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2019 in::: 综述 201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也是上海向具 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深化推进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科技创新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 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标“四个新”“四个第一”,全面落实三大任务和三大领域布局,以增强科技 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实施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各项任务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预 期目标。据预测,上海R&D占GDP比重达4%左右。截至11月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05件。另据 《2019年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显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达到281.9,同比增长10.51%。 科技创新原创力不断增强 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鼓励开展科学硏究,涌现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 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稳固钙钛矿半导体等一批重量级成果。全年上海 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发表论文共计87篇,约占全国总数的28.4%;其中,入 选《自然》年度十大优秀论文的2篇中国论文均出自上海。上海共有5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2019年国家科学 技术奖,占全国总数的169%,连续18年比例超过10%,并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11月 上海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0888件,同比增长4.7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469件,同比增长23.2%。 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获奖总体情况 自然科学奖28项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项目技术发明奖30项 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10人 289项科技进步奖231项 人 获奖成果领域分布 》获奖主体分布 》获奖人年轻化 35岁以下426人17.6% 能源与环境技术52项1809%:科研院所42项14.5%; 生物与医药技术51项顶17.6%:大专院校108项37.4% 获奖人总数35-45岁1026人42.4% 2417人 信息技术34项11.8% 企业105项36.3% 45-55岁680人28.1 其他152项52.6% 其他34项11.8% 其他285人11.8%
04 201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也是上海向具 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深化推进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科技创新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 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标“四个新”“四个第一”,全面落实三大任务和三大领域布局,以增强科技 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实施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各项任务稳步推进,较好地完成了预 期目标。据预测,上海R&D占GDP比重达4%左右。截至11月底,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05件。另据 《2019年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显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达到281.9,同比增长10.51%。 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鼓励开展科学研究,涌现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 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稳固钙钛矿半导体等一批重量级成果。全年上海 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发表论文共计87篇,约占全国总数的28.4%;其中,入 选《自然》年度十大优秀论文的2篇中国论文均出自上海。上海共有5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2019年国家科学 技术奖,占全国总数的16.9%,连续18年比例超过10%,并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11月 上海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0888件,同比增长4.76;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469件,同比增长23.2%。 科技创新原创力不断增强 综述 获奖总体情况 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获奖成果领域分布 获奖主体分布 获奖人年轻化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10人 获奖项目 289项 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1人 自然科学奖 28项 科技进步奖 231项 技术发明奖 30项 生物与医药技术 51项 17.6% 信息技术 34项 11.8% 其他 152项 52.6% 能源与环境技术 52项 18.0% 科研院所 42项 14.5% 大专院校 108项 37.4% 企业 105项 36.3% 其他 34项 11.8% 获奖人总数 2417人 其他 285人 11.8% 35—45岁 1026人 42.4% 45—55岁 680人 28.1% 35岁以下 426人 17.6%
★ 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张江实验室自2017年9月 揭牌成立以来,持续聚焦生命科学、光子科学与微纳电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领域分布 子、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科研任务布局和攻 4家3.2% 关,为承接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夯实了基础。上海量子 12家9.5% 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期智研究院等 5家4.0% 一批高水平创新单元和载体陆续启动建设,支撑科学研 家1.6% 19家15.1% 究活动。大科学设施集群功能持续提升,硬Ⅹ射线装置 20家15.9 核心部件实现技术突破并完成国产替代,软X射线装置 顺利出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投入试运行。脑图谱等大4家3.2% 科学计划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人类表型组、硅光 60家47.% 子、硬X射线预研等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组织口材料■地学■工程■生命 布局量子信息技术、超限制造、糖类药物等新一批重大数理口信息口化学■其他 专项。张江科学城加快建设,首轮73个项目全部开工。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领域分布 69家 21.70% 40家 43家 16.98% 17.92% 12.58%13.52% 9.75% 19家 5.97% 5家 1.57% 材料建设与环境保护能源与交通 农业 信息与通信医药卫生 制造业 资源开发 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加大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智力引入力度,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 证》近19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3.3万余份,引进外国人才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赋予临 港新片区引进外国人才管理权与自主权,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差异化流程和用人单位信用管理制 度先行试点;2019年,上海连续7年在“魅力中国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排名第 ;新增两院院士13位,在沪两院院士规模达181位,数量居全国第二;高被引科学家71人次。关注青年 人才成长,增设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青年项目,启明星计划和扬帆计划规模实现翻番,31岁上海青年科 学家创何梁何利奖最年轻获奖者记录。 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加快显现 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已建或培育的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近20家,集聚 和培育人才团队1200余人,产学研合作单位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近150家,撬动社会投资约60 多亿元,带动和培育产业规模近百亿元,有效支撑产业链创新、重大产品研发转化及创新创业。坚持“自 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布局 新一批功能型平台
05 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不断集聚。加大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智力引入力度,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 证》近19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3.3万余份,引进外国人才数量和质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赋予临 港新片区引进外国人才管理权与自主权,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差异化流程和用人单位信用管理制 度先行试点;2019年,上海连续7年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排名第 一;新增两院院士13位,在沪两院院士规模达181位,数量居全国第二;高被引科学家71人次。关注青年 人才成长,增设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青年项目,启明星计划和扬帆计划规模实现翻番,31岁上海青年科 学家创何梁何利奖最年轻获奖者记录。 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张江实验室自2017年9月 揭牌成立以来,持续聚焦生命科学、光子科学与微纳电 子、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科研任务布局和攻 关,为承接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夯实了基础。上海量子 科学研究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期智研究院等 一批高水平创新单元和载体陆续启动建设,支撑科学研 究活动。大科学设施集群功能持续提升,硬X射线装置 核心部件实现技术突破并完成国产替代,软X射线装置 顺利出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投入试运行。脑图谱等大 科 学计 划 前 期 筹 备 工 作 进 展顺 利,人类 表 型 组、硅 光 子、硬X射线预研等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组织 布局量子信息技术、超限制造、糖类药物等新一批重大 专项。张江科学城加快建设,首轮73个项目全部开工。 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加快显现 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已建或培育的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近20家,集聚 和培育人才团队1200余人,产学研合作单位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和团队近150家,撬动社会投资约60 多亿元,带动和培育产业规模近百亿元,有效支撑产业链创新、重大产品研发转化及创新创业。坚持“自 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布局 新一批功能型平台。 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领域分布 材料 建设与环境保护 能源与交通 农业 信息与通信 医药卫生 制造业 资源开发 40家 12.58% 43家 13.52% 31家 9.75% 19家 5.97% 54家 16.98% 57家 17.92% 69家 21.70% 5家 1.57%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领域分布 60家 47.6% 20家 15.9% 12家 9.5% 2家 1.6% 4家 3.2% 5家 4.0% 4家 3.2% 材料 地学 工程 生命 信息 化学 其他 19家 15.1% 数理
●2019上海科技进步报告 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集成电路领域完成了制造装备、材料及零部件、核心芯片器件以 及相关新工艺新方法的系统布局,14nm制程工艺、28nm浸没双台光刻机、300mm硅片的研发和市场 化取得新突破;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 平台;生物医药领域新一轮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九期一°尼拉帕利胶囊、可利霉素片、聚乙二醇 洛塞那肽注射液、糖尿病药YG1699全景PET/CT等一批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和产业化工作取得重 要进展。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技术攻关和产品应用示范取得突 破。在科技的支撑引领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1-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总产值 992894亿元,同比增长1.5%。 为城市和民生发展注入科技动力。新技术、新产品在城市建设、交通、医疗、社区以及民生领域加快 应用,科技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助力。首张行政区域5G网络、首条基于5G的无人驾驶集卡线路 首个5G商用大飞机制造工厂、首例5G聚焦超声远程手术等一批“世界第一”的成功案例,标志着上海5G 建设和应用走在了世界前沿;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公安向“一屏观天下,一网治 全城”迈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深入推进,社会精细化治理水平有 效提升;发展智能建造技术支撑重大工程建设及运行,大力研发优秀历史建筑、老旧小区等个性化更新 技术,积极改善大型公共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能耗,城市建设智能化发展加快;针对大气污染、河道治 理、土壤修复、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创新突破的同时,立足于长江大保护发展战略,持 续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上海生态之城建设步伐加快。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步伐加快。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67.24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减免税收30375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全市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900家,高 企总数突破1.2万家。强化金融对科技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在科创板上市的上海企业达13家,占总量 的18.57%,居国内第一;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发现、培育、服务机制,建设“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已 入库企业近900家;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授信,首批8家银行开展“高企货 试点,截至11月底上海“高企贷”为824家企业获得银行货款支持超过237.59亿元。创新创业载体能级 持续提升,全市众创空间总数达500余家,其中49家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零号湾全球创新 创业集聚区、闵行成果转化示范区、杨浦创新创业示范区、临港智能制造承载区、松江G60区域创新承 载区、漕河泾知识产权示范区加快建设。研究制订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支持大掌科技园 发展做大做强、做岀品牌,不断优化大学科技园功能及布局,加强大茡科技园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和运 行体制机制。国家大学科技园13家,约占全国总量11%
06 2019 上海科技进步报告 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集成电路领域完成了制造装备、材料及零部件、核心芯片器件以 及相关新工艺新方法的系统布局,14nm制程工艺、28nm浸没双台光刻机、300mm硅片的研发和市场 化取得新突破;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建设,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 平台;生物医药领域新一轮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九期一®、尼拉帕利胶囊、可利霉素片、聚乙二醇 洛塞那肽注射液、糖尿病药YG1699、全景PET/CT等一批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和产业化工作取得重 要进展。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技术攻关和产品应用示范取得突 破。在科技的支撑引领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1—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总产值 9928.94亿元,同比增长1.5%。 为城市和民生发展注入科技动力。新技术、新产品在城市建设、交通、医疗、社区以及民生领域加快 应用,科技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助力。首张行政区域5G网络、首条基于5G的无人驾驶集卡线路、 首个5G商用大飞机制造工厂、首例5G聚焦超声远程手术等一批“世界第一”的成功案例,标志着上海5G 建设和应用走在了世界前沿;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公安向“一屏观天下,一网治 全城”迈进,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深入推进,社会精细化治理水平有 效提升;发展智能建造技术支撑重大工程建设及运行,大力研发优秀历史建筑、老旧小区等个性化更新 技术,积极改善大型公共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能耗,城市建设智能化发展加快;针对大气污染、河道治 理、土壤修复、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创新突破的同时,立足于长江大保护发展战略,持 续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上海生态之城建设步伐加快。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步伐加快。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167.24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减免税收303.75亿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全市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900家,高 企总数突破1.2万家。强化金融对科技企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在科创板上市的上海企业达13家,占总量 的18.57%,居国内第一;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发现、培育、服务机制,建设“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已 入库企业近900家;与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联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授信,首批8家银行开展“高企贷” 试点,截至11月底上海“高企贷”为824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超过237.59亿元。创新创业载体能级 持续提升,全市众创空间总数达500余家,其中49家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零号湾全球创新 创业集聚区、闵行成果转化示范区、杨浦创新创业示范区、临港智能制造承载区、松江G60区域创新承 载区、漕河泾知识产权示范区加快建设。研究制订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支持大学科技园 发展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不断优化大学科技园功能及布局,加强大学科技园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和运 行体制机制。国家大学科技园13家,约占全国总量11%
综述 众创空间超过500家 ◎O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550家 在孵和服务企业急团队超过3万家(个)< 有效期内累计12848家 覆盖科技类创业者40万余名 科技小巨人(含育)立项支持③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累计7家 累计2155家< 在科创板上市的上海企业1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13家 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日益浓郁。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推进,完善科普设施和载体建设,上海天文馆建设 工程竣工验收,支持中国航海馆、上海玻璃馆等10家科普场馆品牌化建设,上海科普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青少年科学实践工作站培训学生3000余人。科普活动美誉度不断提升,《执牛耳者》《少年爱迪生》等品 牌节目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科学之夜”“科普进商场”等活动全年开展,7部科普作品获评全国优秀科 普微视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暨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活动蓬勃开展,联动举办 上海科技奖励大会、浦江创新论坛、上海科技节等科技类重大活动,打造“上海科创品牌月”。在全国率先 发布关于科硏不端行为的调査处理办法,科硏诚信体系和工作网络初步建立,创新文化建设持续深化。 高水平创新网络加速构建。张江核心区和闵行、杨浦、徐汇、嘉定、临港、松江等科技创新中心承载 区建设成效明显,青浦华为研发基地、虹口硅巷、金山科创湾区、奉贤东方美谷等各区域的特色科创服 务功能不断凸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打造,开展民生保障、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共性关键技 术的协同攻关与示范应用;“长三角大仪网”整合区域4.5万多台、总价值超过519亿元大型科学仪器 开放共享效应增强;“科技创新券”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持续推进。国际创新网络不断拓展,持续开展 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青年科学家交流等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对重 点领域和重点国别的支持进一步凸显;中以创新园开园,一期办公场地规模约6000平方米投入使用,入 驻国内外企业、机构达20余家,“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的功能效应初见成效。截 至11月底,落户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456家,数量全国最多,其中49家为全球研发中心。全年技术 合同成交额1522.21亿元,同比增长168%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深入落实国家 评”等系列改革精神,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増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 见》(科改“25条”),陆续出台10余个配套政策,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广大科技人员与创新主体 的科硏经费管理、政府釆购、岀国管理、职称评价、绩效工资等方面的问题上正发挥岀积极效果。科技 计划管理方式不断优化,“一网办理、多场景应用”的科技计划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开展经费使用 “包干制"改革试点,进一步为科硏人员“松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奖励规模、额度和国际化 程度进一步提升。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加快探索,新增一批高校试点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 革,探索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里程碑式”绩效管理评估机制。科创中心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上海市推 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将于2020年1月在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审议表决。面向中长期和“十 四五”的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全面启动,科技创新战略部署不断强化
07 综述 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日益浓郁。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推进,完善科普设施和载体建设,上海天文馆建设 工程竣工验收,支持中国航海馆、上海玻璃馆等10家科普场馆品牌化建设,上海科普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青少年科学实践工作站培训学生3000余人。科普活动美誉度不断提升,《执牛耳者》《少年爱迪生》等品 牌节目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科学之夜”“科普进商场”等活动全年开展,7部科普作品获评全国优秀科 普微视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暨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活动蓬勃开展,联动举办 上海科技奖励大会、浦江创新论坛、上海科技节等科技类重大活动,打造“上海科创品牌月”。在全国率先 发布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办法,科研诚信体系和工作网络初步建立,创新文化建设持续深化。 高水平创新网络加速构建。张江核心区和闵行、杨浦、徐汇、嘉定、临港、松江等科技创新中心承载 区建设成效明显,青浦华为研发基地、虹口硅巷、金山科创湾区、奉贤东方美谷等各区域的特色科创服 务功能不断凸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打造,开展民生保障、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共性关键技 术的协同攻关与示范应用;“长三角大仪网”整合区域4.5万多台、总价值超过519亿元大型科学仪器, 开放共享效应增强;“科技创新券”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持续推进。国际创新网络不断拓展,持续开展 “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青年科学家交流等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对重 点领域和重点国别的支持进一步凸显;中以创新园开园,一期办公场地规模约6000平方米投入使用,入 驻国内外企业、机构达20余家,“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的功能效应初见成效。截 至11月底,落户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456家,数量全国最多,其中49家为全球研发中心。全年技术 合同成交额1522.21亿元,同比增长16.8%。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深入落实国家“三 评”等系列改革精神,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 见》(科改“25条”),陆续出台10余个配套政策,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广大科技人员与创新主体 的科研经费管理、政府采购、出国管理、职称评价、绩效工资等方面的问题上正发挥出积极效果。科技 计划管理方式不断优化,“一网办理、多场景应用”的科技计划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开展经费使用 “包干制”改革试点,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奖励规模、额度和国际化 程度进一步提升。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机制加快探索,新增一批高校试点开展科技成果权属改 革,探索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里程碑式”绩效管理评估机制。科创中心立法工作加快推进,《上海市推 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将于2020年1月在市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审议表决。面向中长期和“十 四五”的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全面启动,科技创新战略部署不断强化。 众创空间超过500家 累计2155家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累计7家 有效期内累计12848家 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5950家 国家大学科技园13家 科技小巨人(含培育)立项支持177家 在科创板上市的上海企业13家 在孵和服务企业急团队超过3万家(个) 覆盖科技类创业者40万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