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把握比兴的手法。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305篇,先秦称为_《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 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 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 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 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 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遗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 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 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 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 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 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 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二”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 节拍,随文意切分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1 《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把握比兴的手法。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 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 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 160 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 15 个地区采 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 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 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 篇,《小雅》74 篇,共 105 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 篇,《鲁颂》4 篇,《商颂》5 篇,共 40 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 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 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 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 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 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 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 节拍,随文意切分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氓》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2、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把握诗中人物性格与领会抒情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4、把握比兴的手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练习册解决下列问题 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 将 )子无怒 乘彼境( )垣()载( )笑载言 )尔筮 于( )嗟( 犹可说( 其黄而陨() 自我徂( 淇水汤汤( 渐( )车帷裳()士也罔( )极 )室劳矣 夙( )兴( 夜寐() )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 则有泮( 二、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诵读目的: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1、解释加点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境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2 《 氓 》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2、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把握诗中人物性格与领会抒情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4、把握比兴的手法。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练习册解决下列问题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氓.( )之蚩蚩..( ) 匪我愆.( )期 将.( )子无怒 乘彼垝.( )垣.( ) 载.( )笑载言 尔卜.( )尔筮.( ) 于.( )嗟.( )鸠.( )兮 犹可说.( )也 其黄而陨.( ) 自我徂.( )尔 淇水汤汤..( ), 渐.( )车帷裳.( ) 士也罔.( )极 靡.( )室劳矣 夙.( )兴.( )夜寐.( ) 咥.( )其笑矣 淇则有岸,隰.( )则有泮.( ) 二、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诵读目的: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 1、解释加点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岁为妇,黁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喹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诵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复述诗中的故事后思考:全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诗中女主 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情节 表现手法 事件女主情感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 第四章: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 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 第六章:女子决心分手 《氓》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并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目标1、2 合作探究案:朗读课文后具体赏析课文内容 、整体感悟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2.分析艺术手法 ①《氓》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 ②请赏析赋比兴手法在《氓》中的具体运用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3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 ...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诵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复述诗中的故事后思考:全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诗中女主 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情 节 表现手法 事件 女主情感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 第四章: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 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 第六章:女子决心分手 《 氓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2、分析并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目标 1、2 合作探究案 :朗读课文后具体赏析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悟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2.分析艺术手法 ①《氓》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 ②请赏析赋比兴手法在《氓》中的具体运用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二、拓展探究 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 的悲哀和痛苦呢?(更能反映社会问题) 2、探讨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相互讨论) 三、总结 诗歌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 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不仅有个人的原因,更主要的是那个时代,那个 社会造成的。我们在憎恨氓始乱终弃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这个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 四、攻知识点 赋、比、兴手法 【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又叫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赋一般有三种类型 1、写景。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如汉代乐府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用鱼戏莲叶来渲染愉悦美好的氛围。 2、写事。在叙事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 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是写木兰回到家时梳妆打扮的情 景,表现了她重作女儿时的愉快心情 3、写人。如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秦罗敷的装束:“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 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从佩戴的装饰到衣着打扮的铺陈,意在表现秦罗敷的端庄和美丽 【比】即比喻,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说来,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 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为人们所熟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 1、直接起兴。如《采薇》前三章以“采薇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引起戍役军土的 思乡之情 2、兴中含比。即起兴句中也兼含有比喻在内。“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就是兴中兼含比喻 五、作业 1、熟读成诵 2、熟记课下的注释 六、课后反思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4 二、拓展探究: 1、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 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 的悲哀和痛苦呢?(更能反映社会问题) 2、探讨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相互讨论) 三、总结 诗歌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 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不仅有个人的原因,更主要的是那个时代,那个 社会造成的。我们在憎恨氓始乱终弃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这个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 四、攻知识点 赋、比、兴手法 【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又叫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赋一般有三种类型: 1、写景。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如汉代乐府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用鱼戏莲叶来渲染愉悦美好的氛围。 2、写事。在叙事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 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是写木兰回到家时梳妆打扮的情 景,表现了她重作女儿时的愉快心情。 3、写人。如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秦罗敷的装束:“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 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从佩戴的装饰到衣着打扮的铺陈,意在表现秦罗敷的端庄和美丽。 【比】即比喻,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说来,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 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为人们所熟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 1、直接起兴。如《采薇》前三章以“采薇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引起戍役军士的 思乡之情。 2、兴中含比。即起兴句中也兼含有比喻在内。“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就是兴中兼含比喻。 五、作业 1、熟读成诵 2、熟记课下的注释 六、课后反思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采薇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3、掌握最后一章的抒情方式 学习重点: 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三.学习难点: 掌握最后一章的抒情方式。 自学指导: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进而把握诗歌内容 疏通文意 1.重要字词考查 ①古今异义:君子古 今义 小人古 今义 翼翼古 今义 往古 今义 翻译 烈烈 业业 聘 ②通假字:莫 棘- 2、解释重点词(黑体),疏通文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猥狁之故。不遑启居,獵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載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鹽,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5 采薇 一.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掌握“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3、掌握最后一章的抒情方式。 二.学习重点: 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三.学习难点: 掌握最后一章的抒情方式。 自学指导: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进而把握诗歌内容 一、疏通文意 1.重要字词考查: ①古今异义:君子 古 今义 小人 古 今义 翼翼 古 今义 往 古 今义 翻译: 烈烈 业业 聘 ②通假字: 莫- 尔- 棘- 2、解释重点词(黑体),疏通文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獵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罪罪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整体感知 1.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2.分析文章中的战争描写。诗中如何展现战争场面。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 3.最后一节里,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为乐景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为悲情,其 写法是 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蓬斋诗话》里说:“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罪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三、小结 《采薇》一诗描写 表现 抒发了 四、链接高考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6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整体感知 1.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2. 分析文章中的战争描写。诗中如何展现战争场面。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 3.最后一节里,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此为乐景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又为悲情,其 写法是 。 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三、小结 《采薇》一诗描写 , 表现了 , 抒发了 。 四、链接高考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 私向梦中归。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氓第一课时答案 情节 表现手法 事件 女主情感 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赋 恋爱 热情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 比兴 婚变 怨恨 第四章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比兴 沉痛 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 赋 第六章:女子决心分手 赋比 决绝 清醒、刚烈 氓第二课时答案 1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传统痴情、刚毅决绝等 氓:老实忠厚、急躁、热情、表里不一等 2、艺术手法 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1)句法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 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 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 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诗中运用的赋比兴手法。 “赋”的表现手法:“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卫风·氓》叙述古代一个女 子从恋爱—一婚变一一决绝的过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一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 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 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 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 起来。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活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 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 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 积极作用 拓展探究 1、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 的悲哀和痛苦呢?(更能反映社会问题) 明确:娘家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 女子在爱情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2、探论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由学生讨论) 被弃原因 男子负心说 年老色衰说。三,财富说。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 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 多了,就不客气了。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此言不虚。四,社会风俗说。子 无良媒“兄弟不知,晊其笑矣”她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7 氓 第一课时答案 情 节 表现手法 事件 女主情感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赋 恋爱 热情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赋 幸福 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 比兴 婚变 怨恨 第四章: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 沉痛 比兴 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 赋 第六章:女子决心分手 赋 比 决绝 清醒、刚烈 氓 第二课时答案 1.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传统痴情、刚毅决绝等 氓:老实忠厚、急躁、热情、表里不一等 2、艺术手法 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1)句法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 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 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 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 诗中运用的赋比兴手法。 “赋”的表现手法:“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卫风·氓》叙述古代一个女 子从恋爱——婚变——决绝的过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 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 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 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 起来。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活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 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 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 积极作用。 拓展探究: 1、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 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 的悲哀和痛苦呢?(更能反映社会问题) 明确:娘家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 女子在爱情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2、探论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由学生讨论) 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二,年老色衰说。三,财富说。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 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 多了,就不客气了。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此言不虚。四,社会风俗说。子 无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她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采薇导学案答案 古今异义:君子古:这里指将帅,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古:地位低下的人,地位低下的人对自己的谦称今义:卑鄙无耻的人 翼翼古: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今:比喻慎重的样子往古:指当初从军今:到,过 烈烈:形容忧心如焚今:猛火燃烧的样子 业业:高达雄壮的样子 聘:问今:请人担任职务,订婚或女子出嫁 、整体感知 1.明确: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1)、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把主人公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而变得越来越重的焦虑 痛苦的心情更好的展现出来。 (2)、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强化感情 (3)、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和音乐美。 2.明确: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 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 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3.其写法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三、小结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 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四、链接高考 尾联表达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的之情,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情。尽力王事征战边关,怎么敢 在路途中迟慢,思念家乡只能私下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 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升华的作用。虽然远离家乡,思念家乡之情不至于感伤,报效祖国当然 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8 采薇导学案答案 一、古今异义:君子 古:这里指将帅,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 古:地位低下的人,地位低下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今义:卑鄙无耻的人 翼翼 古: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今:比喻慎重的样子 往 古:指当初从军 今:到,过 去 烈烈 :形容忧心如焚 今:猛火燃烧的样子 业业:高达雄壮的样子 聘 :问 今:请人担任职务,订婚或女子出嫁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1)、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把主人公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而变得越来越重的焦虑、 痛苦的心情更好的展现出来。 (2)、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强化感情。 (3)、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和音乐美。 2. 明确: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 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 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3.其写法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三、小结 《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 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四、链接高考 尾联表达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的之情,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情。尽力王事征战边关,怎么敢 在路途中迟慢,思念家乡只能私下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 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升华的作用。虽然远离家乡,思念家乡之情不至于感伤,报效祖国当然 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