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练题(一)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人格特征D、职业道德 12、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特殊能力的课程称为(B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学科课程 1、西方古代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是(B)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 A、教学科目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周安排 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教育家是(C) 14、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预期的结果”转向“实际的结果”上来的评价模式是(B A、赫尔巴特B、杜威 C、康德 D、洛克 A、目标评价模式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C、CIPP评价模式D、对手模式 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及教学相长辨证关系的是我国的(B 1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A)为主 B、《学记》 C、论语 D、墨翟 A、教学B、智育C、德育D、生产劳动 4、唐朝“六学二馆”的设定,表明古代教育具有(B 16、教学过程的结构中,中心环节是(B) A、专制性B、阶级性 C、等级性D、道统性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 不属于现代教育特征的是(D 17、教学中的难点是由(C)决定的 A、教育的多元化B、教育的终身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象征性 A、教材、教参B、考试大纲C、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发展水平D、教学计划 6、在我国有800多所高校承担科研任务,说明教育具有(D)的功能 18、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B)组成 A、推进科学技术研究B、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C、推进科学的体制化D、科学研究 A、德育原则B、德育方法C、德育情境D、德育客体 7、人的机体的(B)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与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 19、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标准是(C 了可能和限制 A、管理层次B、课程任务C、组织核心D、表现形式 A、遗传素质B、成熟C、主观能动性D、意识 20、提出“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是(A) 8、文学艺术作品、科学著作等属于(C)文化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加里宁D、第斯多惠 A、物质形态B、制度形态C、观念形态D、活动形态 9、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核心是(C) 二、填空题(20分) A、面向全体学生 B、学生全面发展 1、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D、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教育具有的两种功能是社会发展功能和个人的发展功能 1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B) 3、“在做中学”是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布卢姆提出的 A、人身权B、受教育权C、隐私权D、荣誉权 4、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A)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练题(一) 一、选择题(30 分) 1、西方古代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是( B )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C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3、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及教学相长辨证关系的是我国的( B ) A、孔子 B、《学记》 C、论语 D、墨翟 4、唐朝“六学二馆”的设定,表明古代教育具有( B ) A、专制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道统性 5、不属于现代教育特征的是( D ) A、教育的多元化 B、教育的终身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象征性 6、在我国有 800 多所高校承担科研任务,说明教育具有( D )的功能。 A、推进科学技术研究 B、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C、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D、科学研究 7、人的机体的( B )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与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 了可能和限制。 A、遗传素质 B、成熟 C、主观能动性 D、意识 8、文学艺术作品、科学著作等属于( C )文化 A、物质形态 B、制度形态 C、观念形态 D、活动形态 9、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核心是( C ) A、面向全体学生 B、学生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D、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B ) A、人身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荣誉权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 A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职业道德 12、以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特殊能力的课程称为( B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科课程 1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 ) A、教学科目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周安排 14、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预期的结果”转向“实际的结果”上来的评价模式是( B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CIPP 评价模式 D、对手模式 15、学校工作应坚持以( A )为主。 A、教学 B、智育 C、德育 D、生产劳动 16、教学过程的结构中,中心环节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17、教学中的难点是由( C )决定的。 A、教材、教参 B、考试大纲 C、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发展水平 D、教学计划 18、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 B )组成 A、德育原则 B、德育方法 C、德育情境 D、德育客体 19、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标准是( C ) A、管理层次 B、课程任务 C、组织核心 D、表现形式 20、提出“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是( A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第斯多惠 二、填空题(20 分) 1、普通教育学包括 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2、教育具有的两种功能是 社会发展功能 和 个人的发展功能 。 3、“在做中学”是教育家 杜威 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 布卢姆 提出的。 4、教育是通过 培养人才 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 规模 和速度。 1 2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 3、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P122 作用。 ①师职业是种专门性取业,师是专业人员 7、西方经济学家从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金化的职业: 要因素 ③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8、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P149 9、校园文化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求及提供的可能 10、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 ②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料学技术发展水平 儿耋学生的年斜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换受性 11、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协调、激励及_评价作用 2、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①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种主手段 1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 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油和实践 ③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6、教师布置作业有哪些要求?I 14、学科课程又称_分科课程。它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 ①作业的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买求,同时要箱炼、典型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作业的份量、难易要适中 16、教师的研究能力包括_学科研究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布量作业应要求明确 7、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项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 8、学生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7、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有哪些?P238 9、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主要的领导方式有教学中心型、集体中心型 教育目的和德目标:学生的年特征:时代特任和学生的品德实际。 20、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_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_、培养现代人 8、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P184 ①引导学生掌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 三、简答题(30分)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包造才能 ③培养学生的社金主义品德和审美情,其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 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69 ①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保存和传递社会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创造和更新社会文化 9、简述班级管理的意义。P260 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114 ˇ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①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主能动性、思想感情、个性特征:②学生是处于人生 ˇ有助于峰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风 阶段身心发果最迅速时期的人;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康 √有助于懷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 作用。 7、西方经济学家从对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人力资本 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 要因素。 8、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者的 数量 和教育质量。 9、 校园文化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 特征。 11、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协调、激励及 评价作用。 12、教学是由 教 和 学 两方面活动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 间接经验为主。 1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 教学目的 和对 教学过程规律 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 基本准则。 14、学科课程又称 分科课程 。它是以 学科逻辑 为中心编排的课程。 15、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16、教师的研究能力包括 学科研究能力 和 教育研究能力。 17、教师备课应做好的三项工作是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考虑教法 。 18、学生思想品德是在 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19、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主要的领导方式有 教学中心型、集体中心型。 20、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现代人 的品质。 三、简答题(30 分) 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069 保存和传递社会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创造和更新社会文化 2、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114 ①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主观能动性、思想感情、个性特征;②学生是处于人生 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P122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③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P149 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②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③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5、简述教学的意义?P183 ①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②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③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6、教师布置作业有哪些要求?P221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炼、典型; ②作业的份量、难易要适中; ③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 ④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 7、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有哪些?P238 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品德实际。 8、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P184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9、简述班级管理的意义。P260 ✓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0、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P267 知识,发展智力。在教学中进行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四个条件:①传授的知识应科学、 ˇ明确的共同目标 有一定的规律: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 定的组织结物 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③重视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 ˇ一定的共网生活的准则 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還相容的飘国 2、论述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地位,P16 1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3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增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择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案例分析:怎样贡彻理论联系实际氯则?P203 缺点:①不利照属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和子哈养学生的兴趣、长和发个性:②过于量调 (1)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首先,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 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的基体性 识、能力、志趣、品德来联系实际;其次,围绕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来联系实 12、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P173 际:最后,围绕当代最新科学成就来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 )课程管通僵化 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 ②课程结构不合理 4、薔育过程有哪些基本娜? ①科目设太多②学科程轻活动课程⑨量必修误 ③课程内客陈旧、落后 学生的知、情、意、行因统一发展的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之以恒、导之 13、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57 以行) 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ˇ学生在新动和交往中形成思翘品莓的律 四、论述题(20分)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特点) 1、为什么说救学过程是学生掌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过程?P189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抓神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掌握知识的过程 ˇ学生想品答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神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基础。学生智力水 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智力具有迁移价值,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 进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不代表他智力的 高低。因为学生的智力是与多方面因素紧密相联的,智力不仅与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性质、难度 分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时的态度紧密相关。因 此,我们应认真研究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
10、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P267 ✓ 明确的共同目标 ✓ 一定的组织结构 ✓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213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 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①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②过于强调 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 12、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P173 ⑴课程管理僵化 ⑵课程结构不合理 ①科目设置太多②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③重必修课,轻选修课④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 ⑶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13、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57 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四、论述题(20 分) 1、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过程?P189 ⑴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掌握知识的过程 也是发展智力的过程。 ⑵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基础。学生智力水 平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智力具有迁移价值,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 进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不代表他智力的 高低。因为学生的智力是与多方面因素紧密相联的,智力不仅与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性质、难度、 分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时的态度紧密相关。因 此,我们应认真研究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 知识,发展智力。在教学中进行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四个条件:①传授的知识应科学、 有一定的规律;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③重视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 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2、论述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地位。P116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3、案例分析:怎样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203 ⑴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首先,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 识、能力、志趣、品德来联系实际;其次,围绕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来联系实 际;最后,围绕当代最新科学成就来联系实际。⑵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⑶正确处理 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⑷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 4、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 以行) ✓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特点) ✓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练题(二) A、说服法 B、榜样法C、陶冶法 D、评价法 14、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是(C) A、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C、遗传素质D、主观能动性 1、我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定义称之为(B)定义。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C) A、描述性B、规定性C、纲领性D、人为性 A、全面性B、全体性C、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D、主体性发展 2、《教有漫活》的作者(A) 1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 A、洛克B、卢梭C、柏拉图D、夸美纽斯 A、启发性 B、巩固性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是(B) 17、书写课时计划的重点是(D) A、遗传 成熟D、个体实践 A、教学目标B、教学重点C、教学方法D、教学进程 4、洛克的“白板说”是人的身心发展的(B)的代表。 8、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是(D) 发论B、外铄性C、多因素作用D、 A、讲授课B、问答法C、演示法 D、练习法 5、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 19、教学中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A)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A、形式型 方法型C、内容型 D、综合型 6、“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是反映了家庭教育的(B)特点 20、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 A、启蒙性 B、随机性C、个别性 D、权威性 A、各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共青团活动D、班主任工作 7、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是(C)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8、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属于(B)范畴 1、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持征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人格特征D、师德规范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构建教育学体系 9、下列不是原始教育特征的是(D) 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A、生产性 B、同一性C、全民性 D、象征性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0、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A) 4、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A、课的任务B、课的内容C、课的结构D、课的形式 5、外烁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1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A) 6、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基础 D、条件 7、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2、道尔顿制由(C)创设 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B、道尔顿 C、帕克赫斯特D、克伯屈 9、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C) 10、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每一门学科的具体要求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练题(二) 一、选择题(40 分) 1、我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定义称之为( B )定义。 A、描述性 B、规定性 C、纲领性 D、人为性 2、《教育漫活》的作者( A ) A、洛克 B、卢梭 C、柏拉图 D、夸美纽斯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是( B ) A、遗传 B、环境 C、成熟 D、个体实践 4、洛克的“白板说”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B )的代表。 A、内发论 B、外铄性 C、多因素作用 D、成熟论 5、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遇物而诲”“相机而教”是反映了家庭教育的( B )特点: A、启蒙性 B、随机性 C、个别性 D、权威性 7、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是( C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8、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属于(B )范畴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人格特征 D、师德规范 9、下列不是原始教育特征的是( D ) A、生产性 B、同一性 C、全民性 D、象征性 10、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A )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结构 D、课的形式 1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A) A、基础 B、可能 C、结果 D、条件 12、道尔顿制由( C )创设。 A、杜威 B、道尔顿 C、帕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C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评价法 14、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是( C ) A、环境影响 B、学校教育 C、遗传素质 D、主观能动性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C ) A、全面性 B、全体性 C、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D、主体性发展 1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B ) A、启发性 B、巩固性 C、直观性 D、因材施教 17、书写课时计划的重点是( D ) 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 C、教学方法 D、教学进程 18、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是( D ) A、讲授课 B、问答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19、教学中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 A ) A、形式型 B、方法型 C、内容型 D、综合型 20、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各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学制 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特征。 2、教育学是一门以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的科学,构建教育学体系 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再生产 劳动力和再生产 科学知识。 4、 课程 是指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5、 外烁 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6、 教育目的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7、 教师的专业 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 9、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具体化 ,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10、教学大纲又称 学科课程标准 ,体现了国家对每一门学科的具体要求。 1 2
11、个体身心发展是人的一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 5、教育从哪些方面提升人类的地位?P087 1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教书育人·活动课程又称_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 敦育对人的价位的发:对人的着力的发: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率:敬育对人的个性的发晨 为基础,以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为中心而实施的课程 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有哪些特点?P243 13、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①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②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对象的有限性:③科学性和有效性 14、直观教具包括实物直观和声像直观两类 7、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教育能力?P130 15、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加工教学内容,逸择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达能力;组织管能力;交往能力 16、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不仅具有_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_价值 17、德育过程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思想品德_外化为社会道德 ①树立新型的师生惠:②立教师成;②兽同学生交往:发新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行为的过程。 18、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主任 ①立的挤料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②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③掠样的高和 19、现代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为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和教学相长 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样的敬之情;②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着移化的影响 10、课程实施的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P164 1、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P071 ①安排课程妻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宣则 学校文化是组织文化、合性较强、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文化的缩影 分析敏学任务;⑨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P3 选萍并定教掌视式:⑤规划敦学单元和课时; ①动物的教育“是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面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金活动 ⑤组织教学活动O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②动物界没有人类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窗在“个体层次上 11、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中怎样贯彻启发式原则?P198 ③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生理的成热而结束。人类的教育伴随终身 启发式教学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P125 积极探,自觉地掌微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 ①特录的复杂性:劳动对象主体性;任务的多面性。 求是: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②启发学生教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 ②独特的创透造性:因材施教: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敦学力法的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育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新教学民主,數励学生发来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 机智。③鲜明的示范性:身教胜于教。①显效的长期性 12、教育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076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P108 敦育内容的继承,教育皮、组织形式的繼承:教育论与经验的继承性 (一)素质敏育是国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13、简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P280 二)素质敏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了解和研完学生的个人,学生的群体关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括环境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分析题(10分) 四)章质教南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点的教育 有个班上,有一伙“小捣蛋”爱玩篮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常影响学习,有的还迟到、 旷课、抢别班的球玩,多次引起纠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该班班主任从中看到了一种可以
11、 个体身心发展 是人的一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 1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书育人 。活动课程又称 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 需要、兴趣、能力 为基础,以 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为中心而实施的课程。 13、 培养目标 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14、直观教具包括 实物直观和 声像直观两类。 15、人的机体的 成熟程度 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16、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不仅具有 即时 价值,而且具有 延时 价值。 17、德育过程是社会道德 内化 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思想品德 外化为社会道德 行为的过程。 18、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 班主任 。 19、现代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民主平等 、 爱生尊师 和 教学相长 。 三、简答题(30 分) 1、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P071 学校文化是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2、为什么说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P3 ①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②动物界没有人类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③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人类的教育伴随终身。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P125 ①特殊的复杂性:劳动对象主体性;任务的多面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因材施教;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育 机智。 ③鲜明的示范性:身教胜于言教。 ④显效的长期性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P108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5、教育从哪些方面提升人类的地位?P087 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对人的潜力的发掘;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6、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有哪些特点?P243 ①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②内容、形式的多样性;③对象的有限性;④科学性和有效性。 7、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教育能力?P130 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8、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P254 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9、运用榜样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254 ①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②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③榜样的崇高和 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④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0、课程实施的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P164 ①安排课程表: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原则 ②分析教学任务; 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④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 ⑥组织教学活动;⑦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1、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中怎样贯彻启发式原则?P198 启发式教学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 求是: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 12、教育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076 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性。 13、简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P280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人,学生的群体关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四、分析题(10 分) 1、有个班上,有一伙“小捣蛋”爱玩篮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常影响学习,有的还迟到、 旷课、抢别班的球玩,多次引起纠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该班班主任从中看到了一种可以
引导的积极性。他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订了队规:一、服从命令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听从指挥:二、坚持练习守纪律;三、不抢外班的球:四、不做有损球队名誉的事。此后,每 天开展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 问:(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尊与严格求相结合的原则。 (2)班集体有什么教育作用。 ˇ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ˇ有和于培养学生的壮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ˇ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能力 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P188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 计划地掌量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 养道锦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作为科珠的认识过程,它的特珠性是相对于人类 的一最认识过程来说的,首先我现为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具体的认识。其次我现为它是有 织、有计划经过精心策划的认识。它的特珠性具体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筒性、交往 性四个方面。 3、怎样建设和培养集体 ˇ确定集体的发展目标 ˇ建立症集体的核心队伍(积极分子是实现班级目标的核心力量 ˇ建立班集体的正常赛序 织形式多样的敦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真论和良好的风 4、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所谓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 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判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 与创造性。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引导的积极性。他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订了队规:一、服从命令 听从指挥;二、坚持练习守纪律;三、不抢外班的球;四、不做有损球队名誉的事。此后,每 天开展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 问:(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2)班集体有什么教育作用。 ✓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P188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 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 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的特殊性是相对于人类 的一般认识过程来说的,首先表现为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具体的认识。其次表现为它是有 组织、有计划,经过精心策划的认识。它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 性四个方面。 3、怎样建设和培养集体? ✓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积极分子是实现班级目标的核心力量) ✓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所谓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 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判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 与创造性。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