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 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与之相对,“诗 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音象”与“诗象”是构 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 面认知“意象”概念。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 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就此种“音象 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 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 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 体现。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 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 实是确定无疑的。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 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 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 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 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 在人们接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 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 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 如果说,入乐性的歌诗由于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音象”的作用 较为突出,那么下面就来考察不入乐的徒诗“格律”中蕴含的“音象”潜能。 唐代徒诗而言,李泽厚称:“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 性的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甚至把唐代的律、绝体诗歌称为“近代曲辞 和“新乐府辞”,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性。正是由于唐代诗歌 在格律上仍然保留着音乐性潜能,在吟诵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效果便构成了新的 “音象”存在形态。这种音声层面的“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得益彰, 从而使“诗象”升华为“意象”,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 成意蕴的必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 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湖北省襄州市 2020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 律的参与下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与之相对,“诗 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音象”与“诗象”是构 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 面认知“意象”概念。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 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就此种“音象” 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 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对入乐性作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 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 体现。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以齐言歌诗和 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 实是确定无疑的。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 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 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 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 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 在人们接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 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 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显。 如果说,入乐性的歌诗由于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音象”的作用 较为突出,那么下面就来考察不入乐的徒诗“格律”中蕴含的“音象”潜能。对 唐代徒诗而言,李泽厚称:“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 性的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甚至把唐代的律、绝体诗歌称为“近代曲辞” 和“新乐府辞”,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性。正是由于唐代诗歌 在格律上仍然保留着音乐性潜能,在吟诵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效果便构成了新的 “音象”存在形态。这种音声层面的“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得益彰, 从而使“诗象”升华为“意象”,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 成意蕴的必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 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文学评论》2017年第6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 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 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 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 C.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 时音乐产生的“音象”是模糊的。 D.在文学中,意象的构筑、意蕴的生成离不开“音象”和“诗象”,“音象” 和“诗象”在作品中是同样重要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在与“诗象”的比照中阐释“音象”的内涵,点明论述对象,指出 了剖析“音象”的意义所在。 B.二三两段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剖析了入乐性歌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和 不入乐徒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 C.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不入乐的徒诗都是讲 究格律,具有“音象”存在形态的。 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 象”对意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 突出,有助于诗意的升华 B.不入乐诗歌作品,如果在格律上不能保留音乐性潜能,那么在吟诵过程中就 不能产生音乐效果从而构成“音象”的存在形态。 C.作者认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入乐性诗歌作品且为齐言歌诗,“音象” 让该诗的惜别之情更加跃然纸上
(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文学评论》2017 年第 6 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 言存在的,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 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 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 C.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 时音乐产生的“音象”是模糊的。 D.在文学中,意象的构筑、意蕴的生成离不开“音象”和“诗象”,“音象” 和“诗象”在作品中是同样重要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在与“诗象”的比照中阐释“音象”的内涵,点明论述对象,指出 了剖析“音象”的意义所在。 B.二三两段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剖析了入乐性歌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和 不入乐徒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 C.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不入乐的徒诗都是讲 究格律,具有“音象”存在形态的。 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 象”对意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 突出,有助于诗意的升华。 B.不入乐诗歌作品,如果在格律上不能保留音乐性潜能,那么在吟诵过程中就 不能产生音乐效果从而构成“音象”的存在形态。 C.作者认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入乐性诗歌作品且为齐言歌诗,“音象” 让该诗的惜别之情更加跃然纸上
D.只有“音象”与“诗象”在作品中结合起来,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 表意性的特征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1.DA项,对文中“与之相对”一句理解有误,原文没有强调“音象”和“诗象” 的依存关系;B项,“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只 是唐代“音象”存在形态之一;C项,原文说的是“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 能是模糊的”。 2.C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徒诗是有音乐性的。 3.D原文上下两句非条件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 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 发电机产生电能。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 的风能为200亿千瓦(K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全 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较好的时期:欧洲风电行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 2020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 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电 优惠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2月8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 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2010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 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据统计,2016年底中国累 计风电装机已达到168.73GW,占全球比重高达34.48%。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 累计装机(Gw)一累计装机YoY 140% 120% 120 0000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注]1Gw=1000kw。YOY,增长率,是指当期的数据较去年同期变动多少。 (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年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它 不同于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 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清
D.只有“音象”与“诗象”在作品中结合起来,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 表意性的特征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1.D A 项,对文中“与之相对”一句理解有误,原文没有强调“音象”和“诗象” 的依存关系;B 项,“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只 是唐代“音象”存在形态之一;C 项,原文说的是“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 能是模糊的”。 2.C 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徒诗是有音乐性的。 3.D 原文上下两句非条件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 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 发电机产生电能。随着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 的风能为 200 亿千瓦(K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 10 倍。全 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较好的时期:欧洲风电行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 2020 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 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电 优惠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 年 2 月 8 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 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2010 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 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据统计,2016 年底中国累 计风电装机已达到 168.73GW,占全球比重高达 34.48%。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 [注]1Gw=1000kw。YOY,增长率,是指当期的数据较去年同期变动多少。 (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 年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它 不同于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 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清
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对于缺水 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髙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 力发电,非常适合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 材料四 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 2016年新増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 地区转移。截至2016年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补贴将 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 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具备与 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急,并且随 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 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 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髙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 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首选。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 润、新天绿色等。 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来自于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 模发展速度较快和英国取消风电优惠等 B.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増长率,我们能够了解我 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的情况 C.较之于2015~2016年,起初的2006~200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 的数量减少,增长速度放缓。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年度的逐渐推移,中国风电累计装机每年增长,累计 装机增长率也逐年提髙。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 施。(6分) 【答案】4.D“电压低、线路短”错误,原文是“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 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 5.BA项,误解文意,“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不是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C项,对 图形分析错误,“增加的数量减少”分析与原图不符。D项,表述与图形所示不 符,从图中累计装机增长率曲线来看,有提高有降低,如2016年累计装机YOY 就明显比2015年降低。 6.引导新増装机向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风电能源补贴项目逐步解决、 时效提速。风电标杆电价实现平价,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永续生命力。吸引民 营企业参与风电开发,提高经济效益。(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对于缺水、 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 力发电,非常适合。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 材料四: 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 2016 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 地区转移。截至 2016 年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补贴将 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 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 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具备与 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急,并且随 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 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 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 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首选。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 润、新天绿色等。 (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 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来自于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 模发展速度较快和英国取消风电优惠等。 B.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增长率,我们能够了解我 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的情况。 C.较之于 2015~2016 年,起初的 2006~2007 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 的数量减少,增长速度放缓。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年度的逐渐推移,中国风电累计装机每年增长,累计 装机增长率也逐年提高。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 施。(6 分) 【答案】4.D“电压低、线路短”错误,原文是“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 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 5.BA 项,误解文意,“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不是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C 项,对 图形分析错误,“增加的数量减少”分析与原图不符。D 项,表述与图形所示不 符,从图中累计装机增长率曲线来看,有提高有降低,如 2016 年累计装机 YOY 就明显比 2015 年降低。 6.引导新增装机向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风电能源补贴项目逐步解决、 时效提速。风电标杆电价实现平价,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永续生命力。吸引民 营企业参与风电开发,提高经济效益。(意思对即可)(每点 3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 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 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 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髙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 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 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 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 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 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 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 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 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 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 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 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 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 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 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 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 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 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 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 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 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 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 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 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 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 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 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 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 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 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 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 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 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 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 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 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 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 是在想家么?” 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 没出过海子。 “海子?”罗布很吃惊。 “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 真正的大海。 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 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 呀 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 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 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 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 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 100 公里, 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 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 20 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 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 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 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 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 是在想家么?” 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 20 多年兵了,却一次还 没出过海子。” “海子?”罗布很吃惊。 “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 真正的大海。” 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 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 呀。” 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 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 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 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 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 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 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 8.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 9.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7.D【解析】“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 乐观态度”有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 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 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 么?’”,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 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从对爷爷和爸爸的描写中,主要突出草原 上人们对草原这一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意。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有误 8.寓意:(1)“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 (2)“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 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寓意4分,作用2分) 9.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1)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 (2)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 (3)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每点2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 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 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 老病不到,卒于家
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 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 20 多年的军旅生涯。 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 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 8.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6 分) 9.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案】7.D【解析】“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 乐观态度”有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 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 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 么?’”,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 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从对爷爷和爸爸的描写中,主要突出草原 上人们对草原这一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意。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有误。 8.寓意:(1)“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 (2)“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 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寓意 4 分,作用 2 分) 9.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1)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 (2)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 (3)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每点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 时为丞相,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 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 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 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 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 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 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 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 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 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答案】A【正确断句】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 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子孙常常吃蔬 食,徒步行走,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振 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 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 “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 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鳝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 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 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 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 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 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 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B.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 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答案】A【正确断句】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 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子孙常常吃蔬 食,徒步行走,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振 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 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C.“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 皇帝车驾,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 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答案】B【解析】“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错。“转”为迁职调任,无所谓升 降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 汉朝恩遇 B.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恒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 作是孔子。 C.杨震为人淡泊名利,看重个人品行,慎独守节。王密私下赠送十斤金给他,他 直言拒绝。 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 生们称赞。 【答案】A【解析】犯绝对化错误。“世代都封官赐爵,深受朝廷恩遇”错,从 文章第一段只能看出八世祖杨喜和高祖杨敞受朝廷封赏;而其父亲杨宝受到光武 帝赞赏,却因老病卒于家中未能封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译文】(杨震)常年客居在湖城,几十年不答应州郡的礼聘(以礼征召)。很 多人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出去做官了),然而杨震不出仕的意志却更加坚定。 【评分标准】“礼命”“愈”“笃”各1分,句意2分。 (2)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C.“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 皇帝车驾,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 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答案】B【解析】“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错。“转”为迁职调任,无所谓升 降。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 汉朝恩遇。 B.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恒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 作是孔子。 C.杨震为人淡泊名利,看重个人品行,慎独守节。王密私下赠送十斤金给他,他 直言拒绝。 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 生们称赞。 【答案】A【解析】犯绝对化错误。“世代都封官赐爵,深受朝廷恩遇”错,从 文章第一段只能看出八世祖杨喜和高祖杨敞受朝廷封赏;而其父亲杨宝受到光武 帝赞赏,却因老病卒于家中未能封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译文】(杨震)常年客居在湖城,几十年不答应州郡的礼聘(以礼征召)。很 多人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出去做官了),然而杨震不出仕的意志却更加坚定。 【评分标准】“礼命”“愈”“笃”各 1 分,句意 2 分。 (2)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能因而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杨震)四次升 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评分标准】“辟”“举”“迁”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八世祖杨喜,汉髙祖时因功封赤泉侯。高祖父杨敞, 在汉昭帝时做丞相,被封为安平侯。父亲杨宝,学《欧阳尚书》,哀帝、平帝时, 不问世事,隐居教学。居摄二年(⑦),同龚胜、龚舍、蒋诩一道被征召,不受, 逃跑,不知所在。光武帝非常赞赏他的气节。建武中,公车特别征召他,以年老 多病,不应,在家去世。 杨震少年时爱学习,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探 究。当时儒生为之语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不答州 郡的礼聘。很多人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出去做官了,杨震不仕的志概,更加坚决。 后来有冠雀衔了三条鳝鱼,飞栖讲堂前面,主讲老师拿着鱼说:“蛇鳝,是卿大 夫衣服的象征。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从此要高升了。”五十岁才作州郡之 官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因而举荐他,举荐他为茂才,四次升荆州刺史、东 莱太守。当他去郡中时,经过昌邑,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 前来拜访杨震,到晚上送十斤金给他。杨震说“:老朋友知道您,您不知道老朋 友啊,为什么呢?”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 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后调任做涿郡太守。性格 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拜访。子孙常常吃蔬食,徒步行走,生活俭朴,他的一些 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振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 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元初四年(117),朝廷征召他作太仆,升迁为太常卿。以前的博士选举大多名不 副实,杨震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得到儒生们的称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能因而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杨震)四次升 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评分标准】“辟”“举”“迁”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八世祖杨喜,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高祖父杨敞, 在汉昭帝时做丞相,被封为安平侯。父亲杨宝,学《欧阳尚书》,哀帝、平帝时, 不问世事,隐居教学。居摄二年(7),同龚胜、龚舍、蒋诩一道被征召,不受, 逃跑,不知所在。光武帝非常赞赏他的气节。建武中,公车特别征召他,以年老 多病,不应,在家去世。 杨震少年时爱学习,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探 究。当时儒生为之语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不答州 郡的礼聘。很多人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出去做官了,杨震不仕的志概,更加坚决。 后来有冠雀衔了三条鳝鱼,飞栖讲堂前面,主讲老师拿着鱼说:“蛇鳝,是卿大 夫衣服的象征。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从此要高升了。”五十岁才作州郡之 官。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因而举荐他,举荐他为茂才,四次升荆州刺史、东 莱太守。当他去郡中时,经过昌邑,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 前来拜访杨震,到晚上送十斤金给他。杨震说“:老朋友知道您,您不知道老朋 友啊,为什么呢?”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 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后调任做涿郡太守。性格 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拜访。子孙常常吃蔬食,徒步行走,生活俭朴,他的一些 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振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 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元初四年(117),朝廷征召他作太仆,升迁为太常卿。以前的博士选举大多名不 副实,杨震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得到儒生们的称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