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的思考题 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 3.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4.什么是多遇地震?什么是罕遇地震? 5.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章的思考题 1.场地土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2.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 3.简述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一般原则。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 力验什么? 4.怎样确定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 5.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怎样判别?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 6.如何确定地基的液化指数和液化的危害程度? 7.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8.哪些建筑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什么? 第三章的思考题 1.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 2.什么是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它们的系数? 3.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它们有何关系? 4.什么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影响a-T曲线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质点的水平地震哪些因素 有关 5.怎样进行结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怎样进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6.什么是等效总重力荷载?怎样确定? 7.简述确定结构地震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8.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 9.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 10.什么是地震作用效应、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什么是承载力抗震调整 系数 1.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0.5s,质点重量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 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 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 2.结构同题3.1,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Ⅳ类场地上,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一层柱截 面450mm×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为400mm×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T
第一章的思考题 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2.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 3.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 4.什么是多遇地震?什么是罕遇地震? 5.建筑的抗震设计类别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章的思考题 1.场地土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划分的? 2.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 3.简述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一般原则。哪些建筑可不进行 天然地基基础的抗震承载 力验什么? 4.怎样确定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 5.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怎样判别?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 6.如何确定地基的液化指数和液化的危害程度? 7.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 8.哪些建筑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为什么? 第三章的思考题 1.什么是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 2.什么是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怎样确定它们的系数? 3.什么是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它们有何关系? 4.什么是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影响 a-T 曲线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质点的水平地震哪些因素 有关? 5.怎样进行结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怎样进行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6.什么是等效总重力荷载?怎样确定? 7.简述确定结构地震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8.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 9.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怎样确定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 10.什么是地震作用效应、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地震作用分项系数?什么是承载力抗震调整 系数? 1.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 T=0.5s,质点重量 G=200kN,位于设防烈度为 8 度的Ⅱ类场 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结构在多 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 2.结构同题 3.1,位于设防烈度为 8 度的 Ⅳ类场地上,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 C25,一层柱截 面 450mm×450mm,二、三层柱截面均为 400mm×400mm,试用能量法计算结构的自振周期 T1
m:=5×10kg m:=6×10°kg 4题3.2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 5.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 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 为k1=7.5×105kN/m,k2=9.1×105kN/m,k3=8.5×105kN/m,各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1=2 ×106kg,m2=2×106kg,m3=1.5×106kg,结构的自振频率分别为w1=9.62rad/s, w2=26.88rad/s,w3=39.70rad/s,各振型分别为: 000 1.000 x2}={0840,{x2}=10306xx}={-1.780 0.519 0980X l.470 要求 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k 题3.5图 第四章的思考题 1.何谓“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 2.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有哪些?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有哪些?为什么要避开抗震危险 地段? 3.建筑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房屋的高宽比?
4.题 3.2 框架结构位于设防烈度为 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作用。 5.三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设防烈度为 8 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 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 为 k1=7.5×105kN/m,k2=9.1 ×105kN/m ,k3= 8.5×105kN/m,各质点的质量分别为 m1=2 ×106 ㎏, m2=2 ×106 ㎏, m3=1.5 ×106 ㎏,结构的自振频率分别为 w1=9.62rad/s, w2=26.88rad/s, w3=39.70rad/s,各振型分别为: 要求: ①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②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时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 第四章的思考题 1.何谓“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 2.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有哪些?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有哪些?为什么要避开抗震危险 地段? 3.建筑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房屋的高宽比?
4.《抗震规范》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哪些要求? 5.抗震结构体系在结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何谓“多道防震防线”?为什么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结构是必要的? 7.结构刚度、承载力与延性之间有何关系?结构抗震设计中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8.为什么说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9.何谓非结构部件?非结构部件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何影响?
4.《抗震规范》关于抗震结构体系,有哪些要求? 5.抗震结构体系在结构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6.何谓“多道 防震防线”?为什么 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结构是必要的? 7.结构刚度、承载力与延性之间有何关系?结构抗震设计中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8.为什么说结构的整体性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9.何谓非结构部件?非结构部件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