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9.5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陈秉公 ①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 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 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 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 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朝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 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 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 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 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 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 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 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 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④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 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 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 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 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⑤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 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 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 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 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⑥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 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吸 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 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自2018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和合”理念文化内涵丰富,强调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发 展演变 B.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视天下为一体,中国人很 早就有了不同国家之间应当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的意识 C.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别,社会中也有各种差异,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 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D.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9.5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陈秉公 ①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 记·郊特牲》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 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 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 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发朝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 想。《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 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 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 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 让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 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 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 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当。 ④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 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 间有性别、年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 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 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⑤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 心是“仁”。“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 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 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 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⑥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 践行一以贯之。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吸 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 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摘自 2018 年 11 月 8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和合”理念文化内涵丰富,强调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发 展演变。 B.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视天下为一体,中国人很 早就有了不同国家之间应当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的意识。 C.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别,社会中也有各种差异,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 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D.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一
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和先贤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论证的 说服力 B.文章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 殊重要地位 C.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和合”理念的丰富内涵,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逻辑严密 D.文章整体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最后指出“和合”理念在当今时代 的重要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少文化典籍中都涉及“和合”理念,“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 B.“和合”理念认为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但是因为社会领域内部 存在诸多差异,故导致“和合”理念无法真正实施 C.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 当,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 D.“和合”理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甚至可以为解决 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 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 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 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 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 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弋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 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 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 “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 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 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 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 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 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 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 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
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和先贤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论证的 说服力。 B.文章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 殊重要地位。 C.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和合”理念的丰富内涵,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逻辑严密。 D.文章整体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最后指出“和合”理念在当今时代 的重要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少文化典籍中都涉及“和合”理念,“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 B.“和合”理念认为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但是因为社会领域内部 存在诸多差异,故导致“和合”理念无法真正实施。 C.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 当,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 D.“和合”理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甚至可以为解决 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 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 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 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 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 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 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 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 “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 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 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 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 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 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 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 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
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 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 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 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 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 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 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 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 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千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 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 的毛笔字,上书—一—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 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 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 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 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 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 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 B.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 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己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 “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 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5.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6.“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绿色城镇化落地,全面实现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发 展目标的关键时期。1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针对如 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硏究所所 长高世楫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新时代的重要领域,绿色是重要主题。 对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硏究院产业与技 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认为,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推动城乡的 融合发展;三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四是建设智慧、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体制机制方面,要由城乡二元体制向 城乡一体化发展,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要素、管理等:发展重点由注重城市 空间的扩展转向提升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由原来的每个城市独立、孤岛、板块式
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 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 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 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 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 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 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 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 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 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 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 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 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 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 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 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 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 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 B. 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 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 “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 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 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5.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6.“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绿色城镇化落地,全面实现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发 展目标的关键时期。1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针对如 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 长高世楫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新时代的重要领域,绿色是重要主题。 对于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与技 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认为,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推动城乡的 融合发展;三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四是建设智慧、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体制机制方面,要由城乡二元体制向 城乡一体化发展,包括土地、资金、劳动力要素、管理等;发展重点由注重城市 空间的扩展转向提升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由原来的每个城市独立、孤岛、板块式
发展转变为网络化,互相连接起来发展;治理要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硏究所所长助理程会强认为,新型城镇 建设是把城市看作一个由生活、经济和自然形成的复合系统,新型城镇化主要是 解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 材料二 棕桐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全面走出了“生态城镇”模式。“我们要为美丽中国的协调发展做点贡献。”董 事长吴桂昌说。 很多小城镇、农村拥有各自的优势,如何将优势挖掘出来?这是值得思考 的。”吴桂昌说。2014年,棕榈股份紧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 战略步伐,率先展开生态城镇试点,从长沙浔龙河,到贵阳云漫湖、时光贵州… 棕榈股份从多个角度审视生态城镇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点引入体育、旅 游、教育等产业,打造与镇情相匹配的特色小镇,探索出以乡村振兴为样板的“浔 龙河模式”,以文旅为主的“贵安模式”等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尤其是交通设施的改善,过去的“穷山恶水”变 成“青山绿水”的后发优势,加上消费升级释放出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为特色小 镇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生态城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生态资 源和区位价值较优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的一种生态优先、兼顾民生和经济发展 的新模式。吴桂昌表示,棕榈股份将推动更广域层面的生态城镇建设,让更多落 后地区群众受益,实现美丽中国梦。 材料三 生态城镇化是指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以生态经济体系为 核心,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使城镇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最佳 结果。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的生态化、集群 化、现代化的发展,走科学发展、集约髙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 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生态城镇之路 生态城镇化的“生态”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的过程中去,由 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镇的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 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髙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生态城镇的“城镇” 已不是一般概念的城镇,而是与其所处的区域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人、 自然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城镇。生态城镇化是 个不断探索创新的生态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是实现 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材料四:
发展转变为网络化,互相连接起来发展;治理要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程会强认为,新型城镇 建设是把城市看作一个由生活、经济和自然形成的复合系统,新型城镇化主要是 解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 材料二: 棕桐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全面走出了“生态城镇”模式。“我们要为美丽中国的协调发展做点贡献。”董 事长吴桂昌说。 “很多小城镇、农村拥有各自的优势,如何将优势挖掘出来?这是值得思考 的。”吴桂昌说。2014年,棕榈股份紧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 战略步伐,率先展开生态城镇试点,从长沙浔龙河,到贵阳云漫湖、时光贵州…… 棕榈股份从多个角度审视生态城镇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点引入体育、旅 游、教育等产业,打造与镇情相匹配的特色小镇,探索出以乡村振兴为样板的“浔 龙河模式”,以文旅为主的“贵安模式”等。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尤其是交通设施的改善,过去的“穷山恶水”变 成“青山绿水”的后发优势,加上消费升级释放出来的巨大市场空间,为特色小 镇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生态城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生态资 源和区位价值较优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的一种生态优先、兼顾民生和经济发展 的新模式。吴桂昌表示,棕榈股份将推动更广域层面的生态城镇建设,让更多落 后地区群众受益,实现美丽中国梦。 材料三: 生态城镇化是指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以生态经济体系为 核心,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使城镇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最佳 结果。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体,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的生态化、集群 化、现代化的发展,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 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生态城镇之路。 生态城镇化的“生态”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的过程中去,由 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镇的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 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生态城镇的“城镇” 已不是一般概念的城镇,而是与其所处的区域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人、 自然与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城镇。生态城镇化是 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生态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是实现 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材料四:
我国及发达国豕的城缜化率 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美国 日本 200年2010年2020年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高世楫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新时 代的重要领域,绿色是重要主题。 B.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个做法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C.生态城镇化,要从多角度审视生态城镇规划,引入体育、旅游、教育等产业, 打造与区域、镇情相匹配的特色小镇。 D.生态城镇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生态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 的过程,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可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 城镇化,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中。 B.材料一中“绿色城镇化”与材料三中“生态城镇化”概念的内涵相冋,都是指 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C.材料一说“由注重城市空间的扩展转向提升城市功能”,“城市空间的扩展’ 也就是材料三中所说的“城市规模的扩张 D.“我们要为美丽中国的协调发展做点贡献。”吴桂昌所说“协调发展”是指“大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9.根据上面四则材料,概括说明进行生态城镇化建设将会给民众带来哪些方面的 好处?(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 置膝上。羡阴白其母,曰 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曰:“无妄言!” 年十五将尚寻限公主羨不连婚窺及远遁去题司追不得忌及尚公主拜驸马都 尉。弱冠,与琅邪王洽齐名。穆帝以为抚军参军,征补太常博士,皆不就,后拜 秘书丞、义兴太守。征北将军褚裒以为长史。既到,裒谓佐吏曰:“荀生资逸群之 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宣善事之。”寻迁建成将军、吴国内史。除北中郎将、徐 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 羡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羨羡寻北镇准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 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羨自镇来朝,时蔡谟固计司徒,不 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①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高世楫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新时 代的重要领域,绿色是重要主题。 B.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个做法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C.生态城镇化,要从多角度审视生态城镇规划,引入体育、旅游、教育等产业, 打造与区域、镇情相匹配的特色小镇。 D.生态城镇化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生态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自身发展 的过程,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可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 城镇化,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中。 B.材料一中“绿色城镇化”与材料三中“生态城镇化”概念的内涵相同,都是指 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C.材料一说“由注重城市空间的扩展转向提升城市功能”,“城市空间的扩展” 也就是材料三中所说的“城市规模的扩张”。 D.“我们要为美丽中国的协调发展做点贡献。”吴桂昌所说“协调发展”是指“大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9.根据上面四则材料,概括说明进行生态城镇化建设将会给民众带来哪些方面的 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 置膝上。羡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曰:“无妄言!” 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公主拜驸马都 尉。弱冠,与琅邪王洽齐名。穆帝以为抚军参军,征补太常博士,皆不就,后拜 秘书丞、义兴太守。征北将军褚裒以为长史。既到,裒谓佐吏曰:“荀生资逸群之 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寻迁建成将军、吴国内史。除北中郎将、徐 州刺史,监徐兖二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殷浩以羡在事有能名,故居以重任。 羡时年二十八,中兴方伯,未有如羡之少者。羡寻北镇准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 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兖州刺史,镇下邳。羡自镇来朝,时蔡谟固让司徒,不 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①
之举。”浩乃止。及慕容俊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羨救之。俊将王腾、赵盘寇琅邪、 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 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 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 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 年三十八。帝闻之,叹曰:“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 追赠骠骑将军 (节选自《晋书·荀羡传》) [注]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的国君,春秋时期的霸主, 人都以“尊王”相号召而成就霸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 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B.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 公主/拜驸马都尉/ C.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 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D.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 公主/拜驸马都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体犹未壮,故称。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B.“笏”又称“笏板”,当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文字都记录在上面,上朝的时 候可以提醒自己重要的事情。 C.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 酉、戌、亥。 D.“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 正式授予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羡很有个性,遇事颇有主见。他七岁时深受谋反的苏峻喜爱,却暗地里有杀 贼之念;在殷浩询问蔡谟一事时也有不同见解。 B.荀羡不慕荣利,多次辞不就命。将迎娶公主时他逃跑了;先后被授职抚军参军、 太常博士、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却均未接受。 C.荀羡骁勇善战,屡次立下军功。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时,荀羡讨伐他们, 捉拿了王腾,打跑了赵盘,同时斩杀了慕容兰。 D.荀羡极有声望,深得皇帝信任。他年轻时就与王洽齐名,任职时被殷浩认为处 事有能力,死后又被皇帝评价为重臣和心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5分) (2)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词人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毕生坚持抗战,为主和派所不容 催科:官府催交的租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
之举。”浩乃止。及慕容俊攻段兰于青州,诏使羡救之。俊将王腾、赵盘寇琅邪、 鄄城,北境骚动。羡讨之,擒腾,盘迸走。军次琅邪,而兰已没,羡退还下邳。 是时,慕容兰以数万众屯汴城,甚为边害。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 临阵,斩兰。帝将封之,羡固辞不受。先是,石季龙死,胡中大乱,羡抚纳降附, 甚得众心。以疾笃解职。后除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让不拜。升平二年卒,时 年三十八。帝闻之,叹曰:“荀令则、王敬和相继凋落,股肱腹心将复谁寄乎!” 追赠骠骑将军。 (节选自《晋书·荀羡传》) [注]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的国君,春秋时期的霸主,二 人都以“尊王”相号召而成就霸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 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B.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 公主/拜驸马都尉/ C.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 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D.年十五/将尚寻阳公主/羡不欲连婚帝室/乃远遁去/监司追不得/已乃出尚 公主/拜驸马都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3 分) A.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而体犹未壮,故称。后用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B.“笏”又称“笏板”,当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文字都记录在上面,上朝的时 候可以提醒自己重要的事情。 C.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D.“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 正式授予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荀羡很有个性,遇事颇有主见。他七岁时深受谋反的苏峻喜爱,却暗地里有杀 贼之念;在殷浩询问蔡谟一事时也有不同见解。 B.荀羡不慕荣利,多次辞不就命。将迎娶公主时他逃跑了;先后被授职抚军参军、 太常博士、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却均未接受。 C.荀羡骁勇善战,屡次立下军功。王腾、赵盘侵犯琅邪、鄄城时,荀羡讨伐他们, 捉拿了王腾,打跑了赵盘,同时斩杀了慕容兰。 D.荀羡极有声望,深得皇帝信任。他年轻时就与王洽齐名,任职时被殷浩认为处 事有能力,死后又被皇帝评价为重臣和心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荀生资逸群之气,将有冲天之举,诸君宜善事之。(5 分) (2)时蔡谟固让司徒,不起,中军将军殷浩欲加大辟,以问于羡。(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个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词人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毕生坚持抗战,为主和派所不容。 催科:官府催交的租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
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 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 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管竹林、青山、绿水。 15.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与魏晋名士普遍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不同,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明了 自己的生死观: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3)《新论语》中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看到的是利的两句是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 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 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 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 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 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 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 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 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B.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D.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 展 B.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C.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D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远见卓识大展拳脚初露雏形星罗棋布 B.高瞻远瞩大展拳脚崭露头角雨后春笋 C.远见卓识摩拳擦掌崭露头角星罗棋布 D.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初露雏形雨后春笋 20.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 改(5分)
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 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 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管竹林、青山、绿水。 15.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与魏晋名士普遍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不同,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明了 自己的生死观:“ ,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 (3)《新论语》中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看到的是利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13 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 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 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 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 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 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 及连通南 亚半 岛的孟 中印缅 经济 走廊等 ,作为 “一 带一路 ”的骨 干通道 。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 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 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B.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D.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 展。 B.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C.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D.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B.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C.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D.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20.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 改(5 分)
拜读您的大作之后,后学就您所论述的“知行”问题深感纳闷,后学见识少 对您文中的许多观点不敢苟同,想和您聊聊。于是在仔细研读大量原典文献之后 反复寻思,今涂鸦一文和您商量,遥寄给您,恳请您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答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21.下面是某政务中心居民身份证申请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 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匚准备居民户口本 领号排队照相 录入指纹信息入库 确云 初次申请办理 非初次申请办理 领取回单 30天后领证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天,上帝突发奇想:“假如让现在世界上每一种生存者再活一次,他们会怎 洋选择呢?” 于是,上帝授意给世间众生发一答卷。结果是这样的: 猫:“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老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 个半死。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 鼠:“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 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馈虾,很自在。”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男人填写为:“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 上电视、登报刊、做广告、印挂历,多风光。”女人的答卷填写为:“假如让我再 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经常出入酒吧、餐馆,不做家务,还摆大男子主义, 多潇洒!” 请你以猫的口吻给鼠(或以鼠的口吻给猫,或以男人的口吻给女人,或以女 人的口吻给男人)写一封信,表达对彼此选择的看法与思考
拜读您的大作之后,后学就您所论述的“知行”问题深感纳闷,后学见识少, 对您文中的许多观点不敢苟同,想和您聊聊。于是在仔细研读大量原典文献之后, 反复寻思,今涂鸦一文和您商量,遥寄给您,恳请您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答: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21.下面是某政务中心居民身份证申请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 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天,上帝突发奇想:“假如让现在世界上每一种生存者再活一次,他们会怎 样选择呢?” 于是,上帝授意给世间众生发一答卷。结果是这样的: 猫:“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老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 个半死。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也无可奈何。” 鼠:“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 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馈虾,很自在。” ……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男人填写为:“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 上电视、登报刊、做广告、印挂历,多风光。”女人的答卷填写为:“假如让我再 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经常出入酒吧、餐馆,不做家务,还摆大男子主义, 多潇洒!” 请你以猫的口吻给鼠(或以鼠的口吻给猫,或以男人的口吻给女人,或以女 人的口吻给男人)写一封信,表达对彼此选择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期中考试答案 【答案】1.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λ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 项,“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分析有误 第四节中“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 现和谐有序”,不是“只要……就……”,而是“只有……才……”。故选C。 【2题详解】 该题考査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 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 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 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B项,“对比论证”分析有误。文章第⑤自然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运用了道理论证。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 分析有误,范围缩小了。第二节是说“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 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除了“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 关系”,还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C项,“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 宇宙观”分析有误。第三节说“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 追求和责任担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 当”,可见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包含天下大同的思想。D项,“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 供了”分析有误。文中是说““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把握当代 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 方案”,是“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而不是“已经提供了”。故选B。 【答案】4.C5.有智慧。老家街巷的地址更名数次,哥哥的地址一无所知,代写冯利用替 别人代写家信时在信封上留下独特标志的方式,寻找哥哥。重亲情。代写冯六岁时哥哥被舅 舅带去台湾,他一直在寻找哥哥。有耐心(坚持不懈)。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 的信有数百封。做事有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 现出顾客的想法。谦和有礼。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 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 6.“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代写冯借“大头菜”标志寻亲,兄弟俩因大头菜得以相见。小 说围绕“大头菜”行文,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让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清晰。“大头菜 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兄弟联系的纽带。以“大头菜”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代写冯有智慧 重亲情的形象。“大头菜”是亲情、乡情的象征。以“大头菜”为中心表达了亲情难断,故土 难舍的主题思想。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査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 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以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
期中考试答案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 项,“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分析有误。 第四节中“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 现和谐有序”,不是“只要……就……”,而是“只有……才……”。故选 C。 【2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 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 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 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B 项,“对比论证”分析有误。文章第⑤自然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运用了道理论证。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项,“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 分析有误,范围缩小了。第二节是说“天人合一宇宙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 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除了“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 关系”,还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C 项,“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又形成了天人合 一宇宙观”分析有误。第三节说“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 追求和责任担当。……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 当”,可见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包含天下大同的思想。D 项,“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 供了”分析有误。文中是说““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把握当代 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 方案”,是“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智慧和方案”,而不是“已经提供了”。故选 B。 【答案】4. C 5. 有智慧。老家街巷的地址更名数次,哥哥的地址一无所知,代写冯利用替 别人代写家信时在信封上留下独特标志的方式,寻找哥哥。重亲情。代写冯六岁时哥哥被舅 舅带去台湾,他一直在寻找哥哥。有耐心(坚持不懈)。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 的信有数百封。做事有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 现出顾客的想法。谦和有礼。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 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 6. “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代写冯借“大头菜”标志寻亲,兄弟俩因大头菜得以相见。小 说围绕“大头菜”行文,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让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清晰。“大头菜” 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兄弟联系的纽带。以“大头菜”为中心有利于突出代写冯有智慧、 重亲情的形象。“大头菜”是亲情、乡情的象征。以“大头菜”为中心表达了亲情难断,故土 难舍的主题思想。 【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 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以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