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第 二 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一、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泛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 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狭义:点突变 广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一)突变类型 (二)突变率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 (四)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实验证明 (五)基因突变及其机制 ( 六)DNA损伤及其修复
一、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泛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 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狭义:点突变 广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一)突变类型 (二)突变率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 (四)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实验证明 (五)基因突变及其机制 ( 六)DNA损伤及其修复
(1)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 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 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 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 (2)抗性突变型:指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 而产生的对某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变 异类型。 (3)条件致死突变型 某菌株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 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并呈现其固有 的表型,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这 种突变类型称为~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1)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 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 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 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型。 (2)抗性突变型:指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 而产生的对某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变 异类型。 (3)条件致死突变型 某菌株或病毒经基因突变后, 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地生长、繁殖并呈现其固有 的表型,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这 种突变类型称为~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突变类型 (4) 形态突变型 指由突变引起的个体或菌 落形态的变异,一般属非选择性突变。 (5)抗原突变型: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细 胞抗原结构发生的变异类型,包括细胞壁缺 陷变异、荚膜或鞭毛成分变异等。 (6)产量突变型: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 代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 株,称产量突变型
突变类型 (4) 形态突变型 指由突变引起的个体或菌 落形态的变异,一般属非选择性突变。 (5)抗原突变型:指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细 胞抗原结构发生的变异类型,包括细胞壁缺 陷变异、荚膜或鞭毛成分变异等。 (6)产量突变型: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 代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 株,称产量突变型
(二)突变率 某一细胞(或病毒粒)在每一世代 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称突 变率。 如突变率为10-8,即表示在1亿次分 裂过程中,会发生1次突变
(二)突变率 某一细胞(或病毒粒)在每一世代 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几率,称突 变率。 如突变率为10-8,即表示在1亿次分 裂过程中,会发生1次突变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
(三)基因突变的特点
1、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的诱变 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 2、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 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3、稀有性:通常自发突变的几率一般在 10-6~10-9 4、独立性:某一基因的突变,既不提高 也不降低其他药物的突变率
1、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的诱变 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 2、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 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3、稀有性:通常自发突变的几率一般在 10-6~10-9 4、独立性:某一基因的突变,既不提高 也不降低其他药物的突变率
5、可诱变性:通过诱变剂可以提高突变的机 率。提高10~105倍 6、稳定性:突变的根源是遗传物质结构上 发生了稳定的变化,所以产生的新的变异 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7、可逆性:由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变异为突 变型基因的过程,称为正向突变,相反的 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任何性状都可发生 正向突变,也都可以发生回复突变
5、可诱变性:通过诱变剂可以提高突变的机 率。提高10~105倍 6、稳定性:突变的根源是遗传物质结构上 发生了稳定的变化,所以产生的新的变异 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7、可逆性:由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变异为突 变型基因的过程,称为正向突变,相反的 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任何性状都可发生 正向突变,也都可以发生回复突变
(四)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 应性的实验证明
(四)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 应性的实验证明
1.Luria等的变量试验(1943年)
1.Luria等的变量试验(19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