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3高二年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汤正良郭在时陈琳李显亮审题人:杨茜厉行威 、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垂涎yan联袂mei复辟pi穷兵黩武d 剽悍pido 叱咤cha膝盖qI卷帙浩繁zhi C.创伤 chuang聒噪guo作揖y怵目惊心ch D.矜持jn贿赂luo 修葺qi苦心孤诣zhi l.C/A.垂涎xian复辟biB.叱咤zha膝盖xiD.贿赂1苦心孤诣y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蔽良莠惮精竭虑痴心妄想 B.披蘼通缉却之不恭精神焕散 C.真谛松驰暴戾恣睢矫柔造作 D.厮杀顷刻嘉宾满座两全其美 2.D/A.凋敝殚精竭虑B.披靡精神涣散C.松弛矫揉造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 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 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 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 从后面强行掀翻对方,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
湖南师大附中 2013 高二年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考试卷 时量: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命题人:汤正良 郭在时 陈琳 李显亮 审题人:杨茜 厉行威 一、选择题(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垂涎.yán 联袂.mèi 复辟.pì 穷兵黩.武 dú B.剽.悍 piāo 叱咤.chà 膝.盖 qī 卷帙.浩繁 zhì C.创.伤 chuāng 聒.噪 guō 作揖.yī 怵.目惊心 chù D.矜.持 jīn 贿赂.luò 修葺.qì 苦心孤诣.zhǐ 1.C/A.垂涎.xián 复辟.bì B.叱咤.zhà 膝.盖 xī D.贿赂.lù 苦心孤诣.y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凋蔽 良莠 惮精竭虑 痴心妄想 B.披蘼 通缉 却之不恭 精神焕散 C.真谛 松驰 暴戾恣睢 矫柔造作 D.厮杀 顷刻 嘉宾满座 两全其美 2. D /A.凋敝 殚精竭虑 B.披靡 精神涣散 C.松弛 矫揉造作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 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 NBA,就妄自菲薄 ....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 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 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 从后面强行掀翻对方,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 ....
3.B/B.妄自菲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这里不合语 意。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C.打开天 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D.视而不见: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 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淅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 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 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D.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 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4.A/B.句式杂糅,应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C.语 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D.成分赘余,“几乎”与“殆”重复 搭配不当,“两会的”与“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搭配不当。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 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 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 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5.C/语出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答题时需注意关键词。第④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语 段之首,可排除B、D两项。第①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④句中的 丰富的单纯”,故①紧随④后,可排除A。第③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④①阐 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③紧随④①。第⑤句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
3. B / B.妄自菲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这里不合语 意。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C.打开天 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D.视而不见: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新普京时代”,普京能否实现“自我超越”,从某种角度 讲也是俄罗斯能否进入一个“新发展期”的重要节点。 B.在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对于沪浙苏以外地区的考生,同济大学主要依据联考 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 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D.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 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4.A/B.句式杂糅,应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C.语 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D.成分赘余,“几乎”与“殆”重复。 搭配不当,“两会的”与“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搭配不当。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 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 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 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5.C/语出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答题时需注意关键词。第④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语 段之首,可排除 B、D 两项。第①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④句中的 “丰富的单纯”,故①紧随④后,可排除 A。第③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④①阐 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③紧随④①。第⑤句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
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④①和③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这两种 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②句中的“丰富的复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6.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1)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 归鹿门歌》) (2)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 岳阳楼》) (4)垆边人似月, 庄《菩萨蛮》) (5)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风荷 (周邦彦《苏幕遮》) (6)昆山玉碎凤凰 叫 贺《李凭箜篌引》) (7)小楼昨夜又东 (李煜《虞美人》) (8)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 涡 (杜牧《阿房宫赋》) 17.(1)岩扉松径长寂寥 (2)迷花倚石忽已暝 (3)乾坤日夜浮 (4)皓腕凝霜雪 (5)水面清圆 (6)芙蓉泣露香兰笑 (7)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8)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三、阅读题(共4个语段,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8分) 菩萨蛮 庭筠
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④①和③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 贫乏的复杂”这两种 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②句中的“丰富的复杂”。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6. 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 (1)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 归鹿门歌》) (2)千岩万转路不定, 。 (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3)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 岳阳楼》) (4)垆边人似月, 。 (韦 庄《菩萨蛮》) (5)叶上初阳干宿雨, ,一一风荷 举。 (周邦彦《苏幕遮》) (6)昆山玉碎凤凰 叫, 。 (李 贺《李凭箜篌引》) (7)小楼昨夜又东 风, 。 (李煜《虞美人》) (8)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 涡, 。 (杜牧《阿房宫赋》) 17.(1)岩扉松径长寂寥 (2)迷花倚石忽已暝 (3)乾坤日夜浮 (4)皓腕凝霜雪 (5)水面清圆 (6)芙蓉泣露香兰笑 (7)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8)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三、阅读题(共 4 个语段,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7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8 分)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7.“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 的诗句 (2分) 7.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 简要赏析“度”的妙处。(3分) 8.度,度过,纷披,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2分)化静为动,富 于联想与想象。(1分) 9.简要赏析“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3分) 9.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1分)以绣罗襦上的金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美妇的孤独和寂寞。 (2分) (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6-11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 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 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 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7.“花面交相映”化用了唐代诗人 的诗句 “ ” 。(2 分) 7.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 8.简要赏析“度”的妙处。 (3 分) 8.度,度过,纷披,描写了如云鬓发纷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2 分)化静为动,富 于联想与想象。(1 分) 9. 简要赏析“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3 分) 9.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1 分)以绣罗襦上的金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美妇的孤独和寂寞。 (2 分) (二)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 6-11 题。(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 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 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 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 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東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10.C/这里泛指绳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1.D/为:均作介词,表被动,被。A乃:上句,代词,你的:下句,连词,才。B何:均为 语素。上句,何其,语气副词,多么;下句,疑问代词,怎么。C其:均作代词,上句, 代庄宗,作主语:下句,代百姓,作定语。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天气 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智力:智慧和力量 12.B/发挥:辉映。 1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B.善哉!技盖 至此乎?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D.抑本其成败 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3.D/A.伏通“服”。B.盖通“盍”。C.羞通“馐”。 14.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词在用法上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例句:逸豫可以亡身 A.岸土赤而壁立 将成家而致汝 C.六王毕,四海 D.吾将买田而归老 14.B/致(使……来),其用法与例句中的“亡”(使……灭亡)相似,都是“使动用法” A壁:名词用作状语,像墙壁一样。C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D老:形容词用作动词, 养老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10.C/这里泛指绳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C.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1.D/为:均作介词,表被动,被。A 乃:上句,代词,你的;下句,连词,才。B 何:均为 语素。上句,何其,语气副词,多么;下句,疑问代词,怎么。C 其:均作代词,上句, 代庄宗,作主语;下句,代百姓,作定语。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天气 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智力:智慧和力量 12.B/发挥:辉映。 1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B.善哉!技盖 至此乎?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D.抑本其成败 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3.D/A.伏通“服”。B.盖通“盍”。C.羞通“馐”。 14.下列四个选项中的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词在用法上最为相似 ....的一项是 例句:逸豫可以亡.身 A.岸土赤而壁.立 B.将成家而致.汝 C.六王毕,四海一. D.吾将买田而归老. 14.B/致(使……来),其用法与例句中的“亡”(使……灭亡)相似,都是“使动用法”。 A 壁:名词用作状语,像墙壁一样。C 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D 老:形容词用作动词, 养老
15.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 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 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 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 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15.A/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盛衰 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12-15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共19分) 谭嗣同传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仼侠, 善剑术。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 林、刘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 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 主变法。君密奏请阜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 特赏侍郎。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 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韭 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 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 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明日,君携所著书 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丕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 以酬圣主。”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 被逮。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君既系狱, 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5. 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 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 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 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 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15.A/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盛衰 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三、阅读下列课内文言文,回答 12-15 题。(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共 19 分) 谭嗣同传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 善剑术。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 林、刘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 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 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 特赏侍郎。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 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 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 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 死期耳, 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明日,君携所著书 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 以酬圣主。”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 被逮。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君既系狱, 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就义时,慷慨神气不少变,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年仅三 十有 (节选自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略有改动。) 注:①南海馆:康有为先生的居所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提拔,选拔 B.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到…去,造访 C.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首:告发 D.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谒:阻止,阻拦 16.D/谒:拜见 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 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 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C.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 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D.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 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17.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 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1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叙述了在戊戌政变前夕,谭嗣同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在政变发生后,谭嗣同 的应对举措和遇难过程 B.作者在叙述史实的时候,还善于描画场景,特别是成功地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真实再 现了谭嗣同的壮烈人生 C.本文刻画了谭嗣同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谭君的敬佩之情,但作者并不赞同谭君主动 待死的愚忠和迂腐之举 D.谭嗣同与袁世凯的对话,可看出来袁世凯的虚伪、狡诈;谭君与作者的话别,则反映出了 对梁启超的关爱和重托
就义时,慷慨神气不少变,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年仅三 十有三。 (节选自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略有改动。) 注:①南海馆:康有为先生的居所。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提拔,选拔 B.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到……去,造访 C.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首:告发 D.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 谒:阻止,阻拦 16.D/谒:拜见 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 A.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 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 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C.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 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D.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 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17.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 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1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叙述了在戊戌政变前夕,谭嗣同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在政变发生后,谭嗣同 的应对举措和遇难过程。 B.作者在叙述史实的时候,还善于描画场景,特别是成功地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真实再 现了谭嗣同的壮烈人生。 C.本文刻画了谭嗣同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谭君的敬佩之情,但作者并不赞同谭君主动 待死的愚忠和迂腐之举。 D.谭嗣同与袁世凯的对话,可看出来袁世凯的虚伪、狡诈;谭君与作者的话别,则反映出了 对梁启超的关爱和重托
18.C/在文中,作者并没有把谭君之死评价为“愚忠”或“迂腐”,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是对 英雄的痛惜和敬仰之情 19.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4分) 译文 (1)译文:(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已经下达,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召(入京)。 【给分点:国是、既、以、征】 (2)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3分) 译文: (2)译文: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优惠的待遇(用给人恩惠知遇的方式)结交袁世凯,希 望(眼下的)危急形势或许能够(得到)援救,言辞极为激烈直率。【给分点:以恩遇、缓 急、激切】 (3)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3分) 译文 (3)译文:没有出逃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就)没 有什么可以拿来酬报(圣上)。【给分点:者、无以、酬】 【参考译文】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 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最早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每七天,大型集结众人, 进行讲学。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 1898年4月,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下达后,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调入 京。提拔他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可是西太后及贼臣 更加嫉恨他们。等到29日,皇上赐给密诏:“朕位几乎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 救”的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诏大哭。当时诸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期驻守朝鲜,力主变法。 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优惠的待遇结交袁世凯,希望(眼下的)危急形势或许能够(得到) 援救,言辞极为激烈直率。八月初一,皇上召见袁世凯,特意赏赐侍郎的官位。初三日晚上, 谭嗣同直接造访袁世凯暂时居住的法华寺,直接拿出密诏给他看,说:“今天可以救出皇上 的人,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赶快救吧。”又拿手抚摸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打算救皇上, 请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可以得到大富大贵。”袁世凯庄重严厉地说:“您把我袁
18.C/在文中,作者并没有把谭君之死评价为“愚忠”或“迂腐”,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是对 英雄的痛惜和敬仰之情。 19.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4 分) 译文: (1)译文:(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已经下达,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召(入京)。 【给分点:国是、既、以、征】 (2)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3 分) 译文: (2)译文: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优惠的待遇(用给人恩惠知遇的方式)结交袁世凯,希 望(眼下的)危急形势或许能够(得到)援救,言辞极为激烈直率。【给分点:以恩遇、缓 急、激切】 (3)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3 分) 译文: (3)译文:没有出逃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就)没 有什么可以拿来酬报(圣上)。【给分点:者、无以、酬】 【参考译文】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 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最早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每七天,大型集结众人, 进行讲学。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 1898 年 4 月,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下达后,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调入 京。提拔他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可是西太后及贼臣 更加嫉恨他们。等到 29 日,皇上赐给密诏:“朕位几乎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 救”的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诏大哭。当时诸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期驻守朝鲜,力主变法。 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优惠的待遇结交袁世凯,希望(眼下的)危急形势或许能够(得到) 援救,言辞极为激烈直率。八月初一,皇上召见袁世凯,特意赏赐侍郎的官位。初三日晚上, 谭嗣同直接造访袁世凯暂时居住的法华寺,直接拿出密诏给他看,说:“今天可以救出皇上 的人,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赶快救吧。”又拿手抚摸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打算救皇上, 请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可以得到大富大贵。”袁世凯庄重严厉地说:“您把我袁
某人当成什么人了?我和您同样受过皇上的不同寻常的礼遇,救护的责任,不独在您,如果 有救助的办法,我很愿意听一听。”于是十分详细地相互商量救助皇上的具体环节。 初六那天,事变终究发生了。谭嗣同从容对我说:“从前要救皇上,已经无法救助:现 在要救康先生,也无可挽救了,我已经没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虽然如此,天下事明知 它难做,还是要尽力去做到它,您试着进入日本使馆拜会伊藤博文先生。”第二天,谭君带 来了他著的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和家书一箱托付给我,尽力劝我东渡日本,说:“没有出逃 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酬答皇上。”于是相 互拥抱分别。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还与侠客谋划救助皇上,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初十 日,便被逮捕。被逮捕前一天,好多日本志士苦苦哀劝他东游日本,他就是不听,他说:“各 国变法,没有不从流血才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不昌的原因。 如果有的话,那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吧!”最终没有离开。谭嗣同被关到监狱以后,在监狱 的墙壁上题写了下面一首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 肝胆两昆仑。”就义的那天,谭嗣同慷慨激昂,神气没有什么变化,(突然)大声喊道:“有 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君就义的时候,)年仅33岁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17~20题。(22分) 汪大娘 蕌①汪大娘,旗人,是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只管做饭的用人。我三十年代末租居李家,开 始认识汪大娘 ②那时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 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 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有个女儿住在 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 活儿不轻 ③汪大娘的行事。勤勉,不希奇,希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她主一家衣食住 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 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 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成,浪费不成。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是 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习惯的,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 依她
某人当成什么人了?我和您同样受过皇上的不同寻常的礼遇,救护的责任,不独在您,如果 有救助的办法,我很愿意听一听。”于是十分详细地相互商量救助皇上的具体环节。 初六那天,事变终究发生了。谭嗣同从容对我说:“从前要救皇上,已经无法救助;现 在要救康先生,也无可挽救了,我已经没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虽然如此,天下事明知 它难做,还是要尽力去做到它,您试着进入日本使馆拜会伊藤博文先生。”第二天,谭君带 来了他著的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和家书一箱托付给我,尽力劝我东渡日本,说:“没有出逃 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酬答皇上。”于是相 互拥抱分别。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还与侠客谋划救助皇上,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初十 日,便被逮捕。被逮捕前一天,好多日本志士苦苦哀劝他东游日本,他就是不听,他说:“各 国变法,没有不从流血才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不昌的原因。 如果有的话,那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吧!”最终没有离开。谭嗣同被关到监狱以后,在监狱 的墙壁上题写了下面一首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 肝胆两昆仑。”就义的那天,谭嗣同慷慨激昂,神气没有什么变化,(突然)大声喊道:“有 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君就义的时候,)年仅 33 岁。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 17~20 题。(22 分) 汪大娘 张中行 ①汪大娘,旗人,是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只管做饭的用人。我三十年代末租居李家,开 始认识汪大娘。 ②那时她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 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 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她有请假回家的事,大概男人早已作古了吧。有个女儿住在 永定门外,像是也少来往。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顿饭, 活儿不轻。 ③汪大娘的行事。勤勉,不希奇,希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她主一家衣食住 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 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 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成,浪费不成。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是 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习惯的,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 依她
④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 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 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 更直的。” ⑤李家房子多,自己住正院,其余的房子大部分出租。门户多,住时间长的,跟王大娘 熟了,家里有什么事,她也管 蕌⑥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 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 三天一定来査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 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査问的人晚来一 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 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度过去 ⑦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因为她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李家 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査罪状。汪大娘曾经是用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 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 所以总是答非所求。比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 “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 气。”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煞费苦心启发 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度过去 ⑧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为了表示欢送 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 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 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 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⑨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其后是自顾不暇,几 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人人有了明天还可以喝清茶看明 月的安全感,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 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 ⑩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 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④两三年前,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汪大娘呼为大少奶奶的,闲谈, 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 果淘气,她看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 更直的。” ⑤李家房子多,自己住正院,其余的房子大部分出租。门户多,住时间长的,跟王大娘 熟了,家里有什么事,她也管。 ⑥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其事的人挨门 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 三天一定来查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是唯恐汪大娘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 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 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 容易想起一种,说:“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度过去。 ⑦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因为她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起来的时候。李家 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汪大娘曾经是用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 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 所以总是答非所求。比如人家带启发性地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 “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 气。”不但启发没收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煞费苦心启发 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度过去。 ⑧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也都舍不得她走。为了表示欢送, 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 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 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 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太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⑨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其后是自顾不暇,几 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人人有了明天还可以喝清茶看明 月的安全感,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 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人面不知何处去”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 ⑩但她正直、质朴、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 常常使我想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