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No品213 (总90期) JOURNAL OF SJTU(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Apr.No.90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与技术进步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为何英国与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可持续性,能 为其世界经济霸权提供支持;而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没能持续下去?本文展示: 英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美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 的国内市场规模。英美两国都具有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这让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 可持续性。日本的技术进步依赖美国提供的国际市场规模,自身没有主导权。当美国提 供这一市场的意愿下降时,日本的技术与产业发展也就难以为继了。技术大国地位的取 得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重视政府对市场规模 的主导。 关键词: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技术大国;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095(2013)02-017-12 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大国往往都是能引领 异。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前期文 技术进步潮流的技术大国。随着中国的迅速 献以及市场规模对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第二部分展示英国的案例,在第一次产业革命 要,人们对中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关注也 前后,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对英国的技术 随之增强。技术大国起落的政治经济史为我 发展与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 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本文试图考察英国、美 部分展示美国的案例,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 国以及日本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历程,探寻 模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技术与产业发展;第 其可持续性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背后的深 四部分展示日本的案例。 层动因。 一、可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本文试图展示,市场规模这一经济问题深 刻地受到政治要素的影响。无论是国际的市 在对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探讨中,有几 场规模还是国内的市场规模,都是靠政府开拓 项因素被人较多地关注:企业层面的技术能力 或者创造出来的。因此,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 积累、人口、产权制度与国际环境等,这些因素 对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就显得十分重 常常影响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 要。要理解英美与日本在追求技术大国过程 有研究强调,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 中呈现出的差异,就需要考察这几个国家在技 级离不开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技术进步具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过程中市场规模的政治差 有累积性,有了以往的知识作铺垫,企业可以 收稿日期:2013-01-09 基金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10CG14)和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2011EG]001) 作者简介:黄珙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研究领战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3年第2期 第21卷 (总90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OFSJTU(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2,2013 Vol.21 Apr,No.90 收稿日期:2013-01-09 基金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10CG14)和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2011EGJ001) 作者简介:黄琪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与技术进步 黄琪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 200030) 摘 要:本文试图探讨:为何英国与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可持续性,能 为其世界经济霸权提供支持;而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没能持续下去?本文展示: 英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美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 的国内市场规模。英美两国都具有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这让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 可持续性。日本的技术进步依赖美国提供的国际市场规模,自身没有主导权。当美国提 供这一市场的意愿下降时,日本的技术与产业发展也就难以为继了。技术大国地位的取 得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需要重视政府对市场规模 的主导。 关键词: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技术大国;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95(2013)02-017-12 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大国往往都是能引领 技术进步潮流的技术大国。随 着 中 国 的 迅 速 发展,中国在国际 舞 台 上 扮演 的 角 色越来 越 重 要,人们对中国技 术 进 步 与产 业 升 级的关 注 也 随之增 强。技术大国起落的政治经济史为我 们提供了重 要 的 启 示。本 文 试图 考 察 英 国、美 国以及日本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历程,探 寻 其可持续性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背后的深 层动因。 本文试图展示,市 场 规 模 这 一经济 问 题 深 刻地受到政治要素的影响。无 论 是 国 际 的 市 场规模还是国内 的 市 场 规 模,都 是 靠政府 开 拓 或者创造出 来 的。因 此,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 对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就显得十分重 要。要理解英美与日本在追求技术大国过程 中呈现出的差异,就需要考察这几个国家在技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过程中市场规模的政治差 异。本文分为四 个 部 分:第一部分 介绍 前期文 献以及市场规模 对 回答这 一问题的重 要意义; 第二部分展示英 国 的案 例,在第一次 产业革命 前后,政府主导的国 际 市场规模对 英国 的技术 发展与产业升级 起 到了 重要的 推动 作用;第三 部分展示美国的 案 例,政府主导的 国内 市场规 模也极大地促进 了 美国 的技术 与产 业发展;第 四部分展示日本的案例。 一、可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在对技术进 步 与产业 升级的探讨 中,有 几 项因素被人较多 地 关注:企业层面 的技 术能力 积累、人口、产权制度与国际环境等,这些因素 常常影响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性。 有研究强调,可 持 续的技术进 步和产 业 升 级离不开企业技术能力的积累。技 术 进 步 具 有累积性,有了以往的知识作铺 垫,企 业 可 以
18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更好地解决技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 二、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与 如,汽车行业的发展就离不开自行车行业积累 的技术能力。缺少技术能力的国家,甚至连引 英国的技术进步 进技术都难以实现。 英国能取得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发了众 有研究强调可持续的技术进步离不开一 多学者的兴趣。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工业化迅 定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决定了城市化的规 速发展的时期,国内的市场规模难以消化其巨 模,而技术进步都是在城市周边发生的。)人 大的产能。因此,仅仅依赖国内的市场与消 口的规模还决定了潜在发明者的数量。 费,英国就难以形成必要的经济规模。如果这 也有研究强调制度安排对技术进步与产 样一个国家没有能力拓展外部市场,没有渠道 业升级的重要性。创新者的研发活动带给社 获取外部资源,它就很难取得长足的技术进步 会的收益多,而个人所获得的收益少。如果没 与产业升级。而英国通过走向国际市场打破 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如专利保护,技术进步就 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很 缺乏持续的动力。[] 多国家和地区与工业革命擦肩而过,而英国则 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安全环境对技术与产 完成了工业革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 业的影响。持续的威胁感知导致了发展型政 国的制造业有很多出口机会;而同一时期的荷 府的产生,[持续的威胁感知也带来了相对持 兰、意大利以及中国的长江三角地区则缺少这 续发展意愿,引导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 样的机会。[] 外,从技术史上看,战争对技术进步也起了重 (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出口与产业成长 大的推动作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英国的海外市 以上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 场为其新兴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 人们不禁要问:即便有了充裕的人口,有产权 的国际市场规模。在这一时期,英国主要依 保护,身处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技术进步 靠出口,而不是国内消费,消化掉了产出的 与产业升级就可持续吗?如果民众购买力不 增长。 足,企业投资新技术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企 纵观整个18世纪,“英国工业的出口增长 业家的投资意愿会降低,进而也会影响企业对 了将近450%(以1700年为100,1800年则为 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可持续性。 544),而供国内消费的产品生产仅增长了 因此,探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可持续 52%(1700年为100,1800年为152)”。[]673在 性,就需要我们回到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重 1688年到1815年间,至少一半以上的新增工 要问题。亚当·斯密写道: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业品被出口到海外。[]2”海外市场为英国产品 (market extent)的限制。斯密发现最先开化的 提供了持续与庞大的产品需求。 国家就是那些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3这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支撑第一次工业革命 些国家有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这为它们提供 的支柱产业一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就是靠海 了技术进步的基础。那么,庞大的市场又是什 外市场推动起来的。在18世纪,英国纺织业的 么呢?庞大的市场不仅仅需要广表的土地和 出口比重不断提升,无论是纱织品、毛纺织品 丰裕的人口,还需要购买力。这个购买力能消 还是棉纺织品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长。在英国 化掉年复一年出现的巨大的产能。[]532庞大的 工业革命时期,接近三分之二的纱制品都用于 市场规模让企业家有投资意愿,逐渐积累技术 出口。]86在17世纪末,英国毛纺品的出口量 能力:也让大量的军事技术有足够的市场回报, 占总产量的30%:到了1740年,这个比重提高 从而外溢到民用市场。因此,如果缺少足够庞大 到近50%。1255英国这样的出口业绩让其竞争 的市场规模作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难以 对手法国相形见绌。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英 持续下去的。而事实上,庞大市场规模的形成与 国有60%的棉织品用于出口,而此时的法国仅 维系往往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与主导。 为10%。1]“庞大的海外市场为英国的纺织产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更好地解决技 术 发展 过 程 中 遇 到 的 问 题。[1]比 如,汽车行业的发 展 就 离 不开 自 行 车行业 积 累 的技术能力。缺少技术能力的国家,甚至 连 引 进技术都难以实现。 有研究强调可持续的技术进步离不开一 定的人 口 数 量,人口密度决定了城市化的规 模,而技术进步都是在城市周边发生的。[2]人 口的规模还决定了潜在发明者的数量。 也有研究强调制度安排对技术进步与产 业升级 的 重 要 性。创 新 者 的 研 发 活 动 带 给 社 会的收益多,而个人所获得的收益少。如 果 没 有相应的 制 度 安 排,如 专 利 保 护,技 术 进 步 就 缺乏持续的动力。[3] 也有研究关注国际安全环境对技术与产 业的影 响。持续的威胁感知导致了发展型政 府的产生,[4]持续的威胁感知也带来了相对持 续发 展 意 愿,引导技术进步与 产业升级。此 外,从技术 史 上 看,战 争 对 技 术 进 步 也 起 了 重 大的推动作用。[5] 以上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 是, 人们不禁 要 问:即便有了充裕的人口,有 产 权 保护,身处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 下,技 术 进 步 与产业升级就可持续吗?如 果 民 众 购 买 力 不 足,企业投资新技术难以获得合理的回报,企 业家的投资意愿 会 降 低,进而也会影响企业对 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可持续性。 因此,探讨技术进 步 与 产业 升 级 的 可 持 续 性,就需要我们回到亚 当·斯密提出的一个重 要问题。亚当·斯密写道:分工受到市场规模 (marketextent)的限制。斯密发现最先开化的 国家就是那些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6]13这 些国家有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这 为它们 提 供 了技术进步 的 基 础。那 么,庞大的市场又是什 么呢?庞大的市场不仅仅需要广袤的土地和 丰裕的人口,还 需 要 购 买 力。这 个 购买力 能 消 化掉年复一 年 出 现 的 巨 大 的 产 能。[7]532庞 大 的 市场规模让企业家有投资意愿,逐渐积累技术 能力;也让大量的军事技术有足够的市场回报, 从而外溢到民用市场。因此,如果缺少足够庞大 的市场规模作支撑,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难以 持续下去的。而事实上,庞大市场规模的形成与 维系往往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与主导。 二、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与 英国的技术进步 英国能取得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引发了众 多学者的兴 趣。英 国 是 一 个岛国,在工业化 迅 速发展的时期,国内 的 市场规模难 以消 化其巨 大的 产 能。因 此,仅仅依赖国内 的市场与消 费,英国就难 以 形成 必 要的经济 规模。如果这 样一个国家没有 能 力拓 展外部 市场,没 有渠道 获取外部资源,它就 很 难取得长足 的技 术进步 与产业 升 级。而英国通过走向国际市场打破 了这样的 恶 性 循 环。因 此,有 研 究 者 指 出:很 多国家和地区与 工 业革 命擦肩 而过,而 英国则 完成了 工 业 革 命。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英 国的制造业有很 多 出口 机会;而同一 时期的荷 兰、意大利以及中 国 的 长江三角地 区则 缺少这 样的机会。[8] (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出口与产业成长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 前 夕,英 国 的 海 外 市 场为其新兴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 的国际 市 场 规 模。在 这 一 时 期,英 国 主 要 依 靠出 口,而不是国内消费,消 化 掉 了 产 出 的 增长。 纵观整个18世纪,“英国工业的出口增长 了将近450%(以1700年为100,1800年 则 为 544),而供国内消费的产品生产仅增长了 52%(1700年为100,1800年为152)”。[9]673在 1688年到1815年间,至少一半以上的新增工 业品被出口到海外。[10]27海外市场为英国产品 提供了持续与庞大的产品需求。 从某种意义 上 来讲,支撑第 一次工业 革 命 的支柱 产 业———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就是靠 海 外市场推动起来的。在18世纪,英国纺织业的 出口比重 不 断 提 升,无 论 是 纱 织 品、毛 纺 织 品 还是棉纺织品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长。在 英 国 工业革命时期,接近 三 分之二的纱 制品 都用于 出口。[11]186在17世纪 末,英国毛纺 品的 出口量 占总产量的30%;到了1740年,这个比重提高 到近50%。[12]55英国这样的出口业绩让其竞争 对手法国相形见绌。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英 国有60%的棉织品用于出口,而此时的法国仅 为10%。[13]14庞大的海外市场为英国的纺织产 81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19 业提供了巨大的利润刺激,让纺织产业有机会 陆、非洲以及东方。1760年前后,英国与邻近 和动力去扩大投资,改进技术。 欧洲国家的贸易份额相对下降,而与其他地区 除了纺织业以外,庞大的海外市场需求也 的贸易额却在上升。在1700年到1701年间, 在推动英国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在这一 英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85%; 时期,英国工业制成品以及铁制品的出口总量 在1750年到1751年间,这个比重减低至 在不断提升。在1750年,英国国内生产的铁制 77%;在1772年到1773年间,这个比重为 品还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到了1814年,英国铁 49%;在1797至1798年为30%。]569 制品的出口量则是进口总量的五倍多;到了19 表1英国羊毛纺织品出口的地区份额(%) 世纪中叶,英国铁制品的出口总量又比19世纪 地区 初期增加了约20倍,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 年份 美洲与西非 南欧 和。[1]5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海外运输能力的增 16991701 6.1 39.4 强,英国的金属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英 1722~1724 10.1 53.8 国精加工金属产品、机械以及工程类产品的出 17521754 9.5 49.7 口逐渐增多,出口的商品日趋多样化。在出口 17721774 27.4 39.8 的制成品中,金属制品的比重在1814年到 17941796 45.1 18.1 1816年间为12%;在1854年与1856年间,这 18041806 50.2 10.9 个比重上升到了27%。]06因此,我们可以看 1834~1836 53.2 8.9 到,英国凭借庞大的国际市场规模,不仅推动 18541856 40.7 9.0 了纺织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与 t据来源:Joseph Inikori.African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产业升级。 in England: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 出口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英国的新 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Table 9.1. 兴制造业城市、商业城市不断崛起。约克郡作 为当时英国最活跃的出口地区,迅速发展成为 表1展示了英国羊毛纺织业出口市场的变 英国的制造业重镇。纽卡斯尔、布里斯托、利 动状况。在18世纪初期,英国的羊毛纺织品主 物浦、格拉斯哥等地也变成了新资源的汇聚 要销往欧洲国家,而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的 地、工业品的集散地与世界贸易的中心城市。 羊毛纺织品越来越多地出口到美洲与非洲殖 它们在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运送商品。英国国 民地。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对美洲与西非的 际市场规模的拓展,主要依托的不是欧洲那些 羊毛纺织品的出口达到高峰。此时,英国出口 相对发达的国家,而是依靠世界上相对落后的 到美洲与西非的羊毛纺织品已经是出口到南 国家。相比其他欧洲国家而言,英国能更为有 欧国家的近五倍。 效地在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拓展国际 对英国而言,美洲市场是重中之重。从 市场。 1700年到1776年,美洲殖民地的购买力增长 (二)18世纪中期英国贸易重心的转变 了五倍。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殖民地的民众 由于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业都处于成长 将30%的收入用于进口,购买英国的商品占据 期,各国政府往往遵循重商主义的政策,对 了他们进口的最主要部分。14们7 英国的产品比较抵触。加之在这一时期,英 如表2所示:在1700和1701年间,美洲大 国受到欧洲战争的影响与他国的经济封锁, 陆的殖民地共购买了10%的英国出口商品;到 英国的产品四处碰壁,难以在欧洲市场打开 了1770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约37%:到1797 销路。 年,达到了约57%。在18世纪,英国商品出口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海外贸易重心 到美洲的比重从10%上升到了近60%。因此, 有了很大的转向。英国海外市场的重心开始 才有学者指出:英国与美洲的贸易是英国海外 远离欧洲,放到了更为遥远的海外:美洲新大 贸易的最重要部分.[5]2oo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业提供了巨大的 利 润 刺 激,让纺织产业有机会 和动力去扩大投资,改进技术。 除了纺织业以外,庞 大 的 海 外市场 需 求 也 在推动英国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在 这 一 时期,英国工业制 成 品 以 及铁 制 品 的出口 总 量 在不断提升。在1750年,英国国内生产的铁制 品还不能满足自身需求。到了1814年,英国铁 制品的出口量则是进口总量的五倍多;到了19 世纪中叶,英国铁制品的出口总量又比19世纪 初期增加了约20倍,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 和。[12]95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海外运输能力的增 强,英国的金属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英 国精加工金属产 品、机械以及工程类产品的出 口逐渐增多,出口的商品日趋多样化。在 出 口 的制 成 品 中,金属制品的比重在 1814 年 到 1816年间为12%;在1854年 与1856年 间,这 个比重 上 升 到 了27%。[13]106因 此,我 们 可 以 看 到,英国凭借庞大的国际市场规 模,不 仅 推 动 了纺织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与 产业升级。 出口为英国提供 了 巨 大 的 机会,英 国 的 新 兴制造业城 市、商 业 城 市 不 断崛起。约克 郡 作 为当时英国最活跃的出口地区,迅 速发展 成 为 英国的制 造 业 重 镇。纽 卡 斯 尔、布 里 斯 托、利 物浦、格拉斯哥等地也变成了新资源的汇聚 地、工业品的集散地与世界贸易的中心城市。 它们在为全世界制造产品,运送商 品。英 国 国 际市场规模的拓 展,主要依托的不是欧洲那些 相对发达的国家,而是依靠世界上相对落后的 国家。相比其他欧洲国家而言,英 国能更 为 有 效地在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与地区拓展国际 市场。 (二)18世纪中期英国贸易重心的转变 由于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业都 处于成长 期,各国政府往往遵循重商主义的政策,对 英 国 的 产 品 比 较 抵 触。加 之 在 这 一 时 期,英 国受到欧洲战争的影响与他国的经济封锁, 英 国 的 产 品 四 处 碰 壁,难以在欧洲市场打开 销 路。 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的海外贸易重心 有了很 大 的 转 向。英 国 海 外 市 场 的 重 心 开 始 远离欧洲,放到了更为遥远的海 外:美 洲 新 大 陆、非洲以 及 东 方。1760年 前 后,英 国 与 邻 近 欧洲国家的贸易 份 额相 对下降,而 与其他地 区 的贸 易 额 却在 上 升。在1700年到1701年 间, 英国出口至欧洲的商品占其出口总额的85%; 在 1750 年 到 1751 年 间,这个比重减低至 77%;在 1772 年 到 1773 年 间,这 个 比 重 为 49%;在1797至1798年为30%。[9]669 表1 英国羊毛纺织品出口的地区份额 (%) 地区 年份 美洲与西非 南欧 1699~1701 6.1 39.4 1722~1724 10.1 53.8 1752~1754 9.5 49.7 1772~1774 27.4 39.8 1794~1796 45.1 18.1 1804~1806 50.2 10.9 1834~1836 53.2 8.9 1854~1856 40.7 9.0 数据来源:JosephInikori.AfricansandtheIndustrialRevolution inEngland:aStudyin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Devel- op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2: Table9.1. 表1展示了英国羊毛纺织业出口市场的变 动状况。在18世纪初期,英国的羊毛纺织品主 要销往欧洲国家,而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的 羊毛纺织品越来越多地出口到美洲与非洲殖 民地。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对美洲与西非的 羊毛纺织品 的出 口达 到 高峰。此时,英 国出口 到美洲与西非的羊毛纺织品已经是出口到南 欧国家的近五倍。 对英 国 而 言,美洲市场是重中之重。从 1700年到1776年,美洲殖民地的购买力增长 了五倍。在美国独 立战争之 前,殖 民地的民 众 将30%的收入用于进口,购买英国的商品占据 了他们进口的最主要部分。[14]17 如表2所示:在1700和1701年间,美洲大 陆的殖民地共购买了10%的英国出口商品;到 了1770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约37%;到1797 年,达到了约57%。在18世纪,英国商品出口 到美洲的比重从10%上升到了近60%。因此, 才有学者指出:英国 与 美洲的贸易 是英 国海外 贸易的最重要部分。[15]200 91
2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表2英国出口商品欧洲与美洲比重(%) 后,即到了18世纪中期,在西非进口的制成品 地区 年份 欧洲 美洲 当中,86.5%为英国的产品。因此,才有学者 指出非洲对英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贡献: 1700 85.3 10.3 “通过贸易,非洲市场使得英国技术的进步与 1750 77.0 15.6 扩散变得可能。”[]18 1770 49.2 37.3 在面临欧洲强敌的时候,英国积极去开拓 17971798 30.1 57.4 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在18世纪中 期以后成功地实现了海外贸易的战略调整:从 t据来源:S.L.Engerman.Mercantilism and Overseas Trade,. 1700-1800.in Roderick Floud and Donald McCloskey.The 欧洲转向了北美、西印度群岛以及非洲等地。 Economic History of Britain since 1700.vol.I[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Table 6. 由于出口的增长,英国商人面临的利润激励也 越来越明显,他们改进新技术的意愿也随之增 除了纺织品,英国对美洲出口的金属制品 强。而在英国成功地实施海外贸易重点调整 也相当可观,美洲市场对铁器制品和黄铜制品 背后,离不开英国政府对一个庞大的国际市场 的需求很大,极大促进了英国制铁与制铜产业 的开拓与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海军的作 的发展。[]同时,美洲市场对英国商品的需求 用是不容忽视的。 多种多样,拉动了英国出口的多样化。到了 (三)英国海军与国际市场规模的拓展 1770年,英国生产的铁器制品、铜器制品、陶瓷 英国之所以能如此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规 制品、玻璃制品、窗户玻璃、染色棉以及亚麻制 模,英国的海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中 品、丝织品以及法兰绒制品等,超过一半输出 海、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沿岸,英国的海军加 到了殖民地。16]57-58因此,美洲殖民地的消费需 强了军事基地的建设,形成捍卫英国海外利益的 求为英国的产品提供了新的机会,抵消了欧洲 安全网络,这些军事建设保护了英国的船只与货 市场份额缩减的损失。 物。1]17在1714年到1739年间,英国海军已经 表3西非进口的英国制成品与其他国家 取得了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有了这样的政治 制成品的比重(%) 前提,英国的国际市场规模才能有效拓展。 地区 英国制成品 其他国家制成品 当时海上航路并不安全,其中一个重要的 年份 所占的份额 所占的份额 威胁来自海盗。法国、西班牙以及荷兰等国家 1658,1659,1660 14.2 85.8 支持海盗劫掠英国的商船。曾经有一段时期, 1680,1681,1682 29.8 70.2 英国的贸易遭受了海盗的沉重打击。在1693 1684,1685,1693 49.5 50.5 年,绝大部分的英国商船被海盗中途拦 17011703 60.5 39.5 截。]12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国会与英国公司 17521754 68.0 32.0 积极支持英国政府对皇家海军的投资,建设强 1782~1784 71.4 28.6 大的皇家海军。海军为英国的商船保驾护航, 海盗的威胁才得以有效解除。 1834~1836 77.9 22.1 此外,英国海军还需要消解欧洲竞争对手 1854~1856 86.5 13.5 的威胁,削弱竞争对手在海外的竞争能力。英 t据来源:Joseph Inikori..African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国海军确保了英国贸易能有效避免来自劲敌 in England: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 opment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法国的竞争。即便是在拿破仑实施海上封锁 2002:512 期间,英国海军还能维系其对欧洲的贸易。当 在同一时期,英国利用其在非洲的优势地 时有人这样评论英国的海上贸易:“这个国家 位,将其他国家排挤出了非洲的市场。如表3 的航海受到了良好的保护,我们的船只优质, 所示:在17世纪中期,英国对西非的制成品出 海员优良,法国对我们难以构成竞争。”]在 口还不到西非进口总额的15%;而一个世纪之 皇家海军的保护下,英国的远洋运输没有受到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表2 英国出口商品欧洲与美洲比重 (%) 地区 年份 欧洲 美洲 1700 85.3 10.3 1750 77.0 15.6 1770 49.2 37.3 1797~1798 30.1 57.4 数据来源:S.L.Engerman.MercantilismandOverseasTrade, 1700-1800.in Roderick Floudand Donald McCloskey.The EconomicHistoryofBritainsince1700,vol.I[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Table6. 除了纺织品,英国对美洲出口的金属制品 也相当可观,美洲 市 场 对 铁器 制 品 和黄铜 制 品 的需求很大,极大 促 进 了 英国 制 铁 与制铜 产 业 的发展。[8]109同时,美洲市场对英国商品的需求 多种 多 样,拉动了英国出口的 多样化。到 了 1770年,英国生产的铁器制品、铜器制品、陶瓷 制品、玻璃制品、窗户玻璃、染色棉以及亚麻制 品、丝织品以及法兰绒制品等,超 过 一 半 输 出 到了殖民地。[16]57-58因此,美洲殖民地的消费需 求为英国的产品提供了新的机会,抵消了 欧 洲 市场份额缩减的损失。 表3 西非进口的英国制成品与其他国家 制成品的比重(%) 地区 年份 英国制成品 所占的份额 其他国家制成品 所占的份额 1658,1659,1660 14.2 85.8 1680,1681,1682 29.8 70.2 1684,1685,1693 49.5 50.5 1701~1703 60.5 39.5 1752~1754 68.0 32.0 1782~1784 71.4 28.6 1834~1836 77.9 22.1 1854~1856 86.5 13.5 数据来源:JosephInikori.AfricansandtheIndustrialRevolution inEngland:aStudyinInternationalTradeandEconomicDevel- opment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512. 在同一时期,英国利用其在非洲的优势地 位,将其他国家排挤出了非洲的市场。如 表3 所示:在17世纪中期,英国对西非的制成品 出 口还不到西非进口总额的15%;而一个世纪之 后,即到了18世纪中期,在西非进口的制成 品 当中,86.5% 为 英 国 的 产 品。因 此,才 有 学 者 指出非洲对英国 技 术进步 与产业升级 的贡献: “通过贸 易,非洲市场使得英国技术的进步与 扩散变得可能。”[8]18 在面临欧洲 强 敌的时 候,英国 积极去 开 拓 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在18世纪中 期以后成功地实 现 了海 外贸易 的战 略调整:从 欧洲转向 了 北 美、西 印 度 群 岛 以 及 非 洲 等 地。 由于出口的增长,英 国 商人面临的 利润 激励也 越来越明显,他们改 进 新技术的意 愿也 随之增 强。而在英国成功地实施海外贸易重点调整 背后,离不开英国政 府 对一个庞大 的国 际市场 的开拓与控 制。在 这 个 过 程中,英 国海军的 作 用是不容忽视的。 (三)英国海军与国际市场规模的拓展 英国之所以能如此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规 模,英国的海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地中 海、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沿岸,英国的海军加 强了军事基地的建设,形成捍卫英国海外利益的 安全网络,这些军事建设保护了英国的船只与货 物。[13]107在1714年到1739年间,英国海军已经 取得了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有了这样的政治 前提,英国的国际市场规模才能有效拓展。 当时海上航 路 并不安 全,其中 一个重 要 的 威胁来自海 盗。法 国、西班牙以及 荷兰 等国家 支持海盗劫 掠英 国的 商 船。曾经有一段 时期, 英国的贸易遭受了海盗的沉重打击。在1693 年,绝大部分的英国商船被海盗中途拦 截。[17]112在这 一 背 景 下,英国国会与英国公司 积极支持英国政 府 对皇 家海军 的投 资,建设强 大的皇家海 军。海 军 为 英 国的商船保 驾护航, 海盗的威胁才得以有效解除。 此外,英国海 军 还 需要消解欧 洲竞争 对 手 的威胁,削弱 竞 争 对 手 在海外的竞 争能力。英 国海军确保了英国贸易能有效避免来自劲敌 法国的 竞 争。即便是在拿破仑实施海上封锁 期间,英国海 军 还 能 维 系其对欧洲 的贸易。当 时有人这样评论英国的海上贸易:“这 个 国 家 的航海受到了良好的保护,我 们 的 船 只 优 质, 海员优良,法国 对我 们难 以构 成竞争。”[17]179在 皇家海军的保护 下,英 国的远洋运 输没 有受到 02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21 严重的干扰,在战争期间的船舶损失也相对较 的国内市场 少。而法国与英国相比则相形见绌,法国的海 美国政府通过内战,解决了国内市场分割 军原本有海上优势,但是法国的作战政策重视 的问题,整合了国内市场。正如波兰尼所说: 陆军而轻视海军。由于法国海军的缺失,“法 经济史向我们揭示,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不是 兰西的商业则不复见于海上。法兰西的边界 政府逐步放松对经济控制的结果。相反,它需 为敌国各军所封锁后,它只能以本国极有限的 要政府有意识地、强有力地干预才能实 物产为生,而英吉利则可以自中国远及马赛诸 现。[2]258“在整合国内市场的过程中,整个美国 塞特的全世界为市场。”[18]55在海上巡航的英 弥漫着政治气息,也布满了血迹。”[2]21美国内 国舰队能切断法属殖民地与其母国的联系,使 战就是市场整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它们无依无靠,这种情况一再发生。 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市场存在南北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的海外贸易常常受 隔,棉花成为美国南部的经济支柱,当时南部 到战争的干扰,法国的商业以及海外殖民地也随 号称“棉花王国”,其棉花出口主要销往欧洲大 之不振。凭借强大的海军,英国把政治优势转化 陆以及英国。此时,美国南部各州利用自由放 为了贸易优势,成功地拓展了国际市场规模。 任学说为奴隶制辩护,他们依赖对英国的原料 因此,国际市场规模的拓展并不是自然而 出口,进口廉价工业品,因此需要降低关税。 然的,这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对外能力。欧洲的 而北部各州则用武力干涉主义建立了美国统 贸易保护主义对英国的出口构成了巨大的障 一的市场,结束了美国南北市场的分隔。美国 碍,而英国的海军则为开拓与保障帝国的海外 内战以北方的军事胜利而告终。北方的胜利 市场提供了支持。正是由于英国政府依靠强 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维护了国家主权原则,这 大的海军,能有效主导国际市场规模,才能有 一原则后来被融入到宪法信条当中,挫败了各 效地执行其贸易政策,也能有效地推动技术进 州与地方控制州际贸易的企图。2]22而正是联 步与产业升级。 邦政府对此作出的努力,美国统一的国内市场 才得以形成与巩固。 三、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与 西进运动在美国政治经济史上有着重要 美国的技术进步 的意义,它为美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拓展 美国在19世纪末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 了一个新的广阔市场。早年,美国东部为经济 体,与英国取得世界经济霸权相比,美国的技 比较发达的地区。19世纪初期,移民开始向西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英国 部涌入。内战结束后的20多年里,美国政府对 类似的地方在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西部的开拓进一步加强,美国的疆界稳步向西 离不开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而与英国不同 推进。美国的中西部地区所占的经济份额显 的方面在于:美国主要依靠国内的市场规模。 著上升。从人口分布来看:在1810年的时候, 有学者就指出,英美霸权的一个显著的差别就 美国中西部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4%;到 在于:英国对殖民地比较依赖,而美国却有着 186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25%:到1900年,中 庞大的国内市场。1]os-12美国庞大的国内市 北部各州以及西部的人口达到了3000万,约 场规模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美国 占美国总人口的40%。22]323西部市场拓展的同 的内战塑造了统一的美国市场:其次是西进运 时,美国的地区差距也在缩减。在1840年的时 动拓展了新兴市场;再次是保护性关税提供了 候,西部地区创造的总收入还不及美国收入总 广阔的国内市场:最后,美国普通居民收入的 额的五分之一,仅为17%;而到了1920年,这 增长以及比较均衡的分配培育了美国国内的 个数字上升到54%.22]1美国政府积极参与向 购买能力。美国政府在拓展与维系国内市场 西部拓展市场与疆域,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政府 规模的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土地政策、移民政策、对 (一)内战、西进运动、保护性关税与美国 待印第安土著的政策以及修筑铁路的政策等,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严重的干扰,在战 争 期 间 的船 舶 损 失也相 对 较 少。而法国与英国相比则相形见绌,法国 的 海 军原本有海上优 势,但是法国的作战政策重视 陆军而 轻 视 海 军。由 于 法 国 海 军 的 缺 失,“法 兰西的商业则不复见于海上。法 兰 西 的 边 界 为敌国各军所封 锁 后,它只能以本国极有限的 物产为生,而英吉 利 则 可 以自 中 国 远及马 赛 诸 塞特的全 世 界 为 市 场。”[18]545在海上巡航的英 国舰队能切断法属殖民地与其母国的联系,使 它们无依无靠,这种情况一再发生。 在这样的 情 况 下,法国的海外贸易常常受 到战争的干扰,法国的商业以及海外殖民地也随 之不振。凭借强大的海军,英国把政治优势转化 为了贸易优势,成功地拓展了国际市场规模。 因此,国际市场规 模 的 拓展 并 不 是 自 然 而 然的,这离不开强大的国家对外能力。欧 洲 的 贸易保护主义对英国的出口构成了巨大的障 碍,而英国的海军 则 为 开 拓与 保 障 帝国的 海 外 市场提 供 了 支 持。正 是 由 于 英 国 政 府 依 靠 强 大的海军,能有效主导国际市场规模,才 能 有 效地执行其贸易 政 策,也能有效地推动技术进 步与产业升级。 三、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与 美国的技术进步 美国在19世 纪 末 成 为世 界 上 第一大 经 济 体,与英国取得世界经济霸权相 比,美 国 的 技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有着不同的特点。与 英 国 类似的地方在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离不开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而 与 英 国 不 同 的方面在 于:美国主要依靠国内的市场规模。 有学者就指出,英 美 霸 权 的一 个 显 著的差 别 就 在于:英国对殖民地比较依赖,而 美 国 却 有 着 庞大的 国 内 市 场。[19]106-122美国庞大的国内市 场规模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首先是 美 国 的内战塑造了统一的美国市场;其 次是西 进 运 动拓展了新兴市 场;再次是保护性关税提供了 广阔的国 内 市 场;最 后,美 国 普 通 居 民 收 入 的 增长以及比较均衡的分配培育了美国国内的 购买能 力。美国政府在拓展与维系国内市场 规模的过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内战、西 进 运 动、保护性关税与美国 的国内市场 美国政府通 过 内战,解决了 国内市场 分 割 的问题,整 合 了 国 内 市 场。正如波兰尼所说: 经济史向 我 们 揭 示,全 国 性 市 场 的 形 成,不 是 政府逐步放 松对 经济 控 制的结果。相 反,它需 要 政 府 有 意 识 地、强有力地干预才能实 现。[20]258“在整合国内市场 的过程中,整 个美国 弥漫着政治气息,也 布满 了血 迹。”[21]291美国内 战就是市场整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南北 战 争 以 前,美国的市场存在南北分 隔,棉花成为美国南部的经济支 柱,当 时 南 部 号称“棉花王国”,其 棉 花出口主要 销往 欧洲大 陆以及英国。此 时,美 国南部各州 利用 自由放 任学说为奴隶制 辩 护,他们依赖对 英国 的原料 出 口,进口廉价工业品,因 此 需 要 降 低 关 税。 而北部各州则用武力干涉主义建立了美国统 一的市场,结 束 了美 国 南北市场 的分 隔。美国 内战以北方的军事胜利而告终。北 方 的 胜 利 有着重要 的 意 义:它 维 护 了 国 家 主 权 原 则,这 一原则后来被融 入 到宪 法信条 当中,挫 败了各 州与地方控制州际贸 易 的企图。[21]292而 正是联 邦政府对此作出 的 努力,美国统一 的国 内市场 才得以形成与巩固。 西进运动在美国政治经济史上有着重要 的意义,它为美国的 技 术进步和产 业升 级拓展 了一个新的 广阔 市场。早 年,美国东 部为经济 比较发达的地区。19世纪初期,移民开始向西 部涌入。内战结束后的20多年里,美国政府对 西部的开拓进一 步 加强,美国的疆 界稳 步向西 推进。美国的中西部地区所占的经济份额显 著上升。从人口 分 布 来 看:在1810年 的 时 候, 美国中西部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 4%;到 1860年,这 一 比 重 达 到了25%;到1900年,中 北部各州以及西部的人口达到了3000万,约 占美国总人口的40%。[22]323西部市场拓展的同 时,美国的地区差距也在缩减。在1840年的时 候,西部地区创造 的 总 收入还不及 美国 收入总 额的五分 之 一,仅 为17%;而 到 了1920年,这 个数字上升到54%。[22]51美国政府积极参与向 西部拓展市场与 疆 域,与之紧密相 关的 是政府 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土地政策、移民政策、对 待印第安土著的 政 策以及 修筑铁路的 政策等, 12
2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乃至直接卷入到争夺领土的战争中。因此,美 美国收入的地区差别不大。从表4来看,美 国西进运动的成功推进,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推 国不仅收入稳步增长,地区差距也在减少。以前 动与支持。新兴市场的拓展为美国庞大的国 东北部地区,如新英格兰地区以及美国濒临大西 内市场规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移民人口 洋沿岸的中部各州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从1840 的增多与购买力的增强,也为美国后来的技术 年到1920年,新英格兰地区所占的个人收入份 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市场空间。除此以外, 额从17%下降到7%;美国濒临大西洋沿岸的中 由于当时美国的技术与产业相对落后,美国企 部各州个人收入所占的份额从41%下降到 业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也离不开政府的保护,美 25%。而在此期间,中北部地区的个人收入份额 国的关税政策为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13%上升到32%,西部地区从1860年间的 事实上,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曾是保 4%上升到15%。因此,单单拓展西部只是有了 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方。[2]1?尽管内战与西进 一个庞大的领地,而美国各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减 运动整合与拓展了美国的国内市场。但是,与 少为美国的民众提供了消费的基础,也为新兴技 欧洲相比,美国仍然是“后发展国家”。如果没 术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庞大的购买力。 有美国政府的积极保护,欧洲产品和技术就可 与欧洲大陆相比,美国的分配比较均衡。 能大规模占据美国市场,主导美国的技术与产 因此,较为均衡的分配培养了美国国内的购买 业。在美国内战前夕以及内战期间,南北的冲 能力。美国政府为收入分配的改善、培育民众 突使得美国国家能力受到挑战,美国的关税曾 的购买力,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南北 有所下降。而内战结束后,伴随美国国家能力 内战期间,南北双方就已经考虑了财富的再分 的提升,其关税又开始大幅度提高。从19世纪 配,政府为征集士兵的家庭提供救助计 60年代中期到1900年,美国关税税率大致维 划。[25]165而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美国政府实施 持在40%~50%之间.[2]79有了高关税保护, 的土地政策,对培育美国的购买力,促进平等 美国的幼稚产业才有机会依托美国庞大的国 社会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内市场成长壮大。在1869年,进口的制成品占 表4美国各个地区的个人收入分配比重 据了14%的美国市场份额;而到了1909年,这 一比重下降到了6%。在1869年时的美国,几 年份 地区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乎每个制造业都有10%左右乃至更多的产品 东北部地区 58 50 44 41 32 靠进口:而到了1909年,这个比重仅为5%。 新英格兰地区 17 14 11 10 7 在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取得的成效更为明 美国濒临大西洋沿 岸的中部各州 1 36 25 显,进口比重从12%下降为1.5%.[2]25而即便 具备了这些有利条件,如果国内购买力不足, 中北部地区 13 20 34 3632 也难以有效拉动技术进步。因此,美国政府积 东中北部地区 12 15 232223 西中北部地区 1 5 11 13 9 极培育民众的购买力就构成了国内市场规模 南部地区 29 26 15 15 21 的重要方面。 美国濒临大西洋沿 (二)平均的分配与美国民众的购买力 岸的南部各州 14 9 6 5 9 190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展示:美国的民众 东中南部地区 11 9 6 5 5 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强劲的消费能力。[2]1但是 西中南部地区 8 4 8 这种消费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崛起时 西部地区 8 15 落基山地区 3 期的美国,其普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美 西部濒临太平洋地区 12 国民众的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美国的收入与分 美国 100 100 100 100 100 配培育了美国国内的购买能力。乃至我们可 t据来源:Stanley Engerman and Robert Gallman.The Cam- 以说,当时政府培育的国内消费能力构成了美 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vol.2.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 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国国内市场规模最为重要的方面。 Press,2000:52.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乃至直接卷入到争夺领土的战争中。因 此,美 国西进运动的成 功 推 进,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推 动与支 持。新兴市场的拓展为美国庞大的国 内市场规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移民 人 口 的增多与购买力 的 增 强,也为美国后来的技术 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市场空间。除此 以 外, 由于当时美国的技术与产业相对落后,美 国 企 业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也离不开政府的保护,美 国的关税政策为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实 上,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 曾 是 保 护主义最为 盛 行 的 地 方。[23]17尽管内战与西进 运动整合与拓展了美国的国内市场。但 是,与 欧洲相比,美国 仍 然是“后 发 展 国家”。如 果 没 有美国政府的积 极 保 护,欧洲产品和技术就可 能大规模占据美 国 市 场,主导美国的技术与产 业。在美国内战前夕以及内战期间,南北 的 冲 突使得美国国家能力受到挑战,美 国的关 税 曾 有所下降。而内 战 结 束 后,伴随美国国家能力 的提升,其关税又开始大幅度提高。从19世纪 60年 代 中 期 到1900年,美国关税税率大致维 持在40%~50%之 间。[24]179有了高关税保护, 美国的幼稚产业才有机会依托美国庞大的国 内市场成长壮大。在1869年,进口的制成品占 据了14%的美国市场份额;而到了1909年,这 一比重下降到了6%。在1869年时的美国,几 乎每个制造 业 都 有10%左右乃至更多的产品 靠进口;而 到 了 1909 年,这 个 比 重 仅 为 5%。 在这一 时 期,美国钢铁业取得的成效更为明 显,进口比重从12%下降为1.5%。[22]725而即便 具备了这 些 有 利 条 件,如 果 国 内 购 买 力 不 足, 也难以有效拉动技术进步。因此,美国政 府 积 极培育民众的购买力就构成了国内市场规模 的重要方面。 (二)平均的分配与美国民众的购买力 1900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展示:美国的民众 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强 劲 的 消 费能力。[21]291但 是 这种消费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崛 起 时 期的美国,其普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美 国民众的收入分 配 比 较 平 均,美 国 的收入 与 分 配培育了美国国内的购买能力。乃 至 我 们 可 以说,当时政府培 育 的 国 内消 费 能 力构成 了 美 国国内市场规模最为重要的方面。 美国收入的地区差别不大。从表4来看,美 国不仅收入稳步增长,地区差距也在减少。以前 东北部地区,如新英格兰地区以及美国濒临大西 洋沿岸的中部各州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从1840 年到1920年,新英格兰地区所占的个人收入份 额从17%下降到7%;美国濒临大西洋沿岸的中 部各 州 个 人 收 入 所占的份额从 41% 下 降 到 25%。而在此期间,中北部地区的个人收入份额 从13%上 升 到32%,西 部 地 区 从1860年 间 的 4%上升到15%。因此,单单拓展西部只是有了 一个庞大的领地,而美国各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减 少为美国的民众提供了消费的基础,也为新兴技 术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庞大的购买力。 与欧洲 大 陆 相 比,美国的分配比较均衡。 因此,较为均衡的分 配 培养了美国 国内 的购买 能力。美国政府 为 收 入 分 配的改善、培 育民众 的购买力,也 起 到了 非 常重要的 作用。在南北 内战期间,南北双方 就 已经考虑了 财富 的再分 配,政府为征集士兵的家庭提供救助计 划。[25]165而尤 其 值 得 重 视 的 是,美 国 政 府 实 施 的土地政 策,对培育美国的购买 力,促 进 平 等 社会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表4 美国各个地区的个人收入分配比重 年份 地区 1840 1860 1880 1900 1920 东北部地区 58 50 44 41 32 新英格兰地区 17 14 11 10 7 美国 濒 临 大 西 洋 沿 岸的中部各州 41 36 33 31 25 中北部地区 13 20 34 36 32 东中北部地区 12 15 23 22 23 西中北部地区 1 5 11 13 9 南部地区 29 26 15 15 21 美国 濒 临 大 西 洋 沿 岸的南部各州 14 9 6 5 9 东中南部地区 11 9 6 5 5 西中南部地区 4 8 4 5 8 西部地区 - 4 7 8 15 落基山地区 3 3 3 西部濒临太平洋地区 4 5 12 美国 100 100 100 100 100 数 据 来 源:StanleyEngermanand RobertGallman.TheCam- bridgeEconomicHistoryoftheUnitedStates,vol.2.TheLong Nineteenth Centur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52. 22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23 随着美国西部疆域的拓展,政府将土地售 年”,乃至可以说是“失去的二十年”。 卖。而在售卖土地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土地法 (一)国际市场规模与战后日本的技术进步 令让民众有能力以低价获得,每英亩土地只需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技术进步 一美元或者两美元;同时,售卖土地的门槛也 与产业升级的步伐停滞了。日本以往迅速上 在不断降低。在1785年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 升的各个产业变得裹足不前。日本通讯技术 最小售地面积为640英亩;到了1800年,国会 经历了从成功到失败的历程。在1991年,日本 要求的最小售地英亩数减半;到了1804年,再 通讯设备出口占发达国家出口总额的27%;到 次减半。而1832年颁布的土地法案规定的最 了2001年,这个比重下跌到8%。日本整个通 小售地英亩数降至40英亩。[2]274-25这样,更多 讯行业的贸易盈余从1990年的100亿美元下 的低收入者就能购置土地。在出售土地的过 降到2001年的40亿美元。[2]1与此同时,日本 程中,成效比较显著的是美国内战时期颁布的 的半导体产业在90年代经历了显著的衰落。 《宅地法》,该法案规定,申请者只需缴纳十美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的动态随机 元的登记费,并在该土地上住满五年,就可以 存储器占据世界市场的份额为80%左右,到了 免费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 2000年,跌至20%左右。[2]1 因此,美国在19世纪后半期与20世纪初 日本的产业也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技 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美国逐渐变成一个消费 术能力的升级也变得极为缓慢。在20世纪90 经济与消费社会。而消费经济与消费社会的 年代上半期,制造业中的精密仪器及机械行业 形成源于美国民众收入稳步增长,地区差距缩 的产值增值下降了20%,交通运输业的产值增 小,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美国政府培育出了一 值下降了13%。在日本的四大机械产业中,仅 个庞大的国内市场,以此支撑了美国的技术进 电子产业有所增长。而这得益于90年代早期 步与产业升级。 日本对计算机和通讯器材需求的增长。随着 尽管英国和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90年代下半期需求的萎缩,电子产业又跌入 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其世界经济霸权提供 低谷。[28]51-52 了支撑。但是,美国与英国相比却有显著的不 从测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重 同。在19世纪,美国的经济不像其他工业化国 要指标一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日本也落后于 家那样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从19世纪20年代 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从1990年到1996年,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百年时间里,美国的出 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8(中国大陆为7.6: 口量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26]19 中国香港为1.8:中国台湾为3.8:韩国为2)。 美国与英国存在上述不同,也有着共同的 从1999年到2003年,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为 地方,就是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它们的区别 0.05(中国大陆为4.1:中国香港为1.9:台湾为 仅在于,英国靠的是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 0.5;韩国为1.9)。[2]因此,与英国与美国相 模;而美国靠的是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 比,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是昙花一现 两个国家对市场规模都有着显著的控制能力。 的。要回答日本进入90年代以后的相对衰 而二战后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则走了 落,就要寻找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支撑日 不同的道路。 本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市场规模有何特 殊性。 四、市场规模的主导权与 由于日本的国内市场狭小,因此,市场规 日本的技术与产业 模限制了日本的技术进步。二战结束后,美国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 提供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国际市场规模正好弥 长和技术进步。而日本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 补了日本国内市场规模的不足。在出口导向 与产业升级却没有能持续下去。进入20世纪 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日本利用世界资本主义 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遭遇了“失去的十 的市场规模,拉动了国内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随着美国西部疆 域 的 拓 展,政 府 将 土 地 售 卖。而在售卖土 地 的 过 程 中,大 部 分的土 地 法 令让民众有能力 以 低 价 获 得,每 英 亩土地 只 需 一美元或 者 两 美 元;同 时,售 卖 土 地 的 门 槛 也 在不断降低。在1785年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 最小售地面积 为640英 亩;到 了1800年,国 会 要求的最小 售地英 亩 数 减半;到 了1804年,再 次减半。而1832年 颁 布的土 地 法 案 规 定 的 最 小售地英亩数降至40英亩。[22]274-275这样,更多 的低收入者就能购置土地。在 出 售 土 地 的 过 程中,成效比较显 著 的 是 美国 内 战 时期颁 布 的 《宅地 法》,该 法 案 规 定,申请者只需缴纳十美 元的登记 费,并在该土地上住满五年,就 可 以 免费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 因此,美国在19世 纪 后 半 期 与20世 纪 初 期经历了巨大的 变 迁,美国逐渐变成一个消费 经济与 消 费 社 会。而 消 费 经 济 与 消 费 社 会 的 形成源于美国民众收入稳步增长,地区差 距 缩 小,收入分配 比 较 平 均。美国政府培育出了一 个庞大的国内市 场,以此支撑了美国的技术进 步与产业升级。 尽管英国和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都取得了重大的 成 就,为其世界经济霸权提供 了支撑。但是,美 国 与 英 国相 比 却 有显著 的 不 同。在19世纪,美国的经济不像其他工业化国 家那样严重依赖海外市场。从19世纪20年代 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百年时间里,美国 的出 口量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26]419 美国与英国存在 上 述 不 同,也 有 着 共 同 的 地方,就是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它们的 区 别 仅在于,英国靠的是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 模;而美国靠的是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 两个国家对市场 规 模 都有着 显 著的控制 能 力。 而二战后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则走了 不同的道路。 四、市场规模的主导权与 日本的技术与产业 二战结束以 后,日本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增 长和技术进 步。而 日 本 的 经 济增 长、技术 进 步 与产业升级却没有能持续下去。进入20世 纪 90年 代 以 后,日本的经济遭 遇 了 “失 去 的 十 年”,乃至可以说是“失去的二十年”。 (一)国际市场规模与战后日本的技术进步 进入20世纪90年 代 以 后,日 本 技 术 进 步 与产业升级的步伐停滞了。日 本 以 往 迅 速 上 升的各个产业变得裹足不前。日 本 通 讯 技 术 经历了从成功到失败的历程。在1991年,日本 通讯设备出口占发达国家出口总额的27%;到 了2001年,这个比重下跌到8%。日本整个通 讯行业的贸易盈 余 从1990年 的100亿 美 元 下 降到2001年的40亿美元。[27]31与此同时,日本 的半导体 产 业 在 90年代经历了显著的衰落。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生产的动态随机 存储器占据世界市场的份额为80%左右,到了 2000年,跌至20%左右。[27]71 日本的产业 也 变得越 来越没有竞 争 力,技 术能力的升级也变得极为缓慢。在20世纪90 年代上半期,制造业 中 的精密仪器 及机 械行业 的产值增值下降了20%,交通运输业的产值增 值下降了13%。在日本的四大机械产业中,仅 电子产业有 所增 长。而这得 益于90年代早 期 日本对计算机和通讯器材需求的增长。随 着 90年代下半期需求的萎缩,电子产业又跌入 低谷。[28]51-52 从测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重 要指标———全要素 生产 率来 看,日 本 也 落 后 于 其他 亚 洲 国家 和 地区。从1990年 到1996年, 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8(中国 大陆为7.6; 中国香港为1.8;中 国 台 湾 为3.8;韩 国 为2)。 从1999年到2003年,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为 0.05(中国大陆为4.1;中国香港为1.9;台湾为 0.5;韩国 为1.9)。[29]55因 此,与英国与美国相 比,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是昙花一现 的。要回 答 日 本 进 入 90 年代以后的相对衰 落,就要寻找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支 撑 日 本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市场规模有何特 殊性。 由于日本的国内市场狭小,因 此,市 场 规 模限制了日 本的 技术 进 步。二战结束后,美国 提供的全球资本主义的国际市场规模正好弥 补了日本国内市场规模的不足。在 出 口 导 向 型的经济增长模 式 下,日本利用世 界资 本主义 的市场规模,拉动了 国 内的技术进 步与 产业升 32
2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级。在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 层次的起源在更早的时候就初现端倪。20世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主 纪70年代,日本商品开始大量涌入美国,压倒 要依靠国际市场来拉动。 了美国对日的商品出口。到了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日本的电子技术、光学仪器、半 中期,日本对美出口商品总额是美国对日出口 导体以及金属制造等技术在迅速赶超欧美国 的两倍,美国每年对日贸易赤字达到了500亿 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日本的民用电子产业 美元。[30]292 是日本最大的经济部门,也是技术进步最快的 从汽车产业来看,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 部门;同时,这个部门也是最大的、利润最丰厚 危机以后,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量迅速飙升。 的出口部门。当时,日本的录像机、电视机接 进入80年代以后,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占美国 收器、影碟机、音像器材、磁带录制设备、摄像 市场汽车销售额的20%;令人吃惊的是,日本 机等都有了很多改进,也逐渐占据海外市场。 的汽车占美国进口汽车总量的67%。1980 大量的电子产品遍及世界市场,也涌现了一批 年,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销售了70万辆,是 世界知名的品牌,如索尼、东芝、松下、佳能、三 1970年的3.5倍。与此同时,美国的三大汽 洋、尼康等。开放的世界市场则为日本的电子 车公司全部亏本,这是通用汽车公司自1921 技术与产业提供了庞大的购买力,保证了技术 年以来的第一次亏本。而克来斯勒公司则是 进步的市场规模,为日本电子技术进步与产业 依靠政府的贷款担保才摆脱了困境。在1980 升级提供了必要的刺激。 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 日本汽车产业的情况也与日本电子产业 生产国。[31]480 的情况类似,国际市场规模也为日本汽车产业 就彩电行业来看,从1975年开始,在短短 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条件。战 的18个月间,美国市场上日本彩色电视接收器 后日本汽车产业的技术起点很低。由于国际 所占的份额就从15%迅速上升到40%。从 市场规模的扩展,日本开始生产低价位车,并 1966年到1970年间,美国电视机接收器工厂 通过国际市场来回收资金、积累能力。与苏联 的平均就业人数就从六万多人下降到了四万 相比,苏联的汽车产业就缺少国际市场提供的 多人,四年间该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了32%; 购买力,因而缺少持续的市场刺激。因此,美 而同期,该行业的工作时间也下跌了 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为日本的技术 42%。[33]160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已经严 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利用美 重影响美国的产业安全与就业。1955年,美国 国主导下的国际市场,日本的电子产品、汽车 还有27家工厂制造电视机,但是到了80年代, 产业有更多的技术改进机会,也使得日本企业 仅剩下一家美国厂商还在继续制造电视。[30]23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能力。 美国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导地位也在不断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由于日本岛内 受到侵蚀。日本崛起时期,美国微电子产品占 市场有限,日本政府难以在国内开拓出有效的 据世界市场的份额迅速下跌到40%:而在集成 国内市场规模。日本对国际市场规模高度依 电路领域,日本占据的份额上升到全球贸易 赖,却没有掌握主导权,这个主导权掌握在美 的75%.[3] 国手中。主导权的缺失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 日本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引发了持续 日本追求技术大国过程中的波折。当美国提 的美日政治冲突。日本的扩张使得美国相关 供国际市场规模的意愿下降时,日本的技术进 产业部门,包括这些部门的工人与企业家产生 步与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很快就转变成了 了严重的不满情绪。一项问卷发现,美国人相 教训。 信日本会在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号强国。[3)1991 (二)国际市场规模的萎缩与日本的困境 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当美国领导人和美国民众 尽管日本的问题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 被问及:哪些问题损害了美国核心利益的时 后才集中表现出来,但是引发日本问题更为深 候,无论是美国的民众还是美国的领导人,都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级。在二战结束后 至20世 纪80年 代,日 本 的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主要集中在民用领域,主 要依靠国际市场来拉动。 这一时期,日本 的 电 子 技 术、光 学 仪 器、半 导体以及金属制造等技术在迅速赶超欧美国 家,取得了重 大 的 进 展。日本的民用电子产业 是日本最大的经 济 部 门,也是技术进步最快的 部门;同时,这个部门也是最大的、利润最丰厚 的出口部 门。当 时,日 本 的 录 像 机、电 视 机 接 收器、影碟 机、音 像 器 材、磁 带 录 制 设 备、摄 像 机等都有 了 很 多 改 进,也 逐 渐 占 据 海 外 市 场。 大量的电子产品遍及世界市场,也 涌现了 一 批 世界知名的品牌,如索尼、东芝、松 下、佳能、三 洋、尼康等。开放 的 世 界 市场 则 为 日本的 电 子 技术与产业提供了庞大的购买力,保证了 技 术 进步的市场规模,为日本电子技术进步与产业 升级提供了必要的刺激。 日本汽车产业的情况也与日本电子产业 的情况类似,国际 市 场 规 模也 为 日 本汽车 产 业 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条件。战 后日本汽车产业的技术起点很 低。由 于 国 际 市场规模 的 扩 展,日 本 开 始 生 产 低 价 位 车,并 通过国际市场来回收资金、积累能 力。与 苏 联 相比,苏联的汽车 产 业 就 缺少 国 际 市场提 供 的 购买力,因而缺少持续的市场刺激。因 此,美 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国际市场为日本的技术 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利 用 美 国主导下 的 国 际 市 场,日 本 的 电 子 产 品、汽 车 产业有更多的技 术 改 进 机 会,也 使 得日本 企 业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由 于 日 本 岛 内 市场有限,日本政 府 难 以 在国 内 开 拓出有 效 的 国内市 场 规 模。日本对国际市场规模高度依 赖,却没有 掌 握 主 导 权,这 个 主 导 权 掌 握 在 美 国手中。主导权的缺失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 日本追求技术大国过程中的波 折。当 美 国 提 供国际市场规模的意愿下降时,日 本的技 术 进 步与产 业 升 级 的 成 功 经 验 很 快 就 转 变 成 了 教训。 (二)国际市场规模的萎缩与日本的困境 尽管日本的问题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 后才集中表现出 来,但是引发日本问题更为深 层次的起源在更早的时候就初现端倪。20世 纪70年代,日本商品开始大量涌入美国,压倒 了美国对日的商品出口。到了20世纪80年代 中期,日本对美出口 商 品总额是美 国对 日出口 的两倍,美国每年对日贸易赤字达到了500亿 美元。[30]292 从汽车产 业 来 看,在1979年 第 二 次 石 油 危机以后,日本汽车在美国的销量迅速飙升。 进入80年代以 后,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占美国 市场汽车销售额的20%;令 人 吃 惊 的 是,日 本 的汽车占美国进口 汽车总量的 67%。1980 年,丰田 汽 车 在 美 国 市 场 销 售 了 70 万 辆,是 1970年的3.5 倍。与 此 同 时,美 国 的 三 大 汽 车公司全 部 亏 本,这是通用汽车公司自 1921 年以来的第一次亏本。而克来斯勒公司则是 依靠政府的贷款担保才摆脱了困境。在1980 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 最大的汽车 生产国。[31]480 就彩电行业 来 看,从1975年 开 始,在 短 短 的18个月间,美国市场上日本彩色电视接收器 所占 的 份 额 就 从 15% 迅 速 上 升 到 40%。从 1966年到1970年 间,美国电视机接收器工厂 的平均就业人数就从六万多人下降到了四万 多人,四年间该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了32%; 而 同 期,该行业的工作时间也下跌了 42%。[33]160日本的技术 进步与产业 升级 已经严 重影响美国的产业安全与就业。1955年,美国 还有27家工厂制造电视机,但是到了80年代, 仅剩下一家美国厂商还在继续制造电视。[30]293 美国在计算机行业的领导地位也在不断 受到侵蚀。日本崛 起时期,美国微电 子产品占 据世界市场的份额迅速下跌到40%;而在集成 电路领 域,日本占据的份额上升到全球贸易 的75%。[33] 日本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引发了持续 的美日 政 治 冲 突。日 本 的 扩 张 使 得 美 国 相 关 产业部门,包括这些 部 门的工人与 企业 家产生 了严重的不 满情 绪。一项问 卷发现,美 国人相 信日本会在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号强国。[34] 1991 年的一份报告显 示,当 美国领导人 和美 国民众 被问及:哪些问题损害了美国核心利益的时 候,无论是美国的民众还是美国的领导人,都 42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25 认为日本对美国经济上的挑战已经超过了苏 观其市场的形成历程,却远非自由放任,而是 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更为严重地损害了美国 有着持续的政府干预。英美市场的建立与拓 的核心利益。[3]美国众议院的报告指出:“我们 展与其市场的运行遵循了不同的原则。18世 相信,日本工业化的成就以及现有的经济目标 纪英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国际 对美国造成的冲击,会跟当时苏联的人造卫星 市场规模;19世纪美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 上天给美国带来的冲击一样严重”。[36]51 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二者殊途同归,英国 因此,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让美日 与美国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 经贸关系陷入了长期的紧张。美国用其政治 工业革命。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 力量来遏制日本的贸易发展。1972年,美国迫 英美两国都掌握着市场规模的主导权。这让 使日本接受对纺织品的自愿出口限制,而这样 两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具有可持续性,也 的限制一直持续不断:1969年和1978年针对 为此后英美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日本的钢铁:1977年针对彩电:1981年到1993 的基础。 年针对汽车。在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超 二战后,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留给 级301条款”,并利用该条款,让美国的超级 了世人重要的经验教训。与英国类似的是,日 计算机、卫星以及木材等产品进入了日本 本依靠的是国际市场规模拉动技术进步与产 市场。【30]293 业升级。但是日本却没有控制国际市场规模 由于日本高度依赖出口,但是却又没有掌 主导权,这个国际市场被美国牢牢控制。当美 握国际市场规模的主导权,因此,拉动日本技 国提供国际市场规模的意愿下降时,国际市场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国际市场规模难以得到 就难以容纳日本巨大的产能。与美国不同的 保障。1985年9月22日,包括美国、日本、联 是,日本的国内市场相对狭小,日本政府也难 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在内的五国集团代表在 以像美国那样开拓出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规 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与会代表达成协议, 模。因此,当国际市场规模萎缩的时候,日本 让美元针对德国马克和日元贬值。不到一周 的国内市场规模也难以发挥有效的替代作用。 时间,美元对日元贬值了10%。到了1987年, 所以,我们看到,英国、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 美元对日元贬值了42%。在美国的多方面压 升级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无论是国际 力下,日本的国际市场规模开始缩减。在80年 的还是国内的,这个庞大的市场规模支撑它们 代中期以后,日本的出口开始出现显著的停 赢得世界经济霸权。而日本的技术进步与产 滞。因此,依赖美国提供的国际市场规模,战 业升级则遇到了重大挫折,这是因为日本政府 后日本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取得了巨大的 没有主导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无论是国际的 成功。而与此同时,由于依赖比日本远为强大 还是国内的。 的世界经济霸权提供的市场规模,日本政府对 英国、美国与日本追求技术大国地位的历 国际市场规模缺乏主导权。当美国向日本提 史,让我们认识到:技术大国地位的取得离不 供国际市场规模的意愿下降时,日本的发展就 开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中国的技术发展与 遭遇到巨大的瓶颈,日本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也需要重视政府对市场规模主导权 也就难以继续下去。日本经济开始进入“失去 的掌握。 的二十年”,乃至很多年。 一方面,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需 要赢得对国际市场规模的主导权。日本的技 五、小结与思考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对世界经济霸权美国构成 本文梳理了英国、美国与日本技术进步与 了重大的冲击,这让美国提供国际市场规模的 产业升级的历史,展示了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 意愿下降。中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已经 对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 并将持续构成对美国产业的冲击。如果继续 尽管英美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但是纵 依赖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中国的技术进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2013年第2期 黄琪轩 技术大国起落的历史透视 认为日本对美国经济上的挑战已经超过了苏 联对美国的军事 威 胁,更为严重地损害了美国 的核心利益。[35]美国众议院的报告指出:“我们 相信,日本工业化 的 成 就 以及 现 有 的经济 目 标 对美国造成的冲 击,会跟当时苏联的人造卫星 上天给美国带来的冲击一样严重”。[36]754 因此,日本的技术 进 步 与产 业 升 级 让 美 日 经贸关系陷入了长期的紧张。美 国 用 其 政 治 力量来遏制日本的贸易发展。1972年,美国迫 使日本接受对纺织品的自愿出口限制,而 这 样 的限制一 直 持 续 不 断:1969年 和1978年 针 对 日本的钢铁;1977年针对彩电;1981年到1993 年针对汽车。在1988年,美国国 会 通 过 了“超 级301 条 款”,并 利 用 该 条 款,让 美 国 的 超 级 计算 机、卫星以及木材等 产品进入了日本 市场。[30]293 由于日本高度依 赖 出 口,但 是 却 又 没 有 掌 握国际市场规模的主导权,因 此,拉 动 日 本 技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国际市场规模难以得到 保障。1985年9月22日,包 括 美 国、日 本、联 邦德国、法国以及 英 国 在 内的 五 国 集团代 表 在 纽约广场饭 店 举 行 会 议。与 会代 表 达 成 协议, 让美元针对德国马克和日元贬 值。不 到 一 周 时间,美元对日元贬值了10%。到了1987年, 美元对日 元 贬 值 了42%。在美国的多方面压 力下,日本的国际市场规模开始缩减。在80年 代中期 以 后,日本的出口开始出现显著的停 滞。因此,依赖美国提供的国际市场规模,战 后日本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取得了巨大的 成功。而与此同 时,由于依赖比日本远为强大 的世界经济霸权提供的市场规模,日本政 府 对 国际市场规模缺乏主导权。当 美 国 向 日 本 提 供国际市场规模的意愿下降时,日 本的发 展 就 遭遇到巨大的瓶 颈,日本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也就难以继续下去。日 本 经 济开始 进 入“失 去 的二十年”,乃至很多年。 五、小结与思考 本文梳理了英国、美 国 与 日 本技术 进 步 与 产业升级的历史,展示了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 对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 尽管英美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但 是 纵 观其市场 的 形 成 历 程,却 远 非 自 由 放 任,而 是 有着持 续 的 政 府 干 预。英 美 市 场 的 建 立 与 拓 展与其市场的运行遵循了不同的原则。18世 纪英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国际 市场规模;19世纪美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政 府主导的国 内市 场规 模。二者殊途同 归,英国 与美国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 工业革命。在技术 进步与产 业升级的过 程中, 英美两国都掌握着市场规模的主导权。这 让 两国的技术进步 与 产业 升级具 有可 持续性,也 为此后英美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二战后,日本 的 技 术进步与产 业升级 留 给 了世人重要 的经 验教 训。与英国类似 的是,日 本依靠的是国际市场规模拉动技术进步与产 业升级。但是日本却没有控制国际市场规模 主导权,这个 国 际 市 场 被美国牢牢 控制。当美 国提供国际市场 规 模的 意愿下 降时,国 际市场 就难以容纳日本巨大的产能。与 美 国 不 同 的 是,日本的国内市场相对狭小,日 本 政 府 也 难 以像美国那样开拓出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规 模。因此,当国际市场规模萎缩的时候,日 本 的国内市场规模 也 难以发 挥有效的替 代作用。 所以,我们看到,英国、美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 升级离不开政府 主 导的 市场规 模,无论是国 际 的还是国内的,这个 庞 大的市场规 模支 撑它们 赢得世 界 经 济 霸 权。而 日 本 的 技 术 进 步 与 产 业升级则遇到了 重 大挫 折,这是因为 日本政府 没有主导一个庞 大 的市 场规模,无 论是国际 的 还是国内的。 英国、美国与 日 本 追求技术大 国地位 的 历 史,让我们 认 识 到:技 术 大 国 地 位 的 取 得 离 不 开政府主导的市场规模。中 国 的 技 术 发 展 与 产业升级,也需要重 视 政府对市场 规模 主导权 的掌握。 一方 面,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 级,需 要赢得对国际市场规模的主导 权。日 本 的 技 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对世界经济霸权美国构成 了重大的冲击,这让 美 国提供国际 市场 规模的 意愿下 降。中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已经 并将持续构成对美国产业的冲 击。如 果 继 续 依赖美国主导的 国 际市 场规模,中 国的技术 进 52
2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步与产业升级可能会遭遇日本当年遇到的瓶 展,中国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才能更 颈。因此,英国在18世纪中期贸易重心的转 好地实现。 移,对当前中国就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英 鸣谢:感谢朱天飚、钟杨、叶静、耿曙、周 国发现欧洲各国的保护主义对英国商品出口 强、魏英杰、李振、刘娟凤等老师在论文写作过 构成巨大障碍的时候,英国开始积极去寻求新 程中提供的建议与帮助。 兴的国际市场,并且凭借强大的海军,有效地 主导了国际市场,也有效地支撑了英国的技术 参考文献: 进步与产业升级,支撑了英国世界经济霸权的 [1 Wesley Cohen.Daniel Levinthal.Absorptive Capacity: 实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 就。在中国较深程度地卷入国际分工的同时,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 (1): 128-129. 我们也需要积极调整对外经济政策。中国要 [2 Ester Boserup.Pop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就需要防止 Chan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对发达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拓展与培育发展 1981. 中国家市场。新兴国际市场的拓展与培育,让 [3 Edwin Mansfield.Social and Private Rates of Re- 中国能较为有效地掌握国际市场规模的主导 turn from Industrial Innovations [J].Quarterly 权,也让中国未来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有着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91(2):221-240. 更大的回旋余地。 [4]Tianbiao Zhu.Developmental States and Threat Perceptions in Northeast Asia[J].Journal of Con- 另一方面,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flict.Security and Development.2002.2(1): 也需要把握国内市场规模的主导权。美国培 6-29. 育与发展国内市场,给我们留下重要的经验: [5]Vernon Ruttan.Is War Necessary for Economic 要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国内市场 Growth?Military Procurement and Technology De- 规模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乃至可以说国内市场 velopment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规模的意义更为重要。随着英国殖民地的相 Press,2006. 继独立,英国政府主导的国际市场规模也受到 [6 Adam Smith.The Wealth of Nations[M].Hampshire, UK:Harriman House,2007. 冲击:而美国政府主导的国内市场规模则更具 [7]Allyn Young.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持久性。而国内市场规模的拓展,离不开居民 Progress [J].The Economic Journal.1928.38 收入的提高,国内分配的改善。日本在遭遇国 (152):527-542. 际市场规模萎缩的时候,难以用国内市场规模 [8 Joseph Inikori.African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 予以替代。而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拥有 tion in England:a Stud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的潜在优势和条件。但是, Economic Development M].Cambridge:Cam- 即便有这些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的形成也不是 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reface. 自然而然的。如果国内市场得不到有效的保 [9][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 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M].顾良,施康强译.北 护,居民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收入分配得不 京:三联书店,1992. 到有效改善,国内市场规模就难以得到有效 [10]Patrick O'Brien.Deconstructing the British Indus- 地拓展。国内的购买力如果难以消化技术进 trial Revolution as a Conjuncture and Paradigm for 步与产业升级过程中提供的巨大产能,技术 Global Economic History.in Jeff Horn.Leonard 进步与产业升级就缺乏持续的动力。因此, Rosenband and Merritt Roe Smith.Reconceptual- 在开拓新兴的国际市场规模的同时,我们也 iz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M].Cambridge, 需要积极培育和拓展国内市场规模。尤其加 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2010. [11]Knick Harley.Trade:Discovery.Mercantilism and 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国 Technology.in Roderick Floud and Paul Johnson. 内分配,增强本国居民的购买力。在这种情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Modern Brit- 况下,中国的国内市场规模才能得到有效拓 ain,Volumel.Industrialization.1700-1860[M]. C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步与产业升级可能会遭遇日本当年遇到的瓶 颈。因此,英 国 在 18 世纪中期贸易重心的转 移,对当前中国就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 英 国发现欧洲各国的保护主义对英国商品出口 构成巨大障碍的 时 候,英国开始积极去寻求新 兴的国际 市 场,并且凭借强大的海军,有 效 地 主导了国际市场,也有效地支撑了英国的技术 进步与产业升级,支撑了英国世界经济霸权的 实现。改革开放 后,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 就。在中国较深程度地卷入国际分工的同时, 我们也需要积极调整对外经济政策。中 国 要 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就需要 防 止 对发达国家市场 的 过 度 依 赖,拓 展 与培育 发 展 中国家市场。新兴国际市场的拓展与培育,让 中国能较为有效地掌握国际市场规模的主导 权,也让中国未来 的 技 术 进步 与 产 业升级 有 着 更大的回旋余地。 另一方 面,中国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 也需要把握国内市场规模的主导权。美 国 培 育与发展 国 内 市 场,给 我 们 留 下 重 要 的 经 验: 要实现持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国内 市 场 规模能发挥重要 的 作 用,乃至可以说国内市场 规模的 意 义 更 为 重 要。随 着 英 国 殖 民 地 的 相 继独立,英国政府 主 导 的 国际 市 场 规模也 受 到 冲击;而美国政府 主 导 的 国内 市 场 规模则 更 具 持久性。而国内市场规模的拓展,离不开 居 民 收入的提高,国内分配的改善。日 本在遭 遇 国 际市场规模萎缩 的 时 候,难以用国内市场规模 予以替代。而中国疆域广阔,人 口 众 多,拥 有 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的潜在优势和条件。但是, 即便有这些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的形成也不是 自然而然的。如果国内市场得不到有效的保 护,居民收入得不到有效提高,收 入 分 配 得 不 到有效 改 善,国内市场规模就难 以得到有效 地拓展。国内的购买力如果难以消化技术进 步与产业升级过程中提供的巨 大产能,技 术 进步与产业升级就缺乏持续的动力。因 此, 在开拓新兴的国际市场规模的 同 时,我 们 也 需要积极培育和拓展国内市场规模。尤 其 加 强对国内市场 的 保 护,提 高 居 民 收 入,改 善 国 内分 配,增强本国居民的购买力。在 这 种 情 况下,中国的国内市场规模才能 得到有效拓 展,中国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产业 升级才能更 好地实现。 鸣谢:感 谢 朱 天 飚、钟 杨、叶 静、耿 曙、周 强、魏英杰、李振、刘娟凤等老师在论文写作过 程中提供的建议与帮助。 参考文献: [1]WesleyCohen,DanielLevinthal.Absorptive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onLearningandInnovation[J]. 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1990,35(1): 128-129. [2]Ester Boserup. Pop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1981. [3]Edwin Mansfield.SocialandPrivateRatesofRe- turnfrom IndustrialInnovations[J]. Quarterly JournalofEconomics,1977,91(2):221-240. [4]Tianbiao Zhu.DevelopmentalStatesand Threat Perceptionsin NortheastAsia[J].JournalofCon- flict,Security and Development,2002,2 (1): 6-29. [5]Vernon Ruttan.Is War Necessaryfor Economic Growth?MilitaryProcurementandTechnologyDe- velopment[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6]AdamSmith.TheWealthofNations[M].Hampshire, UK:HarrimanHouse,2007. [7]Allyn Young.Increasing Returnsand Economic Progress[J].The EconomicJournal,1928,38 (152):527-542. [8]JosephInikori.AfricansandtheIndustrialRevolu- tioninEngland:aStudyinInternationalTrade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 ]. Cambridge: Cam- bridgeUniversityPress,2002,Preface. [9][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 经济和资本主义(第 三 卷)[M].顾 良,施 康 强 译.北 京:三联书店,1992. [10]PatrickOBrien.DeconstructingtheBritishIndus- trialRevolutionasaConjunctureandParadigmfor GlobalEconomic History.inJeff Horn,Leonard Rosenbandand MerrittRoeSmith.Reconceptual- izingtheIndustrial Revolution[M].Cambridge, Massachusetts:TheMITPress,2010. [11]KnickHarley.Trade:Discovery,Mercantilismand Technology.inRoderickFloudandPaulJohnson. TheCambridgeEconomicHistoryofModernBrit- ain,Volume1.Industrialization,1700-1860[M].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