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调查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炫耀(xudn) 干瘪(bid) 下载(zdi) 恪尽职 B.挫折(cuo 慰藉(j) 吮吸( shun) 锲而 不舍(qie) C.憎厌(zeng) 巷道(hdng) 思忖(chun) 汗流浃 背(ji) D.祈祷(qi)懊悔(ao) 桑梓(zi) 自怨自艾 (y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斑澜愧怍脑髓残羹冷炙 B.绯红遐想苍桑刎颈之交 C.烧灼佝偻取缔斑驳陆离 D.脉膊庇护赊账完璧归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 (2)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 (3)迈上沪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 A.服法者伤害滑翔 B.服法者损害滑翔 C.伏法者损害翱翔 D.伏法者伤害翱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 卢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 B.你请我下个月到贵校作学术报告,我刚动过手术,行动不便,你这个不情之 请让我很为难。 C.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 童话弃如敝屣。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 学深学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 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 B.省气象台的资料显示,我省今年7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为31摄氏度,创下了 历史平均最高气温。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 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 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2013—2014 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调查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炫耀(xuàn) 干瘪(biě) 下载(zài) 恪尽职 守(kè) B. 挫折(cuō) 慰藉(jí) 吮吸(shǔn) 锲而 不舍(qiè) C. 憎厌(zèng) 巷道(hàng) 思忖(chǔn ) 汗流浃 背(jiā) D.祈祷(qǐ) 懊悔(ào) 桑梓(zǐ) 自怨自艾 (y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斑澜 愧怍 脑髓 残羹冷炙 B. 绯红 遐想 苍桑 刎颈之交 C. 烧灼 佝偻 取缔 斑驳陆离 D.脉膊 庇护 赊账 完璧归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 ________。 (2)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 ________。 (3)迈上浐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________。 A.服法者 伤害 滑翔 B.服法者 损害 滑翔 C.伏法者 损害 翱翔 D.伏法者 伤害 翱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其中所收藏的埃及、希腊、罗马古文物不可胜数,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 卢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 B.你请我下个月到贵校作学术报告,我刚动过手术,行动不便,你这个不情之 请让我很为难。 C.如果我们抱残守缺,在创作上不能积极创新,我担心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将把 童话弃如敝屣。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 学深学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 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 B.省气象台的资料显示,我省今年 7 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为 31 摄氏度,创下了 历史平均最高气温。 C.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 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D.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 而达到它们的相当完善的构造、相互适应,因而难以令人满意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 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 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 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 D.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利伟… 等等,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泥泞,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 7.下面诗句朗读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C.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D.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8.下列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青翠的竹林,都在江水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 就连我自己也融在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天空洒下落日的余晖 B.湍急的河水推挤着船舷 C.整个世界五彩斑斓 D.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9.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 约 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 它的奥妙 ①乐曲中的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 ②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 ③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 ④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①②④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的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因 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 传 B.“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 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 《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 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D.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5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 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 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 说:“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 D.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杨利伟…… 等等,他们伴随着我们走过泥泞,走过贫穷,走过幼稚,走过光荣。 7.下面诗句朗读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C.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D.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8.下列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青翠的竹林,都在江水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 _______,就连我自己也融在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天空洒下落日的余晖 B.湍急的河水推挤着船舷 C.整个世界五彩斑斓 D.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9.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 约,_____________,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 它的奥妙。 ①乐曲中的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 ②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 ③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 ④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的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因 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 三传”。 B.“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 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 《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C.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 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D.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1~15 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
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 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 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 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 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 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蔺相如固止之 固:坚决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 确的一项是 (3分)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1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3分) 译文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3分) 译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 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 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 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 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 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 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蔺相如固止之 固:坚决 D.相如引车避匿 引:调转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 分)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羞”字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相如每朝时 B.大王必欲急臣 C.而相如廷叱之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 确的一项是 (3 分) 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 列”。 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1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贾谊和禇遂良都曾被贬湘地 (1)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2)颔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3)尾联抒情意味浓厚,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嗟乎!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 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2)亦以明死生之 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3)纷吾既有此内美 兮 原《离骚》) (4) ,恐美人之迟 暮 (屈原《离骚》 (4) ,吾将上下而求 索 (屈原《离骚》) (6) ,所宜深 慎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7)惧满溢,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8) ,不指南方不肯 休 (文天祥《渡扬子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麦子 温亚军 ①夏收前,大舅突然去世了 ②要放在以前,母亲肯定得说点啥。可是眼下,还说啥呢 ③父亲没有安慰母亲,悄声出了门,转悠到麦地边。金灿灿的阳光铺满了麦地, 即将成熟的麦子如阳光一样金灿,晃得人眼胀。父亲吸吸鼻子,成熟的麦香味在 四周摇晃。—一阵热风吹来,麦香味在阳光中像爆米花似的,一缕一缕地饱胀、迸 裂,忽然间浓烈 随着热浪裹住了父亲。父亲沉没在醉人的麦香味里,却被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贾谊和褚遂良都曾被贬湘地。 (1)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3 分) (2)颔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 分) (3)尾联抒情意味浓厚,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嗟乎!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 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2)亦以明死生之 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 (3)纷吾既有此内美 兮, 。 (屈 原 《离骚》) (4)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 暮。 (屈原 《离骚》) (4) ,吾将上下而求 索。 (屈原 《离骚》) (6)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 慎。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7)惧满溢, _________________,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8)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 休。 (文天祥 《渡扬子江》)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1 题 麦子 温亚军 ①夏收前,大舅突然去世了。 ②要放在以前,母亲肯定得说点啥。可是眼下,还说啥呢? ③父亲没有安慰母亲,悄声出了门,转悠到麦地边。金灿灿的阳光铺满了麦地, 即将成熟的麦子如阳光一样金灿,晃得人眼胀。父亲吸吸鼻子,成熟的麦香味在 四周摇晃。一阵热风吹来,麦香味在阳光中像爆米花似的,一缕一缕地饱胀、迸 裂,忽然间浓烈起来,随着热浪裹住了父亲。父亲沉没在醉人的麦香味里,却被
呛得连连咳嗽。风瞬时而来,又突然跑走,海潮似的麦浪在阳光里渐渐复归平静。 父亲望着麦田,突然间泪流满面。 ④母亲与大舅的矛盾来自外婆去世那年。外婆去世了,大舅承担了丧葬的一切费 用。可问题出在他拿来的麦子上,是当年受雨水浸泡过的芽麦。其实,芽麦晒干 了看不出有问题,磨成粉后跟正常的也没啥区别,只是一吃就露馅了。外婆活到 了九十多岁,算是喜丧,所以亲戚们也没表现出多么悲哀,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到吃饭时,锅里的面条煮成了糊糊,这怎么吃?请来的厨子有经验,抓过一把面 粉尝了尝,又呸呸吐掉,一脸不屑地说,这是芽麦!可大舅很镇定,并且还有点 理直气壮。他说芽麦怎么啦,芽麦也是麦! ⑤母亲也没想到自己的大哥居然做出这种事来,忍不住大声痛哭起来。母亲的哭 声就像号令,人们从她的悲恸声中听出了意图,一拥而上,将大舅轰出了院门。 ⑥没人注意大舅是怎么离开的。外婆出殡那天,大舅没去,也没法去,一个人躲 在山坡上大哭了一场,哭得无比酣畅,无比悲凉。仅仅是因为一些芽麦,大舅众 叛亲离,这个结局任是谁也想不到的。 ⑦从此,大舅沉默寡言,关起院门自己过活。他守着存储了四五年的陈麦,日子 过得平静而安详。大舅没什么念想,他的日子简单到只剩下粮食一一只要仓里囤 满粮食,他的心里就是满足的。 ⑧大舅爱麦如命是有根由的。一个人,一种习性的延续不可能无缘无故。闹饥荒 最严重那年,大舅是生产队仓库保管员,他每天去粮库翻翻弄弄,名义上怕麦子 发霉变质,其实是往鞋子里灌些麦粒。回家倒出鞋子里的麦子,也就一小把,还 沾有浓浓的脚臭味。外婆关上门,把这一小把麦粒偷偷地用石窝捣碎,拌上野菜 煮成菜糊糊,才使家人渡过了饥荒。当然,我们家也沾了大舅的光,外婆每次藏 下几颗麦粒,够两三把,就迈着小脚走七八里地送到我家。母亲晚上给我们煮 小锅面菜糊糊,我们兄妹几个从来没嫌弃过带有脚臭味的面菜糊糊,还抢着喝呢。 也正因为这些,父母亲对大舅充满了感激 ⑨这么多年,母亲其实早就想通了,不就一点芽麦嘛,至于把一个血肉相连的人 生生从心中剔除出去?母亲抹干脸上的泪,开始张罗大舅的丧事。她在自家麦地 里选一块地,给大舅做墓地。 ⑩大舅下葬那天,酷夏的热风一大早就刮了起来,且一阵紧似一阵。棺材要掩埋 时,父亲转身走出人群,揪了一把金灿灿的麦穗,回来轻轻放到大舅的棺盖上, 大喊一声,他大舅,你爱麦子,就让这把麦子陪你去吧! ①这时母亲也去揪了把麦穗,凑到一堆燃烧的麻纸上,火很快烤到了麦粒。瞬时, 麦子的香味混合着火纸、香烛的味道,在墓地弥漫开,悄悄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 母亲哽咽道,你们闻到了吧?这烤熟的麦粒中,有股脚臭味! ⑩父亲老泪纵横,从母亲手中接过烤熟的麦穗,两只布满青筋的大手,揉搓出焦 黄的麦粒,缓缓洒向墓坑…… (选自《中国作家》2011年第13期,有删节) 1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母亲对大舅的感情变化过程。(4分) 19.本文主人公大舅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呛得连连咳嗽。风瞬时而来,又突然跑走,海潮似的麦浪在阳光里渐渐复归平静。 父亲望着麦田,突然间泪流满面。 ④母亲与大舅的矛盾来自外婆去世那年。外婆去世了,大舅承担了丧葬的一切费 用。可问题出在他拿来的麦子上,是当年受雨水浸泡过的芽麦。其实,芽麦晒干 了看不出有问题,磨成粉后跟正常的也没啥区别,只是一吃就露馅了。外婆活到 了九十多岁,算是喜丧,所以亲戚们也没表现出多么悲哀,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到吃饭时,锅里的面条煮成了糊糊,这怎么吃?请来的厨子有经验,抓过一把面 粉尝了尝,又呸呸吐掉,一脸不屑地说,这是芽麦!可大舅很镇定,并且还有点 理直气壮。他说芽麦怎么啦,芽麦也是麦! ⑤母亲也没想到自己的大哥居然做出这种事来,忍不住大声痛哭起来。母亲的哭 声就像号令,人们从她的悲恸声中听出了意图,一拥而上,将大舅轰出了院门。 ⑥没人注意大舅是怎么离开的。外婆出殡那天,大舅没去,也没法去,一个人躲 在山坡上大哭了一场,哭得无比酣畅,无比悲凉。仅仅是因为一些芽麦,大舅众 叛亲离,这个结局任是谁也想不到的。 ⑦从此,大舅沉默寡言,关起院门自己过活。他守着存储了四五年的陈麦,日子 过得平静而安详。大舅没什么念想,他的日子简单到只剩下粮食——只要仓里囤 满粮食,他的心里就是满足的。 ⑧大舅爱麦如命是有根由的。一个人,一种习性的延续不可能无缘无故。闹饥荒 最严重那年,大舅是生产队仓库保管员,他每天去粮库翻翻弄弄,名义上怕麦子 发霉变质,其实是往鞋子里灌些麦粒。回家倒出鞋子里的麦子,也就一小把,还 沾有浓浓的脚臭味。外婆关上门,把这一小把麦粒偷偷地用石窝捣碎,拌上野菜 煮成菜糊糊,才使家人渡过了饥荒。当然,我们家也沾了大舅的光,外婆每次藏 下几颗麦粒,够两三把,就迈着小脚走七八里地送到我家。母亲晚上给我们煮一 小锅面菜糊糊,我们兄妹几个从来没嫌弃过带有脚臭味的面菜糊糊,还抢着喝呢。 也正因为这些,父母亲对大舅充满了感激。 ⑨这么多年,母亲其实早就想通了,不就一点芽麦嘛,至于把一个血肉相连的人 生生从心中剔除出去?母亲抹干脸上的泪,开始张罗大舅的丧事。她在自家麦地 里选一块地,给大舅做墓地。 ⑩大舅下葬那天,酷夏的热风一大早就刮了起来,且一阵紧似一阵。棺材要掩埋 时,父亲转身走出人群,揪了一把金灿灿的麦穗,回来轻轻放到大舅的棺盖上, 大喊一声,他大舅,你爱麦子,就让这把麦子陪你去吧! ⑪这时母亲也去揪了把麦穗,凑到一堆燃烧的麻纸上,火很快烤到了麦粒。瞬时, 麦子的香味混合着火纸、香烛的味道,在墓地弥漫开,悄悄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 母亲哽咽道,你们闻到了吧?这烤熟的麦粒中,有股脚臭味! ⑫父亲老泪纵横,从母亲手中接过烤熟的麦穗,两只布满青筋的大手,揉搓出焦 黄的麦粒,缓缓洒向墓坑…… (选自《中国作家》2011 年第 13 期,有删节) 1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母亲对大舅的感情变化过程。(4 分) 19.本文主人公大舅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0.请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21.本文围绕麦子展开情节,写法简练,却有着深厚的思想意蕴。请结合全文, 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六、作文(7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二人去郊游,甲沿着一条笔直的大路边走边看,很是高兴。可是乙却尽选择 弯曲的小路走,有时还要爬山坡,跨水渠,累得满头大汗。甲不解,问乙:“明 明有笔直的大路你不走,偏走弯曲的小路,这是何苦?你看我轻松愉快,有何不 好?”乙回答道:“走弯曲的小路看的景色多,看得真切,很有意思。 请以“弯路与直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内,立意 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B项cu0应为cuoj应为jieC项zeng应为 zeng chun应为cinD 项qi应为q1ao应为o) 2.C(A.斑斓B.沧桑D.脉搏) 3.B(伏法:罪犯依法被处决。服法:服从法院的决定。伤害:使身体或思想感 情等受到损害。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滑翔:不依靠动 力,只借助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行。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4.C(弃如敝屣:比喻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爱惜。A.分庭抗礼: 比喻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B.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做对 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这里用在对方身上不对。D.师心自用:只凭主观,自以为 是,是贬义词。) 5.C(A.主谓搭配不当,“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 常的社会秩序”不搭配;B.成分残缺,在“气温”后加上的“记录”;D.“即使” 表假设,“因而”表结果,两种不同关系的关联词混合在一起,造成句式杂糅。) 6.B(A.“编成了多少席”后是问号,C.最后的“感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D. 省略号和“等等”重复,应选其一。) 7.A(重音应为“破旧”)
20.请简要赏析第③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 分) 21.本文围绕麦子展开情节,写法简练,却有着深厚的思想意蕴。请结合全文, 探究其深刻意蕴。(6 分) 六、作文(70 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二人去郊游,甲沿着一条笔直的大路边走边看,很是高兴。可是乙却尽选择 弯曲的小路走,有时还要爬山坡,跨水渠,累得满头大汗。甲不解,问乙:“明 明有笔直的大路你不走,偏走弯曲的小路,这是何苦?你看我轻松愉快,有何不 好?”乙回答道:“走弯曲的小路看的景色多,看得真切,很有意思。” 请以“弯路与直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内,立意 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B 项 cuō 应为 cuò jí 应为 jiè C 项 zèng 应为 zēng chǔn 应为 cǔn D 项 qǐ 应为 qí āo 应为 òo ) 2.C(A.斑斓 B.沧桑 D.脉搏) 3.B(伏法:罪犯依法被处决。服法:服从法院的决定。伤害:使身体或思想感 情等受到损害。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蒙受损失。滑翔:不依靠动 力,只借助空气的浮力在空中飘行。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4.C (弃如敝屣:比喻像扔掉破鞋子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爱惜。A.分庭抗礼: 比喻彼此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B.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做对 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这里用在对方身上不对。D.师心自用:只凭主观,自以为 是,是贬义词。) 5.C(A.主谓搭配不当,“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 常的社会秩序”不搭配;B.成分残缺,在“气温”后加上的“记录”;D.“即使” 表假设,“因而”表结果,两种不同关系的关联词混合在一起,造成句式杂糅。) 6.B(A.“编成了多少席”后是问号,C.最后的“感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D. 省略号和“等等”重复,应选其一。) 7.A(重音应为“破旧”)
8.D(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能力。做这类题时一要话题保持统一。二要内容合乎 情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三是语句要前后照应。此题语段突出“绿” 语义连贯,色彩一致。A项“落日的余晖”、C项“五彩斑斓”破坏了色彩的协 调,B项“湍急”“推挤”无法显示静态的水面绿油油的倒影。) 9.C(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横线前“与它相约”一一②“聆 听她”一—①“心跳脸红”一—④“纯真无邪”;③“无论哪一首音乐都 横线后“但可惜”) 10.A(《左传》是编年体) 11.B(顾:只是,不过。) 12.C 13.D(D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A项,名词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状语。) 14.B(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 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 15.(1)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3分。 “罢”“以”“拜”各1分) (2)现在如果两只虎相斗,势必不能两个都活下来。(3分。“今”“势”“俱” 各1分) (3)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4分。“卒”“相与”“刎 颈”“交”各1分) 16.(1)参考答案:夜晚醉饮长沙,天明在一片春色中从湘水出发诗人借酒浇 愁,透露出黯然伤情的心绪。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紧扣题面,点明题 意。(1分)引出下联启程时的情景。(1分)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1分)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 “留人”,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反衬出世情的淡薄;(1分)同时 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1分) (3)参考答案:尾联直抒胸臆。(2分)诗人回首一生,想到前途渺茫,不 觉黯然伤神,抒发了感叹身世、优忧国伤时的沉郁悲愤之情。(2分) 17.(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又重之以修能 (4)惟草木之零落兮 (5)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 (6)载舟覆舟 (7)则思江海下百川 (8)臣心一片磁针石 18.(大饥荒年代)感激——(芽麦事件中)怨恨一—(芽麦事件后)冷漠 (大舅去世后)歉疚、怀念。(4分。每点1分。第④点答不完整,不给分。顺 序错了不得分。) 19.①孝顺。大舅主动承担外婆丧葬的费用。②质朴。大舅一心攒粮。③俭朴。 如把粮食当作生命。④忍耐。大舅没去外婆出殡仪式。⑤木讷。大舅沉默寡言 ⑥执拗。芽麦事件中大舅说芽麦也是麦。(答对四点得4分)
8.D(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能力。做这类题时一要话题保持统一。二要内容合乎 情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三是语句要前后照应。此题语段突出“绿”, 语义连贯,色彩一致。A 项“落日的余晖”、C 项“五彩斑斓”破坏了色彩的协 调,B 项“湍急”“推挤”无法显示静态的水面绿油油的倒影。) 9.C(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横线前“与它相约”——②“聆 听她”——①“心跳脸红”——④“纯真无邪”;③“无论哪一首音乐都”—— 横线后“但可惜”) 10.A(《左传》是编年体) 11.B(顾:只是,不过。) 12.C 13.D(D 项,与例句同,均为意动用法。A 项,名词用作动词;B 项,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C 项,名词用作状语。) 14.B(蔺相如并不是怕见廉颇,他宽宏大量,先国家之急,为了赵国的利益,他 不愿与廉颇发生冲突。) 15.(1)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3 分。 “罢”“以”“拜”各 1 分) (2)现在如果两只虎相斗,势必不能两个都活下来。(3 分。“今”“势”“俱” 各 1 分) (3) 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4 分。“卒”“相与”“ 刎 颈”“ 交”各 1 分) 16.(1)参考答案:夜晚醉饮长沙,天明在一片春色中从湘水出发,诗人借酒浇 愁, 透露出黯然伤情的心绪。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1 分)紧扣题面,点明题 意。(1 分)引出下联启程时的情景。(1 分)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1 分)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 “留人”,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反衬出世情的淡薄;(1 分)同时 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1 分) (3)参考答案: 尾联直抒胸臆。(2 分)诗人回首一生,想到前途渺茫,不 觉黯然伤神,抒发了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沉郁悲愤之情。(2 分) 17.(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3)又重之以修能 (4)惟草木之零落兮 (5)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 (6)载舟覆舟 (7)则思江海下百川 (8)臣心一片磁针石 18.(大饥荒年代)感激——(芽麦事件中)怨恨——(芽麦事件后)冷漠—— (大舅去世后)歉疚、怀念。(4 分。每点 1 分。第④点答不完整,不给分。顺 序错了不得分。) 19. ①孝顺。大舅主动承担外婆丧葬的费用。②质朴。大舅一心攒粮。③俭朴。 如把粮食当作生命。④忍耐。大舅没去外婆出殡仪式。⑤木讷。大舅沉默寡言。 ⑥执拗。芽麦事件中大舅说芽麦也是麦。(答对四点得 4 分)
20.本段选取麦子为描写对象,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细节描写 和比喻(通感)、拟人的修辞,描写了麦收时节的丰收景象,具有诗情画意的美。 (6分。角度2分,细节、修辞、描写内容、表达效果各1分) 21.①大饥荒年代中大舅夹带麦粒,以及母亲对大舅的歉疚与怀念,表现中国人 对亲情观念的重视和倡导。②大舅在外婆丧礼上以次充好,人们对其行为的鄙视 与孤立,反映了村民们传统的孝与义的道德准则。③大舅头脑中的芽麦与好麦并 无差别,对麦子的珍惜,表现其朴素的自然观和生活观。④大舅的攒粮,表现农 民传统的忧患意识。⑤人们对大舅行为的逐渐理解,表现作者对回归自然和简朴 生活理念的倡导。(6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得一半分) 22.略
20.本段选取麦子为描写对象,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细节描写 和比喻(通感)、拟人的修辞,描写了麦收时节的丰收景象,具有诗情画意的美。 (6 分。角度 2 分,细节、修辞、描写内容、表达效果各 1 分) 21.①大饥荒年代中大舅夹带麦粒,以及母亲对大舅的歉疚与怀念,表现中国人 对亲情观念的重视和倡导。②大舅在外婆丧礼上以次充好,人们对其行为的鄙视 与孤立,反映了村民们传统的孝与义的道德准则。③大舅头脑中的芽麦与好麦并 无差别,对麦子的珍惜,表现其朴素的自然观和生活观。④大舅的攒粮,表现农 民传统的忧患意识。⑤人们对大舅行为的逐渐理解,表现作者对回归自然和简朴 生活理念的倡导。(6 分。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得一半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