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三中08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D.这届体育节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体育爱好者为主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高一语文试卷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茂林修竹 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20分 B.举匏樽以相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意: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视为0 C.山中人王维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伯乐相马 命题人:姜云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9题,共9分 “乌集”与中国文化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强调,“鸟樂”应该 A.曲( B.螻刻(juan)粗(gung) 是一种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不是一座可以放在其它囯家和地方的体育馆。那么,这个建 C.拜遏(ye 涸辙(he jin)棱角(lr 筑是怎样体现它和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呢? D.镶嵌( xIang)颓圮(q)喇叭声咽(ye)彳亍( chichi) 2.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面对这座建筑立刻让我们想起中国古代那些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中国造型艺术 白璧无瑕 全神贯注 类,一是平面的书画,二是有着空间造型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以及种类繁 B.好高鹜远 声名狼 恼羞成怒 多的手工艺品。然而,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 C.虚无练缈 苍皇失措 D.扑塑迷离 淋漓尽致 不绝如缕 的特征。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众多的中囯文物上可 3.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以找到许多无与伦比的典型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 虽然是单一造型但是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基本的运动线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 即由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构成一条曲线,那就是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无论是古代青铜器和陶瓷 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 造型,还是民间的剪纸和刺绣,我们都会在上面发现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 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五千年的历史 B.幽僻品尝柔弱 此外,这个巨大的容器在浑纯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 C D.幽静赏玩软弱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几 A.残奥会开幕式上,盲人歌手杨光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欢聚北京》。他那如同天籁的歌 干年的文化遗存中,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技术,都通过视觉形象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那 声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的人,使观众都听得出神入化了 么那些网络、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单纯与丰富之间获得最高状态的协调 B.正因为如此,严肃文学的批评家才把这种文学与庸俗等字眼等量齐观,以为两者之间有 “乌樂”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 着必然的联系 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彩陶外观上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纹身习俗的转移,因此赫尔佐格和德穆 C.我多么想亲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的风采,或者穿着伊图莎白时代鲜艳服饰的生气勃勃 隆的“鸟樂“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而表层处理意识也来自人类澘意识的深层。在距 的福斯塔夫 D.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信手涂画,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不知此 今四干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舞蹈彩纹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彩陶 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 盆内壁绘有三组跳舞纹样,用于间隔和表现河水的水纹,都有加强身心运动的韵律。那件“闷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樂”建筑原型。而那空通透的外观又像江南园 A.夜幕早已笼罩了大地,大嫂坐在床 用清脆悦耳的嗓音哼着嘹亮的眠歌,一边用 手轻轻地拍着怀里的孩子 林中的“冰裂纹花窗,还有将偶然出现的冰裂纹固定为新美学的”冰裂纹哥窑鼎”,以及民间 B.近日,两场太阳风暴接踵刮至地球,它们会给通信、民航和电力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缠线之美,手艺人手下的签筐杰作,有着吉祥寓意的十二生肖等,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 C.路的一旁,是些杨柳,还有是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如法桐、樱花、落叶松等等 文化遗传基因
涡阳三中 08——0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共 120 分 注意: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视为 0 分。 命题人:姜云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鬈曲(quán) 汲水(jí) 娓娓而谈(měi) 摇曳(yè) B.镌刻(juān) 粗犷(ɡuǎnɡ) 汨汨流水(ɡǔ) 泥泞(nìnɡ) C.拜谒(yè) 涸辙(hé) 不能自禁(jīn) 棱角(línɡ) D.镶嵌(xiānɡ) 颓圮(qǐ) 喇叭声咽(yè) 彳亍(chìchù) 2.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矫揉造作 白璧无瑕 目不暇接 全神贯注 B.好高鹜远 声名狼籍 恼羞成怒 明珠暗投 C.虚无缥缈 趋之若骛 风烛残年 苍皇失措 D.扑塑迷离 淋漓尽致 不绝如缕 谈笑风声 3.下列各句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________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 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 让________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 品尝 软弱 B.幽僻 品尝 柔弱 C.幽僻 赏玩 柔弱 D.幽静 赏玩 软弱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残奥会开幕式上,盲人歌手杨光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欢聚北京》。他那如同天籁的歌 声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的人,使观众都听得出神入化 ....了。 B.正因为如此,严肃文学的批评家才把这种文学与庸俗等字眼等量齐观 ....,以为两者之间有 着必然的联系。 C.我多么想亲眼看看哈姆雷特的迷人的风采,或者穿着伊丽莎白时代鲜艳服饰的生气勃勃 .... 的福斯塔夫。 D.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信手涂画,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不知此 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 ....为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夜幕早已笼罩了大地,大嫂坐在床边,一边用清脆悦耳的嗓音哼着嘹亮的眠歌,一边用 手轻轻地拍着怀里的孩子。 B.近日,两场太阳风暴接踵刮至地球,它们会给通信、民航和电力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C.路的一旁,是些杨柳,还有是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如法桐、樱花、落叶松等等。 D.这届体育节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体育爱好者为主。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茂林修.竹 B.举匏樽以相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山中人王维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伯乐相.马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7—9 题,共 9 分。 “鸟巢”与中国文化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鸟巢”的设计者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强调,“鸟巢”应该 是一种和北京的景观相协调的建筑,不是一座可以放在其它国家和地方的体育馆。那么,这个建 筑是怎样体现它和中国文化的关联的呢? 面对这座建筑立刻让我们想起中国古代那些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中国造型艺术有两 类,一是平面的书画,二是有着空间造型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石刻、木雕、建筑以及种类繁 多的手工艺品。然而,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 的特征。所谓单一造型,即实体的造型决定了这一物体的美学价值。我们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上可 以找到许多无与伦比的典型。 虽然是单一造型,但是在单一中有着生动的运动,这些运动都围绕着一种单一基本的运动线, 即由两种相反方向的运动构成一条曲线,那就是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无论是古代青铜器和陶瓷 造型,还是民间的剪纸和刺绣,我们都会在上面发现这条曲线,这条曲线已经贯穿中国艺术至少 五千年的历史。 此外,这个巨大的容器在“浑纯”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关 联,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着无限丰富且复杂的变化,这或许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几 千年的文化遗存中,无论是造型、美学,还是技术,都通过视觉形象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那 么那些网络、镂空以及单一器物形态的完美性,正是单纯与丰富之间获得最高状态的协调。 “鸟巢”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代彩陶文化中的“网形彩纹陶钵”,几乎 就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彩陶外观上那些纹样应该说是古人纹身习俗的转移,因此赫尔佐格和德穆 隆的“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而表层处理意识也来自人类潜意识的深层。在距 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中的“舞蹈彩纹陶”,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彩陶 盆内壁绘有三组跳舞纹样,用于间隔和表现河水的水纹,都有加强身心运动的韵律。那件“网形 彩纹陶钵”多么像赫尔佐格和德穆隆设计的“鸟巢”建筑原型。而那镂空通透的外观又像江南园 林中的“冰裂纹花窗”,还有将偶然出现的冰裂纹固定为新美学的”冰裂纹哥窑鼎”,以及民间 缠线之美,手艺人手下的篓筐杰作,有着吉祥寓意的十二生肖等,都成为这座巨大建筑中的中国 文化遗传基因
中国文化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成为这座巨大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最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初的出发点。那些赤裸让我们感到粗犭的原始空间,是一种深刻的暗示,诱感我们向原始的“零” 夷:削平 空间回归。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设计已经证明,那种最为浑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客量和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观:看 丰富性,这种造型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超越我们现代的建筑传统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人们面对“鸟巢”时,会立刻想起中国古代那些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B.在“浑纯”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鸟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关 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鸟巢”建筑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民间缠线、十二生肖等)的遗传基 C.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鸟巢”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丰富复杂的变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独到之处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A.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它体现 在众多的中国文物 第Ⅱ卷(主观题,共84分) B.在古代青铜器和陶瓷造型、民间的剪纸和刺绣上,我们都会发现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这 条曲线,这条曲线贯穿中国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四.(10分 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因为它呈现的表层处理意识来自人类潜意识 13.翻译下列句子 的深层,因此设计理念也是原始的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分) D.“网形彩纹陶钵”很像“鸟巢”建筑原型,是一个微缩体育馆 (2)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椐。(3分)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巢”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鸟巢”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B.最为浑纯、最为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和丰富性,能带来极大的震撼 五。(每空1分,12分) C.“鸟巢”的设计说明,只有将传统文化贯穿到设计中,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14.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D.将来建筑和文化的关系会更密切,世界将产生一些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建筑 (1)是日也 ,足以极视听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 桃李罗堂前 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 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以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6分) 入,刈足以明也即出,则咎其出者,而余海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乌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 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 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孑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起在荷塘里。叶孑和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 A.有穴(xue)窈(ydo)然,入之甚寒 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則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xiang)之,亦不能至也 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嵴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情影 不出,火且尽。”遂(sui)与之俱出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sh)能讥之乎? 15.在文中空白的划线上填上恰当的字。(3分)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6.解释画线的部分在文中的含义。(8分)
中国文化单一的形态,以及和周围空间构成的纯粹关系,成为这座巨大体育馆建筑设计的最 初的出发点。那些赤裸让我们感到粗犷的原始空间,是一种深刻的暗示,诱惑我们向原始的“零” 空间回归。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设计已经证明,那种最为浑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量和 丰富性,这种造型所带来的震撼力,已经超越我们现代的建筑传统。 7、下列对“鸟巢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面对“鸟巢”时,会立刻想起中国古代那些有着单一造型的文物特征。 B.在“浑纯”与“秩序”这种矛盾统一体上,“鸟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关联。 C.“鸟巢”建筑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民间缠线、十二生肖等)的遗传基因。 D.“鸟巢”在严谨的秩序中存在丰富复杂的变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独到之处。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造型艺术最大的特征是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技术统一在单一的造型中,它体现 在众多的中国文物上。 B.在古代青铜器和陶瓷造型、民间的剪纸和刺绣上,我们都会发现阴阳太极图中的中线这 条曲线,这条曲线贯穿中国至少五千年的历史。 C.“鸟巢”建筑是一种非常原始的造型观念,因为它呈现的表层处理意识来自人类潜意识 的深层,因此设计理念也是原始的。 D.“网形彩纹陶钵”很像 “鸟巢”建筑原型,是一个微缩体育馆。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巢”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鸟巢”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B.最为浑纯、最为单纯原始的造型,有着最大的包容和丰富性,能带来极大的震撼力。 C.“鸟巢”的设计说明,只有将传统文化贯穿到设计中,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D.将来建筑和文化的关系会更密切,世界将产生一些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建筑。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0—12 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 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 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 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 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 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有穴.(xuè)窈.(yǎo)然,入之甚寒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āng)之,亦不能至也 C.曰:“不出,火且尽。”遂.(suí)与之俱出。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shú)能讥之乎?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削平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观:看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第Ⅱ卷(主观题,共 84 分) 四.(10 分) 13.翻译下列句子。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4 分) (2)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3 分)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 分) 五.(每空 1 分,12 分) 14.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1)是日也, , 。 ,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 。 (4)______________,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__。 (5) ,桃李罗堂前。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16 分)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 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 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 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 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 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5.在文中空白的划线上填上恰当的字。(3 分) 16.解释画线的部分在文中的含义。(8 分)
(1)“平常的自己”是指 D11、A12、D (2)“另一世界”是指 3-14.略。 (4)“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是指 作者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 己的话作答。)(3分) 16.(1)为环境和精神困扰而又整天忙碌的自己 8.“这是独处的妙处”中的“妙处”是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没有了烦恼的境界 七.语言运用(6分) 19.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快乐”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3分) (4)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有情趣 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20.春节快要到了,请为自己家的大门拟一副春联。(3分) 17.光和影的组合光和影内在的和谐美 8.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作文(40分) 21.以“永不消逝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 19.快乐是暴风骤雨之后的那一抹彩虹,悲伤正是刚刚逝去的电闪雷鸣 参考谷案 参考谷案 1.BA娓娓而谈(i)C棱角(leng)D颓圮(p) 1.BA娓娓而谈(噸i)C棱角(leng)D颓圮(p) 3.C(“幽僻”指幽静偏僻,用在①句中更贴切:②句用“赏玩”才能和前面的“秋的味 3.C(“幽懈”指幽静偏僻,用在①句中更贴切:②句用“赏玩”才能和前面的“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相照应:“软弱”的对象常常指人,所以③句用“柔弱”更贴切。故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相照应:“软弱”的对象常常指人,所以③句用“柔弱”更贴切。故 4.A(出神入化,指在高超神奇的境界中自由出入,形容技艺到了极高的境界。不能形容观 4.A(出神入化,指在高超神奇的境界中自由出入,形容技艺到了极高的境界。不能形容观 众的感受。B等量齐观,把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的对待。C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有活力。D 众的感受。B等量齐观,把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的对待。C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有活力。D 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劣风气的人 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劣风气的人。) 5.B(“眠歌”用“嘹亮”修饰不当,且在“哼”的前面用“清胞悦耳的嗓音”来修饰也不 5.B(“眠歌”用“嘹亮”修饰不当,且在“哼”的前面用“淸睻悦耳的嗓音”来修饰也不 当:“如法榈、樱花、落叶松等等”与前面的“不知道名字的树”矛盾:“大多”与“为主”重复) 当:“如法桐、樱花、落叶松等等”与前面的“不知道名字的树”矛盾:“大多”与“为主”重复 6.A 7.D(“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独到之处”错,应是“或许是” 8.A(B“贯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应为“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C“因此其设计理 D(“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独到之处”错,应是“或许是” 8.A(B“贯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应为“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C“因此其设计理 是原始的”,因果关系不成立:D“是一个微缩体有馆”应为“几乎是一个微缩体育馆”) 念是原始的”,因果关系不成立:D“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应为“几乎是一个微缩体育馆 9.C(“只有……才”的条件关系不成立。) 9.C(“只有 的条件关系不成立。)
(1)“平常的自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世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的人”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______________,意在突出______________。(用自 己的话作答。)(3 分) 18.“这是独处的妙处”中的“妙处”是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2 分) 七.语言运用(6 分) 19. 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快乐”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3 分) 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20. 春节快要到了,请为自己家的大门拟一副春联。(3 分) 八.作文(40 分) 21.以“永不消逝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记叙文,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 用。 参考答案 1.B A 娓娓而谈(wěi)C 棱角(lénɡ)D 颓圮(pǐ) 2.A 3.C(“幽僻”指幽静偏僻,用在①句中更贴切;②句用“赏玩”才能和前面的“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相照应;“软弱”的对象常常指人,所以③句用“柔弱”更贴切。故 选 C) 4.A(出神入化,指在高超神奇的境界中自由出入,形容技艺到了极高的境界。不能形容观 众的感受。B 等量齐观,把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的对待。C 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有活力。D 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劣风气的人。) 5.B(“眠歌”用“嘹亮”修饰不当,且在“哼”的前面用“清脆悦耳的嗓音”来修饰也不 当;“如法桐、樱花、落叶松等等”与前面的“不知道名字的树”矛盾;“大多”与“为主”重复) 6. A 7.D(“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独到之处”错,应是“或许是”) 8.A(B“贯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应为“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C“因此其设计理 念是原始的”,因果关系不成立;D“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应为“几乎是一个微缩体育馆”) 9.C(“只有……才”的条件关系不成立。) 10、D 11、A 12、D 13-14.略。 15. 泻 笼 浮 16.(1)为环境和精神困扰而又整天忙碌的自己。 (2)没有了烦恼的境界。 (3)思想可以自由驰骋的人。 (4)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有情趣。 17.光和影的组合 光和影内在的和谐美 18.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19.快乐是暴风骤雨之后的那一抹彩虹,悲伤正是刚刚逝去的电闪雷鸣。 20.略 参考答案 1.B A 娓娓而谈(wěi)C 棱角(lénɡ)D 颓圮(pǐ) 2.A 3.C(“幽僻”指幽静偏僻,用在①句中更贴切;②句用“赏玩”才能和前面的“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相照应;“软弱”的对象常常指人,所以③句用“柔弱”更贴切。故 选 C) 4.A(出神入化,指在高超神奇的境界中自由出入,形容技艺到了极高的境界。不能形容观 众的感受。B 等量齐观,把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的对待。C 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有活力。D 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劣风气的人。) 5.B(“眠歌”用“嘹亮”修饰不当,且在“哼”的前面用“清脆悦耳的嗓音”来修饰也不 当;“如法桐、樱花、落叶松等等”与前面的“不知道名字的树”矛盾;“大多”与“为主”重复) 6. A 7.D(“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独到之处”错,应是“或许是”) 8.A(B“贯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应为“中国艺术至少五千年的历史”;C“因此其设计理 念是原始的”,因果关系不成立;D“是一个微缩体育馆”应为“几乎是一个微缩体育馆”) 9.C(“只有……才”的条件关系不成立。)
10、D11、A12、D 3-14.略 (4分) 15.泻笼浮 ◆16(1)为环境和精神困扰面又整天忙碌的自己 (2)没有了烦恼的境界。 (3分) ◆(4)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有情趣 17.光和影的组合光和影内在的和谐美 五.(每空1分,12分) 18.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14.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19.快乐是暴风骤雨之后的那一抹彩虹,悲伤正是刚刚逝去的电闪雷鸣 (1)是日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涡阳三中08—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高一语文答题卷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 桃李罗堂前 成绩 三、选择 (1)“平常的自己”是指 101112 2)“另一世界”是指 (3)“自由的人”是指 (4)“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是指 Ⅱ卷(84分) 17.作者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 意在突出 。(用自 己的话作答。)(3分) 四.(10分) 1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10、D 11、A 12、D 13-14.略。 15. 泻 笼 浮 16.(1)为环境和精神困扰而又整天忙碌的自己。 (2)没有了烦恼的境界。 (3)思想可以自由驰骋的人。 (4)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有情趣。 17.光和影的组合 光和影内在的和谐美 18.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19.快乐是暴风骤雨之后的那一抹彩虹,悲伤正是刚刚逝去的电闪雷鸣。 20.略 涡阳三中 08——0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答题卷 Ⅰ卷(36 分) 一——三、选择题 Ⅱ卷(84 分) 四.(10 分) 13.翻译下列句子。 (1) (4 分) (2) (3 分) (3) (3 分) 五.(每空 1 分,12 分) 14.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1)是日也, , 。 ,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 。 (4)______________,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__。 (5) ,桃李罗堂前。 六. (16 分) 15. (3 分) 16.(8 分) (1)“平常的自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世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的人”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用“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______________,意在突出______________。(用自 己的话作答。)(3 分) 18. (2 分) 成 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七.语言运用(6分) 20.上联: 下联: (3分 八。作文(40分)
七.语言运用 ( 6 分) 19. ( 3 分) 20.上联: 下联: 横批: ( 3 分) 八.作文(40 分)
70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