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传记的有关常识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的生活经历,思考孙中山的生命价值,体会其甘 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3、以本文为例学习并掌握传记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 2、难点:对“布衣”、“剪辫”、“睡狮”的理解。 学法指导】 (一)《“布衣总统”孙中山》是一篇传记,文章以小见大,通过记叙孙中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他甘于淡泊的非凡品质。因此,学 习本文,我们要从“布衣”切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衣 食住行的角度感受孙中山的人格魅力,进而认识自我、重塑自我,并掌握以小见 大的写作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可分为初读感知、分析探究、拓展迁移和巩固练习 四个阶段。 (二)传记的阅读步骤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 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 自己的看法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查字典,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衙( )门长袍()马褂( 锡 制()水 奢( )侈( 三字蓝 )字蓝 )从 妖( 下咽( 2、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布 衣 独具风 格 血气方 刚: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传记的有关常识。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的生活经历,思考孙中山的生命价值,体会其甘 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 3、以本文为例学习并掌握传记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 2、难点:对“布衣”、“剪辫”、“睡狮”的理解。 【学法指导】 (一)《“布衣总统”孙中山》是一篇传记,文章以小见大,通过记叙孙中山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他甘于淡泊的非凡品质。因此,学 习本文,我们要从“布衣”切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衣 食住行的角度感受孙中山的人格魅力,进而认识自我、重塑自我,并掌握以小见 大的写作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可分为初读感知、分析探究、拓展迁移和巩固练习 四个阶段。 (二)传记的阅读步骤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 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 自己的看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衙( )门 长袍( ) 马褂( ) 锡( ) 制 卤( )水 奢( )侈( ) 三字帖( ) 字帖 ( ) 侍( )从 妖氛( ) 下咽( ) 2、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布 衣: 独具风 格: 血气方 刚:
天高地 厚 水泄不 通 3、知人论世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 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 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 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 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 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 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 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同年8月,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 年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 婚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 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广东香 山县。1892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组建兴中会。1911年 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 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消息传来,举国悲痛,毛 泽东同志这样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三民主义介绍:1905年在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民 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 买土地。后来,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 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后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走近作者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作品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毛氏三兄 弟》《宋美龄全传》《宋氏三姐妹》《贺氏三姐妹》《民国岳父》等,风格通俗。 可见他在我国传记文学创作上的扛鼎地位。1990年他以自己的稿费设立了“李
天高地 厚: 水泄不 通: 3、知人论世。 (1)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 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 年 11 月 12 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 岁入村塾 读书,12 岁到檀香山读书,17 岁时回国。1884 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 年至 1892 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 国的政治活动。1894 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 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 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 年至 1911 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 弥坚。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 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 年 4 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同年 8 月,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 1913 年发动“二次革命”。1914 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 年与宋庆龄结 婚。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 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866 年 11 月 12 日诞生在广东香 山县。1892 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 年组建兴中会。1911 年 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1919 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 年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 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 民主义。1925 年 3 月 12 日在北京逝世,终年 59 岁,消息传来,举国悲痛,毛 泽东同志这样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三民主义介绍:1905 年在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民 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 买土地。后来,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 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后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走近作者: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作品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毛氏三兄 弟》《宋美龄全传》《宋氏三姐妹》《贺氏三姐妹》《民国岳父》等,风格通俗。 可见他在我国传记文学创作上的扛鼎地位。1990 年他以自己的稿费设立了“李
耳文学基金会”,有人称:“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不写陈廷 不行。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一)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布衣总统”四字,是怎样选择和组织材料的? 2、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孙中山的性格特征? 3、结构图解 房间:不大 布 住 摆设:数目少,简单 简朴 外面:客厅兼饭厅
耳文学基金会”,有人称:“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不写陈廷 一不行。”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一)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布衣总统”四字,是怎样选择和组织材料的? 2、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孙中山的性格特征? 3、结构图解 房间:不大 布 住 摆设:数目少,简单 简朴 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 衣:改学生装为中山服(中山服的由来) 朴 素整洁 生活简朴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正:孙中山 总 食 俭约 反:唐绍仪 伍廷芳 统 行:总是悄悄出巡不惊扰民众,不事张扬 制止巡官挥刀驱人 群 亲 民淡泊 (二)合作探究 l、18-22段这部分写了剪辫子与唱军歌的场面,没有了这部分内容也完整,也 能表现孙中山悄然出行的作风,为什么还要写?有什么作用? 2、孙中山一生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节选部分选琐事逸事,如他创制中 山服,不换房子,不用锡制餐具,吃普通小菜津津有味等,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 事例来写孙中山?
衣 衣:改学生装为中山服(中山服的由来) 朴 素整洁 生活简朴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正:孙中山 总 食 俭约 反:唐绍仪 伍廷芳 统 行:总是悄悄出巡不惊扰民众,不事张扬 制止巡官挥刀驱人 群 亲 民淡泊 (二)合作探究 1、18-22 段这部分写了剪辫子与唱军歌的场面,没有了这部分内容也完整,也 能表现孙中山悄然出行的作风,为什么还要写?有什么作用? 2、孙中山一生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节选部分选琐事逸事,如他创制中 山服,不换房子,不用锡制餐具,吃普通小菜津津有味等,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 事例来写孙中山?
学习后记】 【达标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字帖(tie) 卤(1道)水鸡扉(fei)页侍(shi)从 B、蔓(man)延蜚(fi)声追溯(s) 衙(ya)门 C、下咽(yan 瓜蔓(man)商榷(que)街坊(fang) D、奢侈( hechi) 扼(e)要 万顷(qing)铭(ming)记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 ,常常是四菜一汤 ②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 ……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 沙发 ③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 华丽宫殿。 ④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 与一品大员称兄道 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A.简单简单无需竟然 B.简朴简朴无 须竟至 C.简朴简单无需竟至 D.简单简朴无 须竟然 3、下列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B.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 C.剪下辫子的人们人声鼎沸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 D.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 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学习后记】 【达标检测】 (一)基础训练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字帖(tiè) 卤(lǔ)水鸡 扉(fēi)页 侍(shì)从 B、蔓(màn)延 蜚(fēi)声 追溯(sù) 衙(yá)门 C、下咽(yàn) 瓜蔓(màn) 商榷(què) 街坊(fang) D、奢侈(shēchǐ) 扼(è)要 万顷( qǐng) 铭(míng)记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饮食也很 ,常常是四菜一汤。 ②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 样 ……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 沙发。 ③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 华丽宫殿。 ④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 与一品大员称兄道 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A.简单 简单 无需 竟然 B.简朴 简朴 无 须 竟至 C.简朴 简单 无需 竟至 D.简单 简朴 无 须 竟然 3、下列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B.仅此一点,就使唐绍仪对孙中山肃然起敬。 C.剪下辫子的人们人声鼎沸着,端出一碗碗热腾腾的肉面来。 D.孙中山被围在水泄不通的圈圈里,行动不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在看问 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人们对建 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 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 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①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 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地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 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 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 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②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 兄弟”。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 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又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 可傲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 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 ③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 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 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 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 客厅,兼做饭厅。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 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一一总统不是皇帝,而 是公仆! ④孙中山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 当时流行的学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他就职临时大 总统就是穿这种衣服。有一回秘书问他:“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他含笑回答 说:“这个样式是我创造的,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 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中 山服”就是这样来的。 ⑤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他起得比一般人早,用冷 水洗脸。每天早晨总要把一天内将做的重要事情简单地记下来。他非常重视仪表 的整洁,每天早晨都要刮胡子,刷衣服,出门的时候,还要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好。 他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 情 5、解释词语: 介儒 生 血气方
B.目前,无论是国内建筑界,还是一般的知识阶层的社会大众,人们对建 筑批评似乎还是保持着一种漠然,建筑艺术远未如其他艺术那样,形成活跃而健 康的批评氛围。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 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D.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9 题。 ①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 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地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 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 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 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了名片。 ②孙中山接过名片一看,只见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 兄弟”。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 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又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 可傲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 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志。 ③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临 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孙中山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 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 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面是 客厅,兼做饭厅。本来黄兴要给他调换房子,他却说:“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 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设棚屋也无不可——总统不是皇帝,而 是公仆!” ④孙中山穿衣服也很朴素。他以前是穿西装,做临时大总统以后,他便把 当时流行的学生装安上翻领,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来穿。他就职临时大 总统就是穿这种衣服。有一回秘书问他:“您哪里弄来这套衣服?”他含笑回答 说:“这个样式是我创造的,既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以后要提倡穿这种衣服。 我们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穿不起,穿这衣服最好。”“中 山服”就是这样来的。 ⑤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十分有条理,有规律。他起得比一般人早,用冷 水洗脸。每天早晨总要把一天内将做的重要事情简单地记下来。他非常重视仪表 的整洁,每天早晨都要刮胡子,刷衣服,出门的时候,还要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好。 他外表的整洁与内心的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不安的表 情。 5、解释词语: 一介儒 生: 血气方 刚:
6、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有哪些基本特点?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7、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 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8、孙中山当了总统之后,“生 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作者为什么先从其“住”的方面写起? 9、标出选文第⑤段有概括作用 的语句,并品味其表达作用 三)课外阅读 阅读以下传记,完成10~12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 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 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 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 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 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6、读下列对联,说说对联有哪些基本特点?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7、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 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8、孙中山当了总统之后,“生 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作者为什么先从其“住”的方面写起? 9、标出选文第⑤段有概括作用 的语句,并品味其表达作用。 (三)课外阅读 阅读以下传记,完成 10~12 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 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 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 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 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 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 髙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 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髙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 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 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 要痛打杨子绪。 ④l9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 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 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 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 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 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 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 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岀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 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 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 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 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 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 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 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 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 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 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査,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 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 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 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 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 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 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 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 发明,未必是发明。w.w.w.k.s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 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 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10、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③1908 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 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 (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 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 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 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 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 年 7 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 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 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 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 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 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 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 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 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 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 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 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 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 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 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 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 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 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 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 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 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 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 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 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 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 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 发明,未必是发明。 w.w.w.k.s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 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 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10、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
l1、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 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 12、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美文“悦”读】 孔子学琴 公元前523年,孔子29岁。仲春三月,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官道上, 辆马车在缓缓行驶,曾晳御车,孔子手扶辕木,直立车上。他默默无语,独自欣 赏着窗外春色。因为他从来乘车不说话,不回顾。孔子此番出游,专赴临城,拜 师襄子为师,请教弹琴的若干学问 孔子有着超群的音乐天赋,各种乐器,无不炉火纯青。师襄是鲁国的乐官。师襄 子闻听孔子来访,忙迎出大门,让于客室,以上宾之礼接待。他们已是多年的老 朋友,彼此相互敬仰。孔子是个急性子人,从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时光,所以三言 两语便转于了学琴的正题。 第二天孔子起得很早。这是他的生活习惯,无论头天夜里睡得怎样晚,第二 天都要四更起床,先到旷野空气新鲜的地方活动一下筋骨,然后秉烛伏案晨读 吃过早点,像小孩子进家塾一般,师生又对面盘腿而坐,开始了新的讲授内容。 师襄子说着从身边移过琴来,弹奏了一曲。孔子在一旁静听,感到此曲非同 凡响,是他闻所未闻的。那指法、技巧也脱俗超群,出神入化… 师襄子弹完,孔子站起身来,连连施礼说:“孔丘如井底之蛙,今闻夫子谈 琴,聆听神韵,方知苍天竟如此之大!丘欲于空室中静坐操琴,若有疑点,再求
11、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 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 12、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美文“悦”读】 孔子学琴 公元前 523 年,孔子 29 岁。仲春三月,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官道上,一 辆马车在缓缓行驶,曾皙御车,孔子手扶辕木,直立车上。他默默无语,独自欣 赏着窗外春色。因为他从来乘车不说话,不回顾。孔子此番出游,专赴临城,拜 师襄子为师,请教弹琴的若干学问。 孔子有着超群的音乐天赋,各种乐器,无不炉火纯青。师襄是鲁国的乐官。师襄 子闻听孔子来访,忙迎出大门,让于客室,以上宾之礼接待。他们已是多年的老 朋友,彼此相互敬仰。孔子是个急性子人,从不愿浪费一分一秒时光,所以三言 两语便转于了学琴的正题。 第二天孔子起得很早。这是他的生活习惯,无论头天夜里睡得怎样晚,第二 天都要四更起床,先到旷野空气新鲜的地方活动一下筋骨,然后秉烛伏案晨读。 吃过早点,像小孩子进家塾一般,师生又对面盘腿而坐,开始了新的讲授内容。 师襄子说着从身边移过琴来,弹奏了一曲。孔子在一旁静听,感到此曲非同 凡响,是他闻所未闻的。那指法、技巧也脱俗超群,出神入化…… 师襄子弹完,孔子站起身来,连连施礼说:“孔丘如井底之蛙,今闻夫子谈 琴,聆听神韵,方知苍天竟如此之大!丘欲于空室中静坐操琴,若有疑点,再求
指教。不知夫子意下如何?”“一切请便,不必见外。”师襄说着将孔子引入 后轩中,任凭孔子习琴。 孔子于后轩习琴,一连三日,不出门户。一日三餐,前厅里师襄都为孔子备 下丰盛酒宴,但他俱不到场,只让曾晳拿些干粮过来,填塞辘辘饥肠 第四天,师襄子听孔子曲调已经弹熟,来到后轩祝贺说:“此曲你已弹熟, 可以再学新曲了。”孔子离案施礼说:“感谢夫子教诲!该曲虽已练熟,然技 巧尚未纯熟。容丘继续练习。” 又是三天过去了,师襄子听着后轩中孔子的琴声技巧纯熟,音调和谐,韵味 无穷,不断点头赞赏。步入后轩,夸孔子弹奏得胜过髙妙的琴师,劝他另习新曲。 孔子说:“夫子过奖了。弟子的指法、技巧虽已练熟,但尚未领会此曲的志趣神 韵,更未体察到曲作者的为人,想象出其风貌特征。请容丘再练三日!” 孔子习琴的第十天,师襄子站在院中如醉如痴地谛听。琴声把他带进了浩瀚 的大海。大海的胸怀是那样宽广博大,神情是那样深邃,内涵是那样丰富,性格 是那样富于变化。他仿佛看到了大海在怒吼,浪涛汹涌,嫉恶如仇。又好像温柔 多情的贤妻躺在他身边,正与他窃窃私语。琴声把他带到了春天的花园,叶绿了, 花开了,鸟在高唱,水在低吟,游人在欢笑,一切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和谐 琴声把他带到了广袤的草原,绿草像无垠的地毯,羊群似天上的白云,牧民在放 声歌唱…… 师襄子还想继续听下去,琴声戛然止住。师襄不解其意,信步走入后轩,只 见孔子正襟危坐于琴几之前,凝神深思,如痴如呆。脚步声惊动了他,他抬头瞥 见师襄子站立身旁,猛然爬起,不顾一向重礼,激动地双手抓住师襄子的肩头说: “孔丘正在操琴,弹着弹着,面前站立着一位古人,只见他面黑有威,身长一丈, 目光如电,性情温柔敦厚,与太庙中文王的形象一模一样。敢问夫子,此曲可是 出自文王手笔?”师襄子闻言,如雷贯耳,连连作揖说:“好极了,好极了!我 的老师传授此曲时,正说此曲为文王所作,名《文王操》。仲尼,你真聪明过人, 下子便悟到了周乐之精义!老夫枉活一把年纪,自愧不如!”说着,拽着孔子 在地上转圈,像两个调皮的孩子 孔子说:“全仰仗夫子教导!要学技艺,无名师指点,如在黑暗中摸索; 遇名师,便蓦然出洞穴,眼前一片光明。孔丘不虚此行,明天就要告辞了。” 孔子吩咐曾晳设酒宴答谢,二人依依话别。师襄子祝贺孔子琴艺绝世,他说,音 乐的希望在孔子,天下的希望也在孔子。(选自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孔子 传》第六章,有删改。) 赏析:虽然孔子最终并不是以一个著名的琴师闻名于世,但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 我们可以推想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研究学问 常常是秉烛夜读,对学问的研究,是必要有所得,达到最高境界方罢,韦编三绝 就是他苦读的真实记载。他诲人不倦,同时也谦逊好学,把“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论比自己学问高还是低,只要有所长,他就拜他为师, 能者为师是其择师的标准。 《“布衣总统”孙中山》答案 、课前预习 1、查字典,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衙y门 长袍pao马褂gua锡xi制 卤10水 奢she 侈chi
指教。不知夫子意下如何?” “一切请便,不必见外。”师襄说着将孔子引入 后轩中,任凭孔子习琴。 孔子于后轩习琴,一连三日,不出门户。一日三餐,前厅里师襄都为孔子备 下丰盛酒宴,但他俱不到场,只让曾皙拿些干粮过来,填塞辘辘饥肠。 第四天,师襄子听孔子曲调已经弹熟,来到后轩祝贺说:“此曲你已弹熟, 可以再学新曲了。” 孔子离案施礼说:“感谢夫子教诲!该曲虽已练熟,然技 巧尚未纯熟。容丘继续练习。” 又是三天过去了,师襄子听着后轩中孔子的琴声技巧纯熟,音调和谐,韵味 无穷,不断点头赞赏。步入后轩,夸孔子弹奏得胜过高妙的琴师,劝他另习新曲。 孔子说:“夫子过奖了。弟子的指法、技巧虽已练熟,但尚未领会此曲的志趣神 韵,更未体察到曲作者的为人,想象出其风貌特征。请容丘再练三日!” 孔子习琴的第十天,师襄子站在院中如醉如痴地谛听。琴声把他带进了浩瀚 的大海。大海的胸怀是那样宽广博大,神情是那样深邃,内涵是那样丰富,性格 是那样富于变化。他仿佛看到了大海在怒吼,浪涛汹涌,嫉恶如仇。又好像温柔 多情的贤妻躺在他身边,正与他窃窃私语。琴声把他带到了春天的花园,叶绿了, 花开了,鸟在高唱,水在低吟,游人在欢笑,一切是那样的静谧,那样的和谐。 琴声把他带到了广袤的草原,绿草像无垠的地毯,羊群似天上的白云,牧民在放 声歌唱…… 师襄子还想继续听下去,琴声戛然止住。师襄不解其意,信步走入后轩,只 见孔子正襟危坐于琴几之前,凝神深思,如痴如呆。脚步声惊动了他,他抬头瞥 见师襄子站立身旁,猛然爬起,不顾一向重礼,激动地双手抓住师襄子的肩头说: “孔丘正在操琴,弹着弹着,面前站立着一位古人,只见他面黑有威,身长一丈, 目光如电,性情温柔敦厚,与太庙中文王的形象一模一样。敢问夫子,此曲可是 出自文王手笔?”师襄子闻言,如雷贯耳,连连作揖说:“好极了,好极了!我 的老师传授此曲时,正说此曲为文王所作,名《文王操》。仲尼,你真聪明过人, 一下子便悟到了周乐之精义!老夫枉活一把年纪,自愧不如!”说着,拽着孔子 在地上转圈,像两个调皮的孩子。 孔子说:“全仰仗夫子教导!要学技艺,无名师指点,如在黑暗中摸索;一 遇名师,便蓦然出洞穴,眼前一片光明。孔丘不虚此行,明天就要告辞了。” 孔子吩咐曾皙设酒宴答谢,二人依依话别。师襄子祝贺孔子琴艺绝世,他说,音 乐的希望在孔子,天下的希望也在孔子。(选自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孔子 传》第六章,有删改。) 赏析:虽然孔子最终并不是以一个著名的琴师闻名于世,但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 我们可以推想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研究学问 常常是秉烛夜读,对学问的研究,是必要有所得,达到最高境界方罢,韦编三绝 就是他苦读的真实记载。他诲人不倦,同时也谦逊好学,把“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论比自己学问高还是低,只要有所长,他就拜他为师, 能者为师是其择师的标准。 《“布衣总统”孙中山》答案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衙 yá 门 长袍 páo 马褂 guà 锡 xī 制 卤 lǔ 水 奢 shē 侈 ch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