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胞质遗传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除了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一一核基因外,在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 胞器及某些生物细胞质的颗粒中,也存在DNA,这此DNA能自我复制,具有一定的独立 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通常把这些遗传物质称为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 现象称细胞质遗传,也称核外遗传。相应的,核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现象叫细胞核遗 传,也就是孟德尔遗传。 第一节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 由于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细胞质往往不进入受精卵中,因此,细胞质遗传有一个特点,即性 状只能通过母体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子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而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还有一种子代表型与母体相同的情况,即母性影响。母性影响是亲代核基因的某些产物或者 某种因子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对子代某些性状的表现产生影响的现象。其关键是子代 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决定,而受母本核基因的影响。这种效应只能影响子代的性状,不能遗 传。因此,母性影响不是细胞质遗传,主要是因雌雄配子细胞质含量不同引起的。 母性影响有两种,一种是短暂的,仅影响到子代个体的幼期。一种是持久的,影响到子代个 体的终生。 1.短暂的母性影响: 麦粉蛾幼虫肤色和成虫复眼的颜色的遗传由一对核基因控制。野生型AA幼虫皮肤有色,成虫 复眼深褐色,突变型a幼虫皮肤无色,成虫复眼红色。这是由于显性基因A能产生犬尿素, 犬尿素可使肤色着色,缺乏犬尿素时,幼虫皮肤不着色,成虫复眼红色。当AA与a杂交 时,不论是正交或是反交,其后代(Aa)都是有色的,但测交时,如果Aa为雄性,则后代 1/2幼虫是有色的,成虫褐眼,另1/2幼虫无色,成虫红眼,但如果A为雌性,则后代所有幼 虫都为有色的,而成虫半数为褐眼,半数为红眼。特殊之处是aa型在幼虫期表现出有色,其 原因是:Aa卵里含有大量的细胞质,当Aa母蛾形成卵子时,不论A或a卵,细胞质中都容纳了足量 的犬尿素,而精子是不带细胞质的,所以它们的后代中,aa幼虫皮肤也是有色的,不过这种母性 影响是暂时的,因为缺乏A基因,不能制造色素,到成虫时,原有的犬尿素渐渐耗尽,复眼就成 为红色了。这种影响只表现在短暂的幼龄期,故又称为短暂的母体影响。 2持久的母性影响 正交右旋左旋反交左旋右旋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 DD dd dd DD 的,繁殖时一般进行 异体受精。在单独 ♀×6 ♀×6 饲养时,也可进行 自体受精。椎实螺 螺壳的旋转方向右 Dd(右旋) FI Dd(左旋) 旋、左旋受一对基 因控制。右旋(D) 对左旋(d)为显 DDDd dd F2 DDDd dd 性。当DD与dd杂交 时,正交与反交的 右旋右旋右旋 右旋右旋右旋 表型结果不一样, 如下示: 主要原因:子代的 右旋右旋左旋3右旋右旋左旋 表型受母亲的基因型制约,当母本基因型为DD(或Dd)时,卵细胞提供的细胞质含大量D基 因的产物,导致受精卵在早期卵裂时,卵裂面右倾斜,产生右螺旋。当母本为d时,受精卵细 胞质中含大量基因产物,导致卵裂向左倾斜。即上一代母本的基因型决定子代表型的遗
传,这种现象叫“迟延遗传”。椎实螺外壳螺旋方向一但确定后,终生不变,因此又称持久 的母性影响。 为了进一步证实,可将F1单独饲养进行自交,获得F2及F3,可以看出:自交后代的表型与本 代基因型和一代表型无关,而同上代的基因型有关。(子二代有3/4的雌体后代(F3)全为 右旋) 第二节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中的DNA或基因对遗传性状的决定作用,虽然遗传物质也是通过卵传递 的,但却是非孟德尔式的遗传,也叫母性遗传。 一、人类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人类的每一个体细胞含有数百个线粒体,每个线粒体内有2一10个拷贝的双链线粒体DNA, 线粒体DNA占到了细胞总DNA的1%。线粒体基因组的编码产物共有三类。一是13条与细胞 氧化磷酸化有关的多肽链。二是2个RNA,分别是16s和12s。三是tRNA。 人类有种疾病叫线粒体病,是由线粒体DNA异常(例如缺失,重复,突变)所致。肌肉,心脏和大 脑等需要高能量的组织特别容易发生线粒体病听觉,胰腺和肝脏也有风险」 线粒体遗传病表现为母系遗传,只有女性患者可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而后代无论男女均 可发病这是因为,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子,受精卵或子代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 体也来自卵子,而精子中很少有mDNA提供给受精卵,因为:①精子中的线粒体和ntDNA位 于精子尾部的中段,这部分结构在受精早期即被排除:②精子的线粒体外膜上存在有泛素,当 精子进入卵子后,受精卵以一种主动的方式降解了来自精子的线粒体及其中的DNA。。 线粒体DNA突变所产生的表型极为多态。在一个家系中,患病个体的表现可以完全不同:有 的以血管病变为主,如中风、冠心病等:有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有的以精神症状为 主:有的以眼科疾病为突出表现。发病的年龄差异也很大。 二、细胞共生体的遗传 在一些生物的细胞质中还有另一类含有DNA的细胞质颗粒,它们并不是细胞生存的必须组成 部分,而是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之中,因而被称为共生体。这种共生体颗粒能够自 我复制,或在寄主细胞核基因组的作用下进行复制,继续保持在寄主细胞中,并对寄主的表 现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类似于细胞质遗传的效果。 果蝇种群中的一种品系具有一种共生体,是一种含DNA的类病毒,具共生体的果蝇对高浓度 的C02非常敏感,易被麻醉致死,称敏感型:而大多数果蝇对CO2具有一定有耐受性,称常 态型,利用这两个品系杂交时,后代的表现型总是与亲本雌蝇的表现型相同。如果用敏感型 后代与常态型雄性亲本连续回交,其后代核基因几乎全是常态型的正常基因组合,但表型仍 是敏感型
综上所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如下:①性状只能通过母体或卵细胞传递给后代:②子代性状 一般不发生分离,如果分离,无孟德尔式的显隐性关系,无固定分离比:③用父本连续回交, 不改变子代表现。 第三节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的关系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独立性。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关系:核基因是主要的遗 传物质,但要在细胞质中才能表达,细胞质虽然控制一些性状,但常要受到细胞核的影响。所以 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方面的典型实例是草履虫的放毒型遗传。 每一种草履虫都含有两种细胞核一大核和小核。大核是多倍体,主要负责营养,小核是二 倍体,主要负责遗传。草履虫能进行无性生殖,又能进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时,一个个体 经有丝分裂成为两个个体:有性生殖时,采取接合的方式,最后形成四个2倍体。草履虫还 能通过自体受精进行生殖。 在草履虫中有一个特殊的放毒品系,它的体内含有卡巴粒,是一种直径约0.2-0.8um含DNA 的粒子。凡含有卡巴粒的个体都能分泌一种叫做草履虫素的毒素,能杀死其他无毒的敏感型 品系。草履虫能否产生草履虫素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细胞质中有卡巴粒,另一个是 核内有显性基因K,两者必须同时存在,才保证放毒型的稳定。显性K基因的作用是使卡巴 粒在细胞质内继续存在。纯合放毒型(KK+卡巴粒)与敏感型(kk无卡巴粒)的交配可能出现两 种情况: 一种是:当两种类型草履虫交配接合时间短,两个亲本交换各自两个小核中的一个小核。然 后每个亲本保留的小核与换来的小核在各自体内相接合,于是交换后的两个亲本基因型都是 Kk。但由于接合的时间较短,两个亲本没有来得及交换细胞质及其所含的卡巴粒,原来放毒 型亲本仍保持放毒特性。原来敏感型的亲本虽然已经改变为Kk基因型,却没有卡巴粒,仍然 为敏感型。这两种Kk再进行自体受精,由于经过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时,2个小核产生8个单 倍体小核,其中7个解体,只留一个(单倍体),留下的小核再分裂一次,然后又合并成一 个,形成只有一个小核的纯合二倍体,合体小核经两次分裂,产生4个小核,其中两个发育 成大核,然后草履虫再分裂一次,小核同时分裂一次,最后每个草履虫分得1个大核和两个 小核,这样最后产生的为(2个)纯合体AA或aa),以后又分别产生了1KK:Ikk的纯合子。Kk 放毒型的后代中KK个体仍为放毒型,kk个体由于从上代得到部分卡巴粒,经过多代无性繁 殖后,由于没有显性K基因,并且由于卡巴粒逐渐减少而成为敏感型。Kk敏感型的后代,无 论是KK个体,还是kk个体,由于体内不含卡巴粒,不能产生毒素,仍然保持敏感型的特 征。这是因为显性K基因不能决定卡巴粒的形成。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放毒型和敏感型接合的时间较长,不仅发生了K和k的互换,细胞质中所 含的卡巴粒也进行了相互交流,不仅接合后的Kk都能放毒,它们的自体受精的后代,不管是 KK还是kk基因型也都能放毒。kk在经过若干代无性繁殖之后,变为敏感型,KK个体仍保持 放毒特性。 由此可见,草履虫素是细胞质中的卡巴粒子产生的,但要复制和增殖,还受核基因K的控 制,只有K而无卡巴粒子,也不能放毒,体现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在决定生物性状中的协调 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