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说》)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古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师说》回答7-8题。(9分)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盉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7、下列加框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师道之不圈也久矣 B.其闻国也亦先乎吾 六艺经圈皆通习之 余嘉其能行古 吾而师之 D.道之所存,圃之所存也 乃大惊,问所囚来 圣人无常画 翻译以下句子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1 平和一中 2012-2013 学年高一年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2、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师说》) 4、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二.古文对比阅读 (一) 阅读《师说》回答 7-8 题。(9 分)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 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7、下列加框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余嘉其能行古道. C. 吾从.而师之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乃大惊,问所从.来 圣人无常师. 8.翻译以下句子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 分)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 分)
(二)阅读《问说》回答9-11题。(12分) 问说(节选)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 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 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 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 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 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 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 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 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 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 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干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 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 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 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 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学无以致疑 致:招致,取得 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避免戒除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 10.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3分)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2 (二) 阅读《问说》回答 9-11 题。 (12 分) 问 说(节选) (清)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 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 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 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 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 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 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 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 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 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 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 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 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 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 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非学无以致疑 致:招致,取得 B.忌之而不愿问焉 忌:避免 戒除 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度:揣测 10.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 (3 分)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虚,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④⑤⑥ 2)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分) 译文 ②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分) 译文 三、阅读古诗,回答12-13题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唐·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2、诗中三、四句承一、二句进一步写愚池景物,构思奇特。宋人吴可认为“‘惊 字甚奇”(《藏海诗话》),请分析一下这个“惊”字的妙处。(4分) 1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的理解。(4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4、下列对《红楼梦》中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夜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 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 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岀 家去了。 B、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 终使绛珠草“得延岁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 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 眼泪还债”。 C、林黛玉来贾府投亲。宝黛初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高 兴。宝玉因见黛玉眉间若蹙。便送她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
3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①②⑥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 分) 译文: ②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3 分) 译文: 三、阅读古诗,回答 12-13 题。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唐·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12、 诗中三、四句承一、二句进一步写愚池景物,构思奇特。宋人吴可认为“‘惊’ 字甚奇”(《藏海诗话》),请分析一下这个“惊”字的妙处。(4 分) 13、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的理解。(4 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14、下列对《红楼梦》中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 A、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夜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 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 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 家去了。 B、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 终使绛珠草“得延岁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 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 “眼泪还债”。 C、林黛玉来贾府投亲。宝黛初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高 兴。宝玉因见黛玉眉间若蹙。便送她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
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惊坏了 黛玉 D、冷子兴同贾雨村谈起贾家荣宁二府的许多人和事时。特别说到了荣府贾政生 的儿子宝玉。这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话 来也奇怪。比如他在评论女儿和男子说就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 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E、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 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是宝玉挨打,被抬回恰红院的情景。宝玉恍 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 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 15、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第六回写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进荣国府的起因是什么? 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2)简述宝玉与黛玉共看《西厢记》的故事。 答【】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利者,跖之 徒也。欲知舜与路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16、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地一项是() 孟子认为如果一味逐利,采取一切手段,不惜铤而走险,那就是“跖之徒 B.“孳孳”同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意思是孜 孜不倦行善的人,是舜的徒弟 C.本章生动地描绘了为善者和为利者这两类人的形象 D.在孟子看来,舜和跖之所以相距甚远,究其根源,就在善与利的一念之差。 17、孟子认为舜和盗跖的区别是什么,本段体现了他怎样的观点主张?
4 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这场面惊坏了 黛玉。 D、冷子兴同贾雨村谈起贾家荣宁二府的许多人和事时。特别说到了荣府贾政生 的儿子宝玉。这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话 来也奇怪。比如他在评论女儿和男子说就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 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E、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语,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 的说道: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是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的情景。宝玉恍 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 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 15、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红楼梦》第六回写到“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她进荣国府的起因是什么? 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一情节。 (2)简述宝玉与黛玉共看《西厢记》的故事。 答【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洪培欣语文网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利者,跖之 徒也。欲知舜与路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16、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地一项是( ) A. 孟子认为如果一味逐利,采取一切手段,不惜铤而走险,那就是“跖之徒” 了。 B.“孳孳”同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意思是孜 孜不倦行善的人,是舜的徒弟。 C.本章生动地描绘了为善者和为利者这两类人的形象。 D.在孟子看来,舜和跖之所以相距甚远,究其根源,就在善与利的一念之差。 17、孟子认为舜和盗跖的区别是什么,本段体现了他怎样的观点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雅盜》,回答17--19题 雅盗(余新锋) 满目芦花天高地阔。乘舟在清粼粼的古河道中,士子李涉油然而生诗凊。 这是中华历史上一个美丽的秋天,年轻的江南才俊李涉由扬州赴长安赶考 船到途中遇到大风,李涉刚让船家把船泊在江边,便见一条小船飞也似的向 他这边靠近,船上十来个人正大声吆喝:“留下买路钱! 李涉打个寒噤:“我命休矣!”连忙道:“我介书生,并无金银财宝,大 王莫伤我们性命 为首的虬髯汉子笑道:“我何曾要你性命?借几两银子度日罢了, 李涉道:“小生李涉,是进京赶考的扬州土子,身上只带些许盘缠,大王若 要,拿去便是了。” 李涉?″那虬髯汉子道,“莫不是那善咏梅花,人称‘李梅花′的扬州才子 李涉 李涉慌忙道:“小生正是李涉……李梅花。” 那汉子喜道:“早闻先生诗名!我也是爱诗之人,只因官税繁重,官府盘剥, 无奈做了强人……,生既是当今诗坛才俊,请题一诗,权且当作买路钱吧。 李涉大喜:“只要不伤我们性命,随便怎样都行
5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雅盗》,回答 17---19 题。 雅盗(余新锋) 满目芦花,天高地阔。乘舟在清粼粼的古河道中,士子李涉油然而生诗情。 这是中华历史上一个美丽的秋天,年轻的江南才俊李涉由扬州赴长安赶考。 船到途中遇到大风,李涉刚让船家把船泊在江边,便见一条小船飞也似的向 他这边靠近,船上十来个人正大声吆喝:“留下买路钱!” 李涉打个寒噤:“我命休矣!”连忙道:“我一介书生,并无金银财宝,大 王莫伤我们性命!” 为首的虬髯汉子笑道:“我何曾要你性命?借几两银子度日罢了。” 李涉道:“小生李涉,是进京赶考的扬州士子,身上只带些许盘缠,大王若 要,拿去便是了。” “李涉?”那虬髯汉子道,“莫不是那善咏梅花,人称‘李梅花’的扬州才子 李涉?” 李涉慌忙道:“小生正是李涉……李梅花。” 那汉子喜道:“早闻先生诗名!我也是爱诗之人,只因官税繁重,官府盘剥, 无奈做了强人……先生既是当今诗坛才俊,请题一诗,权且当作买路钱吧。” 李涉大喜:“只要不伤我们性命,随便怎样都行
虬髯汉子道:“只请先生题诗 李涉喏喏。当下遥望天边,便口占一诗:“两年为客悲秋凉,干里孤舟济水 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好诗!”虬髯汉子复诵三遍,叹道,“明日便是重阳,我该回去与老父一起插 茱萸了!多谢赠诗,就此别过!”说罢掉棹而去。 李涉长出一口气:“好险!″正要回舱,忽见那汉子又驾着小船飞速折回, 不禁魂飞魄散。 先生勿惊,我只想跟先生说一句话。”虬髯汉子道,“李先生此番进京, 定能金榜题名,他日为官,还望勿忘天下黎民苍生! 李涉正不知如何作答,只听他一声唿哨,船在江中飞也似的去远了 李涉入京后,抖擞精神,果然高中进土。十多年苦心经营,宦海沉浮,终于 官至司刑少卿。也就在那一年,衣锦还乡的李涉又经水路回扬州省亲。 船行到一条三汊水道,忽听声唿哨,四周钻出数条小船,一条虬髯汉子喝 道:“留下买路钱来! 李涉定睛一看,喝道:“休要胡来!还认得本官吗?” 那汉子定睛瞧了半天:“莫非是扬州李涉….李梅花? 李涉拈须而答:“本官正是司刑少卿李涉
6 虬髯汉子道:“只请先生题诗!” 李涉喏喏。当下遥望天边,便口占一诗:“两年为客悲秋凉,千里孤舟济水 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好诗!”虬髯汉子复诵三遍,叹道,“明日便是重阳,我该回去与老父一起插 茱萸了!多谢赠诗,就此别过!”说罢掉棹而去。 李涉长出一口气:“好险!”正要回舱,忽见那汉子又驾着小船飞速折回, 不禁魂飞魄散。 “先生勿惊,我只想跟先生说一句话。”虬髯汉子道,“李先生此番进京, 定能金榜题名,他日为官,还望勿忘天下黎民苍生!” 李涉正不知如何作答,只听他一声唿哨,船在江中飞也似的去远了…… 李涉入京后,抖擞精神,果然高中进士。十多年苦心经营,宦海沉浮,终于 官至司刑少卿。也就在那一年,衣锦还乡的李涉又经水路回扬州省亲。 船行到一条三汊水道,忽听一声唿哨,四周钻出数条小船,一条虬髯汉子喝 道:“留下买路钱来!” 李涉定睛一看,喝道:“休要胡来!还认得本官吗?” 那汉子定睛瞧了半天:“莫非是扬州李涉……李梅花?” 李涉拈须而答:“本官正是司刑少卿李涉
虬髯汉子高声说道:“李先生果然高中,仕途得意!不知先生都为天下苍生 黎民做了哪些事? 李涉张张嘴,不知如何作答。 虬髯汉子笑道:“既然跟大人如此有缘,此番还是请大人题诗一首做买路钱, 如何?” 大胆!″李涉怒道,复一想,又强笑道,“草莽之徒也配谈诗!″吩咐随 从:“把昨日写好的一诗拿出来!〃 几个随从依言抽出箱子里一条白绢,只见上面写道:“及第全用十政官,金 汤镀了出长安。船头渐入扬州廊,为报时人洗眼看! 虬髯汉子道:“李大人可否把此诗送给小人?″ 李涉说:“既如此,送与你吧! 那虬髯汉子接过诗绢,突然往江中一丢! 李涉大愕间,那汉子道:“扬州李梅花变成了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的粗俗之 徒,全然没了梅花的气度。他的诗嘛,当然也只配投到江中付与秋水了!李大人 小人不才,也送你一首诗做回扬州的盘缠吧!〃 在一帮水寇的哈哈大笑声中,虬髯汉子高声道:“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 金不镀金。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吟罢,虬髯汉子唱起了橹歌号 子,船似飞矢,在芦芼中转眼就没了踪影
7 虬髯汉子高声说道:“李先生果然高中,仕途得意!不知先生都为天下苍生 黎民做了哪些事?” 李涉张张嘴,不知如何作答。 虬髯汉子笑道:“既然跟大人如此有缘,此番还是请大人题诗一首做买路钱, 如何?” “大胆!”李涉怒道,复一想,又强笑道,“草莽之徒也配谈诗!”吩咐随 从:“把昨日写好的一诗拿出来!” 几个随从依言抽出箱子里一条白绢,只见上面写道:“及第全用十政官,金 汤镀了出长安。船头渐入扬州廊,为报时人洗眼看!” 虬髯汉子道:“李大人可否把此诗送给小人?” 李涉说:“既如此,送与你吧!” 那虬髯汉子接过诗绢,突然往江中一丢! 李涉大愕间,那汉子道:“扬州李梅花变成了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的粗俗之 徒,全然没了梅花的气度。他的诗嘛,当然也只配投到江中付与秋水了!李大人, 小人不才,也送你一首诗做回扬州的盘缠吧!” 在一帮水寇的哈哈大笑声中,虬髯汉子高声道:“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 金不镀金。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吟罢,虬髯汉子唱起了橹歌号 子,船似飞矢,在芦苇中转眼就没了踪影……
注释:①全胜十政官,胜过10个官员的荣耀②空腹高心:腹内空虚而目空一 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1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两次写到李涉写诗,既在情节上做了呼应,又表现了人物思想上的 变化,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B.虬髯汉子人在江湖,却能心忧天下苍生黎民;李涉居庙堂之高,却只懂 衣锦还乡抖威风:从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 C.上京赶考的李涉初次遇上虬髯汉子的慌忙与第二次遇上虬髯汉子时拈须 而答,可以看出十多年的宦海沉浮,让李涉变得成熟与镇定。 D.本文最后一段写虬髯汉子将李涉的诗绢往江中一丢,然后哈哈大笑,边 歌边橹,消失在芦苇之中,既是表现虬髯汉子对李涉的讽刺,也是对自己把希望 寄托于李涉这类人身上的否定 E.本文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既交代故事的背 景,也烘托了虬髯汉子“雅盜”的形象。 19.李涉长出一口气:“好险!正要回舱,忽见那汉子又驾着小船飞速折回,不 禁魂飞魄散 先生勿惊,我只想跟先生说一句话。”虬髯汉子道,“李先生此番进京,定 能金榜题名,他日为官,还望勿忘天下黎民苍生 请说说这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 20.根据文本,结合时代、生活,探究李涉由“李梅花变成了只懂衣锦还乡抖威 风的粗俗之徒”的原因。(6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13分) 21.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对联。(2分) ①上联: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 ②上联:杂志报纸,文理能通天地外
8 注释:①全胜十政官,胜过 10 个官员的荣耀 ②空腹高心:腹内空虚而目空一 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1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两项是( ) ( ) (5 分) A.本文两次写到李涉写诗,既在情节上做了呼应,又表现了人物思想上的 变化,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B.虬髯汉子人在江湖,却能心忧天下苍生黎民;李涉居庙堂之高,却只懂 衣锦还乡抖威风:从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 C.上京赶考的李涉初次遇上虬髯汉子的慌忙与第二次遇上虬髯汉子时拈须 而答,可以看出十多年的宦海沉浮,让李涉变得成熟与镇定。 D.本文最后一段写虬髯汉子将李涉的诗绢往江中一丢,然后哈哈大笑,边 歌边橹,消失在芦苇之中,既是表现虬髯汉子对李涉的讽刺,也是对自己把希望 寄托于李涉这类人身上的否定。 E.本文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既交代故事的背 景,也烘托了虬髯汉子“雅盗”的形象。 19.李涉长出一口气:“好险!”正要回舱,忽见那汉子又驾着小船飞速折回,不 禁魂飞魄散! “先生勿惊,我只想跟先生说一句话。”虬髯汉子道,“李先生此番进京,定 能金榜题名,他日为官,还望勿忘天下黎民苍生!” 请说说这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5 分) 答: 20.根据文本,结合时代、生活,探究李涉由“李梅花变成了只懂衣锦还乡抖威 风的粗俗之徒”的原因。(6 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21.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对联。(2 分) ①上联: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 ②上联:杂志报纸,文理能通天地外
选择 下联为 22.下面有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 讲话指出: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②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 作本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 和工作中的“空对空”。④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 史大家都要引为鉴戒。⑤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第一处错误是,修改为 第二处错误是,修改为 23、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近日,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成 为风尚。从发起人的几条微博开始,网友迅速响应,《人民日报》在腾讯微博也 随之发起“光盘行动”,加上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的关注和转载,这一活动急 速升温 (1)请为上面的新闻报道,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答 (2)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其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其申请改名“陈 光盘”,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5分) 答: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
9 选择 ,下联为 22.下面有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 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 讲话指出: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②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 作本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 和工作中的“空对空”。④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 史大家都要引为鉴戒。⑤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第一处错误是 ,修改为 第二处错误是 ,修改为 23、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完成后面的题目。(7 分) 近日,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成 为风尚。从发起人的几条微博开始,网友迅速响应,《人民日报》在腾讯微博也 随之发起“光盘行动”,加上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的关注和转载,这一活动急 速升温。 (1)请为上面的新闻报道,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 分) 答: (2)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其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称其申请改名“陈 光盘”,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5 分) 答: 七、作文(7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70 分) 洪培
有头驴,拉了一辈子磨,主人怜悯它,就让它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吃草。可是 驴对广阔的世界视而不见,而是绕着一棵树,-步—个脚印地打转。原来,这头 驴拉了一辈子磨,除了转圈已经不知道别的了。 要求:①必须写议论文;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赢粮而景从2、丛菊两开他日泪3、师不必贤于弟子4、无边落木萧萧下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别有幽愁暗恨生 7 D 8①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或‘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 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②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9.B(忌:妒忌)(3分) 10.D(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说的是问的原因。)(3分) 11.(1)(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3分。 采分点有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穷”) (2)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认为他 道德学问高(或赏识他)。(3分,采分点有“耻”、“下问”、“贤”。)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 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 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 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 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 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 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 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 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 自己的一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 “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 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 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
10 有头驴,拉了一辈子磨,主人怜悯它,就让它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吃草。可是 驴对广阔的世界视而不见,而是绕着一棵树,一步一个脚印地打转。原来,这头 驴拉了一辈子磨,除了转圈已经不知道别的了。洪培欣语文网 要求:①必须写议论文;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洪 参考答案 1、赢粮而景从 2、丛菊两开他日泪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 D 8 ①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或‘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 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 ②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9.B(忌:妒忌)(3 分) 10.D(③④是作者所要批评的一种问。⑤说的是问的原因。)(3 分) 11.(1)(用)非常难解答的事情,向别人询问,来穷究别人的短处。(3 分。 采分点有定语后置句、省略句、“穷”) (2)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或孔夫子、夫子)认为他 道德学问高(或赏识他)。(3 分,采分点有“耻”、“下问”、“贤”。)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 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 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 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 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 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 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 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 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 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 “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 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 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