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五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2年5月3日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央浼(mli)傩(muo)神档(dang)案扑朔(su)迷离 B.畏葸(xi) 尺牍(du) 处(chu)方怨自艾(yi C.馥(f)郁 榫(sin)头 熏陶(tao) 锱(互)铢必较 D.箴(jan)言弄(long)堂洁癖(pi) 噤(jin)若寒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支吾 防范 分量 同等学力 侨居 精彩 稂莠 常年累月 C.靡烂 调济 幅员 宁静致远 D.坐落 博弈 扭扣 德艺双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春天的襄阳公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护城河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 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 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 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 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 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6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 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 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5.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逃往白帝城后,刘备忧郁成疾,性命危在旦夕。于是,刘备召集大 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三 国演义》) B.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受到严 重挫伤,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杄,两手抱膝,眼睛含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 更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红楼梦》) C.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囚禁在家,闲逛时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来摘梅花的鸣凤, 觉慧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的太好不会长。(《家》) D.卡西莫多是一个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的人。他是弗罗洛收养的弃儿,在认清弗罗洛的真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2 年 5 月 3 日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央浼( měi) 傩(nuó)神 档(dàng)案 扑朔(sù)迷离 B.畏葸(xǐ) 尺牍(dú) 处(chù)方 自怨自艾(yì) C.馥(fù)郁 榫(sǔn)头 熏陶(táo) 锱(zī)铢必较 D.箴(jiān)言 弄(lòng)堂 洁癖(pǐ) 噤(jìn)若寒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支吾 防范 分量 同等学力 B.侨居 精彩 稂莠 常年累月 C.靡烂 调济 幅员 宁静致远 D.坐落 博弈 扭扣 德艺双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春天的襄阳公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钻了出来,柳枝在护城河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 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B.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和不绝如缕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起点,是我 们民生振兴的基石。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一个经济体爆发危机,就会冲击到其他经济体,因此,任何 开放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 D.福岛核事故发生一周年之际,日本政府首次组织记者进入核电站采访,让他们按照规定路 线走马观花的转了一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中国公民在苏丹遭劫持是一起偶发事件,但中国公民出国要清楚地了解海外的安全形 势,防止各类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 6 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 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 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销售过期食品,国家食品监管安全司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以防 止此类问题再次出现。 5.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败 走麦城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逃往白帝城后,刘备忧郁成疾,性命危在旦夕。于是,刘备召集大 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三 国演义》) B.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受到严 重挫伤,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膝,眼睛含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 更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红楼梦》) C.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囚禁在家,闲逛时在梅林里碰见了奉太太之命来摘梅花的鸣凤, 觉慧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的太好不会长。(《家》) D.卡西莫多是一个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的人。他是弗罗洛收养的弃儿,在认清弗罗洛的真
实面目之前,对弗罗洛惟命是从;当他认清弗罗洛的真实面目之后,极力保护爱斯梅拉达 使其不受弗罗洛的凌辱。(《巴黎圣母院》)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 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 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 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 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 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 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 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 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 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 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 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之 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 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 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种动 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 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 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 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 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 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 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 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 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 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 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 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6.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啸”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C.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 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实面目之前,对弗罗洛惟命是从;当他认清弗罗洛的真实面目之后,极力保护爱斯梅拉达, 使其不受弗罗洛的凌辱。(《巴黎圣母院》)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魏晋时代的“啸” 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 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 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 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 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 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 巫术的场合中。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 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忽然南壁 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 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 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 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之 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所以吟 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 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而这种动 作和神态又可被简称为“啸傲”,即郭璞《游仙诗》所说的“啸傲遗世罗,纵情任独往”,陶渊 明《饮酒诗》所说的“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至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 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 骨、讲谈吐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 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都反映他们的啸声 是带有旋律且相当优美的。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 》中说的:“夫气 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 太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 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了。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 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 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经过长时间的隔膜,现代人 对魏晋之啸不甚了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6.下列关于“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啸”虽不是由魏晋名士首倡,但却成为魏晋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啸”先秦时代即已有之,“啸”音调清越,发声特点是吹而不是唱。 C.古代妇女作“啸”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气;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 D.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啸”之风渐渐平息。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在记载中常常提及的妇女作啸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 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 生活圈。 C.魏晋时的“吟啸ˆ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 定的音乐性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荦 卓不群的气质了。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 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B.魏晋时吟啸不仅岀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于 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去来 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 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隶者,其爵禄、奉养、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 贱不得逾贵,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 畜及至鱼鳖、鸟兽、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 节。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故 《易》曰“以财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 之谓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 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 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不相 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 敬,贵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桓、文之后,礼义大坏,国异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 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 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饥寒 之患。礼义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取材于班固《汉书货殖传》)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不得僭大 僭:超越本分 故上下序而民志定 序:先后顺序 C.甘其食而美其服 美:认为美 D.工作亡用之器 亡:通“无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3分 A.所以养生送终之具 B.莫大乎圣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莫辞更坐弹一曲 C.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 D.非其所习,不相入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B.因为啸的用意含有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东汉时,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 生活圈。 C.魏晋时的“吟啸”并不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而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声音,有一 定的音乐性。 D.宋代诗文中偶或提及的啸多半是在掉书袋,大多并不像魏晋长啸那样反映着一代风流荦 卓不群的气质了。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魏晋时吟啸之风广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晋之际,天下多故”,长啸应该是魏晋士人精 神苦闷的一种象征和心灵倨傲的一种表达。 B.魏晋时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也可以出现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之际,但于 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 C.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王维《竹里馆》、李白《游太山》、陶渊明《归去来 辞》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傲世之态。 D.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已经失去魏晋时代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吹 口哨在杂剧演出中已经是可有可无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隶者,其爵禄、奉养、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 贱不得逾贵,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泽、丘陵之宜,教民种树畜养;五谷六 畜及至鱼鳖、鸟兽、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时,而用之有 节。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兴夜寐,以治其业,非有征发期会,而远近咸足。故 《易》曰“以财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 之谓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 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 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不相 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 敬,贵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桓、文之后,礼义大坏,国异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 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伪民背实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弑 取国者为王公,圉夺成家者为雄桀,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饥寒 之患。礼义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取材于班固《汉书·货殖传》)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 A.小不得僭大 僭:超越本分 B.故上下序而民志定 序:先后顺序 C.甘其食而美其服 美:认为……美 D.工作亡用之器 亡:通“无”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3 分 ) A. 所以养生送终之具 B. 莫大乎圣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莫辞更坐弹一曲 C. 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 D. 非其所习,不相入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先王的制度中,对君王及百姓的等级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能逾越。 B.《易经》中认为,应当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 C.《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得混居,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 D周王室衰微后,礼法遭到破坏,社会风气败坏,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3分) 译文 (2)是以欲寡而事节(3分) 译文: (3)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3分) 译文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3分)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 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分) (2)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 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横线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 (2)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3)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4)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 (8)青泥何盘盘, (《蜀道难》)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 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在先王的制度中,对君王及百姓的等级有严格的规定,任何人不能逾越。 B.《易经》中认为,应当依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 C.《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得混居,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 D.周王室衰微后,礼法遭到破坏,社会风气败坏,是导致天下大乱的原因。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是以欲寡而事节(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饰变诈为奸轨者自足一世之间(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3 分)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 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 分) (2)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 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横线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小题作答)(5 分) 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 ⑵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⑶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 ⑷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⑸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 ,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 ⑻青泥何盘盘, 。(《蜀道 难》)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 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清 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 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荼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 绝。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 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 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 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 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 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 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 点什么,意能说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歌手”。 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 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 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 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 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 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 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 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 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 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 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 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 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 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 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 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 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 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 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 绝。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 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 或为儿子,或欲纳妾;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 农。然知识化了的男人,比不上普通农民那么能耐得住山村的寂寞生活,每年清明前,换长 衫游走于各村“说春”。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 一部黄历倒背如流。“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但一般告诉,则不能算是“说春”。 “说春人”之“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 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嗓子也好。还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 点什么,意能说什么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R&P 歌手”。 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在他自己, 是一种个人价值体现的满足。所谓与人乐乐,其乐无穷。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 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 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的 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 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 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 子远走高飞,早已断了音讯。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 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 障后者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 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 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 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 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 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 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 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 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 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 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 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 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竞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 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 湿衣服…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 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反反复复,二字而己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 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 “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 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 绘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 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钦佩 D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 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E.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 情,一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 17.文章第3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19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是什么意思?(2分)此句引发你怎样 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 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 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 不晓得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 湿衣服……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 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 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 “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 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 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时节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 绘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 米,她忍辱负重的性格让人钦佩。 D.第 20 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沉 吟”的是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E.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 情,一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 17.文章第 3 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8.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 分) 答: 19.文中的“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是什么意思?(2 分)此句引发你怎样 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 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题。(4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 而利之”。(《墨子》) (1)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2)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3分) 21.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各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俗语、歇后语或成语均可 答在序号后面。)(4分) (1)爷爷无辜被打成“反革命”之后, ,爸爸和叔叔也受到了牵连。 (2)俗话说 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才会有战斗力, 社会需要合法的道德行为规范,才能正常运转,规矩时时刻刻参与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生 活中一定的标准、法则。 22.请根据要求表达对以下事件的看法。(4分)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第二年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被推荐学生的名单公布后,大家发现 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14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 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请你用连续两个反问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4分) 23.作文(60分) 牵挂是人类从小到老贯穿始终的一种情结。它是感情的依托,心灵的闪电,精神的升华, 是人生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及生活万象的折射与聚焦。正因为有了牵挂,人类才有了众多动 人心弦的历史:也正因为有了牵挂,生活中才涌现出许多缠绵的故事 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立意自 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800字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2年5月3日 题号1 6 9 答案「C B B A B C (共15分,每小题3分) 1.C(处方ch,扑朔shuo迷离,箴zhen) 2.A(长年累月,糜烂、调剂,纽扣) 3.B(“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两个固定的对象,它只能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气息 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D(A“防止”“风险”错误,应为“防止……风险发生、出现”:B“成为史上最长的大 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结构混乱,前后牵连:C“针对”缺中心词“不良的现状、情况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 20.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题。(4 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 而利之”。(《墨子》) (1)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 分) (2)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3 分) 21.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各写出一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俗语、歇后语或成语均可 答在序号后面。)(4 分) (1)爷爷无辜被打成“反革命”之后, ,爸爸和叔叔也受到了牵连。 (2)俗话说 。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才会有战斗力, 社会需要合法的道德行为规范,才能正常运转,规矩时时刻刻参与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生 活中一定的标准、法则。 22.请根据要求表达对以下事件的看法。(4 分)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第二年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被推荐学生的名单公布后,大家发现 除了江苏无锡天一中学少年班年仅 14 岁的洪欣格以“写作水平突出”引人注目外,获得推荐 的学生大多是各自学校公认的分数尖子生。 请你用连续两个反问句表达对事件的看法。(4 分) 23.作文(60 分) 牵挂是人类从小到老贯穿始终的一种情结。它是感情的依托,心灵的闪电,精神的升华, 是人生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及生活万象的折射与聚焦。正因为有了牵挂,人类才有了众多动 人心弦的历史;也正因为有了牵挂,生活中才涌现出许多缠绵的故事。 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立意自 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 800 字。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2 年 5 月 3 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A B D B C B A B A C 一、(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C(处方 chǔ,扑朔 shuò迷离,箴 zhēn) 2.A(长年累月,糜烂、调剂,纽扣) 3.B( “不绝如缕”的使用实际上是两个固定的对象,它只能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气息 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4、D (A “防止”“风险”错误,应为“防止……风险发生、出现”;B“成为史上最长的大 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结构混乱,前后牵连;C“针对”缺中心词“不良的现状、情况
B(拒绝开门的是晴雯,林黛玉写下的应是《葬花吟》。 6.C(“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错,文中刘根用“啸”来召鬼,这只是“啸”在行 施巫术时的一个用途,并不能说明术士用“啸”主要是用来召鬼。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7.B(由第二段第一句“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 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可知,B项无因果联系) 8.A(B项,“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属无中生有:C项,王维《竹里馆》、 李白《游太山》只是证明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D项,“可有可无”并不准确,原文 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9.B(序:有序) 10.A(A用来…的。B副词,没有谁:副词,不要。C代词,他的;代词,我。D副词,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副词,互相) 1lC(“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应为“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 12.()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生产(“相与”,状语后置句“于市 井”“与田野”及整句表达各1分) (2)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简单(“是以”“节”及整句表达各1分,“节”译成“节制” 亦可 (3)粉饰欺诈为非作歹的人一辈子富足(“饰变诈”“为奸轨者”及整句表达各1分) 13.于时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於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 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错两处扣1分) 翻译:乐广曾经有一个极为亲密的朋友,很长时间没有来了。乐广问他原因来。客人回答说 上次在你这儿玩,你请我喝酒。我正要喝的时候,突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当时心里甚为 厌恶。喝下去以后,我就病倒了。正当那个时候,乐广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支弓,那弓上用 油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里猜想客人所见杯中的蛇,也许就是这支弓的影子。于是重倒了 杯酒,放在原先的位置上,问客人道:“你在这酒中有没有看见什么?”客人回答说:“我 所看到的,同上次见到的一样。”乐广就向客人讲明了原因,使他明白杯中的蛇不过是弓的 倒影。客人心中的疑团一下子解开了,久治不愈的毛病不久就好了 14.(1)比喻。①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 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②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 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③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 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④作者将瀑布的 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任 选两处,答出“比喻”得2分,举例一处1分,共4分。手法的运用一问,若涉及其它,视 合理程度及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2)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雄奇豪迈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可举李白的《将进酒》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相关句 子为例,与本乔吉这首元曲中相应的句子对比分析,具体例句2分,分析得当2分。也可以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 人诗风的差异 【附诗歌鉴赏】 注释:①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②霄汉:此指天空。③似白虹饥涧:意为像 白虹吞饮润水一样。④玉龙下山:喻瀑布从山顶奔流而下,如玉龙下山一般。 晴雪飞滩:意为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落在沙滩上 鉴赏
等) 5.B(拒绝开门的是晴雯,林黛玉写下的应是《葬花吟》。 6.C(“术士作‘啸’主要是用来召鬼”错,文中刘根用“啸”来召鬼,这只是“啸”在行 施巫术时的一个用途,并不能说明术士用“啸”主要是用来召鬼。原文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7.B (由第二段第一句“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 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可知,B 项无因果联系) 8.A (B 项,“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却不被人接受”属无中生有;C 项,王维《竹里馆》、 李白《游太山》只是证明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有孑余;D 项,“可有可无”并不准确,原文 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 9.B(序:有序) 10.A(A 用来……的。B 副词,没有谁;副词,不要。C 代词,他的;代词,我。D 副词,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副词,互相) 11.C(“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应为“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 12. ⑴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生产(“相与”,状语后置句“于市 井”“与田野”及整句表达各 1 分) ⑵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简单(“是以”“节”及整句表达各 1 分,“节”译成“节制” 亦可) ⑶粉饰欺诈为非作歹的人一辈子富足(“饰变诈”“为奸轨者”及整句表达各 1 分) 13.于时壁上有角/ 漆画作蛇 /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复置酒於前处 / 谓客曰 / 酒中复有 所见不 / 答曰 / 所见如初 / 广乃告其所以 / 客豁然意解 / 沈疴顿愈 (错两处扣 1 分) 翻译:乐广曾经有一个极为亲密的朋友,很长时间没有来了。乐广问他原因来。客人回答说: “上次在你这儿玩,你请我喝酒。我正要喝的时候,突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当时心里甚为 厌恶。喝下去以后,我就病倒了。正当那个时候,乐广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支弓,那弓上用 油漆画了一条蛇。乐广心里猜想客人所见杯中的蛇,也许就是这支弓的影子。于是重倒了一 杯酒,放在原先的位置上,问 客人道:“你在这酒中有没有看见什么?”客人回答说:“我 所看到的,同上次见到的一样。”乐广就向客人讲明了原因,使他明白杯中的蛇不过是弓的 倒影。客人心中的疑团一下子解开了,久治不愈的毛病不久就好了。 14.(1)比喻。①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 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②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 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③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 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④作者将瀑布的 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任 选两处,答出“比喻”得 2 分,举例一处 1 分,共 4 分。手法的运用一问,若涉及其它,视 合理程度及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2) 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雄奇豪迈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的手法角 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可举李白的《将进酒》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相关句 子为例,与本乔吉这首元曲中相应的句子对比分析,具体例句 2 分,分析得当 2 分。也可以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 人诗风的差异。 【附诗歌鉴赏】 注释:①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 ②霄汉:此指天空。 ③似白虹饥涧:意为像 白虹吞饮涧水一样。 ④玉龙下山:喻瀑布从山顶奔流而下,如玉龙下山一般。 ⑤ 晴雪飞滩:意为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落在沙滩上。 鉴赏一
乔吉游览乐清(今属浙江),作《水仙子·乐清白鹤寺瀑布》:“紫萧声入九华天,翠壁 花飞双玉泉。瑶台鹤去人曾见,炼白云丹灶边。问山灵今夕何年?龙须水殊砂腻,虎睛丸金 汞圆。海上寻仙。”对瀑布本身着笔不多,意犹未尽,于是有了这首续作。起首两句, 从意义上说是流水对,即出句与对句连续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天上的织机停止 了工作,一匹雪白的绸绢从危立的石壁上方高垂下来,寒光闪闪,瀑布的形象既雄壮,又飘 逸。“天机”、“月梭”、“石壁高垂”,无不形象恢弘,这就自然而然使人慑服于这条“雪练 的气势,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雪练”不仅气势雄壮,而且构造奇特。原来它粗看 是一匹整幅,细细望去,却可以析成一缕缕带雨的冰丝。元人伊世珍《嫏嬛记》载,南朝沈 约曾遇见一名奇异的女子,能将雨丝缫丝织布,称为“冰丝”,乔吉可能也知晓这一民间传 说。“冰丝”与“雪练”照应,而“雨”又是“冰丝”的构成原质,从“雪”到“冰”再到 雨”,既有色彩上的由纯白而渐至透明,又有意态上的由静入动。奇景激发了诗人的奇想, 于是得到了“几千年晒未干”的奇句。说它奇,一来是因为未经人道,有谁想过瀑布的冰丝 还需要“晒”,而事实上确是晒不干的呢!二来是这一句由空间的壮观度入时间的壮观,所 谓“思接千载”,从而更增重了瀑布的雄伟感。前面的四句以丰富的联想、夸侈的造语,推 出了瀑布在天地间的整体形象,其实是远观。“露华凉”的第五句出现了观察者的主体- “人”。“人怯衣单”应“凉”,而“凉”又遥应前面的“雪练寒”。不过前文的“寒”是因瀑 布的气势、色光而产生的心理感觉,而此处的“凉”则更偏重生理感觉。作者正是通过这种 微妙的细节,影示了自己向瀑布的步步逼近。末尾三句就是在近距离的情形下对瀑布的深入 刻画。“白虹饮涧”,出于“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宋沈括《梦溪笔谈》语),这一传说起源 颇古,甲骨文中就有“有出虹自北,饮于河”的卜辞。这句是在瀑流与涧面的交接处仰视瀑 身,因其高入半空,故说它好似天上的白虹一头栽进润中吸水。“玉龙下山”,是指瀑布的近 端沿山壁蜿蜒奔流的姿态,苏轼写庐山瀑布,有“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语,元好问也 有“谁着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黄峪》)的诗句,可见诗人们常将夭矫的游龙与 瀑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晴雪飞滩”,则是流瀑在浅水处撞击山石,迸溅水花如雪的奇观 这三句不但动态婉然,而且色彩鲜明,如同特写。既有全景的壮观,又有区段的特写,瀑布 的形象,就充实丰满,历历在目了 鉴赏二 《水仙子·重观瀑布》是乔吉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小令想象丰富,境界开阔,即景抒 情,移情于景,奇思妙想,连用一系列的比喻,自远而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描述瀑布胜景。 前四句写远眺,远处瀑布倾流而下,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 功所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天比作织机,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 壁垂下,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 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后五句写近景,写走近瀑布后的感觉。作者自远至近,已 经靠近瀑布飞流的石壁,来到清溪汩流的滩头,感到飞沫飘落在身上,如天降甘露,感到寒 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 禁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作者身临其境,不仅看,而且还进一步去感受,去体验。全曲 想象奇特,造语夸张,比喻新颖,语言流畅,词句诡丽,出奇制胜,把那瀑布的雄伟壮丽与 人的博大精神、坚定意志二者表现得相得益彰,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如入其境,亲身感受到 那份力的壮美。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运用比喻手法写瀑 布之壮观,比喻艺术极为高超。“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 雪”是明喻。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 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由于多种比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 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有人称乔吉是曲家之李白,如果从雄 奇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看确实相类
乔吉游览乐清(今属浙江),作《水仙子·乐清白鹤寺瀑布》:“紫萧声入九华天,翠壁 花飞双玉泉。瑶台鹤去人曾见,炼白云丹灶边。问山灵今夕何年?龙须水殊砂腻,虎睛丸金 汞圆。海上寻仙。”对瀑布本身着笔不多,意犹未尽,于是有了这首续作。 起首两句, 从意义上说是流水对,即出句与对句连续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天上的织机停止 了工作,一匹雪白的绸绢从危立的石壁上方高垂下来,寒光闪闪,瀑布的形象既雄壮,又飘 逸。“天机”、“月梭”、“石壁高垂”,无不形象恢弘,这就自然而然使人慑服于这条“雪练” 的气势,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雪练”不仅气势雄壮,而且构造奇特。原来它粗看 是一匹整幅,细细望去,却可以析成一缕缕带雨的冰丝。元人伊世珍《嫏嬛记》载,南朝 沈 约曾遇见一名奇异的女子,能将雨丝缫丝织布,称为“冰丝”,乔吉可能也知晓这一民间传 说。“冰丝”与“雪练”照应,而“雨”又是“冰丝”的构成原质,从“雪”到“冰”再到 “雨”,既有色彩上的由纯白而渐至透明,又有意态上的由静入动。奇景激发了诗人的奇想, 于是得到了“几千年晒未干”的奇句。说它奇,一来是因为未经人道,有谁想过瀑布的冰丝 还需要“晒”,而事实上确是晒不干的呢!二来是这一句由空间的壮观度入时间的壮观,所 谓“思接千载”,从而更增重了瀑布的雄伟感。前面的四句以丰富的联想、夸侈的造语,推 出了瀑布在天地间的整体形象,其实是远观。“露华凉”的第五句出现了观察者的主体—— “人”。“人怯衣单”应“凉”,而“凉”又遥应前面的“雪练寒”。不过前文的“寒”是因瀑 布的气势、色光而产生的心理感觉,而此处的“凉”则更偏重生理感觉。作者正是通过这种 微妙的细节,影示了自己向瀑布的步步逼近。末尾三句就是在近距离的情形下对瀑布的深入 刻画。“白虹饮涧”,出于“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宋沈括《梦溪笔谈》语),这一传说起源 颇古,甲骨文中就有“有出虹自北,饮于河”的卜辞。这句是在瀑流与涧面的交接处仰视瀑 身,因其高入半空,故说它好似天上的白虹一头栽进涧中吸水。“玉龙下山”,是指瀑布的近 端沿山壁蜿蜒奔流的姿态,苏轼写庐山瀑布,有“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语,元好问也 有“谁着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黄峪》)的诗句,可见诗人们常将夭矫的游龙与 瀑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晴雪飞滩”,则是流瀑在浅水处撞击山石,迸溅水花如雪的奇观。 这三句不但动态婉然,而且色彩鲜明,如同特写。既有全景的壮观,又有区段的特写,瀑布 的形象,就充实丰满,历历在目了。 鉴赏二 《水仙子·重观瀑布》是乔吉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小令想象丰富,境界开阔,即景抒 情,移情于景,奇思妙想,连用一系列的比喻,自远而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描述瀑布胜景。 前四句写远眺,远处瀑布倾流而下,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 功所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天比作织机,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 壁垂下,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 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后五句写近景,写走近瀑布后的感觉。作者自远至近,已 经靠近瀑布飞流的石壁,来到清溪汩流的滩头,感到飞沫飘落在身上,如天降甘露,感到寒 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 禁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作者身临其境,不仅看,而且还进一步去感受,去体验。全曲 想象奇特,造语夸张,比喻新颖,语言流畅,词句诡丽,出奇制胜,把那瀑布的雄伟壮丽与 人的博大精神、坚定意志二者表现得相得益彰,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如入其境,亲身感受到 那份力的壮美。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运用比喻手法写瀑 布之壮观,比喻艺术极为高超。“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 雪”是明喻。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 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由于多种比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 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有人称乔吉是曲家之李白,如果从雄 奇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看确实相类
15.(1)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2)沧海月明珠有泪(3)长余佩之陆离(4)榆柳荫后檐(5)一尊 还酹江月(6)赢得仓皇北顾(7)三杯两盏淡酒(8)百步九折萦岩峦 6.CE(C项中内容概括有误,“忍辱负重”应该为“看重清名”;E项语句理解有误, 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服之情”没有依据) 17清明时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1分),为下文作者多次见 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好了铺垫(2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或把故事发生地放 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1分),衬托 (比喻)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2分)。或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 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1分)为下文写徐阿婆 追求一生的清明做铺垫(2分)。 18.“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正直的、有良知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① 善良、有同情心。“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可以看出“我” 是一个尚礼而富有同情心的人。②善于反省。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 干,不可以浊”时,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愧,因我亦如此”,这些地方都表明我是 一个善于反省的人。③正直、有良知。当“我”听到副县长的所作所为时,一时无语,可见 我”对他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所以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任选两种性格,性格概括 2分,分析得当2分) 19.“可以干,不可以浊”意思是做人,可以忍受贫困,承受打击乃至死亡,但不可玷污了 自己清清白白的名声。(意思对也可,2分)现实生活中,如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 物之一杨善洲,以他甘守清贫、不谋私利的磊落的一生,无愧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称号。(能 举出实例给2分,并能作恰当的分析给4分) 20.(1)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1分) (2)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尊尊”“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 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答出一点,给2分)(3分) 《论语》选段译文:孔子说:“弟子在父母师长面前要讲孝道,出门则尽弟职,言行当谨慎 信实,与众人友爱相处,而亲其有仁德者。如此修行有余力,还要多学知识。” 21.(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2.这样的推荐有利于怪才、偏才脱颖而出吗?有利于学生主动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吗?有利 于中学乃至全社会关注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的成长吗?难道这就是高考招生改革的恰当做 法?这样的推荐难道没有违背“校长实名推荐”的初衷?这岂不是在提前“掐尖”?(形式上使 用的是两个反问句,得2分;两个反问句前后衔接连贯,再得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到奴仆,他们的官爵、俸禄、死生(礼仪)的制度各有不同 的等级,小的不得越过大的,低贱的不得越过高贵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稳定。在这种情 况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泽、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导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树木、饲 养牲畜:(从)五谷六畜到鱼鳖、鸟兽、材料、工具等资财,用来养生送终的东西,没有不 全都植养繁育的。按时植养,使用时有节度。这样之后(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自根 据他们(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和体力,早起晚睡,来治理自己的产 业,并没有(政府〕征发(赋税徭役),限期交纳,但远近地区都很富足。所以《易》说“依 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备取万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器物把(它) 作为天下人的利益,(在这方面)没有谁比圣贤的君主更伟大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允许混合居住。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 互谈讲仁义,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议论技巧,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 生产,从早到晚从事(自己的职业),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所以他们父
15.⑴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⑵沧海月明珠有泪 ⑶长余佩之陆离 ⑷榆柳荫后檐 ⑸一尊 还酹江月⑹赢得仓皇北顾 ⑺三杯两盏淡酒 ⑻百步九折萦岩峦 16.C E ( C 项中内容概括有误,“忍辱负重”应该为“看重清名”;E 项语句理解有误, “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服之情”没有依据) 17.清明时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1 分),为下文作者多次见 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好了铺垫(2 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 分)。(或把故事发生地放 在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 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1 分),衬托 (比喻)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2 分)。或把故事发生地放在一个风 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1 分),为塑造人物提供一个清丽的背景(1 分)为下文写徐阿婆 追求一生的清明做铺垫(2 分)。 18.“我”是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正直的、有良知的、善于反省的知识分子形象。① 善良、有同情心。“我”听说徐阿婆的故事后,主动提出帮她还剩下的钱,可以看出“我” 是一个尚礼而富有同情心的人。②善于反省。当“我”听到徐阿婆说人的一生如流水“可以 干,不可以浊”时,羞愧了。结尾处也有“我之羞愧,因我亦如此”,这些地方都表明我是 一个善于反省的人。③正直、有良知。当“我”听到副县长的所作所为时,一时无语,可见 “我”对他的做法持否定态度,所以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任选两种性格,性格概括 2 分,分析得当 2 分) 19.“可以干,不可以浊”意思是做人,可以忍受贫困,承受打击乃至死亡,但不可玷污了 自己清清白白的名声。(意思对也可,2 分)现实生活中,如 2011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 物之一杨善洲,以他甘守清贫、不谋私利的磊落的一生,无愧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称号。(能 举出实例给 2 分,并能作恰当的分析给 4 分) 20.(1)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1 分) (2)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尊尊”“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 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答出一点,给 2 分)(3 分) 《论语》选段译文:孔子说:“弟子在父母师长面前要讲孝道,出门则尽弟职,言行当谨慎 信实,与众人友爱相处,而亲其有仁德者。如此修行有余力,还要多学知识。” 21.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2.这样的推荐有利于怪才、偏才脱颖而出吗?有利于学生主动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吗?有利 于中学乃至全社会关注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的成长吗?难道这就是高考招生改革的恰当做 法?这样的推荐难道没有违背“校长实名推荐”的初衷?这岂不是在提前“掐尖”?(形式上使 用的是两个反问句,得 2 分;两个反问句前后衔接连贯,再得 2 分。 )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前先王的制度,从天子、公侯到奴仆,他们的官爵、俸禄、死生(礼仪)的制度各有不同 的等级,小的不得越过大的,低贱的不得越过高贵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稳定。在这种情 况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泽、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导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树木、饲 养牲畜;(从)五谷六畜到鱼鳖、鸟兽、材料、工具等资财,用来养生送终的东西,没有不 全都植养繁育的。按时植养,使用时有节度。这样之后(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各自根 据他们(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的智力和体力,早起晚睡,来治理自己的产 业,并没有(政府)征发(赋税徭役),限期交纳,但远近地区都很富足。所以《易》说“依 靠财物辅助自然规律的运行,来引导制约百姓”“备取万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器物把(它) 作为天下人的利益,(在这方面)没有谁比圣贤的君主更伟大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管子》说,古代(士、农、工、商)四类百姓不允许混合居住。士人在学习读书的地方相 互谈讲仁义,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议论技巧,商人在街市相互谈论财利,农民在田野相互谋划 生产,从早到晚从事(自己的职业),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想改变自己的本业。所以他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