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说明文阅读 【2014东城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7分) 玉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2“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就文章的写作来说,它无非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人、事、物、景等。 学会记“实”,就是要学会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这就像绘画中的写生,对所画的对象,它 的形态、色调、明暗、质地、量感…都能够如实地表现岀来。画一棵树就像—棵树,画—个人就像—个 人。这就为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好了,创作的时候,构思一旦成熟,就可以大笔泼墨,任情挥洒 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写作也是这样,要做到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写 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写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棵树,一场春雨,别人看了,觉得不像那个样子,不是那 么回事,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那就不是如实记写了。 3如实地反映、再现客观外物(人、事、物、景等)极为重要,它不仅像绘画的写生那样可以打好写 作的基础,同时,它也在描绘、建构着一个可见可触的外部“世界"。 4叙述、描写和说明,正是这样三种记“实”的能力,它们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切实练好的 写作基本功。 ⑤叙述,是对人物出身、经历和事物发展过程的交代、陈述。【甲】如叙述“海市蜃楼”这一自 然景象发生的情况: ⑥(1980年仲夏的一天)午后2时40分,在与蓬莱阁隔海相望的庙岛南侧海面上,隐隐约约出现 了两个刂岛。10分钟后,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一幅海市蜃楼胜景岀现了。岛上的道路、树木、山峰清 晰可辨,建筑各异的亭台楼阁显而易见,行人车辆时隐时现,各种景物交相映照,当地群众和游客为奇幻 景象所吸引,兴趣盎然。据记载,这次海市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所少见的。 1981年8月28日四川《文摘周报》) ⑦在整个叙述中,时间线索清晰,过程交代也很明白
1 2014 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说明文阅读 【2014 东城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19 题。(共 7 分) ○1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2“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就文章的写作来说,它无非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人、事、物、景等。 学会记“实”,就是要学会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这就像绘画中的写生,对所画的对象,它 的形态、色调、明暗、质地、量感……都能够如实地表现出来。画一棵树就像一棵树,画一个人就像一个 人。这就为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好了,创作的时候,构思一旦成熟,就可以大笔泼墨,任情挥洒, 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写作也是这样,要做到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写 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写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棵树,一场春雨,别人看了,觉得不像那个样子,不是那 么回事,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那就不是如实记写了。 ○3如实地反映、再现客观外物(人、事、物、景等)极为重要,它不仅像绘画的写生那样可以打好写 作的基础,同时,它也在描绘、建构着一个可见可触的外部“世界”。 ○4叙述、描写和说明,正是这样三种记“实”的能力,它们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切实练好的 写作基本功。 ⑤叙述,是对人物出身、经历和事物发展过程的交代、陈述。【甲】 如叙述“海市蜃楼”这一自 然景象发生的情况: ⑥(1980 年仲夏的一天)午后 2 时 40 分,在与蓬莱阁隔海相望的庙岛南侧海面上,隐隐约约出现 了两个小岛。10 分钟后,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一幅海市蜃楼胜景出现了。岛上的道路、树木、山峰清 晰可辨,建筑各异的亭台楼阁显而易见,行人车辆时隐时现,各种景物交相映照,当地群众和游客为奇幻 景象所吸引,兴趣盎然。据记载,这次海市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所少见的。 (1981 年 8 月 28 日四川《文摘周报》) ⑦在整个叙述中,时间线索清晰,过程交代也很明白
⑧描写,是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岀来。【乙】如,同样是表现海市蜃楼奇 幻景象的出现,作者是这样描写道 ⑨记得是春季,雾蒙天……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 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 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岀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岀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岀一座 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 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杨朔《海市蜃楼》) ⑩绘形绘声绘色,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状貌,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①说明,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解说事物外在状貌、内在特征等的表达方式。【丙】还是以海市蜃 楼为例,可以这样去说明: ⑩海市蜃楼亦称“蜃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有时伴有全反射)时,把远处 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境。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区。一般有上现蜃景、下线蜃景和侧现蜃景三 种,也有其他更复杂的蜃景。我国山东省逢莱县常见渤海庙岛群岛的幻景。 (《辞海》“海市蜃楼”条) ①这就是知识性很强的客观说明了 ⑩叙述、描写、说明都是记“实”的,反映、再现客观事物的,但各有侧重点:叙述,主要是陈述过 程;描写,主要是描绘形象;说明,则主要是解说形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它们 在写作时,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共同担负起记“实”的任务。 18.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恰当的位置。(3分) ①它是一种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②它是一种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③它是一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甲】 【乙】 【丙】
2 ⑧描写,是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出来。【乙】 如,同样是表现海市蜃楼奇 幻景象的出现,作者是这样描写道: ⑨记得是春季,雾蒙天……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 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 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 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 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 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杨朔《海市蜃楼》) ⑩绘形绘声绘色,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状貌,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⑪说明,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解说事物外在状貌、内在特征等的表达方式。【丙】 还是以海市蜃 楼为例,可以这样去说明: ⑫海市蜃楼亦称“蜃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有时伴有全反射)时,把远处 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境。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区。一般有上现蜃景、下线蜃景和侧现蜃景三 种,也有其他更复杂的蜃景。我国山东省蓬莱县常见渤海庙岛群岛的幻景。 (《辞海》“海市蜃楼”条) ⑬这就是知识性很强的客观说明了。 ⑭叙述、描写、说明都是记“实”的,反映、再现客观事物的,但各有侧重点:叙述,主要是陈述过 程;描写,主要是描绘形象;说明,则主要是解说形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它们 在写作时,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共同担负起记“实”的任务。 18.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恰当的位置。(3 分) ①它是一种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②它是一种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③它是一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甲】 【乙】 【丙】
19.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下面文字的记“实”特点。(4分) 【材料】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岀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 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 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 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 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节选自黄蓓佳《心声》) 答案: 18.【甲】D 乙】2 每空1分,共3分。 19答案要点:用了叙述和描写两种记“实”方法。a叙述把文章内容清晰地告诉读者文章写的是上课 时的情景;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京京读课文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和同学。(心理描写反映了 京京读课文的真实感受。)每要点2分,共4分 【2014西城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7分) 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茘枝,说茘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 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茘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茘枝壳就像-身 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 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 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 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 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 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 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 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 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 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⑥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 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 地之后,只要用乙烯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 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3 19.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下面文字的记“实”特点。(4 分) 【材料】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 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 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 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 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节选自黄蓓佳《心声》) 答案: 18.【甲】○2 【乙】○2 【丙】○3 每空 1 分,共 3 分。 19.答案要点:○1 采用了叙述和描写两种记“实”方法。○2叙述把文章内容清晰地告诉读者文章写的是上课 时的情景;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京京读课文不仅感动 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和同学。(心理描写反映了 京京读课文的真实感受。)每要点 2 分,共 4 分。 【2014 西城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8-19 题。(共 7 分) 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 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 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 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 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 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 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 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 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 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 4 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 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 C 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 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⑥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 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 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 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 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晩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荔枝壳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3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4分)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茘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茘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 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茘枝保鲜。据蔡襄的《茘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 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 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答案 18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但是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 跑出去;荔枝壳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3个要点,每个1分) 19竹筒水分充足,可以为茘枝保湿,因而解决了荔枝水分容易从果皮跑出去的问题;用泥或蜡密封竹筒, 可以避兔空气流通,因而解决了荔枝“大喘气”造成的各种问题。(4分。每个要点2分) 【2014海淀期末】(二)阅读《北京的门墩》,完成第18-19题。(共7分) 北京的门墩 ①"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唤起了许多北京人对于过去温馨 生活的回忆与想象。在含笑默想的同时,老北京形态各异的门墩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门墩是什么?北京 门墩有哪些样式?北京的门墩有什么特点呢? ②门墩,又称“门座”或“门台”,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门槛、门框和门扇的石头 ③北京现存的门墩多为明清时的遗物,它们不但数量众多,其形状及和图案也多种多样。北京门墩的 类型大致有箱形、鼓形、狮形、虎形、柱形等。按照我国传统的礼制,北京门墩的形状,因级别、地位乃 至贫富而有所不同。鼓形、箱形多用于小型四合院的大门门框两侧。狮形、虎形和柱形则多见于皇族、官 府机构的门框两端。 ④这些门墩,不仅凸显了主人家的地位等级,还能表现主人的喜好追求,寄托祈求吉祥的寓意。为此, 门墩图案的设计,题材颇为讲究。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门墩的图案或为琴棋书画,或为翠竹荷 花。前者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四艺”,反映了宅主的高雅情趣;后者是历经霜雪而不凋的凌云翠竹 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荷花,表明户主的人生追求。还有一些门墩,其图案以神话传说或民间谚语为题材, 传达主人希望长寿、富贵、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如在门墩上雕刻着女娃撒金钱,戏弄三足蟾 的图案。金钱代表富贵,蟾是多产多育的象征,意为“富贵多子"。更多的门墩,它们的图案是以人物
4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 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有删改)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荔枝壳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3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4 分)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 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 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 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答案: 18.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但是它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 跑出去;荔枝壳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3 个要点,每个 1 分) 19.竹筒水分充足,可以为荔枝保湿,因而解决了荔枝水分容易从果皮跑出去的问题;用泥或蜡密封竹筒, 可以避免空气流通,因而解决了荔枝“大喘气”造成的各种问题。(4 分。每个要点 2 分) 【2014 海淀期末】(二)阅读《北京的门墩》,完成第 18-19 题。(共 7 分) 北京的门墩 ①“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唤起了许多北京人对于过去温馨 生活的回忆与想象。在含笑默想的同时,老北京形态各异的门墩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门墩是什么?北京 门墩有哪些样式?北京的门墩有什么特点呢? ②门墩,又称“门座”或“门台”,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门槛、门框和门扇的石头。 ③北京现存的门墩多为明清时的遗物,它们不但数量众多,其形状及和图案也多种多样。北京门墩的 类型大致有箱形、鼓形、狮形、虎形、柱形等。按照我国传统的礼制,北京门墩的形状,因级别、地位乃 至贫富而有所不同。鼓形、箱形多用于小型四合院的大门门框两侧。狮形、虎形和柱形则多见于皇族、官 府机构的门框两端。 ④这些门墩,不仅凸显了主人家的地位等级,还能表现主人的喜好追求,寄托祈求吉祥的寓意。为此, 门墩图案的设计,题材颇为讲究。在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有些门墩的图案或为琴棋书画,或为翠竹荷 花。前者是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四艺”,反映了宅主的高雅情趣;后者是历经霜雪而不凋的凌云翠竹 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荷花,表明户主的人生追求。还有一些门墩,其图案以神话传说或民间谚语为题材, 传达主人希望长寿、富贵、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如在门墩上雕刻着女娃撒金钱,戏弄三足蟾 的图案。金钱代表富贵,蟾是多产多育的象征,意为“富贵多子”。更多的门墩,它们的图案是以人物
草木、动物、几何图案等为素材,将它与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岀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 合的艺术形式。如“狮″和“事”谐音,雕两只狮子和如意的图案意为“事事如意ˆ。门墩上雕有蝙蝠和 鹿的图案,“蝙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祈求“福禄双全"。 ⑤门墩流传至今,造型精美、形象逼真,充分地表达着中国传统吉祥的理念,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8.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19.仔细阅读文章与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5分) (1)请你借助文中相关知识,解说下面材料中门墩图案的寓意。(2分) 【材料】 在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口有一个门墩。门墩下面中心位置雕刻一个花瓶,瓶内插着两支沉甸甸的谷穗, 花瓶的下方雕有翘首遥望的鹌鹑( an chun (②)如果修缮北京梅兰芳故居,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故居门墩图案选取一个题材,并借助文中的相关知 识,简要说明原因。(3分) 【材料】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事爆发。蜚声世界的京剧名家梅兰芳为摆脱日寇纠缠,携家率团奔赴香港, 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1941年12月下旬,日军又侵占了香港,梅兰芳决定蓄须罢演,不为日本人登台。 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 杀头,也只好由他了。”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来威胁他登台演岀的日本驻军司令也只能悻悻作罢。这- 事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答案: 18示例:本段关于门墩的童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借助两个问句的内容, 引起下文对门墩的具体说明。(共2分。每个要点1分) 19.(1)示例:门墩图案运用花瓶、谷穗、鹌鹑为素材,“瓶″与“平”谐音,“穗″与“岁”谐音,“鹌 与“安”谐音,寄托了主人祈求“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共2分。知识运用1分,形成解释1分) (2)示例:梅兰芳先生面对敌酋的威胁,蓄须罢演,表现出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因此,门墩图案可选取凌 霜傲雪而不凋的翠竹,以表明梅先生的坚贞之志。(共3分。材料分析1分,知识运用1分,形成解释1 分)
5 草木、动物、几何图案等为素材,将它与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 合的艺术形式。如“狮”和“事”谐音,雕两只狮子和如意的图案意为“事事如意”。门墩上雕有蝙蝠和 鹿的图案,“蝙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祈求“福禄双全”。 ⑤门墩流传至今,造型精美、形象逼真,充分地表达着中国传统吉祥的理念,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8.仔细阅读文章,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2 分) 19.仔细阅读文章与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5 分) ⑴请你借助文中相关知识,解说下面材料中门墩图案的寓意。(2 分) 【材料】 在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口有一个门墩。门墩下面中心位置雕刻一个花瓶,瓶内插着两支沉甸甸的谷穗, 花瓶的下方雕有翘首遥望的鹌鹑(ān chún)。 ⑵如果修缮北京梅兰芳故居,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故居门墩图案选取一个题材,并借助文中的相关知 识,简要说明原因。(3 分) 【材料】 1937 年 8 月 13 日,淞沪战事爆发。蜚声世界的京剧名家梅兰芳为摆脱日寇纠缠,携家率团奔赴香港, 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1941 年 12 月下旬,日军又侵占了香港,梅兰芳决定蓄须罢演,不为日本人登台。 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 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来威胁他登台演出的日本驻军司令也只能悻悻作罢。这一 事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答案: 18.示例:本段关于门墩的童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借助两个问句的内容, 引起下文对门墩的具体说明。(共 2 分。每个要点 1 分) 19.⑴示例:门墩图案运用花瓶、谷穗、鹌鹑为素材,“瓶”与 “平”谐音,“穗”与“岁”谐音,“鹌” 与“安”谐音,寄托了主人祈求“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共 2 分。知识运用 1 分,形成解释 1 分) ⑵示例:梅兰芳先生面对敌酋的威胁,蓄须罢演,表现出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因此,门墩图案可选取凌 霜傲雪而不凋的翠竹,以表明梅先生的坚贞之志。(共 3 分。材料分析 1 分,知识运用 1 分,形成解释 1 分)
【2014朝阳期末】(二)阅读《我们身边的荧光增白剂》,完成21-23题。(共8分) 我们身边的荧光增白剂 ①近日,有报道说,有些颜色极为亮丽的服装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同时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纸质餐具仍存有安全隐患,多家知名方便面品牌外包装仍然 含有荧光增白剂。 ②荧光增白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③它是一种具有亮白增艳作用的色彩调理剂。其作用原理是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波长较长的 蓝色或紫色的可见光,蓝颜色的光释放出来后,与物品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互补形成白光,使物品发出 的白光增加,人们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物品明显变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④在纺织服装行业,纤维自身的白度往往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尤其是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棉花、 麻等。由于环境与生长周期的差异,纤维的白度差别很大,特别是白色纤维,会轻微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 从而造成蓝色不足,使白色的纤维看起来稍带黄色,给人以陈旧之感。为此,人们在洗涤剂中或纺织品整 理过程中加入荧光增白剂,从而达到使衣服颜色更亮丽的目的。 ⑤现在,荧光增白剂广泛用于纺织、造纸、洗涤、塑料、涂料、皮革等多个领域。 ⑥那么,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安全隐患呢? ⑦医学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荧光増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不容易分解,毒性会在肝脏或其他主要脏器 中积累,构成潜在的致癌风险;在紫外线作用下,荧光増白剂可能会増强致癌物瘤的形成;还能引起真 核生物酵母的致突变作用;最明显一点就是与伤口处的蛋白结合,不利于伤口愈合。 ⑧值得欣慰的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硏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服装学院,目前正就荧光增 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展相关标准的申请与制定,并提出建立生态环保体系标准,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荧 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 21.阅读全文,说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文章第②-⑦段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荧光增白剂”进行了介绍?(2分) 23.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原理。(4分) 【材料】
6 【2014 朝阳期末】(二)阅读《我们身边的荧光增白剂》,完成 21—23 题。(共 8 分) 我们身边的荧光增白剂 ①近日,有报道说,有些颜色极为亮丽的服装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同时,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纸质餐具仍存有安全隐患,多家知名方便面品牌外包装仍然 含有荧光增白剂。 ②荧光增白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③它是一种具有亮白增艳作用的色彩调理剂。其作用原理是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为波长较长的 蓝色或紫色的可见光,蓝颜色的光释放出来后,与物品发出的黄光进行叠加,互补形成白光,使物品发出 的白光增加,人们肉眼可感觉到白色物品明显变得更白、更亮、更鲜艳。 ④在纺织服装行业,纤维自身的白度往往达不到人们的要求,尤其是天然纤维如羊毛、蚕丝、棉花、 麻等。由于环境与生长周期的差异,纤维的白度差别很大,特别是白色纤维,会轻微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 从而造成蓝色不足,使白色的纤维看起来稍带黄色,给人以陈旧之感。为此,人们在洗涤剂中或纺织品整 理过程中加入荧光增白剂,从而达到使衣服颜色更亮丽的目的。 ⑤现在,荧光增白剂广泛用于纺织、造纸、洗涤、塑料、涂料、皮革等多个领域。 ⑥那么,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安全隐患呢? ⑦医学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荧光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不容易分解,毒性会在肝脏或其他主要脏器 中积累,构成潜在的致癌风险;在紫外线作用下,荧光增白剂可能会增强致癌物肿瘤的形成;还能引起真 核生物酵母的致突变作用;最明显一点就是与伤口处的蛋白结合,不利于伤口愈合。 ⑧值得欣慰的是,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技术标准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服装学院,目前正就荧光增 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开展相关标准的申请与制定,并提出建立生态环保体系标准,这将从根本上解决荧 光增白剂的安全隐患问题。 21.阅读全文,说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2 分) 22.文章第②-⑦段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荧光增白剂”进行了介绍?(2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其中的原理。(4 分) 【材料】
妈妈为小明买了—件纯棉白衬衫,小明觉得白衬衫陈旧发黄。妈妈使用某品牌的亮白增艳洗衣液洗涤 后,白衬衫变得鲜艳亮丽。 答案 21要点:①用具体事例说明荧光增白剂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引起人们警醒。②引岀出下文对荧光增白 剂的说明 22要点:定义、作用原理、应用范围、危害 23要点:①白色纤维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后,造成蓝色不足,会使白衬衣看起来稍带黄色。 ②洗衣液中的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光,释放蓝颜色的光,与衣服发岀的黄光叠加形成白光,增加衣服的白 光,使衣服显得鲜艳亮丽。 【2014丰台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9-20题。(共8分) ①重庆人饮茶之风俗,历史悠久。自古重庆城就有“城门多、寺庙多、茶馆多”之说。重庆的茶馆遍 及城乡。坐茶馆吃茶,一直是土农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重庆人饮茶习俗的形成与重庆地形、气候等有密切关系。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 酸软,尤其是在漫长炎热的酷夏,人们走得汘流浃背、口干舌燥,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因而往往 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山城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 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花费无几,既体面又方便。 ③如若进一步分析重庆的饮茶之风,与重庆人爱摆“龙门阵”密切相关。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 男女老少都喜爱闲聊,侃起来就没完没了。茶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最好去处。坐在茶馆,手捧香茶,无拘 无束,古往今来,天南地北,前三皇、后五帝,陈猫死老鼠,无一不是谈资。大家各自倾吐发泄,调节了 情绪,丰富了精神生活,不坐茶馆的人难以领会其中的乐趣 ④明末清初,随着商业繁盛和城市发展,茶馆又成为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交易活动场所。当年重庆 商业茶馆很有特色,行情不兴挂牌,买卖双方购销议价用行帮暗语或在袖笼子里伸拇指岀价还价。只见茶 客穿梭往来,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把茶盖斜放在茶船上,起身离座去找第二家。人们在茶馆里陈列货样、 散发仿单(广告)进行宣传推销。同业间的纠纷债务则多由会董出面在茶馆调解平息,当天的茶资由输了
7 妈妈为小明买了一件纯棉白衬衫,小明觉得白衬衫陈旧发黄。妈妈使用某品牌的亮白增艳洗衣液洗涤 后,白衬衫变得鲜艳亮丽。 答案: 21.要点:①用具体事例说明荧光增白剂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危害,引起人们警醒。②引出下文对荧光增白 剂的说明。 22.要点:定义、作用原理、应用范围、危害 23.要点:①白色纤维吸收可见光中的蓝光后,造成蓝色不足,会使白衬衣看起来稍带黄色。 ②洗衣液中的荧光增白剂吸收紫外光,释放蓝颜色的光,与衣服发出的黄光叠加形成白光,增加衣服的白 光,使衣服显得鲜艳亮丽。 【2014 丰台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19-20 题。(共 8 分) ①重庆人饮茶之风俗,历史悠久。自古重庆城就有“城门多、寺庙多、茶馆多”之说。重庆的茶馆遍 及城乡。坐茶馆吃茶,一直是士农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重庆人饮茶习俗的形成与重庆地形、气候等有密切关系。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 酸软,尤其是在漫长炎热的酷夏,人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因而往往 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山城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 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 泡上一碗茶,想谈多久就谈多久,花费无几,既体面又方便。 ③如若进一步分析重庆的饮茶之风,与重庆人爱摆“龙门阵”密切相关。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 男女老少都喜爱闲聊,侃起来就没完没了。茶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最好去处。坐在茶馆,手捧香茶,无拘 无束,古往今来,天南地北,前三皇、后五帝,陈猫死老鼠,无一不是谈资。大家各自倾吐发泄,调节了 情绪,丰富了精神生活,不坐茶馆的人难以领会其中的乐趣。 ④明末清初,随着商业繁盛和城市发展,茶馆又成为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交易活动场所。当年重庆 商业茶馆很有特色,行情不兴挂牌,买卖双方购销议价用行帮暗语或在袖笼子里伸拇指出价还价。只见茶 客穿梭往来,谈得拢就谈,谈不拢就把茶盖斜放在茶船上,起身离座去找第二家。人们在茶馆里陈列货样、 散发仿单(广告)进行宣传推销。同业间的纠纷债务则多由会董出面在茶馆调解平息,当天的茶资由输了
的一方支付。 ⑤今日的重庆茶馆,虽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少见,但中心地区的背街小巷和城郊乡镇仍然随处可见。茶 馆里茶客如云、热闹非凡,店堂交易活跃,门前摊点林立,构成重庆特有的文化景观 19.全文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不超过15个字),再说明(不超过15个字),最后说明(不 超过10个字)。(3分) 20.你是否认同下面材料中小刘的说法?请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5分) 【材料】 一拨北京的客人在重庆旅游,他们坐地铁体验了《疯狂的石头》里的感觉,领略了嘉陵江风光,感受 了重庆吊角楼风貌,最后到茶馆歇息。有一个游客好奇地问导游小刘:“小刘,你们重庆的茶馆怎么这么 多?”小刘不无自豪地说:“这几年,重庆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重庆人有钱了,开始追求高雅的、有品 位的生活。到茶馆喝茶成为新时尚,茶馆自然就多了。 答案: 19.(3分)重庆饮茶的习俗历史悠久重庆饮茶习俗形成的原因重庆茶馆的现状(评分说明:每空1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超过规定字数该空不得分) 20.(5分)答案示例:小刘的说法是不合适的。重庆的茶楼自古以来就非常多,茶楼的形成与重庆的地 理、气候有关,与重庆人爱摆“龙门阵”有关,与商业繁盛和城市发展中人们的交易活动有关。(评分说 明:评价1分,理由4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14石景山期末】(二)阅读《说“帘”》,完成18-19小题。(共8分) 说“帘 陈从周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十分宜人。小天地起了变化,是这帘在左右吧? ②帘,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 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 这句词来,真是伤心惟有自家知。有人说,“帘”与“怜”“恋”音同,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③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让空间产生实中有虚、静中有动的效果。说得率直点 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律,而是变化无端。因此帘底纤月,帘后佳人,隔帘双燕等等
8 的一方支付。 ⑤今日的重庆茶馆,虽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少见,但中心地区的背街小巷和城郊乡镇仍然随处可见。茶 馆里茶客如云、热闹非凡,店堂交易活跃,门前摊点林立,构成重庆特有的文化景观。 19.全文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不超过 15 个字),再说明 (不超过 15 个字),最后说明 (不 超过 10 个字)。(3 分) 20.你是否认同下面材料中小刘的说法?请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5 分) 【材料】 一拨北京的客人在重庆旅游,他们坐地铁体验了《疯狂的石头》里的感觉,领略了嘉陵江风光,感受 了重庆吊角楼风貌,最后到茶馆歇息。有一个游客好奇地问导游小刘:“小刘,你们重庆的茶馆怎么这么 多?”小刘不无自豪地说:“这几年,重庆的经济发展很快,我们重庆人有钱了,开始追求高雅的、有品 位的生活。到茶馆喝茶成为新时尚,茶馆自然就多了。” 答案: 19.(3 分)重庆饮茶的习俗历史悠久 重庆饮茶习俗形成的原因 重庆茶馆的现状(评分说明:每空 1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超过规定字数该空不得分) 20.(5 分)答案示例:小刘的说法是不合适的。重庆的茶楼自古以来就非常多,茶楼的形成与重庆的地 理、气候有关,与重庆人爱摆“龙门阵”有关,与商业繁盛和城市发展中人们的交易活动有关。(评分说 明:评价 1 分,理由 4 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2014 石景山期末】(二)阅读《说“帘”》,完成 18-19 小题。(共 8 分) 说“帘” 陈从周 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十分宜人。小天地起了变化,是这帘在左右吧? ②帘,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 意”。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楼空。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 这句词来,真是伤心惟有自家知。有人说,“帘”与“怜”“恋”音同,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③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让空间产生实中有虚、静中有动的效果。说得率直点, 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而是变化无端。因此帘底纤月,帘后佳人,隔帘双燕等等
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④"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 用,帘的运用则更加灵活。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 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于是因帘产生了“珠帘寨”“水帘洞”等许多美妙故事。 ⑤“"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 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水晶帘没有见到过,最细的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单就湘帘、竹帘 来说,不仅遮阳好,通风好,隔音好,而且帘影好,留香好,分外雅洁。静止的环境,因声、光、影、风、 香而起了万干变化,真可谓帘如无帘,让人叹为妙用啊! ⑥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 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有删改) 18.文章结尾说:“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结合③ ⑤段,说说帘的功能与文化是如何巧妙结合的。(3分) 19.作者在第②段中提到帘在中国建筑中的神秘作用,请判断下面材料中的哪句古诗文名句与这种神秘作 用相关,并简要说出理由。(5分) 【材料】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一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18①隔中有透,刨造诗情画意;②灵活运用,演绎美妙故事;③在遮阳、通风、隔音的同时,又因声 光、影、风、香使静止的环境起了万干变化。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19答案示例:第O句与帘的神秘作用相关。因为“帘卷西风”让孤独的词人更添愁绪。与第②段中,作 者见“帘影依旧”而想念亡妻相似,都是因物生情。评分:共5分。判断1分,分析词句1分,结合文章 1分,语言表达2分
9 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④“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 用,帘的运用则更加灵活。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 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于是因帘产生了“珠帘寨”“水帘洞”等许多美妙故事。 ⑤“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 风畏至。而帘呢?珠帘太豪华,水晶帘没有见到过,最细的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单就湘帘、竹帘 来说,不仅遮阳好,通风好,隔音好,而且帘影好,留香好,分外雅洁。静止的环境,因声、光、影、风、 香而起了万千变化,真可谓帘如无帘,让人叹为妙用啊! ⑥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 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有删改) 18.文章结尾说:“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结合③- ⑤段,说说帘的功能与文化是如何巧妙结合的。(3 分) 19.作者在第②段中提到帘在中国建筑中的神秘作用,请判断下面材料中的哪句古诗文名句与这种神秘作 用相关,并简要说出理由。(5 分) 【材料】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18.①隔中有透,创造诗情画意;②灵活运用,演绎美妙故事;③在遮阳、通风、隔音的同时,又因声、 光、影、风、香使静止的环境起了万千变化。评分:共 3 分。每个要点 1 分。 19.答案示例:第③句与帘的神秘作用相关。因为“帘卷西风”让孤独的词人更添愁绪。与第②段中,作 者见“帘影依旧”而想念亡妻相似,都是因物生情。评分:共 5 分。判断 1 分,分析词句 1 分,结合文章 1 分,语言表达 2 分
【2014昌平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7分) ①汉民族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谐音现象,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这固然与汉语中同音词、近音词 的大量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背后蕴臧的文化因素也为使用谐音表情达意提供了沃土。 ②汉民族善于比附联想,这是汉民族展开思维活动的-种方式。谐音表意中的两种事物或行为,本来 都是毫不相干的,就因为他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汉族人民便利用丰富奇特的比附联想,借用“语音 这一桥梁,把它们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妻管严″,利用与“气管炎”的谐音非 常形象地讽喻了在家中被妻子管制的丈夫 ③汉民族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是谐音产生的重要心理基础,这和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关。人们相信语言 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有些话说多了便会应验。人们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来支配与它们相 关联或由他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例如,过年要吃鱼,意味“年年有鱼(余y 再如,渔民忌言“箸”,认为“箸”与“住”谐音,有停住船行之嫌,对行船来说是不吉利的,因此将“箸 改称为“筷子”,取“筷”与“快”的谐音,表示“快行”或“一帆风顺”之意。可见,通过谐音可以给 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涂上喜庆的色彩,寄托自己的美好厚望,也可以给一些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的事物换个名称,换成另一种语音形式来表达,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安慰。 ④另外汉民族历来崇尚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有些不便直说的话语或事物,用一种含蓄的、和缓的、 委婉的、以为对方接受的形式说岀来,减轻言语对人的刺激和压力或可能引起的难堪,这也是文化模式对 语言交往的影响。含蓄委婉的文化心态常常用谐音表乂来体现。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岀西边 雨,道是无睛却有晴。这边的“晴”其实是借用了“情”的谐音。含蓄地表达了少女们对少儿郎的情意, 而且又贴合整首诗的背景环境,这里的谐音用的就非常形象生动 ⑤汉语言中的谐音现象与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即使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谐音文化仍有巨大的 发展空间,无论是汇源鲜橙的广告语—一真“橙”爱你每一天,还是网络世界中的“886″都是谐音文化 发展的鮮活印证 18.阅读文章,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什么是“谐音现象”。(共2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分别说说材料中的谐音现象是如何体现民族文化的。(共5分)
10 【2014 昌平期末】(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19 题。(共 7 分) ①汉民族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谐音现象,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这固然与汉语中同音词、近音词 的大量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背后蕴藏的文化因素也为使用谐音表情达意提供了沃土。 ②汉民族善于比附联想,这是汉民族展开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谐音表意中的两种事物或行为,本来 都是毫不相干的,就因为他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汉族人民便利用丰富奇特的比附联想,借用“语音” 这一桥梁,把它们自然地联系在了一起。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妻管严”,利用与“气管炎”的谐音非 常形象地讽喻了在家中被妻子管制的丈夫。 ③汉民族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是谐音产生的重要心理基础,这和我国的传统观念有关。人们相信语言 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有些话说多了便会应验。人们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来支配与它们相 关联或由他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例如,过年要吃鱼,意味“年年有鱼(余)”, 再如,渔民忌言“箸”,认为“箸”与“住”谐音,有停住船行之嫌,对行船来说是不吉利的,因此将“箸” 改称为“筷子”,取“筷”与“快”的谐音,表示“快行”或“一帆风顺”之意。可见,通过谐音可以给 一些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涂上喜庆的色彩,寄托自己的美好厚望,也可以给一些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的事物换个名称,换成另一种语音形式来表达,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安慰。 ④另外汉民族历来崇尚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有些不便直说的话语或事物,用一种含蓄的、和缓的、 委婉的、以为对方接受的形式说出来,减轻言语对人的刺激和压力或可能引起的难堪,这也是文化模式对 语言交往的影响。含蓄委婉的文化心态常常用谐音表义来体现。唐代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 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边的“晴”其实是借用了“情”的谐音。含蓄地表达了少女们对少儿郎的情意, 而且又贴合整首诗的背景环境,这里的谐音用的就非常形象生动。 ⑤汉语言中的谐音现象与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即使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谐音文化仍有巨大的 发展空间,无论是汇源鲜橙的广告语——真“橙”爱你每一天,还是网络世界中的“886”都是谐音文化 发展的鲜活印证。 18.阅读文章,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什么是“谐音现象”。(共 2 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分别说说材料中的谐音现象是如何体现民族文化的。(共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