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副增长融会贯通擘画(b)越俎代庖(po) B.独角戏绵里藏针讣告(fu) 一哄而散(hong) C.座上宾轻歌曼舞馄饨(dn)大腹便便(pidn) D.编者按严惩不怠唱和(he) 吹毛求疵(ci)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三孔”,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 丰厚的文化 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 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 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 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 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引见里程 B.积聚引荐历程 C.积淀引荐历程 D.积淀引见里程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 “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B.要读懂陌生文言文,应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 件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 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C.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在这么漫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会这么快就复生?它 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去年7月印发的被称为“中国未来10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将 “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写入其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 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对手的重要手段 B.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 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C.如果把这些现有的曲艺概念奉为清规戒律来规范和约束现实中正在发展变化 着的曲艺艺术,就会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D.《密战》尝试大幅度引入科技元素,这既与当今时代保密防谍工作髙科技和信 息化特色相结合,又呈现了令观众焕然一新的现代化荧屏景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前段经过有关部门整治,瓜渚湖上那些存在不安全隐患的无证乌篷船消失了, 但最近由于气温上升,这些非法营运船又冒出来了。 B.半年多来,稀土又成了中美之间一个新的交锋点,无论美国媒体和贸易官员都 死盯着中国有关稀土储备和管理的政策不放 C.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 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副增长 融会贯通 擘画(bò) 越俎代庖(páo) B.独角戏 绵里藏针 讣告(fù) 一哄而散(hòng) C.座上宾 轻歌曼舞 馄饨(dùn) 大腹便便(pián) D.编者按 严惩不怠 唱和(hè) 吹毛求疵(cī)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①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三孔”,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 丰厚的文化 以及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 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 层次人才的需求很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 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 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 引见 里程 B.积聚 引荐 历程 C.积淀 引荐 历程 D.积淀 引见 里程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 “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B.要读懂陌生文言文,应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 件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 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C.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在这么漫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会这么快就复生?它 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去年 7 月印发的被称为“中国未来 10 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将 “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写入其中。 4.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 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对手的重要手段。 B.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心中有数,绝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 化藩篱,从而成为强势文化的附庸。 C.如果把这些现有的曲艺概念奉为清规戒律来规范和约束现实中正在发展变化 着的曲艺艺术,就会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D.《密战》尝试大幅度引入科技元素,这既与当今时代保密防谍工作高科技和信 息化特色相结合,又呈现了令观众焕然一新的现代化荧屏景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前段经过有关部 门整治,瓜渚湖上那些存在不安全隐患的无证乌篷船消失了, 但最近由于气温上升,这些非法营运船又冒出来了。 B.半年多来,稀土又成了中美之间一个新的交锋点,无论美国媒体和贸易官员都 死盯着中国有关稀土储备和管理的政策不放。 C.4 月 23 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 座,度过了 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事实上,互联网的绝对自由已经危害到所有国家的社会秩序,所以才会出现很 多国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为互联网管理立法的事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 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 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 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 “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 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 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 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 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 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 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 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 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 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 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 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 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 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 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 “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 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 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 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 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 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不是““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的理由的一项是() A.“百家讲坛”之“百家”并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讲 坛 B“百家讲坛”号称“百家”,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C.“百家讲坛”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D.“百家讲坛”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7.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事实上,互联网的绝对自由已经危害到所有国家的社会秩序,所以才会出现很 多国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为互联网管理立法的事情。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 刘洪波 “百家讲坛”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坛。十年以前,丁肇中在那里讲过物理学,把 物理学讲到我都能听得津津有味,很不容易。但现在这个讲坛上,讲红楼、讲清 史、讲论语,大概今后还要讲与“国学”有关的一切。至于还讲不讲自然科学、 现代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我不知道。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之 “百家”就是赏玩传统的百家,当然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号为“百家讲坛”, 数量是可以保证的。 国学,据说已经“返本开新”,只差大家都来践行。不过,践行什么呢?是修习 个人的心性,还是以国学来格致万物?若是前者,没有什么不好。若是后者,事 情就比较难办。阎崇年先生讲清史,如数家珍,史料熟,秘闻多,吸引力强,但 主要是对清宫如同对待自家一般热爱的态度,这个祖宗英明,那场屠杀合理。易 中天先生讲三国,权谋机变,说得津津有味,就是搞不清对权谋之术到底是赞赏 还是批判。相比之下,反倒是于丹讲《论语》,固然毛病多多,总归是修身养性, 更加合乎人性,但只强调指向内省而对人之外在处境无所置辞的讲法,大概不过 是训育顺民。 这次钱文忠先生为商纣王翻案,称其“文武双全,功勋卓著”,以期主导舆论。 前人多有怀疑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从真实认识而言,哪怕是希特勒,你也不 难找出几个“功勋”来,商纣王当然也应该有一些好的地方。但到底有多好,难 说,尤其在学术上“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就更困难。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 代之前,怎样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对他的恶评有新朝代的虚报,有 后时代的累加,但要翻案,还是且缓吧,重建一个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 几无可能。 对商纣王的评价,与其说是“历史评价”或者“历史学结论”,不如说是一种 “舆论评价”或者“社会学结论”。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 一种暴虐的符号,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 全,功勋卓著”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何其困难。 “百家讲坛”其实是娱乐业的一个景象,但貌似在布道。在这种虚妄的布道与实 在的娱乐之间,人们听到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并且把自己酱在莫名其妙的逻辑 里。这些逻辑归总而言,就是“大丈夫只求建功立业,不必论其余;小百姓但求 修好忍术,以接受治理”。寓教于乐,就这样实现了。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不是“‘百家讲坛’是个奇怪的坛”的理由的一项是( ) A.“百家讲坛”之“百家”并不是真正的“百家”,“讲坛”成了“国学”的讲 坛。 B“百家讲坛”号称“百家”,从数量上可以保证。 C.“百家讲坛”的讲者观点偏颇,导向不正确。 D.“百家讲坛”貌似在布道,实则在娱乐。 7.作者对钱文忠为商纣王翻案持批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 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证明其“文武双全,功勋卓 著”。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C.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社会学结 论”没有必要颠覆,也很难颠覆。 D.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 经济学等学科的真正“百家”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 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 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 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 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 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 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 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 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 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 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到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 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 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送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 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 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 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 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 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 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 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 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 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A.商纣王处在中国信史时代之前,难获得充分的证据来总括他的一生,重建一个 对商纣王的历史结论,学术上几无可能。 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不难找出几个“功勋”来证明其“文武双全,功勋卓 著”。但作为学术而言过于简单,缺乏学术性。 C.想到商纣王就想到荒淫、暴虐,他已经成为一种暴虐的符号,这种“社会学结 论”没有必要颠覆,也很难颠覆。 D.不可置疑的事实是,商朝在纣王手中灭于周朝,一个“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的帝王,怎样被一个新朝代取代,把这一点解释清楚,的确困难。 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举丁肇中讲物理学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百家”应是包括自然科学、哲学、 经济学等学科的真正“百家”。 B.在第二段中,作者对阎崇年和易中天持批评态度,对于丹持肯定态度,因为于 丹的解读指向修身养性,更加呵护人性。 C.现在的“百家讲坛”都在做翻案文章,比如阎崇年说祖宗英明,易中天津津乐 道权谋,钱文忠称商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著”。 D.对“百家讲坛”,作者虽然多有批评,但在结尾还是肯定了它具有寓教于乐的 作用,观点辩证,评价比较公允。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 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 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 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 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 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 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 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到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 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 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送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 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 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 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 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 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 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 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 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 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 知:结交 B.往税凡五百金 税: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 害:害怕 D.狱急,不敢见君 狱:案件 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①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③时辟阳侯欲 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⑤ 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 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 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岀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 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 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4分) (2)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3分) (3)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 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 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空缺部分。(6分)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 知:结交 B.往税凡五百金 税: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 害:害怕 D.狱急,不敢见君 狱:案件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①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 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 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 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 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杀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 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 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4 分) (2)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3 分) (3)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3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 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 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空缺部分。(6 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李白《蜀道难》“西当 太白有鸟道,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 烟波, ;苏轼《赤壁赋》 水光接天”。 (2)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 蔺相如列传(节选)》) (3)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 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 五、(每小题4分,共12分) 16.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 度。(4分)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歼20”战斗机的特性。(不超过25个字)(4分) 2011年1月11日,中国新型隐形战斗机“歼20”震撼亮相。这标志着我国隐形 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歼20”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中国第五代(有些国家称“第四代”)隐身重 型歼击机,属于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具备隐形战斗机的特性。因为流传照片中 飞机为深色,故该机被网友昵称为“黑丝带”(黑四代谐音),还有网友亲切地把 它叫做“四公主”。 相比世界其它五代机,“歼20”机身较长,鸭式布局比常规布局有更光滑的纵 向面积分布,可以得到较低的超音速阻力,只要发动机性能跟上,可以获得超音 速巡航能力。同时,采用了更超前的气动设计,即便发动机性能较差,也可以获 得与美国“F-22”战机基本相当的超机动性能 它还具有短距起降能力,起飞应该在500公尺以内,降落也应该在700百公尺以 内,这也是它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的原因。 有关人士称,“歼20”是相当成熟、有创造力的设计,彻底结束了中国战斗机 工业的仿制时代 “歼20”具 有 等特性。 18.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 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无欲则刚”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有私欲,就会坚 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种种欲念的诱惑。这种古训告诫人们要 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畏,才能勇往直前。请根据示例向 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4分)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
(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李白《蜀道难》“西当 太白有鸟道,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 烟波, ”;苏轼《赤壁赋》 “ ,水光接天”。 (2)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 蔺相如列传(节选)》) (3)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 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 五、(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16.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 度。(4 分)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 。 ,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歼 20” 战斗机的特性。(不超过 25 个字)(4 分) 2011 年 1 月 11 日,中国新型隐形战斗机“歼 20”震撼亮相。这标志着我国隐形 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歼 20”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中国第五代(有些国家称“第四代”)隐身重 型歼击机,属于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具备隐形战斗机的特性。因为流传照片中 飞机为深色,故该机被网友昵称为“黑丝带”(黑四代谐音),还有网友亲切地把 它叫做“四公主”。 相比世界其它五代机,“歼 2 0”机身较长,鸭式布局比常规布局有更光滑的纵 向面积分布,可以得到较低的超音速阻力,只要发动机性能跟上,可以获得超音 速巡航能力。同时,采用了更超前的气动设计,即便发动机性能较差,也可以获 得与美国“F-22”战机基本相当的超机动性能。 它还具有短距起降能力,起飞应该在 500 公尺以内,降落也应该在 700 百公尺以 内,这也是它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的原因。 有关人士称,“歼 20”是相当成熟、有创造力的设计,彻底结束了中国战斗机 工业的仿制时代。 “歼 20”具 有 等特性。 18.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 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无欲则刚”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有私欲,就会坚 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种种欲念的诱惑。这种古训告诫人们要 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畏,才能 勇往直前。请根据示例向 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4 分)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 是
(2)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这句古训的意思 是 (3)这句古训告诫人 六、(18分)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所给(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 文本中任选一个一个文本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选) (一)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9-22题。(18分)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①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 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 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 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 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 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 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 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 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 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 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 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 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 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 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 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 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 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 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 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 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 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 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⑥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 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 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 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2)推荐理由:(不超过 50 字)这句古训的意思 是 (3)这句古训告诫人 们 六、(18 分)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所给(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 文本中任选一个一个文本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选) (一)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 19—22 题。(18 分)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①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 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 的方向。 ②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 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 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 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 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 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③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 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④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 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 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 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 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 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⑤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 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 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 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 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 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 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 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 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 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⑥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 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 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 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⑦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 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 回家。 ⑧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 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 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 就是灵魂的意义 ⑨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 束炊烟。 19.文章第②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20.文章第③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4分) 21.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 用?(4分) 22.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二)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倾听历史的诉说 胡锦涛主席访问马六甲侧记 马六甲,是马来半岛历史最悠久的古城,是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航 程中多次驻节的地方,是马来西亚摆脱西方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的地方……当地 人常说:“了解了马六甲的历史,就意味着了解了马来西亚的历史。” 历史的回声,伴随着马六甲海峡的涛声。11月11日下午,正在对马来西亚进行 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马六甲。这里呈现着热烈的景象:高楼上悬挂着 印有“热烈欢迎胡锦涛及夫人莅临马六甲”的巨大绸幅,众多马六甲市民沿途夹 道欢迎。欢迎的热潮,印证了《星洲日报》“胡锦涛访马”专页前一天刊登的市 民心声:我们希望能让胡主席感受到马六甲人民的热情。 胡锦涛来到双岛城岸边的马六甲海峡石碑旁,拿起望远镜眺望这片连接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浩渺海域。水天之际,碧波荡漾;云霞之下,艨艟巡行。胡锦涛详细询 问了海峡通商、港口建设等情况。当地官员介绍,当前世界海上贸易的25%都经 过马六甲海峡,日轮船穿行量超过200艘 人们兴奋地簇拥过来,争相同胡锦涛合影。两位居民捧着两只精致的瓶子好不容 易从人群中挤到胡锦涛面前,原来是要向中国贵宾赠送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沙粒 标本。胡锦涛高兴地说:“感谢你们的珍贵礼物!” 我早就听说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今天到这里来确实是百闻 不如一见。距今600多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曾多次到过这里,现在经过这 里航行的中国船只越来越多。我们要把中马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继承和发扬下 去。”胡锦涛在参观结束时对当地陪同人员的一席谈话,道出了中马两国人民共 同的感受。 棕榈婆娑,波涛细语,仿佛依然在诉说600多年前的动人故事。当年,郑和七下 西洋,用和平的方式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用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和繁荣。马六甲百姓精心为郑和建亭、塑像、修庙,用郑和的名衔为这里的山峰 和水井命名,表达他们对来自远方的和平友好使者的尊崇和怀念。 马六甲的中华记忆是温馨的。胡锦涛专门参观了这里的巴巴娘惹博物馆。巴巴娘 惹是指15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加(马六甲)王国、满者伯夷国、室利佛逝国(印
⑦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 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 回家。 ⑧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 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 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 就是灵魂的意义。 ⑨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 束炊烟。 19.文章第②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 分) 20.文章第③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4 分) 21.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 用?(4 分) 22.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 分) (二)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倾听历史的诉说 ——胡锦涛主席访问马六甲侧记 马六甲,是马来半岛历史最悠久的古城,是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航 程中多次驻节的地方,是马来西亚摆脱西方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的地方……当地 人常说:“了解了马六甲的历史,就意味着了解了马来西亚的历史。” 历史的回声,伴随着马六甲海峡的涛声。11 月 11 日下午,正在对马来西亚进行 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马六甲。这里呈现着热烈的景象:高楼上悬挂着 印有“热烈欢迎胡锦涛及夫人莅临马六甲”的巨大绸幅,众多马六甲市民沿途夹 道欢迎。欢迎的热潮,印证了《星洲日报》“胡锦涛访马”专页前一天刊登的市 民心声:我们希望能让胡主席感受到马六甲人民的热情。 胡锦涛来到双岛城岸边的马六甲海峡石碑旁,拿起望远镜眺望这片连接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浩渺海域。水天之际,碧波荡漾;云霞之下,艨艟巡行。胡锦涛详细询 问了海峡通商、港口建设等情况。当地官员介绍,当前世界海上贸易的 25%都经 过马六甲海峡,日轮船穿行量超过 200 艘。 人们兴奋地簇拥过来,争相同胡锦涛合影。两位居民捧着两只精致的瓶子好不容 易从人群中挤到胡锦涛面前,原来是要向中国贵宾赠送马六甲海峡的海水、沙粒 标本。胡锦涛高兴地说:“感谢你们的珍贵礼物!” “我早就听说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今天到这里来确实是百闻 不如一见。距今 600 多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曾多次到过这里,现在经过这 里航行的中国船只越来越多。我们要把中马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继承和发扬下 去。”胡锦涛在参观结束时对当地陪同人员的一席谈话,道出了中马两国人民共 同的感受。 棕榈婆娑,波涛细语,仿佛依然在诉说 600 多年前的动人故事。当年,郑和七下 西洋,用和平的方式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用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和繁荣。马六甲百姓精心为郑和建亭、塑像、修庙,用郑和的名衔为这里的山峰 和水井命名,表达他们对来自远方的和平友好使者的尊崇和怀念。 马六甲的中华记忆是温馨的。胡锦涛专门参观了这里的巴巴娘惹博物馆。巴巴娘 惹是指 15 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加(马六甲)王国、满者伯夷国、室利佛逝国(印
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一般为男性华人与当地妇女通婚所生,男性 称巴巴,女性称娘惹。他们在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马来文化。这 座博物馆的建筑已有113年历史,亮丽的砖瓦,木制的窗板,黑色匾额上镌刻的 金色汉字,显示了鲜明的建筑特色。室内陈列的黑檀木桌椅、描绘中国风景的屏 风、产自中国的瓷器、传统婚礼服饰等,既显出浓厚的中华文化渊源,也反映出 文化交融的特征。 胡锦涛一边参观,一边询问博物馆主人曾金礼一家几代人生活在这里的情况。他 饶有兴致地从墙上的老照片中分辨出曾金礼年轻时的形象。得知他们特有的生活 习俗时,胡锦涛说:“这就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结果。 主人特意向胡锦涛展示了一幅绘画作品:600多年前马六甲海峡港口的街道繁荣 兴盛,郑和宝船和满剌加国王乘船相依泊岸的场面栩栩如生。画作表达了两国人 民对中马友好交往历史的深深感念 依依惜别,当地民众聚集在街道两旁,不停地挥动中国国旗,中国留学生们激动 地高呼“祖国万岁”。胡锦涛向欢送的人群频频挥手致意。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是胡锦涛在同马来西亚领导 人的交谈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是体现中马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的一句 话,这是中马两国人民心中常常念记的一句话。 胡锦涛访问马来西亚,适值新中国同马来西亚建交35周年。这次访问增进了中 马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了两国互利合作,推动了中马战略性合作关系 迈上新台阶。正如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所说,胡锦涛主席这次访问恰逢其时。 马六甲的友谊诉说,贯穿中马友好的历史,也必将伴随中马友好的未来。 (本报马六甲2009年11月11日电记者吴绮敏) 19.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场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2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为什么采用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相交融的写法?(4分) 22.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评价中马友谊。(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关于“未知”的讨论: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一一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 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 不可知”。 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我恐惧“未知” 戊: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 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字
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一般为男性华人与当地妇女通婚所生,男性 称巴巴,女性称娘惹。他们在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马来文化。这 座博物馆的建筑已有 113 年历史,亮丽的砖瓦,木制的窗板,黑色匾额上镌刻的 金色汉字,显示了鲜明的建筑特色。室内陈列的黑檀木桌椅、描绘中国风景的屏 风、产自中国的瓷器、传统婚礼服饰等,既显出浓厚的中华文化渊源,也反映出 文化交融的特征。 胡锦涛一边参观,一边询问博物馆主人曾金礼一家几代人生活在这里的情况。他 饶有兴致地从墙上的老照片中分辨出曾金礼年轻时的形象。得知他们特有的生活 习俗时,胡锦涛说:“这就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结果。” 主人特意向胡锦涛展示了一幅绘画作品:600 多年前马六甲海峡港口的街道繁荣 兴盛,郑和宝船和满剌加国王乘船相依泊岸的场面栩栩如生。画作表达了两国人 民对中马友好交往历史的深深感念。 依依惜别,当地民众聚集在街道两旁,不停地挥动中国国旗,中国留学生们激动 地高呼“祖国万岁”。胡锦涛向欢送的人群频频挥手致意。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是胡锦涛在同马来西亚领导 人的交谈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是体现中马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的一句 话,这是中马两国人民心中常常念记的一句话。 胡锦涛访问马来西亚,适值新中国同马来西亚建交 35 周年。这次访问增进了中 马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了两国互利合作,推动了中马战略性合作关系 迈上新台阶。正如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所说,胡锦涛主席这次访问恰逢其时。 马六甲的友谊诉说,贯穿中马友好的历史,也必将伴随中马友好的未来。 (本报马六甲 2009 年 11 月 11 日电 记者吴绮敏) 19.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 20.文章描写 了哪几个主要场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2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为什么采用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相交融的写法?(4 分) 22.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 评价中马友谊。(6 分) 七、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关于“未知”的讨论: 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 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 “不可知”。 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 丁:我恐惧“未知”。 戊: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 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副一一负C.din--tunD.怠一一贷) 2.C(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 积累。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推荐。“历程”指经历的过程。“里 程”指发展的过程。) 3.D(A“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B括号应放在逗号前:C应改为“它从哪里来 呀,那歌声?”) 4.B(A项,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想不到的方法来取 胜。后面不能带宾语。B项,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 条件,生搬硬套。用在此处恰当。C项,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 的死板的规章制度。与语境不符,此处应用“金科玉律”。D项,焕然一新:形 容出现了崭新面貌。此处应改为“耳目一新”。) 5.D(A“不安全隐患”说法不合逻辑,应改为“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 B“无论……和”搭配不当,应把“和”改为“还是”。C“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 者”有歧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6.B(作者这样说实际上是对“百家讲坛”的挖苦讽刺,并未体现“‘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 7.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是前人的怀疑,并非作者的观点) 8.A(B.对于丹也持批评态度。C.不是“都在做翻案文章”。D.文中“寓教于乐” 的说法是反语。)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害:痛恨。) 10.C(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B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通过,经, 由。C均为助词,的。D①连词,于是,便;②副词,反而,竟然。) 11.B(“刻廉刚直”是“廉洁无私,刚正不阿”的意思。④是说平原君意欲曲线 救辟阳侯。⑤是说平原君为了使家人免受祸患宁愿身死。⑥说的不是平原君 12.C(“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的说法有误。朱建是为了使家人免受祸患而 自杀的。) 四、13.(2)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 愿意为您拼死效劳。 (3)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 14.(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 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情景感情各2分。) (2)“长”或“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 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 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 外的痛楚。(找出字1分,分析3分。言之成理即可)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副——负 C.dùn——tun D.怠——贷) 2.C(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 积累。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推荐。“历程”指经历的过程。“里 程”指发展的过程。) 3.D(A“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B 括号应放在逗号前;C 应改为“它从哪里来 呀,那歌声?”) 4.B(A 项,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想不到的方法来取 胜。后面不能带宾语。B 项,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具体 条件,生搬硬套。用在此处恰当。C 项,清规戒律: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 的死板的规章制度。与语境不符,此处应用“金科玉律”。D 项,焕然一新:形 容出现了崭新面貌。此处应改为“耳目一新”。) 5.D(A“不安全隐患”说法不合逻辑,应改为“安全隐患”或“不安全因素”。 B“无论……和”搭配不当,应把“和”改为“还是”。C“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 者”有歧义。)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6.B(作者这样说实际上是对“百家讲坛”的挖苦讽刺,并未体现“‘百家讲坛’ 是个奇怪的坛”。) 7.B(“商纣王并非恶到极点者”是前人的怀疑,并非作者的观点) 8.A(B.对于丹也持批评态度。C.不是“都在做翻案文章”。D.文中“寓教于乐” 的说法是反语。)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9.C(害:痛恨。) 10.C(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B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通过,经, 由。C 均为助词,的。D①连词,于是,便;②副词,反而,竟然。) 11.B(“刻廉刚直”是“廉洁无私,刚正不阿”的意思。④是说平原君意欲曲线 救辟阳侯。⑤是说平原君为了使家人免受祸患宁愿身死。⑥说的不是平原君。) 12.C(“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杀”的说法有误。朱建是为了使家人免受祸患而 自杀的。) 四、13.(2)现在他母亲已经去世,您若是赠送厚礼为他母亲送丧,那么他一定 愿意为您拼死效劳。 (3)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 14.(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 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情景感情各 2 分。) (2)“长”或“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 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 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 外的痛楚。(找出字 1 分,分析 3 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鉴赏: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 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 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 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夜里,一轮圆月髙髙地挂在天空,城池沉浸在 夜色重重的包围之中。诗的开头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 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我们不期而遇,一起在江南相聚,却令大家怀疑, 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 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翻疑”,感情真挚,笔底传神。为什么会 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因为自己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梄宿的乌鹊,玉露冷 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 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写尽了身 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 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 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 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 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 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 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 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 15.(1)可以横绝峨眉颠 暮霭沉沉楚天阔 白露横江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俯不怍 于人 16.答案示例:①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雨前却步。②有远方 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 17.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和短距起降(每点1分) 18.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 给别人。它告诫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3分) (提示:根据题目中的示例,首先要找一句古训,这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的格言、 俗语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义,实质上是用现代 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要贴切。) 19.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 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20.①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②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 活却依然很不富裕:③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答对一点得1分,全对 得4分)。 21.①点题(1分);②前后照应(1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1 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1分)
参考鉴赏: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 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 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相 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夜里,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城池沉浸在 夜色重重的包围之中。诗的开头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 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我们不期而遇,一起在江南相聚,却令大家怀疑, 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 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翻疑”,感情真挚,笔底传神。为什么会 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因为自己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 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 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刻,写尽了身 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 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 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 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 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 也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 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 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因为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 15.(1)可以横绝峨眉颠 暮霭沉沉楚天阔 白露横江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俯不怍 于人 16.答案示例:①有大海的呼唤,就不能让搏击的勇气在风雨前却步。②有远方 的呼唤,就不能让寻觅的信念在苦闷中消沉。 17.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和短距起降(每点 l 分) 18.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分)。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 给别人。它告诫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3 分) (提示:根据题目中的示例,首先要找一句古训,这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的格言、 俗语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义,实质上是用现代 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要贴切。) (一) 19.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 分),描绘了乡村 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 分) 20.①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②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 活却依然很不富裕;③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答对一点得 1 分,全对 得 4 分)。 21.①点题(1 分);②前后照应(1 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1 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