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杂交亲本 第三节杂交方式 第四节杂交效果预测 第五节配合力的测定 第六节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途径
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 • 第一节 概念和意义 • 第二节 杂交亲本 • 第三节 杂交方式 • 第四节 杂交效果预测 • 第五节 配合力的测定 • 第六节 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效果的途径
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 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 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 平均值的现象。 表现: 生活力、耐受力、抗病力和繁殖力提高,饲料利 用率加强和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均值提高。 立生原因: 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遗传平衡学说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 – 不同种群个体杂交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和 生产性能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 平均值的现象。 •表现: – 生活力、耐受力、抗病力和繁殖力提高,饲料利 用率加强和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均值提高。 •产生原因: – 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遗传平衡学说
二、杂种优势度量 杂种优势值:H=F-P; (网为杂一代均值,即杂种组平均值; 为亲本种群均值,即亲本纯繁组均值) 为便于各性状间比较,杂种优势转化为相对值, 即杂种优势率(%): 杂种优势率: f-P H(%) 100 P
二、杂种优势度量 • 杂种优势值: ; • ( 为杂一代均值,即杂种组平均值; 为亲本种群均值,即亲本纯繁组均值) • 为便于各性状间比较,杂种优势转化为相对值, 即杂种优势率(%): • 杂种优势率: H = F1 − P F1 P (%) 100 1 − = P F P H
杂种优势产生的关键: 1、是否对亲本群体选育提纯 2、亲本群基因频率的差异大小; 3、亲本是否含优质高产基因 4、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是否明显 杂种优势利用: 也称经济杂交,既包括纯繁,又包括杂交,是 一整套综合措施
杂种优势产生的关键: – 1、是否对亲本群体选育提纯; – 2、亲本群基因频率的差异大小; – 3、亲本是否含优质高产基因; – 4、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是否明显 • 杂种优势利用: – 也称经济杂交,既包括纯繁,又包括杂交,是 一整套综合措施
配合力 配合力 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 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 种类: 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三、配合力 • 配合力: – 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的杂种优势程度,也即 杂交效果的好坏和大小。 • 种类: – 一般配合力; – 特殊配合力:
般配合力 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 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 反映的是杂交亲本群平均育种值高低,主要 依靠纯繁选育提高。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提高 比较容易;反之,遗传力低的性状,一般配 合力不易提高
• 一般配合力: – 一个种群和其它各种群杂交能获得的平均效果。 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 • 反映的是杂交亲本群平均育种值高低,主要 依靠纯繁选育提高。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提高 比较容易;反之,遗传力低的性状,一般配 合力不易提高
特殊配合力 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 的杂种优势。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反映的是杂种群平均基因型值与亲本平均育 种值之差,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遗传力高的性状,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不会 有很大差异;遗传力低的性状,特殊配合力 可有很大差异,因而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 特殊配合力: – 两个特定种群间杂交所能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 的杂种优势。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 反映的是杂种群平均基因型值与亲本平均育 种值之差,其提高主要依靠杂交组合的选择。 遗传力高的性状,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不会 有很大差异;遗传力低的性状,特殊配合力 可有很大差异,因而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第二节杂交亲本 选优: 通过选择,使亲本种群原有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 能增大。 提纯: 通过选择和近交,使亲本种群在主要性状的纯合子基因 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差异尽可能减小 亲本群的类别: 品种、品系
第二节 杂交亲本 • 选优: – 通过选择,使亲本种群原有优良、高产基因的频率尽可 能增大。 • 提纯: – 通过选择和近交,使亲本种群在主要性状的纯合子基因 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差异尽可能减小。 • 亲本群的类别: – 品种、品系
杂交亲本的选择 (一)对母本的要求: 1、数量多、适应性强; 2、繁殖力髙、母性好、泌乳力强的品种或品系 3、不影响杂种生长速度的前提下,体格不要求太大; (二)对父本的要求: 1、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 父本群类型与对杂种的要求相一致 3、数量要求少,故适应性和种源问题放在次要地位;
杂交亲本的选择 (一)对母本的要求: 1、数量多、适应性强; 2、繁殖力高、母性好、泌乳力强的品种或品系; 3、不影响杂种生长速度的前提下,体格不要求太大; (二)对父本的要求: 1、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 2、父本群类型与对杂种的要求相一致; 3、数量要求少,故适应性和种源问题放在次要地位;
第三节杂交方式 A、二元杂交(单杂交) B、三元杂交; C、回交: D、双杂交(四元杂交) E、轮回杂交: 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见后); F、顶交: 近交系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适用 于近交系杂交
第三节 杂交方式 • A、二元杂交(单杂交); • B、三元杂交; • C、回交: • D、双杂交(四元杂交); • E、轮回杂交: – 几个种群轮流作为父本杂交(见后); • F、顶交: – 近交系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适用 于近交系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