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语文教材 语文版) 目 录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1) 15.*你是你的船长………崔卫平(50) 第一单元 第五单元 1.背影…………………朱自清(4) 16.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52) 2.永久的悔…………………季羡羨林(7)17.寻找时传祥…………孙德宏(56) 3.*铁骑兵 …杨朔(11) 第六单元 4*苏珊·安东尼…乔安娜·斯特朗等(14)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58) 第二单元 21.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61) 5.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艾青(17)2.*古文二则 …司马光(62 6.现代诗两首… …(20) 孙权劝学 长城谣 祖逖北伐 片槐树叶 23.*公输………………《墨子》(64) 7.*致空气……………邵燕祥(23) 24.诗词五首… 8.*樵夫,别砍那棵树· 第七单元 乔治·铂金斯·莫里斯(25) 25.桃花源记………陶渊明(71) 第三单元 26.岳阳楼记………范仲淹(74) 9.日出(节选)…曹禺(26)|27.*醉翁亭记…………欧阳修(77) 10铁差大臣(节选)……果戈理(32)28.*湖心亭看雪… 张岱(79) 11.*放下你的鞭子 …陈鲤庭(35) 29.诗词五首…… (82) 第四单元 12.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38学期期末试卷…… (87)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41) 14.我有个梦想………马丁·路德·金(46)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语文教材 (语文版) 目 录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1) 第一单元 1. 背影 …………………………朱自清(4) 2. 永久的悔 ……………………季羡林(7) 3.*铁骑兵 ………………………杨 朔(11) 4.*苏珊·安东尼 …乔安娜·斯特朗等(14) 第二单元 5.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17) 6. 现代诗两首…………………………(20) 长城谣 一片槐树叶 7.*致空气………………………邵燕祥(23) 8.*樵夫,别砍那棵树……………………… 乔治·铂金斯·莫里斯(25) 第三单元 9. 日出(节选)………………曹 禺(26) 10.钦差大臣(节选)…………果戈理(32) 11.* 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35) 第四单元 12.为人民服务…………………毛泽东(38)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41) 14.我有个梦想………马丁·路德·金(46) 15.* 你是你的船长…………崔卫平(50) 第五单元 16.南京大屠杀………………温书林(52) 17.寻找时传祥………………孙德宏(56) 第六单元 20.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58) 21.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 (61) 22.* 古文二则………………司马光 (62)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 23.* 公输……………………《墨子》(64) 24.诗词五首………………………… (68) 第七单元 25.桃花源记…………………陶渊明 (71) 26.岳阳楼记…………………范仲淹 (74) 27.* 醉翁亭记………………欧阳修 (77) 28.* 湖心亭看雪……………张 岱 (79) 29.诗词五首………………………… (82) 学期期末试卷…………………………(87)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编者:山人何恒 犬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些 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 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 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 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 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髙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 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 学生多写。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采取互评法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 法、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 容为主题。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 力,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4.诗词抄背: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 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 精品。 (五)、思想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1 - - 编者:山人何恒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总体要求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 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 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 力型转变。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 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 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 对课外参考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 二、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利用网络,浏览电子图 书馆,将优秀文章印发给学生,共同学习探讨。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 学生多写 。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采取互评法。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口语交际教学: 普通话朗读及发言。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若干次讨论课或实话实说课。以学习方 法、学校生活、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同学之间如何相处、社会公德等接近学生生活的内 容为主题 。 (四)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硬笔书法作业:每日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搞一次书法作品比赛。 2.手抄报:每月一期,搞一次展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3.流行音乐、影视作品讨论: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 力,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4.诗词抄背:——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 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 精品。 (五)、思想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2-- 编者:山人何恒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 丰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课时略读课文:14课时写作训练:21课时 口语交际:7课时综合性学习:3课时写字练习2课时 课内阅读:18课时复习测试14课时机动安排7课时 单元 课文 课时预计完成时间完成情况 背影 永久的悔 第|*铁骑兵 3222 单|*苏珊·安东尼 第一、二周完成 元|口语交际 写作 综合性学习 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 222 现代诗两首 第|*致空气 单憔夫,别砍那棵树 111 第三、四周完成 元|口语交际 写作 综合性学习 日出(节选) 钦差大臣(节选) 22222 第三单元 *放下你的鞭子 第五、六周完成 口语交际 写作 写字 121 第|为人民服务 四 第十二、十三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周完成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2 - - 编者:山人何恒 寓于阅读和听说训练之中,并通过艺术作品欣赏陶冶学生情操。逐步使学生的感情 丰富、敏感、纯洁、高尚、充满正义感、爱憎分明。 (六)、教学评价: 平时多考,规模小,难度小,反馈快,以促进记忆为主要目的。 成绩记入期末总成绩。其他各项语文活动,也应考评,记分或奖励。 做好学生学习动态观察资料的搜集整理。 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及时通知家长。 做好家访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学生流失率。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34 课时 略读课文:14 课时 写作训练:21 课时 口语交际:7 课时 综合性学习:3 课时 写字练习:2 课时 课内阅读:18 课时 复习测试:14 课时 机动安排:7 课时 单元 课 文 课时 预计完成时间 完成情况 第 一 单 元 背影 3 第一、二周完成 永久的悔 2 *铁骑兵 2 *苏珊·安东尼 2 口语交际—— 1 写作—— 2 综合性学习—— 2 第 二 单 元 大堰河——我的保姆 2 第三、四周完成 现代诗两首 2 *致空气 1 *樵夫,别砍那棵树 1 口语交际—— 1 写作—— 2 综合性学习—— 2 第 三 单 元 日出(节选) 2 第五、六周完成 钦差大臣(节选) 2 * 放下你的鞭子 2 口语交际—— 1 写作—— 2 写字—— 1 第 四 单 为人民服务 2 第十二、十三 周完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编者:山人何恒 我有个梦想 *你是你的船长 2 元 口语交际 写作 南京大屠杀 222 寻找时传祥 第五单 元|口语交际 写作 11122 第十四、十五 周完成 综合性学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周亚夫军细柳 *古文二则 第 六|*公输 22323 单「诗词五首 第七、八周完成 元 口语交际一一 写作 2 写字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第|*醉翁亭记 单|*湖心亭看雪 22223 第十六、十七 周完成 元|诗词五首 口语交际一 写作 六单元,第九至十一周半期复习和考试,后 说明|半期教学第四、五七单元,第十八周起全面复习,期末考试 四、教改专题 1.作文评改的新模式探索 2.“情趣导学”中的激趣 山人何恒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3 - - 编者:山人何恒 元 我有个梦想 2 * 你是你的船长 2 口语交际—— 1 写作—— 2 第 五 单 元 南京大屠杀 2 第十四、十五 周完成 寻找时传祥 2 1 1 口语交际—— 1 写作—— 2 综合性学习—— 2 第 六 单 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第七、八周完成 周亚夫军细柳 2 * 古文二则 3 * 公输 2 诗词五首 3 口语交际—— 1 写作—— 2 写字—— 1 第 七 单 元 桃花源记 2 第十六、十七 周完成 岳阳楼记 2 * 醉翁亭记 2 * 湖心亭看雪 2 诗词五首 3 口语交际—— 1 写作—— 2 说明 半期考试前教学第一、二、三、六单元,第九至十一周半期复习和考试,后 半期教学第四、五、七单元,第十八周起全面复习,期末考试。 四、教改专题 1.作文评改的新模式探索 2.“情趣导学”中的激趣 山人何恒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编者山人何恒 背影 教学目标 l、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窗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 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 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 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 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査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弈喪猥籍竅聩婴噙赑霤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4 - - 编者:山人何恒 背 影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 2、3 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 FLASH 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 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 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 1925 年, 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 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 bēn 丧 sāng 差 chāi 使 shi 狼 láng 藉 jí 簌 sù 簌 sù 妥 tuǒ 贴 tiē 踌 chóu 躇 chú 迂 yū 蹒 pán 跚 shān 箸 zhù 拭 shì 琐 suǒ 屑 xiè 晶 jīng 莹 yíng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 段、4—5 段,6 段,7 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 段齐读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编者山人何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 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 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 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 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 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 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 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 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5 - - 编者:山人何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 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 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 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 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 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 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 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 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6- 编者山人何恒 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讨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 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分析〗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 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板书〗悲哀之泪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板书〗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板书〗不舍之泪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板书〗伤心之泪 【讨论】4、这篇文章的重心在6、7两段,那么2、3、4、5段写的是什么?不写 不可以吗? 〖分析〗2、3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二、小结 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板书〗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课后心得: 1、“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 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 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 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 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 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2、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6 - - 编者:山人何恒 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讨论】4、面对着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 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分析〗 ①课文第二段,“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 簌地流下眼泪。” 这是“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板书〗悲哀之泪 ②第六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 这是“感动之泪”,望父买橘。 〖板书〗感动之泪 ③第六段,“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是“不舍之泪”,父子即将离别。 〖板书〗不舍之泪 ④第七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 读到父亲的来信,触目伤怀,又想起了往昔父亲的背影,这是“伤心之泪”。 〖板书〗伤心之泪 【讨论】4、这篇文章的重心在 6、7 两段,那么 2、3、4、5 段写的是什么?不写 不可以吗? 〖分析〗2、3 段介绍惨淡的家境,为了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 4、5 段介绍父亲对我无微无致的照顾,为了铺垫我对父亲的感情,也就是铺垫“背影”。 二、小结 (以讨论的方式进行) 【讨论】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板书〗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思考课后第一题。 课后心得: 1、“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 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 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 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 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 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2、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7- 编者山人何恒 永久的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 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突破: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分析课文第1、2自然段 3.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1、2自然段 4.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判.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是当代语言学家季节的完整性。 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 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 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学习产生兴趣 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I.让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思考回答。 抽学生回答 生: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思考回答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7 - - 编者:山人何恒 永 久 的 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 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 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 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分析课文第 l、2 自然段 3.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 l、2 自然段 4.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 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当代语言学家季 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 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 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 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 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 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 节的完整性。 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 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 学习产生兴趣。 二、分析课文第 l、2 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 l、2 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思考回答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编者山人何恒 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生: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抽学生回答。 思考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生: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 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 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 作用? 解开的心结。 抽学生回答,总结。 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请学生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的内.踊跃回答。 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思考问题。 抽学生回答。 生: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红的高粱饼 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5.朗读:.“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 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 请大家找出来。 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与母亲无缘。” 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联系在一起,讨论记录。 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 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 组织学生讨论 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1、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 →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一一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重点研读9-11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8 - - 编者:山人何恒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 1 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 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 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生: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思考回答。 生: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 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 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 解开的心结。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 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 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2.踊跃回答。 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 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 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 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 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 这一点可以理解。但 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 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3.思考问题。 生: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 红的高粱饼。 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5.朗读:.“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 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 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 与母亲无缘。” 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 生: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 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 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 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 l、2 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 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阅读 3、4 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阅读 5-8 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3.重点研读 9-11 自然段 ,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9-- 编者山人何恒 4.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阋读理解3、4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1.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 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p生: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家境, 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 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展开铺垫了感情基调。 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β、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A.用上述词语造句。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 F.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 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到婆家的五里路。 论)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分析阅读58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1.细读第5-8段。 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思考回答。 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 抽学生回答 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3.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 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 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的。 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4.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 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朴实,却让人感触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 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关爱情 重点研读9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杲到六岁……一直.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p·充满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深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 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年少时对母亲对自己的爱 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 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题组4.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 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以反映父母 自己的爱。检讨自己的不足,并思考应 核如何去回应、去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教案 - - 9 - - 编者:山人何恒 4.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一、阅读理解 3、4 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 3、4 段,思考这两段主要 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 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 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 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 论) 1.阅读 3、4 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 作用。 2.生: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 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 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4.用上述词语造句。 5.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 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 到婆家的五里路。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二、分析阅读 5-8 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细读 5~8 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 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 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 7 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 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 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 朴实,却让人感触 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1.细读第 5-8 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 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 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 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 的。 ’ 4.齐读第 7 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 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 关爱情。 三、重点研读 9 一 ll 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 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 10 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 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 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 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 深情。 1.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2·充满感情地朗读第 10 自然段。 3.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 深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 对自 己的爱。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为题组 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 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 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应 该如何去回应、去 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