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习目标】 ①通过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能够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①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 组成。 2.20世纪初,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 4.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 5.1959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是由 三层结构构成。 6.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的 ,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 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 3.细胞膜表面 (1)糖被: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 具有 作用。此外消化道
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习目标】 ①通过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能够阐述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①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①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 一、生物膜的探索历程 1.19 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________ 组成。 2.20 世纪初,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__。 3.1925 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________。 4.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________________。 5.1959 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是由______________三层结构构成。 6.1970 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 7.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_______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________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的________,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 ____________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______。 3.细胞膜表面 (1)糖被: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________,具有________作用。此外消化道
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该物质还有和 作用。 (2)糖类还与脂质结合形成 【课堂检测】 1.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 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表面有糖蛋白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用两种不同的荧光分子分别标记两个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再将两个细胞融 合,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这表明了组成膜的 脂分子 A.在双层之间做翻转运动B.做自旋运动 C.尾部做摇摆运动 D.沿膜平面做侧面运动 3.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ˆ的论述,能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 排布关系的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脂双层 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 4.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5.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 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扩散 6.细胞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着有密切关系的化学
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该物质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 (2)糖类还与脂质结合形成________. 【课堂检测】 1.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 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表面有糖蛋白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用两种不同的荧光分子分别标记两个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再将两个细胞融 合,经过一定时间后,会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这表明了组成膜的 脂分子( ) A.在双层之间做翻转运动 B.做自旋运动 C.尾部做摇摆运动 D.沿膜平面做侧面运动 3.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能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 排布关系的是( )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 B.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脂双层 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 4.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 5.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 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扩散 6.细胞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着有密切关系的化学
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 别。细胞浸泡到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 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8.下列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结构是( A.细胞膜 B.糖被 C.原生质 D.染色体 9.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C.磷脂 D.糖类 10.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了全透性膜,则该细胞将() A.缩小 B.膨胀 C.死亡 D.生长 11.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12.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 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 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 13.当具有蛋白质衣壳的HN1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 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HIN1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 上具有 A.磷脂分子 B.糖被C.蛋白酶D.抗原
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 别。细胞浸泡到一定浓度的 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 色,但将 PI 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会着色。利用 PI 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 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 PI 的进入 8.下列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的结构是( ) A.细胞膜 B.糖被 C.原生质 D.染色体 9.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 A.水 B.蛋白质 C.磷脂 D.糖类 10.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了全透性膜,则该细胞将( ) A.缩小 B.膨胀 C.死亡 D.生长 11.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12.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 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 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 13.当具有蛋白质衣壳的 H1N1 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 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 H1N1 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 上具有( ) A.磷脂分子 B.糖被 C.蛋白酶 D.抗原
14.人体内磷脂的重要生理作用是() A.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B.协助吸收脂溶性物质 C.细胞各种膜的骨架 合成脂质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 15.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再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 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A.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糖类成分不同 B.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不同 C.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D.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16.某学生将25%的尿素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 壁分离。2h后企图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 A.错拿了对照样品 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2h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17如图表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 A侧 ① 六间尺A峡千 ¥p日始0占4③ (1)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分别与图中 (填标号)有关 (2)图中的A侧为细胞膜的内侧还是外侧2 (3)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区别, 具体原因是由于图中 (填标号)不同所致。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 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再整齐。细胞膜厚度 减少,而膜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增加。对于膜的上述变化,合 理的解释是
14.人体内磷脂的重要生理作用是( ) A.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 B.协助吸收脂溶性物质 C.细胞各种膜的骨架 D.合成脂质激素和维生素 D 的原料 15.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再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 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 A.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糖类成分不同 B.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不同 C.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D.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16.某学生将 2.5%的尿素滴加在载玻片上的蚕豆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 壁分离。2h 后企图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 ) A.错拿了对照样品 B.时间过长,细胞壁也收缩了 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 D.2h 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 17.如图表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 (1)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分别与图中 、 (填标号)有关。 (2)图中的 A 侧为细胞膜的内侧还是外侧? 。 (3)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区别, 具体原因是由于图中 (填标号)不同所致。 (4)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 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脂质分子有 75%排列不再整齐。细胞膜厚度 减少,而膜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增加。对于膜的上述变化,合 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