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011112 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等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限选课 开课学期:第6学期 总学时:40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30学时、实验课教学10学时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农业气象学是主要研究大气中温度、光照、水分、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相关知 识,以及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课程。 2、地位和任务农业气象学是农学、植保、园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全球范围 内气候的变迁,不同的气象条件相应地也对农业产生各异的影响。在掌握好农业气象学的基 础上进行农业生产,可应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同时防御不利的气象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3、总体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分布及物理性质,大气中的 物理现象的能量来源及其特性:大气中物理过程的本质及规律,了解各种气象要素对作物生 长发育的影响规律并寻求控制办法,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气候资料的调查整理等方法。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农业气象学是专业基础课,是相关专业课的基础和支柱,是其它专 业基础课的姊妹学科 5、修订的依据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最新 技术和理论来修订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大气的结 构、组成及变化规律。 2、教学内容:气象学的定义、分枝及在生产中的作用;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和任务;大气的 组成成分及垂直结构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的内容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业气象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011112 适用专业:农学、植保、园艺等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限选课 开课学期:第 6 学期 总 学 时:40 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 30 学时、实验课教学 10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农业气象学是主要研究大气中温度、光照、水分、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相关知 识,以及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课程。 2、地位和任务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植保、园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全球范围 内气候的变迁,不同的气象条件相应地也对农业产生各异的影响。在掌握好农业气象学的基 础上进行农业生产,可应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同时防御不利的气象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量。 3、总体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分布及物理性质,大气中的 物理现象的能量来源及其特性;大气中物理过程的本质及规律,了解各种气象要素对作物生 长发育的影响规律并寻求控制办法,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气候资料的调查整理等方法。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是专业基础课,是相关专业课的基础和支柱,是其它专 业基础课的姊妹学科。 5、修订的依据 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最新 技术和理论来修订教学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大气的结 构、组成及变化规律。 2、教学内容:气象学的定义、分枝及在生产中的作用;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和任务;大气的 组成成分及垂直结构。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的内容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流层的结构及特性 5、自学指导:大气污染。 第一章辐射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节气、四季和日照时间的定义,掌握太阳辐射、地面 辐射、大气辐射的一般知识及光照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教学内容:四季和昼夜的形成;辐射的概念;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辐射的 基本规律,辐射平衡:太阳的一般知识,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及减弱方 式和影响减弱的因子;太阳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等的概念: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太阳辐 射强度、时间及辐射光谱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其变化的因子。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难点是辐射的基 本定律。 5、实验与实习内容:气象站的建立及日常工作(气象台的基本情况,观测场内仪器的布置 安装,气象观测规范) 第二章温度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下垫面的属性对地面的热量收支状况的影响,掌握土 壤和空气的温度变化规律、空气的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和积温的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 物质的热量转换方式、土壤热特性:地面的热量收支: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土壤内部温度的 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冻结和解冻;近地面层大气的空气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下垫面上空气温 度升降的差异;空气的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及其对空气变化规律的判断:三 基点温度的概念及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周期性变化对植物的影响;积温的概念及其在农 业上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积温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空气温度。 5、实验与实习内容: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的空气的观测(气象观测的仪器,观测方法 注意事项及观测时间,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及几种液体温度表的构造,自计温度计的构造) 6、自学指导:积温的稳定性 第三章大气中水分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空气湿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和空气中湿度的变化规律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流层的结构及特性。 5、自学指导:大气污染。 第一章 辐射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节气、四季和日照时间的定义,掌握太阳辐射、地面 辐射、大气辐射的一般知识及光照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教学内容:四季和昼夜的形成;辐射的概念;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辐射的 基本规律,辐射平衡;太阳的一般知识,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及减弱方 式和影响减弱的因子;太阳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等的概念;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地面辐射差额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太阳辐 射强度、时间及辐射光谱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其变化的因子。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难点是辐射的基 本定律。 5、实验与实习内容:气象站的建立及日常工作(气象台的基本情况,观测场内仪器的布置 安装,气象观测规范) 第二章 温度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下垫面的属性对地面的热量收支状况的影响,掌握土 壤和空气的温度变化规律、空气的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和积温的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 物质的热量转换方式、土壤热特性;地面的热量收支;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土壤内部温度的 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冻结和解冻;近地面层大气的空气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下垫面上空气温 度升降的差异;空气的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大气稳定度及其对空气变化规律的判断;三 基点温度的概念及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周期性变化对植物的影响;积温的概念及其在农 业上的应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积温的概念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空气温度。 5、实验与实习内容: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的空气的观测(气象观测的仪器,观测方法、 注意事项及观测时间,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及几种液体温度表的构造,自计温度计的构造) 6、自学指导:积温的稳定性 第三章 大气中水分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空气湿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和空气中湿度的变化规律
几种主要的水汽凝结物的形成过程,水的基本知识及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教学内容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及时空变化规律;影响蒸发的因子:大气中水汽凝结物的种类;地面和 近地面大气中的凝结物;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表示方法以及降水的种类;自然界中水分 的循环方式及水分平衡规律水分与作物产量品质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水分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水分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5、实验与实习内容:通过查表方法查取空气湿度 第四章气压和风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压及气压场的分布知识、作用于大气的力及其对高 低层空气运动的作用、大气环流知识,几种主要的地方性风、风对植物影响。 2、教学内容:气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气压的变化规律;气压的基本形式;风的成因:高 层大气的风;摩擦层中的风;大气环流的一般知识:季风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地方性风的种 类及形成原因: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利弊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利弊。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三圈环流模式 5、实验与实习内容:气压和风的观测 第五章天气与灾害性天气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几种主要的天气特征、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影响我 国的几种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及灾害性天气系统的防御方法。 2、教学内容:气团的概念及分类;锋的概念及分类:锋面天气及活动规律;气旋和反气旋; 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况:天气预报概念、种类和方法;寒潮的定义、天气特征 活动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霜冻的概念、种类及影响因子、霜冻的防御方法;干旱、 干热风、洪涝的概念及其防御措施;冰雹的结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预防;台风形成规 律、发展过程及结构;台风的移动路径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灾害性天气系统的防御方法 5、自学指导:西风槽、东风波及切变线 第六章气候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几大因素、气候的划分方法和几种主
几种主要的水汽凝结物的形成过程,水的基本知识及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教学内容: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及时空变化规律;影响蒸发的因子;大气中水汽凝结物的种类;地面和 近地面大气中的凝结物;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表示方法以及降水的种类;自然界中水分 的循环方式及水分平衡规律水分与作物产量品质的关系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水分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水分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5、实验与实习内容:通过查表方法查取空气湿度 第四章 气压和风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压及气压场的分布知识、作用于大气的力及其对高 低层空气运动的作用、大气环流知识,几种主要的地方性风、风对植物影响。 2、教学内容:气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气压的变化规律;气压的基本形式;风的成因;高 层大气的风;摩擦层中的风;大气环流的一般知识;季风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地方性风的种 类及形成原因;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利弊。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利弊。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三圈环流模式 5、实验与实习内容:气压和风的观测 第五章 天气与灾害性天气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几种主要的天气特征、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影响我 国的几种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及灾害性天气系统的防御方法。 2、教学内容:气团的概念及分类;锋的概念及分类;锋面天气及活动规律;气旋和反气旋; 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况;天气预报概念、种类和方法;寒潮的定义、天气特征、 活动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霜冻的概念、种类及影响因子、霜冻的防御方法;干旱、 干热风、洪涝的概念及其防御措施;冰雹的结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预防;台风形成规 律、发展过程及结构;台风的移动路径。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灾害性天气系统的防御方法 5、自学指导:西风槽、东风波及切变线 第六章 气候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几大因素、气候的划分方法和几种主
要的气候型、气候的变迁。 2、教学內容:气候的概念: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 概念:气候带的划分;几种主要候型及其特点:农业气候分析方法:中国地理环境:中国气 候的一般特征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和一般特征 4、实验与实习内容: 气候资料的整理 ①利用直方图法计算活动积温 ②计算降水变率 5、自学指导: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 第七章小气候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小气候的概念、现成的物理基础及一般特征;掌握几 种主要小气候的特征 2、教学内容:小气候的概念: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下垫面的反射特性;人类改变下垫 面影响辐射状况的途经:温室小气候:农田小气候的改善。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农田小气候的改善。 4、实验与实习内容:田间小气候观测 5、自学指导:农田小气候特征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理论课实验课|总课 周次时数时数时数 绪论 辐射 温度 的水分 气压和风 266648 五六七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气候 806844 小气候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时十周次 日照时数、光照时数了解和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和使用2
要的气候型、气候的变迁。 2、教学内容:气候的概念;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 概念;气候带的划分;几种主要候型及其特点;农业气候分析方法;中国地理环境;中国气 候的一般特征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和一般特征。 4、实验与实习内容: 气候资料的整理 ①利用直方图法计算活动积温 ②计算降水变率 5、自学指导: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 第七章 小气候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小气候的概念、现成的物理基础及一般特征;掌握几 种主要小气候的特征。 2、教学内容:小气候的概念;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下垫面的反射特性;人类改变下垫 面影响辐射状况的途经;温室小气候;农田小气候的改善。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农田小气候的改善。 4、实验与实习内容:田间小气候观测 5、自学指导:农田小气候特征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 周 次 理论课 时 数 实验课 时 数 总课 时数 绪论 1 2 2 一 辐射 1—2 6 2 8 二 温度 3—4 6 2 8 三 大气中的水分 4—5 6 4 10 四 气压和风 5 4 2 6 五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6—7 8 8 六 气候 8 4 4 七 小气候 9 4 4 合 计 30 10 4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时 周次 一 日照时数、光照时数 了解和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和使用 2 10
和辐射强度的观测方法 空气和土壤温度的/正确区别和使用各种类型的温度2 计、温度表;掌握测定方法并正确 观测 读数 气湿度的测定掌握湿度的观测方法 四蒸发和降水的观测正确安装土壤蒸发器并进行观测计2 算:掌握雨量筒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u12 解风向的表示方法和各种测风仪2 五风向风速的观测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各种仪器的使 用方法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农业气象学》(陈志银)浙江大学出版社会性2000年6月第1版 2、《农业气象学》(王秀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6月第1 3、《农业气象学》(马秀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 4、《农业气象学》(姚丽华)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1992年 5、《农业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教育出版社1998年 五、主要编写人员 刘丽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耕作、生态、气象教研室
和辐射强度的观测 方法 二 空气和土壤温度的 观测 正确区别和使用各种类型的温度 计、温度表;掌握测定方法并正确 读数 2 10 三 空气湿度的测定 掌握湿度的观测方法 2 11 四 蒸发和降水的观测 正确安装土壤蒸发器并进行观测计 算;掌握雨量筒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 11 五 风向风速的观测` 了解风向的表示方法和各种测风仪 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各种仪器的使 用方法 2 12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农业气象学》(陈志银) 浙江大学出版社会性 2000 年 6 月第 1 版 2、《农业气象学》(王秀英)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年 6 月第 1 版 3、《农业气象学》(马秀玲)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 年 8 月第 2 版 4、《农业气象学》(姚丽华)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 1992 年 5、《农业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 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五、主要编写人员 刘丽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耕作、生态、气象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