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职业中专对口升学冲刺试卷(一) 基础知识(42分) 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遒q劲倩qian影溪畔ban古木参cn天B恬tin美憧 chong憬翘qio盼面面相觑q C.掬j着虫豸zhi忝tian列飞扬跋扈hD.蓦m然睿rui智摇曳ye见臣列观gunn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完璧归赵怒发冲冠伏荆请罪刎颈之交B.聊胜于无旷代异才斑斑驳驳柳树成荫 C.言近诣远芸芸众生一蹴而就绿盖擎天D游目骋怀众口铄金游刃有余如坐春风 3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 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击败了古巴女排。 A.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古巴女排被中国女排击败了 B.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古巴女排难道被中国女排击败了? C.中国女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难道没有击败古巴女排? D被击败了,古巴女排!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中国女排! 4对下列标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分号:表并列) B周敦颐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引号:表强调) C.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一一名叫自然。(破折号:表解释) D.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括号:表解释补充) 5.下列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人生如梦,一尊还泪江月 6.下列成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名垂青史:名声或名誉流传于历史上。B.睚眦必报:瞪着眼睛报复他 C.游刃有余: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D.联袂登台:同台一起演出 7下列文学文体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 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 B.常见的线索主要有三大类型:横贯式、纵横式、纵横交贯式。抒情散文常以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 常以某一实物为线索;议论散文常以事理为线索:叙事散文常以时间为线索;游记散文常以时空为线索。 C.南渡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其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得悲沉。 D.应用联是指有较强实用性的对联。如挽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8.下列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A.《故都的秋》一一郁达夫——《沉沦》 B.《师说》一一韩退之一一古文运动倡导者 C.《登幽州台歌》一—陈之昂一一中唐著名诗人D.《稻草人》一—叶圣陶一一现代教育家
1 中方职业中专对口升学冲刺试卷(一) 一.基础知识(42 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遒 qiú劲 倩 qiàn 影 溪畔 bàn 古木参 cān 天 B.恬 tián 美 憧 chōng 憬 翘 qiáo 盼 面面相觑 qù C. 掬 jū着 虫豸 zhì 忝 tiǎn 列 飞扬跋扈 hù D.蓦 mò然 睿 ruì智 摇曳 yè 见臣列观 guān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伏荆请罪 刎颈之交 B.聊胜于无 旷代异才 斑斑驳驳 柳树成荫 C. 言近诣远 芸芸众生 一蹴而就 绿盖擎天 D.游目骋怀 众口铄金 游刃有余 如坐春风 3.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 ) 例: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击败了古巴女排。 A.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古巴女排被中国女排击败了。 B.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古巴女排难道被中国女排击败了? C. 中国女排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难道没有击败古巴女排? D.被击败了,古巴女排!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被中国女排! 4.对下列标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分号:表并列) B.周敦颐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脍炙人口的。(引号:表强调) C.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破折号:表解释) D.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括号:表解释补充) 5.下列修辞不同的一项是( ) A.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人生如梦,一尊还泪江月。 6.下列成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垂青史:名声或名誉流传于历史上。B.睚眦必报:瞪着眼睛报复他。 C.游刃有余: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 D.联袂登台:同台一起演出。 7 下列文学文体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 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 B.常见的线索主要有三大类型:横贯式、纵横式、纵横交贯式。抒情散文常以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 常以某一实物为线索;议论散文常以事理为线索;叙事散文常以时间为线索;游记散文常以时空为线索。 C.南渡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其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写得悲沉。 D.应用联是指有较强实用性的对联。如挽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8.下列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A.《故都的秋》——郁达夫——《沉沦》 B.《师说》——韩退之——古文运动倡导者 C.《登幽州台歌》——陈之昂——中唐著名诗人 D.《稻草人》——叶圣陶——现代教育家
9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我国名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B.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独自坐在早已空无一人的教室里,长久地反思着这次考试的失败 D中国向来形容这类现象为“光怪陆离”四个字是确有道理的。 10对下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11.情景口语 王老师与方晓约好9:00到她家家访,现方晓一家突然有急事,必须出门,方晓只好给王老师发一条短 信,告之情况并另约时间。现请你将该短信内容写下来(不超50字) 12默写 ①.《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 ②.《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④.《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⑤.《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 ⑥.《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13.诗歌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①对诗歌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 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不言自明。“ 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 里借指战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杜甫的“三吏三别”指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 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 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 “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 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 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
2 9.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我国名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B.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C.他独自坐在早已空无一人的教室里,长久地反思着这次考试的失败。 D.中国向来形容这类现象为“光怪陆离”四个字是确有道理的。 10.对下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情景口语 王老师与方晓约好 9︰00 到她家家访,现方晓一家突然有急事,必须出门,方晓只好给王老师发一条短 信,告之情况并另约时间。现请你将该短信内容写下来(不超 50 字)。 12.默写 ①.《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__。 ④.《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13.诗歌赏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①对诗歌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 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C. 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不言自明。“ D. 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兵马,这 里借指战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杜甫的“三吏三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14—17 题(12 分)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 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 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 “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 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 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
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 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 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 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 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 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 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 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 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14.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以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次是()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1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都江堪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 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 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 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3 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 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 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 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 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 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 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 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 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14.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以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次是( )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1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三.现代文阅读(18 分) 都江堰 余秋雨 一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 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 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 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 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 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无 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 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 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 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 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 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 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 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 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 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 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 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 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 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 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 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 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 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 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单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 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金 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 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 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4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 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 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无 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 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 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 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二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 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 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 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 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 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 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 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 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 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 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 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看云 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三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四川有幸,公元前 251 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 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 了一名实践科学家。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 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他领受了一个连孩单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既然四川最 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金 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 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 20 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 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 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他只知道,这个人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 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 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 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 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经 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 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 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 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70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 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 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 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 至善的遗言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 豫进退,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 之下,先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 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罢。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 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 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结果,仅 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离索桥东端不远的玉垒山麓,建有一座二王庙,祭祀李冰 父子。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钟鼓钹磬,朝朝暮暮,重一声,轻一声,伴和着 江涛轰鸣。 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也合民众心意。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中国宗教颇多世俗气息, 因此,世俗人情也会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来二去,都江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桥墩。 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 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 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帖近 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18给下划线字注音 颓壁残垣()惊悸 )庇护()修缮()卑处一隅()_魅力()_强悍() 铁戟()遴选()韬略()怦然心动()_诘问()_傩戏()衮衮()诸公
5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 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他只知道,这个人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 呢?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 慰抚声,声声入耳。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 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 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 3 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 400 年后,也许 3 个石人经 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 3 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 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 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 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 70 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 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 “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 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 至善的遗言。 四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 豫进退,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 之下,先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 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罢。但是,再看桥的另一边,它硬 是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 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结果,仅 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 神。离索桥东端不远的玉垒山麓,建有一座二王庙,祭祀李冰 父子。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钟鼓钹磬,朝朝暮暮,重一声,轻一声,伴和着 江涛轰鸣。 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也合民众心意。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中国宗教颇多世俗气息, 因此,世俗人情也会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来二去,都江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桥墩。 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 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 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帖近 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18.给下划线字注音 颓壁残垣 ( )惊悸 ( )庇护( ) 修缮( )卑处一隅( ) 魅力( ) 强悍 ( ) 铁戟 ( )遴选( ) 韬略 ( ) 怦然心动( ) 诘问( ) 傩戏( ) 衮衮( )诸公
19每部分中心句选择错了的一项是( A.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B.第二部分: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 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 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C.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 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D.第四部分: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也合民众心意 20.对课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举例、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 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方面大比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文章以长城入手,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 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作者开门见山 提出观点。 B.第二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 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自然美的无限赞叹。 C.作者由物及人,赞美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实业精神。 D.第二部分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21.对第四部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写横江索桥为突出人类的万般无奈。B.李冰自信的原因是他做的事是为民造福。 C.傩戏中的神变成了李冰意味着只有真正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资格成为神,成为百姓的真正的 精神支柱。今天,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会延续下去。 D.“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一种是一些官僚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是无所事事,无所专攻,根本无 视百姓的疾苦;或是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 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而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查立在四川大地上。 22都江堪的本质特征是(不超过30字) 23.写出作者的两本散文集的名字《 》、《 四.古文阅读(18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4.“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6
6 19.每部分中心句选择错了的一项是( ) A.第一部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B.第二部分: 这里的水却不同,……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 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 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C.第三部分: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 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D.第四部分:李冰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也合民众心意。 20.对课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举例、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 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方面大比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文章以长城入手,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以 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作者开门见山, 提出观点。 B. 第二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 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自然美的无限赞叹。 C. 作者由物及人,赞美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实业精神。 D. 第二部分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21.对第四部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横江索桥为突出人类的万般无奈。B. 李冰自信的原因是他做的事是为民造福。 C. 傩戏中的神变成了李冰意味着只有真正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资格成为神,成为百姓的真正的 精神支柱。今天,李冰的伟大精魂一直会延续下去。 D. “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一种是一些官僚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是无所事事,无所专攻,根本无 视百姓的疾苦;或是互相倾轧,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 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与责任感。而正是基于第二种政治走向,都江堰才得以矗立在四川大地上。 22.都江堰的本质特征是(不超过 30 字): 23.写出作者的两本散文集的名字《 》、《 》 四.古文阅读(18 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 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4.“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叹息C.悲哀D.愤慨 25.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7.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2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 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 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 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 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29.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 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7
7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 25.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6.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7.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2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 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 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 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 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29.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 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0韩愈,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五.应用文(20分) 毕业前夕,班里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如你是主持人,请分别设计一段开场白和一段结 束语。(每段80-100字) 六.大作文(40分) 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作文。 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它的对象可以使人,如长者的教诲、朋友的诉说、他人的牢骚等:也可以是 自然,如鸴歌燕语、山风松涛、大海潮声等等 请你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8 30.韩愈,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应用文(20 分) 毕业前夕,班里举行一次以“友谊”为主题的班会,如你是主持人,请分别设计一段开场白和一段结 束语。(每段 80-100 字) 六.大作文(40 分) 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作文。 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它的对象可以使人,如 长者的教诲、朋友的诉说、他人的牢骚等;也可以是 自然,如莺歌燕语、山风松涛、大海潮声等等。 请你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7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