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初三语文 2014年1月 、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 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作揖(zu0)攀谈(pan) 招惹(r) 不屑置辩(xie) B.霉菌(jn)魁梧(wu) 贮藏(ch)喜不自胜( sheng) C.窈窕(ti6o)分外(fen) 珍惜(xi) 劳永逸(yi) D.蒹葭(jia)涨红( zhang)字帖(tie) 鲜为人知(xia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名琴瑟分辩言简意该B.掂记旗帜遵循心驰神往 C.惋惜天娇赈灾追本溯源 D.推辞未晞自诩中流砥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村长在村里郑重其事地宣布,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村内将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以传承中国农村风俗习 惯 B.为了报答组织的信任,为了不辜负众人的寄望,他埋头苦干,克服了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最终壮志未酬 C.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规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D.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孩子们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天地。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 之树常青。 B.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C.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 生机与活力。 D.在我的记忆中,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 一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 5.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只重视读写作理论 不重视写作实践,或者注意了写作实践 视有关理论知识,忽略通过阅读文学史上的各篇佳作获取营养,都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A.如果而虽然但却那么B.因为而虽然所以那么 C.如果而因为所以那么D.如果而虽然但却因此 6.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1 平谷区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初三语文 2014 年 1 月 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 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作.揖(zuō) 攀.谈(pán) 招惹.(rě) 不屑.置辩(xiè) B.霉菌.(jūn) 魁梧.(wú) 贮.藏(chǔ) 喜不自胜.(shèng) C.窈窕.(tiǎo) 分.外(fèn) 珍惜.(xī) 一劳永逸.(yì) D.蒹葭.(jiā) 涨.红(zhàng) 字帖.(tiè) 鲜.为人知(xi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匿名 琴瑟 分辩 言简意该 B.掂记 旗帜 遵循 心驰神往 C.惋惜 天娇 赈灾 追本溯源 D.推辞 未晞 自诩 中流砥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村长在村里郑重其事 ....地宣布,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村内将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以传承中国农村风俗习 惯。 B.为了报答组织的信任,为了不辜负众人的寄望,他埋头苦干,克服了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最终壮志未酬 ....! C.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的规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 D.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孩子们创造了“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的新天地。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山东馆的主题为《齐鲁青未了》,寓意是齐鲁文化之树常青、城市发展之树常青、和谐生活 之树常青。 B.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C.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 生机与活力。 D.在我的记忆中,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 ——除非水渠结冰了,雪花盖满了大地。 5.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只重视读写作理论, 不重视写作实践, 或者 注意了写作实践, 忽 视有关理论知识,忽略通过阅读文学史上的各篇佳作获取营养, 都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A.如果 而 虽然 但却 那么 B.因为 而 虽然 所以 那么 C.如果 而 因为 所以 那么 D.如果 而 虽然 但却 因此 6.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 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 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毎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乌很 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 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A.选段中“那雪白的蓑毛…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白鹭形体、颜色适宜,表达了对白鹭的平凡朴素的外在美的赞美之情 B.选段中“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运用拟人、 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田园风光的美丽 C.选段中“望哨”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鹭的孤独 D.选段中“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运用反问、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鹭”比作“优 美的歌”,突出了白鹭外在的优美形象 二、语文积累(共10分) 7.默写(6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蒹葭》)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3)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4)陶渊明《饮酒》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闹人境也无“喧闹”之感的晢理的诗句 8.名著阅读。(4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 “颂”三大类 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列为“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使大家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班级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 健康”的调研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有同学从网上査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出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
2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 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 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 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 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A.选段中“那雪白的蓑毛……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运用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白鹭形体、颜色适宜,表达了对白鹭的平凡朴素的外在美的赞美之情。 B.选段中“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运用拟人、 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田园风光的美丽。 C.选段中“望哨”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鹭的孤独。 D.选段中“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运用反问、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鹭”比作“优 美的歌”,突出了白鹭外在的优美形象。 二、语文积累(共 10 分) 7.默写(6 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蒹葭》)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3)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 (4)陶渊明《饮酒》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闹人境也无“喧闹”之感的哲理的诗句 是:_________ ,_________。 8.名著阅读。(4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 “颂”三大类, 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列为“ ”之一。 三、综合性学习(共 7 分) 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使大家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班级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 健康”的调研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有同学从网上查找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出关注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
必要性。(4分)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 的学生毎月都吃“详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 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千),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 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 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10.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前一 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3分) 五谷杂粮壮身体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 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相对于鲜 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 器官的正常功能。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出师表》,完成第11-13题。(共10分) 出师表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下列语句中“以”字与“以彰其咎”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3 必要性。(4分) 【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 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影响健康的十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 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 头类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 富的营养。长期食用,影响健康。 10.为引导同学们正确饮食,有同学找到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把标题补齐,要求补写部分与前一 部分内容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3分) 五谷杂粮壮身体, 经医学专家、营养学家长期研究发现,小米、玉米、荞麦、黑豆、红豆等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 其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五谷中含有许多保健益寿的营养成分,具有辅助防癌的效能。另一方面,相对于鲜 鱼大肉,青菜里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能提供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保证人体各 器官的正常功能。而被民间尊为“蔬菜圣品”的萝卜,则更是人们菜篮里的一剂“良药”。 四、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出师表》,完成第 11—13 题。(共 10 分) 出师表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1.下列语句中“以”字与“以.彰其咎”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告先帝之灵 C.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D.以伤先帝之明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3.选文①②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是。目的是 (6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粥里春秋》,完成第14-16题。(共15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 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岀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 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 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 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 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 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 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居房大伯,毎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 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 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4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告先帝之灵 C.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以.伤先帝之明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13.选文①②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是 。目的是 。(6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 (一)阅读《粥里春秋》,完成第14—16题。(共15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 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 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 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 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 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 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 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 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 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 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毎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 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 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沬的真情。那时,我们 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 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 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 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①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 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 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 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辛苦’啊! ⑩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4.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补充完整。(每空用四字词语回答)(3 分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15.请简要赏析选文第⑧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5分) 16.选文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选文⑩—C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7分) (二)阅读《感知地球的“千里眼”》,完成第17-18题。(共7分)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 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 同行的广泛认可
5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 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 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 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 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 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 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 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⑪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 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 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 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辛苦’啊!” ⑫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4.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补充完整。(每空用四字词语回答)(3 分)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15.请简要赏析选文第⑧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5 分) 16.选文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选文⑩—○12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7 分) (二)阅读《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完成第 17—18 题。(共 7 分)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 5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余位遥感专 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 50 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 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 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 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干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 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 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 去3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清楚地辨识建筑物、道 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 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旳土方量等等,发现澘在的凵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 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 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 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 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 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而灰霾 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 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 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 更全面客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 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
6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 60 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 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 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 4 月 22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 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 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遥感作业时间是 4 月 20 日 11 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 去 3 个小时。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清楚地辨识建筑物、道 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 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 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 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 1 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 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 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 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 PM2.5 数值。而灰霾 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 情况。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 治理上进入误区。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 更全面客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 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
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 He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 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 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 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 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 等方面广泛应用。 17.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3分 18.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链接材料中的难题。(4分) 【链接材料】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 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 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三)阅读《知入”与“知出”》,完成第19—21题。(共9分) “知入”与“知出”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岀″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 “读书须知岀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岀书法。”此论道岀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硏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 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 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 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
7 373 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 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 体的三维图像。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更重要的是, 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 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 等方面广泛应用。 17.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3 分) 18.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链接材料中的难题。(4 分) 【链接材料】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 12 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 400 年之久,至今已有 1500 余年历史。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 1 公里,现存窟龛 2345 个,题记和碑刻 2680 余 品,佛塔 70 余座,造像 10 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 17.14 米。最小的仅有 2 厘米。这些都体现出 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三)阅读《知入”与“知出”》,完成第19—21题。(共9分) “知入”与“知出”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 “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 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 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 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
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 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 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迸行阐发、 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 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 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 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 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 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 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 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 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 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2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六、作文。(共50分) 22.兴趣是良师益友。她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她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她引 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请以“兴趣,是一种甜蜜的 牵引”为题,写一篇600——10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平谷区2018—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8 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 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 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 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 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 ”;方可 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 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 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 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 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 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 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 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 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 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2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 分) 六、作文。(共 50 分) 22.兴趣是良师益友。她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她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她引 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请以“兴趣,是一种甜蜜的 牵引”为题,写一篇 600——1000 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平谷区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文基础(共12分,每小题2分) 题号 答案 C D D A 二、语文积累(共10分) 7.(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2)不畏浮云遮望眼(3)干戈寥落四周星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共6分,每小题1分,每空有错字不得分) 8.诗歌四言为主现实主义五经(共4分,每空1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9.答案要点:①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②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共4分,每个要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答案示例:青菜萝卜保健康(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1.B(共2分) 12.只求在动乱的年代保全性命,不求在群雄割据中显达扬名。(共2分,意思近即可) 13.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 目的: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共6 分,每个事件1分,目的每个要点1分,意思近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15分) 14.挂在嘴上掂出分量倍感深重(共3分,每空1分,意思近即可) 15.答案示例:作者运用“仔仔细细”“干干净净”这两个形容词和“舔”这个动词以及夸张的修辞手法“那 碗便如水洗过一般”,形象地写出邻居大伯舔粥碗的认真程度以及粥碗的干净程度,表现了邻居大伯对粮 食的珍惜,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珍借粮食的敬重之情。(共5分,指出词语和修辞2分,作用3分,每 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示例:第⑩段写大学里女生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又互相推让,表达了作者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 间相湍以沫的真情的怀念:;第¤段写小孙子批评孙女不珍惜粮食的小事,表达了作者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 德得以传承的欣慰;第Ω段写米粥的花样翻新,名目繁多,表达了作者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 活的喜悦之情。(共7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言通顺1分) (二)(共7分) 17.地震(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雾霾(大气污染)状况观测,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共 3分,每个要点1分) 18.答案示例:(1)用遥感技术对龙门石窟的窟龛、题记和碑刻、佛塔进行三维扫描,以后就可按照计算 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2)科学家还能依据扫描的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 精细的修复。(共4分,每个要点2分) (三)(共9分) 19.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 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共2分) 20.答案示例:第②段。因为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 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 ”的观点一致。所以,放在第②段最恰当。(共3分,判断1分,理由2分) 21.答案示例: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阐释什么是“入”,再以朱熹的话和苏轼读陶渊明《饮酒》的 体会论述“入”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接着阐释什么是“出”,再以哲学家叔本华的主张和鲁迅读进化 论书籍的事例论述“出”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共4分,每个要点1分)
9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基础 (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D B D A A 二、语文积累(共 10 分) 7.(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干戈寥落四周星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共 6 分,每小题 1 分,每空有错字不得分) 8.诗歌 四言为主 现实主义 五经 (共 4 分,每空 1 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 7 分) 9.答案要点:①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②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共4分,每个要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答案示例:青菜萝卜保健康(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1.B(共 2 分) 12.只求在动乱的年代保全性命,不求在群雄割据中显达扬名。(共 2 分,意思近即可) 13.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目的: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共 6 分,每个事件 1 分,目的每个要点 1 分,意思近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共 31 分) (一)(共15分) 14.挂在嘴上 掂出分量 倍感深重(共 3 分,每空 1 分,意思近即可) 15.答案示例:作者运用“仔仔细细”“干干净净”这两个形容词和“舔”这个动词以及夸张的修辞手法“那 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形象地写出邻居大伯舔粥碗的认真程度以及粥碗的干净程度,表现了邻居大伯对粮 食的珍惜,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珍惜粮食的敬重之情。(共 5 分,指出词语和修辞 2 分,作用 3 分,每 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示例:第⑩段写大学里女生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又互相推让,表达了作者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 间相湍以沫的真情的怀念;第○11段写小孙子批评孙女不珍惜粮食的小事,表达了作者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 德得以传承的欣慰;第○11段写米粥的花样翻新,名目繁多,表达了作者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 活的喜悦之情。(共 7 分,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语言通顺 1 分) (二)(共 7 分) 17.地震(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雾霾(大气污染)状况观测,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共 3 分,每个要点 1 分) 18.答案示例:(1)用遥感技术对龙门石窟的窟龛、题记和碑刻、佛塔进行三维扫描,以后就可按照计算 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2)科学家还能依据扫描的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 精细的修复。(共 4 分,每个要点 2 分) (三)(共 9 分) 19.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 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共 2 分) 20.答案示例:第②段。因为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 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 “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 话”的观点一致。所以,放在第②段最恰当。(共 3 分,判断 1 分,理由 2 分) 21.答案示例: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阐释什么是“入”,再以朱熹的话和苏轼读陶渊明《饮酒》的 体会论述“入” 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接着阐释什么是“出”,再以哲学家叔本华的主张和鲁迅读进化 论书籍的事例论述“出”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共 4 分,每个要点 1 分)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