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洋浦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 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 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 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 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 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得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 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 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 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 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 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 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 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 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 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 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 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 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 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 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 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 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末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 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2 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 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 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 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 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 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 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得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 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 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 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 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 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 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 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 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 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 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 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 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 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 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 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 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 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 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 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 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 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 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 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 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 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 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 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 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 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 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辞 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 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冬十月,召许衡至,传旨令衡入省议事,衡以疾辞,安童即亲 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八年,陕西省臣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 若不显戮 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 宜仍旧待报。”从之。十二年,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太子北平王出镇极边,在边十年 二十一年,从王归,待罪阙下,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 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二十三年,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 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 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 署奏目付中书施行。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 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三十年, 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 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 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 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 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 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 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 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 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 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 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 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 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辞 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 “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冬十月,召许衡至,传旨令衡入省议事,衡以疾辞,安童即亲 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八年,陕西省臣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 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 宜仍旧待报。”从之。十二年,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太子北平王出镇极边,在边十年。 二十一年,从王归,待罪阙下,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 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二十三年,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 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 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 署奏目付中书施行。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 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三十年, 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童虽幼,公辅器也 器:人才 B.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 行:施行 C.比因饥馑,盗贼滋横 比:近来 D.臣以年少,谬膺重任 以:因为 5.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安童富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②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③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④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⑤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⑥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童自小做官,地位很高。他喜欢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而从不亲近一个年轻人,有 些见解就连皇上也感到惊奇,很受皇上器重。 B.安童被授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却推辞说,江南未定,自己年少就担当重任,恐 怕天下会有轻视朝廷之心。皇帝对此很感动 C.在选任官员一事上,安童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皇上赞 同他的意见,并要他举报随便诬陷上奏的人 D.安童不仅富有政治才干,对皇帝忠心耿耿,且立身行事注重轻重缓急,有时奏对十分 委婉,曲尽其意,表现出了一种过人的智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2)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安童虽幼,公辅器.也 器:人才 B.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 行:施行 C.比.因饥馑,盗贼滋横 比:近来 D.臣以.年少,谬膺重任 以:因为 5.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安童富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3 分) ( ) ①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②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③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④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⑤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⑥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安童自小做官,地位很高。他喜欢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而从不亲近一个年轻人,有 些见解就连皇上也感到惊奇,很受皇上器重。 B.安童被授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却推辞说,江南未定,自己年少就担当重任,恐 怕天下会有轻视朝廷之心。皇帝对此很感动。 C.在选任官员一事上,安童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皇上赞 同他的意见,并要他举报随便诬陷上奏的人。 D.安童不仅富有政治才干,对皇帝忠心耿耿,且立身行事注重轻重缓急,有时奏对十分 委婉,曲尽其意,表现出了一种过人的智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2)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 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而望矣, (荀子《劝学》)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个指挥 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一一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 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哩猎 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 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一一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一一—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 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一—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 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 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 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⑵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荀子《劝学》) ⑶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陆 地 上 的 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 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 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 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 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 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 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 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 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 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 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 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 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 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 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一一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 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 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 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 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岀晒谷场,朝我们走来—一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 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 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一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 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一晒谷场,可是,刚才(毎天他都要 演绎一场岀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岀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 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 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 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 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 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 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 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25分) 攀登物理高峰一一寻找」粒子的丁肇中 20世纪50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 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孑的新世界。但 是,正在这时,诽议和疾病向他袭来。1966年至1970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 苦的5年。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 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找不到使人欣慰的新 粒子。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硏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他和同事们不断地 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就这样, 他们艰苦奋战5个春秋科学实验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正当他们的实验处于困境的时刻, 学术界对他们发出了种种议论。有的说,丁肇中所设想的寻找新粒子的实验是异想天开,已 走到了死胡同啦! 1966年至70年,丁肇中为了在高能物理最厚的地方钻孔,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弄得 精疲力尽,全身无力,他虚脱了,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医生在他的病历表上写着:“因经常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 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 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 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 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 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 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 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 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 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 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 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 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 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 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 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 分)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 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25 分) 攀 登 物 理 高 峰——寻找 J 粒子的丁肇中 20 世纪 50 年代,丁肇中就对探索新的基本粒子发生了兴趣。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 想,对丁肇中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但 是,正在这时,诽议和疾病向他袭来。l966 年至 l970 年的粒子研究是他科学道路上最为艰 苦的 5 年。他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制定攻克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忙着设计制造仪器设备, 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始终找不到使人欣慰的新 粒子。丁肇中陷入困境之中,然而科学研究的责任心鞭策着他不能停步。他和同事们不断地 修改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经常日夜奋战在仪器旁,实验室成了他们的卧室。就这样, 他们艰苦奋战 5 个春秋,科学实验数据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正当他们的实验处于困境的时刻, 学术界对他们发出了种种议论。有的说,丁肇中所设想的寻找新粒子的实验是异想天开,已 走到了死胡同啦! 1966 年至 l970 年,丁肇中为了在高能物理最厚的地方钻孔,寻找新的基本粒子,弄得 精疲力尽,全身无力,他虚脱了,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医生在他的病历表上写着:“因经常
劳累患神经衰弱症。"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 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 束手无策。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医生斩钉 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医生的决断,无疑对丁肇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5年的汘水将毁于旦夕,他只好在医院 中痛苦地回忆过去,思索着未来。5年来,他领导美国和西德两个实验硏究小组,夜以继日 的埋头在实验室之中,希望能揭开高能物理的新天地。在这5年里,他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 他拋开家庭的天伦之乐,难道这条路走错了吗?他依然有一个信念:“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 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 丁肇中回顾了5年来的物理实验工作,更加坚定地认为,5年的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在 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扫除许多障碍。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总结过去5年来的得失,着手修改 实验计划。一年来的休假,经过医生的治疗,妻子细心的照顾,丁肇中的体质逐渐恢复过来 了。经过冬去春来的考验,他现在精力更加充沛。随着春天的到来,他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 信心,比以往更加坚定不移,像一颗永恒的星在宇宙中闪光。他说:“"我要寻找到宇宙的真 相 丁肇中的研究是从揭示基本粒孑的内部结构开始的。尽管在这以前,科学界曾对基本粒 子结构提出种种设想,他们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并没 有邯郸学步,而是另辟蹊径。他这样提出问题:难道基本粒子只有3个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吗? 它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呢? 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观测,74年8月把能量控制在30~40亿电子伏特时,计数器开 始显示出结果了。丁肇中的硏究小组对所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一个重大的事 实:那就是,在31亿电子伏特附近反应数目急剧增加而形成了一个极端显著的尖锋。丁肇 中对这一奇迹般的现象迸行分析研究认定在这个尖锋处有一个新粒子存在。为了慎重起见 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丁肇中的研究小组的同事一直坚持要尽快地发表 他们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陈先生曾对丁肇中博士说:“有一只鸟在手中总比在森林中的两 只鸟好。”在种种压力下,丁肇中终于同意发表他们发现」粒子的结果。 经过⑩o年的艰苦奋战,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物理学这个皇冠上添加了一颗珍 珠。在丁肇中发现新粒孑的同时,美国西海岸的伯顿里希特博领导的研究组也发现了性 能相同的新粒子。二人一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节选自鲍振元《丁肇中一一跨世纪科学家的典范》,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 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所以他的研究是有继承性的。 1966年至1970年的5年中,丁肇中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进行一次次实验,虽然 次次失败,始终没有找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但是却为后来获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C.在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发出的种种议论,以及不少同行的指责中,丁肇中认为“在某 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是信念支撑他获得了成功。 D.科学界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3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认为基本粒子是 由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他率先发现」粒子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说法 E.本文对丁肇中发现新的粒子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他因寻找新的 基本粒子累病,不得不去医院治疗的描述,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研究精神。 (2)丁肇中的研究精神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分) (3)丁肇中得病后休假一年,这和他发现新的粒子(」粒子)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 (4)在认定有新粒子存在的情况下,丁肇中和他的同事想法不同,丁肇中是“迟迟不向外公 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同事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请你任选一个方面,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劳累患神经衰弱症。”医生看看病历表,按一按他的脉搏,又看看丁肇中无力支撑自己身子 的样子,耐心地说:“我劝你最好休息一年。”医生的话晴空霹雳似的向他击来,他顿时感到 束手无策。丁肇中叹了一口气,用祈求的口吻说:“大夫,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医生斩钉 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办法!” 医生的决断,无疑对丁肇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5 年的汗水将毁于旦夕,他只好在医院 中痛苦地回忆过去,思索着未来。5 年来,他领导美国和西德两个实验研究小组,夜以继日 的埋头在实验室之中,希望能揭开高能物理的新天地。在这 5 年里,他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责, 他抛开家庭的天伦之乐,难道这条路走错了吗?他依然有一个信念:“在某一个能量阶层内, 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 丁肇中回顾了 5 年来的物理实验工作,更加坚定地认为,5 年的道路方向是正确的,在 这条道路上,还需要扫除许多障碍。他下定决心,进一步总结过去 5 年来的得失,着手修改 实验计划。一年来的休假,经过医生的治疗,妻子细心的照顾,丁肇中的体质逐渐恢复过来 了。经过冬去春来的考验,他现在精力更加充沛。随着春天的到来,他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 信心,比以往更加坚定不移,像一颗永恒的星在宇宙中闪光。他说:“我要寻找到宇宙的真 相!” 丁肇中的研究是从揭示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开始的。尽管在这以前,科学界曾对基本粒 子结构提出种种设想,他们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 3 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并没 有邯郸学步,而是另辟蹊径。他这样提出问题:难道基本粒子只有 3 个更基本的粒子组成吗? 它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呢? 研究小组经过长期的观测,l974 年 8 月把能量控制在 30~40 亿电子伏特时,计数器开 始显示出结果了。丁肇中的研究小组对所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一个重大的事 实:那就是,在 31 亿电子伏特附近反应数目急剧增加而形成了一个极端显著的尖锋。丁肇 中对这一奇迹般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定在这个尖锋处有一个新粒子存在。为了慎重起见, 丁肇中迟迟不向外公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丁肇中的研究小组的同事一直坚持要尽快地发表 他们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陈先生曾对丁肇中博士说:“有一只鸟在手中总比在森林中的两 只鸟好。”在种种压力下,丁肇中终于同意发表他们发现 J 粒子的结果。 经过 l0 年的艰苦奋战,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终于在物理学这个皇冠上添加了一颗珍 珠。在丁肇中发现新粒子的同时,美国西海岸的伯顿·里希特博士领导的研究组也发现了性 能相同的新粒子。二人一同获得 1976 年诺贝尔物理奖。 (节选自鲍振元《丁肇中——跨世纪科学家的典范》,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由于前辈科学家们的著作和思想对丁肇中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在前人理论的基 础上,进一步探索基本粒子的新世界,所以他的研究是有继承性的。 B.1966 年至 l970 年的 5 年中,丁肇中和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进行一次次实验,虽然 一次次失败,始终没有找到使人欣慰的新粒子,但是却为后来获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C.在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发出的种种议论,以及不少同行的指责中,丁肇中认为“在某一 个能量阶层内,一定存在着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是信念支撑他获得了成功。 D.科学界都坚持基本粒子是由 3 个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但丁肇中认为基本粒子是 由更多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他率先发现 J 粒子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说法。 E.本文对丁肇中发现新的粒子的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对他因寻找新的 基本粒子累病,不得不去医院治疗的描述,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研究精神。 (2)丁肇中的研究精神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6 分) (3)丁肇中得病后休假一年,这和他发现新的粒子(J 粒子)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6 分) (4)在认定有新粒子存在的情况下,丁肇中和他的同事想法不同,丁肇中是“迟迟不向外公 开他们的实验结果”,而同事“坚持要尽快地发表他们的实验结果”,请你任选一个方面,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于1月26日上午正式亮相,引得台湾市民趋之若 鹜,台北市立动物园开园1小时,就涌入约5000民众抢看。 B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他的故乡肯尼 亚,人们更是载歌载舞,额手称庆。 C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一些新闻工作者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作为新闻工作 者的良知督促他们要站出来;另一方面,许多同行遭遇打击、报复的事实又让他们投鼠忌器。 D最近有网友曝料,春晚之后一夜成名的小沈阳原是孝子。近日,他豪掷140万为其父 母购置了一栋三层的别墅,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新浪网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 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 客观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D.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为人 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 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 A.④①②③⑤⑥ B.③④②①⑤⑥ C.③⑤⑥④②① D.④②③①⑥⑤ 16.以“创造性思维”开头重组下面的语句。(5分) 只有善于捕捉并反思生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而且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创造性思 维才能获得其实质性的内涵 答:创造性思维 17.仿照例句,在文段的中间补上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于 1 月 26 日上午正式亮相,引得台湾市民趋之若 鹜,台北市立动物园开园 1 小时,就涌入约 5000 民众抢看。 B.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典礼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他的故乡肯尼 亚,人们更是载歌载舞,额手称庆。 C.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一些新闻工作者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作为新闻工作 者的良知督促他们要站出来;另一方面,许多同行遭遇打击、报复的事实又让他们投鼠忌器。 D.最近有网友曝料,春晚之后一夜成名的小沈阳原是孝子。近日,他豪掷 140 万为其父 母购置了一栋三层的别墅,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 分) A.新浪网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 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B.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 客观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C.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D.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以及外星球上丰富的各种矿藏,成为人 类拓展生存空间的最大的资源宝库。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 , , ; , , , 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甬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校道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日 A.④①②③⑤⑥ B.③④②①⑤⑥ C.③⑤⑥④②① D.④②③①⑥⑤ 16.以“创造性思维”开头重组下面的语句。(5 分) 只有善于捕捉并反思生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而且把它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创造性思 维才能获得其实质性的内涵。 答:创造性思维 。 17.仿照例句,在文段的中间补上两句话。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 (6 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
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辑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 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 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辑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 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 “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海南省洋浦中学2012届高三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中说:“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摊除印度 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 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故选D 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第三段说:“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 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说明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还可以选择其他 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故选C 3、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內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 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褴处的”正确,但不能推出“研宄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 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借助研究了解文化的流变,完成自由的文化对话,故选A 4.B(代替、代理) 5.D(①句是安童母亲推测性的话,不属于“直接表现”;⑤句是说皇帝对他垂爱有加,不 属于“直接表现”) 6.A(“安童自小做官,地位很高”的说法错误,因为他只是宫中宿卫的负责人,地位只是 在许多幕僚之上)
海南省洋浦中学 2012 届高三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6.A(“安童自小做官,地位很高”的说法错误,因为他只是宫中宿卫的负责人,地位只是 在许多幕僚之上)
7.(1)陛下刚刚平息大难,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附的 人?“甫”“虚”“憾”“怀”各1分,句意1分) (2)(安童)叩头道歉说:“我奉命”(镇守边疆),没有作为,有损圣上的声誉。(皇帝) 于是留住在宫中,一直交谈到四更天才出宫。(补出“顿首……”和“遂留……”句各 自的主语2分,正确翻译“无状”和“累”2分,句意1分)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 杏花伸岀墙头,昭示着春夭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3 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借代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 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未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 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 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 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 落魄飄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岀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毎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 分析给1分) 10、(6分)(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寄蜉游于天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A、C(B项理解错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 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做了自己的船。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 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 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6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①他久经考验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②他遇险不慌,沉着 指挥,船沉了又劝同事们逃走,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分) (3)(6分)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 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 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 受,要去见识大海,使小说的意蕴更为丰富。(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8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海难虽然摧 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 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 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②小说的 故事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 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 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疯子二叔虽 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 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②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 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 (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7.(1)陛下刚刚平息大难,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附的 人?“甫”“虚”“憾”“怀”各 1 分,句意 1 分) (2)(安童)叩头道歉说:“我奉命”(镇守边疆),没有作为,有损圣上的声誉。(皇帝) 于是留住在宫中,一直交谈到四更天才出宫。(补出“顿首……”和“遂留……”句各 自的主语 2 分,正确翻译“无状”和“累”2 分,句意 1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5 分)A、 C(B 项理解错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 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做了自己的船。D 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 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 风光的作用”。E 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6 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 分)①他久经考验,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②他遇险不慌,沉着 指挥,船沉了又劝同事们逃走,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 分) (3)(6 分)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 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 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 受,要去见识大海,使小说的意蕴更为丰富。(一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4)(8 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海难虽然摧 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 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 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②小说的 故事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 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 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疯子二叔虽 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 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②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 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 (观点明确,给 2 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