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负责人:吴建平)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1.19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绪论 一、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一)什么是遗传学 1、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遗传(heredity)是指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和子代各个方面的相似现象。 3、变异(variation)是指子代个体发生了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原来的亲代。 4、遗传与变异的辨证关系: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 的。生物如果没有变异,那么生物就不能进化,只能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如果没有遗传,就 是产生了变异也不能遗传下去,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所以说,遗传与变异共 同导致了生物的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内因,但遗传是相对的(不是完全照般),保守的,而 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5、现代的观点: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成、传递和表达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主题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遗传学可称为基因学。 二、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及其规律,深入探讨它们的本质,并利用所得成果,能动 地改造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遗传学研究的内容: 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遗传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 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物质的表达四个方面。 1、遗传物质的结构:化学本质,它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结构、功能、组织和变化(基 因的总体结构一基因组的结构分析,基因结构与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遗传物质的改 变)。 2、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复制、在世代间的传递、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 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 3、遗传物质的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和环境的作用、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个体 发育中基因的作用机制。 4、利用上述几方面的知识能动地改造生物使之符合人类的利益和要求。 四、遗传学发展的里程碑 (一)遗传学的产生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和确认。 科学是由生产实践产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遗传和变异现象早就有所认识,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也曾提出不少假说来解释生物的遗传变异机理。 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哲学家)认为遗传是孩子从父母那里 接受了一部分血液。 2、“先成论”(theory of performation)认为每个精子中带一个小人。瑞士学者 C.Bonnet(巴尼特/博内特1720~1793)是这种先成论的代表。 3、渐成论(theory of epigenesis)瑞士解剖学家V.Kolliker(克利克/科立克,巴尼 特同时代的人物)为首,认为婴儿各种器官是在个体发育中逐渐形成的,有机体是从无结构

的卵子逐渐发育而来的。 以上两种学说都把精卵作为上下代的遗传传递者。直到19世纪上半叶,才由拉马克和达 尔文对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拉马克(J.B.Lamark,1744-1829,法国博物学家)提出了①变异的观点,认为生物 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②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等理论。 错误地认为动物的意识和欲望在进化中发挥重大作用,适应是进化的主要过程。 5、达尔文(C.K.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根据他历时 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考察和对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研究,于是1859年出版 《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另外,达尔文支持拉马克的获得性遗 传,1868年提出“泛生论假说”,认为动物每个器官里都普遍存在微小的“泛生 粒”(Pangene),能分裂繁殖,并在体内流动聚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当受精卵 发育成为个体时,这些泛生粒就进入各器官发生作用,因而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如亲 代泛生粒发生改变,则子代表现变异。 6、魏斯曼(A.Weismann,1834~1914,德国生物学家)①反对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 实验:连续22代切去雌雄老鼠的尾巴。②1892年提出“种质学说”(germ plasm theory) 把生物体分成种质和体质,认为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便是种质,身体其他部分则是体质。种质 是独立的,连续的,它能产生后代的种质和体质,而体质不能产生种质,因此,环境或者用 与不用引起的体质变异(获得性状)是不遗传的,能够遗传的仅仅是种质的变异。(他把生 物绝对的划分中种质和体质是片面的,这种划分在植物一般不存在,在动物界也是相对 的)。③对卵子和精子成熟过程中的减数分裂作了预测。种质学说完全否定了获得性遗传, 并推动了细胞学、细胞分裂及受精现象的研究。 7、孟德尔(G.J.Mende11822~1884,奥地利遗传学家,神父,莫基人)经8年的研 究,1865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1866年在 当地科学协会上宣读并发表,但并没有引起当时学术界的重视。 8、1900荷兰的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Hugo De Vries)研究月见草和玉米, 德国的柯伦斯(Karl Correns)研究玉米和豌豆,奥地利的柴(切尔)马克 (Erich.S.Tsehermark)研究豌豆,分别在不同的国家,几乎是同时发现并证实了孟德尔规 律。把孟德尔规律重新发现的1900年作为遗传学诞生并正式成为独立学科的一年,确认孟德 尔是奠基人。他们的研究都刊登在《德国植物学杂志》第18卷。 (二)遗传学的发展 1、萨顿(W.S.Sutton,1876~1916)于1903年发现染色体行为与遗传因子行为一致, 提出了染色体是遗传因子的载体。 2、贝特逊(W.Bateson,英国遗传学家)1905把这个迅速发展的学科命名为 Genetics,并提出了等位杂合体、纯合体等术语。Genetics由希腊词to generate而来。 3、约翰逊(W.L.Johannson,1857~1927)于1909年提出用基因(gene)这个术语代替 孟德尔的遗传因子(由达尔文提出的泛生子Pangene最后一个音节而来)。还明确区分了基 因型和表现型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关系。 4、摩尔根(T.H.Morgan,1866~1945,美国实验胚胎学家)于1910年左右,和他的学 生及同事一起用果蝇进行遗传学研究,①不仅证实了孟德尔遗传规律,②而且确定了基因是 染色体上的分散单位,并以直线方式排列在染色体上,③提出了连锁交换规律,以及结合细 胞学的成果,创立了以染色体遗传为核心的细胞遗传学,1933年获诺贝尔奖。 5、比德尔(G.W.Beadle美)和他的老师泰特姆(E.L.Tatum)研究了红色链孢霉 (面包霉)的生理生化功能及诱发突变后,于1941证明基因是通过酶的合成来决定性状的表 现,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理论,获诺贝尔奖

6、阿委瑞(0.T.Arery美)等。1944年从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中直接证明了DNA是遗 传物质。 7、瓦特生(J,D.Watson)和克里克(E,H.C.Crick)于1953年提出了DNA的双螺结构模 型,阐明了DA的结构,复制和遗传物质如何保持世代连续的问题,获诺贝尔奖。这是遗传 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Molecular genetics)。 分子遗传学诞生以后,遗传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心法则的提出,乳糖操纵元模型的提 出,极大推动了人们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认识。1970年兴起的遗传工程及其惊人的成果,使 人类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1990年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到 2003年,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序列的测定全部完成,随着以破译生命密码为目标的人类基 因组计划进入尾声,一个以蛋白质和功能基因组学为重点的后基因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基 因组学的研究将从结构基因组学过渡到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功 能)研究将成为基因组后时代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后基因组学研究将把医疗保健带入一个崭新 的时代。 目前,遗传学已发展到30多个分支,尤其是分子遗传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进展快、成 果多的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五遗传学的应用 (一)遗传学与农牧业的关系一一育种的理论基础 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杂种优势的利用:玉米杂交种、水稻、家蚕。乳牛每年平均产奶4000公斤,而印度某些 品种只有177公斤。 2、动物性别控制:牛、蚕。 3、定向控制遗传性状:固氮基因向非豆科植物转移:丝蛋白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蚕 丝的生产工厂化:抗病基因 (二)遗传学与工业的关系 1、发酵工业:氨基酸、核苷酸的生产效率提高一一基因调控。 2、医药工业:①改良菌种,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效价提高百倍。②基因工程.合成人脑激 素、胰岛素、干扰素等多肽和蛋白质分子。 3、设想:培育与贵重金属有特殊亲和力的菌类,提取贵重属,处理“三废” (三)遗传学与医学 1、遗传性疾病:近6000千种,血友病、糖尿病、先天愚型(21+1)等都与基因有关。 产前检查、预防、基因治疗。 2、免疫遗传学。免疫学方法应用于识别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如血型、表面抗原等), 是临床中输血、器官移植的理论依据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