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三中高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王明辉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共42分) 基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一部史书?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在文学上的主张?( A、李白B、杜甫C、贾岛D、白居易 3、从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看,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一一汉乐府一一建安诗人一一李白一一辛弃疾 《诗经》——汉乐府一一建安诗人一一杜甫一一白居易 C、《离骚》一一李白—一苏轼一—陆游一一龚自珍 D、《离骚》一一建安诗人一一李白一一李贺一一杜牧 4、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涡阳三中高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命题人 王明辉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共 42 分) 一、基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一部史书?(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哪位诗人在文学上的主张?( ) A、李白 B、杜甫 C、贾岛 D、白居易 3、从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看,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汉乐府——建安诗人——李白——辛弃疾 B、《诗经》——汉乐府——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 C、《离骚》——李白——苏轼——陆游——龚自珍 D、《离骚》——建安诗人——李白——李贺——杜牧 4、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 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例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纪传体史书。 二文化常识填空(每空1分,计12分)) 6、初唐诗人 的一首《 》,因为在《全唐诗》中独占鳌头 跃成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绝唱,他的一生仅存下两首诗,因为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 大家” 7、唐代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 元稹倡导的“ 8、宋代词坛分为两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为代表的 派和以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9、宋代词人苏轼曾用“郊寒岛瘦”来形容中唐时期孟郊与 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手 法上的相似特征 1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 是 ll、王国维曾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后主”指 12.出身寒微,自称是“孤门贱生”,著有《拟行路难》的“鲍参军”是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15分) 13.(1)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白 居易《长恨歌》)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 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 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例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纪传体史书。 二.文化常识填空(每空 1 分,计 12 分)) 6、初唐诗人 的一首《 》,因为在《全唐诗》中独占鳌头,一 跃成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绝唱,他的一生仅存下两首诗,因为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 大家” 。 7、唐代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 元稹倡导的“ ”。 8、宋代词坛分为两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为代表的 派和以辛弃疾、 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9、宋代词人苏轼曾用“郊寒岛瘦”来形容中唐时期孟郊与 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手 法上的相似特征。 1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 是 、 、 11、王国维曾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后主”指 。 12.出身寒微,自称是“孤门贱生”,著有《拟行路难》的“鲍参军”是 。 三、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 1 分,共 15 分)。 13.(1)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白 居易《长恨歌》)
(2)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 人》)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煜《虞美人》) (4)丞相祠堂何处寻? 。映阶碧草自春 (杜甫《蜀相》) (5)漠漠水田飞白鹭, ,松下清斋折露 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6)细草微风岸,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 怀》) (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 《书愤》) (8)鹿门月照开烟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第二部分古诗文鉴赏(共33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共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4-15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4、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
(2)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 人》) (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 煜《虞美人》) ( 4 )丞相祠堂何处寻? 。 映 阶 碧 草 自 春 色, 。(杜甫《蜀相》) (5)漠漠水田飞白鹭, 。 ,松下清斋折露 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6)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 怀》) (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陆游 《书愤》) (8)鹿门月照开烟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9)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第二部分 古诗文鉴赏(共 33 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共 8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14—15 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4、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5、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
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五、古文鉴赏(共两大题,计25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共13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6、下列画线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的“兴”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烛之武退秦师。 B.函梁君臣之首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7、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18、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3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9~21题。(12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 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4 分) 五、古文鉴赏(共两大题,计 25 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18 题(共 13 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6、下列画线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的“兴”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烛之武退秦师。 B.函梁君臣之首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7、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18、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3 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 19~21 题。(12 分)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 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 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 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 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 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 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节选自《宋史·忠义》) 19.下列各组句中画线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0.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不赂者以赂者丧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分) 译: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 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 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 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 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 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节选自《宋史•忠义》) 19.下列各组句中画线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0.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 分)(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不赂者以赂者丧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 分) 译: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 分) 译:
第三部分语言表达(15分) 六语言文字应用 22下面的一首送别诗,是隋朝的一首民歌,顺序打乱了,请排列好正确的顺序。(4分) ①柳条折尽花飞尽 ②杨花漫漫搅天飞③借问行人归不归④杨柳青青 著地垂 正确的语序是 23下面是庄子的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4分)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 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 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 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 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4.“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中的“芙蓉浦”是周邦彦思乡时梦中所见, 请对词中“芙蓉浦”的梦境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思乡之情。(80字以内)(7 分) 第四部分写作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群芳之中,栽培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非“木槿”莫属。在《诗经》熏染的古 风中,木槿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舜”,意思是其花朝开暮落,只在“瞬息”之间。古诗中既 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感伤,也有“暮落不悲容艳好,旭日依旧无穷花” 的乐观 上面的文字中,“木槿花”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 文章,不少于800字
第三部分 语言表达(15 分) 六.语言文字应用 22.下面的一首送别诗,是隋朝的一首民歌,顺序打乱了,请排列好正确的顺序。(4 分) ①柳条折尽花飞尽 ② 杨花漫漫搅天飞 ③借问行人归不归 ④杨柳青青 著地垂 正确的语序是 23.下面是庄子的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4 分)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 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 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 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 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4.“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中的“芙蓉浦”是周邦彦思乡时梦中所见, 请对词中“芙蓉浦”的梦境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思乡之情。(80 字以内)(7 分) 第四部分 写作 七、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群芳之中,栽培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丰富的非“木槿”莫属。在《诗经》熏染的古 风中,木槿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舜”,意思是其花朝开暮落,只在“瞬息”之间。古诗中既 有“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的感伤,也有“暮落不悲容艳好,旭日依旧无穷花” 的乐观。 上面的文字中,“木槿花”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 文章,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