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试题 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 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占诗文。(10分) (1)口口口口口口口,受降城外月如霜。口口口口口口口,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2分) 2潮平两岸阔,口口口口口。(王湾《次北固山下》)(1分) (3)夫君子之行,口口口口,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1分) (4)刘禹锡《秋词》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两句诗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4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妄下断语, yuan wang()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2)我想那 piao miao()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他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 Jing yi qiu jing() (4)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 hai ren ting wen()了。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D.他总是担心2020年没办法实现小康社会,真是杞人忧天。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这类人往往因长时 间低头而患上某些疾病。(在“看手机”后加上“的人”) 潮安区金石镇2017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11月28日在大寨中学举行,来自全区近
1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试题 说明:1.全卷共 8 页,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 后 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占诗文。(10 分) (1)口口口口口口口,受降城外月如霜。口口口口口口口,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 笛》)(2 分) (2)潮平两岸阔,口口口口口。(王湾《次北固山下》)(1 分) (3)夫君子之行,口口口口,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1 分) (4)刘禹锡《秋词》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两句诗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 分) (5)默写李商隐《夜雨寄北》。(4 分)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我妄下断语,yuān wàng( )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2)我想那 piāo miǎo( )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他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 jīng yì qiú jīng( )。 (4)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 hài rén tīng wén( )了。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终不愿意。 B.为把“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 ....,亲自到特困户李大爷家走访。 C.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 D.他总是担心 2020 年没办法实现小康社会,真是杞人忧天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这类人往往因长时 间低头而患上某些疾病。(在“看手机”后加上“的人”) B.潮安区金石镇 2017 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 11 月 2 8 日在大寨中学举行,来自全区近
600名左右的社会各届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删去“近”或“左右”) C.“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也引发强烈共鸣。(将“强烈反响”和“强 烈共鸣”互换位置) D.我区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最美少年”,提升学生精神品质。(“‘最美少年”后面应该加上“的 活动”)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人收获。欧赏一个浅浅的微笑,会让你忘却失活的无态 与愁黄:欣赏一处小小的风景,让你体会心灵的静資与家宁 二、(46分) (一)(10分)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由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缀行甚远()(2)顾野有麦场()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 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一御狼一一惧狼一一杀狼
2 600 名左右的社会各届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删去“近”或“左右”) C.“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也引发强烈共鸣。(将“强烈反响”和“强 烈共鸣”互换位置) D.我区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最美少年”,提升学生精神品质。(“‘最美少年”’后面应该加上“的 活动”)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欣赏是一种学习,一种感悟,一种特别人收获。欣赏一个浅浅的微笑,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 与愁苦;欣赏一处小小的风景,会让你体会心灵的静谧与安宁; , 。 二、(46 分) (一)(10 分)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由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缀.行甚远( ) (2)顾.野有麦场( )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7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 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一一御狼一一惧狼一一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二)(9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 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 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昼夜苦学/才须学也 B.日昃始食/意与日去 C.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废寝食者D.辄以水沃面/投以骨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11.范仲淹的身世、家境怎样?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分) (三)(10分)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 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 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以前一天晩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 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 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 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 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③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 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
3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二)(9 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 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 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适:嫁。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昼夜苦学./才须学.也 B.日.昃始食/意与日.去 C.五年未尝解衣就寝./废寝.食者 D.辄以.水沃面/投以.骨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11.范仲淹的身世、家境怎样?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 分) (三)(10 分)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 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 1913 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 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以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 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 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 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 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③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 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 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 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1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分) (1)干涸()(2)坍塌( (3)不毛之地()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吸引读 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 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C.第③段中“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卧”字 生动地写出了羊群懒散、毫亳无生气的样子,侧面突出环境的恶劣。 第④段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14.文章中划线句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表达上有什么作 用及寓意?(4分) (四)(17分) 扁担的一生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 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 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虏子 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 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 面貌 ③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 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 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
4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 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 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1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3 分) (1)干涸( ) (2)坍塌( ) (3)不毛之地( )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吸引读 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 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C.第③段中“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卧”字 生动地写出了羊群懒散、毫无生气的样子,侧面突出环境的恶劣。 D.第④段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 14.文章中划线句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表达上有什么作 用及寓意?(4 分) (四)(17 分) 扁担的一生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 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 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虏子 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 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 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 面貌。 ③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④20 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 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 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
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 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 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 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 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 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 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入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 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 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 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 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 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 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 根扃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⑩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巳背道而驰,却让入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分) 扁担经历的变化 父亲心理的变化 笔直的扁担 (1) 感情深厚 落寞的扁担 选择离开 16.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4分) 7.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8.“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50分)
5 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 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 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 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 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 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 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入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 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 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 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 大伯今年已 60 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 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 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扃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⑩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巳背道而驰,却让入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 年 3 月 3 日,有删改) 15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4 分) 扁担经历的变化 父亲心理的变化 笔直的扁担 (1) (2) 感情深厚 落寞的扁担 选择离开 16.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4 分) 17.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18.“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 分) 三、(5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克服自己的胆怯和懦弱,具有敢闯敢拼的精神。去拼搏,你 或许会成功,不去拼搏,你一定会失败。只有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人,才能领略山顶上美好风光, 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 请以“敢于”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叙事要清楚,写人要抓住特点 (3)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3题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 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师 兄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啊,师父, 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师兄使个遁法走了,却不 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 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 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 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 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 “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 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 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 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 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 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 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请简述选文所涉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2.在对待妖怪问题上,悟空和唐僧、八戒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6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克服自己的胆怯和懦弱,具有敢闯敢拼的精神。去拼搏,你 或许会成功,不去拼搏,你一定会失败。只有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人,才能领略山顶上美好风光, 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 请以“敢于____”为题,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有真情实感,叙事要清楚,写人要抓住特点; (3)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 附加题(10 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1-3 题。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 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师 兄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啊,师父, 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师兄使个遁法走了,却不 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 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 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 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 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 “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 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 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 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 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 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 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请简述选文所涉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 分) 2.在对待妖怪问题上,悟空和唐僧、八戒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3.“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你读后有什么启示?(3分)
7 3.“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你读后有什么启示?(3 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说明: 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 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除有特别说明外,答案中出现错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4.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1.10分(1)回乐烽前沙似雪不知何处吹芦管(2)风正一帆悬 (3)静以修身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空1 分,错、漏、多1字均各扣0.5分,扣完该空分值为止。) 2.4分(1)冤枉(2)缥缈(3)精益求精(4)骇人听闻 词1分,错一字全词不得分) 3.3分B(“灵机一动”形容灵敏机智,一下子想出了办法,与表意不符。) 4.3分C(应把“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国内也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5.4分示例:欣赏一缕红红的晚霞,会让你感悟自然的绚丽与美好 6.3分(1)连接、紧跟(2)看,视3)多少 7.4分(1)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攻击他的后边 3分D(A不能先让步,B应“惧狼”后才“御狼”,C没有“怜悯”) 9.3分B(B每天/岁月;A读书(学习),C睡觉,D用) 10.3分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用四条或四条以上“/”,给0分;用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3分(1)身世凄凉。如“二岁而孤”:(2)家境贫寒。如“母贫无靠”。(各1.5分) 【参考译文】
8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 说明: 1.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 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2.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3.除有特别说明外,答案中出现错字每 3 个扣 l 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4.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1.10 分 (1)回乐烽前沙似雪 不知何处吹芦管 (2)风正一帆悬 (3)静以修身 (4)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空 1 分,错、漏、多 1 字均各扣 0.5 分,扣完该空分值为止。) 2.4 分 (1)冤枉 (2)缥缈 (3)精益求精 (4)骇人听闻 (每 词 1 分,错一字全词不得分) 3. 3 分 B(“灵机一动”形容灵敏机智,一下子想出了办法,与表意不符。) 4. 3 分 C(应把 “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国内也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5. 4 分 示例:欣赏一缕红红的晚霞,会让你感悟自然的绚丽与美好 6. 3 分 (1)连接、紧跟 (2)看,视 (3)多少 7. 4 分 (1)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一只狼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攻击他的后边。 8. 3 分 D(A 不能先让步,B 应“惧狼”后才“御狼”,C 没有“怜悯”) 9. 3 分 B(B 每天/岁月;A 读书(学习),C 睡觉,D 用) 10.3 分 既 长 /知 其 世 家 /感 泣 辞 母 /去 之 南 都 入 学 舍 (用四条或四条以上“/”,给 0 分;用 1—3 条“/”,每对 1 处给 1 分) 11.3 分 (1)身世凄凉。如“二岁而孤”;(2)家境贫寒。如“母贫无靠”。(各 1.5 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 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 五年中,他竟然不曾解开衣服好妤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 稠粥都吃不饱,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 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3分(1)干枯,没有水(2)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3)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脊的土地 13.3分D(没有语言描写) 14.4分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牧羊 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喝到了水后对牧羊 人的感激赞美之情,(1分)寓意:寄寓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2分) 15.4分(1)爱不释手(2)渐弯的扁担(或:弯了的扁担)(各2分) 16.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扁担人格化,把扁担当成了与自己家庭命运相关的一员, (1分)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对扁担的无限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作者了对父亲、对 家庭的热爱之情,(1分)第三人称的使用,使文章的叙述更加亲切自然。(1分) 17.4分表达了对大伯不能与时俱进,还固守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希望能用一根扁担扛起生活重 担精神的钦佩与惋惜之情,(2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 奈,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2分) 18.5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1分)扁担是父亲的命运与精神的反映;(1分)扁担有着 不屈的精神,她挑起过生活的重担,创造过富足安逸,也有着英雄暮年的孤寂衰老:(1 分)扁担的一生也反映了人的一生:(1分)在一定程度上,扁担也是落后生活方式的 代表。(1分) 19.50分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 1.3分为了吃到长生不老的唐僧肉:(1分)白骨精先后变作少女、老婆婆和老头诱骗唐僧师徒, 但三次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被打死:;(1分)不明真相的唐僧以滥杀无辜之名赶走了悟空
9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 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 五年中,他竟然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 稠粥都吃不饱,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 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3 分 (1)干枯,没有水 (2)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3)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脊的土地 13.3 分 D(没有语言描写) 14. 4 分 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把“牧羊 人”比作“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喝到了水后对牧羊 人的感激赞美之情,(1 分)寓意:寄寓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2 分) 15.4 分 (1)爱不释手 (2)渐弯的扁担(或:弯了的扁担) (各 2 分) 16.4 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将扁担人格化,把扁担当成了与自己家庭命运相关的一员, (1 分)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对扁担的无限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作者了对父亲、对 家庭的热爱之情,(1 分)第三人称的使用,使文章的叙述更加亲切自然。(1 分) 17.4 分 表达了对大伯不能与时俱进,还固守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希望能用一根扁担扛起生活重 担精神的钦佩与惋惜之情,(2 分)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 奈,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2 分) 18.5 分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1 分)扁担是父亲的命运与精神的反映;(1 分)扁担有着 不屈的精神,她挑起过生活的重担,创造过富足安逸,也有着英雄暮年的孤寂衰老;(1 分)扁担的一生也反映了人的一生;(1 分)在一定程度上,扁担也是落后生活方式的 代表。(1 分) 19.50 分 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加题 1.3 分 为了吃到长生不老的唐僧肉;(1 分)白骨精先后变作少女、老婆婆和老头诱骗唐僧师徒, 但三次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被打死;(1 分)不明真相的唐僧以滥杀无辜之名赶走了悟空
(1分) 2.4分悟空认清了妖怪的真面目,决不留情:(1分)唐僧辨别能力差,为妖怪所迷惑,并加以 袒护;(1分)八戒愚蠢,认敌为友。(1分)这样写烘托出悟空爱憎分明、机智勇敢、洞 察力强的性格特点。(1分) 3.3分示例:(1)要时刻保持明亮的眼睛和清醒的头脑,善于识别那些伪装的坏人。 (2)要听信忠言,不要听信谗言,立场要坚定 (3)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应当仔细辨明真相,防范于未然 (只要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言之成理即可)
10 (1 分) 2.4 分 悟空认清了妖怪的真面目,决不留情;(1 分)唐僧辨别能力差,为妖怪所迷惑,并加以 袒护;(1 分)八戒愚蠢,认敌为友。(1 分)这样写烘托出悟空爱憎分明、机智勇敢、洞 察力强的性格特点。(1 分) 3.3 分 示例:(1)要时刻保持明亮的眼睛和清醒的头脑,善于识别那些伪装的坏人。 (2)要听信忠言,不要听信谗言,立场要坚定。 (3)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应当仔细辨明真相,防范于未然。 (只要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