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2014.12 命题:康杰中学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两部分。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晩岀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 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 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 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 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 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一一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 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 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 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 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 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 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 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 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 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 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 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 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 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 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 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 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 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 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 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 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 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 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 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2014.12 命题: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忻州一中 长治二中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和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 《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 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 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 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 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 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 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 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 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 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 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 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 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 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 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 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 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 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 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 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 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 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 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 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 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 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 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 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 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
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 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 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 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 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 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 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 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 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 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 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 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 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 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 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 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 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 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 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 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
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 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 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 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 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 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 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 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 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 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 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 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 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 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 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 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 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 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 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 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 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
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 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 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館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 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 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 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 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 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東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 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 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 特部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擅政:擅长政事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得罪:获罪 C.惟日读《周易》为疏解疏解:疏通调解 D.衰病侵寻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赴C赴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 手脚铐起来 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 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 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分)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酒泉子 潘阆
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 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 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 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 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 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 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 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 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 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 特部落。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擅长政事 B. 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获罪 C. 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疏解:疏通调解 D. 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B.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C.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D.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 赴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 手脚铐起来。 B. 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 他的直言敢谏。 C. 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 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 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5 分)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8.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两句描写了秦人 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 ”才是真正的逍遥 游 (3)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 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公务员之死 (俄)契·诃夫 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 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 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 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 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 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岀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 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因 为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 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 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 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务请大人原 谅,我的唾沬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 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恐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 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8. 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 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人 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逍遥 游。 (3)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小公务员之死 (俄)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 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 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 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 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 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 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因 为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 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 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 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务请大人原 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 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恐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 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 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 “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 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先是被吓着了,但后 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但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 于轻率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他的妻子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 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而且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 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他走进将军 的接待室,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已经开始接受呈 文了。将军询问过几人后,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切尔维亚科夫说,“我 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 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 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 开始嗫嚅道:“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 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 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装腔作势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 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 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 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 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 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突然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 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 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了气。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布里扎洛夫将军前后进行了多达六次的“道 歉”,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郑重、真诚而又卑怯、悲戚 B.小说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 公的影响,也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 “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 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先是被吓着了,但后 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但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 于轻率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他的妻子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 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而且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 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他走进将军 的接待室,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已经开始接受呈 文了。将军询问过几人后,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切尔维亚科夫说,“我 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 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 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 开始嗫嚅道:“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 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 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装腔作势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 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 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 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 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 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突然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 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 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了气。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布里扎洛夫将军前后进行了多达六次的“道 歉”,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郑重、真诚而又卑怯、悲戚。 B.小说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 公的影响,也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
C.小说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 争”的痛恨,也表达了其对罪恶的等级制度的控诉 D.小说灵活地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切 尔维亚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小说的格调幽默诙谐。切尔维亚科夫在观看歌剧时把喷嚏溅到了一位将军头 上,然后就陷入了循环往复的道歉之中, (2)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请问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回家后和妻子谈话的情节可以删去吗?请简要分 析。(6分) (4)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死亡?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看 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唯物论者启示录 赵凡周敏 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 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 的系列读物—一《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 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 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 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 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 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 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 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 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 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39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 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 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 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 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 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 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 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 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苫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 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 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 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 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 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
C.小说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 争”的痛恨,也表达了其对罪恶的等级制度的控诉。 D.小说灵活地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切 尔维亚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E.小说的格调幽默诙谐。切尔维亚科夫在观看歌剧时把喷嚏溅到了一位将军头 上,然后就陷入了循环往复的道歉之中。 (2)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请问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回家后和妻子谈话的情节可以删去吗?请简要分 析。(6 分) (4)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死亡?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看 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唯物论者启示录 赵凡 周敏 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 22 年光景;22 年前,他气概冲 天,有《大风歌》作证;22 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 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 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 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 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 作家中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 “另类作品”。 张贤亮祖籍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 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 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 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 短暂的,在张贤亮 13 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 1951 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 39 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 岁的 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 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 18 岁。1955 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 妹来到甘肃,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活和创业。 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 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 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 30 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 就这样,22 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 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 18 个小时, 只有 6 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 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反复 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 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 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 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 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
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 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 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 刀客》《红髙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 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 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 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 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摘编自2004年06期《人物周刊·文摘版》) 相关链接 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南 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立体文学作品一一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 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 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 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 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 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 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 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 B.15岁时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 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 C.尽管家庭破败,父亲在监狱中死去,但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 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 D.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 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寻求精神的归属感。 E.“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 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2)“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在文中都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概括。(6分) (3)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 的。请结 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文章标题是“唯物论者启示录”,结尾又说“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 义启示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爱情公寓4》播出后,虽然该剧导演一再表示还没有开拍下一季的计划, 但网
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 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有心经营起了文化事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 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 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无由地更加生出感叹来。他 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 为哲学”,试图于社会有一些作为来。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 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 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 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 (摘编自 2004 年 06 期《人物周刊·文摘版》) 相关链接 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 年生于南 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 50 年代初读中学时即 开始文学创作,1955 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 年在“反右 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 达 22 年。1979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 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 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 年 9 月 27 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 78 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历经 22 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 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 B. 15 岁时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 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甘肃准备创业。 C. 尽管家庭破败,父亲在监狱中死去,但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 风歌》一诗中书写并期待新的时代。 D. 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 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寻求精神的归属感。 E. “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 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2)“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在文中都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概括。(6 分) (3)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 的。请结 合材料具体分析。(6 分) (4)文章标题是“唯物论者启示录”,结尾又说 “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 义启示录”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爱情公寓 4》播出后,虽然该剧导演一再表示还没有开拍下一季的计划, 但网
上关于《爱情公寓5》的猜测一直风生水起。 B.北京某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我只不过在做自己 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C.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 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D.近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外交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胶 柱鼓瑟是难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杨的处理决定:孙杨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 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B.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 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C.随着打车软件“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 付宝 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中国好歌曲”因原创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微博上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受 欢迎程度十分惊人,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资格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道路,要包含中国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的 景观, ①这是一条东西向的大道,它几乎是严格地按北纬30度线伸展 ②一条大道要同时包含这四部分景观,似乎是不可能的 ③但是“318国道”做到了 ④它有一半的路程是在青藏髙原上,青藏高原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的冷热分布的 格局 ⑤但是奇特之处在于青藏高原 ⑥就地球表面的水平地带性而言,它处于亚热带,它应呈现的是南方的景观 A.②③④⑥⑤①B.②③①⑥⑤④C.①⑥⑤④②③D.④⑥⑤②③①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十个字。(6分)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又与对客观事物认 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 ,长期观察。齐白 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 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17.近来网络上流行将不同的年龄段群体称为“xx后”,下表是某娱乐论坛上对70 后、80后、90后不同特点的总结,请你概括出该表所反映出的90后这一特定群 体的特征,要求准确客观,形象合理,语言不可太偏激,60字以内。(5分 70后 80后 基本都是工作狂;我们有存拒绝加班;我们负债;拒绝上班 款;结交有背景有地位的结交志趣相投的人 我们有老爸: 人 读书是为了增长本领;结交满身文身的帅哥靓
上关于《爱情公寓 5》的猜测一直风生水起。 B.北京某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我只不过在做自己 的事情时,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C.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 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D.近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外交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胶 柱鼓瑟是难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的。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杨的处理决定:孙杨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 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B.有人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的嫌疑, 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C.随着打车软件“滴滴打车”通过微信支付车费优惠额度的增加,微信支付和支 付宝 的“撒钱”大战再次升级,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微信支付系统暂时瘫痪。 D.“中国好歌曲”因原创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微博上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受 欢迎程度十分惊人,在不到 24 小时的时间里被转发超过了 6 万次以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有资格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道路,要包含中国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的 景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①这是一条东西向的大道,它几乎是严格地按北纬 30 度线伸展 ②一条大道要同时包含这四部分景观,似乎是不可能的 ③但是“318 国道”做到了 ④它有一半的路程是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的冷热分布的 格局 ⑤但是奇特之处在于青藏高原 ⑥就地球表面的水平地带性而言,它处于亚热带,它应呈现的是南方的景观 A.②③④⑥⑤① B. ②③①⑥⑤④ C. ①⑥⑤④②③ D. ④⑥⑤②③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十个字。(6 分)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________ ,又与对客观事物认 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________ ,长期观察。齐白 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 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 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________, 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17.近来网络上流行将不同的年龄段群体称为“××后”,下表是某娱乐论坛上对 70 后、80 后、90 后不同特点的总结,请你概括出该表所反映出的 90 后这一特定群 体的特征,要求准确客观,形象合理,语言不可太偏激,60 字以内。(5 分) 70 后 80 后 90 后 基本都是工作狂;我们有存 款;结交有背景有地位的 人; 拒绝加班;我们负债; 结交志趣相投的人; 读书是为了增长本领; 拒绝上班; 我们有老爸; 结交满身文身的帅哥靓
读书为了找个好工作、赚很麦霸一般都是80后; 妹;厌倦读书; (202年的第一场雪》,最好别坐在上级等边,那才话题是Q、微信 然后拼命拉着你喝酒,不让无拘无束 我就是老板 你唱;谈论的话题除了工作 就是股票;吃饭时喜欢坐在 上级旁边 答:90后这一特定群体的特征: 8.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险恶的浪 都会有浪花绽放 我决定边冲边欣赏 路都有人阻挡 人们说的荒唐 却是我心中的天堂 —“五月天”经典歌词 要求:紧扣材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第二次四校联考语文答案 1.B(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2.D(A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B“吴承恩为了抛弃宗教的价值 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错。C“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说法绝对。) 3.B(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4.A(擅政:独揽国政。) 5.B 6.B(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7.(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 舞士气,激励军心呢?(予夺、捐弃、何以,各1分,大意2分) (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比,系狱, 不他适,各1分,大意2分) 8.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 好;(3分) 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2分) 9.①“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 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 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词人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3分)②“闲 整”“思入”两个动词把词人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 出来,衬托了词人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3分) 10、(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读书为了找个好工作、赚很 多钱; K 歌的时候只会唱 《2002 年的第一场雪》, 然后拼命拉着你喝酒,不让 你唱;谈论的话题除了工作 就是股票;吃饭时喜欢坐在 上级旁边 麦霸一般都是 80 后; 话题更多,有英超、魔兽; 最好别坐在上级旁边,那才 无拘无束 妹;厌倦读书; 不只会唱,还会跳; 话题是 QQ、微信; 我就是老板 答:90 后这一特定群体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8.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个险恶的浪 都会有浪花绽放 我决定边冲边欣赏 一路都有人阻挡 人们说的荒唐 却是我心中的天堂 ——“五月天”经典歌词 要求:紧扣材料,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第二次四校联考语文答案 1.B (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2. D (A 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B“吴承恩为了抛弃宗教的价值 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错。C“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说法绝对。) 3. B (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4.A (擅政:独揽国政。) 5.B 6.B (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7.⑴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 舞士气,激励军心呢?(予夺、捐弃、何以,各 1 分,大意 2 分) ⑵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比,系狱, 不他适,各 1 分,大意 2 分) 8.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 好;(3 分) 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2 分) 9.①“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 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 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词人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3 分)②“闲 整”“思入”两个动词把词人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 出来,衬托了词人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3 分) 10、(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1)AD(A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布里扎洛夫将军前后进行的六次道 歉并不真诚;D文中刻画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使用外貌描写) (2)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胆小怯弱,具有奴性心理且地位卑微的小公务员形象 (共3点,每点2分,每点要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3)不可以。①这段情节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怯弱、惶恐忧 郁的性格特点。当他的妻子得知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就放心了的时候, 他觉得妻子对这件事的态度过于轻率了。 ②切尔维亚科夫的妻子的言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 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给予丈夫的建议是向长官道歉,这才有了之 后的切尔维亚科夫向扎洛夫将军的道歉。 ③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中切尔维亚科夫式的奴性意识和等级观念的普遍性,进而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不仅切尔维亚科夫,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为应该再向布里扎洛 夫将军进行赔礼道歉,可以看出奴性意识在人民心中的根深蒂固。(3点,每点 2分,每点要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4)是面对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将军始终生硬而傲慢的态度;是小公务员胆 小怯弱的性格;更主要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导致了他的死 ①从情节上分析是一个喷嚏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死。一个小公务员不小心将喷嚏溅 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他惟恐大将军会将自己的不慎视为自己的粗野 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就是这执着地道歉,在遭遇大将军的不耐烦与呵 斥后一命呜呼 ②从性格上分析是胆怯和懦弱导致了他的死亡 ③从社会制度角度分析,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造成小公务员之 死的根本原因。大将军比小公务员地位高,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地位的差异给小 公务员在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恐惧和死亡。 12.(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B项,张 贤亮是中学肄业三年之后才来到甘肃的,并非离开学校就直接来到甘肃。D项, 原文说张贤亮“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他自己介绍说阅读《资本论》让他活 了下来。两者不存在必然的目的关系,选项说成目的关系牵强。E项,根据原文 和链接材料,未提及他获得自由后创造了大量诗歌:“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 家”这一说法也不合文意。) (2)参考答案:①年轻时代,通过诗歌《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来 ②“文革”之后,创造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 列;③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放弃了宁夏文联主席的显赫职位,经营起了 文化产业,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共3点,每点2分) (3)参考答案:①曾经有过显赫的家世,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有深厚的文化根 基;②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被打成“右派”,使他具有 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浓厚的思想基础;③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懂得了“有 为哲学”和经营方略。(共3点,每点2分) (4)参考答案:①对社会深层的反思,使他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 ②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③反思之余,更有 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④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 生存环境。(共4点,每点2分)
11、(1)AD(A 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布里扎洛夫将军前后进行的六次道 歉并不真诚;D 文中刻画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使用外貌描写) (2)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胆小怯弱,具有奴性心理且地位卑微的小公务员形象。 (共 3 点,每点 2 分,每点要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3)不可以。①这段情节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怯弱、惶恐忧 郁的性格特点。当他的妻子得知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就放心了的时候, 他觉得妻子对这件事的态度过于轻率了。 ②切尔维亚科夫的妻子的言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 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给予丈夫的建议是向长官道歉,这才有了之 后的切尔维亚科夫向扎洛夫将军的道歉。 ③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中切尔维亚科夫式的奴性意识和等级观念的普遍性,进而 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不仅切尔维亚科夫,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为应该再向布里扎洛 夫将军进行赔礼道歉,可以看出奴性意识在人民心中的根深蒂固。(3 点,每点 2 分,每点要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 (4)是面对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将军始终生硬而傲慢的态度;是小公务员胆 小怯弱的性格;更主要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导致了他的死 亡。 ①从情节上分析是一个喷嚏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死。一个小公务员不小心将喷嚏溅 到了坐在前排的将军级文官身上,他惟恐大将军会将自己的不慎视为自己的粗野 冒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就是这执着地道歉,在遭遇大将军的不耐烦与呵 斥后一命呜呼。 ②从性格上分析是胆怯和懦弱导致了他的死亡; ③从社会制度角度分析,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是造成小公务员之 死的根本原因。大将军比小公务员地位高,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地位的差异给小 公务员在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导致了小公务员的恐惧和死亡。 12.(1)答 C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B、E 不给分。(B 项,张 贤亮是中学肄业三年之后才来到甘肃的,并非离开学校就直接来到甘肃。D 项, 原文说张贤亮“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他自己介绍说阅读《资本论》让他活 了下来。两者不存在必然的目的关系,选项说成目的关系牵强。E 项,根据原文 和链接材料,未提及他获得自由后创造了大量诗歌;“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 家”这一说法也不合文意。) (2)参考答案:①年轻时代,通过诗歌《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来; ②“文革”之后,创造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 列;③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放弃了宁夏文联主席的显赫职位,经营起了 文化产业,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共 3 点,每点 2 分) (3)参考答案:①曾经有过显赫的家世,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有深厚的文化根 基;②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被打成“右派”,使他具有 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浓厚的思想基础;③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懂得了“有 为哲学”和经营方略。(共 3 点,每点 2 分) (4)参考答案:①对社会深层的反思,使他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 ②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③反思之余,更有 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④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 生存环境。(共 4 点,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