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部分1-6页,答题卷7-10页。时量150 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间(jidn)间杂间距间隔间不容发 B.当(dang) 当作当即当选 夫当关 C.着(zhuo) 着笔着手穿着不着边际 D.累(16i) 连累累次劳累危如累卵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庞大的留学生市场,是不少国家大学垂涎的大饼。其中,英国最受中国留学生亲 睐,目前有近5万名中国留学生到英国深造。 B.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暴光一个月之后,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乳品巨头负责人首次共 同在公众场合向消费者致歉。三位负责人还首度对问题奶粉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等 向公众作出解释 C.四川省汶川八级特大地震过去了,人们开始反思大地震给中国的启示和教训。一些中 国地质学家经过现场勘查,再次对龙门山地震带上的岷江上游修建众多水电站置疑,同时也 怀疑紫坪铺水坝是诱发汶川大地震的导火线。 D.经过长达1年时间的秘密追查,湘潭市畜牧局行政执法支队与雨湖公安分局连手 获了一起特大非法贩卖牲猪“瘦肉精”案,在湘潭、娄底及深圳共抓获5名涉案人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8年,南方雪灾、西藏暴乱、手足口病、四川地震,灾难不断:北京奥运会的成 功举办,神七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又是喜讯频传。2008年,对中国来说真是多事之秋啊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总算是 不孚众望,以巧妙的设计与构思向世界讲述中国,把这个古老而又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推 向世界 C.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乳品生产基地。在这次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 检查中,该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这与该公司能够未雨绸缪是分不开 的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 餐,名不虚传。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药品质量不合格也可能 给患者带来有害反应。我们应该根据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来确定药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
湘潭市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部分 1—6 页,答题卷 7-10 页。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A.间(jiàn) 间.杂 间.距 间.隔 间.不容发 B.当(dāng) 当.作 当.即 当.选 一夫当.关 C.着(zhuó) 着.笔 着.手 穿着. 不着.边际 D.累(lěi) 连累. 累.次 劳累. 危如累.卵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庞大的留学生市场,是不少国家大学垂涎的大饼。其中,英国最受中国留学生亲 睐,目前有近 5 万名中国留学生到英国深造。 B.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暴光一个月之后,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乳品巨头负责人首次共 同在公众场合向消费者致歉。 三位负责人还首度对问题奶粉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等 一一向公众作出解释。 C.四川省汶川八级特大地震过去了,人们开始反思大地震给中国的启示和教训。一些中 国地质学家经过现场勘查,再次对龙门山地震带上的岷江上游修建众多水电站置疑,同时也 怀疑紫坪铺水坝是诱发汶川大地震的导火线。 D. 经过长达 1 年时间的秘密追查,湘潭市畜牧局行政执法支队与雨湖公安分局连手,破 获了一起特大非法贩卖牲猪“瘦肉精”案,在湘潭、娄底及深圳共抓获 5 名涉案人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2008 年,南方雪灾﹑西藏暴乱﹑手足口病﹑四川地震,灾难不断;北京奥运会的成 功举办,神七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又是喜讯频传。2008 年,对中国来说真是多事之秋 ....啊。 B.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开闭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总算是 不孚众望 ....,以巧妙的设计与构思向世界讲述中国,把这个古老而又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推 向世界。 C. 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乳品生产基地。在这次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 检查中,该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这与该公司能够未雨绸缪 ....是分不开 的。 D.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游览黄山之后发现它果然是秀色可 ... 餐.,名不虚传。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药品质量不合格也可能 给患者带来有害反应。我们应该根据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来确定药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
准 B.据了解,由于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正全面推进,目前仍有大量受灾群众需要依靠过渡性临 时住所过冬,天气正逐渐转冷,受灾群众缺少御寒衣被比较突出 C.30年来,中国农民的命运发生了三次大变化:第一次是改革初期包产到户,亿万农民 举解决了温饱问题;接着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农民历史性地告别“皇粮国税”; 现在则是“种粮给补贴,发展给补助”,亿万农民正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D.人们习惯于放长假了,人们习惯于利用长假来过休闲日子,来吃喝玩乐了。这都没错。 相反,我们反而应当毫不犹豫地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5.填入下面的语段中横线上内容,按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伴着清风拂起垂柳,晨光撒满河面,我们踏着古朴的青石板,在街上尽情的徜徉。 ①古房的缝隙里还生长着不知名的小树,那昂起的头彰显生命的顽强与朝气。 ②还不时有游鱼探出水面,轻拨着小嘴,献上一个深情的吻,尔后又害羞似的跑开。 ③街道一旁是青瓦白墙的古房 ④另一旁则是碧绿的山塘河,河水很清澈。 ⑤可以看见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波光里闪烁着艳影,让人想做一个彩虹似的梦! A.①③④②⑤ B.③①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④⑤②③① 、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计算,40多年后的2050年, 地球上四分之一到—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速度比生物自然 灭绝的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 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曾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 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在李欣海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言论并非全然是危言耸听。 作为供职于非政府组织(NGO)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生物学专家,他多年 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目前由他负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 有一个饶有意味的名字:“蓝图”计划
准。 B.据了解,由于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正全面推进,目前仍有大量受灾群众需要依靠过渡性临 时住所过冬,天气正逐渐转冷,受灾群众缺少御寒衣被比较突出。 C. 30 年来,中国农民的命运发生了三次大变化:第一次是改革初期包产到户,亿万农民 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接着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农民历史性地告别“皇粮国税”; 现在则是“种粮给补贴,发展给补助”,亿万农民正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D. 人们习惯于放长假了,人们习惯于利用长假来过休闲日子,来吃喝玩乐了。这都没错。 相反,我们反而应当毫不犹豫地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5.填入下面的语段中横线上内容,按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伴着清风拂起垂柳,晨光撒满河面,我们踏着古朴的青石板,在街上尽情的徜徉。 ①古房的缝隙里还生长着不知名的小树,那昂起的头彰显生命的顽强与朝气。 ②还不时有游鱼探出水面,轻拨着小嘴,献上一个深情的吻,尔后又害羞似的跑开。 ③街道一旁是青瓦白墙的古房。 ④另一旁则是碧绿的山塘河,河水很清澈。 ⑤可以看见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波光里闪烁着艳影,让人想做一个彩虹似的梦! A. ①③④②⑤ B. ③①④⑤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④⑤②③①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www.ks5 u.com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有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 3 个物种灭绝的速度计算,40 多年后的 2050 年, 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 灭绝的速度快 1000 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 100 万倍。 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曾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 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在李欣海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言论并非全然是危言耸听。 作为供职于非政府组织(NGO)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生物学专家,他多年 来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和实践。目前,由他负责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 有一个饶有意味的名字:“蓝图”计划
李欣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 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鼠兔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 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任何种群的灭绝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场灾难。 个常识是,人类不能独自存在。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 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的灭绝。因此,保护所有生物及其基因和生存环境,即生物 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 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项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 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台,并 于次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公约》第一次承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任务”, 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 成部分”及“公平合理地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 中国在大会上签署了此《公约》,成为世界上率先加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 实际上中国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 速增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物多样性正受到髙度威胁。据了解, 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毎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 以毎年15%的速度递减,濒危植物物种比例高达15%-20%,濒危物种达4000-5000种。 损失是巨大的。根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十年进展》报告,仅外来物种入侵 一项,每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00亿元 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国会议呼吁,各缔约国应从纸上谈兵转向实 际行动,加强努力,采取措施,在2010年以前阻止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
李欣海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 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鼠兔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 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或因中毒而死掉。”他说,“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任何种群的灭绝都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场灾难。” 一个常识是,人类不能独自存在。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 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的灭绝。因此,保护所有生物及其基因和生存环境,即生物 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 1992 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一项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 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出台,并 于次年 12 月 29 日正式生效。《公约》第一次承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任务”, 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 成部分”及“公平合理地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 中国在大会上签署了此《公约》,成为世界上率先加入《公约》的少数国家之一。 实际上中国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 速增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物多样性正受到高度威胁。据了解, 中国生物物种数量正以每天新增一个濒危甚至走向灭绝的速度减少,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 以每年 15%的速度递减,濒危植物物种比例高达 15%-20%,濒危物种达 4000-5000 种。 损失是巨大的。根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十年进展》报告,仅外来物种入侵 一项,每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 500 亿元。 2002 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国会议呼吁,各缔约国应从纸上谈兵转向实 际行动,加强努力,采取措施,在 2010 年以前阻止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
中国作为缔约国之一,积极响应呼吁,开始采取措施降低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蓝 图”计划应运而生。2006年,TNC与国家环保总局等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正式启 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 该项目为期3年,由中国政府与TNC各出资300万美元,拟协助中国官方建立生物多 样性保护数据库,规划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并为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摘自2008年2月13日《中国青年报》,作者郭建光) 6.下列对《公约》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 子孙后代。 B.首次承认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共同任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C.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公平合理地 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 D.出台伊始,所有缔约国都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来阻止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 多样性流失 7.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的相关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 B.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C.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 的灭绝。 D.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等因素,中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物 多样性正受到高度威胁。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 会灭绝或瀕临灭绝。 B.鼠兔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 或因中毒而死掉,这将可能因破坏生态平衡而引发一场灾难。 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并不乐观,生物多样性受到了高度的威胁,其主要原因是 我国人口数量每年剧增。 D.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给我国带来了严重而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就 高达500亿元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科学家们根据计算机模拟表明,当今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远快于生物自然灭绝的速 而造成这一恶果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生存空间的极度膨胀 B.1992年就已出台生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其实在颁布后的十年内没有起到任何实 质性的作用和效果
中国作为缔约国之一,积极响应呼吁,开始采取措施降低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蓝 图”计划应运而生。2006 年,TNC 与国家环保总局等合作伙伴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正式启 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 该项目为期 3 年,由中国政府与 TNC 各出资 300 万美元,拟协助中国官方建立生物多 样性保护数据库,规划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并为其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摘自 2008 年 2 月 13 日《中国青年报》,作者郭建光) 6.下列对《公约》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 子孙后代。 B.首次承认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的共同任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C.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公平合理地 分享来自遗传资源的商业性利用和其他利用的利益”三大目标。 D.出台伊始,所有缔约国都在积极行动,采取措施,来阻止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 多样性流失。 7.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的相关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 B.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独特的价值,甚至被一些人痛斥为草原破坏者的鼠兔,也具备显著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 C.物种的大规模减少,直接削弱了人类的生存基础,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引发其他物种 的灭绝。 D.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等因素,中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物 多样性正受到高度威胁。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每小时有 3 个物种灭绝,40 多年后的 2050 年,地球上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 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B.鼠兔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被大量毒杀后,以鼠兔为基本食物的动物或断了口粮, 或因中毒而死掉,这将可能因破坏生态平衡而引发一场灾难。 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并不乐观,生物多样性受到了高度的威胁,其主要原因是 我国人口数量每年剧增。 D.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的生物多样性流失给我国带来了严重而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就 高达 500 亿元。 9.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根据计算机模拟表明,当今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远快于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 而造成这一恶果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生存空间的极度膨胀。 B.1992 年就已出台生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其实在颁布后的十年内没有起到任何实 质性的作用和效果
C.“蓝图”计划实施以来,已采取积极相应措施,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 效果十分显著。 D.我国与TNC联合出资启动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将在保护我国生物多 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丰乐亭记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 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 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 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 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 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 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 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 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岀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 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④涵煦:滋润 化育。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
C.“蓝图”计划实施以来,已采取积极相应措施,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速度, 效果十分显著。 D.我国与 TNC 联合出资启动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规划项目,将在保护我国生物多 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l0~14 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 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 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 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 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 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 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 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 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 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 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 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 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 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 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 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14.有人说《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他的《丰乐亭记》则让人跟着“乐”,两文 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请简析欧阳修“乐”的理由。(3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秋宿湘江遇雨(唐)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干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忐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②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闺鸡起舞的故事 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与?… 15.在这首诗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古诗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 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使之然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 “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 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 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 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14.有人说《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他的《丰乐亭记》则让人跟着“乐”,两文 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请简析欧阳修“乐”的理由。(3 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秋宿湘江遇雨 (唐)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②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 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15.在这首诗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6.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 (2)古诗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 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輮使之然
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7-20题 班公湖边的鹰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 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 布条。我想,麑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 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 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 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 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 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 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 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 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 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 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 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 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 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 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鹿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 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 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 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 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鷹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 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干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 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 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也。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17—20 题。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 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 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 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 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 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 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 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 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 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 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 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 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 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 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 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 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 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 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 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 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 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 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 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魔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剌 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读者》(2007年第8期 17.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 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5分)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9.文章结尾,作者说“这就是神遇啊!”你怎样理解?(4分) 20.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纵观全文,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4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①简析《班公湖边的鷹》谋篇布局的技巧 ②简析《班公湖边的鹰》中对鷹的形象的刻画 ③简析《班公湖边的鹰》的语言特色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红尘滚滚,茫茫人海。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凡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 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你觉得人应该怎 样生活?也许你否定前者赞成后者,也许赞成前者否定后者:也许你两者都不赞成,对“样 儿”和“味儿”的内涵及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 请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C.都念 zhuo A.“间距”“间不容发”念(jian):B“当作”(dang)D“劳累”念(1 ei) 2.B.(A“亲睐”应为“青睐C“置疑”应为“质疑”D“牲猪”应为“生猪”,“连手” 应为“联手”) 3.D(“秀色可餐”既可以指女子姿色美丽可爱,也可以用来形容山川景色秀丽迷人。“多 事之秋”多指不好到事频频发生。“不孚众望”指不能让大家信服。“东山再起”,泛指 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 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读者》(2007 年第 8 期) 17.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 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5 分) 18.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9.文章结尾,作者说“这就是神遇啊!” 你怎样理解?(4 分) 20.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纵观全文,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何作用?(4 分) 六、文章赏析(14 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 300 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①简析《班公湖边的鹰》谋篇布局的技巧 ②简析《班公湖边的鹰》中对鹰的形象的刻画 ③简析《班公湖边的鹰》的语言特色 七、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红尘滚滚,茫茫人海。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凡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 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你觉得人应该怎 样生活?也许你否定前者赞成后者,也许赞成前者否定后者;也许你两者都不赞成,对“样 儿”和“味儿”的内涵及关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看法。 请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 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9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 C.都念 zhuó A.“间.距”“间.不容发”念(jiān);B“当.作”(dàng)D“劳累.”念(l èi) 2.B.(A“亲睐”应为“青睐 C“置疑”应为“质疑” D“牲猪”应为“生猪”,“连手” 应为“联手”) 3.D(“秀色可餐”既可以指女子姿色美丽可爱,也可以用来形容山川景色秀丽迷人。“多 事之秋”多指不好到事频频发生。“不孚众望”指不能让大家信服。“东山再起”,泛指 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
4.A.(B成分残缺,应在“缺少御寒衣被”后加“的问题”。C.“亿万农民向城乡一体化发 展”搭配不当。D,“相反”和“反而”重复)5.C 6.D(D项和原文信息不符,原文说“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国会议呼吁, 各缔约国应从纸上谈兵转向实际行动……”这表明之前大多国家尚未行动起来。 7.B(B项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的原因。) 8.B(A项原文的表述“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计算”,仅是一种假设:C 项还包括经济的迅猛发展:D项属于以偏概全,文中说“仅外来物种入侵一项,每年的经 济损失就高达500亿元”。) 9.D(A项属于无中生有的信息,文中没有说主要原因;B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属于无中 生有信息,文中没有说“蓝图”计划取得的成绩。)10.A(顾,看) 11.B(A.“之于”的合音;“之乎”的合音。B.都表原因C.于是;依靠D.于是:竟然) 2.C(重点落在“丰乐”二字上,歌颂宋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3.(1)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2)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3)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一起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 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 14.(1)处地之“乐”(滁州泉水甘甜,景色优美。在自然赐“乐”的基础上,又用人力去 创造“乐”,去丰富“乐:“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2)处时之“乐”(机遇与幸运。“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3)处人之“乐”(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 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得以“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幸其民乐其岁 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每点1分,意近即可) 15.抒发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羁旅湘江的乡思乡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悲愤抑郁之情。(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诗中运用典故,借景抒情:运用刘琨舞剑的典故,表现作者报国济世的远大抱负:运用 渔人的典故,表现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借湘江秋雨的苍茫壮阔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 之气。(3分)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7.最大的不同是,爬行于地面的“鹰”,显得臃肿、麻木而又丑陋:翱翔于蓝天的“鹰”, 则矫健而又刚强。(2分)两者前后形象的刻画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目的在于运用对比 反衬的手法,从而突出了鹰的顽强、坚韧精神。(3分) 8.(1)因为对自由和未来的追求,对天空的向往,对故乡的思恋,使得鹰必须长途迁徙 克服种种困难飞翔,所以作者说“爱变成没有尽头的苦旅”。(2分)(2)有作为是首 先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之前漫长艰难的爬行。 (2分)(意思对即可) 19.看到了鹰通过艰辛的努力成功爬上山顶,然后“把自己射出去了”:(2分)这难以遇 到的场景让作者感到“出乎意料”,震撼惊叹于它们的伟大。(2分) 20.地域风光的描写,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
4.A.(B 成分残缺,应在“缺少御寒衣被”后加“的问题”。C.“亿万农民向城乡一体化发 展”搭配不当。D,“相反”和“反而”重复) 5.C 6.D(D 项和原文信息不符,原文说“2002 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缔约国会议呼吁, 各缔约国应从纸上谈兵转向实际行动……”这表明之前大多国家尚未行动起来。) 7.B(B 项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迫在眉睫”的原因。) 8.B(A 项原文的表述“如果按现在每小时 3 个物种灭绝的速度计算”,仅是一种假设;C 项还包括经济的迅猛发展;D 项属于以偏概全,文中说“仅外来物种入侵一项,每年的经 济损失就高达 500 亿元”。) 9.D(A 项属于无中生有的信息,文中没有说主要原因;B 项表述过于绝对。C 项属于无中 生有信息,文中没有说“蓝图”计划取得的成绩。) 10.A (顾,看) 11.B(A.“之于”的合音;“之乎”的合音。B.都表原因 C.于是;依靠 D.于是;竟然) 12.C (重点落在“丰乐”二字上,歌颂宋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13.(1)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2)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3)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一起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 在大树的浓荫下休息。 14.(1)处地之“乐”(滁州泉水甘甜,景色优美。在自然赐“乐”的基础上,又用人力去 创造“乐”,去丰富“乐:“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2)处时之“乐”( 机遇与幸运。“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3)处人之“乐”(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 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得以“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幸其民乐其岁 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每点 1 分,意近即可) 15.抒发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羁旅湘江的乡思乡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悲愤抑郁之情。(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 2 分) 诗中运用典故,借景抒情;运用刘琨舞剑的典故,表现作者报国济世的远大抱负;运用 渔人的典故,表现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借湘江秋雨的苍茫壮阔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 之气。(3 分) 16.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www.ks5 u.com (1)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2)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17.最大的不同是,爬行于地面的“鹰”,显得臃肿、麻木而又丑陋;翱翔于蓝天的“鹰”, 则矫健而又刚强。(2 分)两者前后形象的刻画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目的在于运用对比 反衬的手法,从而突出了鹰的顽强、坚韧精神。(3 分) 18.(1)因为对自由和未来的追求,对天空的向往,对故乡的思恋,使得鹰必须长途迁徙, 克服种种困难飞翔,所以作者说“爱变成没有尽头的苦旅”。(2 分)(2)有作为是首 先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之前漫长艰难的爬行。 (2 分)(意思对即可) 19.看到了鹰通过艰辛的努力成功爬上山顶,然后“把自己射出去了”;(2 分)这难以遇 到的场景让作者感到“出乎意料”,震撼惊叹于它们的伟大。(2 分) 20.地域风光的描写,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
衬、相得益彰,(2分)更加突出了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2分) 21.赏析短文写作提 ①《班公湖边的鹰》一文谋篇布局最突出的技巧是层层铺垫,巧设悬念,使文章具有强 烈震撼力的 ②本文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方式,多角度刻画了鹰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一是动作描写。二是神态描写。此外还通过前后巨大的反差,突出了班公湖边的鹰平凡而 伟大的形象,令人怦然心动。 ③本文的语言特色是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它体现在所选动词对鹰的动作的传神描写上 同时前后描写鹰的动词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方位地表现了班公湖边的鹰苦难而艰辛, 坚忍而勇敢的特点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打听泉水的所 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 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岀。我上下左右都看过,很爱这里的风 景。于是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岀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赏。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 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 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硏究地方志,登上高处了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 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原来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啊。自从唐代政 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 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都被铲平消灭,百 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询问当时的战争情况,而那些 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 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 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
衬、相得益彰,(2 分)更加突出了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2 分) 21.赏析短文写作提示: ①《班公湖边的鹰》一文谋篇布局最突出的技巧是层层铺垫,巧设悬念,使文章具有强 烈震撼力的。 ②本文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方式,多角度刻画了鹰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一是动作描写。二是神态描写。此外还通过前后巨大的反差,突出了班公湖边的鹰平凡而 伟大的形象,令人怦然心动。 ③本文的语言特色是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它体现在所选动词对鹰的动作的传神描写上。 同时前后描写鹰的动词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方位地表现了班公湖边的鹰苦难而艰辛, 坚忍而勇敢的特点。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打听泉水的所 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 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都看过,很爱这里的风 景。于是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赏。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 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 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了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 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原来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啊。自从唐代政 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 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都被铲平消灭,百 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询问当时的战争情况,而那些 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 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 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简少,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