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搋念 §7.2电化学电池 §7.3电极电势 §74电設电势的泫用 返回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基础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2 电化学电池 §7.3 电极电势 §7.4 电极电势的应用
§7.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碑撬念 71.1氧化值 7.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回
§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7.1.1 氧化值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711氧化值 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的反应,被称 为氧化还原反应。 Cu2(aq)+Zn(s)Zn2(aq)+Cus)得失电子 H2g)tCr(g)=2HCI g) 电子偏移 氧化值: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 會‖数。该荷电数是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 ‖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7.1.1 氧化值 氧化值:是指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 数。该荷电数是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 指定给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有电子得失或电子转移的反应,被称 为氧化还原反应。 Cu (aq) Zn(s) Zn (aq) Cu(s) 2 2 + + 得失电子 + + H2 (g)+Cl2(g) 2HCl(g) 电子偏移
确定氧化值的规则: ①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 ②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 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值为+1; 只有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值为-1 ④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为-2; 但是在过氧化物中,氧的氧化值为-1,在氟 的氧化物中,如OF2和O2F2中,氧的氧化值 國山分别为+2和+1
确定氧化值的规则: ①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 ②在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 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 ③在大多数化合物中,氢的氧化值为 +1; 只有在金属氢化物中氢的氧化值为 -1。 ④通常,氧在化合物中的氧化值为-2; 但是在过氧化物中,氧的氧化值为-1,在氟 的氧化物中,如OF2 和O2F2中,氧的氧化值 分别为+2和+1
⑤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值的 代数和为零,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 素氧化值的代数和。 例:H5IO。I的氧化值为+7 S2O32S的氧化值为+2 机邵学电國图 S4OS的氧化值为+25 Fe3O4Fe的氧化值为 ×
例: H5 I O6 I的氧化值为+ 7 ⑤中性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氧化值的 代数和为零 ,复杂离子的电荷等于各元 素氧化值的代数和。 3 8 Fe O Fe 3 4 的氧化值为+ S O S 2.5 2 4 6 + − 的氧化值为 S O S 2 2 2 3 + − 的氧化值为
7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原则: ①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 还原剂失电子数。 机学电 ②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 总数相等
配平原则: ① 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 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 总数相等。 7.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步骤: ①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 体、纯液体、固体和弱电解质则写分子式)。 ②分别写出氧化剂被还原和还原剂被氧 化的半反应 ③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等号两 机邵学电國图 边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且电荷数 相等
配平步骤: ①用离子式写出主要反应物和产物(气 体、纯液体、固体和弱电解质则写分子式)。 ②分别写出氧化剂被还原和还原剂被氧 化的半反应。 ③分别配平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等号两 边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各自相等且电荷数 相等
④确定两半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目 的最小公倍数。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中各项 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使得、失电子数目相 同。然后,将两者合并,就得到了配平的氧 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 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 机邵学电國图 例1:配平反应方程式 画KMO4(aq)+KO2(aq) 威性在被中 Enso(aq)+K2SO(aq
例1:配平反应方程式 MnSO (aq) K SO (aq) KMnO (aq) K SO (aq) 4 2 4 酸性溶液中 4 2 3 ⎯⎯ ⎯→ + + ④确定两半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目 的最小公倍数。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中各项 分别乘以相应的系数,使得、失电子数目相 同。然后,将两者合并,就得到了配平的氧 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时根据需要可 将其改为分子方程式
①MnO4+SO3→SO4+Mn2 ②MnO4+8H++5e=Mn2++4H,O① so2 +HO=So4 ++ 2e ③①×2+②×5得 2MnO ++lee 2Mn t,o +)5S03+5H2O=5S04+10H+10e 2MnO +5SO +6h=2Mnt+sO +3ho 2KMnO+5Kso,+hso 2MnSO+6K2SO4 +3H2O
+) 2 4 − − + − 5SO + 5H O = 5SO + 10H +10e 2 2 3 − + − + 2MnO + 16H + 10e = 2Mn + 8H 2O 2 4 − + − + ② MnO + 8H + 5e = Mn + 4H 2O 2 4 ① − − + − SO + H O = SO + 2H + 2e 2 2 4 2 3 ② ③ ①×2+②×5得 = 2MnSO4 +6K2SO4 +3H2O 2MnO 5SO 6H 2Mn 5SO 3H2O 2 4 2 2 4 3 + + = + + − − + + − − − − + ① MnO + SO SO + Mn 2 2 4 2 4 3 2KMnO4 5K SO3 3H SO2 4 + + 2
例2:配平 Cl,(g+ Naoh(aq)>Naciaq+ Nacio3(ac 解:Cl2+2e-=2C1 C1 +120H=2C10:+6H. 0+10e2 ①×5+②得: 6Cl,+120H=10C1+2ClO2+6H2O 化简得: 3C1 +6oH=5Cl+ci0+3h.o 3Cl+nAoh=nAcl+ nacio+3H o
例 2 :配平 ①×5+ ②得: ①② 3Cl 2 + 6NaOH = 5NaCl + NaClO 3 + 3H 2 O 3Cl 2 + 6OH = 5Cl + ClO 3 + 3H 2 O − − − 6Cl 2 +12OH = 10Cl + 2ClO 3 + 6H 2 O − − − − − − Cl +12OH = 2ClO + 6H O +10e 2 3 2 − − Cl + 2e = 2Cl 解: 2 化简得: Cl (g) NaOH(aq) NaCl(aq) NaClO (aq) 2 + ⎯→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