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容否认,文化哲学已成为人类的一门“显学”。这与人类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在传 统农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对有限,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个比较 和谐的状态,哲学所思考的问题主要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展开。但是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 水平的提高,文化世界越来越取代自然世界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人与文化的矛盾关系 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无法回避的课题 文化哲学是关于人类文化现象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类文化的总体性把握,它应回答的问 题包括什么是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传统文 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等。学界一般认为,文化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新康德主义。哲学所要面对的主要不是“已然”世界的问题,而是“未然”或者是“应然” 世界的问题。“事实”的世界是科学要关注的对象,“价值”的世界才是哲学最需要关注的 对象。例如在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看来,“哲学只有作为普遍有效的价值的科学才能继续存 在”。在新康德主义思想家那里,核心价值诉求就在于从人类日新月异的文化世界中,确立 人的价值的应有位置,切勿使人性消弭于喧嚣的文化世界中。德国哲学家西美尔明确指出: “只有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对象。”因此,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完善”。 人所以要反思文化,皆因为文化在其发展中,除了对人的肯定性价值外,还包含着对人 的否定性因素。而文化的二重性说到底又是根源于人是灵与肉的二重性,及人类自我意识的 内在矛盾。具体说来,人作为一种能动的存在,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来确证自身的,文 化就是人类自我意识对象化的结果,通过文化,人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存在。然而某种文化模 式、文化规范一经形成,人类本质的各种丰富性潜能就有可能被规定于一种既定的文化形式 中,从而形成了对人的丰富本质的否定。寻求永恒的超越意识,这是人的本性。因此,人类 面对文化的否定性质,必然要诉诸一种抗争,而这种抗争首先应以对文化二重性的充分、全 面的认识为前提。认识到了现实文化发展的这种双重本性,我们就能在实践中对于文化现实 自觉投射一种反思与批判意识,在人类的成就与自信中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以使
- 1 - 安徽省马鞍山市 2018—2019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容否认,文化哲学已成为人类的一门“显学”。这与人类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在传 统农业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对有限,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个比较 和谐的状态,哲学所思考的问题主要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展开。但是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 水平的提高,文化世界越来越取代自然世界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人与文化的矛盾关系 逐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无法回避的课题。 文化哲学是关于人类文化现象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类文化的总体性把握,它应回答的问 题包括什么是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传统文 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等。学界一般认为,文化哲学兴起的标志是 新康德主义。哲学所要面对的主要不是“已然”世界的问题,而是“未然”或者是“应然” 世界的问题。“事实”的世界是科学要关注的对象,“价值”的世界才是哲学最需要关注的 对象。例如在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看来,“哲学只有作为普遍有效的价值的科学才能继续存 在”。在新康德主义思想家那里,核心价值诉求就在于从人类日新月异的文化世界中,确立 人的价值的应有位置,切勿使人性消弭于喧嚣的文化世界中。德国哲学家西美尔明确指出: “只有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对象。”因此,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完善”。 人所以要反思文化,皆因为文化在其发展中,除了对人的肯定性价值外,还包含着对人 的否定性因素。而文化的二重性说到底又是根源于人是灵与肉的二重性,及人类自我意识的 内在矛盾。具体说来,人作为一种能动的存在,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来确证自身的,文 化就是人类自我意识对象化的结果,通过文化,人确证了自己的本质存在。然而某种文化模 式、文化规范一经形成,人类本质的各种丰富性潜能就有可能被规定于一种既定的文化形式 中,从而形成了对人的丰富本质的否定。寻求永恒的超越意识,这是人的本性。因此,人类 面对文化的否定性质,必然要诉诸一种抗争,而这种抗争首先应以对文化二重性的充分、全 面的认识为前提。认识到了现实文化发展的这种双重本性,我们就能在实践中对于文化现实 自觉投射一种反思与批判意识,在人类的成就与自信中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以使
人类的文化实践减少盲目性,增加行为的自觉性。 人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其文化创造不应是一种盲目的操作,一种现实文化实践要想成 为自觉的文化而非随意的文化,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反思:而一种哲学要想具有引 领现实的力量而非虚幻的寄托,就必须进行文化的参与。 (摘编自邹广文《文化哲学及其构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和谐,也不存在人与文化的矛盾关系。 B.文化的内容,文化与自然、人、社会进步的关系就是文化哲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C.文化具有二重性,表现在对人的肯定与否定,根源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 D.文化哲学兴起的标志是新康德主义,其核心价值诉求在于确立人的价值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阐明文化哲学生成的原因,是论述的前提。 B.第二段侧重阐述文化哲学的内容、兴起和本质,回答“文化哲学是什么”的问题 C.第三段紧承第二段,从人的角度重点阐述了人要反思文化的根源,是前文的递进。 D.文章对文化哲学的阐发是按“是什么一一为什么一一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然”世界是被科学关注的“事实”世界,其不同于“未然”“应然”世界 B.为减少文化实践中的盲目性,需要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形成反思与批判 C.文化是人确证自身本质存在的方式,但它的否定性大于肯定性,导致人要超越 D.文化创造与哲学发展相辅相成,哲学助文化更加自觉,文化让哲学具有现实性 【答案】1.C2.D3.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灯笼 陈忠实 县纪委书记焦发祥一早走进县委大门,瞧见传达室旁边围着一堆人,他瞥了一眼,从人 头攒动的缝隙中,瞅见了一只灯笼,也凑上前去
- 2 - 人类的文化实践减少盲目性,增加行为的自觉性。 人作为一种主体性存在,其文化创造不应是一种盲目的操作,一种现实文化实践要想成 为自觉的文化而非随意的文化,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反思;而一种哲学要想具有引 领现实的力量而非虚幻的寄托,就必须进行文化的参与。 (摘编自邹广文《文化哲学及其构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和谐,也不存在人与文化的矛盾关系。 B. 文化的内容,文化与自然、人、社会进步的关系就是文化哲学应该关注的对象。 C. 文化具有二重性,表现在对人的肯定与否定,根源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内在矛盾。 D. 文化哲学兴起的标志是新康德主义,其核心价值诉求在于确立人的价值的位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阐明文化哲学生成的原因,是论述的前提。 B. 第二段侧重阐述文化哲学的内容、兴起和本质,回答“文化哲学是什么”的问题。 C. 第三段紧承第二段,从人的角度重点阐述了人要反思文化的根源,是前文的递进。 D. 文章对文化哲学的阐发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然”世界是被科学关注的“事实”世界,其不同于“未然”“应然”世界。 B. 为减少文化实践中的盲目性,需要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特点,形成反思与批判。 C. 文化是人确证自身本质存在的方式,但它的否定性大于肯定性,导致人要超越。 D. 【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头攒动的缝隙中,瞅见了一只灯笼,也凑上前去。 文化创造与哲学发展相辅相成,哲学助文化更加自觉,文化让哲学具有现实性 县纪委书记焦发祥一早走进县委大门,瞧见传达室旁边围着一堆 1. C 2. D 3. C 3 小题,15 陈忠实 灯笼 分) 人,他瞥了一眼,从人
大伙儿围观的确是一只灯笼。外边糊着一层红纸,里面点燃着一支小蜡烛。 挑着这只灯笼的是一位乡下老农民。一张脸没有生气,只有几根微微颤抖着的胡子,表 明他心里憋着气 “喂!你在这儿干什么?”焦发祥问 那双似睁似闭的眼睛闻声看过来,似乎在掂量问话人的身份。“寻找真理!”他的干瘪 的嘴唇动了一下。围观的干部们笑起来 “你说具体点?”焦发祥提醒他。 他的眼睛忽地一翻,露出一缕难受不堪的神光,盯住焦发祥,反问:“我给你说了,你 给管? “问你就是想管。”焦发祥肯定说 “啊呀!我可找到包青天了一—”打灯笼的农民嘴里叨叨着。 我跟村支书刘治泰家原住一个院子。这是土改时分的,两家挤一院。这二年,我申请庄 基地,没批;刘支书却自己划了庄基地建了新房,搬走了,按规定老庄基地归我。没料到, 他搬了家,不提老房子的事了。我找他,他先说忙,后来,干脆说要在老屋里拴牛。 我急慌了!我的三个娃子连一个媳妇也没娶,净等房子喀!没办法,我就说买下来,支 书要价的口开得多大!大得怕怕!我的天,这老房子椽也朽了,瓦也朽了,雨天漏得像草筛。 这不明摆着坑人吗?我找乡政府,不下八回,总说忙,抽不出时间解决这号鸡毛蒜皮的事 我实在想不下好办法,就打上灯笼来了 “杨书记吗?喂!你们乡的清水湾,有个叫田成山的农民,居然挑着灯笼闹到县上来了。” 焦发祥平静地说。 我一定处理好!”杨书记在电话里连连自责 第三天早晨,焦发祥刚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就急促地响着。 电话是市纪委打来的,说是本县清水湾一个名叫田成山的农民,挑着灯笼到市委大门口 名为“寻找真理”,实际是喊冤 焦发祥真有点火了,直接拨通了乡上的电话。 “焦书记,我昨天已经处理了,”焦发祥耐着性子听着,“昨天,我严肃批评了田成山 打着灯笼大闹县委,影响了县委机关的正常工作…经调查,田成山没参加派性组织,但他 老婆是个厉害手,这件事背后有没有背景,尚待进一步了解……” “好了好了,你真是动了脑筋了!”焦发祥真是哭笑不得。放下话机,对司机传话:“走 趟清水湾
- 3 - 大伙儿围观的确是一只灯笼。外边糊着一层红纸,里面点燃着一支小蜡烛。 挑着这只灯笼的是一位乡下老农民。一张脸没有生气,只有几根微微颤抖着的胡子,表 明他心里憋着气。 “喂!你在这儿干什么?”焦发祥问。 那双似睁似闭的眼睛闻声看过来,似乎在掂量问话人的身份。“寻找真理!”他的干瘪 的嘴唇动了一下。围观的干部们笑起来。 “你说具体点?”焦发祥提醒他。 他的眼睛忽地一翻,露出一缕难受不堪的神光,盯住焦发祥,反问:“我给你说了,你 给管?” “问你就是想管。”焦发祥肯定说。 “啊呀!我可找到包青天了——”打灯笼的农民嘴里叨叨着。 我跟村支书刘治泰家原住一个院子。这是土改时分的,两家挤一院。这二年,我申请庄 基地,没批;刘支书却自己划了庄基地建了新房,搬走了,按规定老庄基地归我。没料到, 他搬了家,不提老房子的事了。我找他,他先说忙,后来,干脆说要在老屋里拴牛。 我急慌了!我的三个娃子连一个媳妇也没娶,净等房子喀!没办法,我就说买下来,支 书要价的口开得多大!大得怕怕!我的天,这老房子椽也朽了,瓦也朽了,雨天漏得像草筛。 这不明摆着坑人吗?我找乡政府,不下八回,总说忙,抽不出时间解决这号鸡毛蒜皮的事。 我实在想不下好办法,就打上灯笼来了…… “杨书记吗?喂!你们乡的清水湾,有个叫田成山的农民,居然挑着灯笼闹到县上来了。” 焦发祥平静地说。 “我一定处理好!”杨书记在电话里连连自责。 第三天早晨,焦发祥刚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就急促地响着。 电话是市纪委打来的,说是本县清水湾一个名叫田成山的农民,挑着灯笼到市委大门口 名为“寻找真理”,实际是喊冤。 焦发祥真有点火了,直接拨通了乡上的电话。 “焦书记,我昨天已经处理了,”焦发祥耐着性子听着,“昨天,我严肃批评了田成山 打着灯笼大闹县委,影响了县委机关的正常工作……经调查,田成山没参加派性组织,但他 老婆是个厉害手,这件事背后有没有背景,尚待进一步了解……” “好了好了,你真是动了脑筋了!”焦发祥真是哭笑不得。放下话机,对司机传话:“走 一趟清水湾
清水湾三面被坡丘包围,一面出水路,坡地上多柿树,杏树和桃树。村前有一弯簸箕似 的平川,种麦又种稻。这个小小的村庄是本县山区一个独厚于天的角落。七八十户村民,村 长从东到西吆喝了一遍,男男女女就聚集在村子中间的会场上来了。 焦发样让村支书刘治泰把县政府关于给村民划拨庄基地的文件宣读一下。刘治泰大声宣 读完文件,一只手挂在桌子上,一只手插在腰间,向全体村民讲话:“我先作检讨……”焦 发祥不由地瞧瞧这位刘支书,真是聪明剔透! “听说你想把朽房子卖给田成山?”焦发祥问。刘治泰面不改色,满口应承。 焦发祥站起来,说:“治泰同志,据说这房子原是地主家的,你要是把这号都快倒塌的 房子卖给成山,我说一句不大中听的话,你的心就太黑了一一”焦发祥停顿一下,侧过头瞅 瞅,刘治泰的脸红了,红得像个猪肝 焦发祥说到这儿,动情地说:“乡亲们,我没来过这儿,想不到咱们县竟然有这样一块 好风水的地方。刘治泰同志呀!你甭把这样好山好水好百姓的清水湾,给搅和成一个混水 湾……”他的嗓门被清水湾村民的呼喊和掌声淹没了 吉普车驶出清水湾,在土石公路上疾驰。秋天的田野,秋庄稼收获净尽了,冬小麦泛起 抹新绿。夕阳如金。 焦发祥和杨书记并排坐在后座上。“谈谈你对田成山的处理问题吧!”焦发祥盯着杨书 杨书记自责说,“我只是考虑田成山影响县委的工作……” “出一点问题,先在田成山身上查根子,找背景,这是一种什么习惯呢?”焦发祥盯着 杨书记,“实在说,刘治泰这样的作风问题并不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的这个可怕的习惯! 你想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习惯呢?”杨书记红着脸,渗出汗水来了 两人告别时,焦发祥手里挑着一只灯笼,笑着说:“把这只灯笼送给你做个纪念。关于 那个‘习惯’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只灯笼里。”杨书记红着脸,接过了那只小灯笼。 (有删减)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灯笼”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围绕田成山打灯笼“找真理”展开,同时标题有象征 意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正常的干群关系 B.小说写了一个农民田成山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与村支书发生纠纷后,又得不到乡政府 的妥善解决,于是一步步向上级反映的故事 C.小说的人称运用灵活多变,总体采用以焦发祥为视角的第三人称,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性
- 4 - 清水湾三面被坡丘包围,一面出水路,坡地上多柿树,杏树和桃树。村前有一弯簸箕似 的平川,种麦又种稻。这个小小的村庄是本县山区一个独厚于天的角落。七八十户村民,村 长从东到西吆喝了一遍,男男女女就聚集在村子中间的会场上来了。 焦发样让村支书刘治泰把县政府关于给村民划拨庄基地的文件宣读一下。刘治泰大声宣 读完文件,一只手挂在桌子上,一只手插在腰间,向全体村民讲话:“我先作检讨……”焦 发祥不由地瞧瞧这位刘支书,真是聪明剔透! “听说你想把朽房子卖给田成山?”焦发祥问。刘治泰面不改色,满口应承。 焦发祥站起来,说:“治泰同志,据说这房子原是地主家的,你要是把这号都快倒塌的 房子卖给成山,我说一句不大中听的话,你的心就太黑了——”焦发祥停顿一下,侧过头瞅 瞅,刘治泰的脸红了,红得像个猪肝。 焦发祥说到这儿,动情地说:“乡亲们,我没来过这儿,想不到咱们县竟然有这样一块 好风水的地方。刘治泰同志呀!你甭把这样好山好水好百姓的清水湾,给搅和成一个混水 湾……”他的嗓门被清水湾村民的呼喊和掌声淹没了。 吉普车驶出清水湾,在土石公路上疾驰。秋天的田野,秋庄稼收获净尽了,冬小麦泛起 一抹新绿。夕阳如金。 焦发祥和杨书记并排坐在后座上。“谈谈你对田成山的处理问题吧!”焦发祥盯着杨书 记。 杨书记自责说,“我只是考虑田成山影响县委的工作……” “出一点问题,先在田成山身上查根子,找背景,这是一种什么习惯呢?”焦发祥盯着 杨书记,“实在说,刘治泰这样的作风问题并不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的这个可怕的习惯! 你想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习惯呢?”杨书记红着脸,渗出汗水来了。 两人告别时,焦发祥手里挑着一只灯笼,笑着说:“把这只灯笼送给你做个纪念。关于 那个‘习惯’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只灯笼里。”杨书记红着脸,接过了那只小灯笼。 (有删减)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题“灯笼”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围绕田成山打灯笼“找真理”展开,同时标题有象征 意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正常的干群关系。 B. 小说写了一个农民田成山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与村支书发生纠纷后,又得不到乡政府 的妥善解决,于是一步步向上级反映的故事。 C. 小说的人称运用灵活多变,总体采用以焦发祥为视角的第三人称,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性
插叙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时又用第一人称 D.小说中焦发祥书记处理完问题返回时,写到祥和宁静的乡野风光,目的是烘托焦发祥此时 的畅快心情,也烘托出焦发祥为官的良好形象。 5.小说中村支书刘治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文末焦发祥提到的“习惯”有何内涵?请简要概括。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这种“习惯”的 具体表现。 【答案】4.B5.①对百姓,仗势欺人,故意刁难。不给田成山划庄基地,面对田成山的 着急,又不拆老房,故意拖延,甚至想卖一笔钱。②对领导,察言观色,为人圆滑。抢在焦 发祥书记批评他之前作检讨。 6.这是一种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为官陋习。表现:①先己后人,甚至仗势欺人的为官陋习, 如刘治泰先为自己划庄基地,而对同院的田成山却故意刁难。②无视百姓要求的为官陋习, 乡政府对田成山反映的问题以忙为借口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③唯上不管下的为官陋习,如 杨书记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影响上级,而不是为百姓解决为题。④不实地考察,不实事求 是的处理问题陋习,杨书记处理问题只在田成山身上找原因,而不考虑刘治泰的问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 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 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 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 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 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 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 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 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 5 - 插叙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时又用第一人称。 D. 小说中焦发祥书记处理完问题返回时,写到祥和宁静的乡野风光,目的是烘托焦发祥此时 的畅快心情,也烘托出焦发祥为官的良好形象。 5. 小说中村支书刘治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文末焦发祥提到的“习惯”有何内涵?请简要概括。结合小说内容,简析这种“习惯”的 具体表现。 【答案】4. B 5. ①对百姓,仗势欺人,故意刁难。不给田成山划庄基地,面对田成山的 着急,又不拆老房,故意拖延,甚至想卖一笔钱。②对领导,察言观色,为人圆滑。抢在焦 发祥书记批评他之前作检讨。 6. 这是一种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为官陋习。表现:①先己后人,甚至仗势欺人的为官陋习, 如刘治泰先为自己划庄基地,而对同院的田成山却故意刁难。②无视百姓要求的为官陋习, 乡政府对田成山反映的问题以忙为借口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③唯上不管下的为官陋习,如 杨书记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影响上级,而不是为百姓解决为题。④不实地考察,不实事求 是的处理问题陋习,杨书记处理问题只在田成山身上找原因,而不考虑刘治泰的问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 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 心联合问卷网,对 2022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 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 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 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 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 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 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栏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 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 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 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亳不懂得尊 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 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 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 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 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 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 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 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 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 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 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 的高度关注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
- 6 - 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栏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 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 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 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 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 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 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 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 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 材料三: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 的高度关注。 B. 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
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 生自卑心理。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 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 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 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外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 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9.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答案】7.D8.C 9.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 凌的监督和管束。③政府要出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 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 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举明经、进士, 皆中。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丕阿杈近,权豪 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剌史。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 州之吏奉。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坐举非其人 以秘书监分司东都。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王仙
- 7 - 之一。 C. 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 生自卑心理。 D. 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 厉。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 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 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 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 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 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 外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 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9. 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答案】7. D 8. C 9. ①老师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要教育学生正确应对校园欺凌。②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欺 凌的监督和管束。③政府要岀台制裁校园欺凌的有效法律法规。④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职责 分工要明确。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⑥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广泛 参与,通力合作,做好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⑦借鉴别国较好的应对校园欺凌的办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举明经..、进士, 皆中。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不阿权近,权豪 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 州之吏奉。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坐举非其人, 以秘书监分司东都。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王仙
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慼颃兵来攻实欲袭顔陵凝遺樊俦以舟呃扼 責限俦捷钐与慼战不昳凝以徇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时江南环境为盜 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 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 陵,未食即阵,死焉。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凝让曰 “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 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 留。贼乘胜而来,守有备。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 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 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王凝曰: “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遗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B.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遗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C.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D.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 C.“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日趋四舍”为“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褒贬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凝颇有文才,官位多次升迁。王凝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写的文章被当时文士 称誉,后来名声逐渐传播,经多次升迁后担任礼部侍郎 B.王凝清廉自守,羡银用之有道。驿道支出巨大,虽然州里有从冶炼征收的盈余税钱来改善 州里官员收入,但王凝用之于公,以羡银购买马匹供给驿馆 C.王凝治军从严,严惩违纪军士。王涓残部放纵蛮横,王凝对此严厉责备,监军无话可说, 后来监军让士兵抢百姓马匹,王凝查明真相,并予以严惩。 王凝顾全大局,不避个人危险。贼兵进攻数月,形势严峻,王凝决心守城到底,吏民请求
- 8 - 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 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时江南环境为盗 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 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 陵,未食即阵,死焉。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凝让曰: “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 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 留。贼乘胜而来,守有备。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 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 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王凝曰: “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遗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B.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遗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C.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D.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 “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 C. “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日趋四舍”为“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 D. “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褒贬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凝颇有文才,官位多次升迁。王凝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写的文章被当时文士 称誉,后来名声逐渐传播,经多次升迁后担任礼部侍郎。 B. 王凝清廉自守,羡银用之有道。驿道支出巨大,虽然州里有从冶炼征收的盈余税钱来改善 州里官员收入,但王凝用之于公,以羡银购买马匹供给驿馆。 C. 王凝治军从严,严惩违纪军士。王涓 的 残部放纵蛮横,王凝对此严厉责备,监军无话可说, 后来监军让士兵抢百姓马匹,王凝查明真相,并予以严惩。 D. 王凝顾全大局,不避个人危险。贼兵进攻数月,形势严峻,王凝决心守城到底,吏民请求
归顺以退贼兵,以免贼兵覆灭王凝家族,王凝谢绝吏民请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2)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 【答案】10.C11.B12.C 13.(1)王凝不阿谀权贵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将王凝调出 朝廷担任商州刺史 (2)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 心意 参考译文: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王凝幼年丧父,依靠他的舅父宰相郑肃抚养成人,郑肃让他的儿子 与王凝约定成为师友。王凝被举荐应试明经科、进士科,他都考中了。曾写有《京城六岗铭》 被当时的文士称赞。历任台省官职,逐渐知名,几次升职后担任礼部侍郎。王凝不阿谀权贵 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王凝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将王凝调出朝廷担仼商州刺史。 驿道的支出,驿馆的官员即使破产也不能供给,但州里有冶炼征税的盈余银钱,可以増加州 旦官吏的俸禄。可是王凝不采取,而是买马供给驿馆,因此没有横征的扰乱,人们都安慰喜 悦。唐僖宗即位,召入王凝任兵部侍郎。王凝因举荐的官员不称职获罪,以秘书旒身份在东 都任职。咸通年间,王凝两次在宣城节帅幕府任职,对百姓所喜爱的和所憎恨的非常了解, 所以在任时清除积弊,使得人民生活富足康乐。王仙芝的党徒毁灭至德,势力更加扩张,王 凝派遣牙将孟琢援助池州防守。叛贼增加兵力进攻,实际上是想要袭击南陵,王凝派遣樊俦 率领水军扼守青阳。樊俦违背命令,轻易与贼兵交战,失利,王凝斩杀樊俦用来示众,诸将 听说后都害怕极了,拼死牵制贼军,贼军不能前进。当时江南四境为盗贼地盘,王凝派强弩 手占据采石矶,张扬迷惑改人的旗帜,派遣别将马颖解救和州之围。第二年,大批贼军到来, 都将王涓从永阳出兵杀敌,王凝举行盛宴,他对王涓说:“贼军凭藉迅速取胜而骄傲,可以 稳重守对待他们,千万不要轻易交战。”王涓心意急躁,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路,到达南陵 后,没有吃饭就冲上阵地,在战斗中死去。监军收集残兵几千人,逃回城中,阻留没有离去 的意思,这些士卒又放纵蛮横不能禁止。王凝责备说:“官吏在扑灭蝗虫时,不能制服蝗虫 却依赖百姓供给粮食,那么等于相互为暴使得灾害加重。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 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心意?”监军无话可说,催促亲信将官
- 9 - 归顺以退贼兵,以免贼兵覆灭王凝家族,王凝谢绝吏民请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2)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 【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王凝不阿谀权贵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将王凝调出 朝廷担任商州刺史。 (2)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 心意? 参考译文: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王凝幼年丧父,依靠他的舅父宰相郑肃抚养成人,郑肃让他的儿子 与王凝约定成为师友。王凝被举荐应试明经科、进士科,他都考中了。曾写有《京城六岗铭》, 被当时的文士称赞。历任台省官职,逐渐知名,几次升职后担任礼部侍郎。王凝不阿谀权贵 近臣,对权贵豪强的请托王凝从不允诺,权贵因此怀恨他,将王凝调出朝廷担仼商州刺史。 驿道的支出,驿馆的官员即使破产也不能供给,但州里有冶炼征税的盈余银钱,可以増加州 旦官吏的俸禄。可是王凝不采取,而是买马供给驿馆,因此没有横征的扰乱,人们都安慰喜 悦。唐僖宗即位,召入王凝任兵部侍郎。王凝因举荐的官员不称职获罪,以秘书旒身份在东 都任职。咸通年间,王凝两次在宣城节帅幕府任职,对百姓所喜爱的和所憎恨的非常了解, 所以在任时清除积弊,使得人民生活富足康乐。王仙芝的党徒毁灭至德,势力更加扩张,王 凝派遣牙将孟琢援助池州防守。叛贼增加兵力进攻,实际上是想要袭击南陵,王凝派遣樊俦 率领水军扼守青阳。樊俦违背命令,轻易与贼兵交战,失利,王凝斩杀樊俦用来示众,诸将 听说后都害怕极了,拼死牵制贼军,贼军不能前进。当时江南四境为盗贼地盘,王凝派强弩 手占据采石矶,张扬迷惑改人的旗帜,派遣别将马颖解救和州之围。第二年,大批贼军到来, 都将王涓从永阳出兵杀敌,王凝举行盛宴,他对王涓说:“贼军凭藉迅速取胜而骄傲,可以 稳重守对待他们,千万不要轻易交战。”王涓心意急躁,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路,到达南陵 后,没有吃饭就冲上阵地,在战斗中死去。监军收集残兵几千人,逃回城中,阻留没有离去 的意思,这些士卒又放纵蛮横不能禁止。王凝责备说:“官吏在扑灭蝗虫时,不能制服蝗虫 却依赖百姓供给粮食,那么等于相互为暴使得灾害加重。如今士兵不能抵抗敌人,又放任他 们侵吞百姓产业,凭借什么能符合朝廷对待将军您的心意?”监军无话可说,催促亲信将官
进入百姓家舍抢夺马匹,王凝登上城门望见,指挥左右的人捕捉斩杀,由此他们不敢停留在 城中。贼军乘胜追来,而守兵早有防备了。贼兵紧急攻打几个月之久,抵抗与防守之力竭尽。 恰巧有大星正坠落在寝室庭院,方术家说王凝应当请病假不处理事务来避免灾祸,王凝说: “东南,是国家费用所出的地方,而宣州是大府,据我观察脱免灾祸是可以的,不过这一个 方面的人怎么保存呢?我誓与城池相存亡。”官吏百姓请求说:“贼兵的凶势不可阻挡,希 望尚书您同他们讲和使他们慢慢退去,否则真担心尚书您的家族会被他们覆灭。”王凝说: “人人都有家有族,怎能唯独保全我的家族呢?”随后贼兵退去。不久,王凝去世,终年五 十八岁,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叫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黄庭坚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②束带:陶渊 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 去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 适 D.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15.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精妙之处。 【答案】14.C15.①想象。想到江南遍地修长的竹子,希望回去砍来做钓竿,表达了对 远离官场、隐逸山林的渴望。②象征。用“捎云竹”象征正直、坚韧的节操,表现诗人对高 尚志节的追求。③夸张。“捎云竹”,拂云的竹子,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竹的修长
- 10 - 进入百姓家舍抢夺马匹,王凝登上城门望见,指挥左右的人捕捉斩杀,由此他们不敢停留在 城中。贼军乘胜追来,而守兵早有防备了。贼兵紧急攻打几个月之久,抵抗与防守之力竭尽。 恰巧有大星正坠落在寝室庭院,方术家说王凝应当请病假不处理事务来避免灾祸,王凝说: “东南,是国家费用所出的地方,而宣州是大府,据我观察脱免灾祸是可以的,不过这一个 方面的人怎么保存呢?我誓与城池相存亡。”官吏百姓请求说:“贼兵的凶势不可阻挡,希 望尚书您同他们讲和使他们慢慢退去,否则真担心尚书您的家族会被他们覆灭。”王凝说: “人人都有家有族,怎能唯独保全我的家族呢?”随后贼兵退去。不久,王凝去世,终年五 十八岁,追赠吏部尚书,谥号叫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黄庭坚①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②束带:陶渊 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 去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 “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 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 适。 D. 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15. 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的 精妙之处。 【答案】14. C 15. ①想象。想到江南遍地修长的竹子,希望回去砍来做钓竿,表达了对 远离官场、隐逸山林的渴望。②象征。用“捎云竹”象征正直、坚韧的节操,表现诗人对高 尚志节的追求。③夸张。“捎云竹”,拂云的竹子,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竹的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