挥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