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 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 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 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 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 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 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 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 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 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 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 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 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 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 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 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 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 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 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 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 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 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 于此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 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深圳市高级中学 2017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语 文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 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 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 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 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 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 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 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 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 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 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 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 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 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 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 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 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 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 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 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 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 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 于此可见一斑。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 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 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 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 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 显得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 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 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 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C.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 系,所以难以流行。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 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4~7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 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 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 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 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 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 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 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 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 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 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 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 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 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 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 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 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 显得更为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 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 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 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C.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 系,所以难以流行。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 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4~7 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 学颜,或疑之,拱日:“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日:“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 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 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 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 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 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 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 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 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 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 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 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 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 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 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 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 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髙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佫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 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 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 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②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8.赏析作者在颔联中表现音乐带给听者感受的主要艺术手法?(5分) 9.比较颈联“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与《春江花月夜》中的“谁家 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说说二者感情相同之处,并请结合诗句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赔钱亏累。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 /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 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 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 官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 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 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 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 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 分) ②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8.赏析作者在颔联中表现音乐带给听者感受的主要艺术手法?(5 分) 9.比较颈联“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与《春江花月夜》中的“谁家 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说说二者感情相同之处,并请结合诗句赏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1)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 点是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 是 (3)荀子在《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 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答题前,请考生先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题的题号,然后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卖羊 相裕亭 六叔集上卖羊回来,天都快黑了。小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六叔走在街上,不时听到“呱嗒呱嗒”的风箱响,就知道,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 再看看沿街的人家,老老少少都围在桌边了。六叔没想到天黑得这么快! 本来,卖过羊,接过钱,就没有六叔的事了。可他递交羊绳时,那只没有上绳的 小羊羔,怎么也不肯跟那戴鸭舌帽的买羊人走。 六叔把兜里喂剩下的几粒豆子,交给“鸭舌帽”,教他把豆子放在掌心,蹲在老 羊身边,慢慢地张开手,那羊羔就过来了。可“鸭舌帽”按六叔说的做了,那羊 羔就是不去吃他手中的豆子 “鸭舌帽”身后藏着绳子,他想把那羊羔捆扎起来,放在车上推着,省得集上人 多跑丢了。 六叔不忍心他那样做,六叔说:“不用捆,你牵着老羊前面走,它自然就跟着跑 了 “鸭舌帽”试着拽老羊前头走,可那羊羔却围着六叔“咩咩”叫着打转转。 六叔说:“这小东西成精了!” “鸭舌帽”说:“你把它抱住递给我。” 六叔知道他要捆扎它。 六叔说:“这样吧,我给你牵着送送。”六叔说,反正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帮送 出集外。 “鸭舌帽”似乎有些不大放心,含含糊糊地说:“……那也行。” 递交羊绳时,“鸭舌帽”问六叔:“哪庄的?” 六叔说:“下家套的 “下家套的?姓什么?” 六叔有些恼!六叔说:“跑不了。要不,我把钱再给你!” “鸭舌帽”笑,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六叔说:“要不是急着用钱,我还不卖哩!” “鸭舌帽”一脸坏笑地看着那羊,说:“那是,那是
⑴苏轼在《赤壁赋》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 点是 , 。 ⑵《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 是: , 。 ⑶荀子在《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 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答题前,请考生先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题的题号,然后再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卖 羊 相裕亭 六叔集上卖羊回来,天都快黑了。小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六叔走在街上,不时听到“呱嗒呱嗒”的风箱响,就知道,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 再看看沿街的人家,老老少少都围在桌边了。六叔没想到天黑得这么快! 本来,卖过羊,接过钱,就没有六叔的事了。可他递交羊绳时,那只没有上绳的 小羊羔,怎么也不肯跟那戴鸭舌帽的买羊人走。 六叔把兜里喂剩下的几粒豆子,交给“鸭舌帽”,教他把豆子放在掌心,蹲在老 羊身边,慢慢地张开手,那羊羔就过来了。可“鸭舌帽”按六叔说的做了,那羊 羔就是不去吃他手中的豆子。 “鸭舌帽”身后藏着绳子,他想把那羊羔捆扎起来,放在车上推着,省得集上人 多跑丢了。 六叔不忍心他那样做,六叔说:“不用捆,你牵着老羊前面走,它自然就跟着跑 了。” “鸭舌帽”试着拽老羊前头走,可那羊羔却围着六叔“咩咩”叫着打转转。 六叔说:“这小东西成精了!” “鸭舌帽”说:“你把它抱住递给我。” 六叔知道他要捆扎它。 六叔说:“这样吧,我给你牵着送送。”六叔说,反正他也没有什么事情,帮送 出集外。 “鸭舌帽”似乎有些不大放心,含含糊糊地说:“……那也行。” 递交羊绳时,“鸭舌帽”问六叔:“哪庄的?” 六叔说:“下家套的。” “下家套的?姓什么?” 六叔有些恼!六叔说:“跑不了。要不,我把钱再给你!” “鸭舌帽”笑,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六叔说:“要不是急着用钱,我还不卖哩!” “鸭舌帽”一脸坏笑地看着那羊,说:“那是,那是
后来,六叔帮送到集外后,又送了好远,直到人家说:“前面就到了!”他这才 把羊绳交给“鸭舌帽”。也就在这同时,六叔帮人揽住小羊,“鸭舌帽”上来就 把它捆扎上了。六叔从“鸭舌帽”捆扎小羊的狠劲上看,那人是个“小刀手”。 当下,六叔就想到,那两只羊,只怕是连明天都活不过去了!往回走的路上,六 叔的心里酸酸的。直到晩上走进家门,他满脑子里还是“鸭舌帽”咬着牙根,捆 扎小羊的凶杀样儿!进门,女人问他:“卖了? 六叔没有吱声。 “卖了多少钱?” 六叔不声不响地从怀里把钱掏出来,放在桌上。女人接过钱,凑在灯前的亮光里, 蘸着口水,先又点出四块七,说是还街口二华家小店的酱油、味精钱;又点出八 块,后天好去下家沟顺他三姨家喝喜酒;还剩下三十二块三,女人一连点了六遍, 说:“这个钱,不能乱动了,全留给小顺子住校用。” 小顺子读初三了,吃住在山左口联中,每个星期都要花十几块钱。女人把留给小 顺子读书的钱,用一块旧布条包好,放进床头的小包袱里,就来打听那羊的下落。 女人问:“那羊,卖给什么人了?” 六叔不吱声。 女人又问一遍:“卖给谁了?” 六叔一时心焦,猛不丁地冒出一句:“谁出钱多,我卖给谁了。”随后,六叔把 脸别在一旁,不搭理女人了。女人猜到,他一准是把那羊卖给“小刀手”了。早 晨出门时,女人还交待过,让他千万别卖给“小刀手”。可他,还是卖给“小刀 手”了 女人轻叹一声,说:“哎!可怜那小羊,还没吃过开春的嫩青草!” 女人说着,随即抬起衣袖,抹起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刀手“鸭舌帽”对待羊羔的凶样让六叔不寒而栗,也与六叔形成鲜明的对 比,一望而知,此类凶残暴虐之人必定也是唯利是图的奸商 B.六叔夫妇十分怜惜自己饲养的羊和羊羔,但儿子上学的需求、柴米油盐的支 出、礼尚往来的人情,让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 农民生活的窘迫 C.卖与不卖是一个让六叔无比纠结的问题,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激烈尖锐的矛盾 冲突、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让读者也深陷于这种纠结中,也不断地为人物的命 运而担忧。 D.“抬起衣袖,抹起泪水”,极富生活化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为可预 见命运的羊羔而伤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境,作者惜墨如金,颇有写意之神 韵 E.虽然作者在语言上并不浓墨重彩,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当运用,使 小说的语言含蓄隽永、典雅洗练 (2)小说的开头划线段落很有特色,说说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3)文中的六叔有何形象特点?“卖羊”反映了他怎样的复杂心理?(6分) (4)有人说,《卖羊》和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山羊兹拉特》一样,体现了作者悲 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8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后来,六叔帮送到集外后,又送了好远,直到人家说:“前面就到了!”他这才 把羊绳交给“鸭舌帽”。也就在这同时,六叔帮人揽住小羊,“鸭舌帽”上来就 把它捆扎上了。六叔从“鸭舌帽”捆扎小羊的狠劲上看,那人是个“小刀手”。 当下,六叔就想到,那两只羊,只怕是连明天都活不过去了!往回走的路上,六 叔的心里酸酸的。直到晚上走进家门,他满脑子里还是“鸭舌帽”咬着牙根,捆 扎小羊的凶杀样儿!进门,女人问他:“卖了?” 六叔没有吱声。 “卖了多少钱?” 六叔不声不响地从怀里把钱掏出来,放在桌上。女人接过钱,凑在灯前的亮光里, 蘸着口水,先又点出四块七,说是还街口二华家小店的酱油、味精钱;又点出八 块,后天好去下家沟顺他三姨家喝喜酒;还剩下三十二块三,女人一连点了六遍, 说:“这个钱,不能乱动了,全留给小顺子住校用。” 小顺子读初三了,吃住在山左口联中,每个星期都要花十几块钱。女人把留给小 顺子读书的钱,用一块旧布条包好,放进床头的小包袱里,就来打听那羊的下落。 女人问:“那羊,卖给什么人了?” 六叔不吱声。 女人又问一遍:“卖给谁了?” 六叔一时心焦,猛不丁地冒出一句:“谁出钱多,我卖给谁了。”随后,六叔把 脸别在一旁,不搭理女人了。女人猜到,他一准是把那羊卖给“小刀手”了。早 晨出门时,女人还交待过,让他千万别卖给“小刀手”。可他,还是卖给“小刀 手”了。 女人轻叹一声,说:“哎!可怜那小羊,还没吃过开春的嫩青草!” 女人说着,随即抬起衣袖,抹起泪水。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刀手“鸭舌帽”对待羊羔的凶样让六叔不寒而栗,也与六叔形成鲜明的对 比,一望而知,此类凶残暴虐之人必定也是唯利是图的奸商。 B.六叔夫妇十分怜惜自己饲养的羊和羊羔,但儿子上学的需求、柴米油盐的支 出、礼尚往来的人情,让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 农民生活的窘迫。 C.卖与不卖是一个让六叔无比纠结的问题,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激烈尖锐的矛盾 冲突、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让读者也深陷于这种纠结中,也不断地为人物的命 运而担忧。 D.“抬起衣袖,抹起泪水”,极富生活化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为可预 见命运的羊羔而伤感,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心境,作者惜墨如金,颇有写意之神 韵。 E.虽然作者在语言上并不浓墨重彩,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当运用,使 小说的语言含蓄隽永、典雅洗练。 ⑵小说的开头划线段落很有特色,说说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6 分) ⑶文中的六叔有何形象特点?“卖羊”反映了他怎样的复杂心理? (6 分) ⑷有人说,《卖羊》和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山羊兹拉特》一样,体现了作者悲 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8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罗中立: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做学生时,他努力“逃离”油画,却以巨幅油画《父亲》一夜成名,成为新时期 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做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官”,却在50岁时被教 职工民主推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61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 在个性鲜明的艺术界,他的沉着包容能为各方所接受,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叛 精神。画家罗中立的身上似乎纠结着各种矛盾,他却能一再穿越这些矛盾而获得 成功。 秘诀是什么?他说:“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创作《父亲》,跟我小时候的生活有关。”罗中立说。那时的罗家在重庆市郊, 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的亲戚有人饿死,有人为了几十公斤玉米就把孩子卖到外地 还有一些亲戚为了活命跑到罗中立家,“大家分着喝一碗粥”。 1964年,罗中立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在附中读二年级时,来到大巴山深处 的一所村小学当美术教员。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上完课、开完会,天黑就回到 土屋里上床睡觉。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又回到大巴山生活了10年,直到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 看到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览的通知后,罗中立再次去大巴山寻找灵感。大年三 十的傍晚,他看到路边公共厕所前蹲着一个等着收粪的老农。那天阴雨绵绵,又 湿又冷,老农却一动不动,表情麻木,似乎对举家团聚的传统佳节茫然不知。沉 淀在脑海中的印记,仿佛被这张木然的脸庞突然揭开。他被自己的灵感刺激得难 以自制,兴奋得一个劲儿地冲朋友大喊:“我要画一幅和毛主席像一样大的画! 罗中立整整画了半年,逐渐勾勒出一个老年农民的形象。作品送到北京后,又根 据评委吴冠中的建议将作品名字改为《父亲》,作为对整整一代人集体形象的描 述。1980年12月,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父亲》获得油画金奖。它成为 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罗中立在中国美术界的知名度和不可动 摇的位置。“用领袖像的尺寸画农民,就是要让神化的、扭曲的历史回归本来的 轨迹。”罗中立说。 最早从获奖的喜悦中解脱出来的,是罗中立自己。1981年,罗中立用表现主义 的绘画语言完成了自己的毕业创作《吹渣渣》,标志着他在一年内实现了从政治 主题到绘画主题的成功转型。“《吹渣渣》更多地回到了绘画本体语言,从这幅 作品之后,我的绘画风格才一路延续到今天。”罗中立说。 罗中立得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两年期间,他游览了欧洲 所有的大博物馆,参观和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美术史上著名的原作原著。在卢浮 宫,工作人员上班他就去,工作人员下班他才走,就这样整整临摹了3个月。在 美第奇博物馆,罗中立连续3次去看伦勃朗的展览,去了就看伦勃朗的两幅肖像 画。同样的肖像、同样的色调、同样的尺寸,一幅创作于1834年,一幅创作于 1864年,时间跨度整整30年。很多人在这两幅画前一晃而过,罗中立一站就是 几个小时。他知道,正是这惨淡经营与重复“炒冷饭”的30年,造就了伦勃朗 这位美术史上的巨匠 罗中立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应该用什么作品跟西方的 艺术家进行交流?“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回到自己的本土,回到自己的文化,寻 找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绘画的样式和语言。”他又回到了大巴山,回到了雕塑 石窟、石刻、年画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之中,寻找和提炼自己的绘画语言、风 格和样式
罗中立:天气正好 下地干活 做学生时,他努力“逃离”油画,却以巨幅油画《父亲》一夜成名,成为新时期 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做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当官”,却在 50 岁时被教 职工民主推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在 61 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 在个性鲜明的艺术界,他的沉着包容能为各方所接受,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反叛 精神。画家罗中立的身上似乎纠结着各种矛盾,他却能一再穿越这些矛盾而获得 成功。 秘诀是什么?他说:“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创作《父亲》,跟我小时候的生活有关。”罗中立说。那时的罗家在重庆市郊, 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的亲戚有人饿死,有人为了几十公斤玉米就把孩子卖到外地, 还有一些亲戚为了活命跑到罗中立家,“大家分着喝一碗粥”。 1964 年,罗中立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在附中读二年级时,来到大巴山深处 的一所村小学当美术教员。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上完课、开完会,天黑就回到 土屋里上床睡觉。附中毕业后,罗中立又回到大巴山生活了 10 年,直到 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后考入四川美术学院。 看到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览的通知后,罗中立再次去大巴山寻找灵感。大年三 十的傍晚,他看到路边公共厕所前蹲着一个等着收粪的老农。那天阴雨绵绵,又 湿又冷,老农却一动不动,表情麻木,似乎对举家团聚的传统佳节茫然不知。沉 淀在脑海中的印记,仿佛被这张木然的脸庞突然揭开。他被自己的灵感刺激得难 以自制,兴奋得一个劲儿地冲朋友大喊:“我要画一幅和毛主席像一样大的画!” 罗中立整整画了半年,逐渐勾勒出一个老年农民的形象。作品送到北京后,又根 据评委吴冠中的建议将作品名字改为《父亲》,作为对整整一代人集体形象的描 述。1980 年 12 月,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父亲》获得油画金奖。它成为 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罗中立在中国美术界的知名度和不可动 摇的位置。“用领袖像的尺寸画农民,就是要让神化的、扭曲的历史回归本来的 轨迹。”罗中立说。 最早从获奖的喜悦中解脱出来的,是罗中立自己。1981 年,罗中立用表现主义 的绘画语言完成了自己的毕业创作《吹渣渣》,标志着他在一年内实现了从政治 主题到绘画主题的成功转型。“《吹渣渣》更多地回到了绘画本体语言,从这幅 作品之后,我的绘画风格才一路延续到今天。”罗中立说。 罗中立得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两年期间,他游览了欧洲 所有的大博物馆,参观和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美术史上著名的原作原著。在卢浮 宫,工作人员上班他就去,工作人员下班他才走,就这样整整临摹了 3 个月。在 美第奇博物馆,罗中立连续 3 次去看伦勃朗的展览,去了就看伦勃朗的两幅肖像 画。同样的肖像、同样的色调、同样的尺寸,一幅创作于 1834 年,一幅创作于 1864 年,时间跨度整整 30 年。很多人在这两幅画前一晃而过,罗中立一站就是 几个小时。他知道,正是这惨淡经营与重复“炒冷饭”的 30 年,造就了伦勃朗 这位美术史上的巨匠。 罗中立给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应该用什么作品跟西方的 艺术家进行交流?“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回到自己的本土,回到自己的文化,寻 找具有中国精神的当代绘画的样式和语言。”他又回到了大巴山,回到了雕塑、 石窟、石刻、年画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之中,寻找和提炼自己的绘画语言、风 格和样式
寻找、提炼绘画语言的紧迫感,催生了罗中立对时间流失的负疚感。他曾经计划 每10年办一次画展,眼看预定的画展临近,自己却没有时间创作,他甚至痛苦 得躲进画室里流泪。罗中立勤奋得让人惊讶。他随身带着速写本,画他见到的人 和事。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后,事多会多,哪怕忙到深夜,他也要去画室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罗中立笔下的农民都有一份真生活:有沉重劳作的苦 有合家围坐火塘的乐,有夫妻风雨同舟的爱,有老牛舐犊般殷深的情。“罗中立 在最朴素、最自然、最本源甚至最土的农民形象、农民主题,和艺术中最创造性 的、最精神化的、越来越具有语言形式的纯粹感的两极之间找到了联系,他在用 一种完全个性的方式讲述中国农民。”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人们现在要关 心的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罗中立。[KS5U 50岁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感觉“一生的抱负突然被改变了”的罗中立,却 点儿也不敢懈怠。“地处西部的川美能够人才辈出,关键在于条条框框少。“我 受益于此,也有责任尽力营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罗中立说。 2005年,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建成。除了200多间工作室,坦克库还有大 的展示厅可以举办雕塑、装置、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行为艺术等大 型活动。围绕坦克库建成的青年艺术家工作室群落,更成为“黄漂青年艺术家” 的艺术家园。 川美建立了常规性的学生展览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展览。学校鼓励每 天兢兢业业守着学生的老师,也欢迎“北漂”、“海漂”的老师。 已经成为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入选获奖作品之一的重庆大学城川美新校区,被视为 罗中立在1000亩土地上创作的第二幅《父亲》。新校区保护原有的生态,保留 原有的老院子,用原有的庄稼、梯田做校园绿化,请农民留下来照常放牛喂鱼种 庄稼。在这个巨大的开放性教学空间里,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作品和成就都 目了然,便于不同年级之间的切磋交流,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融合传承。新校区 5万平方米的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艺术家驻留地和创作中 心 他在新校区的大门内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 (摘编自张国 圣《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大巴山”是罗中立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他迷恋那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 并用画笔做出了最本真的记录。 B.罗中立的《父亲》,因为原生态地表现了大巴山区的老农形象,引起了人们 共鸣,成了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罗中立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 位 C.《吹渣渣》标志着罗中立从政治主题到绘画主题的成功突破,从此后,表现 主义成为他延续到今天的绘画风格 D.文末“他在新校区的大门内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既表现出罗中立对青 年学子的期望与告诫,也是作者对传主一生创作道路的形象概括 这篇文章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对罗中立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进行 了细致地描述,使读者对他的了解既深刻又全面 (2)欧洲留学经历对罗中立有怎样的影响?(6分) (3)如何理解“川美新校区被视为罗中立在1000亩土地上创作的第二幅《父 亲》”?(6分)
寻找、提炼绘画语言的紧迫感,催生了罗中立对时间流失的负疚感。他曾经计划 每 10 年办一次画展,眼看预定的画展临近,自己却没有时间创作,他甚至痛苦 得躲进画室里流泪。罗中立勤奋得让人惊讶。他随身带着速写本,画他见到的人 和事。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后,事多会多,哪怕忙到深夜,他也要去画室。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罗中立笔下的农民都有一份真生活:有沉重劳作的苦, 有合家围坐火塘的乐,有夫妻风雨同舟的爱,有老牛舐犊般殷深的情。“罗中立 在最朴素、最自然、最本源甚至最土的农民形象、农民主题,和艺术中最创造性 的、最精神化的、越来越具有语言形式的纯粹感的两极之间找到了联系,他在用 一种完全个性的方式讲述中国农民。”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人们现在要关 心的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罗中立。[KS5U 50 岁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感觉“一生的抱负突然被改变了”的罗中立,却 一点儿也不敢懈怠。“地处西部的川美能够人才辈出,关键在于条条框框少。“我 受益于此,也有责任尽力营造和保持这样的环境。”罗中立说。 2005 年,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建成。除了 200 多间工作室,坦克库还有大 的展示厅可以举办雕塑、装置、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行为艺术等大 型活动。围绕坦克库建成的青年艺术家工作室群落,更成为“黄漂青年艺术家” 的艺术家园。 川美建立了常规性的学生展览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展览。学校鼓励每 天兢兢业业守着学生的老师,也欢迎“北漂”、“海漂”的老师。 已经成为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入选获奖作品之一的重庆大学城川美新校区,被视为 罗中立在 1000 亩土地上创作的第二幅《父亲》。新校区保护原有的生态,保留 原有的老院子,用原有的庄稼、梯田做校园绿化,请农民留下来照常放牛喂鱼种 庄稼。在这个巨大的开放性教学空间里,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作品和成就都一 目了然,便于不同年级之间的切磋交流,也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融合传承。新校区 5 万平方米的虎溪公社艺术工作室,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艺术家驻留地和创作中 心。 他在新校区的大门内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 (摘编自张国 圣《天气正好,下地干活》)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大巴山”是罗中立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他迷恋那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 并用画笔做出了最本真的记录。 B.罗中立的《父亲》,因为原生态地表现了大巴山区的老农形象,引起了人们 共鸣,成了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奠定了罗中立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 位。 C.《吹渣渣》标志着罗中立从政治主题到绘画主题的成功突破,从此后,表现 主义成为他延续到今天的绘画风格。 D.文末“他在新校区的大门内设计了一段波浪形道路”,既表现出罗中立对青 年学子的期望与告诫,也是作者对传主一生创作道路的形象概括。 E.这篇文章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对罗中立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进行 了细致地描述,使读者对他的了解既深刻又全面。 ⑵ 欧洲留学经历对罗中立有怎样的影响?(6 分) ⑶ 如何理解“川美新校区被视为罗中立在 1000 亩土地上创作的第二幅《父 亲》”?(6 分)
(4)作者说,罗中立的座右铭“天气正好,下地干活”是他成功的秘诀。请结合 文章并且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的体质需要锻炼, 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 不管 是在野外劳动 在厂房的工业劳动,对脑力劳动都是一种调 多数学生劳动回来,都变得更健康了。 不锻炼身 体, 课堂上学得很多,将来也未必有大的作为 ①②③④⑤ A\可是或者不过所以即使 B而因为或者可是可见而 C\因为还是所以如果即使 D而可是还是所以不过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髙,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 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B.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 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使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C.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 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D.针对今年春运期间旅客流量大、交通繁忙的情况,首都机场将加强航 站楼前交通管理,加大楼前违章停放车辆的拖移和处罚力度。 15.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橫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何谓“角色之衡” 这是由舞台艺术 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 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 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 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 A.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 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B.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 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C.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 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 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⑷ 作者说,罗中立的座右铭“天气正好,下地干活”是他成功的秘诀。请结合 文章并且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人的体质需要锻炼, 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 不管 是在野外劳动 在厂房的工业劳动,对脑力劳动都是一种调 剂。 多数学生劳动回来,都变得更健康了。 不锻炼身 体, 课堂上学得很多,将来也未必有大的作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可是 或者 不过 所以 即使 B 而 因为 或者 可是 可见 而 C \ 因为 还是 所以 如果 即使 D 而 可是 还是 所以 不过 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 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B.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 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使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C.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 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D.针对今年春运期间旅客流量大、交通繁忙的情况,首都机场将加强航 站楼前交通管理,加大楼前违章停放车辆的拖移和处罚力度。 15.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何谓“角色之衡”? ,这是由舞台艺术 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决定的。由于天赋、机缘、人气等各方面的限制,能成头牌的 毕竟是极少数。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勇于“开小灶”,为有潜力成为金字塔 顶端的演员创造更多学习、实践和拜师的机会,同时,也要为二三线配角演员的 培养制订扎实可行的计划。 A.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还需要作为四梁八 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B.戏曲需要的不仅仅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还需要一两个 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C.戏曲需要的不是一两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主角,而是需要作为四梁八柱 的相对整齐的配角 D.戏曲需要的不是作为四梁八柱的相对整齐的配角,而是需要一两个站 在舞台中央的主角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戏曲表演的中心是创造角色,成功地塑造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在舞台上 要想创造出有血有肉而又有艺术性的人物形象,①。如演关羽的演员对他的角 色是崇敬的;演李逵是带着亲切偏爱的心情的。其次,还要有对人物感情的体验, 捕捉到人物内心各种细微的变化,②。例如,演员徐小香为演好《群英会》里 的周瑜,既深入体验周瑜总比不过孔明时又妒又气的内心状态,又着力在周瑜头 上的翎子上下功夫,让翎子发抖,身子不动,这样他就表现出心里实在气得没法 但又要极力克制住的复杂的心理。基于这两个方面,正是③,才使他所饰演的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17.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 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活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活动被推荐参加评 (1)某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 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某 份菜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 的尊严。 (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 十几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卡通图像,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 该绘本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3)网友通过Q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活动,在网上推送 贫困山区生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 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众筹:即大众集资,指用团购+ 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 要求:上述三项公益活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 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戏曲表演的中心是创造角色,成功地塑造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在舞台上 要想创造出有血有肉而又有艺术性的人物形象, ① 。如演关羽的演员对他的角 色是崇敬的;演李逵是带着亲切偏爱的心情的。其次,还要有对人物感情的体验, 捕捉到人物内心各种细微的变化, ② 。例如,演员徐小香为演好《群英会》里 的周瑜,既深入体验周瑜总比不过孔明时又妒又气的内心状态,又着力在周瑜头 上的翎子上下功夫,让翎子发抖,身子不动,这样他就表现出心里实在气得没法, 但又要极力克制住的复杂的心理。基于这两个方面,正是 ③ ,才使他所饰演的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17.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 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字。(6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某报推出“最佳公益活动”评选活动,下列三项公益活动被推荐参加评 选。 (1)某医院附近的饭店倡议来店就餐的顾客自愿购买“爱心饭菜”,并 将“爱心饭菜”的菜单贴在墙上,家庭贫困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可根据需要取下某 份菜单领取免费食物。“墙上的餐桌”既为助人者提供了方便,也维护了受助者 的尊严。 (2)某公益组织制作了主题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绘本书,书中绘有 十几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卡通图像,这些动物共用一个易碎品标志形状的鼻子。 该绘本巧妙而有趣地传递出“动物也是易碎品”的公益概念。 (3)网友通过 QQ 群和微信群发起了“众筹扶贫”公益活动,在网上推送 贫困山区生产的绿色农副产品。这项公益行动让更多的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也 让城市居民能够买到放心食材,实现了双赢。(众筹:即大众集资,指用团购+ 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 要求:上述三项公益活动,你认为哪一项可以当选“最佳”?请综合材料 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 学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答案:B解析:B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 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 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2.答案:D解析: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 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 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 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 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 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 “流行歌词”。 C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 3.答案:C解析:C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 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从句末语气词“矣”可判断后句,“臣谓宜谕 王杲送还俘掠”,是说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果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因此后面 应断开,排除B.C项;根据A项中“其”在句末这样的结构,可排除A项 【技巧点拨】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 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 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 然后先易后难。“臣”“是”都是名词或代词;“苟”等句首发语词。还要根据 意思进行断句。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5.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项“致仕”应为 官员辞职回家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 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古 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 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 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实词的理解要依据语境。经分析得知D项“致仕”指 官员辞职回家。 6.C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 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C“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 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 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 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C项中,题干中为“并下令逮捕袒 护王杲的赵完”,而原文为“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从中可以 分析,下令逮捕赵完的是皇帝,并非张学颜。 7.①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 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关键词“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宾语前置、 “利器”“见”各1分,句意1分)
1.答案:B 解析:B 项有效信息在第一段:“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 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从 这句话中不能得出李白的诗歌晚唐就不再流行了。本小题逆推错误。 2.答案:D 解析:A 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 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 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 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 B 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 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经历而不是 “流行歌词”。 C 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 3.答案:C 解析:C 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 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4.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从句末语气词“矣”可判断后句,“臣谓宜谕 王杲送还俘掠”,是说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果送还俘虏掠夺去的人和物,因此后面 应断开,排除 B.C 项;根据 A 项中“其”在句末这样的结构,可排除 A 项。 【技巧点拨】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 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 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 然后先易后难。“臣”“是”都是名词或代词;“苟”等句首发语词。还要根据 意思进行断句。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5.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及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 项“致仕”应为 官员辞职回家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 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古 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 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 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实词的理解要依据语境。经分析得知 D 项“致仕”指 官员辞职回家。 6.C 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 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C “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错, 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 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 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如此题选项 C 项中,题干中为“并下令逮捕袒 护王杲的赵完”,而原文为“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从中可以 分析,下令逮捕赵完的是皇帝,并非张学颜。 7.①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 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关键词“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 宾语前置、 “利器”“见”各 1 分,句意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