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至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题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写在答题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第|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龙舟节”“诗人节”“粽 子节”等,从众多名称中就能感受到节日内涵的丰富与与节日勃发的活力。 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围广范,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 共性大于差异,并且在根本的季节感受、身体保健与伦理期待上基本一致。端午节是中国人 共同的节日。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从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文、艾蒿煎 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 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 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 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当时那种情形下,这 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 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 人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的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的生存, 也需要文化的延续。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 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竟渡的节俗进行新的 诠释。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 体现。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 来。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 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 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今天,在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之中,让人们在端午 这个特定的节日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 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中延续更新, 端午节俗中对自然时气的避忌、历史先贤的崇敬,均体现出对于个体生命与群体精神的 保护与养育,在端午这个盛大的夏季节日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念与家国情
2017 至 2018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题 语 文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写在答题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又称“端阳节” “天中节” “龙舟节” “诗人节” “粽 子节”等,从众多名称中就能感受到节日内涵的丰富与与节日勃发的活力。 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影响范围广范,虽然各地节日习俗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看, 共性大于差异,并且在根本的季节感受、身体保健与伦理期待上基本一致。端午节是中国人 共同的节日。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应该从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 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 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一 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2003 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 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当时那种情形下,这 首民谣带给人们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古 老的避瘟保健的节俗涵意,符合了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籍的民俗心理。 人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的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层面的生存, 也需要文化的延续。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 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 诠释。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 体现。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 来。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 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 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今天,在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日之中,让人们在端午 这个特定的节日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民族意 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中延续更新。 端午节俗中对自然时气的避忌、历史先贤的崇敬,均体现出对于个体生命与群体精神的 保护与养育,在端午这个盛大的夏季节日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念与家国情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天,对端午节俗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对于我们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有着重 要意义 B.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节更重要的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同时传承和创新民族 传统文化。 C.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因此有门口挂艾、艾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 俗 D.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呈“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结尾段强调了盛大的端午节日中蕴含着生命观念 和家国情怀 B.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且具有丰富内涵和生命 的活力 C.文中以“非典”时期一首民谣的流传为例,论述了以消灾避疫为主题的端午节俗的现实 意义 D.第⑤段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追悼屈原逐渐被纳入端午节俗的过程,突出了端午节的文化内 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并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可使端午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 延续更新。 B.现在过端午节,我们在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温情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文 化的责任。 C.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人们在食粽与飞舟竞渡等端午节俗之外,加入了追悼屈原的历史 传说 D.从避忌自然时气、崇敬历史先贤的端午节俗中可以感受到对于个体生命和群体精神的保 护养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扎满鲜花的吊桥 阿成 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 车站。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 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 清冽而湛凉。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 迭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于 是,便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 这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怀。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今天,对端午节俗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对于我们建构与创新民族文化有着重 要意义。 B.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过端午节更重要的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同时传承和创新民族 传统文化。 C. 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因此有门口挂艾、艾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 俗。 D. 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呈“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结尾段强调了盛大的端午节日中蕴含着生命观念 和家国情怀。 B. 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且具有丰富内涵和生命 的活力。 C. 文中以“非典”时期一首民谣的流传为例,论述了以消灾避疫为主题的端午节俗的现实 意义。 D. 第⑤段按时间顺序回顾了追悼屈原逐渐被纳入端午节俗的过程,突出了端午节的文化内 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端午节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并将文化传承融入其中,可使端午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 延续更新。 B. 现在过端午节,我们在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温情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传承民族传统文 化的责任。 C. 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人们在食粽与飞舟竞渡等端午节俗之外,加入了追悼屈原的历史 传说。 D. 从避忌自然时气、崇敬历史先贤的端午节俗中可以感受到对于个体生命和群体精神的保 护养育。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扎满鲜花的吊桥 阿成 姑姑的第二故乡,在“白山王气,黑水霸图”的坡镇。那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重要 车站。旅客站在月台上环顾四周,的确有一种东北大野的苍茫之感。 镇子中央,便是那条古时可以扬帆的蚂蚁河。蚂蚁河源自张广才岭,早年水势极壮, 清冽而湛凉。法国人产的三星啤酒,就是汲这里的水酿成,并从这儿运出去,享誉整个战乱 迭起的欧洲市场。 斗转星移,到了 20 世纪初,蚂蚁河的水势渐渐地小了,几叶扁舟,一域静水。于 是,便有了那“座”用数十根粗麻绳拉就的绳索桥。若女人在桥上面走,悠悠然,十分的俏 ——这情景的确是坡镇的神来之笔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毎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堿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 那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 到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毎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 那时姑姑已经20岁了。20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不像现在这个宽 容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40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 很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 美人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 第一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于是,姑 姑便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那时候姑姑只有18岁。两年后,姑姑已经可以讲一口 流利的俄语了。 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 瑰、野菊花和达子香。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 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 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 江而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 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 有时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个个花环,卖给那些来这里度假的洋女人… 日月如梭,光阴如箭。蚂蚁河的水越发地瘦了,越发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沟里的窄 窄一束,坡镇人甚至可以赤着脚趟过去了。 那座绳索桥已经不见了,似乎已无存在的必要了。每逢周末的旅游列车早就停了 过去的一切恍如梦境了。 姑姑仍然住在蚂蚁河南岸的那幢铁路房里。姑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壮实得像 头牛,他完全有力气养活姑姑了 姑姑老了,已经是满头的银丝了。毎逢夭清气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个小篮子 去阳光灿烂的南山坡采野花。 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旷无人。年迈的姑姑把采来的芍药、玫瑰、野菊花,扎成一个绚 丽的花环,然后戴在自己头上。 南山坡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姑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也有一个女人的绚丽 而温馨的梦啊 次,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了他的父亲。 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起来… 儿子望着窗外,望着那开满鲜花的南山,长长地叹气了 (选自阿成《扎满鲜花的吊桥》)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不仅表现了姑姑的 聪慧,也表现了她的顽强,对命运的不屈服
到了盛夏避暑的季节,每值周末,照例会有一趟从省城哈尔滨驶向这里的旅游专列。 那些到伪满洲淘金的俄国人、波兰人、法国人,纷纷洗净一双双掠夺的手,领着自己的家眷 到山清水秀的坡镇来度假。 姑姑就住在蚂蚁河南岸的一幢俄式的铁路房里。 姑姑每天都要提一个很大的篮子,带着她的儿子,到阳光灿烂的南山坡上去采野花。 那时姑姑已经 20 岁了。20 岁的女人在那个时代,似乎是很大很大的岁数了。不像现在这个宽 容而充满着同情心的年代,连 40 岁的女人依然可以甜甜地称自己是个“女孩儿”,并在自己 很时尚的坤包上系一个可爱的小浣熊。 姑姑是坡镇上出名的美女。几十年后,我去看望姑姑,仍然能看出来姑姑年轻时那 美人胚子的影子。 姑姑初到坡镇时,没人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单知道她的男人死了,带个儿子从她的 第一故乡博平,千里迢迢到黑龙江来谋生。 在坡镇人的眼里,姑姑是一个谜一样的女人。 那时的坡镇,差不多是俄国人的地盘。不会俄语,几乎无法在这里谋生。于是,姑 姑便进了当地俄国人开的女子中学。那时候姑姑只有18岁。两年后,姑姑已经可以讲一口 流利的俄语了。 坡镇的南山坡,俨然一个天然大花园,姹紫嫣红,盛开着数不清的百合、芍药、玫 瑰、野菊花和达子香。姑姑要赶在省城来的那趟旅游列车到来之前,采满一大篮子的野花。 然后,带着儿子,去那个横跨蚂蚁河的绳索桥,把采来的鲜花,分别扎在长长的绳索上…… 旅游列车到了,一下车,就能看见那个扎满着鲜花的绳索桥,它像一条锦龙似地拦 江而过,于是,那些来度假的洋人都欢呼起来。 这是姑姑的工作。由一家旅游公司付给她一点点微薄的工资。 有时候,姑姑用野花扎成一个个花环,卖给那些来这里度假的洋女人…… 日月如梭,光阴如箭。蚂蚁河的水越发地瘦了,越发地憔悴了,只剩下深沟里的窄 窄一束,坡镇人甚至可以赤着脚趟过去了。 那座绳索桥已经不见了,似乎已无存在的必要了。每逢周末的旅游列车早就停了, 过去的一切恍如梦境了。 姑姑仍然住在蚂蚁河南岸的那幢铁路房里。姑姑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壮实得像 头牛,他完全有力气养活姑姑了。 姑姑老了,已经是满头的银丝了。每逢天清气朗的日子,姑姑照例要提个小篮子, 去阳光灿烂的南山坡采野花。 清和的南山坡上空旷无人。年迈的姑姑把采来的芍药、玫瑰、野菊花,扎成一个绚 丽的花环,然后戴在自己头上。 南山坡一下子变得神圣起来。姑姑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也有一个女人的绚丽 而温馨的梦啊…… 一次,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了他的父亲。 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起来…… 儿子望着窗外,望着那开满鲜花的南山,长长地叹气了。 (选自阿成《扎满鲜花的吊桥》)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品写姑姑在异地他乡为了生存,很快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不仅表现了姑姑的 聪慧,也表现了她的顽强,对命运的不屈服
B.作品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结尾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是一种长 久潜藏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苍凉的况味。 C.作品的结尾写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他的父亲,这一内容是文本故事 的合理发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 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 个朴素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难的生活泯灭不了美。 5.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6.作品多处写到“绳索桥”和“南山坡的野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 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民宿”作为一个“舶来词”于2014年7月开始,拥有相关搜索热度。在政治、经济 资本环境良好的大背景下,客栈民宿市场日益火爆,及至2016年8月,“民宿”的搜索指数 超过了“酒店”。 因为“民宿”具有由“主人文化”带来的当地特色化体验,住宿空间高度个性化、体量 小而美的特点,如今越来越多人旅行时选择“民宿”一一这种非标准化住宿形式。作为一个 新兴的行业,民宿的发展迎合了当下“自由行”的热潮。 从提供民宿的企业来说,民宿相较于标准化住宿,更容易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不同的 地缘环境,不同的装饰风格,不同的风俗习惯,都能夭然地打包、呈现出受到“自由行”游 客欢迎的产品形态。特色化住宿迎合了出行用户的关注点多样化的特点,“特色”逐渐成为影 响出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正如民宿预订0TA大鱼自助游的宣传语“为一张床,赴一座城”,昔 日的小众市场快速扩张。与此同时,我国在线旅游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在机票、酒店、景 区门票等格局稳定的情况下,民宿的流量λ口价值逐渐显现,为在线旅游创新企业提供了新 的切入点,在万亿级周边游市场中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表一:用户预订民宿关注点分布 关注事项 关注比例 价格便宜 64.4% 居住体验特别 装修/建筑风格多样 47.9% 房间洗衣做饭功能设施齐全 37.4% 和陌生人社交 17.1% 入住灵活 15.6% 表二:2015年中国客栈民宿分布(家)
B.作品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结尾写姑姑凝视着儿子,突然苍老地痛哭,是一种长 久潜藏于心底的情感宣泄,有一种苍凉的况味。 C.作品的结尾写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突然向姑姑问起他的父亲,这一内容是文本故事 的合理发展,也含蓄地交代了姑姑的身世之谜。 D.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姑姑艰辛抚养儿子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 个朴素而有意味的道理:苦难的生活泯灭不了美。 5.作品是怎样叙述姑姑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 分) 6.作品多处写到“绳索桥”和“南山坡的野花”,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 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民宿”作为一个“舶来词”于 2014 年 7 月开始,拥有相关搜索热度。在政治、经济、 资本环境良好的大背景下,客栈民宿市场日益火爆,及至 2016 年 8 月,“民宿”的搜索指数 超过了“酒店”。 因为“民宿”具有由“主人文化”带来的当地特色化体验,住宿空间高度个性化、体量 小而美的特点,如今越来越多人旅行时选择“民宿”——这种非标准化住宿形式。作为一个 新兴的行业,民宿的发展迎合了当下“自由行”的热潮。 从提供民宿的企业来说,民宿相较于标准化住宿,更容易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不同的 地缘环境,不同的装饰风格,不同的风俗习惯,都能天然地打包、呈现出受到“自由行”游 客欢迎的产品形态。特色化住宿迎合了出行用户的关注点多样化的特点,“特色”逐渐成为影 响出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正如民宿预订 OTA 大鱼自助游的宣传语“为一张床,赴一座城”,昔 日的小众市场快速扩张。与此同时,我国在线旅游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在机票、酒店、景 区门票等格局稳定的情况下,民宿的流量入口价值逐渐显现,为在线旅游创新企业提供了新 的切入点,在万亿级周边游市场中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表一:用户预订民宿关注点分布 关注事项 关注比例 价格便宜 64.4% 居住体验特别 51.2% 装修/建筑风格多样 47.9% 房间洗衣做饭功能设施齐全 37.4% 和陌生人社交 17.1% 入住灵活 15.6% 表二:2015 年中国客栈民宿分布(家)
4000 3587 3500 3002 3000 22692261 2082 2000 17761613 1500 132112591132 1000 正确教 北京丽江厦门大理嘉兴秦皇岛成都舟山杭州日照 (摘编自《2016-2017中国客栈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 乡村旅游民宿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尚存诸多问题。 首先,民宿经营涉及旅游、安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由于缺乏主管部门,需要地方多头 管理,难免出现贲任推诿、监管不力的情况。再者,目前,国内尚未出台针对民宿从业的具 体法律法规,不能对整个行业的规范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是民宿产品。一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个 性化、特色化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二是基础设施 不健全,目前,民宿经营者多是乡村农民各自为政,自我发展,财力上不足以完善娱乐、购 物、交通、卫生等旅游基础设施,眼界上不足以做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规划与布局。 最后,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一是建设与经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多数经营者 只看到了经济利益,环保、绿色等理念被弃之不顾。二是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多直逼环境承载 能力。乡村民宿吸引的游客数量与日俱増,部分地区超过环境承載量,这将对原有生态系统 造成极大的冲击,进而造成不可修复的危害。 (摘编自王璐《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材料三 台湾南投县民宿观光协会总干事、民宿主人陈巨凯认为,有些地方对民宿的认识存在很 大问题。“台湾平均1家民宿只有4个房间。我到浙江莫干山随便住一些民宿,发现毎家都超 过20个房间。到天津看一些民宿,有的超过70个房间。”他说,民宿的界定应该是小而美的 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和精致的体验,而不应该追求酒店化经营。民宿一定要有特色,这可以 来自建筑风格,也可以来自“主人风格”。如罘建筑缺乏特色,则“主人风格”可以弥补,例 如设定专门化的有意思的主题体验。民宿的重点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应该通过全面而细致 的服务,让客人回忆、回味、回头。 (摘编自《海南日报“民宿要小而美令人感动回味”》)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宿”一词是2014年下半年才开始有搜索热度,但仅两年时间,旅游者对它的关 注度已经超过了“酒店”。 B.民宿这种非标准化住宿形式,相较于酒店,在当下崇尚“自由行”的旅游环境里,更 容易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C.价格比较低廉,是“自由行”用户在预定民宿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这也是当下民宿
(摘编自《2016-2017 中国客栈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二: 乡村旅游民宿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尚存诸多问题。 首先,民宿经营涉及旅游、安保、卫生等诸多方面,由于缺乏主管部门,需要地方多头 管理,难免出现责任推诿、监管不力的情况。再者,目前,国内尚未出台针对民宿从业的具 体法律法规,不能对整个行业的规范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是民宿产品。一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个 性化、特色化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二是基础设施 不健全,目前,民宿经营者多是乡村农民各自为政,自我发展,财力上不足以完善娱乐、购 物、交通、卫生等旅游基础设施,眼界上不足以做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规划与布局。 最后,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一是建设与经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多数经营者 只看到了经济利益,环保、绿色等理念被弃之不顾。二是游客数量的持续增多直逼环境承载 能力。乡村民宿吸引的游客数量与日俱增,部分地区超过环境承载量,这将对原有生态系统 造成极大的冲击,进而造成不可修复的危害。 (摘编自王璐《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材料三: 台湾南投县民宿观光协会总干事、民宿主人陈巨凯认为,有些地方对民宿的认识存在很 大问题。“台湾平均 1 家民宿只有 4 个房间。我到浙江莫干山随便住一些民宿,发现每家都超 过 20 个房间。到天津看一些民宿,有的超过 70 个房间。”他说,民宿的界定应该是小而美的, 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和精致的体验,而不应该追求酒店化经营。民宿一定要有特色,这可以 来自建筑风格,也可以来自“主人风格”。如果建筑缺乏特色,则“主人风格”可以弥补,例 如设定专门化的有意思的主题体验。民宿的重点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应该通过全面而细致 的服务,让客人回忆、回味、回头。 (摘编自《海南日报“民宿要小而美 令人感动回味”》) 7.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民宿”一词是 2014 年下半年才开始有搜索热度,但仅两年时间,旅游者对它的关 注度已经超过了“酒店”。 B.民宿这种非标准化住宿形式,相较于酒店,在当下崇尚“自由行”的旅游环境里,更 容易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 C.价格比较低廉,是“自由行”用户在预定民宿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这也是当下民宿
市场特别火爆的重要原因。 D.“自由行”用户在预定民宿时,并不考虑入住是否灵活、生活设施是否完备,他们更 关注的是特别的居住体验。 8.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5年的调査显示,中国旅游景点客栈民宿的兴旺程度,基本上与景点的知名度密切 相关 B.一些旅游景点若要改变民宿数量偏低的现状,就必须完善非标准化住宿形式,并提高 用户对诸如“入住灵活”的关注度 C.“为一张床,赴一座城”的宣传语反映当下人们出游更看重当地文化体验,这也为在 线旅游创新企业提供新的切入点 D.从台湾与大陆民宿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大陆民宿存在认识上的问题,都过分追求酒店 化,建筑风格和主题体验都缺乏特色。 9.怎样才能让“民宿”热可持续而健康地发展?请概括回答。(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 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 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成贵州 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患帝即倞上气归田黑未几辽州知州钦底迢巍魏因赴衷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 削诸丢独巍与御史兢郁先后请加愚α略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 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奖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 奏,帝颔之。 己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 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 下爱戴。今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 经数月,尚不能出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 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 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 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 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 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列传》,有删节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 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B.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 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C.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
市场特别火爆的重要原因。 D.“自由行”用户在预定民宿时,并不考虑入住是否灵活、生活设施是否完备,他们更 关注的是特别的居住体验。 8.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5 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旅游景点客栈民宿的兴旺程度,基本上与景点的知名度密切 相关。 B.一些旅游景点若要改变民宿数量偏低的现状,就必须完善非标准化住宿形式,并提高 用户对诸如“入住灵活”的关注度。 C.“为一张床,赴一座城”的宣传语反映当下人们出游更看重当地文化体验,这也为在 线旅游创新企业提供新的切入点。 D.从台湾与大陆民宿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大陆民宿存在认识上的问题,都过分追求酒店 化,建筑风格和主题体验都缺乏特色。 9.怎样才能让“民宿”热可持续而健康地发展?请概括回答。(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 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 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 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 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略曰:“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臣又 愿益隆亲亲之礼,岁时伏腊..使人馈问。贤者下诏褒奖之。骄逸不法者,则告太庙..废处之。”书 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 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国朝处士高巍再拜上书燕王陛下: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 下爱戴。今王据北平,取密云,下永平,袭雄县,掩真定。虽易若建瓴,然自兴兵以来,业 经数月,尚不能出尔一隅地。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 亦易罢矣。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宥。况大丧未终, 毒兴师旅,其与泰伯、夷、齐求仁让国之义不大迳庭乎?巍白发书生,蜉蝣微命,性不畏死。 洪武十七年蒙太祖高皇帝旌臣孝行。巍窃自负:既为孝子,当为忠臣。死忠死孝,巍至愿也。 如蒙赐死,获见太祖在天之灵,巍亦可以无愧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 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高巍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 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B.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 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C.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
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D.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 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明朝第一个年号,有洪大武功的含义,张显武事之威。 B.“太学”,指古代的大学。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D.“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 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 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 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 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 (2)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遺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 锦江,在四川成都。 1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 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 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 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 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D.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辟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 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洪武”,即明太祖的年号,明朝第一个年号,有洪大武功的含义,张显武事之威。 B.“太学”,指古代的大学。明朝时,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伏腊”,指伏日与腊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是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D.“太庙”,指中国古代帝王的祖庙。在先秦有不同的称谓,自秦汉起称太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巍入仕以后,积极向上进言。他任职期间,先上疏开垦河南等地的荒田,后又条陈 上奏抑制末技、谨慎选举等事,这些建议被太祖采纳了。 B.高巍思虑周密,行事稳妥。在削王的问题上,他主张加恩,建议皇帝效仿主父偃的推 恩令,并重视亲人间的礼节,褒赏贤才,严惩骄纵不法之徒。 C.高巍虽善于辞令,却未能化解危机。在燕王起兵后,他主动请命使燕,多次面对燕王, 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最终仍未能说服燕王罢兵。 D.高巍为国尽忠,死而后已。他在李景隆兵败后,启程南归,后投奔济南,誓死据守, 并多次打败燕王军队。等到京城被攻陷,在驿站中自缢身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 (2)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l4~15 题。 杜鹃花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 锦江,在四川成都。 1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 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 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 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 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 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15.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 明。(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第II卷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 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②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 车向医院跑去。 ③这点困难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克服眼前困难。 ④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艺术,更得力于他对国 民劣根性的深刻体会。 ⑤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当今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都要 做到一言九鼎。 ⑥此次比赛,我们在战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尽管打得很努力,可最终还是不孚众望, 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运动员史冬鹏行李被偷事件发生后,里约加强了安保措施,但参会人员认为里约奥运 会潜在的安全风险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B.为了应对持续出现的暴雨天气,许昌市防汛指挥部在统一部署和大力动员下,襄城县积极 做好道路电力抢修等应急工作准备。 C.今年七月,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酷热之下,微博网友们也纷纷“吐 槽”,一时间搞笑段子满天飞
E.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 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15.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 明。(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2) 《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 也有类似情 景,以表 现琵琶女的 高超技艺, 这些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 ....的精品,有效发 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②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 ... 车.向医院跑去。 ③这点困难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 ....,就一定能克服眼前困难。 ④鲁迅对阿 Q 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 ....,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艺术,更得力于他对国 民劣根性的深刻体会。 ⑤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当今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都要 做到一言九鼎 ....。 ⑥此次比赛,我们在战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尽管打得很努力,可最终还是不孚众望 ...., 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中国运动员史冬鹏行李被偷事件发生后,里约加强了安保措施,但参会人员认为里约奥运 会潜在的安全风险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B.为了应对持续出现的暴雨天气,许昌市防汛指挥部在统一部署和大力动员下,襄城县积极 做好道路电力抢修等应急工作准备。 C.今年七月,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酷热之下,微博网友们也纷纷“吐 槽”,一时间搞笑段子满天飞
D.每年的高考状元总是能成为各方都“不放过”的热门现象,除了媒体的报道外,政府、企 业、学校也都纷纷送上高额奖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2018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 珍藏着。 B.朋友远道而来,主人由于没有计划好时间而没能及时出门迎接,深感抱歉,见到朋友便说: “久违,久违了 C.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 D.这种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其他人也纷纷效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早岁那知世事艰”是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一般来说, 所以就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说法。但也有许多人在年少的时候就遭遇坎坷 饱受磨难,_。⑨。。,磨练了他,让他深刻地领悟到社会、人生的真谛。正所谓“艰 难困苦玉汝于成”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 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 问题。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 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 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说道:“中国梦是历史的、 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 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并寄语广大青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 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材料二:近期,“佛系”一词走红,许多90后青年自称“佛系青年”。他们的特征是:看 淡一切,有也可,无也可;没有放弃生活,却也不执着于输赢;低欲望,不再将拼搏作为人 生唯一的意义。是做有为青年与时代同行,还是做“佛系青年”安于自我?在社会上引发了 广泛热议。 作为一位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D.每年的高考状元总是能成为各方都“不放过”的热门现象,除了媒体的报道外,政府、企 业、学校也都纷纷送上高额奖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2018 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 珍藏着。 B.朋友远道而来,主人由于没有计划好时间而没能及时出门迎接,深感抱歉,见到朋友便说: “久违,久违了。” C.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 心。” D.这种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其他人也纷纷效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早岁那知世事艰”是陆游《书愤》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一般来说, ① ,所以就有“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说法。但也有许多人在年少的时候就遭遇坎坷、 饱受磨难, ② ,磨练了他,让他深刻地领悟到社会、人生的真谛。正所谓“艰 难困苦玉汝于成”, ③ 。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 “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 问题。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 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 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说道:“中国梦是历史的、 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 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并寄语广大青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 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材料二:近期,“佛系”一词走红,许多 90 后青年自称“佛系青年”。他们的特征是:看 淡一切,有也可,无也可;没有放弃生活,却也不执着于输赢;低欲望,不再将拼搏作为人 生唯一的意义。是做有为青年与时代同行,还是做“佛系青年”安于自我?在社会上引发了 广泛热议。 作为一位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答案】1 2.B3.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 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 辨析。B项,“过端午节更重要的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同时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错 误,第三段说的是“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方式”,选项把二者的轻重弄反了。C项,“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因此有门口挂艾、艾 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俗”错误,选项因果关系倒置。文章第四段说的是“端 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 久的节俗。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 生节’”。D项,“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错误,“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只是 其中一个条件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 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 论证的方法。B项,“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错误, “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并不能证明“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査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 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错误,从文中来看,“文化延续”是结果不是动因。原文说: 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 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 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4.C(作品结尾写儿子向母亲询问自己的父亲,并没有交代姑姑的身世之谜 5.①按照时间顺序行文,思路非常清晰。②以“我”的视角叙述人物零碎的生活片段,使姑姑 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留下了想象空间。③将人物的故事与情景描写相结合,有意淡化命运 的残酷,便于揭示故事的人性内涵,赋予故事以诗意美 (第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①“绳索桥”是过去年代的事物,象征了苦难的岁月和艰难的生存,它的消失暗示了人物 境遇的改变。②“南山坡的野花”芬芳鲜艳,生命力顽强,象征了人物乐观的态度和坚忍的 内心,烘托了人物的美。③“南山坡的野花”与“绳索桥”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营造作品 哀而不伤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答案】D 【解析】D项,“‘自由行’用户在预定民宿时,并不考虑入住是否灵活、生活设施是否 完备”说法错误,并非“不考虑”,而是“较少考虑”。 8.【答案】A 【解析】B项,文中并无“改变民宿数量偏低的现状”的相关信息——完善非标准化住 宿形式,提高用户对“入住灵活”的关注度。C项,“‘为一张床,赴一座城’的宣传语 反映当下人们出游更看重当地文化体验”说法偷换概念,“当地文化体验”错,应该是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 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 辨析。B 项,“过端午节更重要的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同时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错 误,第三段说的是“不应仅是享受传统节日的温情,更应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方式”,选项把二者的轻重弄反了。C 项,“端午节被称为‘卫生节’,因此有门口挂艾、艾 水洗浴、佩戴药草香包等避瘟保健的节俗”错误,选项因果关系倒置。文章第四段说的是“端 午传统节俗中的门口挂艾、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持 久的节俗。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 生节’”。D 项,“这完全得益于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错误,“端午节的周期性讲述”只是 其中一个条件。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 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 论证的方法。B 项,“文中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证明了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错误, “列举端午的多个名称”并不能证明“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 项, “出于文化延续的需求……”错误,从文中来看,“文化延续”是结果不是动因。原文说: 端午节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被赋予了历史和伦理的意义,这一平常的夏 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而屈原的故事,也正因为有了端午节 的周期性的讲述,才会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 4.C(作品结尾写儿子向母亲询问自己的父亲,并没有交代姑姑的身世之谜。) 5.①按照时间顺序行文,思路非常清晰。②以“我”的视角叙述人物零碎的生活片段,使姑姑 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留下了想象空间。③将人物的故事与情景描写相结合,有意淡化命运 的残酷,便于揭示故事的人性内涵,赋予故事以诗意美。 (第一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①“绳索桥”是过去年代的事物,象征了苦难的岁月和艰难的生存,它的消失暗示了人物 境遇的改变。 ②“南山坡的野花”芬芳鲜艳,生命力顽强,象征了人物乐观的态度和坚忍的 内心,烘托了人物的美。 ③“南山坡的野花”与“绳索桥”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营造作品 哀而不伤的意境,含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答案】D 【解析】D 项,“‘自由行’用户在预定民宿时,并不考虑入住是否灵活、生活设施是否 完备”说法错误,并非“不考虑”,而是“较少考虑”。 8.【答案】A 【解析】B 项,文中并无“改变民宿数量偏低的现状”的相关信息——完善非标准化住 宿形式,提高用户对“入住灵活”的关注度。C 项,“‘为一张床,赴一座城’的宣传语 反映当下人们出游更看重当地文化体验”说法偷换概念,“当地文化体验”错,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