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台县观桥初中左清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感情变化过程。 (2)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 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体会到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质疑、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 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 的理解。 2、难点:学习用新颖、有效的方式回报母亲、赞颂母爱,落实行动。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小巷深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台县观桥初中 左清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感情变化过程。 (2)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 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体会到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质疑、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 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 的理解。 2、难点:学习用新颖、有效的方式回报母亲、赞颂母爱,落实行动。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板书课题、体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如何朗读这篇文章? (2)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你发现了母亲那些品质? (3)“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诵读语段,体会情感 (1)(同桌交流)明确朗读方法 (2)教师朗读文末三段文字,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学生诵读喜欢段落 (三)、讨论交流,品味课文 1、精读课文,寻找母亲爱“我”的事例,用“为了我”诉说。从这些事 情中你发现了母亲那些品质?(归纳性格特点) (分小组讨论并交流)“我”对“养母”感情变化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真情回报 (小组讨论)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赞颂母爱? 2、教师建议方式多样 3、学生根据教师建议自由选择,分组表演,评出最闪亮小组 (五)小结全文,歌声收尾
2、板书课题、体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如何朗读这篇文章? (2)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你发现了母亲那些品质? (3)“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诵读语段,体会情感 (1)(同桌交流)明确朗读方法 (2)教师朗读文末三段文字,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学生诵读喜欢段落 (三)、讨论交流,品味课文 1、精读课文,寻找母亲爱“我”的事例,用“为了我”诉说。从这些事 情中你发现了母亲那些品质?(归纳性格特点) 2、(分小组讨论并交流)“我”对“养母”感情变化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真情回报 1、(小组讨论)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赞颂母爱? 2、教师建议方式多样 3、学生根据教师建议自由选择,分组表演,评出最闪亮小组 (五)小结全文,歌声收尾
1、永不退色的是妈妈的关怀,无穷无尽的是妈妈对我们的爱,让我们怀着 颗感恩的心回报母亲。 2、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 (六)作业设计 1、写一首赞颂母爱的短诗,有条件的就读给母亲听。(可仿写) 2、回家后主动与母亲交流,为母亲演唱一首歌,为母亲做一件事。(母亲签字 证明或电话说明) 3、思考、完成学案上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爱 勤劳 小 年幼纯真 善良 盲巷养 虚荣无知 执着母深女 伟大 处 知错能改 (抒情散文)
1、永不退色的是妈妈的关怀,无穷无尽的是妈妈对我们的爱,让我们怀着 一颗感恩的心回报母亲。 2、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结束 (六)作业设计: 1、写一首赞颂母爱的短诗,有条件的就读给母亲听。(可仿写) 2、回家后主动与母亲交流,为母亲演唱一首歌,为母亲做一件事。(母亲签字 证明或电话说明) 3、思考、完成学案上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 爱 小 盲 巷 养 母 深 女 处 (抒情散文) 勤劳 善良 执着 伟大 年幼纯真 虚荣无知 知错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